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第八章缢蛏的养殖
时下水产养殖正当季,缢蛏养成如何做?走好关键这几步,坐等收成
时下水产养殖正当季,缢蛏养成如何做?走好关键这几步,坐等收成前言:缢蛏在养殖的过程中从蛏苗播种后养到可以达到上市标准的商品蛏,这一生产过程称为养成。
缢蛏的养成在我国的养殖方法主要有滩涂养殖和蓄水养殖两种方法,下面锋哥就根据自已所掌握本地区的缢蛏养成技术,从滩涂养殖、蓄水养殖到增值养成三方面着手跟大家一起聊聊关于缢蛏的养成知识,供有此需要的朋友们参考。
一、滩涂养殖(一)、养殖海区的选择标准(1).地形缢蛏养成场所应选择在风平浪静、有淡水注入、滩面平坦的内海湾及江河口附近的海域。
(2).底质因为蛏苗喜欢钻土穴居,所以养殖区的底质表层最好有3cm左右的软泥,中层有20~30cm厚的泥沙混合层,最底层则为沙质。
(3).潮区为便于生产管理及观察,亦便于播种和收成,缢蛏养殖区应选择在中潮区的中、下部和低潮区上部,这是因为这一区域露空时间相对较短,摄食时间较长,栖息环境也较为稳定,有利于缢蛏的生长。
(4).潮流海区的潮流应畅通、饵料丰富,促使缢蛏快速生长。
所以,只要潮流不影响滩面稳定的情况下,养殖区内的流速大些较好,一般要求最小也需40cm/s以上。
(5).盐度缢蛏在海水相对密度为1.010~1.020的环境下生长较为良好,一般要求在1.005~1.022之间。
(6).水质养殖海区不能选在有工农业污染源的海区。
(二)、养成场地的整理养成生产区的整理普遍采用整埕法,而整埕的工作则包括翻锄、耙埕和平埕3个步骤,具体的整埕工作需要在播苗前的2天内完成。
在江河口附近的养成场所为了防止洪水或风浪的冲击,应在埕地四周筑堤用于防护。
筑堤时锋哥所在海区的做法为先建芒堤,按挖土深0.3m左右,宽0.5m,随即把芒草(蕨类植物芝藤草)成束直立插下(直芒),接着用一束芒草横置土中(横芒),横芒与直芒构成45°交角,然后推上沙土,芒草上端露出埕面0.3m左右。
芒堤的建设要求笔直、高低一致、厚薄均匀,以尽量降低洪水和风浪对提的冲击阻力及承受压力不等而被冲出缺口。
缢蛏养殖技术
缢蛏的养殖 11—1
第一节 缢蛏的生物学
一、形态 缢蛏的贝壳呈长圆柱形,壳质脆薄。两壳不能全部开或关。 贝壳前后端开口,足和水管由此伸出。前端稍圆,后端呈截形。 背腹面近于平行。壳顶位于背部略靠前端。壳表具黄褐色壳皮, 生长纹明显。贝壳中央自壳顶至腹缘有一条微凹的斜沟,形似 被绳索勒过的痕迹,故名缢蛏。
缢蛏的养殖 11—3
(三)底质 缢蛏喜栖息在中、低潮区砂泥底的海滩上,在埕面稳定的泥砂质、 砂泥质和软泥质的滩涂上均能生活。 (四)温度 缢蛏属于广温性贝类。生活在北方的缢蛏,冬季能忍受-3℃~0℃ 的低温;生活在南方的缢蛏,在39℃条件下仍能生活一段时间。生长适 温为8℃~30℃。 (五)盐度 缢蛏属广盐性种类。海水比重在1.005~1.020时缢蛏活动能力强, 比重1.003以下和1.022以上时对缢蛏活动都产生不利影响。从适盐的情 况看,河口处的缢蛏生长快,产量高。 (六)食料与食性 缢蛏的摄食属滤食性,对食物无严格的选择性,只要颗粒大小适宜 即可。其摄食活动受潮汐的限制。 缢蛏食料种类以骨条藻为最多,占饵料生物的91.5%,其次为舟 形藻、圆筛藻、摄氏藻、重轮藻。除了活饵料外,缢蛏还摄食有机碎屑、 泥砂颗粒等。
缢蛏的养殖 11—6
第二节 缢蛏的苗种生产
一、半人工采苗 (一)场地选择 缢蛏人工采苗场地以风平浪静、潮流畅通、有淡水注入的沿 海内湾,地形平坦略带倾斜的滩涂中潮区,底质以泥和粉沙混 合为佳。 (二)苗埕修整 在 蛏苗坪建在风浪较小的海区。在埕地周围,挖宽30~40厘米, 深10厘米左右的水沟,整成一个苗埕。埕面宽度依底质软的为 3~5米,硬的可稍宽些,有些达到 10米左右。埕的长度依地形 而定;大多在 10米以上,这样的苗埕相连成片,称为蛏苗坪。
缢蛏的养殖 11—7
蛏子怎么养殖
蛏子怎么养殖蛏子的养殖要点:选好养殖场地外涂养殖选在中潮区下层至低潮区每天有2-3小时插露为好;虾蛏混养塘底一定要处理塘底的黑泥,底质以软泥和泥砂混合的底质为佳。
建设标准模式蛏田外涂养殖无论是熟涂还是生涂都要经过翻涂、耙土、平埕才能放养,可将整片蛏埕划分成宽3-7米的小畦,畦之间留有小沟,畦面呈马路形、不积水,虾蛏混养塘参照外涂建畦,面积控制在总面积的1/3为佳,蛏苗放养前须“发塘”。
精心选、运蛏苗蛏苗选择工作一定要做好,切忌淡水浸过的蛏苗和隔夜蛏苗,否则死亡率较高。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在适宜的播种季节内,提倡早播,一般在清明节前结束,播苗应在大潮汛期间进行,外涂养殖每亩可播壳长1厘米的蛏苗70公斤,内塘每亩可60-80播公斤,不要过密。
播前遇下雨、淡水多,每亩可撒粗盐10公斤左右,以利蛏苗钻穴。
加强涂间管理蛏子养殖从放养开始到起捕结束,短则6-7个月,长则15-16个月,加强涂间管理是保护增产的重要措施。
放养初期要下涂检查蛏苗的成活率,及时补苗,在大风浪过后,要及时平整涂面。
夏季及时耘苗,使涂面得到松疏;夏季退潮后更要防止出现积水现象,防止蛏子烫死。
繁殖期要防止白露前后的台风暴雨,并及时驱逐鱼害和病害,进入冷蛏后,要及时“盖汪”。
蛏虾混养要注意投足虾饵,防止对虾由于饵料不足而摄食蛏子造成减产,对虾起捕后,可施肥培饵,保证蛏子正常生活。
适时采捕,颗粒还家蛏的采捕期在7-8月份或春节前后至清明。
蛏子采捕工作一定要彻底,尽量不留老蛏、死蛏,否则会造成底部硫化氢积累,影响产量,影响翌年的养殖。
蛏子的养殖技术:1.水质水源:选择缢蛏养殖比较广泛的丁字湾沿岸一带的虾池,以自然纳潮为主,进排水方便。
海水比重在1.010~1.025之间,水温3℃~32℃,ph值8.01~8.15,滩面和水质未受到污染。
2.池塘底质、面积及水深:池塘2个,面积50亩/个,软泥底质,有效水深1.5米~2.0米,蛏埕水位0.8米~1.2米,最低40厘米~60厘米,池塘长条形,池中央有高起的滩面。
北方海水池塘缢蛏养殖技术
北方海水池塘缢蛏养殖技术缢蛏是黄海和渤海湾的土著名优品种,通过滤食海水中的浮游植物及有机碎屑,舔食滩涂上的底栖硅藻等,实现顺畅的能量流通与物质循环,能够降低海水的富营养化水平,改善自然海区的生态环境。
同时,缢蛏的经济价值也很高,为我地区的海水养殖主要名优特品种。
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捕及环境改变等原因,自然海区缢蛏资源已近枯竭,市场一直供不应求。
且价格不断攀升,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笔者通过多年的养殖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较为合理的养殖模式,为广大养殖业者提供参考。
1池塘选择及修整1.1池塘条件应选择南北走向的条形池塘,面积在1.3~6.7hm2左右为宜,水深在1.2~1.5 m,进水和排水比较方便,能自然纳潮更佳。
由于缢蛏的生活习性更喜欢偏向含泥量较大的底质,因此要求选择的池塘底质含泥量不低于70%。
缢蛏喜欢生活在偏淡的水环境中,所以自然海区的盐度应在10‰~25‰,最适宜的盐度为15‰~20‰。
1.2池塘清淤修整缢蛏养殖池塘必须要经过暴晒和清淤,清淤工作要在每年的2月份之前完成,清淤厚度不小于5 cm。
清淤同时加固堤坝、维修闸门,修建蛏田。
修建的蛏田应是:宽3 m,高50~60 cm,长度与池底相同,具体面积应视各池塘的自然条件及当地海区水质肥瘦决定,蛏田总面积一般为池塘面积的10%~20%。
1.3设置过滤网具在养殖池塘的进水口要安装网目为40目的进水滤网,滤网为袖网,长度在8~10 m。
同时在排水口安置孔径为0.5 cm的排水拦网,拦网为半圆形。
2繁殖基础饵料2.1接种繁殖基础饵料3月10日左右,池塘进水40 cm,用漂白粉80~100 mg/L 清塘,杀灭水中所有藻类和敌害生物,放置5~8 d,待漂白粉完全失效后,接种较纯的藻液,藻类既即可以是硅藻类(如新月菱形藻或三角褐指藻)也可以是绿藻类(如小球藻或扁藻),接种比例3‰~4‰,施氮肥6 mg/L、磷肥8 mg/L。
待接种的藻类充分繁殖起来,形成优势种群后,再逐渐添加自然海水。
缢蛏养殖问题
蛏贝养殖常见的问题一、进水放苗1、进水放苗:进水清除沙光鱼(滩涂暇虎鱼类),由于当地还混养一些自然产子的脊尾小白虾作为经济来源,必须清除小白虾敌害生物沙光鱼。
主要使用茶籽饼。
2、但最近几年很多养殖户使用大量菊酯类农药,大量残留,导致水体藻类难以繁殖,水体清瘦。
大量农药引起蛏贝苗种成活率低,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处理方法:大量排换水,然后用“润康”、或“维康”等解毒,配合“底乐优”效果更快更佳。
3、放苗:清明节前后放苗,放苗规格2000—4000粒/斤蛏苗,放70—120斤/亩蛏田,放苗时,选择风小,蛏田水深5—10cm左右,不宜太深,防止漂苗。
放苗后,待蛏入土后,蛏田进水40cm左右。
二、养殖过程及注意事项(根据贝类底栖虑食性生物学特点,养殖过程主要是肥水培养藻类,底质改良、调节水质)1、肥水培藻优藻乐(藻盛元)等粉肥+液体或膏状氨基酸(倍健),配合生物活菌(用洁安特或者红糖浸泡)使用效果佳,尤其用过大量肥料肥不起来的塘口,用少量的芽孢杆菌效果明显。
施肥时,选择晴天上午10点左右(藻类受光照作用大量上浮)将肥料浸泡后全池泼洒,中午不要施肥,下午也可施肥,但不宜太迟。
1)肥水难①青苔:大量青苔繁殖,吸收大量营养盐,水体清瘦,PH偏高,抑制其他有益小型藻类繁殖。
处理方法:少量,可以人工捞除,然后大量施肥,降低水体透明度,降低光照对塘底的直射度。
大量,能人工捞除最好,捞不掉,可以使用青苔药杀灭,第一天用青苔克星泼水,第二天再用青苔粒粒杀局部重点拌沙土干撒。
有些塘口,水体透明度很大,PH很高,用过很多药物效果都不理想。
可第一天先用润康或维康降低PH,第二天再采取上述方法药除。
大量青苔死亡后,水色变浓、有机悬浮物增多,水体变黑变臭,水质恶化,亚硝酸盐、硫化氢也同时上升,大量藻类毒素也同时产生,为防止各种毒素对养殖对象造成危害,可大量排换水,然后用“润康”等解毒,最好配合强氧化性“底乐优”干撒。
注意:青苔药有过后短时间最好不要大量换水,青苔容易复活。
缢蛏池塘养殖技术
缢蛏池塘养殖技术作者:林国兰来源:《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2016年第08期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沿海滩涂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大量污水的肆意排放,适合缢蛏繁育生长的自然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直接导致了缢蛏资源的日益减少。
经过大量实践研究证明,通过合理的技术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缢蛏的产量,该文介绍了在池塘中养殖缢蛏的相关技术。
关键词:缢蛏;池塘养殖;技术经过近年来不断地实践和探究,缢蛏池塘养殖技术的应用不仅保证了缢蛏有一个繁育生长的良好环境,也极大地提高了缢蛏的产量。
一、池塘的选择缢蛏池塘养殖所选用的池塘面积应保持在在30亩到100亩的范围之内,其池塘底质一般情况为泥沙质或者泥质。
而最理想的底质是以软泥为上层,以泥沙混合底质为中下层,泥质要求细腻柔软,软硬合适,弹性适宜[1]。
二、池塘的整建与消毒1、池塘的整修池内有中央沟和环沟,沟宽需10 m以上、沟深约1.5 m,利于施肥,也能缓冲进水。
在实际生活中,播种蛏苗的面积差不多占整个池塘总面积的二分之一。
根据不同池塘的情况不同,可对环沟的深度与中央沟的宽度进行适当增加调整,以便于稳定水质,培育饵料生物。
(1)肥水池建设为了更方便快捷地获得饵料生物,让有机肥的施用更加安全,可在池内筑堤,将整个池塘一分为二,一边用于养缢蛏,另一边用来施肥繁育饵料类生物,也简称肥水池。
(2)缢蛏埕的构建缢蛏埕的面积不应超过池塘总面积的二分之一,应选择平坦且底质优异的滩面来作为缢蛏埕,与滩涂养缢蛏相同。
新旧缢蛏埕的建设中,都需要进行翻土、耙埕与平埕等一系列整埕程序。
2、清塘消毒进行翻土,把含有机质的臭黑烂泥清离池塘。
进过翻土后,在进水闸口安放8到20目的过滤网,防水并控制池塘水淹没缢蛏埕约10 cm,均匀洒泼药物从而毒杀虫害,然后停止进排水约3天,紧接着进水冲塘两三天,让药性消失[2]。
三、缢蛏苗的播种1、播种时间的选择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养殖用缢蛏苗主要选取于自然的滩涂,播种的具体时间需要根据不同池塘的相关实际情况与选用种苗的具体供应时间而定。
缢蛏养殖技术-第一节缢蛏的生物学
2020年7月18日星期六
第一节 缢蛏的生物学
一、形态 缢蛏的贝壳呈长圆柱形,壳质脆薄。两壳不能全部开或关
。贝壳前后端开口,足和水管由此伸出。前端稍圆,后端呈截 形。背腹面近于平行。壳顶位于背部略靠前端。壳表具黄褐色 壳皮,生长纹明显。贝壳中央自壳顶至腹缘有一条微凹的斜沟 ,形似被绳索勒过的痕迹,故名缢蛏。
苗埕建成后,一般在平畦前几天整埕。整埕包括翻埕、耙埋和平埕 。平畦工作力争在蛏苗附着前1~2天内进行。平畦日期离附着时间愈近 ,附苗量越高。在小潮和大潮时不宜平畦。
•8
(三)平畦预报
根据缢蛏繁殖规律和蛏苗喜欢附着在新土上的习性,准确地掌 握蛏苗进埕附着的日期,及时进行平畦,是提高附苗量的关键 。 从9月下旬开始,每天定点检查亲蛏100个,观察生殖腺发育情 况,一旦发现生殖腺突然消瘦时,即产卵了。从亲蛏产卵的第 二天开始,每天在满潮时定点、定量检查幼虫数量和个体大小 。由此推算缢蛏幼虫下沉附着的确切时间,预报平畦时间。从 担轮幼虫到附着变态需要6~9天。当幼虫的浮游期结束后,每 天定点、定量刮土,观察幼苗附着情况,计数每天进埕附着的 蛏苗数量及大小组成,掌握附着规律,同时检验平畦预报的准 确性。
•7
2.蛏苗窝 在地势平坦、风浪较大、泥砂底质的高中潮区宜建蛏苗窝。窝的四
周筑堤0.6~1米高,在水沟面开出宽0.5米的入水口,水由小口流向苗 窝。窝呈正方形,面积 0.1~0.2亩。蛏苗窝从中潮区向高潮区排列, 每列十几个到几十个不等,两列间挖1米左右水沟,沟底比埋面略低。 3.蛏苗畦
在风浪不大,地势平坦的软泥滩涂上建筑蛏苗畦。把挖出的埕土堆 积在苗埕的两侧筑成堤,从高、中潮区开始,向低潮区延伸。苗埕呈长 条形,埕宽5米以上,长度依地形而定,埕面马路面形向两旁倾斜,两 旁开设小沟。堤高1~1.5米,底宽3~4米,顶宽0.5~1米.
缢蛏
王东旭 水生生物学
缢蛏(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k)隶 Lamark)隶 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 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 竹蛏科,又名蛏子,江苏称其为海蛏、 竹蛏科,又名蛏子,江苏称其为海蛏、浙江称蜻 缢蛏是在滩涂中营埋栖生活的种类。 等,缢蛏是在滩涂中营埋栖生活的种类。它具 有养殖技术简单,成本低,苗种来源广等特点, 有养殖技术简单,成本低,苗种来源广等特点, 是我国开展贝类养殖较早的种类, 是我国开展贝类养殖较早的种类,俗称四大养 殖贝类之一。 殖贝类之一。
3 发展前景 3.1 营养成分分析和活性物质检测 目前缢蛏养殖更多的是追求高产, 目前缢蛏养殖更多的是追求高产,而对 其营养性、 其营养性、美味性和健康性等因素方面考虑 较少,因此缢蛏营养成分的变化、 较少,因此缢蛏营养成分的变化、地区性差 异以及微量元素等有待研究, 异以及微量元素等有待研究,药物功能和活 性物质需要进一步开发。 性物质需要进一步开发。
1 研究现状 1.1 养殖技术 1.2 人工育苗技术 1.3分子生物学 1.3分子生物学 2 存在问题 2.1 滩涂老化 2.2 饵料 2.3 种质退化 3 发展前景
1 研究现状
1.1 养殖技术
2000 年以来,缢蛏人工育苗技术逐渐成熟,养殖面 年以来,缢蛏人工育苗技术逐渐成熟, 积不断扩大,江苏、山东等地纷纷引进缢蛏苗种, 积不断扩大,江苏、山东等地纷纷引进缢蛏苗种,发展 缢蛏养殖业,使其成为北方滩涂养殖的一个新亮点。 缢蛏养殖业,使其成为北方滩涂养殖的一个新亮点。 周维武等研究并报道了缢蛏全人工养殖的三个主要工 作环节,即室内人工育苗、室外越冬暂养和滩涂围网养 作环节,即室内人工育苗、 成。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虾池面积,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虾池面积,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目前还有虾、泥蚶、梭子蟹等与缢蛏混养的立体、 目前还有虾、泥蚶、梭子蟹等与缢蛏混养的立体、综合 生产模式和养殖技术,不仅经济效益可观, 生产模式和养殖技术,不仅经济效益可观,而且有利于 净化环境和生态平衡,达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 净化环境和生态平衡,达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
缢蛏与对虾生态养殖技术
缢蛏与对虾生态养殖技术缢蛏和日本对虾都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水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山东省无棣县在养虾池塘内进行缢蛏和日本对虾混养,利用了缢蛏穴居、滤食和对虾表泥潜伏、抱食的特性,对虾的残饵及排出的粪便起到肥水作用,促进浮游植物繁殖,为缢蛏提供鲜活优质饵料;而缢蛏通过在穴内上下移动和滤食,增加了底泥的通透性,保证上下水层的交换对流,净化了底质和水质,两者在同一水体中,互相促进,共同生长,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池塘选择和清淤改造。
池塘要进排水方便,水位在1.0米以上,有独立的进排水闸门。
海水比重在1.005~1.022之间,水质肥沃,小新月菱形藻、大扁藻等浮游动植物含量丰富。
养殖前,对池底进行清淤改造,清淤深度5厘米并建造蛏埕俗称”蛏板”,即在虾池底滩建造宽3.50米、高0.40米的蛏埕,蛏埕为南北走向,埕长与虾池底长度相等,蛏埕面积占虾池总面积的1/8。
蛏埕筑起后,将蛏埕土块破碎耙细,同时翻匀整平,使埕面稳定光滑,表层土不易被水流冲刷流失和下淤,以利于缢蛏的钻潜穴居。
二、消毒和进水。
3月上中旬进水,进水闸安装60目锥形网过滤。
进水至淹没蛏埕,投放浸泡24小时后的茶子饼,用量为15毫克/升,24小时后将水排干重新进水,使水位达蛏埕以上20厘米。
放苗前15天左右施肥,每667平方米(1亩)施有机肥约20千克,无机肥为纯氮4毫克/升,五氧化二磷0.5毫克/升,以后每5~7天追肥1次,直至水色变为淡黄绿色。
三、苗种放养。
蛏苗规格平均为1.5厘米左右,苗种体色为壳前端黄色,壳面青黄色,边缘略呈绿色,水管带淡红色,壳厚且半透明,健壮无病害。
缢蛏苗淋浸海水,阴干1小时左右,将苗种震荡几次使水管充分收缩后放入船中,顺蛏埕用手均匀抛洒,放养时间在3月下旬,667平方米放苗量50千克左右。
日本对虾苗种平均规格在体长0.8厘米以上,健康、无病毒。
第1茬放养时间在5月上旬,第2茬放养时间是7月,放养密度为0.6万~0.8万尾。
缢蛏的养殖(1)
缢蛏(英文名Razor clam),我国“四大养殖 贝类”之一。福建俗称“蛏子”,浙江称 为“蜻”,山东、河北、辽宁等地方称为 “虫先”。
蛏子肉味鲜美,可以鲜食,也可以加工制成蛏干、 蛏罐头,是沿海群众十分喜爱的一种贝类。 蛏肉性寒凉,味甘、咸,具有滋补、清热、除烦、 止痢功能。壳用于胃病、喉痛治疗等功能。
注:缢蛏幼虫的附着习性 缢蛏的受精卵经3-5天发育后(发育速度 和水温直接相关),浮游幼虫出现棒状 足,在足的基部出现布满灰色色素的圆 形眼点,面盘脱落,纤毛和鞭毛脱落, 幼体下沉变态,分泌透明的足丝附着在 泥砂上。
下沉变态后的幼虫先以微弱的足丝营附 着生活,然后以足钻土穴居。 缢蛏幼虫的附着与潮汐、潮区、潮流、 底质、风浪均有关(具体见书P.317)。
红狼牙鰕虎鱼,俗称赤九、红亮鱼、 红鼻条。常在含泥较多的埕地钻穴营 居,主要危害贝苗。
防治措施:用氰化钠(或氰化钾)、鱼藤、 茶饼和巴豆等药物毒杀。氰化钠每亩用药 150-250克,药液浓度0.2-0.3%;鱼藤, 俗称芦藤,每亩用药500克左右,药液浓度l %;茶饼每亩用药4-8千克,干撒,或用温 水泡24小时,再加水调均匀带渣泼洒;巴豆 加工成丸,毒杀时溶于水后灌注鳗穴,每 500克巴豆可灌70—80个鳗穴。以上几种药 在使用时,还须注意使用时间、埕地底质、 及潮汐情况酌量增减。如早、晚时间用多些, 午间用药少些;含砂多的底质用药多些,反 之用药少些;埕地积水多,用药要多些。
此外,皱红螺偶尔也在埕地出现,摄 食养殖贝类;海兔、海牛和纵带锥螺 占据空间,也会影响养殖贝类的生长。
防治措施: 对于斑玉螺,目前仅靠人工捕捉。退 潮时用手捕捉,或用小竹杆和铁线做 成的“拣螺塔”抓捕(玉螺怕光,多 在夜间或阴天出穴活动,宜在早、晚 在干潮后下埕捕捉,也可用0.2-0.3% 的石炭酸喷洒涂面,迫使其出穴,或 用蟹汁喷于埕面诱其出穴,然后捕 捉)。在冬季玉螺产卵期,可下海拣 拾玉螺卵块。 对于经氏壳蛞蝓,待其6月以后产过卵, 数量大减,再播苗。人工捉,或在苗 场周围拦网阻止壳蛞蝓进入苗场。
缢蛏与对虾生态养殖技术
THANKS
感谢观看
饲料投喂
合理配比
根据缢蛏与对虾的不同生长阶 段和营养需求,合理配比饲料 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
物等营养成分。
定时投喂
每天固定时间投喂饲料,以利于养 成缢蛏与对虾定时摄食的习惯,同 时也有利于观察摄食情况。
适量投喂
根据天气、水温、气压等环境因素 以及缢蛏与对虾的活动情况,适量 调整投喂量,避免浪费和污染水质 。
放养密度
每亩放养10-15万尾对虾苗种。
放养时间与密度
放养时间
蛏子和对虾的放养时间最好在春季或秋季,以避免高温和寒冷季节对苗种生长的 影响。
放养密度
蛏子和对虾的放养密度需根据养殖池塘的实际情况和养殖计划来确定,一般每亩 放养蛏子苗种10-15千克,对虾苗种10-15万尾。
03
CATALOGUE
养殖管理
苗种选择
选择健康无病的苗种,避免从污染源 或患病养殖区域采购苗种。
生物饵料安全
使用安全可靠的生物饵料,避免使用 携带病原体的生物饵料。
水质监测
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包括水温、盐度 、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 及时调整水质。
安全用药选择与使用
选择合法药物
使用经过国家批准的合法药物,避免使用禁 药或非法药物。
社会效益
缢蛏与对虾生态养殖可以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同时,这种养殖模式还 可以提供就业机会,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
发展前景与展望
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水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缢蛏与对虾生态养殖产品 具有高品质、口感好、无污染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因此,这种养殖模式具有广阔的 市场前景。
目前缢蛏养殖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 0 2年
水
产
养
殖
第 6期
目前缢蛏 养殖 中应 注意 的几 个 问题
黄金田
( 苏省盐城工学院 ,240 ) 江 20 3
缢 蛏 属 广温 广 盐性 海 产经 济 贝类 ,广 泛分 布 于 我 国的沿 海 , 是传 统 养殖 品种 之 一 , 以浙 江 、 尤 福建 两 省人 工 养 殖较 为 普遍 ,是 海水 贝类养 殖 的 当家 品 种 。 近几 年缢 蛏 养 殖在 江 苏省 也迅 速 展开 ,最 初 只
纹 路 略粗 。
12 苗 种 的运 输 .
蛏 苗从 起 苗 到运 输 至养 殖 区最
3 1 病 因 a . .细菌 性 : 缢蛏 细 菌性 疾病 据 分析 与 青蛤 相似 , 要是 深藻 弧 菌 、 伤弧 菌 、 态弧 菌 和 主 创 拟 河 弧 菌 ,还 有 气 单 胞 菌 属 和假 单 胞 菌 属 的 细 菌 等
果优 于碘 )用 适宜 盐 度 的海水 , 入配 制 好 的碘 液 , , 加
1 1 苗 种 的来 源 目前 苗 种 的来 源 主要 是 浙 江 的 . 玉 环 、 清 和福 建 的宁 德 、 江 , 江的 宁波 、 门、 乐 连 浙 三
碘含量为 2 , % 每一万毫升的海水加一毫升的碘液 。 碘浓度为 2 0 浓度 , ×1 消毒 1 分钟。 O 碘液 的配制 : 10毫 升 医 用 酒 精 加 2克 固体 碘 ,溶 解 后 即成 碘 0 液。 14 苗种 的及时播种 苗种消毒和适应后要及时 . 播 种 , 注 意天 气和 水温 等 因素 , 低水位 , 保埕 并 降 确 面 5m 下有水 ,这有 利 于蛏 的快 速 下潜 ,提高 成 活 c 率。 如埕 面水位过高缢蛏不肯下潜 , 会影响成活率。
沿海缢蛏养殖春季肥水技术
TECHNOLOGY FORUM技术学堂-------------------------------------O------------------沿海缢軽养殖春季肥水技术■马良骁湖北至正天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缢蛭,又叫蛭子、小人仙、竹酣、海蛭、虫先等,瓣鲍纲、异齿亚纲、真瓣鲍目、竹蛭科、缢蛭属,是沿海的主要贝类养殖经济品种,肥水是缢蛭养殖最为关键的一环,因为缢軽的生长主要靠的是水中的藻类。
1缢捱春季肥水的重要性肥水培藻,对于细来讲至关重要,缢蛭主要以过滤水体中的藻类为食物;保证水体肥度,能够抑制青苔和泥皮,防止遮挡蛭眼;保持一定肥度,有助于缢蛭正常开眼、吐水,保证缢蛭营养的正常供应,防死亡;保证缢蛭吃水,提高生长速度,增加产量。
2沿海蛭塘难肥的原因沿海蛭塘面积相对较大,且海水盐度在16%。
~25%)之间,蛭贝滤食量大,肥大;春季温度太低,过低的温度,导致藻类新陈代谢比较慢,不好肥;春季光照强度不够,阴雨天光照不足,同样导致藻类生长繁殖速度慢,水 难肥;重金属超标、药物残留过大,将藻类和微生物杀灭而导致其无法繁殖生长,水难肥;池水及进水源缺乏藻种,一般天然海水中都含有大量藻种,底质中也含有大量的底栖硅藻,所以藻种一般不会缺少;水中青苔过多,抑制了有益藻类的繁殖和生长;pH值偏高或者偏低,藻类不易繁殖生长;施肥前没有杀虫,培养起的藻类很容易让这些浮游动物釆食掉;施肥不足,方法不对,长期单一使用化肥。
3缢蛭春季生态肥水方案缢蛭主要以过滤水体中的藻类为食物,其对水体的肥度要求较高,一般的海水池塘养殖缢蛙,在肥水这一块是很难做到理想的状态,尤其是肥肥水不足,水质清澈,产生大量青苔硅藁水。
缢蛭春季生态肥水方案:可选择营养全面富含矿物质元素特别是硅元素的氨基酸肥水产品+力量型氨基酸月巴水产品组合肥水培藻培饵。
组合三大优势:一、培硅藻,蛭子爱吃,催肥促长明显;二、来肥快,肥水稳定持久,抑青苔、泥皮;三、肥水可控,升温期使用,安全高效。
缢蛏与对虾生态养殖技术
使用适当的工具进行捕捞,如网具、钓竿等。
加工方法
对捕捞上来的蛏子和对虾进行清洗、分类、包装等加工处理。
产量与效益评估
产量统计
记录每次捕捞的蛏子和对虾的数量,以便进行产量统计。
市场价值
根据当地市场价格和销售情况,评估养殖效益。
成本核算
计算养殖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如种苗、饲料、人工、租金等,以便进 行成本核算。
蛏子苗种选择与放养
苗种选择
选择壳长2-3厘米、壳无破 损、活力强的蛏子苗种。
放养时间
适宜在3-4月份放养,此时 水温适中,有利于蛏子苗 种生长。
放养密度
每亩放养1000-1500个蛏 子苗种。
对虾苗种选择与放养
苗种选择
选择体长1-2厘米、体表光滑无 损伤、活力强的对虾苗种。
放养时间
适宜在5-6月份放养,此时水温 较高,有利于对虾苗种生长。
02
养殖环境管理
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合理使用饲料和药物,确保养殖环境的安全和稳
定。
03
疾病防治
建立健全疾Leabharlann 防治体系,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防止疾病的扩散和传播
。
THANKS
感谢观看
养殖风险与应对措施
环境风险
如气候变化、水质恶化等,应密切关注环境状况,及时采取应对 措施。
病害风险
蛏子和对虾在养殖过程中可能受到病害侵袭,应合理使用药物进行 防治。
市场风险
市场价格波动可能影响养殖效益,应关注市场动态,合理安排销售 策略。
06
技术应用与展望
技术推广与应用方案
制定培训计划
针对当地养殖户开展技 术培训,讲解缢蛏与对 虾生态养殖技术的要点 和注意事项,提高养殖 户的技术水平。
浅谈缢蛏的养殖
浅谈缢蛏的养殖摘要:缢蛏隶属于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竹蛏科贝类。
缢蛏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其软体部分由补虚的作用,对阴虚效果最佳。
缢蛏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已有很久的养殖历史。
一百多年来,缢蛏一直是浙江广东的重要养殖贝类。
关键词:建造蛏田精选蛏苗肥水调水改底防治敌害Abstract: razor clam outline attached to the flap, different tooth Gill pulmonata, curtain clams, mussels solen branch. Razor clam meat taste delicious, nutritious, its soft body part of the role of the general weakness, and works best on yin deficiency. Razor clam is one of China's largest shellfish, have a long history of culture. More than 100 years, razor clam has always been Zhejiang and Guangdong's important shellfish. Keywords: construction constricta field selection constricta seedlings of fertilizers and water seems to base prevention目录1放苗前的准备 (2)1.1选好养坚涂场 (2)2 放苗前时的注意事项 (3)3 放苗后的管理 (4)3.1 巡视滩涂 (4)3.2 肥水 (5)3.3调水改底 (5)4敌害防止 (8)4.1有害鱼类 (8)4.2敌害甲壳类动物对称的危害主要是裸赢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缢蛏幼虫的附着习性
1.潮汐与附着 多在大潮初到大潮期间附着,大潮时 较高的苗埕附着较好,小潮时潮区低的附着多; 在接近平潮时至平潮过后一段时间附着最多 2.潮区与附着 中潮区特别是中潮区上段附苗较多
3.潮流与附着 着多
在港道两侧和开港引流的苗埕蛏苗附
4.底质与附着 纯淤泥底质不出苗,含砂量大早期附 苗量多,砂多底质硬的埕地蛏苗很少能长到1cm 5.风浪与附着 下风头附苗多,苗埕受风浪正面的袭 击过大不利于蛏苗附着和生活
2.锄洗 亦称窝洗法,适用于蛏苗窝采苗的收获。 先将蓄水保苗的苗埕水放干,用耙将埕土翻一遍, 并堵住水口,准备蓄水。隔潮下海用耙反复耙动, 搅成泥浆。不久,泥土渐渐下沉,而蛏苗由于呼 吸和比重关系则悬浮于表层,接着用蛏苗网捞起。 此法操作简便,时间短,蛏苗质 3.荡洗 是前两种洗苗方法的结合。
4.手捉 附苗量少或洗后遗漏在埕上的以及野生的 蛏苗,待苗长到3厘米左右时,逐个用手捕捉。
(三)对环境的适应 1.底质 缢蛏喜栖息在中、低潮区砂泥底的海滩上。 理想的底质结构为:表层4-10cm为细泥土,埕面硅 藻旺盛;中层30-40cm以泥为主,混极少细砂;下层 含砂较多,为泥砂层 2.温度 广温性贝类,北方的缢蛏,冬季能忍受- 3℃~0℃的低温;南方的缢蛏,在39℃条件下仍能 生活一段时间。生长适温为8℃~30℃。
二、催产与孵化
对缢蛏有效的催产方法是阴干与流水相结合,催 产时的适宜水温为19℃~23℃,盐度10-26,流速 12cm/s。1kg性腺饱满的亲蛏,催产一次可获 6000~14000万个担轮幼虫。1m3水体放置亲蛏的 密度1~1.5kg。 具体方法:先阴干6~8h,再流水2~3h,于凌晨 3~6时即可产卵。有效率为50%~90%,如果在 早上6时以后仍不见产卵即催产无效。若产卵量低, 第二天可再用上面的方法催产一次,产卵量可提 高到95%以上。
2.蛏苗窝
在地势平坦、风浪较大、泥砂底质的高中潮区宜 建蛏苗窝。
窝的四周筑堤0.6~1m高,在水沟面开出宽0.5m 的入水口,水由小口流向苗窝。窝呈正方形,面 积 0.1~0.2亩。蛏苗窝从中潮区向高潮区排列, 每列十几个到几十个不等,两列间挖1m左右水沟, 沟底比埕面略低。
3.蛏苗畦
内容
第一节 缢蛏的生物学
第二节 缢蛏的半人工采苗
第三节 缢蛏的人工育苗
第四节 缢蛏的养成
第一节
缢蛏的生物学
一、缢蛏的的分类和形态特征
(一)分类地位 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齿亚纲、 帘蛤目、竹蛏科
(二)形态特征
贝壳呈长圆柱形,壳质脆薄。两壳不能全部开或关。 贝壳前端稍圆,后端呈截形,背腹面近于平行。壳 顶位于背部略靠前端。壳表具黄褐色壳皮,生长纹 明显。贝壳中央自壳顶至腹缘有一条微凹的斜沟, 形似被绳索勒过的痕迹,故名缢蛏。
蛏苗质量鉴别
优质苗 体色 体质 声 味 杂质 活力 劣质苗 壳厚、玉白色,壳前端黄色,壳缘 壳薄,灰白色或土褐色, 略呈青绿色,水管有时带浅红色 不透明,前端白色 肥硕、结实,两壳闭合自然,壳缘 苗体瘦弱,两壳松弛, 平整,个体大小整齐 大小不均 振动苗筐两壳立即紧闭,发生嗦嗦 振动苗筐,反应迟钝 声响,响声齐,再振无反应 放置稍久无臭味 死苗、碎壳苗低于5%,杂质少,清 洁 将苗置于滩面很快伸足钻入泥中 稍久有臭味 大于5%,杂质多,不清 洁 钻入泥中极缓慢
三、缢蛏的繁殖习性
1.性别与性比 雌雄异体,性比近于1:1。外观上难以 区分雌雄,性成熟时,精巢稍带黄色,卵巢乳白色。 2.性成熟年龄 一年 3.繁殖期 福建、浙江沿海为9~11月,盛期为10月,主 要是分“秋分”、“寒露”、“霜降”、和“立冬” 四批排放。山东为8~9月。 4.繁殖活动 成熟的亲贝对水温骤然下降的刺激敏感, 多在大潮汛间退潮时黎明2-3h内排放精卵 5.个体发育 在20℃~24℃条件下,从受精到转入底栖 营穴居生活约需7~10d。
三、幼虫培育
浮游幼虫对主要理化因子的适应范围是:水温 12℃~29℃,盐度8-24,pH 7.8~8.6,光照 200Lx以下。
幼虫培养密度3~5个/ml。管理方法基本同其他 双壳贝类的人工育苗。
从面盘幼虫到附着变态需5-8d
四、附苗
幼虫进入匍匐期及时投放附着基。底质系经200目筛绢 过滤的软泥。为防止污染,要用30~40ppm的高锰酸钾 溶液(K2MnO4)浸泡消毒2~3h,透洗2~3遍后使用。 壳长500um以下时培养密度为50万粒/m2,中、后期为 5~10万粒/m2。饵料以扁藻最常用,可兼投底栖硅藻, 减少光照以利于饵料下沉。随着苗体的增长,可定期追 加底质。 一般从附着稚贝开始,约经110天左右,可育成壳长 1.2~1.5cm的商品蛏苗。 可将室内人工培育的眼点幼虫移到室外土池中进行附着, 开展土池半人工育苗。
3.整埕
(1)翻土 在蛏苗开始放养前6d左右开始翻土,翻土 次数越多越好,一般3次左右。方法为:用锄头把 埕地底层泥土翻起20~30cm (2)耙土 耙烂 用“四齿耙”将翻出酌土捣碎,再用铁耙
(3)平埕 用木板压平埕面。平埕时要先重后轻, 由埕面两边往中央压成公路形,确保埋面不积水。
含沙量大的埕地要“三翻、三耙、一压平”,软 泥底质在埕地中要“一翻、一耙、一压平”
3.盐度 缢蛏属广盐性种类,正常生长繁殖的盐度范 围为6.49-28.8,此范围内盐度低利于生长。
(四)食料与食性
缢蛏的摄食属滤食性,对食物无严格的选择性, 其摄食活动受潮汐的限制。
食料是浮游性较弱易于下沉或底栖硅藻类,以 骨条藻为最多,其次为舟形藻、圆筛藻、重轮 藻、摄氏藻等,还摄食有机碎屑、泥砂颗粒等。
二、缢蛏的生态习性
(一)分布 1.水平分布 缢蛏分布在中国和日本沿海,中国的 养殖区集中在闽、浙一带。
2.垂直分布 多在软泥或砂泥底质的中、低潮区。 幼苗分布在中潮区以上及高潮区边缘,在2米深处 也能生活。
(二)生活方式
缢蛏营穴居生活。蛏洞与滩面约垂直成90°,洞穴 深度为体长的5~8倍。涨潮时上升至穴顶,伸出进 出水管至穴口,摄食食物和排泄废物。退潮或遇敌 害生物袭击时,缢蛏收缩闭壳肌,两壳闭合,或靠 足的伸缩,贝体迅速下降。缢蛏体长为两孔距离的 2.5~3倍。随着缢蛏的长大,洞穴也扩大加深。一 般情况下缢蛏不离开自己的洞穴,但在不适宜的环 境条件下,也会离穴。如中华蜾羸蜚在埕上大量繁 殖时。
贝类增养殖学
主讲教师:董艳珍
西昌学院动物科学系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zcta(Lamarck)]俗称蛏 (福建)、蜻(浙江)或跣(北方)。缢蛏肉味鲜美,营养 丰富,其软体部还有补虚的作用,产后、病后多用之。 我国沿海均有分布,有很久的养殖历史,是我国传统 的四大养殖贝类。 100多年来,缢蛏一直是浙江、福 建、广东沿海的重要养殖贝类。江苏如东、启东、东 台沿海也有一定的产量。
三、整埕附苗
苗埕建成后,一般在平畦前几天整埕。整埕包括翻 埕、耙埕和平畦。
1.翻埕 有锄头将埕普遍锄一遍,深20-30cm,将底层 陈土翻上来晒几天 2.耙埕 将成团的泥块的捣碎、耙松、耙平,同时疏 通水沟
3.平畦 把苗埕表面压平抹光,降低水分蒸发,稳定 埕土,在蛏苗附着前1~2d内进行。平畦日期离附 着时间愈近,附苗量越高。在小潮和大潮时不宜平 畦。平蛙前进行预报
第四节
一、蛏埕(平涂)养殖
缢蛏的养成
1.养成场的选择
(1)地形 内湾或河口附近平坦并略有倾斜的滩涂,以 中潮区至低潮区每天干露2~3小时的潮区为宜。 (2)潮流 风干浪静,但有一定流速的潮流畅通的海区。 (3)底质 软泥和泥沙混合的底质,以底层为砂、中间 20~30cm为砂泥混合(砂占50%~70%)、表层为3~ 5cm软泥的底质最理想。 (4)水温和盐度 水温15℃~30℃,盐度6.5-26.2。
在风浪不大,地势平坦的软泥滩涂上建筑蛏苗畦。 把挖出的埕土堆积在苗埕的两侧筑成堤,从高、 中潮区开始,向低潮区延伸。 苗埕呈长条形,埕宽5m以上,长度依地形而定, 埕面马路面形向两旁倾斜,两旁开设小沟。堤高 1~1.5m,底宽3~4m,顶宽0.5~1m.
4、围塘整涂
在产苗区的中高朝区,涂面油沿线少,底质干燥易变 硬,蛏苗附着后极易引起迁移,采用围塘整涂,改善 底质环境。 时间:油泥沉积慢的海区白露后可开始,一般经幼虫 附着前能沉积15-20cm厚的新油泥为宜。 方法:每塘面积50-70m2,将塘泥(深20-30cm)挖 出,堆在四周筑堤,堤底宽1.5-2m,高70cm以上, 每塘靠近排水沟片留一宽约1m的水口。翻耕塘内涂 泥20cm左右,耙烂。每两排塘间开一条宽约1m的进 出水沟。
五、苗埕管理
1.经常疏通苗埕水沟,填平埕面凹陷,及时修补围 堤。
2.每半月整理一次“蛏苗畦”的苗埕,冬至后水沟 要适当填浅。 3.冬至前后砂质“蛏苗窝”苗埕入口需堵塞,蓄水 护苗。 4.注意防治敌害。
六、蛏苗采收
南方采收期自农历12月至翌年3月,农历1~2月大量采 收。每月采收两次,在大潮期间进行。采收方法有以 下几种。
1.筛选 适用于蛏苗坪的埕地,用手或木锄把苗连泥一 起挖起,叠在埕中央。涨潮时下层蛏苗由于摄食关系 往上钻,集中在表层。经2~3次重叠后,苗堆旁边挖 一个水坑蓄水,隔潮下埕把集中在苗埕中央的苗,连 泥挖起置于筛内,在水坑里洗去泥土,便得净苗。叠 土时要注意上下两层土必须紧贴,如留有空隙则会使 下层蛏苗无法上升而死亡。
五、缢蛏的生长
生长与年龄 人工养殖的缢蛏,1龄体长4~5cm, 最大6cm;2龄 6~7cm,重10克左右。自然生长 的4龄缢蛏体长8cm,5龄以上达12cm。缢蛏满1龄 后,体长增长明显下降,但软体部的增长加快。 生长与季节 缢蛏冬季不长,春季开始生长,夏 季生长最快,秋季渐慢。5~7月贝壳生长最快, 7~9月软体部生长最快。 饵料和水温是缢蛏生长的直接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