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软体动物门.ppt.Converto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软体动物门
第一节软体动物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腹足纲
第三节双壳纲
第四节头足纲
第五节竹节石纲和软舌螺纲
第一节软体动物的一般特征
一、软体动物的特征
1.软体动物为三胚层动物,是动物界中的第二大门。
2.动物体柔软,一般左右对称,某些种类由于扭转、屈折,而呈各种奇特的形态。
3.体不分节,运动器官为肉足或腕,也有足退化。
4.外层皮肤自背部折皱成外套膜,将身体包围,并可分泌保护用的灰质壳。
5.呼吸用的鳃生于外套与身体间的腔(外套腔)内。
6.水陆均有分布。
二、软体动物的分类
据软体及外壳特点分十个纲。
其中,重要的化石类别有:腹足纲、双壳纲
和头足纲。
第二节腹足纲
一、一般特征
软体动物中最大的
一纲。
1. 动物体分为头、足、
外套膜和内脏团四部分;
2.头部有一或两对触角,一对眼,足位于腹部,
适于爬行;口内具几丁质的齿舌。
3.体外具一枚外套膜分泌的螺旋状壳,口部常
有由足分泌的口盖。
二、壳体形态
三、壳的基本构造
四、腹足类的
地史分布
寒武纪开始出现,
中奥陶世开始发展,
中生代和古近纪极度
繁盛,一直延续到现
代。
五、化石图片
第三节双壳纲(瓣鳃纲、斧足纲)
一、一般特征
1. 水生软体动物,通常体扁,两侧对称。
2.软体包括外套膜、内脏团、鳃及肉足等。
3.无头(故称无头纲);具瓣状鳃(瓣鳃纲);足位于腹侧,呈斧状(斧足纲)。
4.外壳形态多样。
二、壳的基本构造
1.外壳的成分:钙质
2.形态特征:两壳相等,但每个壳前后不
等,左右对称。
少数种类两壳不等。
3.壳饰:壳面常见同心状、放射状文饰
4.铰合构造:壳的背缘常具一铰板,其上
交错排列齿及齿窝,两壳相互铰合,
以防壳的扭动,两壳均具齿合齿窝,
不同种类其齿的数目及铰合构造类
型不同。
铰合构造类型
三、双壳的生态
四、双壳的地史分布
自寒武纪早期出现,奥陶纪首次辐射发展,泥盆纪出现淡水类型,侏罗纪—白垩纪为双壳类的大辐射时期,一直延续到现代。
化石图片
化石图片
化石图片
第四节头足纲
一、一般特征
二、鹦鹉螺亚纲
三、菊石亚纲
一、一般特征
1.身体左右对称,头显著,眼发达或简单.
2.足环生于头的四周、并特化为腕及漏斗,足与头部愈合,故称头足类。
3.多具外壳,少数无壳。
化石种类多,主要为鹦鹉螺类和菊石。
二、鹦鹉螺亚纲
1.外壳形态:
多为直锥形,
也有其他类型
2.外壳的基本构造
外壁、隔壁、隔壁
颈、连颈环、体管、缝合线、气室、住室
3.隔壁颈及内体管类型
4.鹦鹉螺亚纲的地史分布
自寒武纪晚期出现,奥陶纪—志留纪繁盛,三叠纪末大部分绝灭,现今仅存一属
菊石是一种已经灭绝了的软体动物,最早出现在古生代泥盆纪初期(距今约4亿年),繁盛于中生代(距今约2.25亿年),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三叠纪海洋中,大约有260属3000种,白垩纪末期(距今约6500万年)绝迹
第五节软舌螺纲和竹节石纲
一、竹节石纲
1. 形态特征
(1)钙质壳, 为细小的尖锥状,长1-10mm;
(2)横截面圆形, 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
(3)壳面多具横纹和横环(竹节状);
(4)无口盖, 壳顶部分有隔壁, 无体管。
2. 生态与分布
(1)生活于正常浅海, 底栖或浮游。
产于
灰岩、泥岩和硅质岩中;
(2)出现于O-D, 以 D 最为繁盛.
二、软舌螺纲
1. 形态特征
(1)钙质壳, 长锥形,一般长15-30mm;
(2)壳口上具口盖,口盖内侧有铰合齿和肌痕;
(3)壳横截面为圆三角形, 两侧对称;
(4)有些种类具口唇, 口盖与壳体之间有一对弯曲的附肢;
(5)壳体始端可有隔壁。
2. 生态与分布
(1)生活于正常浅海, 底栖为主;
(2)出现于An∈,P末灭绝。
在An∈与∈之交形成
著名的“小壳化石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