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指导】高考地理总复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效果检测12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总复习教案【优秀8篇】

高三地理总复习教案【优秀8篇】

高三地理总复习教案【优秀8篇】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教案1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地理必修一,这部分内容是立足于初中地理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选取了自然地理中经典的几个要素,如大气、陆地、水环境、地质等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探讨人地关系中“地”的有关地理理论基础,通过这些自然地理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将生活中的地理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并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

与此同时,掌握地理的有关读图析图绘图的方法和技巧,并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现实世界的境域性知识,解决有关地理的重大问题。

使地理学习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二、教学内容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至5章。

三、学生知识现状分析1.由于部分学校初中阶段忽视地理学习,使高一学生对地理学科不能做出正确的认识,学生的见闻有限、知识面窄,对地理学习存在陌生感和恐惧感,同时又对新生事物抱有很强的好奇心。

2.学生对地球运动这一部分的学习会存在很大难度。

就其原因是地球运动中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而与之配套的物理和数学等学科的内容知识还未学到,无形中加大了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的难度。

3.地理学习的兴趣不浓,方法机械。

很多学生视地理为副科,以为学习地理就是靠死记硬背,故学习兴趣不浓,也不是很重视。

自然地理学习需要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多因素综合分析等能力较弱。

4.地理思维能力缺陷。

自然地理现象一般是学习后续必修2人文地理和必修3区域地理的重要基础,而学生的地理思维往往是单因素线式模式,缺乏多因素网式综合思维能力,难以理解复杂的自然地理现象,也将对后续的学习带来难度。

四、教学措施为更好落实学校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

(1)强调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落实基本的学习过程及课前预习,课堂高效听讲,课后复习整理三个基本环节。

①课前通读教材,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础知识梳理。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答案在最后)必备知识梳理一、区域的发展阶段1.区域发展的含义: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____________、产业组织、____________为核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区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________。

2.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1)特点①产业结构:以传统______为经济主体,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以______密集型和资源型产业为主体。

②经济特点:表现出典型的____________特征。

(2)人地关系: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比较______,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______状态。

3.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1)特点①区域______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____、再到面的发展态势,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趋于集聚。

②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______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③____________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④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__________程度不断提高。

(2)人地关系:发生很大变化,表现为明显不协调。

4.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1)特点①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______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

②区域原先具有的____________减弱,导致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萎缩、衰败状态。

③带来高失业率、____________等严重社会问题。

(2)措施:区域________必须进行调整,寻求新的发展。

5.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1)发展特点:经济____________的转变和增长动力的转换。

(2)具体措施①以______为引领:产业创新、城市创新、科技创新和开放创新。

②路径:以信息化、________、智能化、循环化为路径。

③目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________发展。

[特别提醒]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往往逐渐下降,但并不是农业生产力水平降低,也不是农业生产总值下降。

2024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用书地理(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思维方式一 区域认知

2024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用书地理(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思维方式一 区域认知

【示例剖析】 第(1)题,地理事物主要分为点、线、面三种情况。可考查 点与点、点与线、点与面、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共6种空间分布特
征( C32 排列组合)。此题考查的是面与面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答题格式
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本题图中没有纬度,所以不用写纬度 位置。但有海陆位置,根据图例可以叙述闽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东部沿海 及雷州半岛地区。其他图例可根据相对位置关系来写。答案还要有总体 空间分布特点,此题没有时间因素的特点。(注意:相对位置关系以广东省 还是广州市为依据。)
【示例剖析】
第(1)题,
步骤
分析
定要素 地形要素对地貌、水文、气候的影响,进而对里海产生影响
明机制
地形隆起改变了地貌分布和地貌类型;改变了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 阻挡水汽进入,使气候变干
山脉隆起,使里海与古地中海分离,使原来是海域的地方成为湖泊,原
联情境
来的洋盆成为湖盆;里海再也无法与古地中海进行水体交换,汇水面 积大大减少;山脉隆起阻挡了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水汽,使里海流域降
(2)尺度效应 ①内涵:大尺度上的地理事象是小尺度上地理事象产生的背景;小尺度上的 地理事象构成大尺度上地理事象的诱因;局地尺度与全球尺度之间相互影 响,互为因果;从不同尺度观察地理事象的特点得出的结果并不相同;在一 种尺度上获取的信息并不一定适用于另一种尺度。 ②举例:因气候暖湿化,卓乃湖水位上涨而溢出,造成清水河以上河段(卓乃 湖、库赛河、库赛湖、海丁诺尔、盐湖)贯通,使长江水系北源流程延长拓 展。(小尺度上的地理事象构成大尺度上地理事象的诱因)
③举例:青藏高原的种植业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属于河 谷农业,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即河谷内地势低,气温高,热量较充足,得以发 展种植业。此事象产生的背景是青藏高原地势高,高原面气候寒冷,热量不 足,不能发展种植业。青藏高原这个大尺度区域的热量条件是河谷农业小 尺度种植业发展的背景。(大尺度上的地理事象是小尺度上地理事象产生 的背景)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地球与地图》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地球与地图》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地球与地图》(2024·全国新课标)湖南省永顺县双凤村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村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村寨中一条小溪蜿蜒流淌,潺潺水声伴随着弯弯青石板路和依山而建的土家转角吊脚楼,勾勒出一幅土家山寨的美丽画卷,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

左图示意双凤村地建筑分布,右图示意在建的转角吊脚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等值线图判断聚落分布特征)双凤村传统民居的空间分布特点是()A.沿等高线分布B.沿溪流分布C.围绕公共建筑分布D.沿公路分布(2024·福建)福建省2024年调查了水稻土,对于水含量高的土壤,土壤中的铁元素容易被溶解,可以向下渗漏,也可以向两侧渗漏,铁元素容易转化为容易溶解的价态。

种植水稻的土壤需要不断翻种,需要周期性排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①-④含水量较高且大致相同,甲剖面最可能出现在图中①-④地中的()A.①B.②C.③D.④(2024·黑龙江/吉林/辽宁)水体性质、运动和库区环境等因素影响水库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其分布。

恰甫其海是位于新疆伊犁谷地特克斯河上的水库,周边植被以草原为主。

水库消落区主要分布在南岸。

如图为2019年6月和9月恰甫其海表层浮游动物生物量等值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等值线图判读/水文要素对生物要素的影响)影响6月恰甫其海表层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透明度B.流量C.营养盐D.流向4.(等值线图判读/水文要素对生物要素的影响)9月恰甫其海南岸丰富的碎屑食物吸引浮游动物聚集,这些碎屑食物主要来源于()A.底泥扰动上浮B.水位涨落携带C.表层水流汇集D.河川径流输入(2024·黑龙江/吉林/辽宁)黄河三角洲村落空间形态具有明显的水适应性特征。

在“河、塘、田、路、居”五因子的数量、分布等长期影响下,黄河三角洲的村落表现出团状、带状、指状3种典型空间形态。

图1为黄河三角洲典型村落分布图。

2014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 模块三 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12 区域发展与联系

2014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  模块三 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12  区域发展与联系

专题十二区域发展与联系区域农业发展[典题例证明思路](2013·高考北京卷)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中()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2)东北平原()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思路分析】1.获取信息要准确(1)设问信息明确思路第(1)题,主要考查图中某地的地理现象。

解题思路是先在图中确定位置然后分析其地理现象的正误。

第(2)题,主旨词是“东北平原”,主要考查东北平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解题思路是回忆有关东北平原的地理特征,与四选项加以对比分析。

第(3)题,主旨词是“主要原因”,限定词是“人口迁入东北地区”和“20世纪50~70年代”。

解题思路要结合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背景来分析。

(2)图表信息抓住关键2.常见误区要避免误区一:甲地是我国陆地上最东点,误认为是日出的最早地方。

误区二:我国内外流域的分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或200 mm等年降水量线,但并不说明大兴安岭就是内外流域的分水岭。

【自主解答】(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规律方法巧运用]1.农业开发问题(如东北农业区开发)的分析思路(1)在此类问题的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找到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劣势条件,对优势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对劣势条件进行改造,在开发和改造的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2)常见农业区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典型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方向农耕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过分注重耕作业,忽视了多种经营,从而使农耕区生态退化;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出现土壤污染、农产品质量下降等现象走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之路;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建绿色农产品基地牧区内蒙古高原、青海牧区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保护草地、建人工草地,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畜牧产品进行深加工林区东北大、小兴安岭林区只采不育、资源衰退、生态环境恶化采育结合;对林木产品进行深加工区域特色农业形成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出口创汇农业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农业技术水平高南疆我国最大长绒棉基地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需求量大海南岛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丰富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昆明花卉种植业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低温并非对农业全是有害的低温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但冬季低温不利于病虫的越冬,使该区域病虫害较少,有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同时低温有利于土壤中营养物质的积累,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2023年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质检卷(十三)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2023年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质检卷(十三)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单元质检卷(十三)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2021江苏镇江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地农业景观结构图,该地的石堰梯田具有“叠石相次,包土成田”的特点。

读图,完成1~3题。

1.该石堰梯田最可能位于()A.山西省B.江西省C.吉林省D.云南省2.推测石堰梯田所在地的环境特点为()A.气候雨热同期,农作物一年两熟B.降水相对较少,以旱作农业为主C.荒漠分布广,畜牧业分布在山麓D.河网纵横密布,航运价值高3.关于该地农业景观所在地的正确叙述是()A.山上的森林和灌丛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B.田埂上的经济树种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C.民居多以石为建材主要原因是防潮防湿D.景观所在地的河流主要补给是冰雪融水(2021天津三模)马拉若岛位于亚马孙河河口,为世界最大的冲积岛,该岛东北沿岸面对大西洋,但周围完全被淡水包围,地势东高西低。

岛上人烟稀少,东部居民多从事水牛养殖业,水牛在运输方面做出了不少贡献。

下图为马拉若岛周边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据图推测该岛东侧的植被为()A.热带雨林B.热带稀树草原C.热带荒漠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5.该岛居民使用水牛运输,主要是为了应对()A.低洼泥泞的道路B.崎岖的地形C.闷热潮湿的气候D.缺乏的劳动力(2021广东佛山模拟)镬耳屋(下图)是岭南传统民居的主要代表,主要分布于大珠江三角洲区,因其在屋的两边墙上筑起两个像镬耳一样的山墙而得名。

据此完成6~7题。

6.山墙的主要功能有()①遮阳②防火③挡风④防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镬耳屋内部“三间两廊”格局是由北方四合院演变而来的,其自然成因是岭南地区()A.台风频发B.气候湿热C.光照充足D.降水丰富(2021山东泰安一模)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北村,周边临广州环城高速、国道,离白云机场约5千米,距离中心城区约18千米,是城郊型村庄。

该村原为董、徐两族聚族而居,后受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和乡村工业化的发展影响,村内流动人口增多,社会关系多元化发展,内部空间结构布局演变明显。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检测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检测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 有关区域及其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各区域间没有明显的区别B 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里的人们,也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C 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特点D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2 下列关于各区域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三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水分B 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热量C 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水分D 华北平原和松嫩平原——热量3 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开发早期,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平原的主要原因是( )A 雨热同期的气候B 黏重的土质C 单一的农作物品种D 平坦的地势4、下列关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B.生长季节短,适宜玉米、棉花、冬小麦、油菜的种植C.水稻土分布广泛,因此主要发展水田耕作业,大面积种植水稻D.受长白山阻挡,降水由西向东减少,东部降水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5、下图是某一地区的区域发展过程图,从图中可以反映出()A.区域核心不断缩小,外围空间不断扩大 B.产业结构优化,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高C.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D.区域内联系逐渐增加,与区外联系逐渐减弱6、下表反映的是欧洲部分地区的墙壁厚度,它反映了从英国南部到俄罗斯西部()A.风力越来越大B.降水量越来越多C.地震强度越来越大D.冬季气温越来越低某同学在他的《我的家乡》作文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尽,船儿在密如珠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是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

池中的鱼儿时而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据此回答8-9题。

7、田晓的家乡位于下列哪个地区()A.黄淮海平原B.东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渭河平原8、该地的气候类型及耕作土壤分别是()A.温带季风气候、黄土B.温带季风气候、黑钙土C.亚热带季风气候、红壤D.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9-10题。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2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2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点一 区域的含义、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知 识 整 合])1.区域的含义(1)概念: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特征①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②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位置的差异A.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B.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3)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特别提醒】地理环境差异除了影响产业活动外,还对交通、建筑、文化等也有影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运便利,而松嫩平原缺少水运;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洲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等。

[深度思考])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1.自然环境要素差异(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3)水文差异的形成(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要素差异[题组递进])1.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A.河流、明确的B.湖泊、模糊的C.交通线、模糊的D.山脉、明确的(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A.化学工业B.建材工业C.电子工业D.纺织工业解析第(1)题,由图知区域界线沿山脊线划分,行政区界线明确。

第(2)题,由图知该地有高校园区,科技发达,有飞机场,交通便捷,森林公园,环境优美,适宜发展电子工业。

答案(1)D(2)C2.[2013·北京文综,36(3)]读图,完成下题。

(12分)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

河北省沧州市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复习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河北省沧州市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复习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河北省沧州市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复习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组C.城市吸引,人口外流D.产业发展,环境承载力破坏2023年五一期间,淄博烧烤“火上了天际”,“进淄赶烤”成了热词。

研学小组对当地烧烤店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烧烤店多以地摊的形式出现;不同县区烧烤店的密度差异很大,但在空间上均呈集中分布的特征。

图示意淄博市不同县区烧烤店核密度(核密度是反映某地理事物在空间上的集聚程度,数值越大,数量越多,聚集水平越高)差异。

完成下面小题。

6.影响淄博市烧烤店核密度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状况B.历史文化C.人口密度D.劳动力价格7.烧烤店多以地摊的形式出现,主要是为了()A.降低创业门槛,降低经营风险B.拓展经营空间,活跃城市经济C.方便原料运输,降低经营成本D.方便顾客就餐,促进居民消费现代科学考察在冲绳海槽底部发现了大量与现在长江口类似的河流沉积物,并且在沉积物中发现了淡水生物化石。

完成下面小题。

8.冲绳海槽存在淡水生物化石的原因最可能是()A.古长江口延伸至江浙一带B.冲绳海槽曾为淡水湖泊C.古长江口延伸至冲绳海槽D.冲绳海槽地壳抬升剧烈9.推测冲绳海槽出现淡水生物时期正值()①冰期②间冰期③海平面上升④海平面下降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图示意我国某气象观测站测得的2018—2022年各月平均气压状况,该气象观测站位于我国某省会城市,其观测的数据可反映所在地形区气压的季节变化。

完成下面小题。

10.该气象观测站所在的城市最可能是()A.长沙B.北京C.拉萨D.海口11.该地气压夏季高于冬季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B.地形C.天气D.植被当地时间2023年2月6日4时17分和13时24分,土耳其南部连续发生两次由断层活动引起的7.8级大地震及多次余震,震中相距96千米,震源深度均在20千米以内,是一种罕见的“双主震型地震”,震中附近城市密集,损失巨大。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地理,阶段性测试题十二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地理,阶段性测试题十二

阶段性测试题十二(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2012·山东青岛)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1~2题。

1.有关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①——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B.②——当地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煤炭含硫量高C.③——气候大陆性显著,降水的季节变化大D.④——地势起伏大、气候干旱、土质疏松答案:A解析:①为荒漠化问题,在沙漠边缘受风力侵蚀和风力搬运作用影响,A正确;②主要分布在西欧,为石油使用造成的酸雨危害,B 错误;③为森林破坏;④为滑坡和泥石流问题,发生条件包括地形条件、水源条件(降水和冰雪融水)以及物源条件(松散堆积物)等,因此D错误。

2.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污染物是()A.工业排放的废气B.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C.汽车排放的废气D.建筑工地的扬尘答案:D解析:该处酸雨的发生主要与酸性气体有关,与扬尘无关。

(2012·四川成都)下图为垃圾分类机处理流程及相关产业链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产业链最大的优点是()A.加强了废弃物减害化和资源化B.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C.能源循环利用,自给有余D.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产业链对废弃物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和处理,实现了废弃物减害化和资源化。

4.垃圾分类处理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发展的观念B.公平的观念C.环境的观念D.权利的观念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产业链主要体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和减害化,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破坏,所以主要体现的是环境的观念。

(2012·山东菏泽)分析下图所示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回答5~6题。

5.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过程的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②③①6.下列做法符合模式③的是()A.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答案:5.B 6.A解析:第5题,图中三种模式所处阶段分别是征服自然、崇拜自然和人地协调发展,其历史演变过程是②①③。

2024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用书地理(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专项练题型一

2024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用书地理(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专项练题型一

4.(2023·福建高考预测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云南省贡山独龙江乡是我国唯一的独龙族聚居地,境内最高峰4 969米,最 低点1 170米,森林覆盖率高达93%,是“野生动植物天然博物馆”。长期以来, 独龙族人通过毁林烧荒轮种玉米、芋头、土豆维持一家人口粮,通过伐木、 采挖野生药材、捕猎换钱贴补家用。2011年独龙江乡开始推广“林+蜂”模 式,在不砍树的前提下种植多年生草本植物草果(药食两用中药材),同时在 草果地招引独龙蜂,收获蜂蜜。2018年年底独龙江乡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 下图为独龙江乡的位置及水系图。
1234
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引水式水电站引用河流上游的水至河段下游,集中 落差并经压力管道,引水至厂房进行发电。由于尼洋河流域洪水期输沙量 大,河床床沙多为砾石、卵石,即尼洋河输沙中大粒径比重大,在发电过程 中容易对发电设备(电站)造成危害,故为了减少悬沙进入电站,应将双坝设 计的另一道坝修建在引水式水电站的坝前位置。
1234
第(4)题,读图可知,与其他河流相比,寿溪流程短,流域面积小。由上文可知, 聚落布局与水源、水热条件、地形、土壤等因素有关,因此可以从这些角 度继续分析。如该地纬度较低,蒸发量大,降雨量小,水源较少,水热条件较 差;河流流程短,流量小,河流沉积作用较弱,土壤较为贫瘠,地形较为崎岖等。
1234
1234
2.(2023·广东佛山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0年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 超过10亿吨,连续4年占全球粗钢产量比例超过一半。我国铁矿石品质一 般,生产成本较高,钢铁生产高度依赖进口铁矿石。西非铁矿石资源丰富, 但地质勘查工作程度低,各国基础设施薄弱。中国是投资西非铁矿最多的 国家。下图示意西非铁矿资源(图中百分数为铁矿石品位)和中资企业铁 矿项目(序号1、2、3、4、5)分布。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一轮限时规范训练:第12章 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一轮限时规范训练:第12章 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二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4·宁波模拟)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下图所示。

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B.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C.区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2.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①行政区②政治文化区③热量带④干湿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和青岛市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⑥D.③④⑤解析第1题,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第2题,图中A的边界是明确的,应为行政区、政治文化区等边界线,而热量带、干湿区等区域界线是模糊的。

答案 1.C 2.C(2010·福建文综,7~8)入海河流三角洲的土地利用类型受河流淡水和海洋咸水的共同影响。

某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该三角洲地区2007年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如下表所示。

完成3~4题。

3.该三角洲地区最有可能位于下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4.在三角洲向海洋推进的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一般趋势是()。

A.滩涂→盐荒地→旱地B.盐荒地→滩涂→旱地C.旱地→盐荒地→滩涂D.林草地→旱地→滩涂解析第3题,根据各图的经纬网可知,图中所示的四个三角洲分别是尼罗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由题目提供的资料可知,该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盐荒地,因此最有可能是黄河三角洲。

第4题,在三角洲向海洋推进的过程中,最先形成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滩涂,进一步发展则成为盐荒地,盐荒地经过脱盐改良后才能成为耕地,因此,其发展趋势是滩涂→盐荒地→旱地。

答案 3.C 4.A(原创)下面两图分别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组合合理的是()。

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二章环境与发展第34讲中国国家发展战略

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二章环境与发展第34讲中国国家发展战略

第34讲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课程标准] 1.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2.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3.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知识体系导学积 累 必备知识——基础落实 赢得良好开端一、建设主体功能区1.主体功能:一个区域最主要、最 的功能。

2.建设主体功能区的意义(1)建设主体功能区是 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

(2)主体功能区规划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 ,转向依据主体功能 、有序开发。

3.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地理背景 (1)适宜开发的土地少(2)自然资源分布不均 (3)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我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国土面积的 以上――→决定我国不适宜通过大规模扩展面积来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提高已开发区域的 ,缓解对自然环境的压力。

(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呈现趋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区域→需要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4.我国主体功能区分类(1)划分标准:地理国情和开发状况。

(2)主体功能区分类及其功能【连线】将下面的区域与其所属的主体功能区连线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1.主要区域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战略等。

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1)地位: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内河经济带,具有独特和巨大发展潜力。

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在我国国土开发和保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概况: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充足,种类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城市密集,广阔。

(3)空间格局:“一轴、两翼、三极、多点”。

(4)主要措施三、拓展蓝色经济空间1.海洋的作用:“能量的源泉”“未来的粮仓”。

3.发展措施:立足于保护海洋,清晰规划利用格局,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提升海洋发展能力。

【思考】当前,大规模海洋开发在促进经济发展、解决资源短缺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

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单元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流域内部的协作发

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单元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流域内部的协作发

上游、中游地 毁林开荒,导致旱涝 灾害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多,造

成水库泥沙淤积
过度灌溉导致 土壤盐碱化 加剧,工业的发展导致污 下游地区
染严重 ❸
❸由于渠道长期输水,灌溉水下渗,地下水位显著上升,从而 导致三角洲地区土壤沼泽化和次生盐碱化,肥力下降,影响作物产 量。
3.走向协作的流域发展 (1)成立协作组织,统一规划管理 成立 政府间的协作组织,对全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发 展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是流域内部协作开发的首要条件。 (2)水资源的协调利用与合理分配 尼罗河流域国家通过一系列的合作,协调利用尼罗河的水资源。 ❹
2.长江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分析
上游
中游
下游
开发条件
自然条件恶劣,
自然条件优越,
自然条件优越,
生态环境脆弱;
地理位置突出,
工农业基础较好
(3)白尼罗河源于南半球。尼罗河枯水期时,南半球为雨季,白 尼罗河得到补给因此径流量大;尼罗河枯水期时,青尼罗河和阿特 巴拉河都进入枯水期,产生的径流量少。
(4)原因:尼罗河流域的水利建设; 阿斯旺大坝的建设;对尼罗 河的综合治理,沿岸植被覆盖率提高。影响:三角洲滩涂增速减慢, 入海口海岸侵蚀,海水倒灌,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盐碱化,对生态 环境产生影响。
❷青尼罗河主要流经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每年的 6~10 月气 压带、风带北移,此时的埃塞俄比亚高原受低气压的控制,降水丰 富,河流水量丰富,进入汛期。青尼罗河水量的季节变化是导致尼 罗河定期泛滥的主要原因。
2.不协调的流域开发 过度用水与捕捞,导致 生物多样性 减少,影响到下
上游地区 游地区的供水
(3)环境的协作保护与统筹治理 面对水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尼罗河流域国家认识到各国在环境 保护方面的共同利益,需要对生态环境进行协作保护与统筹治理 。

2022《三维设计》地理第一轮高考总复习真题备选题库: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2022《三维设计》地理第一轮高考总复习真题备选题库: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2010~2022年高考真题备选题库第十二章地理环境与区域进展第一讲地理环境对区域进展的影响(2022.江苏高考)《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据此回答1~2题。

1.“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A.山间峡谷B.山前平原C.山间盆地D.平缓高原2.“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A.地理位置B.浇灌系统C.农业科技D.水力资源解析:1.C 2.A 第1题,由材料中“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可知该地位于河流发源地,应为地势较高的山地,所以顺着山地峡谷进入的山间开阔地应为山间盆地,不行能是山前平原或平缓高原。

第2题,“桃花源”为世外桃源,由于地处河流源头,山地深处,地理位置偏僻,不受当时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2022.海南高考)如图所示,位于潮湿区的某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进入平原。

读图,完成3~5题。

3.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河流流量最小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4.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宜修建水坝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5.河流穿过平行背斜山脉的缘由可能是()A.河流侵蚀,逐步将山脉切开B.河流改道,由与山脉平行改为穿行C.河流先于褶皱形成D.山脉断裂,断裂处形成河流解析:3.A 4.B 5.C第3题,河流一般是从上游向下游流量渐渐增大,依据图示地形及河流流向推断,甲位于河流上游,丙和乙位于中游,丁位于下游。

因此A正确。

第4题,通过读图分析,乙位于地势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格外丰富,最适宜建大坝,因此B项正确。

第5题,若山脉先形成,河流流向应平行于山脉即纵列分布,不会将山脉切开,更不会改为穿行,因此A、B错;只有河流先于褶皱形成的前提下,才会毁灭河流穿行山脉,C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效果检测(十二)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2014·汕头模拟)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

根据材料完成1~2题。

1.该村落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B.黄海沿岸
C.海南岛山区D.东北平原
2.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
A.高寒缺氧B.潮湿、多虫鼠
C.多火山、地震D.干旱缺水
解析:1.C 2.B 第1题,从建筑材料和房屋的结构可知,该地气候湿热,因而最可能为海南岛。

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B项正确。

读下图,回答3~4题。

3.关于两条河流特征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半年有凌汛现象
B.夏半年水量较丰富
C.均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D.均自南向北注入大西洋
4.关于甲、乙两图所示区域自然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小于乙区域
B.甲河流通航条件优越,沿岸工业发达
C.两区域植被类型均以荒漠、草原为主
D.乙河流域开发历史悠久,灌溉农业发达
解析:3.B 4.D 第3题,鄂毕河主要补给水源是积雪融水和降水,春夏季水量丰富,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尼罗河补给水源主要来自北半球的热带草原区,夏季水量最丰富,尼罗河无结冰期、无凌汛现象。

第4题,纬度越高的地区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所以甲区域变化幅度大于乙区域;甲河流由于气温低、结冰期长,通航条件差,沿岸人口少,经济发展落后,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乙流域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之一,灌溉农业发达。

读下图,完成5~6题。

5.图示地区与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 )
A.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小
B.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大
C.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
D.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6.关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草原、高寒草甸等植被为主
B.河流短小,多季节河
C.冬季经常受寒潮的侵袭,降温剧烈
D.地势平坦、沙漠广布
解析:5.D 6.A 第5题,由图中经纬度及主要地理事物可知此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因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弱,故气温日较差大;又因是较低纬度的高原,故年较差小。

第6题,青藏高原以草原、高寒草甸等植被为主;此处多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该地区地势高,冬季寒潮不易影响到;该地冰川广布。

(2014·南平质检)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人口、面积和经济水平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西部地区面积广阔,环境承载力最高
C.中部地区人口、面积适中,经济发展条件最优
D.东部地区经济水平最高,发挥内引外联和对内、对外两个辐射作用
8.关于东部地区将部分产业转移到中西部产生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中西部环境污染状况的改善
B.短期内可能引起东部地区失业人口的增加
C.有利于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D.加快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解析:7.D 8.A 第7题,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但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较低;东部地区位于沿海,对外联系便利,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发展条件优于中、西部地区,且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对内、对外起着辐射带动作用。

第8题,东部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到中西部,会加重中西部的环境污染。

(2014·青岛模拟)1951~1990年我国台湾省农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种植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读表完成9~10题。

中国台湾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之变动
(1951~1990年) 单位:%
A.交通条件改善B.市场需求变化
C.劳动力素质提高D.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10.对台湾1951~1990年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数据变化的分析,可借助于( )
A.数字地球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D.遥感
解析:9.B 10.B 第9题,市场的需求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与规模。

第10题,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需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

(2014·湖南十二校模拟)目前,我国已经建成“数字中国”的地理空间框架,“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初步形成,大大提升了国土监管能力。

据此完成11~12题。

11.对土地资源“天上看,网上管”,分别运用的现代地理技术是( )
A.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
12.从国情出发,我国应用高科技手段开发国土资源动态监管的主要目的有( )
①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②指导城市交通运输③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用地④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11.A 12.C 第11题,“天上看”主要是遥感系统,“网上管”是地理信息系统。

第12题,进行动态监管主要是为了保护耕地,节约用地。

二、综合题(40分)
13.(2014·天津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一下图为新疆与浙江两区域图。

新疆地形为“三山夹两盆”;浙江地形复杂多样,西南部山地高峻,中部多丘陵、盆地,东北部则为冲积平原。

材料二下图为“浙江和新疆生产总值和增速示意图”。

(1)据材料一及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两省区河流开发利用方式的主要差异及原因。

(8分)
(2)(6分)
(3)根据材料二,比较两省区的生产总值和增速的异同点。

(4分)
(4)浙江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近年来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

试分析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加工业的原因。

(2分)
解析:第(1)题,河流开发利用方式主要从灌溉、航运、水能开发等角度考虑。

第(2)题,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一般要强化农业结构调整和延长农业产业链,同时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

第(3)题,依据材料中信息回答即可。

第(4)题,新疆具有原料优势,同时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利于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发展。

答案:(1)
(2)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立体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优势农产品的系列开发;封山育林,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农业科技。

(答出三点即可)
(3)相同:两省区的生产总值都呈上升趋势;增速的变化波动均较大,且波动方向基本一致。

不同:两省区的生产总值相差很大,浙江省是新疆的约5倍以上;浙江省的增速波动幅度更大。

(4)新疆棉花原料和羊毛丰富,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

14.(2014·南京模拟)大江、大河的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点开发区域。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

(1)黄河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来,黄河三角洲生长速度减慢,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监测和分析两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变化,最有效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有__________________。

(6分)
(2)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6分)
(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相比,简评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发展的条件。

(4分)
(4)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是黄河三角洲经济区的目标和方向,试分析其实现产业结构生态化的基本途径。

(4分)
解析:第(1)题,三角洲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由于加强了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减轻,因而黄河三角洲生长速度减缓,遥感适用于监测,地理信息系统可进行对比分析。

第(2)题,土地盐碱化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原因。

第(3)题,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相比,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在石油资源、土地资源、海盐资源方面优势明显,但在科技、人才、工业基础等方面明显不足。

第(4)题,从三大产业的发展角度分析。

答案:(1)流水堆积作用加强了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RS、GIS
(2)自然原因:地势低,地下水位高且含盐量高;降水量少,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不合理灌溉。

(3)优势条件:后备土地资源丰富;石油、海盐资源丰富。

劣势条件: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处于劣势;水资源短缺。

(4)(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业;发展生态农业;(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第三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