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上机实验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
实验一叠加原理的验证一、实验目的1、掌握常用电工仪表测量电压、电流,学会根椐实验电路图联接实验电路。
2、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1、叠加原理:几个电势共同作用的线性电路,任一支路的电流(电压)等于各个电势单独作用在该支路所产生的电流(电压)的代数和。
2、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中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实验线路如图(DGJ-03挂箱的“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线路)。
1、将两路稳压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12V和6V,接入U1和U2处。
2、令U1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K1投向U1侧,开关K2投向短路侧)。
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毫安表(接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3、令U2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K1投向短路侧,开关K2投向U2侧),重复实验步骤2的测量和记录,数据记入上表。
4、令U1和U2共同作用(开关K1和K2分别投向U1和U2侧),重复上述的测量和记录,数据记入表1-1。
5、将U2的数据调至+12V,重复上述第3项的测量和记录,数据记入上表。
五、实验报告1、根据实验数据表格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实验结论,即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
2、各电阻器所消耗的功率能否用叠加原理计算得出?试用上述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并作结论。
3、心得体会及其他。
实验二日光灯电路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日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联接。
2、研究正弦稳态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相量之间的关系。
3、掌握改善日光灯电路功率因素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灯管两端有灯丝,管内充以惰性气体氩气或氦气及少量水银,管壁有荧光粉,当管内产生弧光放电时,水银蒸气受激发辐射大量紫外线,管壁的荧光粉在紫外线激发下辐射出白光,这就是日光灯工作原理。
启辉器在灯管启动时相当于一个自动开关,镇流器在灯管启动时产生高压,启动前预热灯丝及启动后限流作用。
电工技术实验指导书 (2)
电工技术实验指导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实验五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一、实验目的1.熟悉按钮、交流接触器和热继电器的构造和各部件的作用。
2.学习异步电动机正反转启动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的接线及操作。
二、实验原理继电接触器控制大量应用于对电动机的起动、停转、正反转、调速、制动等控制, 从而使生产机械按既定的要求动作;同时也能对电动机和生产机械进行保护。
交流接触器有一个线圈, 还有三个主触点和四个辅助触点。
主触点接在主电路中, 对电动机起接通或断开电源的作用, 线圈和辅助触点接在控制电路中, 可起接通或断开控制电路某分支的作用。
接触器还可起欠压保护作用。
热继电器主要由热元件和触点组成。
热元件接在主电路中, 触点接在控制电路中。
当电动机过载一定时间, 主电路中的热元件动作, 使接在控制电路中的动断(常闭)触点断开, 使电动机主电路断开, 起到过载保护作用。
图1图1是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控制电路, 先接通电源开关Q1, 为电动机起动作好准备, 按下起动按钮SB1时, 交流接触器线圈KM1通电, 其主触点闭合, 使电动机M起动。
KM1动合(常开)辅助触点起自锁作用, 以保证松开按钮SB1时, 电动机仍能继续运转。
若需电动机停转, 可按停止按钮SB3。
图中熔断器FU起短路保护作用, 热继电器FR起过载保护作用。
为了避免接触器KM1(正转)、KM2(反转)同时得电吸合造成三相电源短路, 在KM1(KM2)线圈支路中串接有KM2(KM1)动断触头, 它们保证了线路工作时KM1、KM2不会同时得电(如图1), 以达到电气互锁目的。
三、实验内容按图1接线, 经指导教师检查后, 方可进行通电操作。
(1) 开启控制电源总开关。
(2) 按正向起动按钮SB1, 观察并记录电动机的转向和接触器的运行情况。
(3) 按反向起动按钮SB2, 观察并记录电动机和接触器的运行情况。
(4) 按停止按钮SB3, 观察并记录电动机的转向和接触器的运行情况。
电工学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电工学实训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电工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能够:1. 熟悉电工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2. 掌握电路元件的识别和连接方法;3. 学会电路的测量和调试技巧;4. 了解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5.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实验内容1. 电路元件的识别和连接(1)识别电路元件:本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常用电路元件的识别方法。
(2)连接电路:根据电路图,我们将电路元件正确连接,确保电路的连通性和安全性。
2. 电路的测量和调试(1)测量电压和电流: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了解电路的工作状态。
(2)调试电路:根据电路要求,对电路进行调试,确保电路的正常工作。
3. 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1)电阻、电容、电感的串并联电路:通过实验,了解电阻、电容、电感的串并联电路特点。
(2)放大电路:学习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放大电路的调试方法。
(3)整流电路:了解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整流电路的调试方法。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电工工具、仪器、电路元件、电路板等。
2.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元件,确保电路的连通性和安全性。
3.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了解电路的工作状态。
4. 对电路进行调试,确保电路的正常工作。
5.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
四、实验数据记录1. 电阻、电容、电感的串并联电路:(1)串联电路:R1=10Ω,R2=20Ω,R串=30Ω;C1=10μF,C2=20μF,C串=30μF;L1=10H,L2=20H,L串=30H。
(2)并联电路:R1=10Ω,R2=20Ω,R并=6.67Ω;C1=10μF,C2=20μF,C并=33μF;L1=10H,L2=20H,L并=3.33H。
2. 放大电路:(1)放大倍数:A=100倍。
(2)输入信号电压:Vin=1V。
南工程电路上机实验报告
南京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10/ 11学年第2学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路实验(二)实验名称RLC串连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阶跃响应班级名称学生姓名学号同组学生姓名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工程实践中心9号站229实验报告成绩:评阅教师签字:年月日电力工程学院二〇〇七年制一、实验目的1、当R 变化时,分别观察:过阻尼、临界阻尼、欠阻尼衰减振荡、等幅度振荡时的U C 的零输入响应和阶跃响应波形。
2、熟悉Multisim9的具体操作。
3、通过仿真,分析RLC 二阶串联电路参数对响应波形的影响。
二、原理简述能用二阶微分方程描述的电路称为二阶电路,它在电路结构上含有两个独立的动态电路元件。
在二阶电路中,给定的初始条件应有两个,它们由储能元件的初始值决定。
RLC 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它可用下述线性二阶常微分方程描述:022=++C C C u dt du RC dt u d LC与电路结构参数相关的两个特征根为:⎪⎪⎩⎪⎪⎨⎧---=-+-=LC L R L R p LC L R L R p 1)2(21)2(22121t p t p C e A e A u 2121+=A1,A2 由初始条件:)0()0(),0()0(-+-+==L L C C i i u u 所决定。
(1)当CLR 2>,则12P 为两个不相等的实根,电路过渡过程的性质为过阻尼的非振荡放电过程。
(2)当CLR 2=,则12P 为两个相等的负实根,电路过渡过程的性质为临界阻尼的非振荡放电过程。
(3)如果2LR C<,则12P 为两个不相等的共轭根,电路过渡过程的性质为欠阻尼的振荡放电过程。
三、实验接线图(a )临界阻尼响应,R=2k Ω时,开关从上拨到下时,如图9.65所示。
从下拨到上时,如9.66所示。
图9.65 RLC 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阶跃响应(开关从上到下是零输入相应,开关从下到上是阶跃响应)图9.66 零输入响应(b) R=5kΩ时,零输入响应过阻尼电路,电路如图9.69所示。
上机实验心得体会(2篇)
上机实验心得体会在进行上机实验期间,我深刻感受到了实践对于知识的巩固和理解的重要性。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我不仅熟悉了实验设备和仪器的使用,还深入了解了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并且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上机实验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上机实验对于学习过程的补充和强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课堂上,我们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了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但是在实验室里,我们才能真正地用自己的双手亲自操作,并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
我想起了一次电路实验,我们要验证欧姆定律,根据理论知识,我们已经知道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但是要在实验中真正地感受到这个关系,还是要通过自己搭建电路,测量电流和电压的数值,然后计算得到的电阻值是否一致。
通过这样的过程,理论知识不仅变得更加具体和实际,而且我们也对实验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其次,上机实验还培养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在实验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可能是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引起的,有些可能是实验结果与理论不符。
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能盲目地放弃,而应该发现问题的原因,并寻找解决方案。
这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另外,在团队合作的实验中,我们需要与同伴协商、交流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通过与他人合作,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个人的成长是很有益处的。
再次,上机实验还提高了我对实验安全和操作规范的重视。
在实验室中,安全是首要的,任何实验都需要遵守一定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在实验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确保操作的安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保持专注和谨慎,避免操作失误产生危险。
并且,我们还要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通过上机实验,我对实验安全和操作规范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
最后,上机实验还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电工技术 实验报告
电工技术实验报告1. 引言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数据的收集,探究电工技术中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
通过实验,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电路基本知识,培养实际动手操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1. 掌握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 学会使用万用表和示波器进行电路测量和观测;3. 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和电路等效原理;4. 培养分析电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验系统介绍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实验系统包括电源、电阻、导线、开关、电流表、电压表和示波器等设备。
实验系统如下图所示:![实验系统示意图](experiment_system.png)4. 实验过程1. 搭建基础电路首先,我们需要搭建一个基础电路,使用导线连接电源、电阻、开关和电流表。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并紧固,防止短路或其他意外情况发生。
2. 测量电流和电压使用万用表或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值,并记录下来。
需要注意的是,测量时要保证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和安全操作。
3. 分析电路现象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分析电路中的各种现象,如电流大小、电压分布等。
同时,根据测量数据和理论知识,对电路行为进行分析和解释。
4. 添加元件和测量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增加电阻、更改电源电压等方式改变电路的结构,观察和测量电路的新现象。
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进一步分析。
5. 使用示波器如果实验条件允许,我们可以使用示波器来观察电路中的波形。
连接示波器的探头,并调节示波器的设置,以获得所需的波形图。
5.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记录了每次测量的数据,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以下是一些实验结果的示例:电源电压(V)电阻值(Ω)电流(A)电压(V)-5 10 0.5 2.510 20 0.5 510 10 1 10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计算并比较电流和电压的数值。
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理论,来推导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15级数控《电工技术〉实验指导书
《电工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前必读为保障师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保证教学的质量、保持仪器设备的完好,在实验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内容,并在实验中切实遵守:一、进入实验室后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注意安全、爱护仪器设备。
要按规程操作指导教师允许使用的仪器设备,未经允许或不按规程操作而造成仪器设备损坏的,要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并赔偿经济损失。
二、实验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和理论课教材中的相关章节。
到实验室做实验要携带理论课教材、实验指导书、笔和草稿纸,并在动手操作之前认真听取指导教师的指导。
三、实验中,保持安静、遵守秩序、不随意走动、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珍惜实验时间,抓紧时间完成技能训练,如实记录测试数据,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提倡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
四、实验后,做好仪器设备和实验器材的整理工作,将仪器设备断电并摆放整齐,摆放好实验凳。
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实验一万用表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万用表;2、掌握电压、电流、电阻的基本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1、指针式万用表一块;2、1号电池一个3、电阻若干三、实验内容1、由指导老师介绍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2、电阻测量。
3、直流电压测量。
4、直流电流测量。
5、交流电压测量。
实验1 万用表的使用实验报告姓名学号实验桌号1、用指针式万用表测量实际电阻值。
步骤:红黑表笔分别插入+、-插座内,将选择开关旋在“Ω”挡的适当量程上,首先进行欧姆调零,即将两根表笔短接,调整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对准欧姆刻度0位置上。
注意:每换一次量程都需要重新进行欧姆调零。
分别记录所给电阻的阻值Ω、Ω、Ω。
2、测量直流电压。
步骤:万用表设置成电压表,黑表笔接触电池的负极,红表笔接触电池的正极。
记录电池的实际电压值,U= V。
3、用万用表测量直流电流。
步骤:先计算下列电路中电流I的值,根据计算结果设置好万用表,将电池、电流表和电阻串联成以下电路,从万用表读电流I的值,记录测量结果。
电工技术实训报告
电工技术实训报告
在电工技术实训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电工基础知识、电路原理、电气设备安装与维护等内容。
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我们对电工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掌握了一定的实操能力。
首先,我们学习了电工基础知识,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以及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电路原理。
通过理论学习,我们对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后续的实操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们进行了电路实验,包括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阻的测量等内容。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使用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等测量仪器的方法,以及搭建电路、测量电路参数的技能。
在实验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通过团队合作和老师的指导,我们逐渐解决了这些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实操能力。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护,包括电机的安装、电气控制回路的布线、电气设备的维护等内容。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了解了各种电气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学会了正确使用电气工具,掌握了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日常维护方法。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了电工技术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工具设备,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不仅掌握了电工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实操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安全意识。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电工技术水平,为电气设备的安装、维护和管理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工电气技术实训实验报告(精选17篇)
电工电气技术实训实验报告电工电气技术实训实验报告(精选17篇)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电工电气技术实训实验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工电气技术实训实验报告篇1一、实习时光:20xx年9月18日—20xx年9月22日二、实习地点:xxxx电工电子实习基地三、指导老师:xxx四、实习目的:1、熟悉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2、了解安全用电的有关知识及触电的急救方法。
3、掌握电工基本操作技能。
4、熟悉电动机控制电路的调试及故障排除方法。
5、熟悉电动机板前配线的工艺流程及安装方法。
6、了解电动机正转反转电路设计的一般步骤,并掌握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7、熟悉常用电器元件的性能、结构、型号、规格及使用范围。
五、实习资料:(一)常用低压电器介绍1、螺旋式熔断器螺旋式熔断器电路中最简单的短路保护装置,使用中,由于电流超过容许值产生的热量使串联于主电路中的熔体熔化而切断电路,防止电器设备短路或严重过载。
它由熔体、熔管、盖板、指示灯和触刀组成。
选取熔断器时不仅仅要满足熔断器的形式贴合线路和安装要求,且务必满足熔断器额定电压小于线路工作电压,熔断器额定电流小于线路工作电流。
2、热继电器热继电器是用来保护电动机使之免受长期过载的危害。
但是由于热继电器的热惯性,它只能做过载保护。
它由热元件、触头系统、动作机构、复位按钮、整定电流装置、升温补偿元件组成。
其工作原理为:热元件串接在电动机定子绕组仲,电动机绕组电流即为流动热元件的电流。
电动机正常运行时热元件产生热量虽能使双金属片弯曲还不足以使继电器动作。
电动机过载时,经过热元件电流增大,热元件热量增加,使双金属片弯曲增大,经过一段时光后,双金属片推动导板使继电器出头动作,从而切断电动机控制电路。
3、按钮开关按钮开关是用来接通或断开控制电路的,电流比较小。
按钮由动触点和静触点组成。
第1次上机实验
作业调试[选做] 作业调试[选做]
作业:编写完整的源程序,实现下面功能: 作业:编写完整的源程序,实现下面功能: 完整的源程序 不用乘法指令实现A× 不用乘法指令实现 ×25→RESULT 已知A为字节类型 赋初值为30; 为字节类型, (已知 为字节类型,赋初值为 ;RESULT 为字类型) 为字类型)
绪论
微机实验内容安排
第1次:汇编程序设计及调试 接口检测, 获取PCI 设备配置资源 基本输入/ 设备配置资源, 第 2 次 : 接口检测 , 获取 PCI设备配置资源, 基本输入 / 输出接口设计,译码器设计。 输出接口设计,译码器设计。 第3次:矩阵式键盘,七段数码显示器接口设计。★键 矩阵式键盘,七段数码显示器接口设计。 显示器接口设计。 盘/显示器接口设计。 ,A/D转换接口设计 延时方式,查询方式) 转换接口设计( 第4次:D/A ,A/D转换接口设计(延时方式,查询方式)。 中断控制器8259及中断服务程序设计 及中断服务程序设计(A/D中 第 5次 : 中断控制器 8259及中断服务程序设计(A/D中 断 )。 8255并行接口设计 方式0 方式1 并行接口设计( 第6次: 8255并行接口设计(方式0,方式1)。 综合设计。 第7次:综合设计。 硬件考试。 第8次:硬件考试。
td debug
程序内存映像图
根据: 根据: DS/ES最初都为 最初都为PSP的段地址 的 最初都为 察看EXE程序运行时相应寄存器的值 察看 程序运行时相应寄存器的值 可以画出EXE程序的内存映像图: 可以画出 程序的内存映像图: 程序的内存映像图 PSP固定大小为 固定大小为256B; ; 固定大小为 堆栈区、数据区、程序区的大小依赖于程序具体设计。 堆栈区、数据区、程序区的大小依赖于程序具体设计。 大小依赖于程序具体设计
电工技术实验--5个实验
如果二端网络的内阻很小,若将其输出端口短路
则易损坏其内部元件,因此不宜用此法。
(2)伏安法测
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有源二端网图7-1
络的外特性曲线,如图7-1所示。根据
外特性曲线求出斜率 ,则内阻为: 。
表3-4正向特性实验数据
UD+(V)
0
0.20
0.40
0.50
0.55
0.60
0.65
0.70
0.75
I(mA)
表3-5反向特性实验数据
UD-(V)
0
-5
-10
-15
-20
-25
-30
I(mA)
4.测定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1)正向特性实验:将图3-3中的二极管换成稳压二极管2CW51,重复实验内容3中的正向测量。UZ+为2CW51的正向施压。将数据填入表3-6。
计算的基本公式为:
阻抗的模
电路的功率因数
等效电阻
等效电抗
或 ,
2.阻抗性质的判别方法
该方法可用在被测元件两端并联电容或将被测元件与电容串联的方法来判别。其原理如下:
(1)在被测元件两端并联一只适当容量的试验电容,若串接在电路中电流表的读数增大,则被测阻抗为容性,电流减小则为感性。
图13-1(a)中,Z为待测定的元件,C'为试验电容器。图(b)是图(a)的等效电路,图中G、B为待测阻抗Z的电导和电纳,B'为并联电容C'的电纳。在端电压有效值不变的条件下,按下面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诺顿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流源与一个电阻的并联组合来等效代替,此电流源的电流I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ISC,其等效内阻 定义同戴维南定理。
电工技术实验_2
实验三基尔霍夫定律一、实验目的用实验数据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并加深对其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在电路理论中,基尔霍夫定律是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它包括两条定律: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它们普遍适用于线性电路和非线性电路。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简称KCL)是对电路结点而言的:在任一时刻,流入电路某结点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结点电流之和。
或换言之:在任一时刻,流入电路某结点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即:∑I = 0 。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也可推广运用于电路中任一封闭面:在任一时刻,流入电路某封闭面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简称KVL)是对电路闭合回路而言的:在任一时刻,沿闭合回路按任意的绕行方向绕行一周,电压的代数和为零。
即:∑U = 0 。
三、实验设备1.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2.直流稳压源3.电阻元件四、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验证电路如图2-3-1所示。
实验接线时,应在每条支路中(即:串接电流表的支路)串接一个电流表插口,测量电流时只需将电流表的插头插入即可,但必须注意插头的极性要正确。
测试数据可填入表格2-3-1和表格2-3-2中。
图2-3-1 基尔霍夫定律验证电路表2-3-1 KCL定律验证数据记录表2-3-2 KVL定律验证数据记录五、注意事项1.应按照给定电路计算各待测电压、电流值,以便测量时预选电表量程。
2.全部测量值均以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为准,两电压源电压也不例外。
3.若使用指针式仪表,应注意极性,勿使指针反偏。
4. 读取测量值时,应参照参考方向确定正负。
5.两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应在空载时用数字万用表核准到给定数值。
六、总结报告及思考题1.根据实验测试数据,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2.分析产生误差原因。
3.如电阻阻值标明误差,试问其对理论计算值和实际测量值有无影响?为什么?4.电压表、电流表内阻阻值大小,对被测电路工作有无影响?对测量误差的产生有无影响?实验五叠加原理一、实验目的用实验数据验证叠加原理,并加深对其的理解。
电工技术试验的实训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电工技术试验实训,使我对电工技术的基本原理、电工工具的使用、电路的连接与调试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时间2023年3月1日至2023年3月7日三、实习地点XX学院电工实验室四、实习内容1. 电工基本原理学习在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电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电路的组成、电路的定律、电器的原理等。
通过学习,我们对电路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后续的实验打下了基础。
2. 电工工具的使用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电烙铁、万用表、尖嘴钳、镊子等。
掌握了这些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为后续的实验提供了保障。
3. 电路的连接与调试(1)单相交流电路的连接与调试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单相交流电路的连接方法,包括电源的接入、负载的接入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单相交流电路的连接技巧,并成功完成了电路的调试。
(2)三相交流电路的连接与调试在实验中,我们学习了三相交流电路的连接方法,包括三相电源的接入、负载的接入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三相交流电路的连接技巧,并成功完成了电路的调试。
4. 电器元件的识别与选用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常用电器元件的识别与选用方法,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电器元件的识别与选用技巧。
5. 安全用电知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安全用电知识,包括电工操作的安全规范、触电急救方法等。
通过学习,我们提高了安全意识,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保障。
五、实习成果1. 掌握了电工技术的基本原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熟练掌握了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 成功完成了单相交流电路和三相交流电路的连接与调试。
4. 掌握了常用电器元件的识别与选用方法。
5. 提高了安全意识,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保障。
六、实习总结通过本次电工技术试验实训,我收获颇丰。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电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还提高了自己的安全意识。
电工技术实训实验总结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工技术作为现代工业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技术,其应用领域日益广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电工技术实训课程应运而生。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为今后从事相关行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电工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2. 掌握电工基本操作技能,如线路连接、焊接、绝缘等。
3. 了解电工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4. 通过实验,加深对电工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电工工具和仪器的使用:学习使用电烙铁、万用表、螺丝刀、尖嘴钳等工具和仪器,掌握其基本操作方法。
2. 电线连接与焊接:练习电线连接方法,包括单芯线、多芯线的连接;学习焊接技术,掌握焊接技巧,确保焊接质量。
3. 绝缘处理:了解绝缘材料的作用,学习绝缘处理方法,提高安全意识。
4. 线路安装与调试:学习线路安装的基本步骤,掌握线路调试方法,确保线路正常运行。
5. 电动机控制电路实验:了解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学习电动机正反转、启动、停止等控制方法。
6. 常用低压电器实验:认识常用低压电器,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性能,学习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四、实验过程及结果1. 电工工具和仪器使用:通过实验,学生熟练掌握了电烙铁、万用表、螺丝刀、尖嘴钳等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2. 电线连接与焊接:学生在实验中学会了单芯线、多芯线的连接方法,并掌握了焊接技巧,确保了焊接质量。
3. 绝缘处理:学生了解了绝缘材料的作用,掌握了绝缘处理方法,提高了安全意识。
4. 线路安装与调试:学生学会了线路安装的基本步骤,掌握了线路调试方法,确保了线路正常运行。
5. 电动机控制电路实验:学生了解了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了电动机正反转、启动、停止等控制方法。
6. 常用低压电器实验:学生认识了常用低压电器,了解了其工作原理和性能,学会了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电工技术实训报告
电工技术实训报告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我参与的电工技术实训,并总结我在实训中的学习和体验。
一、实训项目介绍本次实训项目是关于电工技术的实践应用,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训内容包括电路实验,电器设备维护和修理,以及安全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电路实验1. 搭建电路在实训课堂上,我们首先学习了如何搭建电路。
通过实地操作,我了解了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例如电源、导线、开关等。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成功搭建了简单的串、并联电路,体会到电流、电阻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2. 测量电路参数为了更好地了解电路的性能,我们进行了电路参数的测量。
通过使用安全的电表,我们测量了电流、电阻和电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记录和比较。
这使我更清楚地了解了电路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三、电器设备维护与修理1. 了解电器设备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常见的电器设备,如电热水壶、电风扇等。
了解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对我们后续的维护和修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 维护与修理技巧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遇到了一些电器设备故障,例如插座失灵、电器线路短路等。
我们学习了如何排除这些故障,并尝试修理了一些简单的问题。
通过这个过程,我更加熟悉了电器设备的内部结构和电路原理。
四、安全操作在电工技术实训中,安全操作非常重要。
我们接受了相关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了解了电流的危害和安全防护措施。
我们学习了正确使用绝缘手套、绝缘工具,以及切断电源等操作方法,以确保实训过程的安全。
五、总结与收获通过本次电工技术实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理论知识,还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在实训中,我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了合理运用仪器设备进行测量和实验。
我也意识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培养了严谨和细致的工作态度。
未来,我希望能够继续深入学习电工技术,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我相信我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工技术人员,为社会和人民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电工技术实训报告
电工技术实训报告电工技术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和背景本次实训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电路的布线和连接方法,以及使用常见的电工工具和设备。
二、实训内容和步骤1. 实验准备- 检查实验室的安全设施并熟悉实验室的安全规定;- 准备所需的实验设备和工具,如电路板、电线、开关等; - 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和步骤。
2. 实验一:电路布线和连接- 根据实验指导书中的电路图,布线并连接电路板上的电器元件;- 了解电路连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使用导线、插头和插座;- 检查电路的连接是否正确,并排除可能存在的故障。
3. 实验二:使用电工工具和设备- 学习使用常见的电工工具和设备,如钳子、扳手、万用表等;- 掌握正确使用电工工具和设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完成指定的实验任务,如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
4. 实验三:故障排除和维修- 学习常见电路故障的排除和维修方法;- 了解故障的可能原因,如接触不良、线路断开等;- 根据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和定位,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5. 实验四:电路安全和防护- 熟悉电路工作的安全规定,如使用绝缘手套、穿戴安全帽等;- 学习使用电路保护设备,如保险丝和漏电保护器等;- 掌握电路安全和防护的基本知识,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三、实训结果和总结在实训过程中,我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任务的完成,掌握了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我了解了电路连接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了使用电工工具和设备,并掌握了故障排除和维修的方法。
在实验中,我也加深了对电路安全和防护的认识,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电工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高了实际操作的能力。
电工技术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电工技术实训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熟悉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及触电的急救方法,掌握电工基本操作技能,熟悉电动机控制电路的调试及故障排除方法,以及电动机板前配线的工艺流程及安装方法。
二、实验时间及地点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X电工电子实习基地三、实验指导教师指导教师:XXX四、实验器材1. 电工工具:尖嘴钳、镊子、十字螺丝刀、一字螺丝刀等;2. 电动机:三相异步电动机;3. 控制电路:接触器、继电器、按钮、熔断器等;4. 配线器材:电线、绝缘胶带、接线端子等;5. 电源:三相电源。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1. 熟悉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1)观察电工工具的形状、结构及功能;(2)了解各类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练习使用电工工具进行简单的操作。
2. 了解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及触电的急救方法(1)学习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2)掌握触电的急救方法,如断电、呼叫救援、进行人工呼吸等;(3)了解常见触电事故的预防措施。
3. 掌握电工基本操作技能(1)学习线路的布设和连接方法;(2)掌握接线和接线端子的操作;(3)练习焊接技术,包括锡焊和烙铁焊接;(4)熟悉电路的调试和故障排除方法。
4. 熟悉电动机控制电路的调试及故障排除方法(1)学习电动机控制电路的组成和原理;(2)掌握电动机正转、反转、制动等控制方法;(3)练习调试电动机控制电路,并解决常见故障。
5. 熟悉电动机板前配线的工艺流程及安装方法(1)了解电动机板前配线的工艺流程;(2)学习电动机板的安装方法和注意事项;(3)练习电动机板的安装和配线。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了安全用电意识;2. 学会了电工基本操作技能,包括线路布设、接线、焊接等;3. 熟悉了电动机控制电路的调试及故障排除方法,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掌握了电动机板前配线的工艺流程及安装方法,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潮流上机实验报告.doc
《电力系统潮流上机》课程设计报告院系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计周数成绩:日期:年月日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培养学生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机编程能力,掌握计算机潮流计算的相关知识二、设计正文(详细内容见附录)1.手算: 要求应用牛顿-拉夫逊法或P-Q 分解法手算求解,要求精度为0.001MW 。
节点1为平衡节点,电压︒∠=00.11U ,节点2为PQ 节点,负荷功率6.08.0~2j S +=,节点3是PV 节点,1.1,4.033==U P ,两条支路分别为04.001.013j Z +=,2.005.012j Z +=,对地支路33.030j y =。
2.计算机计算:编写潮流计算程序,要求如下:2.1据给定的潮流计算任务书整理潮流计算的基础数据:节点的分类,线路模型,等值变压器模型,电压等级的归算,标幺值的计算;2.2基础数据的计算机存储:节点数据,支路数据(包括变压器); 2.3用牛顿-拉夫逊法计算;2.4根据所选潮流计算方法画流程图,划分出功能模块,有数据输入模块,导纳阵形成模块,解线性方程组模块,计算不平衡功率模块,形成雅可比矩阵模块,解修正方程模块,计算线路潮流,网损,PV 节点无功功率和平衡节点功率,数据输出模块; 2.5据上述模块编制程序并上机调试程序,得出潮流计算结果; 2.6源程序及其程序中的符号说明集、程序流图简单系统如下图所示,支路数据如下:41.01.012j z +=,3.013j z =,5.012.014j z +=,40.008.024j z +=01528.01,202,10j y y ==,0192.01,404,10j y y ==,01413.02,404,20j y y == 1.1=k节点数据如下:18.030.01j S --= ,13.055.02j S --= , 5.03=S ,10.13=U ,o U 005.14∠=1)节点导纳阵#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include <fstream.h> #include "LF.h"//form node conductance matrixintMakeY( intnB, intnL, Line* sL, double** YG, double** YB ) { inti,j,l;double r,x,d1,g,b,t; for(i=0;i<nB;i++) for(j=0;j<nB;j++) { YG[i][j]=0.0;YB[i][j]=0.0;} for(i=0;i<nL;i++) {r=sL[i].R; x=sL[i].X; g=r/(r*r+x*x); b=-x/(r*r+x*x); switch(sL[i].Type){case 1://Linebreak;case 2://Transformerg*=1/sL[i].K;b*=1/sL[i].K;break;}YG[sL[i].NumI][sL[i].NumI]+=g;YG[sL[i].NumJ][sL[i].NumJ]+=g;YG[sL[i].NumI][sL[i].NumJ]-=g;YG[sL[i].NumJ][sL[i].NumI]-=g;YB[sL[i].NumI][sL[i].NumI]+=b+sL[i].B;YB[sL[i].NumJ][sL[i].NumJ]+=b+sL[i].B;YB[sL[i].NumI][sL[i].NumJ]-=b;YB[sL[i].NumJ][sL[i].NumI]-=b; }printf("实部:\n");for(i=0;i<nB;i++){for(j=0;j<nB;j++)printf("%lf\t",YG[i][j]);printf("\n");}printf("虚部:\n");for(i=0;i<nB;i++){for(j=0;j<nB;j++)printf("%lf\t",YB[i][j]);printf("\n");}/* Check the Y matrix */ofstreamfout("out.txt");fout<< "--------------Y Matrix--------------------" <<endl;for(i=0;i<nB;i++){for(j=0;j<nB;j++)fout<< YG[i][j] << "+j" << YB[i][j] << "\t";fout<<endl;}fout.close();return 0;}2)计算功率不平衡量#include <stdio.h>#include <math.h>#include <fstream.h>#include "LF.h"//form delta p and delta qintCalDeltaPQ( intnpv, intnpq, Bus* bus, double** YG, double** YB, int* p_Jtobus, double* deltaf ){intk,i,j;for(k=0;k<npv+npq*2;k++){ i=p_Jtobus[k];if(k<npv){ deltaf[k]=bus[i].GenP-bus[i].LoadP;for(j=0;j<npv+npq+1;j++){deltaf[k]-=bus[i].Volt*bus[j].Volt*(YG[i][j]*cos(bus[i].Phase-bus[j].Phase)+YB[i][j ]*sin(bus[i].Phase-bus[j].Phase));}printf("PV节点%d的有功功率是%lf\n",i,deltaf[k]);}if(k<npq+npv&&k>=npv){ deltaf[k]=bus[i].GenP-bus[i].LoadP;for(j=0;j<npv+npq+1;j++){deltaf[k]-=bus[i].Volt*bus[j].Volt*(YG[i][j]*cos(bus[i].Phase-bus[j].Phase)+YB[i][j ]*sin(bus[i].Phase-bus[j].Phase));}printf("PQ节点%d的有功功率是%lf\n",i,deltaf[k]);}if(k<npq*2+npv&&k>=npv+npq){deltaf[k]=bus[i].GenQ-bus[i].LoadQ;for(j=0;j<npv+npq+1;j++){deltaf[k]-=bus[i].Volt*bus[j].Volt*(YG[i][j]*sin(bus[i].Phase-bus[j].Phase)-YB[i][j ]*cos(bus[i].Phase-bus[j].Phase));}printf("PQ节点%d的无功功率是 %lf\n",i,deltaf[k]);}}return 0;}3)雅各比矩阵的计算/*Purpose: for undergraduate courseTask: Load FlowCopyright @ NCEPU, Liu Chongru*/#include <stdio.h>#include <math.h>#include <fstream.h>#include "LF.h"//form Jacobian matrixintFormJacobian( intnpv, intnpq, Bus* bus, double** YG, double** YB, int* p_Jtobus, double** Jac ){ intnp = npv+npq,j,k,i,m;//TODOdouble a[14],q[14];for(k=0;k<npv+npq*2;k++){i=p_Jtobus[k];a[i]=0;q[i]=0;if(k<np)//H N{for(j=0;j<np+1;j++)if(j!=i){a[i]+=bus[j].Volt*(YG[i][j]*sin(bus[i].Phase-bus[j].Phase)-YB[i][j]*cos(bus[i].Phase-bu s[j].Phase));q[i]+=bus[j].Volt*(YG[i][j]*cos(bus[i].Phase-bus[j].Phase)+YB[i][j]*sin(bus[i].Phase-bu s[j].Phase));}for(m=0;m<npv+npq*2;m++){j=p_Jtobus[m];if(j!=i){if(m<np)Jac[k][m]=bus[i].Volt*bus[j].Volt*(YG[i][j]*sin(bus[i].Phase-bus[j].Phase)-YB[i][j]*cos (bus[i].Phase-bus[j].Phase));//Form HelseJac[k][m]=bus[i].Volt*bus[j].Volt*(YG[i][j]*cos(bus[i].Phase-bus[j].Phase)+YB[i][j]*sin (bus[i].Phase-bus[j].Phase));//Form N}else if(j==i){if(m<np)Jac[k][m]=-bus[i].Volt*a[i];//Form HelseJac[k][m]=bus[i].Volt*q[i]+2*bus[i].Volt*bus[i].Volt*YG[i][j];//Form N}}}else{for(j=0;j<np+1;j++)if(j!=i){a[i]+=bus[j].Volt*(YG[i][j]*sin(bus[i].Phase-bus[j].Phase)-YB[i][j]*cos(bus[i].Phase-bu s[j].Phase));q[i]+=bus[j].Volt*(YG[i][j]*cos(bus[i].Phase-bus[j].Phase)+YB[i][j]*sin(bus[i].Phase-bu s[j].Phase));}for(m=0;m<npv+npq*2;m++){j=p_Jtobus[m];if(j!=i){if(m<np)Jac[k][m]=-bus[i].Volt*bus[j].Volt*(YG[i][j]*cos(bus[i].Phase-bus[j].Phase)+YB[i][j]*si n(bus[i].Phase-bus[j].Phase)); //Form JelseJac[k][m]=bus[i].Volt*bus[j].Volt*(YG[i][j]*sin(bus[i].Phase-bus[j].Phase)-YB[i][j] *cos(bus[i].Phase-bus[j].Phase)); //Form L }else if(j==i){ if(m<np)Jac[k][m]=bus[i].Volt*q[i];elseJac[k][m]=bus[i].Volt*a[i]-2*bus[i].Volt*bus[i].Volt*YB[i][j];} }}}for(i=0;i<np+npq;i++){for(int j=0;j<np+npq;j++){printf("%d %d %f ",i,j,Jac[i][j]);}printf("\n");}//Output the matrix to check the Jacobian matrixofstreamfout("out.txt",ios::app);fout<< "--------------Jacobian Matrix--------------------" <<endl;for(i=0; i<np+npq;i++ ){for(j=0; j<np+npq; j++ )fout<<Jac[i][j] << "\t";fout<<endl;}fout.close();return 0;}4)线路损耗//8.calculate the power flowdouble* p_Pij, *p_Qij, *p_Pji, *p_Qji;p_Pij = new double[nL];p_Qij = new double[nL];p_Pji = new double[nL];p_Qji = new double[nL];int x1,x2;for( i=0; i<nL; i++ ){ x1=line[i].NumI;x2=line[i].NumJ;if(line[i].Type==1){p_Pij[i]=bus[x1].Volt*bus[x1].Volt*(-YG[x1][x2])-bus[x1].Volt*bus[x2].Volt*((-YG[x1][x2 ])*cos(bus[x1].Phase-bus[x2].Phase)+(-YB[x1][x2])*sin(bus[x1].Phase-bus[x2].Phase));p_Qij[i]=-bus[x1].Volt*bus[x1].Volt*(line[i].B+(-YB[x1][x2]))-bus[x1].Volt*bus[x2]. Volt*((-YG[x1][x2])*sin(bus[x1].Phase-bus[x2].Phase)-(-YB[x1][x2])*cos(bus[x1].Phase-bu s[x2].Phase));p_Pji[i]=bus[x2].Volt*bus[x2].Volt*(-YG[x2][x1])-bus[x2].Volt*bus[x1].Volt*((-YG[x2][x1 ])*cos(bus[x2].Phase-bus[x1].Phase)+(-YB[x2][x1])*sin(bus[x2].Phase-bus[x1].Phase));p_Qji[i]=-bus[x2].Volt*bus[x2].Volt*(line[i].B+(-YB[x2][x1]))-bus[x2].Volt*bus[x1]. Volt*((-YG[x2][x1])*sin(bus[x2].Phase-bus[x1].Phase)-(-YB[x2][x1])*cos(bus[x2].Phase-bu s[x1].Phase));}else{p_Pij[i]=bus[x1].Volt*bus[x1].Volt*(-YG[x1][x2])/line[i].K-bus[x1].Volt*bus[x2].Vol t*((-YG[x1][x2])*cos(bus[x1].Phase-bus[x2].Phase)+(-YB[x1][x2])*sin(bus[x1].Phase-bus[x 2].Phase));p_Qij[i]=-bus[x1].Volt*bus[x1].Volt*((-YB[x1][x2])/line[i].K+line[i].B)-bus[x1].Volt*bus[x2].Volt*((-YG[x1][x2])*sin(bus[x1].Phase-bus[x2].Phase)-(-YB[x1][x2])*cos(bus[x1].Ph ase-bus[x2].Phase));p_Pji[i]=bus[x2].Volt*bus[x2].Volt*(-YG[x2][x1]*line[i].K)-bus[x2].Volt*bus[x1].Volt*((-YG[x2][x1])*cos(bus[x2].Phase-bus[x1].Phase)+(-YB[x2][x1])*sin(bus[x2].Phase-bus[x1].P hase));p_Qji[i]=-bus[x2].Volt*bus[x2].Volt*((-YB[x2][x1])*line[i].K+line[i].B)-bus[x2].Volt*bu s[x1].Volt*((-YG[x2][x1])*sin(bus[x2].Phase-bus[x1].Phase)-(-YB[x2][x1])*cos(bus[x2].Ph ase-bus[x1].Phase)); }}//p and q of PH bus and PV bus int s=0;double p[9],q[9],Ps[9],Qs[9],PS=0,QS=0; for( i=0; i<nB; i++ ){p[i]=0;q[i]=0; for(int j=0; j<nB; j++ ){p[i]+=(bus[j].Volt*(YG[i][j])*cos(bus[j].Phase)-bus[j].Volt*(YB[i][j])*sin(bus[j].Phas e));q[i]-=(bus[j].Volt*(YG[i][j])*sin(bus[j].Phase)+bus[j].Volt*(YB[i][j])*cos(bus[j].Phase ));}Ps[i]=bus[i].Volt*cos(bus[i].Phase)*p[i]-bus[i].Volt*sin(bus[i].Phase)*q[i]; Qs[i]=bus[i].Volt*cos(bus[i].Phase)*q[i]+bus[i].Volt*sin(bus[i].Phase)*p[i];} for(i=0;i<nB;i++) { PS+=Ps[i]; QS+=Qs[i];}printf("PS=%7.7f,QS=%7.7f\n",PS,QS);}//lossdoublePloss=0, Qloss=0; for( i=0; i<nB; i++ ){Ploss+=p_Pij[i]+p_Pji[i]; Qloss+=p_Qij[i]+p_Qji[i];} 5)程序流图如下6--------------Y Matrix--------------------0+j-17.3611 0+j0 0+j0 0+j17.3611 0+j0 0+j0 0+j0 0+j0 0+j00+j0 0+j-16 0+j0 0+j0 0+j0 0+j0 0+j16 0+j0 0+j00+j0 0+j0 0+j-17.0648 0+j0 0+j0 0+j0 0+j0 0+j0 0+j17.06480+j17.3611 0+j0 0+j0 3.30738+j-39.3089 -1.36519+j11.6041 -1.94219+j10.5107 0+j0 0+j0 0+j0 0+j0 0+j0 0+j0 -1.36519+j11.6041 2.55279+j-17.3382 0+j0 -1.1876+j5.97513 0+j0 0+j00+j0 0+j0 0+j0 -1.94219+j10.5107 0+j0 3.2242+j-15.8409 0+j0 0+j0 -1.28201+j5.588240+j0 0+j16 0+j0 0+j0 -1.1876+j5.97513 0+j0 2.80473+j-35.4456 -1.61712+j13.698 0+j00+j0 0+j0 0+j0 0+j0 0+j0 0+j0 -1.61712+j13.698 2.77221+j-23.3032 -1.15509+j9.784270+j0 0+j0 0+j17.0648 0+j0 0+j0 -1.28201+j5.58824 0+j0 -1.15509+j9.78427 2.4371+j-32.1539 --------------Jacobian Matrix--------------------16.4 0 0 0 0 -16.4 0 0 0 0 0 0 0 00 17.4915 0 0 0 0 0 -17.4915 0 0 0 0 0 00 0 40.1703 -11.6041 -10.5107 0 0 0 3.30738 -1.36519 -1.94219 0 0 00 0 -11.6041 17.5792 0 -5.97513 0 0 -1.36519 2.55279 0 -1.1876 0 00 0 -10.5107 0 16.0989 0 0 -5.58824 -1.94219 0 3.2242 0 0 -1.28201-16.4 0 0 -5.97513 0 36.0731 -13.698 0 0 -1.1876 0 2.80473 -1.61712 00 0 0 0 0 -13.698 23.4822 -9.78427 0 0 0 -1.61712 2.77221 -1.155090 -17.4915 0 0 -5.58824 0 -9.78427 32.864 0 0 -1.28201 0 -1.15509 2.43710 0 -3.30738 1.36519 1.94219 0 0 0 38.4474 -11.6041 -10.5107 0 0 00 0 1.36519 -2.55279 0 1.1876 0 0 -11.6041 17.0972 0 -5.97513 0 00 0 1.94219 0 -3.2242 0 0 1.28201 -10.5107 0 15.5829 0 0 -5.588240 0 0 1.1876 0 -2.80473 1.61712 0 0 -5.97513 0 34.8181 -13.698 00 0 0 0 0 1.61712 -2.77221 1.15509 0 0 0 -13.698 23.1242 -9.784270 0 0 0 1.28201 0 1.15509 -2.4371 0 0 -5.58824 0 -9.78427 31.4437--------------Jacobian Matrix--------------------16.9269 0 0 0 0 -16.9269 0 0 0 0 0 1.68793 0 00 18.1691 0 0 0 0 0 -18.1691 0 0 0 0 0 0.8836270 0 41.9297 -12.1301 -11.1536 0 0 0 3.54272 -1.0628 -1.76646 0 0 00 0 -12.0455 18.0609 0 -6.01539 0 0 -1.78138 1.30819 0 -2.10262 0 00 0 -11.0484 0 16.8144 0 0 -5.76607 -2.33608 0 2.42598 0 0 -1.97778-16.9269 0 0 -6.36224 0 37.9476 -14.6585 0 0 -0.357534 0 3.05959 -0.930027 00 0 0 0 0 -14.4721 24.8873 -10.4152 0 0 0 -2.509 1.86088 -1.473890 -18.1691 0 0 -6.05157 0 -10.4721 34.6928 0 0 -0.733327 0 -0.9919732.66270 0 -3.52149 1.0628 1.76646 0 0 0 42.0299 -12.1301 -11.1536 0 0 00 0 1.78138 -3.884 0 2.10262 0 0 -12.0455 17.2037 0 -6.01539 0 00 0 2.33608 0 -4.31386 0 0 1.97778 -11.0484 0 16.2993 0 0 -5.766071.68793 0 0 0.357534 0 -2.97549 0.930027 0 0 -6.36224 0 38.3226 -14.6585 00 0 0 0 0 2.509 -3.98289 1.47389 0 0 0 -14.4721 24.2355 -10.41520 0.883627 0 0 0.733327 0 0.991973 -2.60893 0 0 -6.05157 0 -10.4721 34.8585 --------------Jacobian Matrix--------------------16.7457 0 0 0 0 -16.7457 0 0 0 0 0 1.63043 0 00 18.0388 0 0 0 0 0 -18.0388 0 0 0 0 0 0.8501960 0 41.3695 -11.8919 -10.9686 0 0 0 3.48069 -1.02775 -1.73712 0 0 00 0 -11.8057 17.6918 0 -5.8861 0 0 -1.7602 1.28091 0 -2.0217 0 00 0 -10.8651 0 16.5476 0 0 -5.68251 -2.29737 0 2.40655 0 0 -1.91027-16.7457 0 0 -6.21183 0 37.3041 -14.3465 0 0 -0.382862 0 2.95313 -0.937485 00 0 0 0 0 -14.1704 24.4052 -10.2348 0 0 0 -2.42909 1.86079 -1.433530 -18.0388 0 0 -5.94693 0 -10.2872 34.273 0 0 -0.757656 0 -0.9892082.598470 0 -3.48089 1.02775 1.73712 0 0 0 41.3703 -11.8919 -10.9686 0 0 00 0 1.7602 -3.78189 0 2.0217 0 0 -11.8057 16.6941 0 -5.8861 0 00 0 2.29737 0 -4.20764 0 0 1.91027 -10.8651 0 15.9488 0 0 -5.682511.63043 0 0 0.382862 0 -2.95077 0.937485 0 0 -6.21183 0 37.3083 -14.3465 00 0 0 0 0 2.42909 -3.86262 1.43353 0 0 0 -14.1704 23.7059 -10.23480 0.850196 0 0 0.757656 0 0.989208 -2.59706 0 0 -5.94693 0 -10.2872 34.2743 --------------Jacobian Matrix--------------------16.7435 0 0 0 0 -16.7435 0 0 0 0 0 1.63 0 00 18.0374 0 0 0 0 0 -18.0374 0 0 0 0 0 0.850 0 41.3625 -11.8888 -10.9664 0 0 0 3.48016 -1.02713 -1.73662 0 0 00 0 -11.8026 17.6871 0 -5.8845 0 0 -1.76008 1.28053 0 -2.02045 0 00 0 -10.8628 0 16.5444 0 0 -5.68158 -2.29703 0 2.40632 0 0 -1.90929-16.7435 0 0 -6.20987 0 37.296 -14.3426 0 0 -0.383399 0 2.95114 -0.937742 00 0 0 0 0 -14.1667 24.3994 -10.2326 0 0 0 -2.42794 1.86097 -1.433020 -18.0374 0 0 -5.94567 0 -10.285 34.2681 0 0 -0.758139 0 -0.9892032.597340 0 -3.48016 1.02713 1.73662 0 0 0 41.3625 -11.8888 -10.9664 0 0 00 0 1.76008 -3.78053 0 2.02045 0 0 -11.8026 16.6871 0 -5.8845 0 00 0 2.29703 0 -4.20632 0 0 1.90929 -10.8628 0 15.9444 0 0 -5.681581.63 0 0 0.383399 0 -2.95114 0.937742 0 0 -6.20987 0 37.296 -14.3426 00 0 0 0 0 2.42794 -3.86097 1.43302 0 0 0 -14.1667 23.6994 -10.23260 0.85 0 0 0.758139 0 0.989203 -2.59734 0 0 -5.94567 0 -10.285 34.2681--------------iteration---------------iteration = 4--------------voltage magnitude and angle--------------------1.04 0 01.025 0.161967 9.280011.025 0.0814153 4.664761.02579 -0.0386902 -2.216790.995631 -0.0696178 -3.988811.01265 -0.0643572 -3.68741.02577 0.064921 3.71971.01588 0.0126979 0.7275371.03235 0.0343257 1.96672-------------bus P and Q------------------1 0.71641 0.2704592 1.63 0.06653663 0.85 -0.1085974 0 05 -1.25 -0.56 -0.9 -0.37 0 08 -1 -0.359 0 0----------------line flow--------------------NUM------i-------j-----------begin------------end--------------1 4 1 -0.71641+j-0.239232 0.71641+j0.270462 7 2 -1.63+j0.0917816 1.63+j0.06653653 9 3 -0.85+j0.149553 0.85+j-0.1085974 7 8 0.763799+j-0.00797398 -0.759046+j-0.1070415 9 8 0.241834+j0.0311946 -0.240954+j-0.2429586 7 5 0.866201+j-0.0838079 -0.843202+j-0.1131287 9 6 0.608166+j-0.180748 -0.594627+j-0.1345668 5 4 -0.406798+j-0.386872 0.409373+j0.2289319 6 4 -0.305372+j-0.165433 0.307037+j0.0102993--------------------Ploss and Qloss-----------------Ploss = 0.0471901 Qloss = -0.9574833.思考题3.1潮流计算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答:潮流计算分为手算和机算两大类,其中机算又有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牛顿-拉夫逊迭代法、P-Q 分解法等算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技术上机实验
1.设计一单相感性电路验证并联一合适的电容可以提高功率因数。
(用电压表
和电流表)
2.设计一Y型连接的三相对称电源连接一Y和Y0接法的电阻负载验证负载对
称和负载不对称时负载相电压和线电压之间的关系及中线的作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3.设计一△型连接的三相对称电源连接一△接法的电阻负载验证负载对称和负
载不对称时负载相电流和线电流之间的关系(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4.设计一个RC充放电电路用示波器观察电容两端的电压和电流的波形
wangzhichenj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