缢蛏养殖技术-第一节缢蛏的生物学文档
时下水产养殖正当季,缢蛏养成如何做?走好关键这几步,坐等收成
时下水产养殖正当季,缢蛏养成如何做?走好关键这几步,坐等收成前言:缢蛏在养殖的过程中从蛏苗播种后养到可以达到上市标准的商品蛏,这一生产过程称为养成。
缢蛏的养成在我国的养殖方法主要有滩涂养殖和蓄水养殖两种方法,下面锋哥就根据自已所掌握本地区的缢蛏养成技术,从滩涂养殖、蓄水养殖到增值养成三方面着手跟大家一起聊聊关于缢蛏的养成知识,供有此需要的朋友们参考。
一、滩涂养殖(一)、养殖海区的选择标准(1).地形缢蛏养成场所应选择在风平浪静、有淡水注入、滩面平坦的内海湾及江河口附近的海域。
(2).底质因为蛏苗喜欢钻土穴居,所以养殖区的底质表层最好有3cm左右的软泥,中层有20~30cm厚的泥沙混合层,最底层则为沙质。
(3).潮区为便于生产管理及观察,亦便于播种和收成,缢蛏养殖区应选择在中潮区的中、下部和低潮区上部,这是因为这一区域露空时间相对较短,摄食时间较长,栖息环境也较为稳定,有利于缢蛏的生长。
(4).潮流海区的潮流应畅通、饵料丰富,促使缢蛏快速生长。
所以,只要潮流不影响滩面稳定的情况下,养殖区内的流速大些较好,一般要求最小也需40cm/s以上。
(5).盐度缢蛏在海水相对密度为1.010~1.020的环境下生长较为良好,一般要求在1.005~1.022之间。
(6).水质养殖海区不能选在有工农业污染源的海区。
(二)、养成场地的整理养成生产区的整理普遍采用整埕法,而整埕的工作则包括翻锄、耙埕和平埕3个步骤,具体的整埕工作需要在播苗前的2天内完成。
在江河口附近的养成场所为了防止洪水或风浪的冲击,应在埕地四周筑堤用于防护。
筑堤时锋哥所在海区的做法为先建芒堤,按挖土深0.3m左右,宽0.5m,随即把芒草(蕨类植物芝藤草)成束直立插下(直芒),接着用一束芒草横置土中(横芒),横芒与直芒构成45°交角,然后推上沙土,芒草上端露出埕面0.3m左右。
芒堤的建设要求笔直、高低一致、厚薄均匀,以尽量降低洪水和风浪对提的冲击阻力及承受压力不等而被冲出缺口。
缢蛏养殖技术
缢蛏的养殖 11—1
第一节 缢蛏的生物学
一、形态 缢蛏的贝壳呈长圆柱形,壳质脆薄。两壳不能全部开或关。 贝壳前后端开口,足和水管由此伸出。前端稍圆,后端呈截形。 背腹面近于平行。壳顶位于背部略靠前端。壳表具黄褐色壳皮, 生长纹明显。贝壳中央自壳顶至腹缘有一条微凹的斜沟,形似 被绳索勒过的痕迹,故名缢蛏。
缢蛏的养殖 11—3
(三)底质 缢蛏喜栖息在中、低潮区砂泥底的海滩上,在埕面稳定的泥砂质、 砂泥质和软泥质的滩涂上均能生活。 (四)温度 缢蛏属于广温性贝类。生活在北方的缢蛏,冬季能忍受-3℃~0℃ 的低温;生活在南方的缢蛏,在39℃条件下仍能生活一段时间。生长适 温为8℃~30℃。 (五)盐度 缢蛏属广盐性种类。海水比重在1.005~1.020时缢蛏活动能力强, 比重1.003以下和1.022以上时对缢蛏活动都产生不利影响。从适盐的情 况看,河口处的缢蛏生长快,产量高。 (六)食料与食性 缢蛏的摄食属滤食性,对食物无严格的选择性,只要颗粒大小适宜 即可。其摄食活动受潮汐的限制。 缢蛏食料种类以骨条藻为最多,占饵料生物的91.5%,其次为舟 形藻、圆筛藻、摄氏藻、重轮藻。除了活饵料外,缢蛏还摄食有机碎屑、 泥砂颗粒等。
缢蛏的养殖 11—6
第二节 缢蛏的苗种生产
一、半人工采苗 (一)场地选择 缢蛏人工采苗场地以风平浪静、潮流畅通、有淡水注入的沿 海内湾,地形平坦略带倾斜的滩涂中潮区,底质以泥和粉沙混 合为佳。 (二)苗埕修整 在 蛏苗坪建在风浪较小的海区。在埕地周围,挖宽30~40厘米, 深10厘米左右的水沟,整成一个苗埕。埕面宽度依底质软的为 3~5米,硬的可稍宽些,有些达到 10米左右。埕的长度依地形 而定;大多在 10米以上,这样的苗埕相连成片,称为蛏苗坪。
缢蛏的养殖 11—7
9 第八章缢蛏的养殖
四、缢蛏幼虫的附着习性
1.潮汐与附着 多在大潮初到大潮期间附着,大潮时 较高的苗埕附着较好,小潮时潮区低的附着多; 在接近平潮时至平潮过后一段时间附着最多 2.潮区与附着 中潮区特别是中潮区上段附苗较多
3.潮流与附着 着多
在港道两侧和开港引流的苗埕蛏苗附
4.底质与附着 纯淤泥底质不出苗,含砂量大早期附 苗量多,砂多底质硬的埕地蛏苗很少能长到1cm 5.风浪与附着 下风头附苗多,苗埕受风浪正面的袭 击过大不利于蛏苗附着和生活
2.锄洗 亦称窝洗法,适用于蛏苗窝采苗的收获。 先将蓄水保苗的苗埕水放干,用耙将埕土翻一遍, 并堵住水口,准备蓄水。隔潮下海用耙反复耙动, 搅成泥浆。不久,泥土渐渐下沉,而蛏苗由于呼 吸和比重关系则悬浮于表层,接着用蛏苗网捞起。 此法操作简便,时间短,蛏苗质 3.荡洗 是前两种洗苗方法的结合。
4.手捉 附苗量少或洗后遗漏在埕上的以及野生的 蛏苗,待苗长到3厘米左右时,逐个用手捕捉。
(三)对环境的适应 1.底质 缢蛏喜栖息在中、低潮区砂泥底的海滩上。 理想的底质结构为:表层4-10cm为细泥土,埕面硅 藻旺盛;中层30-40cm以泥为主,混极少细砂;下层 含砂较多,为泥砂层 2.温度 广温性贝类,北方的缢蛏,冬季能忍受- 3℃~0℃的低温;南方的缢蛏,在39℃条件下仍能 生活一段时间。生长适温为8℃~30℃。
二、催产与孵化
对缢蛏有效的催产方法是阴干与流水相结合,催 产时的适宜水温为19℃~23℃,盐度10-26,流速 12cm/s。1kg性腺饱满的亲蛏,催产一次可获 6000~14000万个担轮幼虫。1m3水体放置亲蛏的 密度1~1.5kg。 具体方法:先阴干6~8h,再流水2~3h,于凌晨 3~6时即可产卵。有效率为50%~90%,如果在 早上6时以后仍不见产卵即催产无效。若产卵量低, 第二天可再用上面的方法催产一次,产卵量可提 高到95%以上。
北方海水池塘缢蛏养殖技术
北方海水池塘缢蛏养殖技术北方海水池塘缢蛏养殖技术缢蛏是黄海和渤海湾的土著名优品种,通过滤食海水中的浮游植物及有机碎屑,舔食滩涂上的底栖硅藻等,实现顺畅的能量流通与物质循环,能够降低海水的富营养化水平,改善自然海区的生态环境。
同时,缢蛏的经济价值也很高,为我地区的海水养殖主要名优特品种。
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捕及环境改变等原因,自然海区缢蛏资源已近枯竭,市场一直供不应求。
且价格不断攀升,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笔者通过多年的养殖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较为合理的养殖模式,为广大养殖业者提供参考。
1池塘选择及修整1.1池塘条件应选择南北走向的条形池塘,面积在1.3~6.7hm2左右为宜,水深在1.2~1.5 m,进水和排水比较方便,能自然纳潮更佳。
由于缢蛏的生活习性更喜欢偏向含泥量较大的底质,因此要求选择的池塘底质含泥量不低于70%。
缢蛏喜欢生活在偏淡的水环境中,所以自然海区的盐度应在10‰~25‰,最适宜的盐度为15‰~20‰。
1.2池塘清淤修整缢蛏养殖池塘必须要经过暴晒和清淤,清淤工作要在每年的2月份之前完成,清淤厚度不小于5 cm。
清淤同时加固堤坝、维修闸门,修建蛏田。
修建的蛏田应是:宽3 m,高50~60 cm,长度与池底相同,具体面积应视各池塘的自然条件及当地海区水质肥瘦决定,蛏田总面积一般为池塘面积的10%~20%。
1.3设置过滤网具在养殖池塘的进水口要安装网目本文由收集整理为40目的进水滤网,滤网为袖网,长度在8~10 m。
同时在排水口安置孔径为0.5 cm 的排水拦网,拦网为半圆形。
2繁殖基础饵料2.1接种繁殖基础饵料3月10日左右,池塘进水40 cm,用漂白粉80~100 mg/L清塘,杀灭水中所有藻类和敌害生物,放置5~8 d,待漂白粉完全失效后,接种较纯的藻液,藻类既即可以是硅藻类(如新月菱形藻或三角褐指藻)也可以是绿藻类(如小球藻或扁藻),接种比例3‰~4‰,施氮肥6 mg/L、磷肥8 mg/L。
缢蛏养殖技术-第一节缢蛏的生物学
(三)平畦预报
根据缢蛏繁殖规律和蛏苗喜欢附着在新土上的习性,准确地掌 握蛏苗进埕附着的日期,及时进行平畦,是提高附苗量的关键。 从9月下旬开始,每天定点检查亲蛏100个,观察生殖腺发育情 况,一旦发现生殖腺突然消瘦时,即产卵了。从亲蛏产卵的第 二天开始,每天在满潮时定点、定量检查幼虫数量和个体大小。 由此推算缢蛏幼虫下沉附着的确切时间,预报平畦时间。从担 轮幼虫到附着变态需要6~9天。当幼虫的浮游期结束后,每天 定点、定量刮土,观察幼苗附着情况,计数每天进埕附着的蛏 苗数量及大小组成,掌握附着规律,同时检验平畦预报的准确 性。
缢蛏隶属于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竹蛏科贝类
缢蛏的养殖 11—1
第一节 缢蛏的生物学
一、形态 缢蛏的贝壳呈长圆柱形,壳质脆薄。两壳不能全部开或关。
贝壳前后端开口,足和水管由此伸出。前端稍圆,后端呈截形。 背腹面近于平行。壳顶位于背部略靠前端。壳表具黄褐色壳皮, 生长纹明显。贝壳中央自壳顶至腹缘有一条微凹的斜沟,形似 被绳索勒过的痕迹,故名缢蛏。
1~2小时喷水一次,保持湿润环境。
(五)定时观察
长途运输途中,每隔一定时间需停车检查苗种及温、湿度等情况。
缢蛏的养殖 11—18
第三节 缢蛏的养成
一、养成场的选择
(一)地形 在内湾或河口附近,选择平坦并略有倾斜的滩涂为好。以中潮区至
低潮区每天干露2~3小时的潮区为宜。 (二)潮流
要求风干浪静,但有一定流速的潮流畅通的海区。 (三)底质
比重1.003以下和1.022以上时对缢蛏活动都产生不利影响。从适盐的情 况看,河口处的缢蛏生长快,产量高。 (六)食料与食性
缢蛏的摄食属滤食性,对食物无严格的选择性,只要颗粒大小适宜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和青蛤(Cyclina Sinensis)繁殖生理学的研究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和青蛤(Cyclina Sinensis)繁殖生理学的研究海洋贝类的繁殖周期与营养物质储存、利用和环境因子(如海水温度、食物可得性、盐度等)密切相关。
配子发生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生物要从刚刚摄取的食物或体内组织贮存的营养物质中获取能量。
通常,配子形成前、食物丰富时,海洋贝类将能量以脂肪、糖原和蛋白质的形式贮存在体内组织中,当配子发育开始、对能量物质需求旺盛时,先前贮存在体内的能量被利用。
至于哪种能量物质重要,贮存在哪以及在配子发生过程中的利用情况,在不同种类及相同种类的不同种群之间都有差异。
因此,分析不同性别,不同组织、器官的生化成分的季节变化,了解贝类繁殖过程中能量的贮存位置和利用情况能够更好的阐述海洋贝类的繁殖策略。
黄河三角洲位于山东省东营市的东北部,北临渤海,为中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
本文以该地区两个重要的经济贝类缢蛏和青蛤为研究对象,自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对海区环境因子,缢蛏的繁殖周期,雌性和雄性缢蛏各组织(性腺-内脏团、足、闭壳肌、外套膜、水管)中生化成分(脂肪、糖原、蛋白质、核酸)的季节性变化,缢蛏雌性和雄性性腺中17β-雌二醇和睾酮含量的周年变化,青蛤的繁殖周期,雌性和雄性青蛤各组织(性腺-内脏团、闭壳肌、外套膜)中生化成分(脂肪、糖原、蛋白质、核酸)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组织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缢蛏的繁殖周期主要包括两个阶段:2月-5月为休止期;其余时间为配子发生期(包括成熟和产卵)。
缢蛏的配子发育开始于6-7月,9-10月食物充足的时候性腺成熟。
在性腺成熟过程,雌性和雄性缢蛏的所有组织的糖原含量都明显下降,表明糖原在缢蛏繁殖过程中的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随着雌性性腺的成熟,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逐渐升高,表明脂肪和蛋白质是卵母细胞的主要有机成分。
相反,在配子发育过程中,雄性性腺和其他组织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则下降,表明它们在糖原大量消耗的时候为配子发生提供能量。
缢蛏技术总1
缢蛏养殖技术一、缢蛏养殖主要产品1、肥水产品1)蛏贝宝:在贝类整个养殖周期中都可用且安全性高,在高温期由于化肥的不可控性因素,其是养殖户在高温期肥水的首选,配合氨基酸、微生物使用效果更佳,其含有硅藻藻种,能定向培养硅藻,也可被虾、贝直接滤食,使用前用池塘水浸泡两个小时再全池破晒,每袋用于20亩水面,可酌情增加。
2)硅藻旺:作用同蛏贝宝,每大袋用于30亩。
3)海宝:作用同蛏贝宝,每袋用于15亩。
4)贝乐液:主要成份为氨基酸,起到润藻肥水的作用,可提高养殖动物抗应激能力,卖点为;可激活硅藻的生长与繁殖。
5)氨基酸营养液:肥水,为养殖动物直接提供营养,提高活力和抗应激能力。
卖点,价格便宜。
2、杀青苔药1)青苔粒粒杀:颗粒型青苔药,立体定位杀青苔,直达根部。
在青苔严重的池塘配合粉剂使用,其沉降性不好,使用时混合泥土用塑料密封两个小时再施。
2)青苔克星:粉剂杀青苔药,每袋用两亩,选择晴天使用效果更佳,对处理浓黄绿色水质效果不佳。
其溶解性欠佳,在兑水时,需先装水再缓慢倒入药且需及时搅拌。
卖点;进口原料,安全性高。
3、改底产品1)海博士底改:海水专用底改,除底发黑及粘液上效果好,同复合芽孢杆菌使用降亚硝酸盐效果明显。
卖点:海水专用、对蛏眼不开效果明显。
2)底改王:同海博士底改。
3)速效底改:卖点,三合一、常用于淡水虾蟹塘。
4、解毒产品1)海得宝贝:海水专用型,解毒功能,主要用于以下情况;刚进新水的养殖塘,由于海水污染,刚进海水含有化工污染以及重金属污染,易导致缢蛏慢性死亡和蛏眼不开及其他应激反应;杀青苔后,由于杀青苔药对贝类有不同程度的刺激,在青苔已经杀死后使用解毒产品;有害藻类(甲藻、蓝藻、三毛金藻)爆发及死亡后使用,本产品可解藻类中毒,减少死亡量;缢蛏长时间不开眼,当池塘中每种化学物质超标不适宜缢蛏生长时,其属于有机酸可中和有害物质;降低PH,在养殖前期,通常PH偏高,由于其成份主要为有机酸,降PH效果较明显。
蛏子养殖技术
蛏子养殖技术推荐文章2017阿克苏红枣的种植前景如何热度:广西铁皮石斛家庭种植方法热度:种植铁皮石斛的要点热度:种植迷迭香方法_如何种植迷迭香热度:金银花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_金银花的功效与作用热度:蛏子在我国南北沿海等地区都有分布,是贝类养殖的主要对象,具有很好的市场效益,蛏子如何养殖?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蛏子养殖技术,希望对您有用。
蛏子养殖技术(一)苗种生产蛏子养殖的苗种来源,主要依靠采捕野生苗和海区半人工采苗。
1.采捕野生苗自然海区蛏苗分布在高潮区下部河口、港叉、水沟两侧。
每年立冬开始采苗,至大寒前后结束。
采苗方法是用淌苗袋刮土荡洗蛏苗。
淌苗袋长120厘米、宽40厘米;淌苗袋的袋口为30厘米宽的梯形竹框;刮泥用的刮板宽8厘米、长24厘米,用毛竹制成。
根据不同季节时间的蛏苗大小,选用不同规格的淌苗袋洗苗。
一般地淌苗袋网目0.5毫米的,多在立冬至小雪后1个月间使用;网目0.8毫米的,多在大雪前后半个月间使用;网目1.0毫米的,多在冬至前后半个月里使用;网目1.2毫米的,多在小寒前后半个月里使用;网目在1.5毫米的,多在小寒以后半个月使用。
刮土深度为1—3厘米,然后将淌苗袋置水中筛洗,除去软泥杂质,即得纯净蛏苗。
采到的蛏苗要经过育苗池越冬培育。
育苗一般建于高潮区,小潮不能淹没、温度较高、水流缓慢、并有淡水可以引入池内的滩涂,面积为0.05亩左右,池的上下方各开1个水口,以便排灌之用。
在放苗前l一2天,将池底的泥土碾碎,耙松,压平。
池内蓄水深度约15厘米。
越冬期间要防止堤坝漏水。
严寒时,要增加蓄水深度,防冰冻。
幼苗在育苗池中经过2个月左右的养殖之后,个体增大,生活力增强,这时育苗池的环境已不适于蛏苗生长的需求,需移到中潮区放养,再经2个月左右培育,即成苗种,可移到养成场养殖。
2.半人工采苗半人工采苗就是根据蛏子的繁殖规律和蛏苗喜欢附于新土上的习性,对蛏子繁殖海区的滩涂底质进行人工改造,使蛏苗附着在人工修筑的苗埕上,从而采到大量的蛏苗。
缢蛏综合标准
缢蛏综合标准缢蛏(Scapharca subcrenata)综合标准研究是指基于对缢蛏的野外调查、实验室研究或者缢蛏广泛生态学数据以及相关学术文献,对缢蛏形态、生物化学特征、生态特征、行为及其特征等等进行研究,得出其综合标准。
一、缢蛏形态标准:缢蛏体型狭长,触角上有一细小突起,非光滑,身体边缘有堆积,头部有一圆形孔或突起,腹部有一个细长的裂缝,大多数壳体有一个黄色褐色条纹,少数拥有褐色斑点。
壳体有一个长度大约等于六分之一壳体长度的尾冠(capellum)。
后段长而尖,尾端有一个圆形的尾盾(scuta),圆形的尾缘有一个削平的尾纹(stria),圆形的尾部有一个长椭圆形的尾须(setae)。
二、缢蛏生物化学特征标准:缢蛏的血液中有一种特殊的糖蛋白,叫做缢蛏糖蛋白。
这种特殊的糖蛋白主要由谷氨酰胺和氨基乙酸构成,其中谷氨酰胺占主要部分。
这种糖蛋白具有抗细菌活性,并且它还可以作为一种免疫反应调节因子,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反应,还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发育。
此外,缢蛏的皮肤和内部腔隙中还含有一种特殊的氨基酸。
这种氨基酸具有抗病毒、抗真菌和抗肿瘤等功能,可以有效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对人体有保健作用。
三、缢蛏生态特征标准:缢蛏分布于太平洋海域,主要在珊瑚礁地区生活,可以在沙石混合地形或礁石周围找到。
雨季到来时,缢蛏可以迁徙至浅滩周围的礁石上,以便找到更多的食物及良好的繁殖环境。
它们以浮游植物、珊瑚珊瑚酵母及浮游动物为食,以这种方式对礁石的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行为及其特征标准:缢蛏的行为和特征是根据它们在环境中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性产生的。
研究发现,缢蛏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学习新的环境和新的行为,甚至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其行为。
随着缢蛏年龄增长,缢蛏会逐渐学习新的环境,以及可以应对暴露于环境中的风险。
研究还发现,缢蛏有一个特殊的社会性行为,即形成群体,缢蛏会集结成群,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会变得越来越聚拢。
缢蛏养殖技术
缢蛏养殖技术缢蛏养殖【常见问题】缢蛏养殖有哪些技术要点?选好养殖场地。
外涂养殖选在中潮区下层至低潮区每天有2-3小时插露为好;虾蛏混养塘底一定要处理塘底的黑泥,底质以软泥和泥砂混合的底质为佳。
建设标准模式蛏田。
外涂养殖无论是熟涂还是生涂都要经过翻涂、耙土、平埕才能放养,可将整片蛏埕划分成宽3-7米的小畦,畦之间留有小沟,畦面呈马路形、不积水,虾蛏混养塘参照外涂建畦,面积控制在总面积的1/3为佳,蛏苗放养前须"发塘"。
精心选、运蛏苗。
蛏苗选择工作一定要做好,切忌淡水浸过的蛏苗和隔夜蛏苗,否则死亡率较高。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在适宜的播种季节内,提倡早播,一般在清明节前结束,播苗应在大潮汛期间进行,外涂养殖每亩可播壳长1厘米的蛏苗70公斤,内塘每亩可60-80播公斤,不要过密。
播前遇下雨、淡水多,每亩可撒粗盐10公斤左右,以利蛏苗钻穴。
加强涂间管理。
缢蛏养殖从放养开始到起捕结束,短则6-7个月,长则15-16个月,加强涂间管理是保护增产的重要措施。
放养初期要下涂检查蛏苗的成活率,及时补苗,在大风浪过后,要及时平整涂面。
夏季及时耘苗,使涂面得到松疏;夏季退潮后更要防止出现积水现象,防止缢蛏烫死。
繁殖期要防止白露前后的台风暴雨,并及时驱逐鱼害和病害,进入冷蛏后,要及时"盖汪"。
蛏虾混养要注意投足虾饵,防止对虾由于饵料不足而摄食缢蛏造成减产,对虾起捕后,可施肥培饵,保证缢蛏正常生活。
适时采捕,颗粒还家。
蛏的采捕期在7-8月份或春节前后至清明。
缢蛏采捕工作一定要彻底,尽量不留老蛏、死蛏,否则会造成底部硫化氢积累,影响产量,影响翌年的养殖。
【本人点评】本人为探索缢蛏养殖方法的你整理了《缢蛏养殖技术》,如果自己家想要缢蛏暂养2天的话,把缢蛏放到一个有很多漏孔的洗菜的盆里,然后把这个盆放到另外一个稍大一点的可以装水的盆里,让水刚好没过蛏子,这样蛏子吐出的泥沙全部掉下来,换水的时候很方便。
缢蛏养殖技术-第一节缢蛏的生物学
2020年7月18日星期六
第一节 缢蛏的生物学
一、形态 缢蛏的贝壳呈长圆柱形,壳质脆薄。两壳不能全部开或关
。贝壳前后端开口,足和水管由此伸出。前端稍圆,后端呈截 形。背腹面近于平行。壳顶位于背部略靠前端。壳表具黄褐色 壳皮,生长纹明显。贝壳中央自壳顶至腹缘有一条微凹的斜沟 ,形似被绳索勒过的痕迹,故名缢蛏。
苗埕建成后,一般在平畦前几天整埕。整埕包括翻埕、耙埋和平埕 。平畦工作力争在蛏苗附着前1~2天内进行。平畦日期离附着时间愈近 ,附苗量越高。在小潮和大潮时不宜平畦。
•8
(三)平畦预报
根据缢蛏繁殖规律和蛏苗喜欢附着在新土上的习性,准确地掌 握蛏苗进埕附着的日期,及时进行平畦,是提高附苗量的关键 。 从9月下旬开始,每天定点检查亲蛏100个,观察生殖腺发育情 况,一旦发现生殖腺突然消瘦时,即产卵了。从亲蛏产卵的第 二天开始,每天在满潮时定点、定量检查幼虫数量和个体大小 。由此推算缢蛏幼虫下沉附着的确切时间,预报平畦时间。从 担轮幼虫到附着变态需要6~9天。当幼虫的浮游期结束后,每 天定点、定量刮土,观察幼苗附着情况,计数每天进埕附着的 蛏苗数量及大小组成,掌握附着规律,同时检验平畦预报的准 确性。
•7
2.蛏苗窝 在地势平坦、风浪较大、泥砂底质的高中潮区宜建蛏苗窝。窝的四
周筑堤0.6~1米高,在水沟面开出宽0.5米的入水口,水由小口流向苗 窝。窝呈正方形,面积 0.1~0.2亩。蛏苗窝从中潮区向高潮区排列, 每列十几个到几十个不等,两列间挖1米左右水沟,沟底比埋面略低。 3.蛏苗畦
在风浪不大,地势平坦的软泥滩涂上建筑蛏苗畦。把挖出的埕土堆 积在苗埕的两侧筑成堤,从高、中潮区开始,向低潮区延伸。苗埕呈长 条形,埕宽5米以上,长度依地形而定,埕面马路面形向两旁倾斜,两 旁开设小沟。堤高1~1.5米,底宽3~4米,顶宽0.5~1米.
缢蛏
王东旭 水生生物学
缢蛏(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k)隶 Lamark)隶 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 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 竹蛏科,又名蛏子,江苏称其为海蛏、 竹蛏科,又名蛏子,江苏称其为海蛏、浙江称蜻 缢蛏是在滩涂中营埋栖生活的种类。 等,缢蛏是在滩涂中营埋栖生活的种类。它具 有养殖技术简单,成本低,苗种来源广等特点, 有养殖技术简单,成本低,苗种来源广等特点, 是我国开展贝类养殖较早的种类, 是我国开展贝类养殖较早的种类,俗称四大养 殖贝类之一。 殖贝类之一。
3 发展前景 3.1 营养成分分析和活性物质检测 目前缢蛏养殖更多的是追求高产, 目前缢蛏养殖更多的是追求高产,而对 其营养性、 其营养性、美味性和健康性等因素方面考虑 较少,因此缢蛏营养成分的变化、 较少,因此缢蛏营养成分的变化、地区性差 异以及微量元素等有待研究, 异以及微量元素等有待研究,药物功能和活 性物质需要进一步开发。 性物质需要进一步开发。
1 研究现状 1.1 养殖技术 1.2 人工育苗技术 1.3分子生物学 1.3分子生物学 2 存在问题 2.1 滩涂老化 2.2 饵料 2.3 种质退化 3 发展前景
1 研究现状
1.1 养殖技术
2000 年以来,缢蛏人工育苗技术逐渐成熟,养殖面 年以来,缢蛏人工育苗技术逐渐成熟, 积不断扩大,江苏、山东等地纷纷引进缢蛏苗种, 积不断扩大,江苏、山东等地纷纷引进缢蛏苗种,发展 缢蛏养殖业,使其成为北方滩涂养殖的一个新亮点。 缢蛏养殖业,使其成为北方滩涂养殖的一个新亮点。 周维武等研究并报道了缢蛏全人工养殖的三个主要工 作环节,即室内人工育苗、室外越冬暂养和滩涂围网养 作环节,即室内人工育苗、 成。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虾池面积,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虾池面积,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目前还有虾、泥蚶、梭子蟹等与缢蛏混养的立体、 目前还有虾、泥蚶、梭子蟹等与缢蛏混养的立体、综合 生产模式和养殖技术,不仅经济效益可观, 生产模式和养殖技术,不仅经济效益可观,而且有利于 净化环境和生态平衡,达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 净化环境和生态平衡,达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
缢蛏与对虾生态养殖技术
缢蛏与对虾生态养殖技术缢蛏和日本对虾都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水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山东省无棣县在养虾池塘内进行缢蛏和日本对虾混养,利用了缢蛏穴居、滤食和对虾表泥潜伏、抱食的特性,对虾的残饵及排出的粪便起到肥水作用,促进浮游植物繁殖,为缢蛏提供鲜活优质饵料;而缢蛏通过在穴内上下移动和滤食,增加了底泥的通透性,保证上下水层的交换对流,净化了底质和水质,两者在同一水体中,互相促进,共同生长,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池塘选择和清淤改造。
池塘要进排水方便,水位在1.0米以上,有独立的进排水闸门。
海水比重在1.005~1.022之间,水质肥沃,小新月菱形藻、大扁藻等浮游动植物含量丰富。
养殖前,对池底进行清淤改造,清淤深度5厘米并建造蛏埕俗称”蛏板”,即在虾池底滩建造宽3.50米、高0.40米的蛏埕,蛏埕为南北走向,埕长与虾池底长度相等,蛏埕面积占虾池总面积的1/8。
蛏埕筑起后,将蛏埕土块破碎耙细,同时翻匀整平,使埕面稳定光滑,表层土不易被水流冲刷流失和下淤,以利于缢蛏的钻潜穴居。
二、消毒和进水。
3月上中旬进水,进水闸安装60目锥形网过滤。
进水至淹没蛏埕,投放浸泡24小时后的茶子饼,用量为15毫克/升,24小时后将水排干重新进水,使水位达蛏埕以上20厘米。
放苗前15天左右施肥,每667平方米(1亩)施有机肥约20千克,无机肥为纯氮4毫克/升,五氧化二磷0.5毫克/升,以后每5~7天追肥1次,直至水色变为淡黄绿色。
三、苗种放养。
蛏苗规格平均为1.5厘米左右,苗种体色为壳前端黄色,壳面青黄色,边缘略呈绿色,水管带淡红色,壳厚且半透明,健壮无病害。
缢蛏苗淋浸海水,阴干1小时左右,将苗种震荡几次使水管充分收缩后放入船中,顺蛏埕用手均匀抛洒,放养时间在3月下旬,667平方米放苗量50千克左右。
日本对虾苗种平均规格在体长0.8厘米以上,健康、无病毒。
第1茬放养时间在5月上旬,第2茬放养时间是7月,放养密度为0.6万~0.8万尾。
缢蛏的养殖技术
缢蛏的养殖技术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缢蛏的养殖那些事儿。
缢蛏啊,这小家伙可有意思啦!就像咱家里养的宝贝宠物一样,得精心照顾着。
要养缢蛏,首先得找个好地方呀。
就好比人得有个舒服的家,缢蛏也得有个适合它的小天地。
那得是平坦的滩涂,有干净的海水能流进来流出去,这样缢蛏才能在里面畅快地生活。
你想想,要是把缢蛏放到一个脏兮兮、乱糟糟的地方,它能开心吗?能长得好吗?选好了地方,接下来就是投放苗种啦。
这就像是给缢蛏的家请来了一群小伙伴。
不过可得注意苗种的质量哦,得挑那些健康活泼的,可别弄些病恹恹的来。
不然到时候长不好,那不就白折腾啦!这就跟咱交朋友似的,得交那些靠谱的、能一起好好玩耍的呀。
然后呢,就是日常的管理啦。
这可不能马虎,就跟咱每天要吃饭睡觉一样重要。
要时刻关注着海水的情况,水质不好了可得赶紧想办法改善。
缢蛏在里面生活,就跟咱在空气里呼吸一样,要是空气不好了,咱能舒服吗?海水也是这个道理呀。
还有啊,要注意给缢蛏提供足够的食物。
它们爱吃啥呢?一些浮游生物之类的。
这就像是咱得给家里的宠物准备好吃的一样,不能饿着它们呀。
养缢蛏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看到成果的,得有耐心。
就像种一棵树,得慢慢等它长大、开花、结果。
这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小麻烦,比如天气不好啦,海水有啥变化啦,但咱可不能轻易放弃呀。
你说,要是咱把缢蛏养得肥肥壮壮的,到时候收获的时候得多开心呀!那可都是咱的劳动成果呀。
就好像自己精心培育的花朵终于绽放了一样,那种成就感,啧啧,别提多棒啦!所以呀,朋友们,要是你们也对缢蛏养殖感兴趣,那就大胆去尝试吧!只要用心去做,肯定能成功的。
别犹豫,别害怕,缢蛏这小家伙等着你们去照顾它们呢!加油吧!。
缢蛏的养殖(1)
缢蛏(英文名Razor clam),我国“四大养殖 贝类”之一。福建俗称“蛏子”,浙江称 为“蜻”,山东、河北、辽宁等地方称为 “虫先”。
蛏子肉味鲜美,可以鲜食,也可以加工制成蛏干、 蛏罐头,是沿海群众十分喜爱的一种贝类。 蛏肉性寒凉,味甘、咸,具有滋补、清热、除烦、 止痢功能。壳用于胃病、喉痛治疗等功能。
注:缢蛏幼虫的附着习性 缢蛏的受精卵经3-5天发育后(发育速度 和水温直接相关),浮游幼虫出现棒状 足,在足的基部出现布满灰色色素的圆 形眼点,面盘脱落,纤毛和鞭毛脱落, 幼体下沉变态,分泌透明的足丝附着在 泥砂上。
下沉变态后的幼虫先以微弱的足丝营附 着生活,然后以足钻土穴居。 缢蛏幼虫的附着与潮汐、潮区、潮流、 底质、风浪均有关(具体见书P.317)。
红狼牙鰕虎鱼,俗称赤九、红亮鱼、 红鼻条。常在含泥较多的埕地钻穴营 居,主要危害贝苗。
防治措施:用氰化钠(或氰化钾)、鱼藤、 茶饼和巴豆等药物毒杀。氰化钠每亩用药 150-250克,药液浓度0.2-0.3%;鱼藤, 俗称芦藤,每亩用药500克左右,药液浓度l %;茶饼每亩用药4-8千克,干撒,或用温 水泡24小时,再加水调均匀带渣泼洒;巴豆 加工成丸,毒杀时溶于水后灌注鳗穴,每 500克巴豆可灌70—80个鳗穴。以上几种药 在使用时,还须注意使用时间、埕地底质、 及潮汐情况酌量增减。如早、晚时间用多些, 午间用药少些;含砂多的底质用药多些,反 之用药少些;埕地积水多,用药要多些。
此外,皱红螺偶尔也在埕地出现,摄 食养殖贝类;海兔、海牛和纵带锥螺 占据空间,也会影响养殖贝类的生长。
防治措施: 对于斑玉螺,目前仅靠人工捕捉。退 潮时用手捕捉,或用小竹杆和铁线做 成的“拣螺塔”抓捕(玉螺怕光,多 在夜间或阴天出穴活动,宜在早、晚 在干潮后下埕捕捉,也可用0.2-0.3% 的石炭酸喷洒涂面,迫使其出穴,或 用蟹汁喷于埕面诱其出穴,然后捕 捉)。在冬季玉螺产卵期,可下海拣 拾玉螺卵块。 对于经氏壳蛞蝓,待其6月以后产过卵, 数量大减,再播苗。人工捉,或在苗 场周围拦网阻止壳蛞蝓进入苗场。
蛏子养殖技术
蛏子养殖技术缢蛏为软体动物门竹蛏科动物,别名蛏子。
它是我国和日本特有的贝类,遍布于我国南北沿海,尤其是浙江、福建等省渔(农)民贝类养殖的重要对象之一。
养殖蛏子具有成本低、周期短、产量高、收益大、管理简便、生产稳定等优点,是群众致富的好途径。
一、经济价值蛏子是很受欢迎的海产食品,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
据分析,其肉每百克含蛋白质7.2克、脂肪1.1克、碳水化合物2.4克、钙133毫克、磷114毫克、铁22.7毫克等。
它除食用外,还可药用,其肉具有滋补、清热、除烦之功效,用于治疗产后虚损、烦热、痢疾等病症;其壳可用于治疗胃病、咽喉肿痛。
二、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特征蛏子由贝壳、足、水管、外套膜4部分组成。
贝壳脆而薄,呈长圆柱形,前后端均开口,后端比前端的开口较大,前缘稍圆,后缘略呈截形。
两壳的连接处为背方,其相对壳缘为腹缘,贝壳的背、腹缘近于平行。
顶壳位于背面靠前方的1/4处。
顶壳的后缘有棕黑色纺锤形韧带,短而突出,联系两壳使之开启。
自壳顶至腹面具有明显的生长纹,贝壳中央,自壳顶至腹缘有1条微凹的斜沟,形似被绳索勒过的痕迹,故得名蛏子。
壳面被有一层黄绿色的壳皮。
(二)生活习性蛏子喜在风浪平静、潮流畅通、底质松软、有淡水注入的内湾中、低潮区,营穴居生活。
随潮水的涨落在洞穴中有升降运动。
海水淹没时,上升到洞穴口,伸出进出水管,进行呼吸、摄食、排泄等活动。
滩地干露时,则降到洞穴的中部或穴底。
蛏子潜居的深度,随蛏体大小、体质强弱以及底质和季节的变化而不同。
通常蛏体大、体质强壮、底质松软、水温低时,潜居较深;反之,蛏体小、体质弱、底质硬、水温暖时,潜居较浅。
一般潜居深度为体长的5—6倍。
根据滩涂上进出水孔的大小和两孔的间距,可以判断蛏体的大小和肥瘦,若滩面上进出水孔明显,并且在出水孔周围有泥土隆起,说明蛏体健壮。
蛏子在洞穴中倒立生活,一个洞穴内不会同时出现两只蛏子。
通常稚贝的移动能力较强。
在正常情况下,成龄蛏不会离开自己的洞穴而转移到别处生活。
缢蛏养殖技术
缢蛏养殖技术缢蛏养殖技术缢蛏是我省海水养殖三大贝类之一。
据苍南县渔业志记载: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郭明祈等人开始在龙沙乡沙坡村养殖缢蛏,以后逐步向周围地区扩散养殖技术,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
建国以前,芦浦镇东门垟已是有名的养蛏专业村,出现了许多养殖大户,技术精湛,平均产量1500公斤/亩,名列全省前茅。
为应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进一步改进传统的养殖方式方法,以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特惧有关资料,结合具体生产实际,介绍缢蛏养殖、加工等方面的科普知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缢蛏生物学(一)缢蛏体外包有两片薄而脆的长开形贝壳,壳表有明显的生长纹,为测定年龄的标志。
自壳顶斜向腹部有一道浅凹陷,似缢痕,故名“缢蛏”。
足部较发达,伸展在前端,从侧面看,象斧状,属于斧足类软体动物。
它倒立生长,滩涂是永久居留地。
体内器官组织可以分为:神经、消化、肌肉、呼吸、循环、排泄和生殖等7个系统。
其中,消化系统有下列器官:唇瓣、口、食道、胃、幽门盲囊、肠、肛门以及消化腺等;呼吸系统主要是鳃,另有很多血管分布在外套膜和唇瓣上,亦右进行气体交换;循环系统有心脏、动脉、静脉和血窦。
血液循环开放式,即备注从动脉流到身体各组织中经血窦到静脉。
浊血在鳃、外套膜、唇瓣进行气体交换,氧化后的新鲜血液由心大静脉流到心耳,完成血液循环;神经系统不发达,只有神经节和一些神经。
神经节计有:脑神经节2个,脏神经节2个足神经节1个;排泄系统有肾管1对;生殖系统是生殖腺,雌雄异体。
(二)缢蛏是穴居动物,生活在风浪小、潮流畅通、有淡水注入的内湾的中潮、低潮区滩涂上。
洞穴垂直,深度随季节而异:夏季浅,约为体长的6~8倍,冬季深,在10倍以上,最深可达70~90㎝。
成蛏体长一般在5~7㎝,最大可达10㎝。
最佳底质结构是表层3~5㎝厚的软泥,中层20~30㎝厚的沙泥混合(沙占50﹪~70﹪),底层是沙或泥。
缢蛏的寿命为5~7年。
(三)温度的适宜范围:8~30℃,最适温度是15~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繁殖
缢蛏雌雄异体,一年性成熟,性比近于1:1。外观上难以
区分雌雄,性成熟时,精巢稍带黄色,卵巢则为乳白色。繁殖
期在福建、浙江沿海为9~11月,盛期为10月,山东为8~9月。
成熟的亲贝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刺激,特别对水温骤然下降的
刺激,会引起精卵排放。卵子在水中受精发育。受精卵经过卵
缢蛏的养殖 11—16
四、蛏苗质量鉴别
蛏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成的成活率及产量。其鉴别标准见表。
缢蛏的养殖 11—17
五、苗种运输
在20℃以下,耐干运输可维持48小时;20℃以上时,维持36小时左
右。运输工具最好选用冷藏车。蛏苗的长途运输应注意抓好下列环节。
(一)过淡水
收到的蛏苗要就地用海水冲洗净污泥及杂质,尽量拣出死苗、碎苗。
缢蛏的养殖
缢蛏[Sinonoຫໍສະໝຸດ acula constrzcta(Lamarck)]俗称蛏(福建)、蜻(浙江)或 跣(北方)。缢蛏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5.5%,脂肪 0.8%,糖1. 8%和无机盐1.1%。缢蛏的软体部还有补虚的作用, 对阴虚、血虚效果最佳,产后、病后多用之。 · 缢蛏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已有很久的养殖历史。 100多年 来,缢蛏一直是浙江、广东的重要养殖贝类。
比重1.003以下和1.022以上时对缢蛏活动都产生不利影响。从适盐的情 况看,河口处的缢蛏生长快,产量高。 (六)食料与食性
缢蛏的摄食属滤食性,对食物无严格的选择性,只要颗粒大小适宜
即可。其摄食活动受潮汐的限制。 缢蛏食料种类以骨条藻为最多,占饵料生物的91.5%,其次为舟
形藻、圆筛藻、摄氏藻、重轮藻。除了活饵料外,缢蛏还摄食有机碎屑、 泥砂颗粒等。
在风浪不大,地势平坦的软泥滩涂上建筑蛏苗畦。把挖出的埕土堆 积在苗埕的两侧筑成堤,从高、中潮区开始,向低潮区延伸。苗埕呈长 条形,埕宽5米以上,长度依地形而定,埕面马路面形向两旁倾斜,两 旁开设小沟。堤高1~1.5米,底宽3~4米,顶宽0.5~1米.
苗埕建成后,一般在平畦前几天整埕。整埕包括翻埕、耙埋和平埕。 平畦工作力争在蛏苗附着前1~2天内进行。平畦日期离附着时间愈近, 附苗量越高。在小潮和大潮时不宜平畦。
缢蛏的养殖 11—7
2.蛏苗窝 在地势平坦、风浪较大、泥砂底质的高中潮区宜建蛏苗窝。窝的四
周筑堤0.6~1米高,在水沟面开出宽0.5米的入水口,水由小口流向苗 窝。窝呈正方形,面积 0.1~0.2亩。蛏苗窝从中潮区向高潮区排列, 每列十几个到几十个不等,两列间挖1米左右水沟,沟底比埋面略低。 3.蛏苗畦
裂、孵化发育成D形幼虫。经过一段时间的浮游生活,成熟变态。
再经短暂的附着生活后,转入埋栖生活。在20℃~24℃条件下,
从受精到转入底栖营穴居生活约需7~10天。
缢蛏的养殖 11—5
四、生长
人工养殖的缢蛏,1龄体长4~5厘米,最大6厘米;2龄 6~ 7厘米,重10克左右。自然生长的4龄缢蛏体长8厘米,5龄以上 达12厘米。缢蛏满1周龄后,体长增长明显下降,但软体部的增 长加快。 缢蛏冬季不长,春季开始生长,夏季生长最快,秋季渐慢。 5~7月贝壳生长最快,7~9月软体部生长最快。 饵料和水温是缢蛏生长的直接决定因素。
缢蛏的养殖 11—9
(四)苗埕管理
(1)经常疏通苗埕水沟,填平埕面凹陷,及时修补围堤。 (2)每半月整理一次“蛏苗畦”的苗埕,冬至后水沟要适当填浅。 (3)冬至前后砂质“蛏苗窝”苗埕入口需堵塞,蓄水护苗。 (4)注意防治敌害。对危害严重的苗埕,要用烟屑泡水泼洒。每 千克烟屑加水40~50千克,当苗埕露出后泼洒。
浮游幼虫对主要理化因子的适应范围是:水温12℃~29℃,海水比 重1.006~1.018,pH 7.8~8.6,DO 4~6毫升/升,光照 200Lx以下。
幼虫培养密度3~5个/毫升。管理方法基本同其他双壳贝类的人工 育苗。
缢蛏的养殖 11—14
(六)附着稚贝的培育 当幼虫进入匍匐期时,必须及时投放底质。底质系经25号筛
缢蛏隶属于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竹蛏科贝类
缢蛏的养殖 11—1
第一节 缢蛏的生物学
一、形态 缢蛏的贝壳呈长圆柱形,壳质脆薄。两壳不能全部开或关。
贝壳前后端开口,足和水管由此伸出。前端稍圆,后端呈截形。 背腹面近于平行。壳顶位于背部略靠前端。壳表具黄褐色壳皮, 生长纹明显。贝壳中央自壳顶至腹缘有一条微凹的斜沟,形似 被绳索勒过的痕迹,故名缢蛏。
缢蛏的养殖 11—10
(五)蛏苗的采收
南方采收期自农历12月至翌年3月,农历1~2月大量采收。每月 采收两次,在大潮期间进行。采收方法有以下几种。 1.筛选 在适用于蛏苗坪的埕地,用手或木锄把苗连泥一起挖起,埕中 央叠。涨潮时下层蛏苗由于摄食关系往上钻,集中在表,这样 每叠一次,苗的密度便增加一倍。经2~3次重叠后,苗堆旁边 挖一个水坑蓄水,隔潮下埕把集中在苗埕中央的苗,连泥挖起 置于筛内,在水坑里洗去泥土,便得净苗。叠土时要注意上下 两层土必须紧贴,如留有空隙则会使下层蛏苗无法上升而死亡。
缢蛏的养殖 11—8
(三)平畦预报
根据缢蛏繁殖规律和蛏苗喜欢附着在新土上的习性,准确地掌 握蛏苗进埕附着的日期,及时进行平畦,是提高附苗量的关键。 从9月下旬开始,每天定点检查亲蛏100个,观察生殖腺发育情 况,一旦发现生殖腺突然消瘦时,即产卵了。从亲蛏产卵的第 二天开始,每天在满潮时定点、定量检查幼虫数量和个体大小。 由此推算缢蛏幼虫下沉附着的确切时间,预报平畦时间。从担 轮幼虫到附着变态需要6~9天。当幼虫的浮游期结束后,每天 定点、定量刮土,观察幼苗附着情况,计数每天进埕附着的蛏 苗数量及大小组成,掌握附着规律,同时检验平畦预报的准确 性。
缢蛏的养殖 11—3
(三)底质 缢蛏喜栖息在中、低潮区砂泥底的海滩上,在埕面稳定的泥砂质、
砂泥质和软泥质的滩涂上均能生活。 (四)温度
缢蛏属于广温性贝类。生活在北方的缢蛏,冬季能忍受-3℃~0℃
的低温;生活在南方的缢蛏,在39℃条件下仍能生活一段时间。生长适 温为8℃~30℃。 (五)盐度
缢蛏属广盐性种类。海水比重在1.005~1.020时缢蛏活动能力强,
缢蛏的养殖 11—12
二、缢蛏的人工育苗
(一)育苗设备 主要有循环水育苗池、静水育苗池、饵料室以及相应的供水
及水处理系统。 (二)亲贝的选择和处理
选体长5厘米以上,体质强壮,生长正常,性腺发育好的 1-2 龄大蛏。由于缢蛏在室内难以暂养,一般从海区选取亲贝当天 催产。 (三)育苗前的准备工作 (1)饵料的培养:缢蛏幼虫的饵料多选扁藻、牟氏角毛藻、等鞭 金藻等单胞藻。一般在育苗前一个月开始培养。 (2)检查亲蛏性腺成熟度:自然海区的缢蛏一般在9月下旬至11 月上旬开始分批产卵,在此期间可定期观测性腺的成熟度,以 便确定催产的最佳日期。
缢蛏的养殖 11—6
第二节 缢蛏的苗种生产
一、半人工采苗 (一)场地选择 缢蛏人工采苗场地以风平浪静、潮流畅通、有淡水注入的沿 海内湾,地形平坦略带倾斜的滩涂中潮区,底质以泥和粉沙混 合为佳。 (二)苗埕修整 在秋分到寒露期间挖筑苗埕。福建的苗埕有以下三种。 1.蛏苗坪 蛏苗坪建在风浪较小的海区。在埕地周围,挖宽30~40厘米, 深10厘米左右的水沟,整成一个苗埕。埕面宽度依底质软的为 3~5米,硬的可稍宽些,有些达到 10米左右。埕的长度依地形 而定;大多在 10米以上,这样的苗埕相连成片,称为蛏苗坪。
缢蛏的养殖 11—2
二、生态
(一)分布 缢蛏分布在中国和日本沿海,中国的养殖区集中在闽、浙一带。垂直分布多
在软泥或砂泥底质的中、低潮区。幼苗分布在中潮区以上及高潮区边缘,在2米 深处也能生活。 (二)生活习性
缢蛏营穴居生活。蛏洞与滩面约垂直成90°,洞穴深度为体长的5~8倍。涨 潮时依靠足的伸缩弹压和壳的闭合,使外套腔内海水从足孔喷射出,从而上升 至穴顶,伸出进出水管至穴口,摄食食物和排泄废物。退潮或遇敌害生物袭击 时,缢蛏收缩闭壳肌,两壳闭合,或靠足的伸缩,贝体迅速下降。 缢蛏体长为两孔距离的2.5~3倍。随着缢蛏的长大,洞穴也扩大加深。一般情 况下缢蛏不离开自己的洞穴,但在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也会离穴。
装车前用淡水漂洗一次,清除壳面微小生物及其他杂质。漂洗前,把苗
篮震动几下,让蛏苗水管收缩,不至于服水过多,影响成活率。浸水时
间不宜过长。
(二)湿润车厢
装苗前用淡水将车厢冲洗干净,保持足够的湿度。
(三)装苗箱
每箱盛苗15千克,分层装车。上下层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便通风
透气。
(四)防干
在最上层苗箱上甲覆盖2~3层浸透水的纱布防干。运输途中,每隔
绢过滤的软泥。为防止污染,要用30×10-6,~40×10-6的高锰 酸钾溶液(K2MnO4)浸泡消毒2~3小时,透洗2~3遍后使用。良 好的底质不但为附着后的稚贝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还能促进 幼虫附着变态。
壳长500微米以下时培养密度为50万粒/米2,中、后期为5~ 10万粒/米2。随着苗体的增长,可定期追加底质。 一般从附着稚贝开始,约经110天左右,可育成壳长1.2~1.5厘 米的商品蛏苗。为提高人工育苗的效果,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 可将室内人工培育的眼点幼虫移到室外土池中进行附着,开展 土池半人工育苗。
缢蛏的养殖 11—13
(四)催产 对缢蛏有效的催产方法是阴干与流水相结合,催产时的适宜水温为
19℃~23℃,海水比重1.008~1.020,流速12厘米/秒。0.5千克性腺 饱满的亲蛏,催产一次可获3 000~7 000万个担轮幼虫。1米3水体放置 亲蛏的密度1~1.5千克。 具体方法:先阴干6~8小时,再流水2~3小时,于凌晨 3~6时即可产 卵。这种催产方法的有效率为50%~90%,如果在早上6时以后仍不见 产卵即催产无效。若产卵量低,第二天可再用上面的方法催产一次,产 卵量可提高到95%以上。 (五)浮游幼虫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