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菉竹山房》的时代透视
《菉竹山房》
《菉竹山房》
(一)理解:
《菉竹山房》中的悲剧的社会根源。
这是一个恋爱、婚姻悲剧。
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社会。
在那个社会里,是容不得男女自由恋爱的,更不要说少男少女一时冲动野合于后花园,那是人人鄙夷的。
在那个社会里,让女子抱着死去男人的灵牌做新娘这种扼杀人性的荒唐之举反而会得到嘉许。
从此,二姑姑在枯寂阴暗的老宅中销蚀尽青春年华。
这是封建社会和礼教造成的悲剧。
(二)简析:
结尾窥房在人物刻划和艺术结构上的作用。
窥房将小说前文渲染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森森鬼气推到了极致,同时,又突然逆转,以来窥房的是二姑姑主仆二人。
这一结局,在艺术上出奇制胜,在思想上发人深省。
窥房使鬼气转化为人气,使两个生活在非现实境界中的女人,表现出最为世俗的欲望,鬼脸一晃,晃出了人性的微光,晃出被礼教牢笼禁锢成鬼的躯壳中,一颗灼热的充满人欲的心灵。
自然,这一晃,使读者在小说喜剧性的结尾中,无论如何也轻松不起来。
(三)论述:
分析作品以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表现悲剧的艺术特色。
小说不在悲剧故事上多化笔墨,也不在悲剧人物性格的
刻划上尽遣才华,而是着重于悲剧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
阴森的住地,尘封的住房,作伴的生物,姑爹的鬼魂一切是那样的死寂与恐怖。
在那古墓式的环境中,生活着曾是十分心灵手巧的美丽姑娘,她们被摧残、扭曲成了充满鬼趣的人,其沉重的悲剧气氛令人窒息。
窥房将神秘恐怖的环境气氛渲染到了极致,然而,鬼气向人气发生了转变,使我们看到了充满鬼趣的女主人公其内心深处的人欲的涌动。
在此,悲剧的冲击力再次震撼了我们。
菉竹山房
.分析《菉竹山房》以环境气氛的渲染表现悲剧的艺术特色。
《菉竹山房》描述封建时代一个恋爱、婚姻的悲剧。
封建礼教毁灭了一对青年男女的幸福,使女主人公过了一辈子几乎是与人世隔绝的孤寂的墓中人似的生活。
小说并不在这一爱情悲剧的故事上多化笔墨,而是着力于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
作者是这样描写菉竹山房的住宅环境的:“屋子高大,阴森”“一种与陈腐的土木之气混合的霉气扑满鼻观。
”这尘封的住房不仅是二姑姑悲惨命运的见证,更是她悲惨命运的象征。
陪着她住在这座大屋里二十多年的丫头兰花,深情也同样凄幽。
陪伴她们的还有壁虎、蝙蝠和燕子,在兰花轻唤燕子的悠悠长叹里,细致入微地渲染出她们的孤独和寂寞。
尤其是二姑姑异乎寻常地谈起阴间的丈夫,那个沉于扬子江底的亡灵,不仅常会梦见,而且好像真的会每年回家“公子帽,宝蓝衫,常在这园里走。
”这个在精神上以“鬼”为伴的细节,令人揪心地表现出二姑姑孤寂的绝望的悲哀。
这锁闭、尘封的大屋,散发着陈腐发霉的气息,笼罩着神秘恐怖的氛围,加上主人阴郁的神情和低幽的语调,处处让人觉出这确乎是一座阴暗死寂的坟墓,而禁锢其中的二姑姑已经是一具十足的幽灵。
弥漫在菉竹山房里的这种阴森的气氛,在作品的最后得到了更加充分的渲染,外面“雨声虫声风弄竹声合奏起一支凄戾的交响曲”;远处二姑姑和兰花低幽地念着晚经;墙壁悬挂的《钟馗捉鬼图》上那个鬼,仿佛“栩栩欲活”;接着窗外轻微的脚步声,突然窗上露出“鬼脸”……这一切层次分明地把菉竹山房鬼气阴森的气氛进一步推向了高峰,小说对环境气氛的大肆渲染目的在于写人,因为人和环境是“相协调”的,这样就写出了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而形成的墓中人似的性格特征,揭示出畸形社会条件下病态的人生。
二姑姑的人生悲剧更加能扣动人心,发人深思。
吴组湘《菉竹山房》解读
吴组湘《菉竹山房》解读《菉竹山房》是吴组湘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33年。
情节不太复杂,讲的是新婚夫妇“我”和阿圆从城市回到老家,受二姑的邀请,去她家小住。
二姑年轻时曾与鼠族学塾中的一个聪明少年的门生相恋幽会,“这幕才子佳人的喜剧闹了出来”后,“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
不幸的是,她的情郎在“赴南京应考”途中“翻船身亡”。
19岁的二姑闻耗自缢,被救活。
少年家与女家经过商议同意后,二姑抱着灵牌做了新娘,一直孤寂地生活在“一丝阳光也晒不下来”的灰暗阴森的菉竹山房里。
二姑和丫头兰花的行为古怪,把“蝙蝠”叫“福公公”,“燕子”叫“青姑娘”。
少年也去世20余年了,二姑和兰花却还说姑爷经常回来,“公子帽,宝蓝衫,常在这园走”,就连给“我”们用的蚊帐也“是姑爷的蚊帐”。
晚上天气突变,使本就有些“鬼气”的菉竹山房气氛更加阴森恐怖。
本来已惊恐万状的一对新人,忽然听到窗外“如鬼低泣”的“低沉的戚戚声”,并看到窗上印露着的鬼脸。
“我”壮起胆子,推门而去,门外的两个“女鬼”竟是二姑和兰花。
原来她们在门外偷听窥视新婚夫妇房中生活!小说通过对菉竹山房这一中心的描写,营造了人物生活的环境与气氛。
写菉竹山房正是为了突出生活期间唱的主人。
景物与人物有着互渗和比喻关系。
作者在叙述故事时,设置了第一人称的“我”作为叙事者的视角,以“我”和妻子阿圆去看望抱着灵牌做了新娘的二姑为线索,来写“我”和阿圆所听到、看到的主人公二姑的故事。
另外,第一称叙事者通过对词语的选择,巧妙地进行了视角转换,呈现出叔祖、少年家等次要人物角色视角。
在二姑的心目中,她和已亡人之间是人鬼情未了似的爱情;在次要人物角色的视角下,二姑和少年之间演绎的是“伤风败俗”的故事。
本文的叙事者是一个不可靠的叙事者。
作者设置一个不可靠的叙事者的目的,显然是不希望读者从叙事者的角度看待二姑。
这也正是第一人称叙事者带来的“距离控制”的美学效果。
第一人称叙事的美学效果即是拉开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叙事者成为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中介,这一中介的存在使读者不会把小说中的叙事者的观点误认作是作者本人的思想态度。
吴组缃菉竹山房分析
吴组缃菉竹山房分析吴组缃《菉竹山房》分析一、作者简介吴组缃(1908.4.5- )原名吴祖襄,字仲华,安徽泾县人。
1921年起先后在宣城安徽省立八中、芜湖省立五中和上海求学。
在芜湖五中念书时曾编辑学生会创办的文艺周刊《赭山》,并开始在《皖江日报》副刊发表诗文。
1929年秋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一年后转入中文系。
1932年创作小说《官官的补品》,获得成功。
1934年创作《一千八百担》。
作品结集为《西柳集》、《饭余集》。
1935年中断学习,应聘担任了冯玉祥的家庭教师及秘书。
1938年发起并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担任协会理事。
抗战时期创作长篇小说《鸭咀涝》。
1946年至1947年间随冯玉祥访美,此后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和中文系主任,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潜心于古典文学尤其是明清小说的研究,任《红楼梦》研究会会长。
二、故事简要《菉竹山房》是吴组缃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21933年。
情节不太复杂,讲的是新婚夫妇“我”和阿圆从城市回到老家,受二姑姑的邀请,去她家小住。
二姑姑年轻时曾与叔祖学塾中的一个聪明年少的门生相恋幽会,“这幕才子佳人的喜剧闹了出来”后,“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
不幸的是,她的情郎在“赴南京应考”途中“翻船身亡”。
19岁的二姑姑闻耗自缢,被救活。
少年家“商得女家同意”后,二姑姑抱着灵牌做了新娘,一直孤寂地生活在“一丝阳光也晒不下来”的灰暗阴森的菉竹山房里。
二姑姑和丫头兰花的行为古怪,把“蝙蝠”叫“福公公”,“燕子”叫“青姑娘”。
少年已去世20余年了,姑姑和兰花却还说姑爹经常回来,“公子帽,宝蓝衫,常在这园里走”,就连给“我”们用的蚊帐也“是姑爹的帐”。
晚上天气突变,使本就有些“鬼气”的菉竹山房气氛更加阴森可怖。
本来已惊恐万状的一对新人,忽然听到窗外“如鬼低诉”的“低沉的戚戚声”,并看到窗上印露着的鬼脸。
“我”壮起胆子,推门而去,“门外的两个女鬼竟是二姑姑和兰花。
原来他们3在门外偷听窥视新婚夫妇房中的生活!三、艺术特征1、刻画人物采用了侧面渲染和烘托的表现手法。
吴组缃菉竹山房分析
吴组缃《菉竹山房》分析一、作者简介吴组缃(1908.4.5- )原名吴祖襄,字仲华,安徽泾县人。
1921年起先后在宣城安徽省立八中、芜湖省立五中和上海求学。
在芜湖五中念书时曾编辑学生会创办的文艺周刊《赭山》,并开始在《皖江日报》副刊发表诗文.1929年秋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一年后转入中文系。
1932年创作小说《官官的补品》,获得成功。
1934年创作《一千八百担》。
作品结集为《西柳集》、《饭余集》。
1935年中断学习,应聘担任了冯玉祥的家庭教师及秘书。
1938年发起并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担任协会理事。
抗战时期创作长篇小说《鸭咀涝》。
1946年至1947年间随冯玉祥访美,此后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和中文系主任,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潜心于古典文学尤其是明清小说的研究,任《红楼梦》研究会会长.二、故事简要《菉竹山房》是吴组缃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33年。
情节不太复杂,讲的是新婚夫妇“我"和阿圆从城市回到老家,受二姑姑的邀请,去她家小住.二姑姑年轻时曾与叔祖学塾中的一个聪明年少的门生相恋幽会,“这幕才子佳人的喜剧闹了出来"后,“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
不幸的是,她的情郎在“赴南京应考”途中“翻船身亡”。
19岁的二姑姑闻耗自缢,被救活。
少年家“商得女家同意"后,二姑姑抱着灵牌做了新娘,一直孤寂地生活在“一丝阳光也晒不下来”的灰暗阴森的菉竹山房里。
二姑姑和丫头兰花的行为古怪,把“蝙蝠”叫“福公公”,“燕子”叫“青姑娘”。
少年已去世20余年了,姑姑和兰花却还说姑爹经常回来,“公子帽,宝蓝衫,常在这园里走",就连给“我"们用的蚊帐也“是姑爹的帐"。
晚上天气突变,使本就有些“鬼气”的菉竹山房气氛更加阴森可怖.本来已惊恐万状的一对新人,忽然听到窗外“如鬼低诉”的“低沉的戚戚声",并看到窗上印露着的鬼脸.“我"壮起胆子,推门而去,“门外的两个女鬼竟是二姑姑和兰花。
菉竹山房赏析
小说是用第一人称的自叙,讲述了我与新婚妻子阿圆画家后到二姑姑家探亲居住的一段经历,没想到在那却遇到了“鬼”。
《菉竹山房》整体上给人一种阴森幽悚、鬼气笼罩的感觉。
小说中的事发地是座大宅院:菉竹山房。
这座房宅给我的模糊的印象是“阴森敞大的三进大屋,那间摊乱着雨蚀虫蛀的古书的学房,以及后园中的池塘竹木,想起来都如依稀的梦境”,“屋舍阴凉宽畅”,是比较美好的,但在家人亲友里却是讳谈的,何故?从后文得知这菉竹山房原来是间闹鬼的“鬼屋”。
这菉竹山房为何会成为“鬼屋”呢?二姑姑又为何在此屋一住就是几十年却不怕鬼?小说开头就讲了个二姑姑的故事,是跟蝴蝶有关的。
蝴蝶这个意象在小说里出现了两处,一处是在开篇的故事里,另一处是我在菉竹山房的邀月庐观看陈设时见到的。
蝴蝶的篇头的故事里所呈现的是传统文化里才子佳人的意蕴,但凡蝴蝶成双成对,主人事婚姻美满。
而且故事原本就是个美好的开端,因为蝴蝶——都是二姑姑在闺中刺绣——那么姿态万千,使得拜师于叔祖门下的一位聪明年少的书生心生爱慕,而且二姑姑也由于叔祖时常的夸赞芳心暗含。
这可是极其有缘分的爱情端倪,弄好了便可以成全一对幸福恋人。
但偏偏出了闹剧,这对恋人私会偷情被祖母抓住,一时间他们受尽闲言闲语,天作难合。
接着又是悲剧来临,那少年在应考途中翻船身亡,二姑姑立意殉情,幸被园丁所救,竟感动了男方家人,便征求女家同意办成二姑姑与那死去的少年的冥婚。
蝴蝶双飞,自古是爱情象征,但是也有不尽人意的。
古有梁祝化蝶的千古美传,可两人却并非生前,而是等到死后才化蝶双宿双飞。
这结局未免太过悲惨,而这篇小说里也用了蝴蝶来象征他们的爱情,可联想到梁祝,便可预知二姑姑与那少年的结果终究不会幸福。
事实也果然如此。
单飞的蝴蝶是孤苦的,而二姑姑也犹如一之单飞的蝴蝶,一生悲剧。
这悲剧为何会酿成?当初二姑姑与与少年相互倾心时为何不撮合?当他们偷换被捉时,放佚风流的叔祖虽尽力撮合周旋,但终究未能成功,这又是为什么?而当少年死后,二姑姑殉情未死,男方家人认为她此举“尚有稍些可风之处”,且自家人也同意其“麻衣红绣鞋,抱着灵牌参拜家堂祖庙,做了新娘”。
[优质文档]吴组缃菉竹山房剖析
[优质文档]吴组缃菉竹山房剖析吴组缃《菉竹山房》分析一、作者简介吴组缃(1908(4(5- )原名吴祖襄,字仲华,安徽泾县人。
1921年起先后在宣城安徽省立八中、芜湖省立五中和上海求学。
在芜湖五中念书时曾编辑学生会创办的文艺周刊《赭山》,并开始在《皖江日报》副刊发表诗文。
1929年秋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一年后转入中文系。
1932年创作小说《官官的补品》,获得成功。
1934年创作《一千八百担》。
作品结集为《西柳集》、《饭余集》。
1935年中断学习,应聘担任了冯玉祥的家庭教师及秘书。
1938年发起并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担任协会理事。
抗战时期创作长篇小说《鸭咀涝》。
1946年至1947年间随冯玉祥访美,此后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和中文系主任,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潜心于古典文学尤其是明清小说的研究,任《红楼梦》研究会会长。
二、故事简要《菉竹山房》是吴组缃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33年。
情节不太复杂,讲的是新婚夫妇“我”和阿圆从城市回到老家,受二姑姑的邀请,去她家小住。
二姑姑年轻时曾与叔祖学塾中的一个聪明年少的门生相恋幽会,“这幕才子佳人的喜剧闹了出来”后,“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
不幸的是,她的情郎在“赴南京应考”途中“翻船身亡”。
19岁的二姑姑闻耗自缢,被救活。
少年家“商得女家同意”后,二姑姑抱着灵牌做了新娘,一直孤寂地生活在“一丝阳光也晒不下来”的灰暗阴森的菉竹山房里。
二姑姑和丫头兰花的行为古怪,把“蝙蝠”叫“福公公”,“燕子”叫“青姑娘”。
少年已去世20余年了,姑姑和兰花却还说姑爹经常回来,“公子帽,宝蓝衫,常在这园里走”,就连给“我”们用的蚊帐也“是姑爹的帐”。
晚上天气突变,使本就有些“鬼气”的菉竹山房气氛更加阴森可怖。
本来已惊恐万状的一对新人,忽然听到窗外“如鬼低诉”的“低沉的戚戚声”,并看到窗上印露着的鬼脸。
“我”壮起胆子,推门而去,“门外的两个女鬼竟是二姑姑和兰花。
吴组缃菉竹山房分析【范本模板】
吴组缃《菉竹山房》分析一、作者简介吴组缃(1908.4.5—)原名吴祖襄,字仲华,安徽泾县人。
1921年起先后在宣城安徽省立八中、芜湖省立五中和上海求学.在芜湖五中念书时曾编辑学生会创办的文艺周刊《赭山》,并开始在《皖江日报》副刊发表诗文.1929年秋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一年后转入中文系。
1932年创作小说《官官的补品》,获得成功。
1934年创作《一千八百担》.作品结集为《西柳集》、《饭余集》. 1935年中断学习,应聘担任了冯玉祥的家庭教师及秘书。
1938年发起并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担任协会理事。
抗战时期创作长篇小说《鸭咀涝》.1946年至1947年间随冯玉祥访美,此后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和中文系主任,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潜心于古典文学尤其是明清小说的研究,任《红楼梦》研究会会长。
二、故事简要《菉竹山房》是吴组缃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33年。
情节不太复杂,讲的是新婚夫妇“我"和阿圆从城市回到老家,受二姑姑的邀请,去她家小住。
二姑姑年轻时曾与叔祖学塾中的一个聪明年少的门生相恋幽会,“这幕才子佳人的喜剧闹了出来”后,“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
不幸的是,她的情郎在“赴南京应考”途中“翻船身亡”。
19岁的二姑姑闻耗自缢,被救活。
少年家“商得女家同意”后,二姑姑抱着灵牌做了新娘,一直孤寂地生活在“一丝阳光也晒不下来”的灰暗阴森的菉竹山房里.二姑姑和丫头兰花的行为古怪,把“蝙蝠”叫“福公公”,“燕子”叫“青姑娘”。
少年已去世20余年了,姑姑和兰花却还说姑爹经常回来,“公子帽,宝蓝衫,常在这园里走”,就连给“我"们用的蚊帐也“是姑爹的帐”。
晚上天气突变,使本就有些“鬼气”的菉竹山房气氛更加阴森可怖.本来已惊恐万状的一对新人,忽然听到窗外“如鬼低诉”的“低沉的戚戚声",并看到窗上印露着的鬼脸。
“我”壮起胆子,推门而去,“门外的两个女鬼竟是二姑姑和兰花。
吴组缃菉竹山房分析
吴组缃《菉竹山房》分析一、作者简介吴组缃(1908.4.5- )原名吴祖襄,字仲华,安徽泾县人。
1921年起先后在宣城安徽省立八中、芜湖省立五中和上海求学。
在芜湖五中念书时曾编辑学生会创办的文艺周刊《赭山》,并开始在《皖江日报》副刊发表诗文.1929年秋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一年后转入中文系。
1932年创作小说《官官的补品》,获得成功。
1934年创作《一千八百担》。
作品结集为《西柳集》、《饭余集》。
1935年中断学习,应聘担任了冯玉祥的家庭教师及秘书。
1938年发起并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担任协会理事。
抗战时期创作长篇小说《鸭咀涝》。
1946年至1947年间随冯玉祥访美,此后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和中文系主任,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潜心于古典文学尤其是明清小说的研究,任《红楼梦》研究会会长.二、故事简要《菉竹山房》是吴组缃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33年。
情节不太复杂,讲的是新婚夫妇“我"和阿圆从城市回到老家,受二姑姑的邀请,去她家小住.二姑姑年轻时曾与叔祖学塾中的一个聪明年少的门生相恋幽会,“这幕才子佳人的喜剧闹了出来"后,“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
不幸的是,她的情郎在“赴南京应考”途中“翻船身亡”。
19岁的二姑姑闻耗自缢,被救活。
少年家“商得女家同意"后,二姑姑抱着灵牌做了新娘,一直孤寂地生活在“一丝阳光也晒不下来”的灰暗阴森的菉竹山房里。
二姑姑和丫头兰花的行为古怪,把“蝙蝠”叫“福公公”,“燕子”叫“青姑娘”。
少年已去世20余年了,姑姑和兰花却还说姑爹经常回来,“公子帽,宝蓝衫,常在这园里走",就连给“我"们用的蚊帐也“是姑爹的帐"。
晚上天气突变,使本就有些“鬼气”的菉竹山房气氛更加阴森可怖.本来已惊恐万状的一对新人,忽然听到窗外“如鬼低诉”的“低沉的戚戚声",并看到窗上印露着的鬼脸.“我"壮起胆子,推门而去,“门外的两个女鬼竟是二姑姑和兰花。
吴组缃菉竹山房分析
吴组缃《菉竹山房》分析一、作者简介吴组缃(1908.4.5- )原名吴祖襄,字仲华,安徽泾县人。
1921年起先后在宣城安徽省立八中、芜湖省立五中和上海求学。
在芜湖五中念书时曾编辑学生会创办的文艺周刊《赭山》,并开始在《皖江日报》副刊发表诗文.1929年秋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一年后转入中文系。
1932年创作小说《官官的补品》,获得成功。
1934年创作《一千八百担》。
作品结集为《西柳集》、《饭余集》。
1935年中断学习,应聘担任了冯玉祥的家庭教师及秘书。
1938年发起并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担任协会理事。
抗战时期创作长篇小说《鸭咀涝》。
1946年至1947年间随冯玉祥访美,此后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和中文系主任,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潜心于古典文学尤其是明清小说的研究,任《红楼梦》研究会会长.二、故事简要《菉竹山房》是吴组缃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33年。
情节不太复杂,讲的是新婚夫妇“我"和阿圆从城市回到老家,受二姑姑的邀请,去她家小住.二姑姑年轻时曾与叔祖学塾中的一个聪明年少的门生相恋幽会,“这幕才子佳人的喜剧闹了出来"后,“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
不幸的是,她的情郎在“赴南京应考”途中“翻船身亡”。
19岁的二姑姑闻耗自缢,被救活。
少年家“商得女家同意"后,二姑姑抱着灵牌做了新娘,一直孤寂地生活在“一丝阳光也晒不下来”的灰暗阴森的菉竹山房里。
二姑姑和丫头兰花的行为古怪,把“蝙蝠”叫“福公公”,“燕子”叫“青姑娘”。
少年已去世20余年了,姑姑和兰花却还说姑爹经常回来,“公子帽,宝蓝衫,常在这园里走",就连给“我"们用的蚊帐也“是姑爹的帐"。
晚上天气突变,使本就有些“鬼气”的菉竹山房气氛更加阴森可怖.本来已惊恐万状的一对新人,忽然听到窗外“如鬼低诉”的“低沉的戚戚声",并看到窗上印露着的鬼脸.“我"壮起胆子,推门而去,“门外的两个女鬼竟是二姑姑和兰花。
吴组缃菉竹山房分析
吴组缃《菉竹山房》分析一、作者简介吴组缃(1908.4.5- )原名吴祖襄,字仲华,安徽泾县人。
1921年起先后在宣城安徽省立八中、芜湖省立五中和上海求学。
在芜湖五中念书时曾编辑学生会创办的文艺周刊《赭山》,并开始在《皖江日报》副刊发表诗文.1929年秋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一年后转入中文系。
1932年创作小说《官官的补品》,获得成功。
1934年创作《一千八百担》。
作品结集为《西柳集》、《饭余集》。
1935年中断学习,应聘担任了冯玉祥的家庭教师及秘书。
1938年发起并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担任协会理事。
抗战时期创作长篇小说《鸭咀涝》。
1946年至1947年间随冯玉祥访美,此后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和中文系主任,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潜心于古典文学尤其是明清小说的研究,任《红楼梦》研究会会长.二、故事简要《菉竹山房》是吴组缃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33年。
情节不太复杂,讲的是新婚夫妇“我"和阿圆从城市回到老家,受二姑姑的邀请,去她家小住.二姑姑年轻时曾与叔祖学塾中的一个聪明年少的门生相恋幽会,“这幕才子佳人的喜剧闹了出来"后,“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
不幸的是,她的情郎在“赴南京应考”途中“翻船身亡”。
19岁的二姑姑闻耗自缢,被救活。
少年家“商得女家同意"后,二姑姑抱着灵牌做了新娘,一直孤寂地生活在“一丝阳光也晒不下来”的灰暗阴森的菉竹山房里。
二姑姑和丫头兰花的行为古怪,把“蝙蝠”叫“福公公”,“燕子”叫“青姑娘”。
少年已去世20余年了,姑姑和兰花却还说姑爹经常回来,“公子帽,宝蓝衫,常在这园里走",就连给“我"们用的蚊帐也“是姑爹的帐"。
晚上天气突变,使本就有些“鬼气”的菉竹山房气氛更加阴森可怖.本来已惊恐万状的一对新人,忽然听到窗外“如鬼低诉”的“低沉的戚戚声",并看到窗上印露着的鬼脸.“我"壮起胆子,推门而去,“门外的两个女鬼竟是二姑姑和兰花。
吴组缃菉竹山房分析
吴组缃《菉竹山房》分析一、作者简介吴组缃(1908.4.5- )原名吴祖襄,字仲华,安徽泾县人。
1921年起先后在宣城安徽省立八中、芜湖省立五中和上海求学。
在芜湖五中念书时曾编辑学生会创办的文艺周刊《赭山》,并开始在《皖江日报》副刊发表诗文.1929年秋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一年后转入中文系。
1932年创作小说《官官的补品》,获得成功。
1934年创作《一千八百担》。
作品结集为《西柳集》、《饭余集》。
1935年中断学习,应聘担任了冯玉祥的家庭教师及秘书。
1938年发起并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担任协会理事。
抗战时期创作长篇小说《鸭咀涝》。
1946年至1947年间随冯玉祥访美,此后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和中文系主任,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潜心于古典文学尤其是明清小说的研究,任《红楼梦》研究会会长.二、故事简要《菉竹山房》是吴组缃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33年。
情节不太复杂,讲的是新婚夫妇“我"和阿圆从城市回到老家,受二姑姑的邀请,去她家小住.二姑姑年轻时曾与叔祖学塾中的一个聪明年少的门生相恋幽会,“这幕才子佳人的喜剧闹了出来"后,“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
不幸的是,她的情郎在“赴南京应考”途中“翻船身亡”。
19岁的二姑姑闻耗自缢,被救活。
少年家“商得女家同意"后,二姑姑抱着灵牌做了新娘,一直孤寂地生活在“一丝阳光也晒不下来”的灰暗阴森的菉竹山房里。
二姑姑和丫头兰花的行为古怪,把“蝙蝠”叫“福公公”,“燕子”叫“青姑娘”。
少年已去世20余年了,姑姑和兰花却还说姑爹经常回来,“公子帽,宝蓝衫,常在这园里走",就连给“我"们用的蚊帐也“是姑爹的帐"。
晚上天气突变,使本就有些“鬼气”的菉竹山房气氛更加阴森可怖.本来已惊恐万状的一对新人,忽然听到窗外“如鬼低诉”的“低沉的戚戚声",并看到窗上印露着的鬼脸.“我"壮起胆子,推门而去,“门外的两个女鬼竟是二姑姑和兰花。
吴组缃菉竹山房分析
吴组缃《菉竹山房》分析一、作者简介吴组缃(1908.4.5- )原名吴祖襄,字仲华,安徽泾县人。
1921年起先后在宣城安徽省立八中、芜湖省立五中和上海求学。
在芜湖五中念书时曾编辑学生会创办的文艺周刊《赭山》,并开始在《皖江日报》副刊发表诗文.1929年秋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一年后转入中文系。
1932年创作小说《官官的补品》,获得成功。
1934年创作《一千八百担》。
作品结集为《西柳集》、《饭余集》。
1935年中断学习,应聘担任了冯玉祥的家庭教师及秘书。
1938年发起并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担任协会理事。
抗战时期创作长篇小说《鸭咀涝》。
1946年至1947年间随冯玉祥访美,此后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和中文系主任,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潜心于古典文学尤其是明清小说的研究,任《红楼梦》研究会会长.二、故事简要《菉竹山房》是吴组缃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33年。
情节不太复杂,讲的是新婚夫妇“我"和阿圆从城市回到老家,受二姑姑的邀请,去她家小住.二姑姑年轻时曾与叔祖学塾中的一个聪明年少的门生相恋幽会,“这幕才子佳人的喜剧闹了出来"后,“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
不幸的是,她的情郎在“赴南京应考”途中“翻船身亡”。
19岁的二姑姑闻耗自缢,被救活。
少年家“商得女家同意"后,二姑姑抱着灵牌做了新娘,一直孤寂地生活在“一丝阳光也晒不下来”的灰暗阴森的菉竹山房里。
二姑姑和丫头兰花的行为古怪,把“蝙蝠”叫“福公公”,“燕子”叫“青姑娘”。
少年已去世20余年了,姑姑和兰花却还说姑爹经常回来,“公子帽,宝蓝衫,常在这园里走",就连给“我"们用的蚊帐也“是姑爹的帐"。
晚上天气突变,使本就有些“鬼气”的菉竹山房气氛更加阴森可怖.本来已惊恐万状的一对新人,忽然听到窗外“如鬼低诉”的“低沉的戚戚声",并看到窗上印露着的鬼脸.“我"壮起胆子,推门而去,“门外的两个女鬼竟是二姑姑和兰花。
吴组缃菉竹山房分析
吴组缃《菉竹山房》分析一、作者简介吴组缃(1908.4.5- )原名吴祖襄,字仲华,安徽泾县人。
1921年起先后在宣城安徽省立八中、芜湖省立五中和上海求学。
在芜湖五中念书时曾编辑学生会创办的文艺周刊《赭山》,并开始在《皖江日报》副刊发表诗文.1929年秋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一年后转入中文系。
1932年创作小说《官官的补品》,获得成功。
1934年创作《一千八百担》。
作品结集为《西柳集》、《饭余集》。
1935年中断学习,应聘担任了冯玉祥的家庭教师及秘书。
1938年发起并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担任协会理事。
抗战时期创作长篇小说《鸭咀涝》。
1946年至1947年间随冯玉祥访美,此后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和中文系主任,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潜心于古典文学尤其是明清小说的研究,任《红楼梦》研究会会长.二、故事简要《菉竹山房》是吴组缃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33年。
情节不太复杂,讲的是新婚夫妇“我"和阿圆从城市回到老家,受二姑姑的邀请,去她家小住.二姑姑年轻时曾与叔祖学塾中的一个聪明年少的门生相恋幽会,“这幕才子佳人的喜剧闹了出来"后,“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
不幸的是,她的情郎在“赴南京应考”途中“翻船身亡”。
19岁的二姑姑闻耗自缢,被救活。
少年家“商得女家同意"后,二姑姑抱着灵牌做了新娘,一直孤寂地生活在“一丝阳光也晒不下来”的灰暗阴森的菉竹山房里。
二姑姑和丫头兰花的行为古怪,把“蝙蝠”叫“福公公”,“燕子”叫“青姑娘”。
少年已去世20余年了,姑姑和兰花却还说姑爹经常回来,“公子帽,宝蓝衫,常在这园里走",就连给“我"们用的蚊帐也“是姑爹的帐"。
晚上天气突变,使本就有些“鬼气”的菉竹山房气氛更加阴森可怖.本来已惊恐万状的一对新人,忽然听到窗外“如鬼低诉”的“低沉的戚戚声",并看到窗上印露着的鬼脸.“我"壮起胆子,推门而去,“门外的两个女鬼竟是二姑姑和兰花。
吴组缃菉竹山房分析
吴组缃《菉竹山房》分析一、作者简介吴组缃(1908.4.5- )原名吴祖襄,字仲华,安徽泾县人。
1921年起先后在宣城安徽省立八中、芜湖省立五中和上海求学。
在芜湖五中念书时曾编辑学生会创办的文艺周刊《赭山》,并开始在《皖江日报》副刊发表诗文.1929年秋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一年后转入中文系。
1932年创作小说《官官的补品》,获得成功。
1934年创作《一千八百担》。
作品结集为《西柳集》、《饭余集》。
1935年中断学习,应聘担任了冯玉祥的家庭教师及秘书。
1938年发起并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担任协会理事。
抗战时期创作长篇小说《鸭咀涝》。
1946年至1947年间随冯玉祥访美,此后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和中文系主任,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潜心于古典文学尤其是明清小说的研究,任《红楼梦》研究会会长.二、故事简要《菉竹山房》是吴组缃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33年。
情节不太复杂,讲的是新婚夫妇“我"和阿圆从城市回到老家,受二姑姑的邀请,去她家小住.二姑姑年轻时曾与叔祖学塾中的一个聪明年少的门生相恋幽会,“这幕才子佳人的喜剧闹了出来"后,“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
不幸的是,她的情郎在“赴南京应考”途中“翻船身亡”。
19岁的二姑姑闻耗自缢,被救活。
少年家“商得女家同意"后,二姑姑抱着灵牌做了新娘,一直孤寂地生活在“一丝阳光也晒不下来”的灰暗阴森的菉竹山房里。
二姑姑和丫头兰花的行为古怪,把“蝙蝠”叫“福公公”,“燕子”叫“青姑娘”。
少年已去世20余年了,姑姑和兰花却还说姑爹经常回来,“公子帽,宝蓝衫,常在这园里走",就连给“我"们用的蚊帐也“是姑爹的帐"。
晚上天气突变,使本就有些“鬼气”的菉竹山房气氛更加阴森可怖.本来已惊恐万状的一对新人,忽然听到窗外“如鬼低诉”的“低沉的戚戚声",并看到窗上印露着的鬼脸.“我"壮起胆子,推门而去,“门外的两个女鬼竟是二姑姑和兰花。
吴组缃菉竹山房分析
吴组缃《菉竹山房》分析一、作者简介吴组缃(1908.4.5- )原名吴祖襄,字仲华,安徽泾县人。
1921年起先后在宣城安徽省立八中、芜湖省立五中和上海求学。
在芜湖五中念书时曾编辑学生会创办的文艺周刊《赭山》,并开始在《皖江日报》副刊发表诗文.1929年秋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一年后转入中文系。
1932年创作小说《官官的补品》,获得成功。
1934年创作《一千八百担》。
作品结集为《西柳集》、《饭余集》。
1935年中断学习,应聘担任了冯玉祥的家庭教师及秘书。
1938年发起并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担任协会理事。
抗战时期创作长篇小说《鸭咀涝》。
1946年至1947年间随冯玉祥访美,此后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和中文系主任,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潜心于古典文学尤其是明清小说的研究,任《红楼梦》研究会会长.二、故事简要《菉竹山房》是吴组缃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33年。
情节不太复杂,讲的是新婚夫妇“我"和阿圆从城市回到老家,受二姑姑的邀请,去她家小住.二姑姑年轻时曾与叔祖学塾中的一个聪明年少的门生相恋幽会,“这幕才子佳人的喜剧闹了出来"后,“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
不幸的是,她的情郎在“赴南京应考”途中“翻船身亡”。
19岁的二姑姑闻耗自缢,被救活。
少年家“商得女家同意"后,二姑姑抱着灵牌做了新娘,一直孤寂地生活在“一丝阳光也晒不下来”的灰暗阴森的菉竹山房里。
二姑姑和丫头兰花的行为古怪,把“蝙蝠”叫“福公公”,“燕子”叫“青姑娘”。
少年已去世20余年了,姑姑和兰花却还说姑爹经常回来,“公子帽,宝蓝衫,常在这园里走",就连给“我"们用的蚊帐也“是姑爹的帐"。
晚上天气突变,使本就有些“鬼气”的菉竹山房气氛更加阴森可怖.本来已惊恐万状的一对新人,忽然听到窗外“如鬼低诉”的“低沉的戚戚声",并看到窗上印露着的鬼脸.“我"壮起胆子,推门而去,“门外的两个女鬼竟是二姑姑和兰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菉竹山房》的时代透视
摘要:《菉竹山房》是吴组缃先生的代表作,他在小说中渗透的人文关怀、时代观照令故事散发出永恒的魅力。
作者通过选取新旧两个时代的典型代表,让新旧时代进行互动,借此来表现新旧之间的对比,同时还深入挖掘旧时代人之间的异同点,令故事显得隽永深刻,显示了吴组缃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
关键词:《菉竹山房》时代透视新旧互动新旧对比旧人对照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些作家以卓著的文学才华和丰硕的创作成果令世人折服,还有一些则是以为数不多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如吴组缃,“其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的匠心”。
①《菉竹山房》是作者的代表作,有人誉其为“最富诗味的小说”。
②在这篇小说中,吴组缃以抒情化的笔调,融合了纯熟的古典和西式技法,匠心独运地构筑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特定时代下的人物悲剧。
著名评论家唐沅在《吴组缃作品欣赏》中评价吴组缃的作品是“在生活的土壤上正确的理性判断和圆熟的艺术技巧的结合,通过个别去表现整体,通过狭小去透视广大”。
③在《菉竹山房》一文中,作者精心选取了代表性的人物,通过表现他们观察世界的眼光和角度的不同,来展现两个时代的差异。
新时代的代表是”我”和阿圆这对通过自由恋爱结合、彼此有深厚感情的青年知识分子夫妻;而旧时代的代表则是二姑姑、兰花和家乡的一些老太太,其中作者重点塑造二姑姑的形象。
一、新旧互动
文中故事的展开是通过“我”和阿圆回乡探亲,两代人在空间上的近距离接触来刻画新旧之间的互动和碰撞,两代人各自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认识对方。
新一代人对旧一代人是通过“听”和“见”来认识的:
首先是“听”——听二姑姑不幸的身世故事:二姑姑本是一位心灵手巧、善绣蝴蝶的闺秀小姐,她与学塾中的少年才俊两相爱慕。
本是一个才子佳人的美好故事,却没能得到传奇小说中的美满结局。
因为背着父母私订终身,野合于外,二姑姑遭到整个社会的唾弃,“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
后来心上人赴京赶考,不幸船翻身亡,二姑姑殉情不成,最后以冥婚形式和情郎结合,搬进了与世隔绝的菉竹山房。
其次是“见”——见二姑姑的模样和举止。
“那张苍白皱褶的脸没多少表情。
说话的语气,走路的步法,和她老人家的脸庞同一调子:阴暗,凄苦,迟钝。
”二姑姑不仅模样让人有拘束之感,举止也处处透着怪异:将蝙蝠说成是“福公公”,称壁虎为“虎爷爷”,把燕子唤成是“青姑娘”;还煞有介事地和鬼魂沟通,多次提到了“公子帽,宝蓝衫”的“姑爹”:“这些房子,每年你姑爹回家时都会打扫一次。
”“这间避月亭是你姑爹最喜欢的地方;去年你姑爹回来,叫我把它修葺一下。
”
相对的,旧一代人对新一代人是通过“观”和“窥”来认识的:“观”是那些“善于表现的快乐天真的老太太”所为,在他们
眼里,“我”和阿圆这对新式夫妻令他们分外感兴趣,他们毫不掩饰对阿圆这样年轻貌美、青春洋溢的姑娘的喜爱——“最喜欢搂着阿圆在膝上喊宝宝,亲她的脸,咬她的肉,摩挲她的臂膊”;同时对小夫妻之间私事的好奇也表现得赤裸裸“要我和她接吻给她老人家看”,“盯着眼看守着我们作迷迷笑脸,满口反复地说些叫人红脸不好意思的夸羡的话”。
“窥”则是二姑姑和兰花这两个“孤寂了一辈子”的灵魂作出的行为。
二姑姑在“我”和阿圆没到家之前就催着我们去她那里住,两人到来时特地为他们安排了姑爹最喜欢的房间“避月庐”和用过的玻璃纱帐。
在大雨倾盆的晚上,小夫妻夜间谈话时,有鬼脸闪现在两人就寢的房门外,小夫妻两人误以为是姑爹的鬼魂,吓得不轻。
最后是“我”鼓起勇气把门推开一探究竟,才发现原来是二姑姑和兰花在门外偷窥,一场鬼闹剧最终真相大白。
二、新旧对比
在作者所刻画的这几个典型人物及其代表性的互动方式的背后,包含着强烈的对比,在对比中寄寓着作者对时代独特的思考。
新旧两代人之间的对比是显而易见的,主要包括几下几点:一是结合方式。
新时代的代表“我”和阿圆是自由恋爱,两人是在对彼此有较深的认识、情投意合的基础上结为夫妻的。
而旧时代中人的结合方式则分为两种:以大伯娘为代表的家乡的老太太们是经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正统仪式成亲的;而二姑姑则是先背着封建正统婚嫁之礼与情郎野合于外,后来对封建之礼妥协,以“冥
婚”的方式为自己换取正名。
二是精神风貌及思想观念。
这是两代人之间最大的差异。
新一代人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他们向往光明和美好,有着与年轻的身体相匹配的年轻的心态和进步的观念,因此他们会注意金燕村沿途的美丽风光,会去欣赏菉竹山房外的雅致景色和里面的精致器物,这些美好的事物是与他们内在的精神气质相呼应的,所以令他们感到“欣悦”;在听到二姑姑不幸的身世遭遇时,会产生同情、怜悯,甚至有“感动得红了眼睛叹长气”这样率真的反应;他们的心地纯净、磊落,容不下一丝阴暗,所以当他们目睹旧时代一些阴暗、低沉,与他们所理解、所接受的截然不同的事物时,他们会感到恐怖、压抑。
而旧时代的人则完全不同,他们的思想被束缚住了,对身边的美景和美物无动于衷,丧失了感知、体察和欣赏美的心态,反而是和一大群动物相伴而活的怪异生活方式,却令他们习以为常;他们沉溺于过去的往事,对之念念不忘,将自己的身体和思想困宥于阴森、暗沉、没有活力的老屋中,被动而消极地承受加诸身上的命运。
他们对新时代、新世界是有好奇心的,但却是通过奇怪而畸形的方式来宣泄,以致令人心生尴尬和恐惧。
三、旧人对照
除了新旧之间的显著差异,作者还进一步挖掘旧一代人之间的异同点。
同是旧时代中人,一方采取了观赏的姿态,另一方则选择了窥探的方式。
“观”和“窥”虽然都是表示“看”的动作,但这
二者之间却有极大的区别,值得玩味。
“观”,多是表示“观赏”、“观看”,它是光明正大,无需羞赧的。
在这里,“观”带有一点倚老卖老的姿态,是长辈对晚辈居高临下的要求或命令;而“窥”呢,字典的解释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强调“偷看”,而且必须在一定的掩盖物下进行,一被发现就会觉得分外尴尬。
大伯娘和二姑姑都是长辈,但她们的动作却大相径庭,也是值得深思的,追溯到上文提到的二姑姑的过去,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会产生两种不同性质的“看”了。
以大伯娘为代表的家乡的老太太,她们是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合法程序,以明媒正娶的形式过门的,她们与丈夫之间的夫妻关系是通过礼教所认可的常规化形态缔结的,所以能够安度晚年,享受儿孙满堂之天伦。
而二姑姑因年轻时的“风流韵事”,她的人生被刻上了污点的烙印,从此偏离了正常、平稳的生活轨道,只能孤独终生,因为她的缔结方式是不受封建礼教和世俗观念认可的。
吴组缃创造性地使用了“窥”来表现她受挤压、受迫害的灵魂。
二姑姑曾经是个对爱情充满憧憬的鲜活生命,她勇敢追求爱情幸福,却被强大的社会舆论、顽固的封建礼教给扼杀。
当她向封建礼教妥协,以冥婚的方式获得了名分,爱情却永远失落了。
她只能在菉竹山房这座曾经爱情的象征,如今却如幽狱般的住所孤独终老。
“我”和阿圆的到来点燃了她未熄的激情之火,她采取了“窥”这种扭曲极端的方式来完成她的爱情理想。
虽说二姑姑和大伯娘他们所采取的形式和实质是不同的,但她
们之间就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吗?“窥”是一种畸形化的生活和心理的产物,而“观”呢,其实也是不得圆满之下的一个特别举动。
相较于二姑姑生理和心理都受压抑,大伯娘她们的生理欲望可以有合法的途径释放,但谁能说她们没有一点压抑呢?通过父母和媒妁缔结的婚姻,由不得自己做主,夫妻双方没有深厚的感情作基奠,想必在婚姻中情和爱也是缺失的。
这些家下的老太太渴望“我”和阿圆表现恩爱给她们看,也正凸显了她们对真情实爱的渴慕。
总之,无论是以大伯娘为代表的家下老太太,还是二姑姑和陪侍她左右的兰花,不管是通过“观”的方式,还是借由“窥”的途径,其实都是在寄托她们未曾圆满过的心愿。
透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篇小说层次的多样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对比越来越精细,悲剧也越来越深刻广泛,作者运用杰出的对照手法刻画出处于封建礼教和道德压抑下的女性精神世界,表达了对时代的悲悯和观照。
旧时代中人的痛苦不在于物质的匮乏,而是在精神上无边的孤独寂寞和饱受压抑。
家下的老太太们在看似安逸平稳的婚姻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心灵寂寞,对情投意合、心心相印的美好情感的可望而不可即。
而二姑姑则被囚禁于菉竹山房这座阴森空旷的大宅,无人理解她内心的悲苦,她只能在痛苦中熬干青春韶华,在孤寂中扭曲了灵魂和人格。
读懂全文我们会发现,结尾的轻松只是作者的故作之笔,他的批判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道德,文章的主题和意旨十分深刻。
而这种深刻却是由生动的艺术技巧表现出来的,向我们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注释
①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二卷)[m].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393.
②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二卷)[m].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399.
③唐沅.吴组缃作品欣赏[m].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12.
参考文献
[1]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二卷)[m].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2] 唐沅.吴组缃作品欣赏[m].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
[3] 刘姝.浅析《菉竹山房》的艺术特色[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4).
[4] 乔琛.《菉竹山房》:二姑姑故事的多重讲述[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5] 孙生民.被囚禁的女人——吴组缃的小说《菉竹山房》解读[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1).
[6] 刘勇强.吴组缃小说的艺术个性[j].文学评论,1996(1).
[7] 吴正毅.青春与爱情的悲歌——浅析吴组缃的《菉竹山房》[j].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9(1).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