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呼唤劳动者素质全面提升
刘和平在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附件在全市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1年11月3日根据录音整理)刘和平同志们:今天召开全市教育工作座谈会,主要是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总结近年来我市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成绩,切实解决目前我市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的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苏荣书记明确提出,要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大力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均衡发展,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切实办好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
这是省党代会报告关于教育的主要思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另一方面是要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
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我也明确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努力解决教育布局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突出问题、教育质量与社会要求不协调的突出问题、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突出问题、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不协调的突出问题。
刚才,市教育局汇报了近年来我市教育发展情况,各县区、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部分学校作了表态性发言。
听了大家的发言,有三点深切感受:一是在省委,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很健康,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萍乡教育在全省有地位、有影响、有示范作用。
二是我市教育发展比较标准、整齐,近20年内,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至少在赣西周边有一定影响。
三是我市有一支讲奉献、讲作为、讲事业的教师队伍。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优先发展教育,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我市学前一年入园率达92%,基本满足了幼儿就近入园要求;小学入学率、初中升学率分别达100%、107.88%;普高、中职升学率达100%以上,在全省率先普及了高中教育;投入1816万元发展特殊教育,新建改建校舍19784平方米;每年投入财政资金1.4亿多元,构建了覆盖各阶段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确保了每一个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困辍学。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加强区域产业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加强区域产业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10.13•【文号】发改高技[2010]2455号•【施行日期】2010.10.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加强区域产业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高技[2010]245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围绕构建和完善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鼓励和引导地方建立长效的工作和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强区域产业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
现将《加强区域产业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印发你们,请在工作中认真执行和落实。
国家发展改革委二〇一〇年十月十三日加强区域产业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工作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强产业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构建和完善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区域产业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意义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产业创新基础能力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
加强区域产业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主要是建立和完善由国家和地方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创新平台构成的多层次产业创新支撑体系,对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区域产业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
围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转向依靠创新驱动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发挥不同区域产业创新资源的特点和优势,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有利于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统筹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国家的整体创新能力,加快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进程,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关于十八大报告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些认识
关于十八大报告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些认识十八大报告中的第四部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谈到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尤其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
在具体操作上,又细分为四个“着力”和五个“更多依靠”: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这四个“着力”和五个“更多依靠”,概括起来强调了五个方面:深化改革、自主创新、调整经济结构、城乡一体化、培育开放型经济。
这五个方面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谈一些个人的认识。
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强大动力。
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这30多年来的发展成就;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今日神州大地上的生机与活力。
过去的发展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中国的发展依然要靠改革开放。
未来十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关键意义的阶段。
当前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我们既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又面对着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这些都是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大考验,考验着改革的勇气,更考验改革的智慧,迫切要求我们作出更大的努力。
改革越深入越需要勇气。
30多年来,正是凭着那么一股子劲与气,凭着那么一种敢闯敢试的精神,我们才冲破了重重阻力,实现多个领域、多个方面的突破。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改革越深化越需要智慧。
深化改革是涉及诸多领域的巨大系统工程,千头万绪,必须总揽全局,明确主攻方向和改革重点,集中攻坚克难,务求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为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一、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十一五”时期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
五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一系列挑战,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的各项任务。
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二是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
三是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迈出坚实步伐,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完善,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四是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
五是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工资分配关系进一步理顺,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
上传者知盟网六是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十一五”时期,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实现较快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今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
刘 航 , 吴 航
( l大学 经济管理 学院,  ̄: l z 陕西 西安 7 0 6 ) 10 9
【 摘 要 】 长期 以来 , 我国依 靠传 统的高投入 、 高消耗 、 高资本积 累模 式实现 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 但也产生 了有增 长无发展 的问题。随着理论界 对经 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问题认识的深化, 国提 出了“ 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 转 的新课题 , 并着 手进行实践。然而 ,08年爆发 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 方式的转变带来 了挑战 , 20 可能使 我国在 需求结构、 产业 结 构 和 要 素 结 构 的 转 变及 市场 经 济体 制 的完 善 等 方 面 偏 离 既 定 的 正 确 方 向。对 此 , 们 应 采取 必要 的 防 范和 补 救 措 施 , 我 以确保在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 方式转变继续 向前推进。 【 键 词 】 国际金 融危机 ; 关 经济发展 方式; 结构调整
甚至倒退 。
一
、
我 国转 变经济 发 展方式 的 内涵
我 国长期 以来就 明确提 出要 “ 转变经济增长 方式 ”倡 导技 , 术 拉 动 与 集 约 式 增 长 。随 着 我 国经 济进 入 重 化 工 业 加 速 发 展 的 新阶段 ,j [ i 在推动产业结构优 化升级 、 统筹城 乡区域 和经济社会 发展 、 调整投 资出 口消费关 系 、 促进 可持 续发展 等方面 的实践 中, 人们对经济增长 和经济发展问题有 了新 的认识 , 丰富了“ 转 变经 济增 长方式” 内涵 , 的 拓展 了其外延 , 出了“ 提 转变经 济发 展方式” 的新 课 题 。 党 的 十 七 大 报 告 中 明确 提 出 :加 快 转 变 经 “ 济发展方式 ,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内涵 主要包括 : 经济增长要 由主要依 靠投 资 、 出口拉 动向依靠消 费 、 资 、 口协调拉 动转变 ; 投 出 经济 增长要 由主要依靠第 二产业带 动 向依靠 三次产业协 同带动转 变 ; 济增 长要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 向主要依靠科技 经 进步 、 劳动 者 素 质 提 高 、 理 创 新 转 变 。 要 完 成 这 些 转 变 , 要 管 需 以建立科 学的价值体 系为先 导 , 以完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为动力 , 以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保障。[ ] 1 1 2
第一要义是发展
二、发展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
其次,发展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 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 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
2007年,我国把绝对贫困线的标准由人年均收 入637提高到了1067元,我国的贫困人口就从 原有的1479万人增加到4320万,如果我们把贫 困线的标准提高到人均日收入1美元的国际标准, 大约合人民币年收入1300元的话,那么,我们 的贫困人口会增加多少呢?
马克思指出:“一定物 质财富是一切人类生存 的第一个前提,即一切 社会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一、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
马克思发现了一个 简单事实,即人们首先 必须吃、喝、住、穿, 然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 人的第一选择就是进行 生产活动,创造出物质 财富。
社会主义革 命的目的是 为了解放生 产力。
四、发展应该是又好又快发展
(一)又好又快发展的实质是科学发展
速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快 经济 发展 好 质量和效益
上世纪50年代,我们曾提出“多快好
省”,“快”在前,“好”在后。自上世
纪90年代初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目标以来,也用“又快又好”的说法,
长期以来几乎约定俗成,“快”总在“好” 之前。200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在提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
“无论是金融 危机、气候变化 还是能源资源等 全球性问题,没 有中国参与都无 从谈起。”
抓住了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中国人民 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 面貌就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在全世界产生了广 泛而深刻的影响。
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由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50多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
中国跟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服务”受到愈来愈多沿线国家的欢迎,沿线国家的产品、服务、技术、资本也正在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中国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动力②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我国已成为第一大经济体③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④“一带一路”促进了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我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全面深化改革。
这是因为(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②中国经济发展需要适应新变化,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③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没有完成时④改革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中国H集团是某地一位外国企业家在1991年投资50万元创办发展起来的大型企业,现有员工近万人。
下列关于H集团发展壮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 B.依靠国家的鼓励、支持和引导C.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 D.使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4.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五年,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
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
这些成就的取得( )①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同步富裕②体现了党和国家把共享作为发展的重要理念③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④体现了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下列举措有利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消除地区差异③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④坚持同时富裕原则,共享改革发展成果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6.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既是当下共享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检验改革成果的试金石。
九上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重点简答题)
九上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重点简答题)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1.改革开放的意义/作用P3、P5(1)极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2)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1)经济:我国经济增长成就显著,例如: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政治: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例如: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得到切实保障。
(3)文化:文化建设让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例如:中医药助力全球战疫。
(4)科技:科技创新成就斐然。
例如: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
(5)民生: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陆续出台,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例如: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6)国防: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7)国际地位: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等。
★3.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改革面临的挑战P9-10(1)新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3)不平衡、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4.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应对改革挑战的对策P9-10(1)党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2)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5.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P11-13(1)衡量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状况,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我国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0-6-29 22:59满意回答我国基本上走的是一条粗放经营的经济发展路子.它曾对我国经济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进步和国际竞争的加剧.这种方式越来越暴露出其弊端和局限性,经济增长方式已到非改不可的地步了经济增长质量问题,早就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在确定党和国家工怍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同时,就要求各项经济活动必须讲求经济效益.党的十三大提出,要"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含量,促进整个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甓路子。
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实现九五"和2年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1.资源配置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是造成粗放经营的主要原因,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首先必须转变经济体制,要通过企业改革,产权改革为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高效运行构造台理的微观基础,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形成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加速市场化进程,建立利于技术进步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激励机制,是推动我国企业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不改变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2.技术进步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最终要通过技术进步来实现.但是,决不能把技术进步与产品技术,工艺技术这些狭义的技术概念完全划等号.目前,在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和投资约束机制尚未形成的情况下,首先要处理好上新项目与利用现有基础的问题.能够以现有企业为依托,通过改革,改组,改造或扩建提高生产能力的,就不要再铺新摊子.必要的新建项目,包括引进项目,也要尽量提高技术起点,注意经济规模同时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通30过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减少浪费,使效益明显提高要把研究开发建到企业中占.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促使企业把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当作商业话动看待.并使之与经济分析,市场营销管理和企业战略结合起来.把企业技术进步落到实处.技术引进要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光引进不创新不行.要通过技术引进形成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否则,永远跨不出技术追赶陷阱,摆脱不=广引进一一落后——再引进的局面归根结底,要使企业具有主动追求效率和主动刨新的动力.3.经济结构调整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进程中,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走向良性循环并充满活力,就必须对国有经济进行重要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兼并破产是调整结构的重要手段.要通过兼并破产促使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形成优胜劣汰机制,减人增效机制4.宏观调控与管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最终要由企业来实现,4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规范市场行为,建立合理的宏观调控与管理体系,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制度保障.政府主要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佩节经济运行和保持总量平衡,通过财政手段,金融政策,技术进步政策和投资倾斜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培养产业和企业竞争力要注重市场建没和行业管理,保证市场效率和公平引导企业走公平竞争的路子,形成市场对企业的刚性约束.要尽快建立台理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体制的转变要尽快解决国有企业负担过重等不平等竞争问题,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使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让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成为市场主体.只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真正具有技术进步和追求经济效益的动力和激励机制,经济增长方式才能转变。
卢展工署名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风气搞正把作风做实》及何平九论
何平九论“何平九论”今日结集出版卢展工文章为本书代序本报讯根据最近在《河南日报》一版刊发的系列政论编辑而成的图书《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前至今日由河南大河大图文传播有限公司和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如何加快转变?卢展工书记在2010年6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不仅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指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而且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最近一个月来,河南日报集中力量,以“何平”名义,连续推出九篇大型政论,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八个方面,深入阐述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把握的关键、遵循的原则、注意的问题等。
“何平九论”全面、准确、系统地传达了省委的重要精神,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并得到省委领导的高度评价。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一书将卢展工书记的署名文章放在卷首作为“代序”。
本书除了收集“何平九论”外,还编选了2010年“何平”刊发在《河南日报》的另外三篇大型政论文章。
(本报记者)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卢展工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转变讲起来很简单,做起来不容易。
讲转变,首先要从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转变开始,思考自己怎么转、怎么做。
发展目的必须明确。
发展为了什么?以人为本、为民惠民。
为民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发展实践中体现对人民负责。
比如,领导干部比较关注GDP,但老百姓不太关心;领导干部比较关心产值,甚至少数人认为环境、资源问题可以放一下,但老百姓却不赞成。
个别干部比较喜欢拍脑袋、大呼隆、一风吹、一刀切,一会儿一个思路、一会儿一个战略,但基层干部怎么想?老百姓怎么想?有多少东西老百姓能够记得住?所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正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需要认真研究和加以解决的问题。
新形势下需要着重把握的若干问题
动力 。要 坚持“ 好字优先” 实现“ 中求快 、 中求进 ”力争保持 , 好 稳 ,
浙江经济平 稳较快发展的 良好势头 。“ ” 好 ,就是要做 到结 构更 优、 质量更高 、 益更 佳 、 效 环境 更美 、 色更 明 ;快 ”就是 要紧抓 特 “ , 发展机 遇 , 做到符合产业 导向的投入不减弱 , 培育潜 在优势的力
济社会 发展中必须深入研究 的五个方 面二 十个 问题 。这是我们 必须 面对并 着力要解决的重要 问题 ,只有妥 善把这 些问题解决 好, 浙江现代化建设才 能更上一个 台阶。对全省发展改革 部门的 同志而言 , 在实际工作 中要 深入研究 并认 真解决好 这些 问题 , 应 着 重把握好 以下几点:
平衡 ” 为主基调 的宏 观调控政策的实施 , 国发展 的环 境和条件 我 会不断改善 , 经济发展有望继续保持好 的态势 ; 防止经济增长 但
由偏快转为过热 、防止价格 由结 构性上涨演 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的 任 务 仍 十 分 艰 巨 , 紧 的调 控 力 度 也 会 随 之 加 大 。 从
度 不松动 ,体现高质 高效 的速度 不降低 ,推动 经济较 快发展 ;
“ ” 就是要努 力防止 经济大起 大落 , 稳 , 着力确 保社会 和谐稳 定 ; “ ” 就是要保 护好 、 进 , 引导好 、 发挥好广 大干部群 众创业创 新 的 积极性 和主动性 , 开拓进取 、 率先发展 。
切实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 是过去五年浙江经济运行的一大显
1 黧 2
维普资讯
自由流动 与优化组 合的制 度障碍和 政策 限制 , 有序 引导农村剩
加 快 转 变经 济 发 展 方 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是在探索 和把 握我 国经济发展规
郑州市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郑州市经济发展⽅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郑州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式的思考⾦鑫2011年1⽉26⽇,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到国家层⾯,作为省会,郑州如何把握战略机遇,如何成为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核⼼增长极?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郑州都市区的构想,⽽要加快建设郑州都市区,必须转变经济发展⽅式。
2011年2⽉11⽇郑州市第⼗三届⼈民代表⼤会第三次会议上通过的《政府⼯作报告》指出: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式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和关键环节,不断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
转变经济发展⽅式就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出⼝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和管理创新转变。
⼀、郑州市经济发展⽅式存在的问题(⼀)、三次产业中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2011年上半年,我市共完成⽣产总值2315.1亿元,同⽐增长12.2%。
其中第⼀产业增加值53.9亿元,同⽐增长3.2%;第⼆产业增加值1366.4亿元,同⽐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894.8亿元,同⽐增长8.7%。
我市三次产业结构为2.3:59:38.7。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投资增长低于出⼝的增长。
2011年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68.4亿元,同⽐增长18.6%。
其中批发业94.6亿元,同⽐增长21.6%;零售业718.7亿元,同⽐增长18.4%,住宿业10.1亿元,同⽐增长14.8%;餐饮业144.9亿元,同⽐增长17.7%。
2011年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98亿元,同⽐增长26.8%。
国有及国有经济控股投资完成256亿元,增长23.7%;地⽅经济投资完成1266.6亿元,增长27%。
2011年上半年,全市直接进出⼝总值完成37.5亿美元,同⽐增长77.1%。
其中出⼝完成23.5亿美元,同⽐增长63.7%。
“四个重在”个内容
(一)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发展的进程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
是持续发展向上攀升,还是无所作为停滞不前,甚至是一路下滑走向低谷,分野就在于能否在关键时期应对得当,作出正确的抉择。
(二)本世纪头20年是我们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不断面对新挑战、新问题的关键期。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让我们经历了一场疾风暴雨式的洗礼,经济走势呈现惊心动魄的“V”形反转。
当此之时,河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关键时期。
关键时期凸显出的问题和矛盾更多也更复杂,比如如何将非常之年的非常之举转化为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如何尽快弥补金融危机冲击下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如何破解就业、就医、就学、养老等社会难题?……(三)关键时期,关键之年,更需要我们通盘考虑,精心运作。
(四)审时度势、运筹帷幄。
汲取多年来河南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前河南的发展实际,着眼奋力实现中原崛起长远大计。
在去年底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答案——持续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势头,就要坚持在实践中做到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
在刚刚召开的全省“两会”上,坚持“四个重在”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五)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短短十六个字,内涵十分丰富,是统领我省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的发展之要,更是科学发展观在河南的生动实践。
(六)存在决定意识,实践丰富认识。
“四个重在”的提出是基于对河南省情的正确判断。
当前,我省整体的发展状况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趋势、比较好的态势、比较好的气势:各项经济指标稳定、持续、向上,趋势良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风头正劲,呈现出较强的发展后劲;广大干部群众谋发展、求上进的氛围十分浓厚,奋力拼搏、实现崛起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人均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突出,社会事业历史欠账多,仍然面临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突出矛盾,加快发展依然是河南最紧迫的任务。
九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创新。
教学难点:创新的重要性。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腊梅花开枝头,画眉回眸而栖2018年12月,成都某小区内,53岁的老何与搭档花了近4个小时在小区中庭的大草地上“画”出一幅银杏新作——腊梅花开枝头,画眉回眸而栖。
老何是该小区的绿化养护工。
去年他们创作的多幅“银杏画”曾在网络热传,获赞无数。
“先打点,用扫把比尺寸,画线,再铺上叶子。
”完毕,他会到住宅12楼的一套闲置住房内,站在窗台边仔细看上一阵,“发现有些地方不对还要再下去修改。
”今年,老何已创作了七八幅银杏画,比如“运动健身”“低碳出行”“绿色骑游”等健康向上的“银杏画”。
小区里的业主们纷纷称赞老何“心灵手巧有创意”。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感受创新(一)从个人生活层面认识创新◆创新的表现形式和特征1.活动——探究与分享P14:通过废旧物品重新利用的四个例子,创设创新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生活处处有创新,调动自己的创新体验,体会创新的乐趣。
在生活中,你有过哪些利用废旧物品的创意?你对创新有了哪些初步认识?提示:(1)学生自由回答。
(2)生活处处有创新。
创新不仅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具有独特性,是区别已有的。
◆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2.展示图表:从创新的方式、领域、产生和主体等方面进一步认识理解创新,并结合生活实际,分别举例说明。
提示:①方式:网上购物、外卖、共享等是“无中生有”;②领域:文化(《经典咏流传》)、法律(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监察法)、科技等;③产生:青蒿素的发现、克隆猴出生是建立在量变上的质变;④主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
◆创新带给我们积极的情感体验3.活动——探究与分享P15:通过生活中的四个创新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创新给自己带来的情绪情感体验,理解创新的内涵,认识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1)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创新故事的特点以及人物的情绪情感体验:这四幅图片分别讲述了怎样的创新故事?故事中的人物体验到了什么?(2)故事分享。
上海十二五规划
(3)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紧紧围绕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目标,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四个率先”,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强大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充分发挥上海世博会的后续效应和浦东新区先行先试的带动作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努力争当全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形势与政策》习题之简答题
1、简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成功认识和把握“三大规律”的结果,请问这“三个规律”指的是什么?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什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着重加强哪几方面工作?第一,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第二,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第四,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6、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7、新时期人民对发展有那些新期待?人民对发展的新期待主要有:A、由于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们要求更好地保护财产权;B、由于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人们对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和丰富精神文化产品提出了新愿望;C、由于经济地位变化,人们对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也有了新的更高要求;D、在经济基础快速增长的同时,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出现的矛盾。
8、党的十七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内容有那些?党的十七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内容有:A、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B、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C、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D、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E、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在四个“更加注重”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比重 增 长 1%,畜 禽养 殖 业 占农业 产值 的 0
∽
比重 增 长 1%。一是 优 化 提 升 传统 支柱 产 0
展 文 化 、休 闲 、旅 游 等 消 费 性 服务 业 。全
鹳 2 年3 ) 纂朗 1 0
方 位 提 升综 合 服务 层 次 和 水平 。努力 增 强 商 务 、金 融 、
大 产 业 对 农 业 农 村 的 带 动 作 用 。二 是 立 足 旅 游 带 动 , 探 索农 村第 三 产业 发 展 的新 模 式 。 充 分 利 用 农 村 拥 有
大 量旅 游 资 源 的 优 势 ,大力 提 升农 村 第 三 产 业 服 务 层
研发 、流通 、休 闲、文化等 服务功能 ,提升服务业整
“ 五小 ”企业 。近年来 我们通 过加大 “ 五小”企业 整
治 力 度 . 先 后 关 停 “ 小 ” 企 业 97家 ,但 “ 源 五 5 资
与 环 境 难 以 为 继 ” 的瓶 颈 依 然 制 约 着 大 冶 未 来 的 发
善 经 营 的种 养 能 手 和 大 户 。 四是 立 足城 镇 就业 ,探 索 农 村 富 余 劳 动 力 就 近 转 移 的 新 模 式 。鼓 励 、支 持 农 民
N
持 经 济平 稳 较 快 发 展 有机 统 一 起 来 ,深 入 推 进城 市 转 型 ,加快 实施 城 乡统 筹 ,更 加 注 重 结构 调 整 ,更加 注重 节 能 减 排 ,更 加 注 重 以工 哺农 ,更 加 注 重集 群 打 造 ,进 一 步 提 高经 济 发 展 质 量 和效 益 ,努 力 实 现 经
依 托 城 镇 灵 活 就 业 ,逐 步 离 土 离 乡 成 为 城 市居 民 ,实
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以张掖市为例
蹄 寺 、文 殊 寺 、圆 通塔 等 ;有 红 西 路 军爱 国主义 教 育 基 本,还是着眼于产业 结构调整等 ,都要坚 持扩大居 民需求, 地 ;有得天独 厚 的 自然景 观丹 霞地貌和 碧草连 天 的山丹马 鼓励 合理消 费,提 高居民的消 费水平 ,形 成消费 、投资 、出
场 。
件 ,是 促进经 济发展 的基本动 力,是 一切经济 发展 的首要 来 ,按 照 “多 采 光 、 少 用 水 、 新 技 术 、 高 效 益 ” 的原 物质条件 ,但 不是惟一 的条件 。转变经 济发展 方式 比转 变 则 ,大力发展 日光温 室和钢架 大棚等现 代农业 ,农业 的竞 经济增 长方式 包括的 内涵要丰 富,方式 更为复杂 。经济 增 争力得 到全面 提升 。在 探索和 总结节水 型社会建 设经验 的 长方 式 比较 单 一 ,主 要指 数 量 的增 加 , 如 资源 、劳 动 、 基础 上 ,形 成 了政府 调控 、市场 引导 、公 众参 与 的节 水 资本等投 入 的增加 ;而经 济发展 方式不仅 包括经济 增长 方 模式 ,节水 型 社会 建 设 取得 了明显 的成 效 。据 统 计 ,全 式 ,而 且要 涉及 到诸 如产 业 结构 、技术 结 构 的调 整和 优 市共压缩水稻和 带 田等高耗水作物 面积约 5 万 亩,黑河干 O 化 ,经济 效 益 、质 量 的提 高 和优 化 ,摆 脱 贫 困 、公平 分 流灌区渠系水利用 率系 数 由2 0 0 0年的 0 5 . 提高到 0 5 ,亩 .4 配 ,以及 增 加社 会 福利 等 。因此 , 当经 济增 长 积 累到 一 均灌溉定额 由 6 8 3 立方米 降至 5 2 4 立方米 ,单方水 G P产 出 D 定量 的程度 后 ,要 努力实现 经济社 会全面协 调和可 持续发 由 2 8 元提高到 6 7 元 ,水资源利用率和 效益 有了较大提 .1 .5 展 , 即 实 现 “ 济 增 长 方 式 ” 向 “ 济 发 展 方 式 ”的 高 。 经 经 ‘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重点知识清单)-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单元重点知识清单+易混易错清单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重点知识清单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 时间:________一、夯实基础(答案附在后边)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改革开放的成就)(综合国力)①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____________、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蓬勃发展。
(民生)②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________________;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国际影响)③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
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如“一带一路”“亚投行”。
2.改革开放的重要性(***):(1)改革开放是________________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2)改革开放是___________,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3)改革开放是____________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4)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3.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_____________阶段。
(3)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______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_______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4)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4. 如何全面深化改革?(1)需要转变______,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城口县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
城口县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城口县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根据《中共重庆市纪委重庆市监察局关于在全市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渝纪发〔2011〕22号)文件的要求,县发展改革委将牵头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报告:一、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重大举措情况(一)全面贯彻落实“五个坚持”基本要求的情况。
一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
《城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落实扩大内需的战略部署,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提升特色农林产业和工业发展水平,大力培育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逐步推进发展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着力推动城乡、区域结构调整,促进协调发展。
二是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
《纲要》指出,农业方面,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山地现代农业体系;工业方面,按照绿色工业发展要求,积极培育现代新型工业,促进分散生产向规模集聚、初加工向精深加工、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型,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之路。
科学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三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纲要》指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最本源的动力,切实抓好“民生十二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收入分配改革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努力让全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四是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
《纲要》指出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完善生产力布局。
切实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呼唤劳动者素质全面提升
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在出席全国青联十届六次常委(扩大)会议期间,在南京深入科研院所、企业车间考察调研,看望生产科研一线的基层干部职工。
他强调,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进一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全面胜利,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月01日《新华日报》)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
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或说主要矛盾,那就是人才和劳动者素质。
发达国家已把人才竞争作为发展战略,在全球展开争夺人才攻势。
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够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的优势,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提升劳动者素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当今中国还处在经济转型期,工业化程度还不是很高,生产方式由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化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虽然经济全球化导
致的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给了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从而有可能加快发展的机遇,但制造业,特别是处于产业上游前端的加工制造业将仍然占据主体地位;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赢得主动,找准国际产业发展新方向,坚定不移地调结构、促转变,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更是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需要数以千百万计的专门人才,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不可愈越的门槛。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呼唤劳动者素质全面提升。
经济发展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因为科学技术的转移、扩散、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立足于劳动者的参与与支持,没有文化素质高的劳动力,就没有科技进步所推动的经济集约型的增长。
要提高对教育包括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教育的经济功能,扩大对教育的投入;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让劳动者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优化组合,让劳动者不断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与此同时,要按照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更加注重引进和培养人才,全方位提升劳动者素质,努力造就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队伍。
只有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提高了,才能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宏图伟业才能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