新人教版第七单元周长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认识周长》(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认识周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周长》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并能够应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课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周长的定义和意义;二是计算周长的方法。
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周长的基本概念,理解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这一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名称、特征和分类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也学习了长度单位,能够熟练地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但是,对于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能够正确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周长的概念及其意义,计算周长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正确计算复杂图形的周长。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怎么样围绕一个物体走一圈”,从而引出周长的概念。
2.探究新知:讲解周长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4.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周长的认识》说课稿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周长的认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要测量一个图形的边线长度的情况?”(如测量桌子的周长)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周长的奥秘。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周长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周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各有不同。有的同学能够迅速掌握,但也有部分同学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逻辑推理和数学应用能力。通过学习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几何直观发现平面图形的周长特征,运用逻辑推理分析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量感,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理解和运用周长知识,提升数学素养。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符合新教材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举例:
(a)在讲解三角形周长计算时,指出难点在于理解三角形的三个边长之和即为周长,可通过绘制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总结规律。
《认识周长》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PT课件(第7.2课时)
感谢你的聆听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PPT
讲解人: 时间:2020.6.1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7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7.1 认识四边形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PPT
讲解人: 时间:202一圈。
课前导入
新知探究
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四边形有:4条直的边
新知探究
四边形有:4个角
新知探究
是四边形的在( )里打“√”, 不是四边形的在( )里打“×”。
1
2
4 3
新知探究
在下面的点子图上画出两个不同的四边形。
新知探究
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正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新知探究
长 宽
边长
新知探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7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7.2 认识周长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PPT
讲解人: 时间:2020.6.1
课前导入
哪只蚂蚁爬出路线的长度是树叶的周长?
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
新知探究
封闭图形
新知探究
下面哪些是封闭图形?你能描出封闭图形的周长吗?
“小小魔术师” 1、拿一张正方形纸片,把它折成一个长方形。 2、拿一张长方形纸片,把它折成一个正方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7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感谢你的聆听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PPT
讲解人: 时间:2020.6.1
新知探究
化曲为直
新知探究
谁的周长更长?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周长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 《周长的认识》人教新课标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 《周长的认识》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7.2《周长的认识》。
这个章节主要让我们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指一个封闭图形的边界线的长度。
我们将会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并且能够应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周长。
难点是让学生们能够将周长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了一些图形卡片,尺子,以及练习本等学具,供我们在课堂上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图形,比如正方形、长方形等,然后提问学生们这些图形的边界线是什么?学生们可以通过触摸图形来感受边界线。
3. 实践:然后我会让学生们自己用尺子量一量他们手上的图形卡片,计算一下它们的周长。
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4. 例题讲解:我会给学生出一道例题,比如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我会带领学生们一起解答这个问题,让他们理解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5. 随堂练习:然后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计算图形的周长。
我会巡回指导,帮助学生们解答问题。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周长的定义,以及计算周长的方法。
我会用图形的轮廓来表示周长,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周长的概念。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并写出计算过程。
1. 一个正方形,边长为4厘米;2. 一个长方形,长为6厘米,宽为3厘米;3. 一个圆形,直径为10厘米。
答案:1. 周长 = 4厘米× 4 = 16厘米;2. 周长 = (6厘米 + 3厘米) × 2 = 18厘米;3. 周长= π × 直径= 3.14 × 10厘米 = 31.4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觉得学生们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他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来计算图形的周长。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七单元3周长的认识人教版(共30张PPT)
先量一量,再算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
20 毫米
30毫米 10毫米
10 毫米
30毫米
(20+10)×2=60(毫米) 30×2+10=70(毫米) (30+20)×2=100(毫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七单元3周长 的认识 人教版(共30张PPT)
30毫米
20毫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七单元3周长 的认识 人教版(共30张PPT)
20
30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七单元3周长 的认识 人教版(共30张PPT)
0cm
10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七单元3周长 的认识 人教版(共30张PPT)
20
30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七单元3周长 的认识 人教版(共30张PPT)
0cm
10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七单元3周长 的认识 人教版(共30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七单元3周长 的认识 人教版(共30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七单元3周长 的认识 人教版(共30张PPT)
二、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我们周围哪些物体也有周 长?指一指,说一说。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七单元3周长 的认识 人教版(共30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七单元3周长 的认识 人教版(共30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七单元3周长 的认识 人教版(共30张PPT)
二、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测量圆片周长
滚动法
0cm
10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七单元3周长 的认识 人教版(共30张PPT)
20
30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七单元3周长 的认识 人教版(共30张PPT)
认识周长说课稿14篇
认识周长说课稿14篇认识周长说课稿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认识周长》。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磨课过程及课后思考这四个板块来说明。
【教材分析】第一个板块,说教材。
我们知道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学生的学情。
新课标中指出:要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认识周长》是一节概念课。
这一课是在学习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新旧教材对比,可以发现:1、旧人教版的例题中国旗和数学书的封面都是长方形的,新人教版将国旗换成了学生熟悉的三角尺,使实物图形更加多样化。
2、两个图形周长一样吗?像这类问题出现在旧人教版单元整理的练习中,还加了星号,在新人教中是放在周长这一课结束的练习十八中,没有加星号。
可见习题的难度增大了,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
为了了解学生对周长的认知情况,我们小组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PPT放前测图)被调查的学生中,有49人能表示出周长的含义,占所有学生的35.5%。
还有64.5%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比较模糊。
通过前测我们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能用自己的理解表示周长,更多学生认为图形的一条或两条边称为周长。
这个需要通过教学来解决。
根据新课标精神,学情的分析以及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 通过情境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指出各种图形的周长,会测量图形的周长。
2. 通过指、描、量、算等操作活动,探索不同图形周长的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渗透化曲为直、变与不变的数学基本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周长的本质特征。
【教法学法】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来完成以上的三维目标,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个版块: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我们主张“以学定教”。
在学法上,主要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认识周长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认识周长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能够测量并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求真态度。
教学内容1. 周长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测量周长: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直尺或其他工具测量图形的周长。
3. 计算周长: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公式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测量和计算图形的周长。
难点:正确使用公式计算不规则的图形周长。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直尺、模型图形(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
学具:直尺、纸张、剪刀、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围操场跑步,引入周长的概念。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测量和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
3. 实践:学生动手操作,测量给定图形的周长,并尝试计算。
5.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认识周长内容:周长的定义测量周长的方法计算周长的公式作业设计必做题: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选做题:探索生活中其他图形的周长。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掌握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此教案设计旨在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课后反思,教师可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生动的开场,例如通过故事讲述一个小动物跑圈的情景,引出周长的概念。
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他们形象地理解周长是什么。
通过提问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例如:“同学们,你们觉得小动物跑完一圈,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它跑的路程呢?”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存在。
第七单元《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七单元《认识周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能识别并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 培养学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周长2. 周长的测量方法3. 计算周长4. 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周长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直尺、圆规等。
2. 学具:直尺、圆规、纸张、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周长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周长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 学习周长的测量方法:教师示范并讲解周长的测量方法,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周长知识: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周长知识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含义2. 周长的测量方法3. 周长的计算方法4. 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身边的物体,找出周长的存在,并尝试计算其周长。
3. 设计一个关于周长的实际问题,并与同学分享解答过程。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周长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能够准确描述周长的含义。
2. 学生在测量和计算周长时,是否存在困难,如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 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的周长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周长的含义、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 第2节 【第一课时】 认识周长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2节【第一课时】认识周长》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实际例子能够应用周长的计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周长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人教新课标》2.教具:计算器、白板、彩色粉笔3.资料:周长计算练习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周长的概念。
•提出问题:你们对周长的概念有什么理解?周长是什么?如何计算周长?2. 学习新知(15分钟)•介绍周长的定义:周长是封闭图形的边界长度。
•讲解计算周长的方法:根据不同图形的特点进行计算。
•举例说明如何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如正方形、长方形等。
3. 练习(20分钟)•学生进行周长计算练习,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带领学生一起解决周长计算实际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解决方案。
4. 拓展应用(10分钟)•老师给学生出示一些更复杂的图形,让学生尝试计算其周长。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展示解题成果。
5. 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化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共同评价。
五、课堂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周长计算练习题。
2.思考并解决下列问题:如何利用周长概念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周长的概念展开,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练习,加深学生对周长的理解和掌握。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表现积极,但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以上为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2节【第一课时】认识周长》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认识周长》说课稿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认识周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认识周长”,是学生在学习了“长度单位”和“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并为后续学习周长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长度单位的认知,但对于周长的概念和意义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周长的概念,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2.难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周长。
2.新课导入:讲解周长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周长。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4.交流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方法,讨论不同方法之间的优缺点。
5.总结提升:总结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
6.巩固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周长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周长的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三课时《周长》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三课时《周长》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周长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1. 周长的定义:围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
2. 测量周长的方法:使用直尺测量图形一周的长度。
3. 计算周长的方法:对于规则图形,使用公式计算周长;对于不规则图形,通过测量得到周长。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周长概念的理解和简单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和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三角板、圆形物品(如硬币、瓶盖)、绳子。
2. 学具:直尺、三角板、圆形物品(如硬币、瓶盖)、绳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出周长的概念。
2. 探究:让学生分组合作,使用教具和学具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3. 讲解:讲解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计算周长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1. 周长2. 定义:围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
3. 测量方法:使用直尺测量图形一周的长度。
4. 计算方法:规则图形:使用公式计算周长。
不规则图形:通过测量得到周长。
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练习册上的周长计算题。
2. 选做题:寻找生活中的图形,测量并计算其周长。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图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阶段:情境创设: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封闭图形,如学校的操场、教室的窗户等,让学生在视觉上对周长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主要讲解认识周长的概念。
本节课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用贴小纸片的方法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但周长的概念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因此需要通过具体实物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周长,从而更好地理解周长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贴小纸片的方法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贴小纸片的方法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难点:周长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和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图、小纸片、直尺、剪刀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份小纸片、直尺、剪刀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各种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物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实物图的形状都是由线条围成的,从而引出周长的概念。
2.呈现(5分钟)讲解周长的定义:一个封闭图形的边界线就是它的周长。
通过课件展示不同形状的封闭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周长的存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用小纸片测量课桌上摆放的实物图形的周长。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并填写答案。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总结测量周长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物体有周长?周长有什么实际意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周长的作用。
第七单元《周长的认识》教案
2.发展学生的量感和数据分析观念:在测量周长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工具进行精确测量,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提高学生的量感和数据分析观念。
3.增强学生的几何直观:让学生在探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直观几何方法,提高几何直观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窗户的周长。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使用绳子、直尺等工具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并记录数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3.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引导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课后关注学生的疑问,及时解答,确保每个人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疑问和不明白的地方。我会在课后及时关注这部分学生,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每个人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1.在理论介绍环节,采用更生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
2.在重点难点解析部分,增加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技巧和计算方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周长的基本概念。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它是图形的一个重要属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长方形桌子为例,讲解如何测量和计算其周长,以及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周长的概念和测量、计算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空间观念的形成和测量技巧的掌握,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 第2节 【第一课时】 认识周长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2节【第一课时】认识周长》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2节《认识周长》,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测量、估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能够熟练地进行长度测量,但对于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周长的存在,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逐步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测量、估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周长的存在,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圆规、三角板等测量工具。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把直尺,一张白纸。
3.教学课件:周长的概念、计算方法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个圆形桌面,提问学生:“这个圆形桌面的周长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周长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呈现不同形状的物体,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它们的周长。
同时,教师解释周长的定义:“周长是指一个图形的边界线的长度。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白纸和直尺给每个学生,让学生自己画出一个任意的图形,并测量出它的周长。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测量方法和准确性。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周长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周长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周长的认识人教新课标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周长的认识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1. 周长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定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 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即用线段量或直接测量得到图形边长的总和。
3. 周长公式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周长公式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直尺、三角板、圆规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直尺、三角板、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的墙角,引出周长的概念。
2. 讲解周长的定义:通过课件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定义。
3. 演示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师用直尺测量并计算一个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计算过程。
4. 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分组合作,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并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
5. 交流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计算周长的方法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辅导。
7. 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教室墙角的周长等。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概念2. 周长的计算方法3. 周长公式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一个正方形,边长为4厘米一个长方形,长为6厘米,宽为3厘米一个圆形,直径为10厘米2. 答案:正方形周长:16厘米长方形周长:18厘米圆形周长:31.4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周长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DOC范文整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周长的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教学过程:一、认识周长.活动一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
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
.活动二⑴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
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
.周长的概念⑴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⑵学生说一说⑶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
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二、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活动.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三、联系生活,概括总结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四、练习.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思考题: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五、作业: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第七单元 第3课时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上好课】三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
第七单元第3课时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上好课】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能够识别封闭图形的周长。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测量,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概念2. 封闭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3. 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周长的概念,封闭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能够识别封闭图形的周长。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周长的概念。
2. 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3. 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2)教师提出问题:“这两个图形的边缘长度一样吗?如何比较它们的边缘长度?”引出周长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用手触摸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缘,感受周长的存在。
(2)教师讲解周长的概念:“封闭图形的边缘长度叫做周长。
”(3)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如何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4)教师总结测量周长的方法:①直接测量法;②绕线法;③滚动法。
3. 实践应用(1)教师出示一个圆形实物,引导学生测量其周长。
(2)学生分组操作,测量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周长。
(3)教师组织学生分享测量过程和结果,总结测量周长的注意事项。
4. 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一个不规则图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其周长。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教师总结测量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方法:①分割法;②逼近法。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 第三课时《周长》人教版
教案:《周长》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培养学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周长的概念2. 计算封闭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1. 周长概念的理解2. 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让学生发现这些物体的边缘都有一定的长度。
2. 提问:这些物体的边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都有一定的长度。
二、探究周长的概念1. 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长方形的特征。
学生回答: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
2. 提问: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学生回答:将长方形的四条边相加。
3. 讲解周长的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1. 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学生回答:将正方形的四条边相加。
2. 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回答:将长方形的长和宽相加,再乘以2。
3. 出示一个圆形,让学生计算圆形的周长。
学生回答:使用公式C=2πr,其中r是圆的半径。
四、巩固练习1. 让学生计算课本上练习题的周长。
2. 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物体,计算它们的周长。
五、总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强调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物体的尺寸、计算路程等。
教学延伸:课后让学生观察家里的物体,如电视、冰箱、洗衣机等,计算它们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发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探究、练习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要加强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避免将周长与面积混淆。
在练习环节,要关注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周长概念的理解与计算方法的掌握详细补充和说明:周长概念的理解是本节课的基础,学生需要明确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米
90米
90米
110米 110+90+110+90= 400 (米)
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 要知道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怎样测量图形的周长。
这些图形都有周长吗?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找一找
摸一摸
(1)课桌面的边线。
(2)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围绕桌面一周的长度 围绕( 数学书封面 )一周的 就是桌面的( 周长 )。 长度就( 数学书封面 )的(周长)
(1)
(2) (3)
(4) (5)
(6)
议一议:哪条绳子的长度是奖状框的周长?
奖
状
1
奖
状
奖
状
2
3
比一比,,看谁最聪明
用四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 的图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短?
10厘米
10厘米
8厘米
比一比:哪个图形的周长比较长。
(1)
(2)
一样长!
长
宽
A
B
长
宽
一样长!
正方形
②
①
周长相比:
这就是树 桩面。
围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 长方形的周长。
围心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心 形的周长。
指一指:游泳池的周长
指一指:篮球场的周长
我们买裤子,要量一量腰围。
如果量出了花坛的周长,能计算出需要多少根木条。
我们需要计算玻璃 的周长来制作窗户的塑 钢边框。
(1) ①> ② (2) ①< ②
√
(3) ①= ②
等边三角形
②
①
周长相比:
(1) ①> ② (2) ①< ② (3) ①= ②
等边三角形
②
①
周长相比:
√
(1) ①> ②
(2) ①< ②
(3) ①= ②
小朋友们,在今天 的学习中,你有什么 收获吗?!
猜一猜: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
猜一猜: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Fra bibliotek量一量
自学提示:
(1)选择手中适当的工具。
(2)得到的数据标在图上(取整厘米)。
(3)在练习本上列式,算一算它的周长。 (3)遇到困难可以寻求帮忙。
测量工具:
测量周长:
三角形的周长
光盘的周长
你能指出上面图形的周长吗?
怎样测量这个光盘的周长呢?
化曲为直
指一指:下面各图中哪些是封闭图 形?指出它们的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