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精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教材和学情简析1、教材地位本课的学习主题是新文化运动,包括运动兴起的背景、概况、主要内容、评价四个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运动发展的新阶段,是它后期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是继上一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之后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是资产阶级继辛亥革命失败后在思想领域反封建的继续斗争,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能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近代前期中国探索史、思想发展史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还能正确认识其发展规律,对提高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以及培养历史思维能力都有促进作用。
2、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尤其现行教材图文并茂,更增强其学习兴趣。
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
所以,在教学中应用材料分析法以提高学生们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并培养其论从史出的意识,另外通过辩论探究来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辨能力,对于事物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3、教学重点难点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如下: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评价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兴起标志、代表人物、宣传阵地、活动基地、内容及其影响。
②归纳概括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及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图文材料等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②通过分析、综合、概括讨论等,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知识分子行为的了解,感受其中蕴含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及为了挽救国家危亡而努力的爱国主义精神。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深化认识 材料五: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 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 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 《狂人日记》
请答回:答旧:道德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三纲五常为 (中1)心什的么儒是家“传旧统道道德德”。?
(后期) 4、传播马克思主义
深化认识
材料四
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 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 先生,……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 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才渐渐从黑 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 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
刘半农 一九二〇年八月六日 伦敦
问题探究
1、什么是令人窒息的铁屋子? 2、起身呐喊的人们是谁?他们在呼 唤些什么? 3、呼喊带来哪些希望?
材料解析
材料九
1920年……暑期招生之际,闻讯前来报名 的受过中等教育的女子达一百余人。……学校 不偏袒女生,不降低录取标准,经过严格考试, 最后正式录取了8名女生……南高师也因而成 为我国第一所实行男女同学的高等学府,翻开 了中国教育史上崭新的一页!
深化认识
材料六: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 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 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 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 级)说也。
——《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请答回:答儒:家传统道德是封建统治存在的理论基础。严 (重1阻)碍为了什近么代新文文明化发运展动和要思把想矛自头由直。指因“此孔,道要”宣?传 资产阶级新道德,就必须反对儒家传统道德。
人教版历史必修Ⅲ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公开课教学设计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布置以下作业:
1.撰写一篇关于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短文,要求不少于800字。短文需包括以下内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特点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在联系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一组关于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选择题、简答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情分析如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但在高中阶段,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对于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在联系、历史意义等方面缺乏深入认识。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2.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所作的贡献。通过分析案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学会从多角度审视历史事件。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较高,喜欢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了解历史事件。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深层次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39张PPT)
3、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考生徒,应考者三 百余人,皆中小学生也。在300多名应试者中, 崇拜孔孟者有218人占三分之二强。1924年,北 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题为
“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结果
孙文(孙中山)占近二分之一。出现这种变化的 原因是 :
A、 戊戌变法
1918年后 传播马克思主义
1、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内在一致性是:
A、坚持反封建
B、消除清朝残余
C、反对尊孔复古
D、开展文学革命
2、1918年,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这 里的“新”,指的是:
A.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B.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C.开始宣传十月革命 D.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
请各组选派代表发言!
1.运动兴起的背景
政治: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 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政治黑暗
经济: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进一步发展
根本原因
思想: 民主自由平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直接原因
2.运动兴起的概况
(1).
兴 起 的 标 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 年》,提倡民主与科学,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青 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 后期
李大钊首先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广泛传播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民主
(德先生)
科学
(赛先生)
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 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
主制度。
神、科学方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共23张PPT)_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共23张PPT)_2
①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②逃荒中的农民
③“三民主义”宣传册
④袁世凯的“皇帝之宝”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共23张PPT)_2
⑤民国初年的贞节牌坊
⑥张裕葡萄酒获国际金质奖章
探究四: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子曰:“益者三友,损 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 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 友便佞,损矣。”
——《论语》
胡适
晦涩难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共23张PPT)_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共23张PPT)_2
探究一:北京大学为什么会成为活动基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共23张PPT)_2
《北大钟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共23张PPT)_2
我们现在认定,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 救治中国政治上、道 德上、学术上、思想 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科学技术、科学知识、科学思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共23张PPT)_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共23张PPT)_2
探究三: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李大钊
三、新方向的选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共23张PPT)_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结合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孔子的态度 ? 态度:反对孔子偶像崇拜和儒家伦理,尊重和崇敬孔子。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
“文 学革命首举义旗的急先锋”
张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成为
陈独秀发表《文 学革命论》,主 张从形式到内容 上彻底改革旧文 学,标志着文学 革命的开始。
《祭孔令》,恢复了前清的祭孔规定,亲自抵达 孔庙,三跪九叩。在袁世凯的支持下,各地成立 各种名目的尊孔复古的组织。
袁世凯为称帝,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3)思想: 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 逆流。(直接原因)
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新制度 难以建立在陈旧的思想文化上,在中 国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还必须进 行思想革命。
二、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概况
兴起标志 指导思想 主要阵地 活动基地 代表人物
1915 年陈独秀《新青年》
民主、科学 《新青年》 北京大学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 胡适、蔡元培
北大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
蔡元培,北大校长,生肖属兔。陈独秀,北大 文学院院长兼《新青年》刊主编,比蔡小十二岁, 属兔。胡适,北大哲学系教授,比陈小十二岁,属 兔。1917年,三位联手,打破旧传统,人称‚改变 中国文化的三只兔子‛。 胡适曾俏皮地说:‚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 的。‛。
“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 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厘清与扬弃。这 场扫荡权威、破除偶像的文化革命,为后来解放 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他们虽然对孔教批评多于肯定,但殊为难能可 贵的是,他们对孔子本人和孔教的价值评判实际上 大都能够采取一种一分为二的评判态度和立场,而 并非如一般人印象中误解的那样,是不加区别分析 地一概全盘予以否定或简单地予以蔑弃。‚反孔‛ 斗士们坚决反对膜拜孔子的偶像,而对作为一代哲 人或伟人的孔子本人又是崇敬的。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5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 含答案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如《新青年》的创办、新文化运动的“三提倡,三反对”等;(2)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发展;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3)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
(4)探究在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中,新文化运动对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联系讲解,史料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的能力,培养“论丛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掌握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进行的新的探索.(2)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
在学习中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3)引导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和多元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讲述了新文化运动思的兴起、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说明了中国人思想领域的质的飞跃。
学习本节内容要从这一大的历史趋势出发,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把握历史发展的本质特征,进而形成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法。
要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政治专题和经济专题相应内容的回顾中形成认识;提高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用材料【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整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五单元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案 精品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二、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严格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理论,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与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相比具有独立性、系统性和探究性的特点。
必修三第五单元介绍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历史,内容包括: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这些中国百年来的思想领域变动。
本课是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重大分水岭,正是通过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才完成思想上的解放,之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使得中国革命在混沌中的得到救赎,从而走上一个崭新的阶段。
本课通过讲述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这两个承上启下的历史事件,很好的梳理了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道路上的思想觉醒线索。
三、学情分析知识基础:我所面对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初中三年和高一的学习磨练,已经具备一定分量的知识基础,但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具体史实了解不完整,容易忽视这场运动的前后两种思想转变,对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国际背景也把握不准确。
认知水平:高中生的世界观还不坚定和成熟,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但其情感日益深厚稳定,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更易产生情感共鸣,抽象思维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全面性和批判性显著增强。
学习兴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对于高中生而言早已不是陌生词汇,但一直缺乏系统的学习,在本课通过大量展示历史文献,分析其内在的历史意义,有助于学生们的深刻理解,从而加强学习热情。
四、教学目标1、能通过图片辨识《新青年》杂志,说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和代表人物。
2、列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宣传内容,了解这场运动的多样性,知道不仅仅是思想革命还是文学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5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
2020/12/19
18
材料4: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
主张推倒陈腐,雕琢,晦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 易、通俗的新文学。
鲁迅
《狂人日记》《孔乙己》鲁迅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成为 新文学的典范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器物 技术
制度
(一个主题)
地主阶级抵抗派(林、魏)
地主阶级洋务派(曾、李) 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
向由
西表
方及
“师夷长技以制学习夷”
里 ,
的层
特层
点深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入,
循
序
渐
进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
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思想
资产阶级激进派
Hale Waihona Puke 新文化运动运动2020/12/19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2020/12/19
14
新道德: 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 旧道德:
指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传统 道德。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三 纲
夫为妻纲
五常 ——仁、义、礼、智、信
2020/12/19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5
阅读材料:分析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封建传统思想?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2020/12/19
12
材料1:“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共36张PPT)
不可,你是个14岁的孩子, 如何能够办到?我
因为这件事情,很费了踌躇,后来还是你大舅
来,替我想出这个法子,叫你坐在屋子里从从
容容地绝粒而死。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
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都添许多光彩,
你老子娘沾你的光,更不用说了。你要明白,这
样的做法,不是逼迫你,实在是成全你,你不懂得
我成全你的意思,反要怨我,真真是不懂事极了
“我们认定现在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 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 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核心内容、旗帜)
民主
德先生 Democracy
科学
赛先生 Science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共36张PPT)
民 国 万 税岁
1915年,日本向中国提出 二十一条,袁世凯表示全 部接受日本要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共36张PPT)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程标准: ◆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
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史
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 大意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五单元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学案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能力。
2、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
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和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知识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及全面评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学习过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救国之路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由抵抗派、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器物到维新派﹙革命派﹚学习西方的制度,但最后都失败了,之后的探索先进的中国人又掀起了新文化运动(1915--1923);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倡学习西方的思想,后期向俄国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探究1:阅读课文的导读部分和第一自然段,试分析继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之后,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应运而生的?(提示: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着手)二、新文化运动(1915--1923)(一)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二)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材料一:“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
” --《敬告青年》陈独秀材料二:他们所非难本社的,无非破坏孔教,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
这几条罪案,本社同人当然直认不讳。
但是追本溯源,本社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
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历史必修3 第五单元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习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发展的概况。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新青年》的诞生1.背景(1)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政治: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而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
(3)思想①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②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新文化运动兴起(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主要阵地:《新青年》。
(3)活动基地:北大。
蔡元培任校长,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4)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二、新文化运动1.内容┄┄┄┄┄┄┄┄①(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为此,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②(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①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②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翻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③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2.意义(1)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2)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③1.背景(1)国内: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2)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2.表现(1)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
(2)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人教版必修三 第五单元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北京大学为何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美国:卡内基
宽容(又名《北大钟声》)
材料1“北大者,为囊括大典, 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 “无 持之有效,……即使彼此相 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材料2 蔡元培先后聘请了只 有前清秀才学历的陈独秀为 文科学长,只有中专学历的 梁漱溟为北大教师,只有相
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
当于大专学历的鲁迅为教师。
3.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三提倡三反对 (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愚昧、迷信 民主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 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陈独秀) 科学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国人等欲脱蒙昧 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敬告青年》)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 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强调写文章“须言 之有物”。 一、须言之有物; 四、不作无病之呻吟; 二、不摹仿古人; 五、务去滥调套语; 三、须讲求文法; 六、不用典;
七、不计对仗;
八、不避俗字俗语。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
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是推动
材料6: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 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 ——毛泽东
5.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新文化运动后期) (1)背景: ①外因: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②内因:A.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B.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促进 (2)概况:十月革命后传入 五四运动后广泛传播 ①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1918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②五四运动后广泛传播: A.文章: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李大钊发表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 B.出现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 C.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D.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 E.诞生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
2016(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精品)
进一步传播(正面)
尊孔复古逆流(反面) 直接原因
先进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的反思, 认识到: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要进行 思想革命。
•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在哪里?
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
政治: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政治黑暗,中国两半的 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兴起的背景:
民国初年,列强加紧侵华
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15年5月9日 袁世凯承认“二十一条”
1915年5月9日,日本强迫中国 签订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 条”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刊印 的《明耻篇》封面上题词
《时报》刊载的反对“二十 一条”的血书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 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 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一 民国初建,百姓起初 欢呼雀跃,许多人家的门口上都 贴着“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的 对联。……
旋即,军阀混战,政治黑 暗,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 不聊生,对联遂改为“民国 万税,天下太贫”。„„
科学与民主的口号锋芒直刺尊孔复古逆流。
•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在创刊号中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用什么来拯救???
近代自然科学法 则和精神
资产阶级民主思 想和民主制度
民主 科学
专制
愚昧
旧道德
封建传统纲常道德
新道德
资级自由、平等、 个性解放的思想
赛先生:是指英文 science,意为科学, 即“以科学说明真理, 事事求诸证实”。 德先生:是指英文 democracy,意为 民主。就是每个人 “各有自主之权”, “脱离奴隶之羁绊, 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 格”。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优质课教案
第15课新文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或掌握新文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指导思想、代表人物、活动阵地;新文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新发展;新文运动的影响。
2通过对新文运动的兴起背景的教,培养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政治、经济、文相互关系基本观点的解能力。
通过对新文运动前、后期性质变的分析,培养生比较和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引导生讨论对新文运动的评价,让生掌握正确对待东西方文的观点,会辩证思维、全面看问题的方法。
2引导生阅读解和分析新文运动内容的历史资料,帮助生掌握处历史资料的方法。
3、情感价值观1通过对新文运动的教,使生认识到新文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上开展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的斗争。
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扬民主和,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
2通过新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与分析,培养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重点:新文运动内容和影响难点:新文运动兴起的背景★教过程导课: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布满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启蒙运动----新文运动第15课新文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新文运动(一)背景1、政治: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加紧侵略中国,而袁世凯则对内独裁,对外卖国也就是说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基于此,为了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先进的中国人要求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完成辛亥革命没有完成的任务。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3、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却在文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这使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
为了捍卫共和,反对倒退一批民主主义者针锋相对地发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新文运动(直接原因)(二)兴起: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阶级属性: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期李大钊等转变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3、运动中心:北京大。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5课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隼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对其的评价通过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的教学培养学生瓦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关系基本观点的理解能力。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彷的敎学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盖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对它的评价【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片法【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产物,新文化运动也是1915年中国的必然产物。
那么,1915年的中国到底是怎样呢?【讲授新课】【合作探究】1、学生根据以往知识回答新文化运动诞生的历史背景经济基砒决定上层建筑旳意识形态那么作为意识形态的新文化运动得以发生是曰什么引起的呢老衍提问这个材料说阴了什么耳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对学生的回答作点评与总结2、老师总结新文化运动的概况(课件3—9)让学生阅读课本第72 m第二段佼扼谦本內容找出二下西个问題卡勺答案这£问毬眸会在PPT二出观兴起的标志1915注陈独在応二海包寻《考亡亲忠》后来黄为悴青年》。
主要阵地《新青年》主要活动基地蔡元培担'壬校长的北哀大学弋表人閤陈独恙胡W鲁迅、菜兀馱孕犬亍用PPT分别展示这些人物的照片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亲匚文匕运罚的尺容可槪括为三提曆三反对学生回答:三、内容1前期内容: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2、后期内容:李大钊首先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诞生其中老师解释民主、科学的内涵.民主和科学的内涵(1)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不仅指人民享有主权、政府由人民投票选举产生、权力制衡等政治民主,也包括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⑵ 科学:主要指与迷信、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还包括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宣传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内容4、【合作琛究】应该怎样正確详价新文化运动让甞生讨沦并回答老加皱点评九总结讲歩性① 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② 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③ 中国知识分子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④为马克思注意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力的条件⑤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提供了思想基础⑥ 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为普及文化创适了条件局限性①对待中西文化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足的倾向比如认为儒家思憑都是糟粕西专文化茹是先秀的②运戒仅仅局吧亍一]层知识务子汀飞群公运动相结合没有认识到人艮群众的力量。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二十第1题【单选题】“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他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
”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A、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C、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现象与新文化运动中“赛先生”的主张完全一致的是A、小学生不读不写不学旧体诗B、中学生散发反对复辟的传单C、大学生爱听严复宣传进化论D、华老栓相信人血馒头能治病【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五四运动不久,胡适在学术上拉起了“整理国故”的旗号,开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目录》;1923年梁启超写了《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继胡梁后还有别人提出的国学目录,由此,形成了一股开列国学目录的旋风。
这反映了( )A、知识阶层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B、知识阶层对传统文化的继续批判C、传统文化拥有强大的生命力D、知识阶层对西方文化的否定【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图为某同学所绘“近代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思想历程”示意图。
图中①②应填写的是( )A、①经世致用②新三民主义B、①救亡图存②进化论C、①中体西用②马克思主义D、①实业救国②毛泽东思想【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
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
”上述情景出现于( )A、戊戌变法时期B、清末新政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药》发表于1919年4月。
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
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当1915年陈独秀从日本回到国内 之后中国社会现状到底是什么样的?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概况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纱厂 纱锭 资本(百万 1911年 1919年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
陈独秀
文 学 革 命 论
狂 人 日 记
鲁迅
《新青年》编辑部规定,从1918年开 始,任何作者“非白话文不用”。
1919-1920年间,全国出现四百余种 学生刊物,全部使用白话文。各类报纸 也纷纷效尤。 1920年教育部通令中小学 教材将全部使用白话文。
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1.开始传入 1918、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率先举 起社会主义旗帜
2.广泛传播 (1)撰写文章:
(2)成立社团: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 “俄罗斯研究会”(湖南) (3)组织建立: 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建立 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材料一: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 了多少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政 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二: 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 直追 ,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阅读上述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大力倡导“民主”和 “科学”
两只蝴蝶 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远。 剩下那一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主 张 文 用 学 白 改 话 良 文 刍 代 议 胡适 替 今日中国之雷音 文 言 文 正 式 举 起 “ 文 学 革 命 ” 的 大 旗
有力武器 第 一 篇 白 话 文 小 说
从材料中我们到底要如何看带新文化运动的 影响?
新文化运动评价
五、新文化运动的பைடு நூலகம்价
进 步 性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 到空前解放;前期弘扬民主和科学思想,推动了 自然科学的发展;后期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成为 拯救国家的思想武器;为五四运动起了宣传动员 作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繁荣。
局 限 性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①兴起标志: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 创办《青年杂志》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③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 ④主要阵地:《新青年》 ⑤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北大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陈 独 秀
胡 适 李 大 钊
鲁 迅
蔡 元 培
请思考: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办学 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以新文化去占领 封建文化的阵地
辜 鸿 铭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德先生)
(赛先生)
西方民主和科学指的是什么呢 ?
民主: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思想(民权平等思想)
科学: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达尔文进化论)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 小组,即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4)创办刊物: 《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 3.成为主流: 1921年,中共的诞生。
“五四运动时期,一班新人物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反对旧教条,提倡科学和民主,这些都是很对的。在那 时,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 · · · · · 这是 五四运动时期的一个极大的功绩。” “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 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 式主义的方法。--------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 外国事务,------所谓怀旧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 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三 纲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维护专制制度
打倒孔家店
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
春游日记
某月某日,校中放假。课余在家,殊无聊 赖。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 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 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 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 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见有茅亭,乃入 座。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步行 而回。就灯下而记之。
对东、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
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本课小结
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前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后期
(十月革命以后)
1915年陈独秀 在上海创办青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年杂志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传播马克思主 义思想
政治: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统治,政治 黑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思想: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
袁 世 凯 天 坛 举 行 祭 天 大 典
一.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政治
民 主 政 治 专 制 独 裁 尊孔复古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文化
进一步发展
经济
背景
民主共和
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以民主反对专制,以科学反对迷信与蒙昧,启发民 智.以科学与民主清理中国旧思想旧文化.实现真 正的民主政治。
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 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 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
-陈独秀
从材料中分析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什么?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指以孔子为代表的的儒家传统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