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方法举隅论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疑方法举隅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同其它课程一样,是在不断的设疑、释疑过程中进行的。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是产生求知欲望和兴趣的源泉。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设疑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点燃其智慧的火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巧妙解疑,对于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知识,培养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有好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意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应用疑问为发展学生智力服务.所谓设疑,是教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让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巧妙设疑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快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从事学习,从而大大的提高教学效率。
一、导入设疑教学的引入环节应该是我们教师潜心研究的问题,课的引入设计得巧妙,就能引起学生的“疑”。
疑则思,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和愉悦的学习情感。
这种求知欲和学习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又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内部动力,有了这种动力,就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把我们的学生从别的地方拉回来,回到我们所盼望的数学课堂中来!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可以激发一定的情感,可以唤起某种动机,可以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个成功的引入可以保证一堂课成功的一半!心理学认为,悬念可以集中人的注意力,使人产生迫不及待的效果,引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向学生提出新颖、巧妙的问题,在学生头脑里产生疑问,造成学生“心求通而未能得、口欲言而不能说”的情势,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高中数学教学设疑不应忽视学生主体视角
求解这样一个问题 :
已知 +z , z + 的值. 一1 求 此时, 学生会感 到很
容易, 因为z十专一(+{) 2 z 一一1 - , 但他们马上会
6 8 中学教学参考 ( 上旬 )2 l . O O 3总第 4 3期
( 责任 编辑
金
铃)
l
学 习中 , 学生 已形 成对数 学的一些认识 , 由于牵 涉到 但 的概 念 、 定理很 多 , 很多学 生不能在理解 的基础上 加 以
灵活应用 , 学的只是一 些“ ” 死 的知识. 但死 记硬背 是不 可能学好数学的 , 当从理解应用能力 , 理判断能力 , 应 推 分 析综 合能力 , 空间想象 能力 , 构模解题 能力等方 面培
战, 才能够不 断地激发学 生的创新 意识 , 发展学 生的创 造力. 我们应该切记 , 永不满足 的怀疑精 神是创新之母. 波利亚指 出: 学习 的最 好途径 是 自己去发现. 在 问题 “ ”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学 生来到学校 , “ 不是为 了取得一份知识 的行囊 , 而主要是 为了变得 更聪
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 、 培养 学生 个 性 品 质 角度 出发 进 行设 置 疑 问 从
趣的强制性 学 习 , 会扼 杀 学生 探求 真 理 的欲望. 因 将 ” 此, 教师设计 问题 时 , 新 颖别 致 , 要 使学 生学 习有趣 味
感、 新鲜感. 案例 :二分 法” “ 的引入 : 央视 由著 名节 目主持 人 在 李咏主持的“ 非常 6 ” +l 中有 一个栏 目叫“ 竞猜价格”你 , 知道如何才能最快速度猜准价格 吗?一石激起 千层浪 , 学生 纷纷议论 , 趁机我又设计 了一个小 游戏 : 同位 同学
高中数学教学巧设疑
堂好课 也应设 “ 矛盾 ” 而终 , 使其 完而未 完 , 味 意
惊疑, 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 响。这就是今 天要讲 的等 差数列 的求 和方法— —倒序相加法 。
二、 设疑 于重点 和难点
无穷 。 在一堂课结束 时 , 据知识 的系统 , 承上启 下地 提出 新 的问题 ,这样 一方 面可 以使 新 旧知识 有机地 联 系起
这位教师说道 :你想 知道解法 吗? “ _ 我们下节课再深人具 体地探究 。 这样就激起 了学生 的求知欲望 , ” 为下节课 的
教学作好 了充分 的心理准备 。当然 , 师提 出的问题必 教
须转化为学生 自己思维 的矛盾 。 只有把客观 矛盾转化为
星的运行轨道 , 到圆的直观图 、 谈 圆萝 b 的切 片 、 阳光下
长度 ) ,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 的要求 在黑板上 面一个 椭
那么, 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 呢?这 时学生 出现
英 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 :错误人 皆有之 , “ 作
为教师 不利用 是不能原谅 的 。” 学生在学习数学 的过程
中最常见 的错 误是 , 顾条件或 研究 范围 的变化 , 三 不 丢 掉四 , 或解完一道题后不检查 、 不思考 。
这个 问题 , 即采 用解 两个不等式组来解 决 , 接着 , 又用如
下 的解法 :原不等 式可化 为 :X- x 2 (22 一 )0 (23 + )x- x 3 < 即 (一 ) 一 ) 一 )斛 1< , 以原不等式解集 为 : 一 < 1 ( 2 ( 3 ( )0 所 1 x l2 x 3 , < ,< < }学生会 惊疑 : 这是 怎么解 的 , 法这 么好 ! 解
关键词 : 盾 ; 矛 重点 ; 点 难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设疑的作用
要求精心设计 , 反复 比较 , 筛选 提炼 出 最佳的提 问方式。有教师恰 当地提 问 , 才能有学 生积极 主动 的思维 过程 , 才 能有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无条件遵从。老人死后 , 三兄 弟为分牛一事 而绞 尽脑 汁 , 却计无所 出 , 最后决定诉诸 官
2 ] 1 0 0・2
总 数 的 15 按 印 度 的教 规 , 被视 为神 灵 , /。 牛 不 能 宰 杀 , 能整 头分 , 人 的遗 嘱更 必须 只 先
完 了就完 了, 而是词已尽意无穷。
当 然 ,教 师 提 出 的 问 题 必 须 转 化 为 学 生 自 己 思 维 的 矛 盾 。 只 有 把 客 观 矛 盾 转 化 为 学 生 自 身 的 思 维 矛 盾 ,才 能 产 生 激 疑效 应。
下 去 ! 堂 何 尝 不 是 如 此 , 堂 好 课 不 是 讲 课 一
天 ,教 师更应讲究数学课 堂提 问的教 学艺术 , 这就是我们在钻 研教材 、 了解
学 生 实际 的基 础 上 ,根 据 教 学 目的 和
故事 : 传说 古代 印度有一位 老人 , 临终 前留 下遗 嘱 , 要把 1 9头牛分 给三个儿子。老大 分总 数 的 12 老二分 总 数的 14 老三 分 /, /,
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 的心理准 备。我
国 章 回 小 说 就 常 用 这 种 妙 趣 夺 人 的心 理 设
计 , 当故事发展到高潮 , 每 事物 的矛盾冲 突
激 化 到 顶 点 的 时 候 , 当读 者 急 切 地 盼 望 故
事 的结 局时 , 作者 便以 “ 欲知后 事如何 , 且 听下回分 解” 结尾 , 使读 者不得不继续读 迫
为 学 生 所 学 的 无 穷 等 比 数 列 各 项 和 公 式
浅析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疑
如: 若 函数 图象都 在x轴上方 , 求 实数a 的取 值 范 围 。学 生 因思 维 定 势 的影 响 , 往往错解为a > O 且0
四、 成
、
设 疑 问题 情 境 的 技 艺
数学往往从问题开始。 思维 自疑问和惊奇 开始 , 在教学 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 回答悬念或者一 个有 趣的故事 , 激发学生强烈 的求知欲望 , 起到启示诱 导 的作用。 如在 教授差数列求 和公式 时, 有位老师先讲 了一个数学小故事 : 德 国的“ 数学王子” 高斯 , 在 小学 读书时 , 教师 出了一道算术题 : 1 + 2 + 3 + . . …・ + 1 0 0 = ?, 老师刚读完题 目,高斯 就在他的小黑板上 写出了答 案: 5 0 5 0 , 其他同学一个 数一个数的挨 个相 加呢。那 么, 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 呢? 这时学生出现 惊疑 , 产生一种强烈 的探究反响 。 这就是今天要讲 的 等差数列的求 和方 法— — 倒 序相 加法……。
五 设 疑 于 结 尾
教材中有 些内容是枯燥 乏味 , 艰涩难懂的 。 如数 列的极限概念 及无 穷等 比数 列各项 和的概念 比较抽 象, 是难点 。如对于= 1 这一等式 , 有些同学学完了数 列的极限这一节后 仍表怀疑。 为此 , 教师在教学中插 入 了一段 “ 关于 分牛传说 的析 疑” 的故事 : 传说古代 印度有一位老人 , 临终前 留下遗 嘱, 要 把1 9 头牛颁 给 三个儿子 。老大分 总数 的 1 / 2 , 老二 总数的 1 / 4 , 老三 分总数的1 / 5 。 按印度的教规 , 牛被视 为神灵 , 不能宰 杀, 只能整头分 , 先 人和遗嘱更必 须无 条件遵从 。老 人死后 ,三兄弟为分牛一事 而绞尽脑 汁 ,却计无所 出, 最后决定诉诸官府 。 官府一筹 莫展 , 便 以“ 清官难 断家务事” 为 由, 一 推了之。 邻村智叟知道 了, 说: “ 这 好办 ! 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 。 这样 , 总共就有2 0 头牛 。 老大分 1 / 2 可得1 0 头; 老 二分 1 / 4 可得5 头; 老 三分 1 / 5 可得4 头 。你等三人共分去 1 9 头牛 , 剩 下的一头 牛还 我! ” 真是妙极了 ! 不过 , 后来人们在钦 佩之余 总带有 丝怀疑 。老大似乎 只该 分9 . 5 头, 最后他怎么竟得 了1 0 头呢? 学生很感兴趣 , 老师经过分析使 问题 转化 为学生所学 的无穷等 比数列各项和公式 ( 1 q l < 1 ) 的 应用 。寓解疑于趣 味之 中。
高中数学课堂中“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研究探索
2019第7期下(总第307期)“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将数学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设疑自探环节,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解决问题。
第二阶段是解疑互探环节,通过互动以及合作学习,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第三个阶段是质疑再探阶段,由老师为学生提供拓展性的问题或者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
一、高中数学课堂中“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数学教师通过借助三疑三探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转变传统在高中数学课堂上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空间。
将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学生自主思考,自主研究,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以后的数学探究奠定了基础。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加强了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教师能够清楚的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动态,从而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出适合的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都数学学习的乐趣。
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能够主动投身到数学学习中。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让学生将主要的公式强行记忆,学生虽然记住了数学公式,如果遇到简单的题目时,学生会使用记忆的公式进行解决,但是,如果遇到较为复杂的数学题目时,学生很难借助公式解决问题。
通过“三疑三探”的教学,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借助数学公式不仅能够解决同类型的题目,还可以根据公式的推导过程,探究其他类型的数学题目,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二、高中数学课堂中“三疑三探”教学的策略(一)营造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够快速的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氛围中,避免学生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难以紧跟教师思路的情况出现。
谈谈数学课堂设疑技巧
学生的积极思维有很 大的作用。 关键词 : 堂教 学; 思维创新; 设疑技巧 课
中图分类号: 6 36 G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6 3 1 ( 0 ) — —0 10 — 3 2 91 14 0 1 50 4 2
不得不读下去 !课堂何尝不是如此 ,一堂好课不是讲完 了就完 了, 而是词 已尽而意无穷 。 , 如 在解不等式时 , 教师可以先利用学 生 已有 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 即采用解两个不等式来解决 , 着 接 又用如下的解法原不等式可化为另外一种方法 ,学生会惊奇 这 第 一 : 置 于重 点 和难 点 设 种解法会如此 的好 。老师可 以继续引导学生积极去探 索这种解 教材 中有些 内容是枯燥乏味 , 很难读懂的。 如数列的极限概 法的 , 这样就激起 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 为下节课 的教学做好 了充 念及无穷等 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 比较抽象 , 是难点 , 而对 于等 于 分的心理准备 。 这个等式 , 有些 同学列完了数列的极限后仍表示怀疑 。为此 , 当然 , 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转化为学生 自己思维 的矛盾 。 只 教师在数学 中插入一段 “ 于分牛传 说的析疑 ” 关 的故事 : 传说古 有把客观矛盾转化为学生 自身的思维矛盾 , 才能激起效应 。 代印度有一位老人 , I 临终前 留下遗 嘱 , 要把 1 头 牛分给三个 儿 第 四 : 疑 要 返 璞 归 真 促 进 学 生 思 维 的 养 成 9 设 子, 老大分总数的 1 , / 老二分总数的 1 , 2 / 老大分总数 的 1 。按 4 / 5 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 于实 印度 的教规 , 牛视为神灵 , 不能宰杀 , 须整头分 , 必 先人 的遗 嘱必 际生活。 新课程 中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的“ 生活化”使数 学的学 , 须无条件遵从。老人 死后 , 三兄弟为分 牛一 事绞尽脑汁 , 却无计 习更加贴近实际 , 贴近现实。 同时 , 程中更强调数 学语 言、 新课 数
高中数学课堂如何设疑
高中数学课堂如何设疑摘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思维。
在课堂中,提问是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维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籍以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
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来。
然而,如果内容欠妥,方法不当,就会事与愿违。
因而,课堂提问的实效性也是众多教育工作者在苦思冥想的一个课题。
本文就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数学课堂提问的目的、数学课堂提问中的心理分析、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策略四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问实效性课堂提问是由教学目标决定的有计划的教学手段。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多元情景化”的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加德纳指出,教学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它不象工业化生产那样“以逻辑方式大量制造的手艺”。
这就是说,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教学活动的“中心精神就在于教学的乐趣”,“采取不同的方法,尽可能有力而正确的把重要内容传授给不同心智的学生”。
加德纳盼望老师能够有“引人入胜的切入点”。
“问题教学”也正是利用一个“有意义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来传授重要内容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数学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
提问的方法和艺术可以说也是因人而异,变化繁多。
我从以下几种常见类型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对于回顾知识型的问题,教师应面向全体,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回顾。
数学的知识点繁多,学生对于知识的遗忘也是很正常,甚至可以说是必然的。
人有一定的遗忘周期,因而,对于旧知识的回顾也是非常关键的。
如何才能达到更大的效率,笔者认为,在设置提问时,一方面,可以分成几个小问题,另一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回顾时间,而且尽量让学生对知识的回顾进行补充。
另外,也应把回顾的知识跟需要学习的知识的联系通过问题加以体现。
高中数学设疑论文
高中数学设疑论文
设疑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让教师将知识点顺利地衔接,也可以让学生轻松地进入课堂氛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环环相扣的问题,会让学生进入有序的思维状态,通过解决这些疑问来找出答案.因此,设疑法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积极思考问题的主动性,从而更好更快地掌握数学这门学科.
在课堂中,教师教学,学生听课,一节课45分钟,学生听课效率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的使用.设疑法在教学中会起到哪些作用?如何起作用?应该如何设疑?这就成了广大师生探讨的问题,以下将根据高中数学教学来分析讨论.
一、轻松设疑,巧妙引出课文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省身说:“数学是一门演绎的学问,从一组公设,经过逻辑的推理,获得结论.”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问题都不能只是靠教师讲解课本就可以解决的,教师需要做的是如何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教师来说,上课容易,讲课容易,但要使学生理解课本却很难.设疑法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感觉不到新知识的出现,就已经被教师带到了新知识的氛围中.
例如:高中数学中,“等差数列”的学习是必修课的内容.学习这个知识点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面对这个知识点,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讲一个小故事,。
高中数学课堂设疑的作用
一
在数学教 学中 ,教师根据课堂情况 、学 生 的心理状态和教学 内容 的不 同,适 时地 提 出经过精 心设计、 目的明确 的问题 ,这对启 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 。 笔者在 近几年 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中,听过 许 多学科 的课 堂教学 ,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 在课堂教学 中能很快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 的、 激动 的和欣悦 的心情从事学 习,给我 留下 了 深刻的 印象。本文就 高中数 学教学设疑谈谈
一
一
如在解不等式 了 0 时,一位教师 先利 用学 生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个 问题 ,即采 用解 两个不 等式组来解决 ,接着 ,又用 如下 的解 法 : 原不等式可化为 : 3 x + 2 ) ( x 2 - 2 x 一 3 ) < O 即 一 1 ) 一 2 ) 一 3 ) + 1 ) < 0 , 所 以原不等式解集为 : 1一 l < x < 1 或2 < x < 3 1 ,学生会惊疑,唉 ! 这是怎么解的, 解 法 这 么好 ! 这位 教 师说 道 : “ 你 想 知道 解法 吗? 我们下节课再深入具体地探究 ”. 这样就 激起 了学生 的求知 欲望 ,为下节课 的教学作 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 当然,教 师提 出的问题必须转化为学生 自己思维的矛盾。只有把客观矛盾转化为学 生 自身的思维矛盾,才能产生激疑效应。
一
三楼南北对 流的一个课室里 ,一名坐在 门口 旁边的二年级女 同学将 手放 在打开 了门的 门 框上 。突然一 阵风刮来 ,金 属材料的 门呼啸 而来 ,正好将那名 同学的手夹住 ,当场该名 同学的右手血 肉模糊 ,班 主任马上通知值 日 行政与家长 ,然后将孩 子送 到最近的 医院进 行治理 ,所幸未伤及筋 骨,但是该 名学生 的 右手还是要一个 多月 才慢慢康复。在该案例 中,诱因是偶然事件 的巧合,为了防止同类 事故发生 ,我校行政为此给课 室的每个门加 上了一条铁链 ,每天学生一进课 室就将 门固 定在墙上 ,防止再发生事故。 三、事件处置思路与经验 上述选取的案例是我校发生的真实案例 , 对 于同类别的学校具有 一定 的相同性 ,希望 通过对 以上案例事件处 置思路的分析反思 , 能获取一定 的实践经验推广 。
“设疑”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转化 为学 生所学 的无穷 等 比数 列各项 和公 式
s一 ( q} 1 } < )
方法 做得 这么快 呢?这 时 学 生 出现 惊 疑 , 生一 种 产
强 烈的探 究反响 。这就 是今 天要讲 的等 差数列 的求
和方 法 一一倒序 相加法 。 二 、 疑于重 点和 难点 设
的应 用 。寓解 疑于趣 味之 中。
一
数 列 的极 限概 念及无 穷等 比数 列各 项和 的概 念 比较 抽 象 , 难点 。如对 于 0 9 是 . —1这 一 等 式 , 些 同学 有 学 完 了数 列 的极 限这 一 节后 仍 表 怀疑 。为此 , 一位
教 师在教 学 中插 人 了一段“ 于分 牛传说 的 析疑” 关 的 故 事 : 说古代 印 度有 一位 老 人 , 终前 留下 遗 嘱 , 传 临
、
教 学要从 矛盾 开始
事而 绞尽脑 汁 , 却计 无所 出 , 最后决 定诉 诸官 府 。官
教学从 矛盾开始 就 是从 问题开始 。思 维 自疑 问
府一筹 莫 展 , 以“ 官 难 断 家 务 事 ” 由 , 推 了 便 清 为 一 之 。邻 村 智叟知道 了, : 这 好 办 !我 有 一 头 牛 借 说 “ 给你们 。这 样 , 总共 就有 2 O头牛 。老 大分 1 2可得 / l O头 ; 二分 1 4可得 5头 ; 三分 1 5可得 4头 。 老 / 老 / 你等 三人共 分去 1 9头牛 , 剩下 的一头 牛再还 我 !真 ” 是妙 极 了 !不过 , 来人 们在 钦 佩 之 余 总 带有 一 丝 后 怀 疑 。老 大似乎 只该 分 9 5头 , 后 他 怎 么竞 得 了 . 最
・
1 2 4 ・
J OuRNAL OF NEII JANG NORM AL UNI VERS TY I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其所学材料的爱好。
教学的成功与否,在专门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爱好。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依照课堂情形、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的提出通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有专门大的作用。
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设疑谈谈自已的浅见。
一、巧设悬念,引发爱好——设疑于导语之中。
所谓悬念,通常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的关怀心情。
悬念导入法制造悬念的目的要紧有两点:一是激发爱好,二是启动思维。
悬念一样是出乎人们的预料,或展现矛盾,或让人困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期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明白怎么说,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
一样来讲,数学中的悬念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与分析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精心预备。
运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悬念的设置要从学生的“最近进展区”动身,恰当适度。
不悬,难以引发学生的爱好:太悬,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都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
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爱好高涨,自始至终围绕问题,步步深入领会问题本质,收到更好的教学成效。
二、精心设疑,激发爱好——设疑于教材重难点之处。
俗语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孔子也早就作过学思结合的论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
”而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探究。
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疑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提高教学质量。
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明白的。
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比较抽象,是难点。
三、该出错时且出错———设疑于教材易出错之处。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理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是,不顾条件或研究范畴的变化,丢三掉四,或解完一道题后不检查、不摸索。
质疑让数学课堂更出彩
质疑让数学课堂更出彩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数学教学过程是设疑、解疑、质疑、释疑的过程.质疑是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对获取的知识信息经过思考、分析后提出的疑问.质疑是一种优秀的学习品质,善于质疑,进行释疑体现了高水平的思维批判性.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是江苏“五严”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现实要求.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质疑习惯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教师榜样示范,言传身教,教会学生质疑方法“身教重于言教”是教育界不争的规律,所以教师要有质疑的习惯,正确引导学生质疑,教会学生质疑方法.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可以总结较多的问题质疑方法,现介绍几种方法如下:1.联系实际质疑联系实际质疑就是通过分析、比较特定观点和客观实际提出质疑.2.类比联想质类比联想质疑是数学中常用的质疑方法,就是在学习相近或相似的知识时进行类比,通过类比找出相同规律和不同点.例如在学习圆锥曲线时,橢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在很多结论上相似但不相同,在教学中随着教学的进程,通过类比联想进行质疑,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利用已有认知进行攻坚克难的兴趣,还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的水平.3.变式教学质疑数学习题千变万化,但是方法事实上相对固定,所以教学中通过变式进行质疑,通过变条件、结论、背景等,让学生在“变”中质疑.4.化整为零质疑法把教学知识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分解难度,逐一解决,可以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实现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和全面掌握知识的目标.由于数学中的综合题都是多种知识的整合,所以化整为零是解决数学综合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二、教师备课做足准备,选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质疑“疑”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疑”能形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能增强学生解“疑”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作为教师不但要善于答疑,还要善于设疑,在备课时充分分析教材和教参,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习惯,在学生可能有思维障碍的知识点做足准备.教学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选择教学模式,精讲教学内容,紧扣疑问,师生、生生共同合作,把知识教“活”,使学生学“活”、用“活”.在教学过程中因材而异合理选用教学模式,创设质疑的情景,如变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都是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和能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善于质疑,是数学教师课堂的重要任务.学生掌握了质疑方法和养成了质疑习惯,对未来的学习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三、营造和谐宽松的质疑环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从学生心理分析可知,当今的学生不缺乏好奇心和质疑的意识,不缺乏挑战疑难的勇气,而是因为有很强的自尊心.所以在培养学生质疑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营造和谐宽松的质疑环境.教师要树立在科学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设法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对于质疑,学生怕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而被同学嘲笑,怕提出不同的看法得罪老师.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产生“疑趣”.教师要做学生的“心理靠山”,让学生的心里有安全感和轻松感,鼓励学生的批判精神.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缺少了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积极主动提问题时,无论正确与否,问题质量的高低,都要求所有学生认真思考,清晰作答,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表扬,甚至物质奖励.让他们有成就感,让他们觉得质疑问难是学生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形成积极进取的心理定式,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将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四、正确引导学生质疑,提高学生质疑质量当学生想质疑、敢质疑后,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质疑,提高质疑的质量,做到“会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尝试发现学生不会质疑的原因主要是:问题的切入点找不到而提不出问题,问题的切入点找不准而提不好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又做了以下一些具体的尝试.首先,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预设问题质疑,找到质疑的切入点,让学生获得质疑的成就感,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其次,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做示范,引导学生正确质疑,让学生找准切入点.教师应该在备课过程中将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列出提纲,然后在课堂上展示问题提纲,再让学生以问促学,找出答案,并提出质疑,让学生展开讨论、争辩,由学生归纳总结、再补充,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和总结进行点拨.经过长期的训练可以培养积极思维的能力和思维的批判性,让学生养成质疑习惯,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质疑习惯是科学家具有的优秀品质,在我们的教学中,如果学生真正做到了想质疑、敢质疑、会质疑,那么学生就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也必然会焕发生命活力.所以,培养质疑习惯就是让学生养成优秀的思维习惯.面对疑难,能想他人之所未想,见他人之所未见,有独特、敏锐的思维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长此以往,便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从而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疑的作用
5 6
硅教 育论蛞 [ 2 0 1 3年第 2期]
在 高中数学课 堂教学 中,如何激 发和培养 学生 的兴趣是 每 学的数学知识.
一
位数学教师应 思考的 问题 ,这 就要求教 师转 变教育教 学中的
陈旧观念.教师是学生成长 的帮助者 、促 进者 、服务者 ,丢下师
二、设疑于重点和难点 之处 教材 中有些 内容是枯燥乏味 ,艰涩难懂的. 如数列 的极限概
“ 同学 们 ,老 师今天 手中拿 了一张 白纸 ,我想 把它对 折 3 0次 , 中的位置不一样 ,但 是这样 的直线有没有 呢?渐近线 的引入水 然后我继续发 问 :似乎 ,高中的渐 近线 比初 中的变复杂 谁能 帮老师来折 呢? ” 同学们 纷纷举手 ,老师请一生 上来折纸 , 到渠成 .
诱 导的作用 . 如在教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 ,有位教师先讲 了一 分 9 . 5头 ,最后 他怎么竟得 了 1 0头 呢?学生很感 兴趣.老师经 个 数学小故事 :德 国的 “ 数 学王子 ”高斯 ,在小学读 书时 ,老 过分 析使 问题 转化 为学生所学 的无穷 等 比数 列各项 和公 式 S:
无 限接 近 永 不 相 交 ” . 天要讲的等差数 列的求和方法— — 倒序相加法 …….又如 :教学 和两 条 坐 标 轴 有 什 么关 系 ?学 生 马 上 想 到 “ 然 后问 :虽然高 中学 习的双 曲线 和初 中学 的双 曲线 ,在 坐标 系 指数 函数这一节时 ,上课开始 ,老师拿一张 白纸走进教室 ,问;
一
事 而绞尽脑汁 ,却计无所 出,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巧妙设疑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巧妙设疑【摘要】“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教其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关键要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数学问题的探究过程。
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发展呢?“质疑”应放在第一位,因为它是引导学生发现智慧的引线,用“设疑”的方法可以“钓”他们的学习“胃口”,使学生在学海中具有“天高任鸟飞”那样一种良好的“竞技状态”,使学生有信心、有毅力、有旺盛的学习热情和求战情绪,斗志昂扬的去闯过学习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难关,引导他们走出知识的迷宫。
而在课下,他们还会主动去问,去复习,去回味,去找参考书看,去独立钻研和思考。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设疑,能否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从事学习是决定课堂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本文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为例,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巧妙设疑,作了一些探索。
一、通过情境设疑,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教学从问题开始。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
在教“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这一课时,教师可这样引入:漫画演示:话说猪八戒自西天取经回到了高老庄,从高员外手里接下了高老庄集团,摇身变成了CEO。
可好景不长,便因资金周转不灵而陷入了窘境,急需大量资金投入,于是就找孙悟空帮忙。
悟空一口答应:“行!我每天投资100万元,连续一个月(30天),但是有一个条件是:作为回报,从投资的第一天起你必须返还给我1元,第二天返还2元,第三天返还4元……即后一天返还数为前一天的2倍。
数学中的设疑
练 的传 统 复 习方式 , 求学 生课 前 自己进行 知识 反 刍 、提炼典 型 要 例 题 ,课 上进 行交 流 ,相互 学 习宝 贵经 验 。不 断提 出 问题 、分 析 问 题 的过程 中 , 巩 固 了已学 知识 ,又培 养 了 口头 表达 能力 。个 既 体 单 调 的思 维 方 式也 在 群 体互 动 中得 到 了 填补 。我 只是 适 时 点
课 堂 犹如 一个 大 社会 , 键 是如 何搞 活 、 好 它 。要搞 活教 关 搞 学 课 堂 ,当然并 非 只有 如上所 述 , 不 管方 法有 哪些 ,重要 的是 但 充 分调 动 学生 的积 极性 ,让 学 生能 够快 乐 的学 习 ,学 习之所 学 ,
认 识之 所需 。
做 下蹲 动作 或者起 立 时 ,体重 计 的指针 会左 右 摆动 , 明人 对体 说
数 学 中 的 设 疑
林必 昌 安徽省 明光 市第三 中学
在数 学教 学 中 ,教师 根据课 堂 情况 、 生 的心理 状 态和 教学 学 内容 的不 同 , 时地 提 出经过 精 心设计 、目的 明确 的问题 ,这对 适 启发 学生 的积 极思 维 和学好 数学 有很 大 的作用 。 笔者 在 近几 年 的 教育 教学研 究 活动 中 ,听过 许多 学科 的课 堂 教学 , 常会 看 到一 经 些 教 师在课 堂教 学 中能很 快使 学 生带 着一 种高 涨 的 、 激动 的 和欣 悦 的 心情从 事学 习 , 给我 留下 了深刻 的印 象 。本文 就 高 中数 学 教
三 、注重 实验 设计 。培 养创 新 能力 。
四 、开展 自主学 习。倡导 探讨 研 究 。
教师 精 心的教 只 有通 过学 生 主动 的学 才能 发挥 作用 。 师必 教
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
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在数学教学尤其是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构思巧妙且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
我在近几年通过听课学习经常会看到一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快地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在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就自己的学习心得结合着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高中数学课堂上该如何设疑才能使课堂更高效,以此抛砖引玉。
一、设疑于课堂引入之处课堂教学从矛盾开始就是从问题引入开始。
学生的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
如在学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位老师就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的挨个相加呢。
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
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又比如在学习条件概率时,老师可以举同学们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事例:甲,乙和丙三个同学得到一张电影票,为了公平起见,三个人通过抓阄决定谁去看电影,甲先抓,乙再抓,最后剩下的阄归丙,丙同学提出疑问,这样抓阄对自己公平吗?让同学们解答丙同学的疑问,肯定会有两个答案:公平和不公平。
此时老师说这个概率的计算应该用条件概率,等我们学完本节课你就知道答案了。
如此便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学生都迫切地想学会本领来解决疑问,学习效果自然错不了。
二、设疑于教材重(难)点之处现在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的,有的甚至更是艰涩难懂的。
对教材中的这些重(难)点,如果能设计一个好的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疑问,这对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有很大的作用。
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在教学上实践,就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谈谈自己的一些初浅看法。
一、设疑于课堂开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
如在教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我们可以讲一个数学小故事。
在古代,有一位印度商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想因此而奖励他,于是把他请到王宫,对他说:“我现在要奖励你,在我王宫里金银珠宝应有尽有,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任你说。
”这位商人说:“尊敬的陛下,非常感谢您的厚爱,您的金银珠宝我都不想要,我只想要一些小麦,回家帮助我那贫穷的乡亲们。
”国王说:“那很简单,随便你说要多少。
”商人说:“尊敬的陛下,我发明的国际象棋里有六十四个格子,您只要帮我在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小麦,第二个格子里放两粒小麦,第三个格子里放四粒小麦,第四个格子里放八粒小麦,依此类推,直至放到这六十四个格子就可以了。
”国王听了后,连同大臣们一起都觉得这要求太简单了,都笑这位商人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于是叫士兵们去抬了一筐小麦来,没过多久,这一筐小麦就放满了三十多格,于是国王又叫士兵去挑了几担小麦来,可还没填几格,小麦又不够用了,此时,国王及他身边的大臣们都感到很惊讶。
你们知道国王及大臣们为什么感到惊讶吗?因为他们发现,他们永远满足不了这位商人的这一点点“小”要求。
同学们,让老师告诉你们吧,用填满这六十四格的小麦,可以供当时的全世界人民吃上五百年!学生听了后都感到很诧异,都想知道为什么,想知道这结果是怎么算出来的,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心理,由此引入今天要讲的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二、设疑于课堂结尾一堂好课也应设“矛盾”而终,使其完而未完,意味无穷。
在一堂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
发表时间:2011-02-18T17:23:41.827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0年第24期供稿作者:白付成[导读] 想知道这结果是怎么算出来的,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心理,由此引入今天要讲的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桂林市兴安中学白付成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疑问,这对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有很大的作用。
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在教学上实践,就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谈谈自己的一些初浅看法。
一、设疑于课堂开头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
如在教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我们可以讲一个数学小故事。
在古代,有一位印度商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想因此而奖励他,于是把他请到王宫,对他说:“我现在要奖励你,在我王宫里金银珠宝应有尽有,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任你说。
”这位商人说:“尊敬的陛下,非常感谢您的厚爱,您的金银珠宝我都不想要,我只想要一些小麦,回家帮助我那贫穷的乡亲们。
”国王说:“那很简单,随便你说要多少。
”商人说:“尊敬的陛下,我发明的国际象棋里有六十四个格子,您只要帮我在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小麦,第二个格子里放两粒小麦,第三个格子里放四粒小麦,第四个格子里放八粒小麦,依此类推,直至放到这六十四个格子就可以了。
”国王听了后,连同大臣们一起都觉得这要求太简单了,都笑这位商人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于是叫士兵们去抬了一筐小麦来,没过多久,这一筐小麦就放满了三十多格,于是国王又叫士兵去挑了几担小麦来,可还没填几格,小麦又不够用了,此时,国王及他身边的大臣们都感到很惊讶。
你们知道国王及大臣们为什么感到惊讶吗?因为他们发现,他们永远满足不了这位商人的这一点点“小”要求。
同学们,让老师告诉你们吧,用填满这六十四格的小麦,可以供当时的全世界人民吃上五百年!学生听了后都感到很诧异,都想知道为什么,想知道这结果是怎么算出来的,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心理,由此引入今天要讲的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二、设疑于课堂结尾
一堂好课也应设“矛盾”而终,使其完而未完,意味无穷。
在一堂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我国章回小说就常用这种妙趣夺人的心理设计,每当故事发展到高潮,事物的矛盾冲突激化到顶点的时候,当读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结局时,作者便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尾,迫使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课堂何尝不是如此,一堂好课不是讲完了就完了,而是词已尽意无穷。
例如在讲《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这一节时,在课堂结尾处我们可以设计如下两个问题:1. 在实数的运算中,乘法满足结合率,即(ab)c=a(bc),那么,在向量乘法的运算中,是否还成立呢?2.在实数中,若,在向量的运算中,这一结论是否还成立呢?先由学生思考回答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出答案,当学生对老师给出的答案感到不可思异时,我们就可以说“欲知道理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节课的教学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三、设疑于易出错之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是,不顾条件或研究范围的变化,丢三掉四,或解完一道题后不检查、不思考。
故在学生易出错之处,让学生去尝试,去“碰壁”和“跌跤”,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如在学习分式不等式的解法时,可以这样设计疑问:
. 不同的解法出现不同的结果,但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谁对谁错呢?由学生讨论找出错误的原因,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解法:
.
四、设疑于重点和难点教材中有些重点或难点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
如果我们能以设疑的方式设置一些题目,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消除学生的疲劳,增进学生的理解。
例如在讲数列的极限时,可设置这样一道习题:
.
. 由此设疑:解法一与解法二,谁对谁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