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 第八课《短文两篇》之《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短文两篇:日、月》
自读测试
1.用‖给文章划分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2.俗话说”飞蛾投火,自取灭亡”,巴金却赋予飞蛾以新意, 赞美它为追求光和热而英勇就死的精神,一褒一贬发人深 思,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3.你认为文中写飞蛾和夸父的作用是
.
4.找出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加以品味.
合作研讨-《日》
1、作者为什么赞美飞蛾扑火、夸父逐日?
夸父、飞蛾内容的叙述都是铺垫,目 的是引出后面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达 的重点: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 的生命. 这也是作者的追求。
合作研讨-《日》
3、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 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飞蛾、夸父热烈追求光和热的牺牲 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一方 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是为整个世界的光明和幸福, 所以这 里我们看到了作者对胜利的期盼、向往, 对黑暗社会的愤恨。
合作研讨-《日》
1、作者为什么赞美飞蛾扑火、夸父逐 日?
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单纯的 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 一种象征,象征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 自己生命的人。作者在赞美他们。
合作研讨-《日》
2、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 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 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蜡烛———— 灯塔————
翠竹————
试一试
那么就让我做一块木柴罢。我愿意把我从 太阳那里受到的热放散出来,我愿意把自已 烧得粉身碎骨给人间添一点点温暖。 ——巴金 简短的几句话,把作者内心的精神追求、 心中的理想借飞蛾之喻表现的淋漓尽致,生 活中的你也一定有你的追求,请仿照这个句 子,把你最想表达的情感表达出来。 倘使有 要 ,我甘愿做 。 ,
合作研讨-《日》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 《短文两篇》(日、月)课堂实录
《短文两篇》(日、月)课堂实录师:大家先看一下资料,没有的同学互相看一下师:上课!因为话筒有点问题所以希望大家回答问题时尽可能大声讲话,第一次给大家讲课,给大家送一个礼物(出示巴金手门把的幻灯片)师:这是什么?生:是巴金的手师:你怎么知道是巴金的手?生:我在文学作品中看过师:去过北京的现代文学馆吗?生:没有师:太遗憾了,应该去一下,这个手是巴金文学馆的,是巴金的手印门把,大家一到那推进时这个门会自动打开。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巴金的《短文两篇》,大家先把文章标上段,老师想和大家合作朗读,老师读第一段,还需要五位同学把文章读完整。
大家举手示意。
生:老师宁随便叫师:老师希望你们自己举手(有六位学生举手、师:老师需要五位,那另外的同学等下给你机会师:朗读我希望来点音乐有点感觉。
拿着话筒,等老师读好时,请同学接上来上台来读,其它的同学思考一下一个问题“在巴金的笔下日和月有怎样的特点?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
(朗读的同学一个一个上去,学生、老师深情朗读,其它同学思考)(学生鼓掌)师:读的真不错,我读的不错,同学们比我读的更好。
那在朗读的过程中大家发现有什么字需要更正吗?(没有学生回答)师:那老师说一下,有一个字大家读的很好,本来我以为会读错“撮“,我觉得大家读的不错。
但在《月》当中果然有一个字大家读错了”奔“第四声,不知道大家刚才有没有听到。
师:怎么样的“日“怎么样的”月“有想法了吗?有的话把头抬起来,目前我不知道大家的名字,那我就随便叫一下。
师:那请这个男同学来,你选哪个?生:死了的月师:为什么生:我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到了生:凄凉的月师:为什么非常凄凉还有吗?生:月还是寒冷的,在第四自然段可以找到师:我们看到了一句话:“侵入我的身体“,什么叫侵入,我给它改一个字”进入“好吗?生:不好师:为什么呢?师:侵入无孔不入,有渗透的感觉,我不要你进来,你非要进来,可见寒冷不可抵御,还有其它地方让你感觉寒冷吗?生:悲愁、一种思念、凄凉师:大家记得苏轼的一首词《水调歌头》吗?,还有李白的《静夜诗》师:巴金笔下的月有类似的感觉,这是作者的一种感觉。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8短文两篇》 (4)
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 只要不停止追求, 你们就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 --- 巴金
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 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阳光, 却在黑暗里燃烧火炬, 给人们照亮道路,使他们走向黎明。 --- 巴金
巴金
巴金,1904年出生,原名李尧棠,字芾
甘,四川成都人。中国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1时92开8年始发使表用处“《女巴激作金流长”三篇笔部小名曲说。》《《《灭家春亡》》》,发表
长篇小说
《《秋雾》》
《爱情三部曲》 《雨》
1907
巴的左 金外三 的婆为年 母,怀全 亲右抱家 。三巴福
是金。
• 巴金,生于1904年11月25日,原名李尧棠, 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自战正进入一个艰苦的阶
段,全国人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作
者高度赞美了为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 己生命的人。
1、文章的结尾寄寓作者怎样的情感?
1、“我”面对一轮皓 月想到什么神话故事?
内心有怎样的感受? (找出文中关键性的语 句)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 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 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cuō zuŏ
撮合,一撮灰 一撮头发,一撮胡子
露
lòu lù
露马脚,露怯 露台,暴露
宁
nìng níng
宁愿,宁可 宁静,安宁
1、在《日》中作者 写了哪些神话?他 们各自有着怎样的 行动?最终的结果 怎样呢?
2、作者由此联系到 什么内容?
重点分析
“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 轰轰烈烈的死。”文中说生命是可爱的,又为 何说“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 死”呢?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 追求。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短文两篇》课件
课文分析
3.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 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 学生交流写月的古诗文,进行整 理归类。 (一)月,呈现不同的形态。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 弓。”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 桐深院锁清秋。”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课文分析 (二)月,撩拨满腹的愁绪。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三)月,包含着瑰丽的想像。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举 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拓展延伸 讲神话故事 。 如“夸父逐日”、“嫦娥现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在那个 “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 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 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作者 对真理的追求。 《月》则表现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 赞颂妲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 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 球。妲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 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巩固练习
参考答案: (1)yáng jìn hào lù shùn héng (2)略 (3)《龙·虎·狗》 巴金 李尧棠 家 春 秋 雾 雷 电 (4).在作者看来,姮娥是为了改变月 光的冰冷,使已死的星球复苏而奔月的。 引用“姮娥奔月”的故事,含蓄地表明 了作者要投身抗日革命战争,为正义事 业不惜牺牲的坚定信念。
中学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短文两篇(日 月)
情景导入
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 下了美好的诗篇。作者在特殊的 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 了自己的感叹。在《日》中,作 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 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 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 一种别样的心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短文两篇》
《第8课短文两篇》教学目标:一、有情感地朗诵散文诗,明白得作品内涵;二、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期性和目的性,明白得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3、培育学生踊跃的文学试探和欣赏能力,能斗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观点;课前预备:一、搜集有关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传奇;二、阅读了解巴金及其要紧作品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2003年11月25日,一个专门的日子。
世纪老人巴金度过了他的百岁寿辰,今天,咱们一路来学习他的散文《日·月》,算是对老人的迟到的问候。
题目课件飞入,由日、月,看到“明”字,你会想到什么呢?敞亮,光明…巴金在作品中是不是确实是想表达对光明的酷爱和追求呢?请大伙儿听读课文《日》。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讨论巴金在作品中是不是确实是想表达对光明的酷爱和追求呢?(用原文回答)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愿做人世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
而且,对飞蛾、夸父这两位光明的使者持佩服,怀念的态度。
看来,日球确实让咱们感受那喷薄而出的热情和希望。
三、阅读探讨《月》下面,咱们一路来体验月的细腻幽静吧。
千百年来,在月亮身上,人们寄托最多的是什么情思呢?——明月千里寄相思。
有诗歌为证:李白的“举头望明月,垂头思故乡”。
“ 碰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现在。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的“希望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的,一轮明月,两地相思。
所有行走异乡的游子,当他抬头一望,想念就会潮水般一泻千里。
那巴金对月亮的试探是不是仅仅停留于想念上呢?一、再读课文,提炼出作者对月亮的观点;——死了的星球,凉月,冷光,死的光。
既然,这是一个没有生机的星球,那什么缘故还有嫦娥奔月的传奇呢?巴金在文中给出了什么答案?想使已死的星球再生/想念着什么二、引用资料,阅读质疑《月》说到嫦娥奔月,咱们从小听说的故事是不是如作者所言:是要改变这冰凉的星球,使它再生呢?3、学生讲述嫦娥奔月的传奇要求:语言流畅简练4、教师点拨……看来,将嫦娥奔月的理由想象为嫦娥妄想改变这冰凉的星球,只是巴金的一家之言,那如此想,可不能够呢?上学期咱们是不是也学过类似的文章呢?即在某个对象身上给予一种特定的内涵,以抒发自己的个人理想。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短文两篇(日,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语法结构。
能够朗读和复述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联想和创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热爱。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关注和感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生词和短语的掌握。
朗读和复述课文的能力。
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表达。
课文中的一些特定文化和历史背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文阅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表达。
3. 课文分析与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四、课堂练习与巩固:1. 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练习题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某个问题或话题。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五、课后作业与延伸:1. 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
作业可以包括写作、翻译或朗读等。
2. 延伸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一些延伸活动,如查找相关资料、参观自然景点等。
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注意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2. 练习题解答:评估学生对练习题的解答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和理解程度。
思考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原创新课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短文两篇课件新版新人教版122614
11.班级开展以“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活动一:月亮·美称雅号】
①上人分明见,玉兔潭底没。
②桂魄初生秋露(qiū lù)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③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雨楼。
④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请找出上述诗句中月亮的雅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九页,共17页。
星 巴金 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星星,美丽的星星, 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我是一 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星……” 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__A__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天的星群 讲过话。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 在上海一个小小舞台上,我看见了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他或者坐 在钢琴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jìtuō)在音乐中,呈现给每一个人;或者立在蓝天 底下,摇动他那白发飘飘的头,用__B__的调子说着:“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 的星星。”望着蓝空里眼瞳似的闪烁着无数星子,他的眼睛润湿了。
第十一页,共17页。
B
6.依次填入文中A、B、C三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哀诉 赞叹 润湿 B.哀诉 凄切 闪亮 C.欣喜 凄切 润湿 D.欣喜 赞叹 闪亮 7.为什么说“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 光明永远在心中,自己追求(zhuīqiú)光明的理想永远不会改变。
第十二页,共17页。
第八页,共17页。
4.(2016,天津)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jiǎnshǎo),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 塔上筑巢。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电力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5.《日》和《月》的创作仅一天之隔,而且两篇内容有一致之处:在《日》中, 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 光和热。联系两篇,说说你对这两篇短文主题的理解。 其实两篇都表现了同样的主题: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 渴望,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盼望 光明的到来。
第八课短文两篇(八年级人教版)
第八课短文两篇(八年级人教版)8短文两篇巴金教学目的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呖谷(y6ng)一撮灰(cuo1)皓月(hao4)妲娥(heng2) 2.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台:晒台。
yang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
yang,日出。
二、导入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
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作者简介:巴金(1904~),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
早年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学习,后赴法国巴黎学习。
回国后长期从事著译。
曾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
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随笔集。
其散文思想深刻,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三、朗读课文,初步体会作品的主题让学生交流读后心得。
四、精读《日》学生朗读《日》一文。
思考:文章按怎样的思路展开的?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题?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这篇散文诗仅仅250余字,却浓缩着丰富的感情,它像一团火,炙烤着读者的心灵。
开头两段,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形象化,先是赞美飞蛾,因为它是为追求光和热而被灯火烧死的,接着又怀念夸父,因为它是为追赶日影而渴死畅谷的。
这是作者思想感情形象化的表白,他所歌颂的是追求光和热的执着态度,是为了得到光和热不怕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
飞蛾和夸父的形象,是作者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
三、四两段,对追求光和热的献身精神正面展开议论,指出了生命是可贵的,但为了追求光和热应该不怕牺牲,并且还指出追求光和热的目的是为了给人间争得光明与温暖。
这里渗透着进步的价值观、生死观的理论原则,言简意赅,发人深思。
语文八年级下册人教新课标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1
巴金《短文两篇》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2)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
(3)理解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4)走近作者并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准字音,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通过启发、点拨和讨论等方式,理解象征手法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教学重点:(1)加强诵读,培养学生感受能力与理解能力。
(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2)理解文中象征手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日”与“月”字放在一起可以组成“明”字;看到“明”字,同学们会想到哪些词语呢?(学生:明亮、光明、希望)今天我们来学习分别以“日”字与“月”为标题的两篇短文,看看文中是不是也表达了作者对光明与希望的追求呢?二、阅读课文、感知课文(《日》)1. 个人示范读。
2. 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
3. 个人示范读。
(前后比较朗读,整体体会文中情感)4. 学生齐读。
三、整体感知《日》1. 日给我们的感受如何?学生:光和热2. 文中用了哪两个事物来表现出对光和热的追求?学生:飞蛾与夸父3. 结果如何?学生:都死了。
4. 作者对这种行为的态度如何?学生:赞美。
5. 飞蛾和夸父追“日”的结局都是死亡,但是作者为什么还要去赞美它们呢?学生: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四、联系背景、分析象征、体验情感1.(走进作者,了解写作背景)①作者介绍: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
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主要作品有《急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
“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
巴金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和“鲁迅、老舍、茅盾、郭沫若、曹禺”并称为“现代文化史上的6位文学大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8课《短文两篇 》(教师版)
厦门五中2013~2014学年下学期2012级语文学科教学案上课时间:第周星期主备杨荣珍审核初二语文备课组备课组成员课题:8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 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重点)2. 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难点)3.结合历史背景,理解文中作者表现的思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导学】1.知识储备:(1)作者简介:巴金,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fú)甘。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
(2)背景简介:《日》和《月》都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中华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
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作者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志士仁人的为祖国轰轰烈烈献身,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瞬.间(shùn )旸.谷(yáng)tǎng使(倘)一cuō(撮)皓.月(hào )姮娥..(héng)(é)3.整体感知:请简单复述“夸父逐日”的故事。
夸父逐日:相传在黄帝王朝时代,夸父族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
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
【预习检测】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容(小测本听写)。
小组评分()【课堂探究】1.《日》这篇课文出现了2个意象:飞蛾,夸父,你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了吗?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飞蛾——扑火而死;夸父——逐日这里,火与日实际上成了光明和温暖的象征,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在不懈地追求光明和温暖,在光明、温暖与生命之间,他们一致舍弃生命,选择光明和温暖。
2016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短文两篇》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旸
炀
dàng
砀
shāng
殇
héng héng huán yuán
姮
恒桓 垣
撮 cuō 皓 hào 羿 yì
8 短文两篇
整体感知
飞蛾扑火
夸父逐日
《日》一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 个事例,赞美了他们为追求光和热英勇献身的精神,表达了 _自_己__宁_可__轰_轰__烈__烈_的__死_,__也_不__愿__寒_冷__寂_寞__的_生__的__战_斗__决_心___ _________。《月》一文通过“我”对寒冷月光侵入的感 受,写现实世界的寒冷和毫无生机,赞颂了像姮娥一样为改
7月22日 选自《龙·虎·狗》
象征手法
为要寻一个明星
徐志摩
我骑着一匹拐腿的瞎马, 累坏了,累坏了我胯下的牲口,
向着黑夜里加鞭;—— 那明星还不出现;——
向着黑夜里加鞭,
那明星还不出现,
我跨着一匹拐腿的瞎马! 累坏了,累坏了马鞍上的身手。
我冲入这黑绵绵的昏夜, 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
为要寻一颗明星;—— 荒野里倒着一只牲口,
问题思考
“月的光是死的 光”,既如此,作者 在末尾处为何引用 “姮娥奔月”的传说?
体验反思
结合时代背景,思考:
两篇文章共同寄托 作者什么思想情感?并 品味两篇文章写作风格 的不同?
写作小结
一篇写日,一篇写月,但看看写作 时间,仅仅只是一天之隔。写于抗 日战争的1942年,其时的中国大地 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 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 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 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 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太阳是光和热的象征,飞蛾、 夸父的行为是为了追求光明、 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 为,写飞蛾和夸父是为后文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 舍弃自己的生命”做铺垫。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生字词较多,需加强巩固。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并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交流。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强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加强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总结作者的表达意图。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分析:(1)分析第一篇短文《日月》,理解其中描绘的日月变化现象及其成因。
(2)分析第二篇短文《水》,探讨水在不同形态下的特点及其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短文两篇
精彩开篇词
千百年来,在月亮身上,人们寄托最多的是什么情思呢?——明月千里寄相思。
有诗歌为证: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是的,一轮明月,两地相思。
所有行走他乡的游子,当他抬头一望,思念就会潮水般一泻千里。
那巴金对月亮的思考是不是仅仅停留于思念上呢?
学习目标
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及蕴含的哲理,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人格。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日月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文质兼美、意蕴悠远的古典诗文。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颇能显示巴金艺术风格的优美散文诗《日》和《月》,去感受其中的言志、言情的动人风采。
(板书文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旸(yáng)谷姮(héng)娥皓(hào)月
(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旸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
旸:日出。
姮娥:嫦娥。
2.作者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
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还魂草》《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和《海行杂记》《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
3.背景链接
这两篇作品写于1940年至1941年。
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
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怕牺牲。
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领会文章大意,概括回答下面问题。
1.在《日》《月》两文中日和月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交流点拨】日:光和热;月:冰冷。
2.两篇文章引用了哪些故事?
【交流点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蛾奔月。
(二)文本探究
仔细研读课文,交流探讨,说说你的理解。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日》,分小组探讨问题:
(1)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
【交流点拨】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
(2)“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交流点拨】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出处:21教育名师】
(3)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
【交流点拨】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都是为了追求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
赞美飞蛾,怀恋夸父,实则赞美为追求理想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
(4)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笔锋忽然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交流点拨】因为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为了后面的铺垫而产生的,目的是引出后面的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
(5)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交流点拨】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
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6)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交流点拨】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月》,分小组探讨问题:
(1)“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一再地写月的“冷”“死”有什么含义?
【交流点拨】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
他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与前文的《日》有相通的地方。
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学家那样只是歌颂月亮、赞美月亮。
“冷”和“死”感情色彩强烈,形象地传达出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憎恨。
(2)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交流点拨】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
虽然作者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是在姮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三)写法借鉴
1.本文运用的突出手法是什么?
【交流点拨】对比
2.如何理解“日”、“飞蛾”、“夸父”、“姮娥”等的象征意义?
【交流点拨】这些人和物都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绝寒冷的思想感情。
3.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
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哪些深一层的理解?
【交流点拨】冷和热是一种极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突出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
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更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
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地这样写。
将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四、板书设计
短文两篇
发光、发热
日飞蛾扑火、夸父逐日
死不如生对光明的强烈追求
轰轰烈烈
月冰冷、死光
姮娥奔月对生者的期望
寒冷、寂寞
五、拓展延伸
与此前动辄上万人参加的“十大文化偶像评选”相比,最近,某些媒体主办的“说出您心目中的巴金”大型网络调查,却显得有些冷清,参加评选的网民只有1000多人,与巴金的地位、影响相比反差较大,在大众对纯文学关注较少的大背景下,身为作协主席的巴金也难免受到忽视,对于这种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交流】是的,历史不会忘记他,读者不会忘记他。
在过去的2003年,杨利伟、钟南山的名字为每个中国人所熟悉——而巴金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笔下春秋见证了百年历史,他用真诚感动了中国,成为感动中国2003十大年度人物,最后让我们和着巴金的《日》《月》和中国一起感动吧:
我追求光明,追求人间的爱,追求我理想中的英雄。
结果我依旧得到痛苦。
但是我并不后悔,我还要以更大的勇气走我的路。
人生的目标是什么?是丰富满溢的生命。
一个人的生命应该为他人放射,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该为他人牺牲……自我牺牲是人的天性,就像植物不得不开花。
因为感受到了爱,认识了爱,才知道把爱分给别人,才想对自己以外的人做一些事情。
把我和这个社会连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这是我的全性格的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