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歌》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小学六年级语文《长江之歌》教案

教案:语文《长江之歌》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学习《长江之歌》这首诗的背景和内容。
2.掌握词语的意义、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初步理解《长江之歌》的内容和主题。
2.学习和掌握词语的意义、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1.分析探讨《长江之歌》的美感和主题。
2.运用词语理解和描述《长江之歌》的内容。
四、教学准备:1.课本、多媒体。
2.板书:《长江之歌》、美感、主题。
五、教学过程:Step 1 自主探究(10分钟)1.教师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的是一首叫做《长江之歌》的诗歌。
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首诗,了解它的内容和感受。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长江之歌》的内容。
Step 2 讨论交流(15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长江之歌》的理解和感受。
2.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呈现他们的讨论结果。
Step 3 整体学习(20分钟)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之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教师讲解《长江之歌》的意义和主题,并引导学生思考。
a.《长江之歌》通过描绘长江的壮美景色,表达了自然的无限魅力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b.这首诗歌既描写了长江的壮观景色,又表达了人们对长江的敬畏之情。
Step 4 词语解析(2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
a.滚滚:形容江水奔流不息的样子。
b.浩荡:形容江水的浩大、磅礴。
c.奔腾:形容江水迅猛流动的样子。
d.汹涌:形容江水激荡、波涛汹涌的样子。
2.学生们根据词语的意义,尝试运用它们来描述《长江之歌》中的情景和景物。
Step 5 创作演练(30分钟)1.学生们根据对《长江之歌》的理解和感受,自由创作一段描述长江的文字。
2.学生们轮流朗读自己的作品,并互相交流、评价和修改。
六、课堂总结:1.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和总结。
2.教师强调《长江之歌》所传达的美感和主题,鼓励学生学习欣赏和创作诗歌。
《长江之歌》优秀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长江之歌》优秀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热身活动(歌唱祖国齐唱)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长江三峡》MV,并简单解说。
这是一段长江三峡的风光视频,你们看后有什么感受?………是啊,三峡风光秀丽,引人入胜,但它只是万里长江小小的一部分,长江不但风光雄美,气势磅礴,而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长江,了解长江。
《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的小资料结合自己搜集到的,思考关于长江我们了解了哪些?……….同学们对长江的认识还真不少,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有关长江的资料,一起来看看大屏幕!(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她从西向东奔去,最后注入东海,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全长6380多公里,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是世界上第三大河。
)过渡:长江横贯中国大半个国土,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
古往今来,赞美长江的诗歌层出不穷。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走进诗歌,体会作者胡宏伟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
注意读准字音,读准停顿,同时,想一想:胡宏伟创作的《长江之歌》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2、学生初读后交流。
3、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相机检查预习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相机纠正读音,理解重点词语。
(1)集中出现词语。
读准字音,理解意思。
丰采气概哺育依恋荡涤尘埃回荡磅礴(2)再来读一读课文,看谁读得更加正确,读得更流利!(3)交流课文初读的感受。
过渡: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诗歌,说一说诗歌中你觉得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对长江的情感。
三.精读课文1.学生指名分节朗读,读两小节诗歌形式上你发现了什么?“诗歌最后两句是重复的”,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
诗歌赞美长江是(无穷的源泉)诗歌赞美长江有(母亲的情怀),那么你们有什么问题吗?2.(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2)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四.再读课文,填写我的小视角1.自由朗读,找出具体语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2.长江是无穷的源泉精读第一小节(1)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2)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3.长江有母亲的情怀五.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六.课后练习:PPT展示七.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回忆一下…….现在同学们一起跟唱《长江之歌》MV并感受长江的.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优秀6篇】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长江之歌》教学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长江之歌教案(优秀8篇)

长江之歌教案(优秀8篇)《长江之歌》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二、本课教学难点分析及对策难点:在朗读课文中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
对策: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图片放映,教师指导,美读课文等方法解决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结构1、放映图片,通过图片的欣赏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江的壮观美丽。
2、听录音,画出文中生字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生字词。
3、出示问题,学生带这问题自由读文。
4、读文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讨。
5、信息反馈。
6、指导学生美读课文。
四、主要教学过程说明1、教学过程结构中,学生在合作、探讨时,老师应做到将长江的有关资料图象投影到大屏幕上,给学生一个感官认识,这对理解课文是有益处的,同时,老师还应注意巡回指导,注重反馈信息的集中。
2、在指导学生美读课文时,老师应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美读中,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
五、教学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看、听、说、读、合作等能力。
六、关键处处理:1.搜集关于长江的资料,加强对长江的了解。
2.用直观的课件、音乐将学生带入情景,增强对母亲河的热爱。
七、教学准备:教师:DVD、风光片《长江》、录音机、磁带、中国地形图、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学生:查阅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八、教学过程: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写生字,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位居世界第三,中国一的长河是什么名字?板书:长江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问学生,看见长江的流域面积这样大有什么样的感受?3、长江不仅流域广大而且沿江两岸风光秀丽,曾经有一部记录片《话说长江》展现了长江的秀丽风光。
当这部纪录片一播映,收视率极高。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五单元欣赏长江之歌|人教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长江之歌》的基本概念、音乐特点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首歌曲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传播这首美丽的歌曲。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对于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对气息、音准、节奏的掌握,教师应提供具体的练习方法和技巧指导,如进行气息控制训练、音准练习和节奏敲击练习,以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难点。
-在将爱国主义情怀融入到音乐实践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合唱、音乐剧等形式的表演,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然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流程
同时,我也注意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存在差异。有的学生表现得很自信,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而有的学生则较为内向,不太敢于表达自己。针对这种情况,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最后,通过这次教学,我认识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要关注他们的人文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理解歌词方面,教师应强调歌词中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歌曲的内涵。
2.教学难点
(1)歌曲旋律的起伏变化与情感表达的关联;
(2)和声的运用及其在歌曲中的作用;
(3)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对气息、音准、节奏的掌握;
(4)如何将爱国主义情怀融入到音乐实践中,使学生在活动中自然地表现出歌曲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长江之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或者感受过长江的壮丽?”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长江的奥秘。
长江之歌教案(精选8篇)

长江之歌教案(精选8篇)长江之歌篇1教材简析:《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这首歌词,从地理、人文两个方面歌颂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是理解的难点。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初步感知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1、指导朗读,反复吟诵。
2、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准备:1、《长江之歌》的音乐磁带。
2、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3、课文录音及投影片。
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长江吗?长江水浩浩荡荡,奔腾不息,江上船只往来,一片繁忙,极目远眺,令人神清气爽,心中不禁涌起无限激qing和豪迈。
《长江之歌》将把你带到大江边,让你感受到她的雄浑气魄,得到心灵的震撼。
2、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2)出示“歌“的解释:a、唱歌。
b、用唱歌、朗诵等形式来颂扬。
(选择后解释题目的意思)(3)介绍并听歌曲: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是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
好,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范读课文1、听完后学生评议,明确标准:(1)正确、流利、有感情。
(2)鼓励大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2、听了范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自由交流)三、初读课文1、自读生字、生词、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
2、检查自读情况:(1)生字:哺bǔ涤dí埃āi灌ɡuàn溉ɡài(2)词语:灌溉哺育尘埃荡涤气概春潮(3)句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
(4)课文,指名读并评议。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轻读,找出中心句,用“——“标出,并圈出关键词。
(赞美、依恋)2、讨论交流: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六年级语文长江之歌教案范文

六年级语文《长江之歌》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江之歌》。
理解《长江之歌》中的生词和短语。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长江的壮丽景色和伟大历史,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长江之歌》是一首描述长江壮丽景色和悠久历史的诗歌。
诗歌通过描绘长江的源头、流经的山川和滋养的万物,表达了对长江的敬仰之情。
2.2 生词和短语:学生需要学习和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源头”、“山川”、“滋养”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长江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长江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朗读和背诵:学生分组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准确性。
鼓励学生进行背诵,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3.3 生词和短语学习: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讨论的方式,学习和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
教师提供解释和例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第四章:课堂活动4.1 讨论和分析: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问题和观点,促进思考和讨论。
4.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诗歌中的描写,尝试自己写作一段关于长江的描述性文字。
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强调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5.2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选择进行长江主题的绘画、摄影或研究活动,展示自己对长江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成果。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写作等环节。
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6.2 生词和短语掌握:进行小测验或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
六语下第一课《长江之歌》教学设计(优秀5篇)

六语下第一课《长江之歌》教学设计(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六语下第一课《长江之歌》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六年级语文教案《长江之歌》

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江之歌》。
理解《长江之歌》的主题和意境,感受长江的雄伟壮丽。
学会使用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描述自然景观。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长江之歌》。
理解《长江之歌》的主题和意境。
运用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描述自然景观。
2.2 教学难点:理解《长江之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
运用诗歌的语言风格进行创作。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材:3.2 教具: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课件或教案。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长江的诗歌和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长江之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传达。
分组进行背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
4.3 诗意解析:引导学生分析《长江之歌》的主题和意境,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讨论长江的雄伟壮丽之处,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受。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朗读与背诵:要求学生在家朗读和背诵《长江之歌》,加强语音和语调的掌握。
5.2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的短文,运用《长江之歌》中的表达方式。
5.3 预习任务: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知识:介绍长江的地理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
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和歌曲,如《长江之歌》的原文版本或其他描述长江的诗歌、歌曲。
6.2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长江的知识。
举行一个小型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
第七章:课堂互动7.1 提问与回答:在课堂上提出与《长江之歌》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
长江之歌-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长江之歌-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约为1/5的国土面积,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江河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渊源,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1、教学内容•长江之歌歌曲欣赏•唱几句长江之歌,感受长江之美•探究长江文化源流2、教学目标•了解长江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背景•能够用正确的发音唱几句长江之歌•能够运用音乐表现手段,表达对长江之美的情感体验三、教学过程与安排1、热身环节引导学生形成自然集中注意力的状态,放松身心。
可以播放一段长江的自然视频或者展示一些长江的图片,让学生全面感受长江的自然美景。
2、歌曲欣赏听录音播放《长江之歌》,让学生用目光去聆听。
老师在播放的时候要注意强调句与句之间的连续性,讲述歌曲的信息要清晰明了。
听完歌曲之后,让孩子们说出他们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并口述一些最能代表长江的词汇和短语,如江、水、风、山以及栽种在江边的杨柳,等等。
再询问孩子,他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3、唱几句长江之歌,感受长江之美老师可以适当地让全班学生一起唱大段,然后逐句强化,最后逐字唱。
在逐字唱阶段,老师可以边敲节拍,边指出发音不标准的部位,鼓励学生勇敢地大声唱出来。
4、探究长江文化源流讲述长江的文化历史和文化背景。
长江流域文化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是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根源之一,是江南文化和巴蜀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世界三大古文明之一的长江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5、总结阶段总结今天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反思自己今天的收获和问题所在,并且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个人看法。
四、教学效果评估教师可以通过练习声音的有效性、学生对长江文化的了解程度等方面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评估的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并通过展示、发言、问答等形式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们了解江河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渊源,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六年级语文长江之歌教案

六年级语文《长江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长江之歌》,使学生了解长江的自然特点和在我国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的地理常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长江的自然特点和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1. 长江各河段的地理特点。
2. 歌词中涉及的地理知识。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长江的雄浑壮美。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深入理解歌词中的地理知识。
3. 图片展示法:展示长江各个河段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长江之歌》歌曲,让学生对长江有初步的了解。
2. 长江概况:介绍长江的自然特点和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3. 歌词解析:分析歌词中涉及的地理知识,如长江的发源地、各河段的地理特点等。
4. 朗读与讨论:分组朗读歌词,讨论歌词中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江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和保护环境的意义。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歌词,绘制长江各河段的示意图,加深对长江的认识。
7. 板书设计:长江之歌1. 自然特点:源头、全长、流域面积等。
2. 地理地位:我国第一长河、水能资源丰富等。
3. 各河段特点:上游、中游、下游、入海口等。
4. 保护环境:爱护长江,珍惜水资源。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长江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文学创造力。
2. 开展长江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长江流域的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长江的自然特点和在我国的重要地位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深度。
3. 评价学生作业的质量,如长江各河段的示意图绘制是否准确。
《长江之歌》优秀教案

《长江之歌》优秀教案《长江之歌》优秀教案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同学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培育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歌语言,激发同学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时间35分钟×2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写生字,了解文章内容。
二、教学过程(10分钟)1、检查预习,导入新课、激趣。
(1)同学们,今日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2)出示挂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请生说说:你对长江了解多少呢?(3)师总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千米,注入东海。
与黄河一起,被称为“母亲河”。
2、初读指导(15分钟)(1)同学自同学字词①自由朗读文章,画出不理解的词。
②描红生字,师巡察指导,留意生书写姿态。
③生自由沟通不理解的字词(可)(2)检查自学效果①出示生词,指名逐词读,评议、正音。
②请生说说生词的意思。
(3)同学轻声试读文章。
(4)逐节指名读文章,师相机指导,是生评议。
(5)四人小组自由读文章,争论:那些地方读懂了?沟通(师生共用)。
3、指导写字(5分钟)(1)出示生字,指导写字,老师范写(2)同学练习写字,老师巡察指导。
4、检测(5分钟)完成练习册其次课时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语言,激发同学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二、教学过程1、(3分钟)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订正(2)指名逐节读文章,师生评议2、(12分钟)学习第一节(1)出示9至12句。
老师引读同学自由读,说说有哪些问题(同学沟通)老师归纳:A、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B、“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1)同学读第一小节,思索: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2)出示1至4句,指导朗读默读第一小节,思索: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出示5至8句,指导朗读3)指导背诵第一小节3、(12)学习其次小节1)默读其次小节,思索: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2)同学四人小组沟通,评议,老师总结3)指导朗读其次小节,背诵4、(4)练习朗读课文,请同学说说有什么感想?5、(4)背诵全诗,小组竞赛。
六年级长江之歌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六年级长江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长江之歌》歌曲,了解长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和保护的意识。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伟大河流的感恩之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长江之歌》的歌词,掌握歌曲的基本发音和节奏。
2. 教学难点:理解歌曲中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录音机、歌曲《长江之歌》的音频文件。
2. 教学资源:学生课本。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2. 提问:你知道长江的全名吗?长江是中国的第几大河流?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的反馈。
Step 2 学习歌曲1. 教师播放《长江之歌》歌曲,要求学生仔细听,跟随节奏摇动身体。
2. 分段学唱歌曲,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唱,注意发音准确。
3. 教师解释歌词中的生词和地方名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思。
Step 3 深入学习1.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歌曲中提到的长江的重要城市、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
2. 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歌词进行深入研究,了解相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知识。
3. 学生利用课本、图书馆等资源,查找相关资料并做简单的展示。
Step 4 表演展示1. 每个小组选派一位代表,对自己研究的内容进行口头介绍和表演。
2. 全班同学共同演唱《长江之歌》,通过歌曲展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反思通过学习和演唱《长江之歌》,学生不仅学到了有关长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合作意识。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了教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热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结合实地观察和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长江的认识和了解。
六年级语文长江之歌教案

六年级语文《长江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长江之歌》。
(2)理解诗歌中描绘的长江的景象和特点。
(3)掌握诗歌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歌《长江之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描绘的长江的景象和特点的理解。
3. 诗歌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诗歌中描绘的长江景象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诗歌《长江之歌》的文本。
2. 与长江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长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长江的景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长江的了解和印象。
2. 新课导入:(1)引导学生朗读诗歌《长江之歌》。
(2)解释诗歌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中描绘的长江的景象和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5. 课堂练习:(1)学生自主练习朗读和背诵诗歌。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并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建议。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爱护长江及其生态环境。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命,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汇报等。
2. 生词掌握情况:通过提问和练习,检查学生对诗歌中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年级语文长江之歌教案范文

六年级语文《长江之歌》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导入1.1 课堂氛围营造教师以激昂的音乐《长江之歌》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长江的雄浑壮丽。
1.2 提问引导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请谈谈你们的看法。
”引导学生思考并对长江有基本的了解。
1.3 课程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长江的基本情况,如长度、流域面积、流经省份等,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章:长江的源头与流经地区2.1 长江的源头教师通过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源头——唐古拉山,并讲解长江源头的地理特点。
2.2 长江的流经地区教师展示长江流经的省份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重要流域,如青海、四川、云南等。
2.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长江流经地区的主要特点,如地形、气候、植被等,并分享讨论成果。
第三章:长江的地理特点3.1 长江三峡教师详细讲解长江三峡的形成原因、地理特点以及历史文化,让学生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
3.2 长江中下游平原教师介绍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形成过程、地理特点以及农业发展情况,让学生了解这一地区的繁荣景象。
3.3 长江三角洲教师讲解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地理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我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
第四章:长江的生态环境4.1 长江水资源教师介绍长江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国政府对水资源保护的措施,如南水北调工程等。
4.2 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教师讲解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的特点,以及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如湿地破坏、物种灭绝等。
4.3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提出建议。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长江在我国的重要地位以及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意义。
5.2 课后作业学生课后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如诗词、故事等,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5.3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河流,了解河流生态环境现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六章:长江的历史文化6.1 长江文明的起源教师介绍长江文明的历史悠久,从史前文明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引导学生了解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六年级语文长江之歌教案范文

六年级语文《长江之歌》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江之歌》。
(2)理解《长江之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艺术魅力。
(3)了解长江的自然特点和历史地位,认识到保护长江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长江之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长江之歌》。
2. 理解《长江之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了解长江的自然特点和历史地位。
三、教学难点1. 体会《长江之歌》的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保护长江、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长江之歌》的课件和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长江之歌》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
引导学生说出对长江的了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长江之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滔滔长江水”、“巍巍三峡山”等,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 课堂展示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长江之歌》的艺术魅力。
5. 情感升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长江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如何保护长江?学生畅谈自己的感悟,发表对保护长江、珍惜资源的看法。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护长江的重要性,提醒学生珍惜自然资源。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长江之歌》。
(2)写一篇关于保护长江的倡议书。
8. 板书设计长江之歌——滔滔长江水——巍巍三峡山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年级语文长江之歌教案范文

六年级语文《长江之歌》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长江的地理特点、历史价值和文学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长江的感性认识。
(2)运用朗读、默写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
(3)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培养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长江的地理特点、历史价值和文学意义。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对长江有更直观的认识。
2. 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默写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创新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长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长江的资料,准备课堂交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长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交流对长江的了解。
(2)简介长江的地理特点、历史价值和文学意义。
2.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长江的壮美。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答疑问。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勾画出生字词。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理解、运用。
4. 课堂练习(1)学生默写生字词。
(2)学生选择一个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5. 总结与拓展(1)学生分享对长江的感悟。
(2)引导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_六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_六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长江之歌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使学生知道长江蕴涵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古今往来无数文人墨客用诗歌赞颂过长江。
2、熟读《长江万里图》、《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并体会情感。
熟读《长江之歌》,学有余力的同学会唱这首歌。
3、略知长江概况。
活动重点背诵《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熟读《长江之歌》活动难点:了解长江概况活动准备:搜集长江的知识。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长江三峡风光》片段师:这是一段长江三峡风光视频,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用一个字来表达。
生说。
师:用两个字呢?生说。
师:用三个字呢?生说。
师:是啊,三峡风光秀丽,引人入胜,但它只是万里长江小小的一部分。
长江不但风光雄美、气势磅礴,而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长江,了解长江。
(板书课题:长江之歌。
)二、探究学习,获取知识1、长江概况师:老是想先听听同学们对长江有哪些了解,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对长江的认识还真不少,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有关长江的资料,一起来看看大屏幕吧!(出示课件:长江概况)学生自由阅读师小结:长江真的是历史悠久,风景壮美,价值巨大。
(板书:历史悠久风景壮美价值巨大)长江不但如此壮美,更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赞颂过长江。
你都了解哪些赞美长江的诗句?给大家展示一下吧。
生展示交流。
师:老师也搜集到一些赞美长江的诗句,一起来欣赏。
(课件出示)学生自读。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有关长江的诗词,一同感受长江所蕴含的人文之美。
1、屏幕出示《长江万里图》和《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生自由朗读。
指名范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读一读。
)师:诗中哪些句子描写到了长江?你能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师:滔滔江水,滚滚东流,触发着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让我们怀着这种深深的思念再读读这两首诗词吧!(配乐朗读。
(六年级语文教案)长江之歌教案(第二课时)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一、齐读两节最后 4 行诗句二、细读第一节,理解诗意1、思虑:该以如何的语气读第一节?自由朗诵第一节。
2、指名朗诵第一节,同学评论。
3、四人小组议论各自读懂之处。
4、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范;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派。
” 思虑:( 1)“你”指谁?为何用第二人称?(2)“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说了然什么?长江的起源地、入海口分别是哪儿?(3)“春潮是你的风范”“惊涛是你的气派”让你懂得了什么?5、议论、沟通(1)第二人称显得和蔼(2)起源于唐古拉山,入海口是东海。
(3)长江充满活力,气吞山河。
6 、你从这节哪里感觉到了长江“无量的源泉”、“母亲的情怀”?师: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流向祖国的最东部,说明她是无量的源泉。
长江像母亲同样“培育各族子女”,又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峰海洋挽在胸前,让它们密切联系在一同,永不分别,说明她有母亲的情怀。
7、练读第一节⑴指导朗诵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照读,领会长江的雄伟气概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⑵“你用贞洁的清流,浇灌花的领土”:母爱是贞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同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应如何读好它?小结:第一节主要从地理特色的角度描绘长江,颂扬长江一落千丈,滋润两岸的气派。
人们生活在江边,全部都靠他。
此刻,开发、利用长江,他给了我们无量的资源,因此说长江是无量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
这首抒怀诗,诗人用高度的艺术归纳,采纳形象、凝练的语言,尽情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
长江好像黄河同样,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我们赖以生计的母亲河。
三、细读第二节,理解诗意1、各自有感情朗诵第二节2、四人小组议论各自读懂之处。
3、出示:“你从太古走来,巨浪荡涤着灰尘;你向将来走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 思虑:①你从“你从太古走来” “你向将来走去”中理解了什么?②“巨浪荡涤着灰尘”中的“灰尘”指什么?③你从“涛声回荡在天外”中领会到什么 ?4、议论、沟通①“太古”是指遥远的古代,长江从太古走来,向将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久不会暂停,因此说它是无量的源泉。
六年级语文长江之歌教案

六年级语文《长江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江之歌》。
理解《长江之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其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分析《长江之歌》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深入理解《长江之歌》的内容。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长江之歌》。
2. 理解《长江之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分析《长江之歌》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长江之歌》的深层含义。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江之歌》的内涵。
2.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长江的壮丽景象。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图片、音乐等手段,引导学生回顾对长江的印象,从而引入《长江之歌》的学习。
2. 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教师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
3. 合作学习,分析课文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长江之歌》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巩固对《长江之歌》的理解。
5. 朗读背诵,提高文学素养。
学生朗读和背诵《长江之歌》,感受作品的韵律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6.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以及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之歌》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有层次地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激发他们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要求2、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流资料
1、我们都知道长江和黄河都被称为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正是有了它们,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它们,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
昨天我们学习了有关黄河的两首诗歌,今天我们学习赞美长江的诗歌——《长江之歌》,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
2、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谈一谈对长江的了解。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
3.课件出示有关长江的资料。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她从西向东奔去,最后注入东海,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全长6380多公里,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是世界上第三大河。
过渡:长江横贯中国大半个国土,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
古往今来,赞美长江的诗歌层出不穷。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走进诗歌,体会作者胡宏伟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
注意读准字音,读准停顿,同时,想一想:胡宏伟创作的《长江之歌》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2、学生初读后交流。
3、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相机检查预习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相机纠正读音,理解重点词语。
(1)集中出现词语。
读准字音,理解意思。
丰采气概哺育依恋荡涤尘埃回荡磅礴
(2)再来读一读课文,看谁读得更加正确,读得更流利!
(3)交流课文初读的感受。
过渡: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诗歌,说一说诗歌中你觉得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对长江的情感。
三、精读品悟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
请大家大声朗读诗歌,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长江是无穷的源泉?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画一画句子,带着自己的理解读有感情的读一读。
1、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
3、交流展示
A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课件展示“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小结:春天到了,青海雪山的积雪化为春潮,从西向东奔腾而下,汇聚为长江的一派惊涛,造就了长江的丰采,显示了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更显示了它无穷的源泉!怎不令我们去赞美!师板书:(赞美)B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①“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②‘‘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小结:长江水就像母亲甘甜的乳汁,源源不断、无怨无悔滋养着万物生灵,她的支流就像母亲伸出的健美臂膀,将各族儿女、高山大海紧紧地拉在手中,拥在怀里,让他们永远团结在一起。
显示了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这样的母亲怎不令人依恋?师板书:(依恋)我们能不能将这份依恋之情表达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相机指导朗读,再齐读第1节。
指导背诵第1节。
C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理解“尘埃”在此处意为什么。
(②“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①‘‘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
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机指导朗读,再齐读第2节。
指导背诵第2节。
四、指导朗读指导背诵
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像诗人胡宏伟一样,发自肺腑的表达对长江的赞美、依恋之情吧!准备好了吗?
哪些同学能根据提示背诵第一部分?屏显学生背诵。
根据提示背诵:
你从_________,春潮__________;你向_________,惊涛__________。
你用_________,哺育__________;你用_________,挽起__________。
我们_________,你是__________;我们_________,你有__________。
五、学唱歌,巩固背诵
六、拓展练笔保护母亲河
七、师总结:滴滴清泉,甘甜万年,滚滚江水,惊涛拍岸。
长江,一条有生命的河流,一条和人们的思想感情相交融的河流,一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充满着无穷活力的河流,她养育了一个民族,书写了无数诗篇。
长江永远值得我们去赞美去依恋!
板书设计:长江之歌
赞美无穷的源泉
依恋母亲的情怀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