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古籍出版社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3新课程同步训练答案
2023年最新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练习题参考答案
2023年最新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练习题参考答案1. 政治课教学中,绝不应以填鸭式灌输为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历史素养,使其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2. 历史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责任感,使他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3. 中国古代的城市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对于了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4. 列强入侵亚洲国家,造成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对亚洲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冲击。
5. 数十年的殖民统治使亚洲国家付出了巨大代价,但因此也催生了抗殖斗争,强化了民族意识,为民族独立奠定了基础。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全球的格局,也对亚洲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7. 在二战后的和平时期,亚洲国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自身利益,推动了亚洲的发展和亚洲合作的进程。
8. 中国自建国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际社会树立了榜样。
9.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开放,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崛起最快的国家之一。
10.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历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传承,使其拥有文化自信。
11. 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保护好这些文化古迹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12. 历史教育与校外文化资源的结合,可以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和历史维度。
13. 历史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研究能力,使其具备独立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历史眼光的公民。
14. 历史教育不应只关注具体的历史事实和人物,还应关注历史背后的价值观和道德选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历史。
15. 历史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也要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16. 制定相关的历史教育法规和政策,为历史教育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保证历史教育的质量和公正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全册练习
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基础巩固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资产阶级竭力向民众灌输这样一种意识:“资本家的事业就是全民族的事业。
”这里的“资本家的事业”是指( )A.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B.捍卫全人类的利益C.对外扩张,开拓海外市场D.维护民族的独立,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列强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
结合题干材料,答案应为C 项。
2下图是1897年欧洲报纸刊登的漫画,创作该漫画的历史背景有( )欧洲和平的棕榈树①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②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③此时欧洲被战争阴云笼罩④人民祈盼和平,感觉和平希望渺茫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897年,而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于1907年,故排除含有②的选项,答案为C项。
3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这一举动招致了俄国的强烈反对。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俄国一贯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B.奥匈帝国的举动触犯了俄国的利益C.奥匈帝国的行为对德意志有利D.俄国反对奥匈帝国插足巴尔干半岛年,奥匈帝国和俄国召开会议,俄国同意奥匈帝国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但必须建立在黑海海峡向俄国军舰开放的基础上。
但是奥匈帝国在吞并这两地时,并没有满足俄国的要求。
因此,从根本上来看,奥匈帝国的举动触犯了俄国的利益,因而遭到了俄国的反对。
4波黑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B.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C.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漫画《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图1图2材料二德意志帝国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戈兰岛让给德意志。
……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1890年7月1日) 材料三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全套带答案全套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全套带答案全套专题检测一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资本主义自诞生起,就伴随着对市场的争夺,截止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大的赢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2.在19世纪下半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至20世纪初,世界已被基本瓜分完毕,但它们没有一个是知足的。
它们不“知足”的根本原因是 ( )A.每一个国家都已装备起强大的陆军B.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特别贪婪C.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大的殖民地D.基督教徒们需要更广阔的传教地域3.19世纪初英国参加对法国的战争,20世纪初却同法国结盟。
这最能说明的是 ( ) A.英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英国欧洲大陆均势政策C.英国对法国的妥协D.英国对法国软硬兼施的政策4.1916年2月《新青年》发表文章说:“击死奥大利(奥匈帝国)之男女两青年耳,竟演成一折天柱绝地维空前之大决斗。
始则奥塞二国之眦睚,于是俄人与焉,德人与焉,法人、英人与焉……如土耳其之弱、如意大利之中立,皆袂投入战争,惟恐或后。
”这说明( )①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②意大利在战争前保持中立③土耳其追随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作战④一战参战国之多、范围之广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新快报讯据英国《每日邮报》16日报道2009年3月16日,英国112岁高龄的一战老兵亨利·亚林汉姆怀着骄傲的心情,在驻伦敦的法国大使馆接受了法国政府颁发给他的“法国荣誉勋位勋章”。
亨利·亚林汉姆所参加的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德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C.垄断资产阶级抢占世界市场D.世界反战力量不足以制止战争6.德意志帝国《装甲兵之歌》:“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
”诗中所提到的坦克首先出现在下列哪次战役中 ( )A.凡尔登战役B.日德兰战役C.索姆河战役D.马恩河战役7.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
高中历史高二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1.1含解析
1.1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在下列各项中,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的主要因素是()①地理位置②民族矛盾③资源丰富④大国干预A.①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解答本题要把握巴尔干成为欧洲“火药桶”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地理位置重要。
资源问题在当时还没有作为一个优势表现出来,③应排除。
【答案】 C2.1871年俾斯麦对当时欧洲国际关系作过比喻,说欧洲大陆像挤乘在同一辆马车里的旅客,面面相觑又满怀狐疑地相互戒备着,如有人将手摸向口袋里的手枪,其邻座则已做好先扣动扳机的准备。
造成这一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A.法德地位的变化改变了欧洲格局B.英国放弃均衡政策插手欧洲大陆事务C.美国积极向欧洲扩展自己的势力D.欧洲国家担心俾斯麦挑起世界大战【解析】注意1871年的时间限定,普法战争后德国完成了统一,法国受到削弱,欧洲格局发生变化,关系逐渐紧张。
【答案】 A3.对于一战前欧洲极端民族主义泛滥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欧洲列强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B.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C.德、俄、英、法都具有沙文主义的传统D.统治者为动员人们支持战争而纷纷煽动【解析】本题考查极端民族主义泛滥的原因。
“德、俄、英、法都具有沙文主义的传统”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答案】 C4.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斗争中,巴尔干地区逐渐成为争夺焦点,局势空前紧张,主要因为()A.当地民族矛盾长期尖锐复杂B.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矛盾尖锐C.欧洲列强纷纷插手巴尔干D.巴尔干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解析】题中四个选项都是巴尔干局势紧张的原因,而其中最主要的应结合当时帝国主义对巴尔干半岛的态度来分析,俄奥在巴尔干扩张,但英国不愿俄国势力在巴尔干过分膨胀。
正是因为列强的干预,才使本来就矛盾尖锐的巴尔干局势更加紧张。
【答案】 C5.“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
”导致这种“过时”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C.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D.局部战争的不断变化【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过时”一词的含义。
人教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同步训练及答案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课后·提升训练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势力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共产党成为各国运动的领导者D.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答案:A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势力,这是亚洲民族民主运动得以深入发展的主要原因,故选A项。
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但不是亚洲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
共产党的领导只是出现在部分国家,亚洲殖民体系当时还没有崩溃,故C、D两项均错误。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指导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独立和民主而斗争的思想武器是()A.自由、民主思想B.民族自决原则C.社会主义理论D.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答案:B解析:英、法等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在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自治的民族自决原则逐步形成并迅速传播开来,成为指导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故B项正确。
3.史学家金冲及指出:“五四运动后的一个重要变化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开始成为中国先进思想界的主流。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五四运动称为()A.群众性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国人抗议不平等条约的斗争C.工人阶级反抗北洋军阀的尝试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答案:D解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新”体现在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为此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选D项。
4.“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宣言》,1922年7月)该纲领表明中国共产党()A.第一次确定了自己的社会主义革命纲领B.找到了十月革命的正确道路C.对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有了正确的认识D.是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可知中共二大的革命纲领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了正确的认识,把反帝反封建、建立民主共和国确立为当时的主要目标,故选C项。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4.4 Word版含解析
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美苏争霸中美苏关系的变化说明( )A.军事发展要以经济为基础B.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不能和平共处C.只要存在大国就一定有争霸战争D.苏联争霸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解析】一个国家的外交受本国的实力和国家利益的影响。
【答案】 A2.东欧剧变的原因不包括( )A.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给其人民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B.西方的和平演变策略C.执政党地位的丧失D.德国的统一【解析】德国统一是东欧剧变的表现,不是原因。
【答案】 D3.俄罗斯与其他宣布独立的10国于1991年12月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独联体”是( )A.国家的联合组织B.欧洲的区域经济集团C.冷战时期出现的军事集团D.一个主权国家【解析】“独联体”是独立国家联合体,是国家的联合组织。
【答案】 A4.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B.戈尔巴乔夫实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D.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八一九”事件【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苏联解体原因。
(1)内因:①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这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因素;②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2)外因:西方的“和平演变”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外部因素。
【答案】 B5.从“尼克松主义”到“里根主义”说明( )A.美国的对外政策已拖垮苏联B.美国的对外战略作出重大调整C.从放弃世界霸权到重新争霸D.美国的战略核武器数量赶上苏联【答案】 B6.美国在与苏联搞“缓和”的同时,通过东西方人员和思想的“自由交流”向苏联、东欧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这表明美国( )A.开展意识形态上的宣传大战B.对苏联实施文化围剿和渗透C.积极推进“和平演变”策略D.支持反苏反共组织进行颠覆活动【解析】题干材料所述是“和平演变”策略的重要手段和表现。
【答案】 C7.1983年,美国提出高科技军备竞赛的“星球大战计划”(右图),其本质说明了( )A.欧洲盟国的安全需要高科技军事力量B.世界已经进入了高科技战争阶段C.美国通过高科技军备竞赛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D.目的是与苏联高科技军备竞赛从经济上拖垮苏联【解析】美国企图通过“星球大战计划”把苏联拖入高科技的军备竞赛,从而从经济上拖垮苏联。
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3.3 Word版含解析
3.3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凡尔赛和约》和《慕尼黑协定》的共同之处是()①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②具有反共产主义的因素③有关于赔款问题的决定④有关于领土处理问题的决定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因《凡尔赛和约》牺牲了中国等弱国的利益,策划干涉苏俄革命,《慕尼黑协定》强迫捷克斯洛伐克以割地满足德国的侵略要求,企图推动德国进攻苏联,故①②④是两者共同点。
【答案】 A2.法西斯德国吞并的第一个主权国家是()A.波兰B.捷克斯洛伐克C.西班牙D.奥地利【解析】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是德国吞并的第一个主权国家。
A、B两项发生在1939年;C项不符合“吞并”。
【答案】 D3.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事件是()A.德国吞并奥地利B.《慕尼黑协定》签订C.《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D.德国军队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解析】《慕尼黑协定》是英、法大国在没有当事国参加的情况下,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明目张胆地出卖他国利益,是英法绥靖政策的高峰。
【答案】 B4.促使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直接原因是()A.慕尼黑阴谋给苏联带来威胁B.苏联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C.为避免东西两面受敌D.利用德国打击英、法、美【解析】在英法迅速结盟的情况下,为了赢得备战时间,苏联只能避战自保,单独和德国签订协议。
【答案】 B5.以英国人李顿为团长的国联调查团在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事件进行调查后,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是因为“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
李顿认为“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的依据是()A.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B.华盛顿体系的束缚C.国联对日本侵略者的制裁D.中国的革命运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阅读材料可知:虽然李顿调查团确认日本为侵略者,但并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制裁,反而为日本侵略辩护,说中国的革命运动“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
【答案】 D6.右面为名为“希特勒、墨索里尼和狗”的漫画。
高中历史选修三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历史事件,选择与之相符的描述。
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汉武帝推行郡县制C. 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D. 明太祖建立明朝题目:公元前221年,秦朝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这一历史事件是:答案:A2. 以下哪个选项是明朝的开国皇帝?A. 朱元璋B. 赵匡胤C. 忽必烈D. 李渊答案:A二、填空题1.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一种重要的政治制度,即_________,这一制度对于加强中央集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答案:郡县制2.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边防,修建了著名的_________,它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
答案:长城三、简答题1. 请简述唐朝贞观之治的主要特点。
答案: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政治局面,其主要特点包括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化发展。
唐太宗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加强中央集权,减轻赋税,鼓励农业生产等,使得唐朝国力强盛,社会稳定,文化繁荣。
四、论述题1. 论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为后来的统一王朝奠定了基础。
其次,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措施,如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等,加强了国家的统一性。
再次,秦始皇的统一行动也为中国历史上的法制建设、文化发展等提供了条件。
最后,秦始皇的统一行动虽然在短期内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焚书坑儒等,但从长远来看,它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提高历史素养,增强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历史,汲取历史的智慧,为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人教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同步训练及答案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课后·提升训练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古希腊先哲中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且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的是()A.德谟克利特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牛顿答案:B2.古希腊爱奥尼柱式建筑呈现一种轻松活泼、优雅高贵的气质,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下图)便是这种建筑风格。
该建筑风格的广泛出现()A.彰显了古典人文精神B.反映了古希腊女性地位提高C.表明了古希腊建筑艺术高超D.体现了雅典文化的世俗性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轻松活泼、优雅高贵的气质”体现了人文主义,因此该建筑风格的广泛出现彰显了古典人文精神,A项符合题意;古希腊妇女并不享有民主权利,B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只是表面现象,没有反映实质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该建筑风格体现了雅典文化的人文性而非世俗性,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3.“人口的增加使希腊半岛的资源变得紧张。
为了缓解人口压力,希腊人开始在地中海的其他地区建立殖民地。
从公元前8世纪中期到前6世纪晚期,他们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建立了400个殖民地。
”上述状况产生的影响是()A.希腊逐渐成为一个疆域辽阔的帝国B.促进了希腊文明的传播C.推动了希腊农耕经济的发展D.为波斯帝国的兴起创造了条件答案:B解析: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建立了城邦国家,希腊没有成为帝国,排除A项;希腊的城邦大都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繁盛,农耕经济并不发达,排除C项;在对外关系上,希腊城邦长期与波斯帝国对峙,排除D项;古希腊建立海外殖民地促进了希腊文明的传播,B项正确。
4.《十二铜表法》明文公示,按律量刑,并且在第九表第二条中指出:“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的权力。
”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A.强调公正至上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限制权力滥用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的权力”体现出集体裁决的作用,这表明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限制权力滥用,故D项正确;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强调公正至上不是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主要目的,A 项错误;在阶级社会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十二铜表法》主要是维护贵族的利益,B项错误;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不符合题干材料中法律条文的目的,C项错误。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6.3 Word版含解析
第3课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和平与发展是历史和时代的呼唤。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和平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国内和平②地区和平③维护世界和平④防止世界战争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和平问题主要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世界战争。
【答案】 B2.下图为“9·11”事件,从中反映出当今国际社会威胁国际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是()A.霸权主义B.强权政治C.恐怖主义D.环境污染【解析】“9·11”事件是一次恐怖主义事件。
【答案】 C3.目前,不少人已经认识到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贫困会导致冲突。
这表明()A.战乱和冲突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B.和平与发展是彼此联系而又相互影响的C.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D.整个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和平与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拉大,国内容易产生社会动荡,也会给外部势力提供干涉的借口,所以贫困会导致冲突。
B项符合题目要求。
A、C两项强调战乱、冲突与和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本题的意思正相反,而本题强调的是经济发展与否对政治局势的影响。
D项表述正确,但只强调了经济这一个方面,没有表明和平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案】 B4.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是()A.发展是和平的前提,和平是发展的保证B.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证,它们之间相辅相成C.和平与发展相互对立,相互排斥D.和平与发展前后相继,因果相承【解析】本题考查对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的理解。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只有和平的环境,经济才能发展;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证,只有各国经济发展了,才能减少战争,维护和平。
【答案】 B5.20世纪的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本质上反映了()A.和平力量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B.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C.局部战争仍然频繁发生D.时代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发生变化【解析】A说法片面,没有涉及经济发展;B只涉及经济发展,不符合题干含义;C是事实,但与题干不相符;只有D符合题意。
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课时同步练习:1
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1. 对奥、匈、保、土条约内容的共同点是都要求战败国()①限制军备②分割领土③赔款或财政监督④放弃海外殖民地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A2. 在凡尔赛体系下, 中东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A. 巴尔干地区成立民族国家B. 奥斯曼帝国瓦解C. 德国丧失了海外殖民地D. 奥匈帝国瓦解答案B3. 一战后不久, 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再次出现高潮, 其原因不包括()A. 美日以外的帝国主义势力的削弱B.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 帝国主义的“委任统治”并没有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D.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均出现了新的阶级力量答案D4. 1945年, 美国总统杜鲁门对人说: “由于这个宪章, 你们实现了三十年前那个伟大政治家——伍德罗·威尔逊的理想。
”这里“威尔逊的理想”是建立()A. 联合国B. 欧洲联盟C. 东南亚国家联盟D. 国际联盟答案D5. 美国提出建立国际联盟, 但国联成立后却被英法两国操纵。
这种情况说明()A. 美国无意参加和操纵国际联盟B. 英法的经济实力仍比美国强大C. 美国的综合国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D. 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心在拉丁美洲答案C6. 德国“施里芬计划”最突出的特点是()A. 注重以发展科技赢得战争B. 强调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C. 充分重视盟友的合作关系D. 侧重挖掘各兵种作战潜力答案B7. 一战中, 使西线转入以阵地战为主的相持阶段的战役是()A. 俄军的夏季攻势B. 马恩河战役C. 凡尔登战役D. 索姆河战役答案B8. 1916年5月底, 英德海军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的北海海域发生了大规模的海战。
这次战役()①是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海战②德军在交战中的损失远大于英国③德国没有获得制海权④使德国被迫转入潜水艇战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B9. 1916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决定性的一年, 这一年战争态势的主要特点是()A. 同盟国处于进攻状态B. 协约国开始取得战略主动权C. 战役主要集中于西线D. 同盟国控制制海权答案B10. 老师在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史实时, 向同学们展示了下列一组图片, 下列哪一选项最准确地反映了图片展示的主题()A.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施里芬计划”的破产C.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德的海上争霸战D.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新式武器答案D11. 《圣诞快乐》讲述的是一战期间法、德、英三国士兵在圣诞之夜宣布停战的故事, 回顾战争, 在欧洲战场上, 其重心转移的顺序是()A. 南线→东线→西线B. 东线→西线→东线C. 西线→东线→西线D. 东线→南线→东线答案C12. 阅读下面材料:在欧洲各国, 战争爆发之初, 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 这是人所共知的。
人教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同步训练及答案第三、四单元过关训练(B)
第三、四单元过关训练(B)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印欧人早期迁徙所带来的新因素的是()A.希腊人、赫梯人、波斯人、雅利安人的形成B.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C.炮兵成为战场上的重要兵种D.阿拉伯文化与希腊文化开始融合答案:A2.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世界历史的发展带来了具有积极意义的影响。
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习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
这句话可用来佐证()A.北宋王安石变法B.罗马帝国的建立C.希腊城邦的扩张D.贵霜帝国的统一答案:D解析:贵霜帝国是长期过着游牧生活的大月氏人建立的,其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的农耕地区,因此其统一过程是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冲击的过程,而且内含两大世界之间的相互学习,故D项正确;中国古代历史上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为解决“三冗”问题而进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运动,不属于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未涉及两大世界之间的相互学习,故A项错误;罗马帝国的建立、希腊城邦的扩张均不是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冲击,故排除B、C两项。
3.通过对外扩张战争,阿拉伯加速了其社会的封建化进程。
对其扩张形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公元前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B.扩张战争中失去西亚地区C.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D.迫使大月氏人西迁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C项正确。
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排除A项;通过扩张,阿拉伯人征服了西亚和北非广大地区,排除B项;迫使大月氏人西迁的是匈奴人的扩张,排除D项。
4.“仅安第斯地区印加帝国的人口就有600万人左右,而征服后过了50年,就已减少到150万人。
”这表明()A.世界性的人口大流动由此开始B.殖民入侵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C.生产力水平低下限制防疫水平D.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财富的集中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进行,西方殖民者大肆屠杀印第安人,导致美洲印第安人急剧减少,这影响了美洲的人口结构,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人教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同步训练及答案第二单元过关训练(B)
第二单元过关训练(B)一、选择题1.古代两河流域和埃及在统一之后都建立了君主专制统治。
下列最能体现这两个地区君主专制统治的是()A.《吉尔伽美什》《汉谟拉比法典》B.《汉谟拉比法典》、埃及金字塔C.埃及金字塔、泥版文书D.《汉谟拉比法典》、泥版文书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宣扬君权神授,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体现法老的无上权威,它们都能体现君主专制统治,B项正确;《吉尔伽美什》和《汉谟拉比法典》只能体现两河流域的情况,A 项不符合题意;作为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及西亚地区的重要史料,笼统的泥版文书无法体现古代两河流域君主专制统治,C、D两项错误。
2.史诗《吉尔伽美什》将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描绘成半人半神的英雄。
他进行残暴统治,致使民怨四起,人们便向神灵哭诉,于是神灵创造出巨人恩奇都去惩罚他,但两人在决斗中成为好朋友,此后吉尔伽美什弃恶从善,为民除害,立下许多功绩。
上述材料可以用来反映()A.尼罗河流域文学繁荣B.两河流域文明程度C.亚述帝国的王权崇拜D.伊斯兰教的重要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两河流域的文学瑰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河流域的政治、经济状况,可以反映两河流域的文明程度,B项正确;史诗《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创作的文学作品,并不是尼罗河流域的文学作品,排除A项;史诗《吉尔伽美什》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并非亚述帝国,排除C项;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地区创立伊斯兰教,故史诗《吉尔伽美什》的创作不可能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排除D项。
3.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初创之时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
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
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语言的体系。
最后,楔形文字则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
这表明()A.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B.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C.文字产生之后就具备完善功能D.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楔形文字由单纯的记账工具到辅助记忆,再到记录口头语言,最后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因此文字的功能是不断完善的,B项正确;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说法绝对,A项错误;文字产生之后就具备完善功能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2.2 Word版含解析
2.2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在凡尔赛体系上打开一个缺口的条约是()A.《色佛尔条约》B.《洛桑条约》C.《特里亚农条约》D.《纳伊条约》【解析】《洛桑条约》维护了土耳其国家独立,取代了《色佛尔条约》,对凡尔赛体系形成了一次强烈冲击。
【答案】 B2.凡尔赛体系中对奥、匈、保、土条约内容的共同点有()①限制军备②分割领土③赔款受或财政监督④放弃海外殖民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要熟练掌握这些条约内容,依据条约内容归纳共同点。
【答案】 A3.在《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要求德国承认独立的国家不包括()A.奥地利B.波兰C.捷克斯洛伐克D.南斯拉夫【解析】南斯拉夫独立是保加利亚承认的。
【答案】 D4.美国首先提出建立国际联盟,后来却没有参加,原因有()①英法等国和美国有矛盾②美国国内阶级矛盾空前尖锐③国际联盟未能满足美国的要求④盟约否定了“十四点原则”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由于美国希望通过国联称霸世界,遭到英法的抵制和反对,使美国的计划落空,所以美国没有参加国联。
故①③符合题意。
【答案】 B5.1919年的巴黎和会是一次帝国主义分赃会议,但仍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其表现有()①在20世纪20年代使欧洲基本维持了一个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②承认了民族自决原则,承认了波兰等民族国家的独立③是建立在欧洲大国势力均衡基础上的④成立了旨在维护国际和平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④【解析】巴黎和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相互妥协达成共识,形成了较为和平的国际秩序,也促使一些民族国家独立。
但这一国际格局是建立在欧洲大国势力均衡基础之上的,这是帝国主义国家分赃的重要前提,不是意义;④也是积极意义。
因为国联的实质虽然是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但它成立的宗旨毕竟是维护国际和平。
故答案为D。
【答案】 D6.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凡殖民地及领地,于此次战争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自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中,则应适用下列之原则:即将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视为文明之神圣任务。
2021-2022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3同步训练:6.2 追求共同发展 Word版含答案
二追求共同进展课后作业提升一、选择题1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头“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惊”,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
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C.世界联系日益亲密D.民族冲突渐渐缓和解析:从材料中的“全球化”等信息可以看出,达伦道夫强调的是世界联系日益亲密。
答案:C2台湾有名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道:“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肯定还要有土壤。
”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行拒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答案:B3有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
”此观点反映了()①经济全球化过程加剧社会的贫富分化②经济区域集团化阻碍全球化的实现③经济全球化加强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④进展中国家必需全面实现西方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经济全球化从其本质讲,是资本的新一轮扩张,它必定会加剧贫富分化,加强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所以选①③。
从某种角度来讲,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全球一体化的一个阶段,进展中国家必需依据自己的国情全面实现现代化,而不是全面西方化。
答案:C4联合国开发方案署在《人类进展报告》中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之间的鸿沟。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利于进展中国家B.进展中国家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C.进展中国家应当抵制全球化D.经济全球化是由西方大国主导的解析:全球化对于进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所以不能抵制,应当趋利避害,因势利导,乐观面对。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2.4Word版含解析
2.4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 佃25年签订的《洛迦诺公约》()①是对凡尔赛体系的又一次调整②暂时解决了欧洲的安全问题③改善了法国同德国的关系④是德国恢复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一步A .①②③④B.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③【解析】《洛迦诺公约》保证了德法和德比的边界,并提出通过国际仲裁解决国际争端,改善了法德关系,暂时解决了欧洲安全问题。
德国以平等的身份参加了会议,后来又成为国联行政院的常任理事国,标志着德国政治地位的提高,也是对凡尔赛体系的又一次调整。
【答案】A2. 造成鲁尔危机的两个国家是()A •英国、法国B.法国、美国C.法国、比利时D.比利时、英国【解析】依据课本基本史实可知鲁尔危机是法国和比利时出兵鲁尔地区引起的。
【答案】C3. 20世纪30年代,英法控制的国联对有些国家的侵略扩张持姑息、纵容的态度,“有些国家”指()A •美国、日本、德国B.苏联、日本、德国C •日本、意大利、德国D •美国、意大利、德国【解析】本题题干的时间要求是“20世纪30年代”,而30年代实施侵略扩张的是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
【答案】C4•在洛迦诺会议上分别同德国签订《仲裁条约》的国家是()A •法国、比利时B.法国、波兰C •法国、英国D.英国、捷克斯洛伐克【解析】由课本史实可知,在洛迦诺会议上,德分别同法、比签订了《仲裁条约》。
【答案】A5•右图为国际联盟成立时的场景,下列关于国际联盟及其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美国是常任理事国之一B. 德国一度成为成员国C .在国联的组织下,缔结了《非战公约》D .国联的成立是历史的倒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
美国没有参加国联,故A错误;在国联的组织下,缔结的是《日内瓦议定书》,故C错误;国联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故D错误。
A、C、D排除,选B o【答案】B6.如图为有关国际联盟的漫画。
画中的兔子说:“我没有实际的进攻装备,我只能以我双眼的力量来震慑它。
2021-2022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3同步训练:3.3 大战的新阶段 Word版含答案
三大战的新阶段课后作业提升一、选择题11937年11月,德、意、日三国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三国签署该协定的根本目的是()A.以反共来换取英、法、美的支持B.企图毁灭本国的共产党C.打击共产国际和苏联D.以反共为幌子,扩大侵略势力解析:“反共”仅仅是幌子,扩大侵略势力是其根本目的。
答案:D2下面漫画的文字部分是:“原谅我,同志,但这机会实在太迷人了。
”对这幅漫画理解错误的是()A.斯大林手中握的是《苏德互不侵害条约》B.漫画揭示了苏联在战斗初期处于劣势的根本缘由C.苏联实行中立自保政策最终也自食恶果D.斯大林对希特勒的冒险性估量不足解析: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害条约》的目的是赢得备战的时间,该条约实际上是一种中立自保的政策,肯定程度上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苏德战斗爆发后,苏联军事上的被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苏德互不侵害条约》签订后苏联并未放松对法西斯的警惕,只是对法西斯进攻的时间作了错误的估量。
答案:B3苏德战斗与太平洋战斗爆发的相同点是()A.都是绥靖政策的必定结果B.都有利于反法西斯战斗的转折C.直接打算法西斯轴心国的失败命运D.都是法西斯军队实施的突然攻击解析:苏德战斗和太平洋战斗与绥靖政策并无直接联系,故A项表述错误。
B项错在“转折”二字上,这两场战斗与反法西斯战斗的转折没有必定的联系。
C项错在“直接”二字上,它并没有直接打算法西斯国家的失败命运。
只有D项是两场战斗的共同点。
答案:D41940年,英美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禁止向日本出口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主要缘由是()A.日本在东南亚的扩张严峻损害了英美在这一地区的既得利益B.日本发动太平洋战斗打击美国的企图日益明显C.日本占据了原美英在东南亚的市场D.英美等国彻底放弃了绥靖政策解析:留意当时的形势,日本在东南亚地区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行动,这些行动严峻损害了英美等国的既得利益,由此引发了英美等国的抵制。
故A项符合题意。
历史选修ⅲ人教新课标3.1同步练习(精)
3.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基础随堂巩固]1.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后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支配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不仅德国,英法战后经济恢复也靠美国扶植C.美国在一战后掌握了世界领导权D.美国战后对外贸易迅速扩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经济危机的蔓延主要是通过市场来完成的。
答案:A2.1933年德国国会通过的《授权法》规定:“法律由政府规定,只要不影响国会和参政院的地位,可以与宪法相违背,内阁总理发布的法律于次日生效。
”这项法案() A.为纳粹党上台执政铺平道路B.使希特勒获得独裁统治的权力C.是针对《凡尔赛和约》有关规定的D.是对魏玛宪法的进一步完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
1933年德国通过法律的形式使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起来。
答案:B3.“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国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人口。
”为此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A.镇压社会主义革命B.大规模迫害犹太人C.向边境地区迁移人口D.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材料体现了德国要对外扩张的意图,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体现了德国要摆脱条约的束缚,再度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答案:D4.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影响下,法西斯势力在德、日分别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日本法西斯专政有别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是()①法西斯分子通过政变上台②建立起一党独裁专政③军部在政权中占有统治地位④利用了阶级矛盾异常激化的有利时机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日本法西斯通过政变上台,军部在政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有别于德国。
答案:B[知能综合提升](时间:20分钟满分: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20世纪30年代,阿诺德·汤因比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人教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同步训练及答案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后·提升训练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古代文明具有多元特点,受地理和历史环境的影响,古代西亚、埃及和印度先后建立地区性大国,希腊城邦也辉煌一时。
下图所示的制度来自()A.古埃及B.古巴比伦王国C.古代印度D.古希腊答案:C2.下面这幅漫画的主题应是()A.文明交流B.民族交融C.习俗差异D.国家冲突答案:A解析: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这些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漫画反映了“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体现了文明交流。
故选A项。
3.下列关于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说法正确的是()A.集中反映种姓制度的内涵B.都源自民间口头创作C.内容源自“吠陀时代”D.是古代印度祭司们使用的经书答案:B解析:《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古代印度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约定型于2—4世纪。
两部史诗都源自民间口头创作,后经人加工而成,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故选B项。
4. 朝鲜《高丽律》篇章内容都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尊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用《唐律》。
这反映了()A.《唐律》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B.《唐律》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C.中华法系对周边国家产生影响D. 这些国家完全采用中华法系答案:C解析:朝鲜《高丽律》篇章内容都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说明作为中华法系的代表,《唐律》超越国界,对亚洲诸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故选C项;A项“各国”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代表,B项排除;D项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5.朝鲜与中国隔江相望,自古以来交往频繁。
下列关于古代朝鲜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丽史》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B.朝鲜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C.公元前5世纪前后,朝鲜出现了青铜器D.在学习字母文字的基础上,朝鲜人创制了本民族文字答案:C解析:《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排除A项;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这些数字符号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前后,朝鲜出现了青铜器,稍后有了铁器,故C项正确;在学习汉字的基础上,朝鲜人创制了本民族文字,排除D 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选修3<20世纪初的战争与和平>答案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选择题1、B、2、C、3、B、4、B、5、D、6、A、7、C、8、D、9、D、10、A、11、A、12、B、13、B、14、C二、填空题1、政治经济、不平衡、德国、2、德国、德国、巴尔干半岛、3、奥斯曼帝国、胜利果实、4、奥斯曼帝国、胜利果实三、综合题1、答案:萨拉热窝事件是列强争夺巴尔干半岛地区,促使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从奥匈帝国侵占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并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来看,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挑衅行径,是非正义的;从普林西普刺杀奥匈帝国皇储这一事件来看,其从民族利益出发进行反击是正义的,由此成为奥匈帝国发动战争的借口,成为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大战会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要求瓜分世界和争夺殖民地的必然产物。
萨拉热窝事件只是其中的偶然事件,以致成为奥匈帝国发动战争的借口,即使没有这一事件,还会有其他借口以发动大战。
2、(1)让日本在远东牵制、打击俄国的势力。
日本发动了日俄战争,给俄国在远东的势力以沉重打:击。
(2)因为英俄冲突有利于德国势力的发展。
便利了德国在世界范围内与英国争夺霸权和殖速地。
另一方面,由于此时英法已和解,德国迫切希望英俄发生冲突,因为这样能排除了英俄结盟的可能性,(3)因为法德矛盾十分尖锐,法国又同俄国是盟国,法国不愿意看到其盟国的力量抵消在同英国的冲突上,而便利了德国。
(4)由英日结盟对付俄国到英俄剑拔替张,最后到倾向结盟,共同对付德国。
(5)英法俄结成三国协约,和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对抗,最终发展到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的战争一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课旷日持久的战争一、选择题1、C、2、B、3、D、4、A、5、D、6、B、7、B、8、A、9、B、10、D、11、A、12、B、13、B、14、D、15、A二、填空题1、马恩河、速战速决、2、俄国、凡尔登、索姆河、日德兰、3、索姆河三、综合题1、德奥集团备战较早,1905年德军参谋部就开始制订“施里芬计划”。
该计划的战略思想是采取”速决战”。
从目的上来看,首先在西线集中兵力打败法国,然后主力东调打垮俄国(利用3一4个月),这个计划是建立在主观估计之上的:俄国落后,军事动员迟缓;比利时无力抵抗、不堪一击;英国不会立即参战。
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冒险计划,它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过低估计了对方力量,也没有预计到战前几年情况的变化,结果马恩河一战,使设计划破产,同时德国又去援助东线,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局面,形成了不利于德军的形势。
这一军事战略上的失误是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之一。
2、(1)遏制了德军在西线的进攻,宣告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使西线转人相持阶段。
(2)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
德国进攻凡尔登的失败成为一个转折点,此后德奥逐渐转人防御阶段,协约国军队逐步取得了战略优势。
(3)战局的演变:1914年西线双方砖入阵地战。
进人相持阶段;1915一1916年战争的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战场重心转移:1914年,西线;1915年,东线;1916年重新回到西线。
第三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一、选择题1、A、2、B、3、D、4、B、5、B、6、B、7、D、8、A、9、C、10、A、11、C、12、B、13、C、14、C二、填空题1、中立、无限制、商船、巨额贷款、2、十月革命、临时政府、布列斯特、3、德奥、过低、三、综合题1、变化,由中立政策到对德宣战,参加一战。
原因,为在战后的分赃中处于有利地位;与协约国经济关系密切;为保证巨额贷款能够归还;美国做好了战争准备;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为其参战提供了借口。
影响:壮大了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2、直接原因是1916年2月德国实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使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美国以此为借口对德宣战。
事实上美国参战有更深层的原因:自19世纪末始,美德矛盾逐渐加深,德国成为美国在拉丁美洲扩张的主要对手;随着战争的爆发,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加强,在经济利益上开始紧密联系在一起;美国为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希望协约国胜利。
第四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一、选择题1、C、2、B、3、B、4、A、5、B、6、C、7、C、8、A、9、D、10、C、11、A二、填空题1、帝国主义、塞尔维亚、2、经济和政治、十月社会主义、3、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英法、美国、日本、债权、资本、4、国际联盟、飞机、汽车三、综合题1、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一系列新技术的发展。
战争期间,才发明不久的飞机受到一些国家的重视,很快进人实用阶段,飞机数量不断增加。
战后,汽车制造业发展,汽车取代了马车;大战还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并促使人们不断改进生产流程,为生产管理的改革提供了条件。
第-次世界大战促使政府机构转变了职能。
政府开始着手干预私人企业的投资方向,负责分配政府定单,控制原材料的供应,协调各种经济关系,垄断对外贸易。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大战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
在这次大战巾,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人类历史上由此涎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另一方面,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2、(1)一战削弱了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实力,英法从债权国沦为债务国。
(2)日本工农业、航运业及对外贸易得到了发展。
日本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
(3)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大战使日本经济获得了发展,一跃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第一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A、2、C、3、D、4、A、5、C、6、B、7、D、8、C、9、B、10、D、11、C、12、D、13、B二、综合题1、日本利用”大战的天赐良机”,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占领中国山东和德国在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并大大扩大势力范围,趁英、荷、法忙于战争,加紧向其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
俄、英等协约国的大量军需订货也大大刺激了日本经济。
由于德国实施潜艇战,协约国船只道到打击,日本海运业迅速发展起来。
1914年至1919年日本工业总产值增加1.8倍。
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2、帝国主义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
(2)与德国结盟+中立+加人协约国集闭对德作战。
协约国保证意大利战后能满足领土要求。
(3)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
使美国商船遭受重大损失;为保证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
4)帝同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的变化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一课巴黎和会一、选择题1、C、2、C、3、C、4、C、5、D、6、D、7、C、8、C、9、D、10、D、11、D、12、D、13、 B二、填空题1、劳合乔治、法国、威尔逊、2、日本、美国、德国、3、山东、日本、4、奥地利、波兰、委任统治、三、综合题1、答案(1)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
(2)重新划定德国疆界。
在西部,阿尔萨斯一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15年后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两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
在南部,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德奥永远不得合并;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独立。
在东部,德国承认波兰独立,并将波兹南等一部分领土划给波兰。
为给波兰一个出海口,在东普鲁士同德国的本部之间划出一条”波兰走廊”。
德国交出但泽由波兰管理。
这样,德国在欧洲大陆上失去了大约13%的领土和10%的人口。
(3)德国放弃其全部海外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澳、日等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方式加以瓜分。
德国在中国山东的重要权益交给日本。
(4)限制德国军备。
德国不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不得拥有军用飞机和潜水艇。
德国海军只许拥有轻型战舰。
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为非军事区,德国不得设防。
(5)德国须向战胜国支付赔款。
由于和会没能就赔款总数达成一致,仅规定在192)年5月1日前,由赔偿委员会确定赔偿总额和赔偿方式。
在此之前,德国应先偿付价值200亿金马克的物资,并承担占领军的全部费用。
2、答案:(1)严厉制裁德国和肢解德国。
法德之间因普法战争成宿仇;一战后法国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企图独霸欧洲。
(2)英国反对过分制裁德国主要原因是不希望法国独霸欧洲大陆,影响英国利益,同时也是认识到过分制裁会引起德国民族复仇情绪,过分制裁有可能使德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或倒向苏俄。
(3美国同样不希望法国势力过于膨胀以妨碍美国战后建立世界霸权,第二课凡尔赛体系的形成一、选择题1、D、2、A、3、B、4、C、5、C、6、D、7、C、8、D、9、D、10、B、11、D、12、A、13、C二、填空题1、暂时、战胜国、社会主义苏联、2、凯末尔、五四运动、非暴力不合作、3、根本、霸权、国际联盟、日本、4、发起人、孤立主义、西半球、英法、三、综合题1、答案:(1)控制”国联”特别是联合各小国与英法抗衡,以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2)英国。
英国有最多的殖民地(包括自治领),依此掌握”国联”的支配权。
(3) 由于威尔逊的倡议成功建立了国际联盟,对国际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美国的孤立主义传统,使威尔逊遭到了失败。
4、争夺世界霸权。
2、答案(1)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的激化。
德国虽然被迫在和约上签宇,但从未承认自己的失败,战后德国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日益蔓延,成为30年代纳粹党上台的主要原因。
(2战胜国根据掠夺战败国和它们自己的利益需要处理领土问题,一些新诞生的国家出现了新的民族矛盾,为以后德国等国冲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挑起新的国际争端创造了条件。
(3)一战后出现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凡尔赛体系形成了猛烈的冲击。
如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中国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其中土耳其的民族解放运动在凡尔赛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
4)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没有也不可能消除。
帝国主义列强对霸权的争夺,不断地削弱着凡尔赛体系。
美国仍然在欧洲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同日本展开争夺。
第三课华盛顿会议一、选择题1、A、2、C、3、B、4、C、5、A、6、A、7、D、8、B、9、C、10、D、11、B、12、C、13、C二、填空题1、日本、海军军备、中国、美国、2、英日、日本、3、裁军、美英、日本、4、《九国公约》、门户开放、支配、三、综合题1、对中国是不平等的,因为中国处于被侵略的地位。
对其他缔约国形式上是平等的,但对美国更有利,因为美国可以凭借经济优势排挤其他列强。
(2)主要调整美日在争夺中国问题上的矛盾。
因为一战期间美国经济实力膨胀,战后争夺世界霸权,日本在一战期间和战后在中国扩张势力,同美国的利益发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