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眼科专科医院品管圈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升眼科护理质量探讨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升眼科护理质量探讨摘要: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提升眼科护理质量的同时让患者享受到最贴心的护理服务,对护理服务给予更高评价,充分信任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护理管理,顺利地回归正常生活。
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眼科疾病的患者中抽选100例研究对象并分别纳入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实验组则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为最高目标,更好地完成护理任务。
结果: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充分渗透品管圈活动理念,有效开展品管圈活动,是提升眼科护理质量的关键,还能整体优化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不断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让患者的康复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可谓一举数得。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眼科疾病;护理质量引言:眼科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和人们不够重视用眼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加之用眼时间过长,未能及时就医,用药不积极不主动,导致病情不断加重,治疗工作的实际开展遇到了很大阻碍。
在患者的住院治疗时期,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实施针对性强的护理计划,实现治疗护理相结合,可以不断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可以大幅度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并促进现代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品管圈活动是一种全员参与、全员改善的重要活动,需要集中全员的力量,为了同一目标而努力,在互相鼓励和相互启发下,提升护理操作的规范性,确保护理过程的安全性,高效推进诊疗工作,呈现最佳的护理效果。
品管圈活动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认真工作,具备更强的责任意识,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对护理流程进行充分细化,对护理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对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从而制定出令患者满意的优质护理方案,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基于此,本次研究将对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否提升眼科护理质量,展开了相关过程和相关策略的探讨分析,希望通过以下内容的报道,为其他的护理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探析

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探析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在本院眼科实习的36名专科护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均18名护生。
对研究组护生使用品管圈法进行护理临床带教,对对照组护生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护理临床带教。
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统计两组护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
比较两组护生带教结束后的眼科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考核成绩。
结果研究组护生的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护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均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眼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升护生的理论知识储备与实际护理技能,有较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眼科;临床带教临床实习是护生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护理理论知识在实际临床中的延伸运用阶段,如何在临床实习阶段调动好带教者与护生双方教与学的积极性,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是临床带教的重要课题,对护生的临床护理技能及专业知识提升有着重大影响。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的临床带教方法对护生的临床实习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就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2016在我院眼科实习的36名专科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均18名护生。
研究组年龄范围为21至24岁,平均年龄为(22.5±0.4)岁;对照组年龄范围为21至23岁,平均年龄为(22.4±0.5)岁,两组护生均为女性。
对两组护生的基本资料观察分析,组间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进行教学。
研究组在临床带教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具体内容如下:1成立品管圈小组:将研究组18名护生分为3个小组,每组6人,选出1人作为圈长,成立品管圈。
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眼科护生带教质量及满意度

所 本 科 、 科 护 理 Ik l60 到 眼 科 护 生 作 为 小 次 研
工作 单 位 :655000 曲靖 云 南 省 曲 靖 市 第 一 人民 医 院 眼 科 田成 英 :女 ,大专 ,副 主 任 护 师 收 稿 日期 :2018—02—15
究 的 对 象 .将 未开 展 QCC前 2016 6一 l2川 护 生 I;if』机 抽 取 8O 设 为对 照 组 ,有 男 8名 ,女 r#72名 ,本 科 27名 ,大 53 . 龄 17~22 ,平 均 年 龄 为 19.6(18.6±I.2)岁 将 _r}:腮 QCC后
合能 /J的关键 阶段 !。高质量 的临床 教 ,为护'1-JI] ̄利实现 总 结 汇 报 如 卜:
业 们 的转 变 .成 功 走 向 什 会 打 下 实 础
科 护 朋 业 l 资 料 与 方 法
性 灶 、解 剖 结 构 柑 绌 复 杂 ,埘 护 生 的 沦联 系 h ’一 定 I1[度 , I.1 一 股 资料 选 择 南 省 昆 lIJ】 学 院 、久 删 医 学 院 、曲 靖 医
外来 器械的有效流转和合 膻川 2.3 『.术室 、供应室施行联 『枷信息化管理 供心室 对外术 器械 施 行 息 化 管 .m追 溯 系 统 详 细 录外 来 器 械 的 接 收 、清 洗 、 包 装 、灭菌 、物 、化 学 、牛物 临 测 、发放 、使 用 、…收 全 过 ,确 保 外 束 器 械 的 整 个 处 理 使 J{¨占况 做 到 _1f追 溯 手 术 窜 可 以 随 Hlf通 过 追 溯 系 统 r解 外 来 器 械 的 处理 步 骤 、发放 时 , 使 用 外 米器 械 fj1『rtf以通过迅洲 系统进 行扫描确 认外朱器械…米是 否合格 2.4 觇范外米器做检 查 、清 洗 、包 装 法 将 我院 常州 的 f=』.份 外来 械均制作 尔 ,并汴 Il 』】器械 的f:;= 、拆卸 、组 合 、包装 力‘法 重 点 崽 事项 进 行 说 明 , 人到 供 应 追 溯 系统 . 外 米 ;}{{械 接 收 、位 装过 程 一ft 格 按 照 }乜IJIi『内 网 水 说 明 进 行 f 格 检 佥 缚 什 械的亢 性 f1】 能 .严格按照流群进仃 清洗 包装 ,『.术事 川I成 事 迹 洲 系统 联 ,_r术室 他 川 过 秤 r 通 过 扫 拊 器 做 包 外 条 电 脯 爪 器 械 『殳】爪 f¨数 ,进 行 卡炙对 枪 2.5 确保灭蔺的 效 格 按照 求进 外 米 械 的 找 . ji 外来 做 家提供 的说 明 }5进仃 灭 参数的 设 .确保 外 来 做 火 的 r效性 , 通 过 反 复 观 察 确 定 适 合 的 十 燥 lI1f川 , 进 免 肜 成 湿包 3 小 结
品管圈活动在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

品管圈活动在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目的:通过尝试在医院质量管理和改进中推广品管圈活动,以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方法:从2009年5月-2012年5月本院在各部门和科室推广品管圈实践活动,在系统培训的基础上,各部门和科室按照“十个步骤”的具体要求自行组织品管圈活动,6个月为一个活动周期,通过开题报告、中期评估和成果发表等形式进行过程评价,探索品管圈活动在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中所取得的经验。
结果: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显示,本院开展的品管圈活动具有广泛性,发动各科室和部门的成员自由组圈,寻找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时间节点,通过2年多的实践证明对在品管圈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解决的比例达到100%,使医疗和服务的质量得到了持续的改进和提高。
结论:在医疗质量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是可行的,充分调动了员工寻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并在设定的时间节点内切实的解决了问题,有效的推动了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标签:品管圈;医疗质量;实践与探索如何持续的提高和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应用科学的管理工具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简称品管圈,指的是由同一部门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小组成员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应用品管各种统计手法作工具,以全员参与的方式对自己工作场所的质量管理品项进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以达到不断对自己的工作现场进行维持与改善的活动[1]。
本院从2009年起在全院推广品管圈活动,解决了许多在管理上和医疗质量上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在2009年5 月-2012年5月共分为三个阶段开展品管圈活动并建立活动小组共68项,其中管理类17项,医疗组18项,护理组21项,医技组12项。
1.2 活动方法在该项活动开展的初期医院多次组织品管圈方面知名的专家多次来院进行全院性的讲座和辅导,具体指导开展品管圈活动的组圈的形式、分析和寻找问题的方法、怎样落实解决问题的措施,再由各科室内发动相关人员参加,自由组织成圈,组团的目的并按步骤设立圈长、圈名、圈徽,列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分析存在的问题的原因,落实具体的整改措施和时间节点,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形成一系列的电子文本的文件(以PPT的形式),详细的记录整个活动的过程,在活动开展的中期再由专家来院进行指导和初步总结,在两个阶段的品管圈活动结束后由卫生部组织专家来本院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验收并在全国推广。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眼科护士床边护理能力中的效果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眼科护士床边护理能力中的效果发布时间:2021-01-07T11:55:06.227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0期作者:王新燕[导读] 分析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护理中的效果。
王新燕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 255036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对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所有就诊于眼科的患者中每年各随机抽取100名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对象,将2018年使用眼科的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的10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的眼科患者为观察组,使用品管圈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
将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不良反应和医患沟通、服务态度等相关因素进行进一步对比和分析。
结果:对照组在本次实验期间的医患沟通、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及护理技术的相关评分数据都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的患者在院治疗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平均值都高于观察组(P<0.05)。
结论:护理品管圈活动对于提升眼科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护理品管圈;眼科护理;护理效果引言:眼科患者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因为眼睛内部精小、细微的结构及其特殊的作用,细微的差错就会导致患者有失明的风险。
在眼科的临床工作当中,我们最常见的疾病基本上以“白内障”、“视网膜脱落”、“青光眼”、“翼状胬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占据多数,由于疾病的种类繁多,临床的治疗工作就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也就导致了眼科的护理工作比其他科室更加辛苦和繁杂。
而这些疾病多伴随着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等体征,且患者群体以老年人居多,且大多数老年人会伴随行动不便、听力下降等生理性萎缩,这就造就了护理工作操作困难、医患交流相当不便等问题,大多数患者因为视力障碍常常还会出现生活不能自理以及心理障碍、精神压力大等情况。
给眼科常规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伴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发展,人们的视力在普遍下降,所以对眼睛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相应的,入院治疗的患者对眼科护理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增高。
-品管圈-在提高眼科患者正确滴眼药水的运用

“品管圈”在提高眼科患者正确滴眼药水的运用目的通过在眼科开展品管圈活动,解决目前我科临床存在的住院患者眼药水使用正确知晓率偏低的问题。
方法通过组建彩虹圈,充分发挥圈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并随机抽取品管圈管理活动之前的患者200例纳入对照组(干预前),随机抽取品管圈管理活动之后的患者200例纳入实验组(干预后),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临床滴眼药水不能规范使用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方案,实施改进措施及效果评价。
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对滴眼药水的正确知晓率的心理疏导、滴眼药水间隔时间不符、滴漏、擅自停药、滴眼药水注意事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知晓率提高了17.28%,培养了圈组成员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科室的团队凝聚力而且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遵医意识、主动咨询和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
结论相较于传统的宣教,将”品管圈”应用于眼科住院患者眼药水正确使用的宣教中,不仅能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促进患者健康,而且能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主动性,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利于护理团队文化的建设。
标签:品管圈;眼药水;正确品管圈亦称持续质量改进,是在自愿的原则下,由工作性质相同的人员组成的组织,其组建的目的是通过定期的选题会议和活动并进行讨论,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解决存在的问题[1-2]。
对住院患者进行如何正确滴眼药水的健康教育是眼科开展优质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点眼药水是眼科患者最重要的治疗之一,正确的方法能提高局部药物的浓度,持续时间长,治疗效果优于全身用药[3-4]。
行全面有效的指导,采取正确的滴眼药水的方法不仅能达到治疗作用,同时也可避免某些全身用药治疗眼病带来的毒副作用,增加患者痛苦[5]。
已成为护理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品管圈活动QCC是以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推行管理及改善自己的工作场所,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方法,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6]。
运用品管圈提高眼科手术患者术前准备的完善率

运用品管圈提高眼科手术患者术前准备的完善率施娟毛汝苹吕洁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江苏南京210009【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在提高眼科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完善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建立品管圈组织,确立“提高眼科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完善率”为活动主题,分析眼科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完善后的临床实效及患者满意度的变化。
结果:QCC活动实施后眼科手术患者术前完善率显著提高,满意度由原先的75%提高到9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外,我们观察了患者手术准备事项的缺陷发生率,在各个项目的对比中,品管圈应用下的缺陷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眼科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完善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品管圈眼科术前准备完善率满意度我院作为江苏省三甲眼科医院,承担着防盲工作,而眼科手术室作为专业技术性强的科室,手术风险大,对医护人员的要求高[1],由于术前准备不充分导致完整率仅为78%,而充分完整的术前准备是保证患者术中安全和影响手术治疗成败的关键,如果患者术前准备执行不到位,将会影响手术顺利实施,给患者造成一定伤害,同时增加巡回护士工作量,如何避免术前准备的缺陷,是手术室护士最为关注的问题。
QCC活动,其实就是针对科室存在的关键问题,结合团队力量,运用品管手法,探讨有效对策,改善工作流程,将护理管理延伸至临床一线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员参与,全员监督的过程,这种方法对提高工作质量起到了一定的效果[2-3]。
因此我科自2020年5月至2020年9月就将QCC活动应用于提高到眼科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完整率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抽取2020年5月至2020年9月非计划取用耗材物品查检表。
1.2方法1.2.1成立QCC小组由科室各年资护士自愿报名参加组成,全体圈员围绕手术巡回过程发现的问题,采用脑力激荡发提出4个待选主题,分别依上级重视程度、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维度进行主题评价,最终确定得分最高的“提高眼科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完整率”为本次QCC的主题,并经头脑风暴将圈名设定为瞳心圈,制作圈徽图案。
品管圈提高眼科患者满意度的实践应用

品管圈提高眼科患者满意度的实践应用谢子文(广西桂林全州县人民医院,广西桂林 541500)【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品管圈提高眼科患者满意度的实践应用效果。
方法 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开展活动,分析科室存在的问题,针对原因拟定改进对策并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病人满意度调查情况。
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的满意度与活动前比较,结果显示开展品管圈活动具有明显优异性。
结论 品管圈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眼科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开展此活动后有效地提高了圈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品管圈;眼科住院患者;满意度【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6.06.089.02眼科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常见症状有:视力障碍、眼部感觉异常、眼外观异常;常见体征:眼部充血、视力下降、眼压增高、眼球突出等,由于视力下降而影响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易造成恐惧、紧张、悲观、抑郁等严重心理问题。
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因不同患者的护理要求存在一定差异,故往往会出现各类的护理问题,从而导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一定下降,甚至有可能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1-3]。
品管圈活动是以组成质量改善圈,并通过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等方式来提高护理质量[4-5]。
以本科住院的16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实践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在本科住院的患者160名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8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0例,慢性泪囊炎20例,翼状胬肉10例,睑内翻和倒睫10例,年龄40~85岁,采取数字表法作为本次研究的分组原则,共设置2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另1组为观察组,两组各纳入患者80例。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结果均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可比性。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础病例资料的对比组别n性别(男/女)年龄(岁)对照组8047/3366.5±4.3观察组8046/3466.4±4.41.2 方法对照组:本组患者按照一般常规护理,如根据病种及年龄合理安排病房,保持病室环境卫生,介绍医院的制度及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遵医嘱使用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
品管圈在降低眼科精密器械损坏率的实践

赵玲珑 任素桃 钟丽华 潘如婷 苗云鹤: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广东广州 510515通信作者:苏 芳品管圈在降低眼科精密器械损坏率的实践赵玲珑 任素桃 钟丽华 潘如婷 苗云鹤 【摘 要】 目的 运用品管圈的科学管理工具,降低眼科精密器械损坏率,延长器械使用寿命。
方法 组建品管圈,对可能造成眼科精密器械损坏的原因从器械使用中、使用后预处理、使用后清洗消毒和灭菌等关键环节进行查检,再返回现场进行真因验证,制定改善措施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
结果 眼科精密器械损坏率由活动前三个月的1 04%降低至活动后的0 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品管圈质量改善工具有效降低了眼科精密器械损坏率,减少了器械购置成本,确保了手术中器械的正常使用。
【关键词】 品管圈;眼科精密器械;损坏率;消毒供应中心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20.04.011Theapplicationofthequalitycontrolcircleindecreasingthedamagerateofophthalmicinstru mentsZHAOLinglong,RENSutao,PANRuting,ZHONGLihua,MIAOYunhe 【Abstract】 Objective Toachievethegoalofdecreasingthedamagerateofophthalmicinstrumentsandstrengthe ningtheirmanagementandmaintenancebyusingthescientificmanagementofqualitycontrolcircle.Methods Weestablishthequalitycontrolcircleandusetheprofessionaltoolstoinspectingthepossibledamagereasonoftheophthalmicinstru ments,especiallyintheusingandthefollowingcleaning,disinfectionandsterilizationoftheinstruments.Thenwewillverifythereasonsandimplementthecontinuousimprovementtoenhancethequalityoftheophthalmicinstruments.Results Thedamagerateoftheophthalmicinstrumentsdecreasedfrom1 04%to0 37%(P<0 05),andthedifferencewassignificant.Conclusion Thequalitycontrolcircleefficientlydeclinethedamagerateoftheophthalmicinstrumentsandreducethecosts,insuredthenormalusageofthesurgicalinstruments. 【Keywords】 qualitycontrolcircle;ophthalmicinstruments;damagerate;centralsterilesupplydepartment 【Author′saddress】 NanfangHospital,GuangzhouCity,Guangdong,510515,China 品管圈是指同一工作单位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通常为3人~10人)自发组织起来,科学运用各种工具,持续的进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业务的小组[1]。
品管圈在提高眼科治疗室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眼科治疗室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眼科治疗室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率的应用效果,提高患者医疗护理安全。
方法:本圈圈名为光eye圈,通过头脑风暴法,各圈员对眼科治疗室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率存在的各种护理问题进行评分后确立活动主题,严格按照品管圈的PDCA步骤,实施持续改进,完成了此项活动。
结果:经过全圈人员6个月的共同努力,整理并统计活动数据,眼科治疗室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率明显提升,收到了很满意的效果,保障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的安全。
[关键词]品管圈;眼科;专科护理技术操作为提高眼科治疗室专科护理技术水平,保障操作的规范性及安全性,我们“光eye圈”2020年5月以“提高眼科治疗室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率”为主题,实施护理操作流程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完善专科护理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增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经过品管圈的实践活动,眼科治疗室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率有了显著的提升,现报告如下。
1活动背景及资料方法1.1品管圈活动目的对眼科治疗室专科护理技术操作中所存在的各种护理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提升操作规范率,改进工作质量,保障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的安全。
1.2品管圈小组本科室品管圈名称为“光eye圈”,一名辅导员,一名圈长,8名圈员,圈徽的寓意为“用心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用最完善最精心的护理措施服务患者,以最诚挚的爱心为患者着想,用心呵护患者的眼睛,尽我们最大的耐心,团结一致,为患者的光明而努力。
护理以病人为中心,并体现人文关怀。
”1.3分析现状,选定主题针对本科室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降低儿科患者返诊漏检查率、提高门急诊护士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提高眼科治疗室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率、提高护理人员应急预案知晓率、提高门急诊技能操作培训示教规范性、降低门诊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提高医疗、生活垃圾分类依从性等方面,我们采用5.3.1打分标准,并且按照总分高低排序选定了活动的主题。
眼科品管圈活动汇报

○ ○○
○○ ○●
评定效果
眼科品管圈活动健康教育效果评估表(单项)
项 次
问题
解决方案
普及率
效果
满意率 综合评定
建立健全眼科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100%
90%
25
1 健康教育的管理 定期做健康教育调查与培训
85%
95%
23
加强检查与考核
80%
80%
21
发放眼科疾病预防与辨别宣传资料
98%
95%
28
健康教育的
举办眼科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2
活动与形式 在身心护理中进行个别指导
90%
87%
24
85%
98%
29
通过网站、E-mail回答咨询
70%
100%
21
3
健康教育效果的 巩固与跟踪服务
提出口头与书面的出院指导 通过电话及其它方式进行随访
100%
98%
27
80%
95%
23
注:①”满意率1项指护士满意率,2、3项指患者满意率。②综合评定由全体圈员投票决定,按好、中差分 别记3、2、1分,投票圈員人数共10 人,综合评定为总分。
做好资料登记与保管 采取发短消息等新方法
总结与改进
眼科加强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总结与改进
活動前 活動後 自我創造思考能力
單位的護理品質
开展品管圈活动取得的初步收获
無形成果雷達圖
對QCC的認知與運用 5 4 3 2 1 0
單位團隊精神
自我專業知識程度
個人的人際關係
項目
评价指标
上 本 是否 期 期 进步
32
15
品管圈活动对眼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应用分析

品管圈活动对眼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应用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对眼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应用分析。
方法:本次研究中以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眼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品管圈活动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提升眼科临床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眼科;护理质量;影响前言:眼科所收治的患者具有患病类型多,具有病情复杂的特性[1]。
为了帮助眼科患者早日恢复眼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临床上高度重视对该类患者的护理。
而品管圈这一概念从上世纪90年代被逐步引入我国,且现阶段在护理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2]。
品管圈护理指的是护理人员以自愿原则进行组队,探讨护理工作中现存问题,并寻求解决措施,进而提升护理质量的一种方式。
鉴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品管圈活动对眼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应用的效果,现研究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以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眼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5~81岁,平均(43.1±10.3)岁。
疾病类型:眼外伤20例、原发眼病20例,外伤以眼内异物、角膜损伤为主,少部分为贯通伤,原发眼病主要为白内障,青光眼。
双眼发病或损伤10例。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85岁,平均(44.5±11.8)岁。
疾病类型:眼外伤21例、原发眼病20例,双眼发病或损伤9例。
两组对象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双眼发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做比较。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眼科病员监测五点血糖依从性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眼科病员监测五点血糖依从性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眼科病员监测五点血糖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选定提高眼科病员监测五点血糖依从性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五点血糖监测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
结果:在眼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眼科住院病员监测五点血糖的依从率改善,培养了圈组成员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科室的团队凝聚力。
结论:品管圈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不仅能提高眼科住院病员监测五点血糖依从性,而且能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主动性,有利于护理团队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眼科;品管圈;住院病员;血糖监测【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1-0387-02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就是由同一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地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团体,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实际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应用质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1]。
为了更好改进护理工作方法,提高护理管理质量,2017年3月—7月,我科品管圈活动主题是提高眼科病员监测五点血糖依从性,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组圈成立品管圈,深入学习QCC相关知识,发动头脑风暴,QCC小组取名“光明圈”,并设计圈徽,共有11人自愿加入次活动,小组成员年龄22~42岁,护士长担任圈长,10名组员,每月召开会议l次。
1.2 主题选定全体圈员发动“头脑风暴”,结合品管手法,确定以“提高眼科病员监测五点血糖依从性”为本次品管圈活动主题。
1.3 计划拟定制定甘特图,按照PDCA的步骤实施。
1.4 现状把握自制查检表,从3月份开始对漏测原因进行汇总分析,各项目总计人次共计1644次,将调查数据整理见表1。
图1.6 目标设定根据院、科室管理要求,结合调查现状,参照目标设定公式设定目标值,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165-(165×0.75×0.615)=891.7 调查分析引起血糖漏测的原因1.7.1护士责任心不强,随意简化流程,未详细告知病员监测血糖的重要性,导致血糖漏测。
品管圈在降低眼科手术器械损坏率中的应用与研究

品管圈在降低眼科手术器械损坏率中的应用与研究邓丽;林小兰;黄丽萍【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在降低眼科手术器械耗损率方面的作用.方法:成立Qcc小组,组织Qcc知识培训,以“降低眼科手术器械耗损率”为选题,实行活动计划拟定、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等活动.结果:实施Qcc活动后,眼科手术器械的耗损率由9.80%降低到5.20%(P<0.05),改善幅度为46.94%,目标达标率为94.66%,效果维持期目标达标率仍在90%以上,圈员8项能力亦得到提高.结论:QCC活动的开展,优化了器械管理流程,降低了眼科手术器械的耗损率,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手术器械的使用率,提升了医生与患者的满意度.%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in reducing the damaging rate of ophthalmic instruments.Methods A QCC group was established,and a QCC knowledge training themed by reducing the damaging rate of ophthalmic instruments was conducted,then a series of measures were taken,such as making an activity plan,grasp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setting up a goal,executing analysis,making a countermeasure,implementing the countermeasure and verifying effectiveness.Results After implementing QCC activity,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flow chart of ophthalmic instruments management was made,and the damaging rate of ophthalmic instruments was reduced from 9.80% to 5.20% (P < 0.05),improved by 46.94%.The control rate reached 94.66%;and still was kept higher than 90% in the effectiveness maintenance period.Also,8 kinds of abilities of QCC members were improved as well.Conclusion Damaging rate of ophthalmic instrumentscould be greatly reduced by carrying out QCC activities,and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ophthalmic instruments is increased;meanwhile,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doctors and patients is enhanced,and abilities of members of QCC also are promoted.【期刊名称】《医疗卫生装备》【年(卷),期】2017(038)009【总页数】4页(P142-145)【关键词】品管圈;管理;医疗器械;手术;眼科【作者】邓丽;林小兰;黄丽萍【作者单位】362000福建泉州,解放军180医院眼科医院手术室;362000福建泉州,解放军180医院眼科医院手术室;362000福建泉州,解放军180医院眼科医院手术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R197.324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in reducing the damaging rate of ophthalmic instruments.MethodsA QCC group was established,and a QCC knowledge training themed by reducing the damaging rate of ophthalmic instruments was conducted,then a series of measures were taken,such as making an activity plan,grasp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setting up a goal,executing analysis,making a countermeasure,implementing the countermeasure and verifyingeffectiveness.ResultsAfter implementing QCC activity,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flow chart of ophthalmic instruments management was made,and the damaging rate of ophthalmic instruments was reduced from 9.80%to 5.20%(P<0.05),improved by 46.94%.The control rate reached94.66%;and still was kept higher than 90%in the effectiveness maintenance period.Also,8 kinds of abilities of QCC members were improved aswell.ConclusionDamaging rate of ophthalmic instruments could be greatly reduced by carrying out QCC activities,and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ophthalmic instruments is increased;meanwhile,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doctors and patients is enhanced,and abilities of members of QCC also are promoted.[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2017,38(9):142-145]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management;medicalinstrument;operation;ophthalmology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同一工作场所的所有人(一般为5~12人)为了解决现场工作问题、提升工作绩效,自主自发组成的一个团队,团队成员间分工合作,应用科学统计工具和品管手法,解决工作场所的问题以达到工作质量优化的目的[1]。
三医手术室品管圈推进__

三医手术室品管圈推进近年来,医疗行业的品质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手术室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三医手术室引入了品管圈推进的概念,致力于完善手术室的品质管理。
本文将介绍三医手术室品管圈推进的实践经验及成效。
品管圈推进的概念品管圈推进(Quality Control Circle,简称QCC)最早起源于日本,是一种由员工自主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改进的品质管理活动。
在医院中,品管圈推进可以帮助手术室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服务质量:通过理解患者需求、掌握服务流程及标准,加强协作与沟通,提高接诊、手术、治疗等服务质量。
2.降低风险:制定规范的操作前、中、后的安全流程和风险管理策略,强化员工风险防范的意识,全面降低医疗事故。
3.持续改进:针对手术室的问题,组织员工进行交流、研讨和实践,推进工作的不断改进,提升整个手术室的效率和效益。
实践经验第一步:建立品管圈推进小组品管圈推进小组应由各职业角色的员工组成,经过申请、审批、培训等程序组建。
小组成立后,要明确目标并明确各个人员的责任,制定工作计划。
第二步:制定品质计划品质计划应在小组成立后制定,它描述了手术室品质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略和步骤。
制定品质计划需要经过问题确认、问题分析、实施方案、计划编制、方案评估等环节。
第三步:实施改进措施小组成员要根据品质计划,开展改进措施以实现预定的目标。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措施进行评估和校正,确保实现的目标符合质量要求。
第四步:分享成果,复制经验如果小组改进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就应该把成果和经验进行分享,来鼓励其他手术室引入品管圈推进,复制成果。
成效三医手术室推行品质圈推进后,在服务质量、风险防范、成本控制和团队凝聚力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效果。
具体成效如下:1. 服务质量提高品质管理向员工延伸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了质量管理和服务质量提升的有效溶合。
手术室成员根据局势、难点和风险进行协作,最大限度地解决患者的疑虑和痛点。
2. 风险防范能力提升品管圈推进不但改善了各工作岗位间的沟通,保持了人员的稳定性,更加注重患者安全和品质控制;在识别事故风险、控制墙钉、提升安全意识等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
品管圈活动对眼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应用探讨

品管圈活动对眼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应用探讨摘要:品管圈活动在我国医疗机构已经开展了十年有余,推动了我国医疗事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截至2014年底,我国医疗行业开展的品管圈活动已经达到20000圈,在数量上突飞猛进,在质量上也在不断改进。
品管圈在医疗事业中的作用已经日趋重要,并且在眼科护理中的表现效果也很好,主要体现在可以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患者满意度,各类实验也证明品管圈在眼科护理方面作用明显,值得推广。
本文将发现品管圈活动对眼科护理质量的影响,进一步证明品管圈的重要作用,并且对品管圈在眼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做出分析。
关键词:品管圈;眼科护理;影响;应用品管圈最早是由日本的石川馨博士提出的,主要方法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的小团体,然后大家一起思考,通过合作来思维碰撞,按照一定程序并且运用品管七大手法来解决各类问题,改善工作品质和工作效率。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事业也在不断进步,患者的需求也在跟着变化,对眼科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将品管圈活动运用到眼科护理中已经是刻不容缓,品管圈活动对眼科护理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影响,其临床应用也应该尽早落实。
一、品管圈活动对眼科护理质量的影响1.品管圈活动可以激发眼科护理人员的潜能品管圈活动为眼科护理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工作平台,大家由以前的“要我做”形式转变为“我要做”形式,大家能够聚在一起,集思广益,只要有好的想法就一定会被采纳,在很大程度上让护理人员找到归属感,若有所想法也会得到成就感,不断鼓励护理人员开发自己的潜能,提出更多更好的想法,推动眼科护理工作的开展。
那些不善于在公众面前表达的护理人员,加入品管圈就可以和志同道合的工作人员一起畅所欲言,潜能被开发出来,人人都可以表现自己。
2.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眼科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品管圈活动开展的时候,会把大家聚集在一起,不仅有机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还可以锻炼实操能力,如输液穿刺、仪器操作、标识管理等。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9-08-20T10:21:03.16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7期作者:倪欢邱勤杜娟[导读] 将品管圈活动方式合理的应用到眼科护理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康复效果。
四川邻水县人民医院638500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的有效性与科学性,以此来更好的应用于眼科护理中,提升患者护理体验。
方法将我院进行眼科护理治疗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A组与B组。
A组进行普通的医学护理,B组实施品管圈活动护理。
选取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2月,选取人数为60人,两组人数数量相等,均为30人(P>0.05)。
从康复效果、医疗纠纷事件以及护理满意度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经过6个月观察护理工作,A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43.3%,B组为76.7%(p<0.05)。
发生的医疗纠纷事件分别为:A组8起,B组2起(p<0.05)。
B组康复效果明显高于A组(p<0.05)。
结论将品管圈活动方式合理的应用到眼科护理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康复效果。
对于改善医患关系以及预防医疗纠纷事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的全面推行与实施[1]。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眼科护理;应用效果引言:本文将通过我院60例眼科护理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品管圈活动护理,对产生的影响以及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得出如下研究报告: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资料在我院眼科进行治疗的患者当中,分别选取30例进行普通的医学护理与品管圈活动护理干预。
选取人数为60人,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
60例患者进行平均划分,即A组为30人,剩余30人为B组。
年龄区间为25周岁至60周岁,其中,A组中男女比例为15:15,B组中男女比例为19:11。
其中沙眼8人,白内障12人,青光眼9人,视网膜病变8人,老花眼11人,雪盲症10人,其他眼科疾病2人(P>0.05)。
2.方法2.1 A组A组进行普通的医院护理工作,保证患者正常休息、饮食以及药物的按时按量服用,进行简单的心理疏导以及问题解答工作,维护病房环境卫生整洁以及日常监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4月第24卷第8期
三级眼科专科医院品管圈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陈华蓉蔡卫卫张赛今
品管圈作为优秀的管理工具,提倡“自动自发、团队合作、品质管理、持续改善”的理念,恰好顺应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
我院于2012年开展品管圈活动,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总体情况
1.1 基本情况我院有温州和杭州两个院区,分别设有医疗、护理、行政、后勤、医技、科研六大部门。
其中温州院区:护理10个单元、医疗16个亚专科、行政13个部门、后勤1个部门、医技2个部门;杭州院区:护理3个单元、医疗5个亚专科,行政5个部门、后勤1个部门。
1.2 方法
1.2.1 建立共识、树立理念激发全员品质意识,建立品质共识。
通过品管圈活动的方式,依靠员工的自我智慧和自我控制,充分授权员工积极参与品质活动,使医院每位员工都追求品质的改善,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行为。
让员工明白品管圈不是赶流行,也不是要增加负担,而是简化流程,使工作更有效率、更轻松。
让品质管理成为每一位员工的责任,使大家明白唯有人人参与管理,事事才能得到控制。
1.2.2 领导重视与支持
1.2.2.1 构建医院品质管理体系通过医院服务品质现况调查,建立和完善品质管理组织架构:成立由院领导班子组成的品质管理委员会领导小组,由医院一把手为主任委员、分管副院长为执行主任、各职能科室主任为委员的品质管理委员会。
各级委员认真履行职责,建立组织章程、品质管理工作流程,设定年度目标,做好医院各项异常指标管理,同时通过品质管理的评价、监测和反馈制度,增进解决问题技能和提高品质管理的执行力。
1.2.2.2 制定实施管理办法包括目的、适用范围、组织机构、实施步骤、基本要求、经费管理等内容。
组圈时要登记,并提交《医院品质管理项目申请书》至院品质管理委员会,经审查通过后予以备案。
注册登记后,连续3个月未开展活动应予以注销;认真、如实、及时开展圈活动,品质
基金项目:温州市2016年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Y20160604)作者单位:325027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护理部
通信作者:陈华蓉,Email:978643550@ 管理委员会将如期的发放活动经费。
1.2.2.3 成立院级品管师培养并成立院级品管师团队,制定品管师的职责:指导品管手法,协助把控圈的进度,开展院内品管圈培训,组织选题会、中期汇报会、结题会,组织品管论坛,进行阶段性资料审查,定期召开问题反馈会,推送并指导优秀的圈参与省级、国家级品管圈比赛。
1.2.2.4 制定奖励机制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奖励,来激发员工的热忱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将品管圈活动纳入医院职称评审的要求,对于评审前参与品管活动的员工,根据圈活动中不同的职务给予不同的分值。
对于品管活动成效显著给医院带来效益的团队或个人,在医院品管论坛时予颁发奖状及奖金。
1.2.2.5 鼓舞士气院领导亲自参与圈活动,并邀请各界人士参与。
为激发员工品管活动的积极性,医院每年将优秀品管作品展示在院内的光荣榜上。
对圈员来说,领导支持是一种极大的精神鼓励;实践证明,如果领导重视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激励措施到位,就会促进品管圈活动的开展[1]。
1.2.3 成立种子圈护士是医院的主力军,新时代护士已由操作型向思考型转变。
护士们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执行力强,所以护理部成为医院品管圈的首发之地。
2012年由分管护理副院长担任辅导员,护理部主任担任圈长,各科护士长作为圈员组成的种子圈,通过查阅《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书籍、边学边做,终于圆满完成任务。
圈员们在活动中学会了品管圈的7大手法及十大步骤,收获成效。
1.2.4 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由种子圈的圈员(各科室护士长)担任各护理单元品管圈活动的圈长,由各科室骨干护士担任副圈长,资深护士担任圈员的品管圈圈员组成形式在护理队伍全面铺开。
护士长熟悉品管手法及十大步骤,组织协调能力强,能顺利推动圈活动的开展。
骨干护士及资深护士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有助于推动品管圈活动。
每个单元经过一年两期的项目开展,改善流程和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工作效率,确保护理安全。
通过年底的品管论坛展示成效,即展现了圈员们的风采,使院领导及各部门直观感受到品管圈带来的实质性收益和质量改进成效,使活动影响力进一步得到发酵和辐射。
1.2.5 结对帮扶、共创远景通过品管师对全院各部门
·护理管理·
85
86
中国乡村医药
的品管手法、实施十大步骤的培训、指导,再通过各护理单元与各部门进行结对,通过多方协同合作、帮扶,品管圈在各部门顺利开展,并为跨团队、多部门合作的品管圈活动奠定了基础。
1.2.6 提供学习、观摩的机会 通过观摩了解其他医院品管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成效,进一步激发圈员品管活动的热忱。
邀请台湾专家前来授课,不仅使圈员品管手法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更使圈员能系统掌握品管圈的原理,进一步更新观念,开放品管圈的范围。
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使每一位圈员都得到提升。
1.3 结果 通过对品管圈发展的实践与探索,我院品管圈由2012年的1圈到2016年1月的52圈。
由2013年护理片区开展到2015年的两个院区全面推广,圈员组成也由原来的本部门到现在的跨团队多部门的合作,项目类别由小问题到大问题、由单一形式到多元化转变。
2 小结
品管圈是指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质量管理活动而组成的团队。
它立足于一线员工的现场改善,实现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型,极大弥补了传统管理方式的不足[2]。
品管圈的开展与推广,离不开医院管理体制与机制的改善,以及医院全员不断探索、持续改善的精神。
参 考 文 献
[1]
奚从华,范洁,金其林,等. 上海某三级医院品管圈活动中组织因素IPA 分析[J]. 中国医院,2015,19(9):49.[2]
刘庭芳. 我国医院品管圈活动综述[J]. 中国医院,2015,7(19):1.
(收稿:2016-09-19)(发稿编辑:薛 芳)
2.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各项指标比较(表2) 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基础护理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设计较新颖,且问题更突出,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3]。
个体化危重患者护理计划单有助于全面了解病情,根据疾病情况有工作重点。
本文结果显示,护士对个性化护理计划单的各项满意度均优于普通护理计划单。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基础护理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个体化护理计划单的运用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改进。
个体化护理计划单不仅注重基础护理,还以专科疾病护理为特色,可能正是由于加强了护士对个体化疾病的认知,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运用常规护理计划单,能减少护理纠纷。
重症监护病房是医疗纠纷的重要场所,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是工作的重点。
个性化护理计划单细致规
划了疾病特征性护理,为提高护理满意度奠定了基础。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整体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应用个性化护理计划单可提高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 考 文 献
[1]
刘颖,赵婷.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3.[2]
郭磊. 个性化护理对干部病房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2638.[3]
王彬彬,王文文. 个性化护理对提高慢性荨麻疹患者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J]. 科技创新导报,2015,12(20):227.
(收稿:2016-09-29)(发稿编辑:杨海陆)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表3) 观察组患者整体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0,
P <0.01)。
3 讨论
护理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病情康复有重要意义。
护理计划单的制定和执行助于减少护理差错事件,体现护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护理计划单制定是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2]。
护理工作繁杂,简化护理文书书写,让护理工作更多地回到患者是制定护理计划单的主要目的之一。
我们根据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单,是在原有护理计划单基础上加了疾病特点的个性化部分,在各条目中体现了疾病的特征性护理部分,(上接84页)
表 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各项指标比较 [例(%)]
组 别例数基础护理不合格专科护理不合格 不良事件病情处置不合格观察组 60 2( 3.3) 2( 3.3) 3( 5.0) 2( 3.3)对照组 60 8(13.3)
7(11.7) 7(11.7)
7(11.7)
χ2,P 3.93,<0.05 1.92,>0.05
1.75,>0.05 1.92,>0.05
表 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组 别例数 满 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观察组 6055(91.7) 4( 6.7)1( 1.7)对照组
60
40(66.7)
14(23.3)
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