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差异分析_张佑印
我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探究
2012015年8月下半月刊经济发展研究我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探究 朱 波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出门旅游已经成为了当今的时尚之一,而旅游经济在各省内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
然而,由于各省份之间的差异,旅游资源以及旅游经济同样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本文就此加以分析。
一、我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空间格局(一)省内差异空间格局整体特征的分析着眼于全国范围,区域性差异最为明显的在于东部地带而且东部沿海地带省内差异同样较为明显,其旅游业带来的经济增长超过了其他行业。
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的旅游业差异明显而且各有侧重,在东部省份呈现出弱显著与一般显著性特征,在西部主要表现为强显著性特征而且较为明显。
此外,省内差异明显的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省份,由于我国中西部经济整体偏弱的现状导致其旅游经济同样处于偏低的现象。
及时中西部省份之间的差异性较大,但从全国范围内而言其并没有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贡献率。
总体而言,东部地带省内差异性显著的省份较少,具有代表性的为广东省、福建省、江苏省等而且这些省份在全国旅游业中占据了较大比例。
(二)二大地带省内差异空间格局分析处于东部地带的广东省、福建省、江苏省,虽然经济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但省内的差异性较大且差异性贡献率同样较大。
然而,三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福建省与广东省属于强显著而江苏省则属于较强显著,前两者省内的差异贡献率较大,不同地市之间的差距明显。
此外,广东省与江苏省差异贡献率之间的差距达到了10%,此现象说明了经济发达的省份之内有富有的地市亦有贫穷之地,旅游业在省内的经济的贡献率表现出来较大的区域差异,其发展状态呈现出来的是不均衡性。
广东省的旅游经济主要集中在珠三角而江苏省的旅游重镇在于苏南地区,深圳、珠海、广州、东莞、佛山等城市的旅游收入占据了全省旅游收入的80%以上,即使在全国旅游经济中同样占据了较大比例,而苏南地区的镇江、广州、无锡、南京以及苏州等具有非常高的入境旅游收入总数,在全国当中也占有比较高的比重。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引言旅游业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资源的国家,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旨在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研究,探讨其原因和对策。
区域差异的表现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旅游资源差异我国各地区的旅游资源分布极为不均衡。
一方面,像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和一些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名胜古迹、自然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另一方面,像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由于资源限制和交通不便等原因,旅游资源发展相对滞后。
2. 旅游产业结构差异不同地区的旅游产业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
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旅游产业相对成熟,涵盖了旅游景点、酒店、交通、旅行社等多个细分领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旅游产业相对单一,主要依赖某一种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缺乏多样性。
3. 旅游服务水平差异不同地区的旅游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一线城市和一些旅游热门城市拥有较为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和专业的旅游人才队伍,游客能够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旅游服务水平相对较低,由于人力资源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旅游服务质量无法与发达地区相比。
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导致的:1. 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差异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分布极为不均衡,导致了各地区旅游资源的差异。
比如,位于沿海地区的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滩和海洋资源,有利于海滨旅游的发展;而位于西部地区的城市则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如雪山、峡谷等,适合开展户外探险旅游。
2.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导致旅游业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发达地区的经济相对较发达,人民收入水平高,人们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旅游消费。
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相对较低,居民收入水平有限,旅游消费能力较弱。
我国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时空差异研究
。王 兆 峰 在 批 评 现 有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缺 乏
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的 基 础 上, 选取了区域旅游产业 发展潜力最主要的 5 类影响因素, 即旅游资源潜力 、 旅游市场潜力 、 旅游开发效益 、 各种社会经济支撑和 并对每类 因 素 涉 及 的 具 体 指 标 进 行 了 归 开发条件, 纳
构建了包 含 产 业 章概括了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内涵与特性, 自我成长潜力和外源 支 撑 潜 力 在 内 的 区 域 旅 游 产 业 发 展 潜 力评价指标体系, 并 运 用 加 权 主 成 分 TOPSIS 价 值 函 数 模 型 对我国 31 个省市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进行了时 空 分 析 。 研 究 并在空间上 表明: 我国区域旅游 产 业 发 展 潜 力 呈 增 长 态 势, 表现为东部较强 、 中部 和 东 北 部 次 之、 西部较弱的非均衡格 不少省份旅游产 业 发 展 潜 力 没 有 得 到 有 效 发 挥 。 最 后, 局, 文章归纳了加快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两点启示 。 [关键词]旅游 产 业; 自 我 成 长 潜 力; 外 源 支 撑 潜 力; 加 权 主 成分; TOPSIS 模型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 - 5006 ( 2012 ) 02 - 0052 - 10
丁建军等 | 我国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时空差异研究
第 27 卷
2012 年第 2 期
潜力内涵的 界 定 则 主 要 有 两 类 观 点: 一 点 是“差 距 , 说” 以马勇等为代 表, 他们将特定时段内由区域环 社会经 济 所 支 持 的 和 旅 游 资 源 所 能 达 境所限制的 、 到的供应极限总量定义为区域持续发展潜力
。 因而, 适时地将
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
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旅游业发展迅速。
然而,中国各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将通过空间分析和统计学方法,深入探讨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现状、原因和影响,旨在为制定合理的旅游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空间分析,统计学方法近年来,中国旅游经济总体发展迅速,旅游收入和游客数量持续增长。
然而,各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的旅游经济较为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区域差异与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成因,本文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一个包含地理距离权重矩阵和空间滞后因变量的模型。
结果显示,各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距离核心旅游城市的距离、当地产业结构、政策支持等因素显著相关。
中西部地区的地域辽阔、人口稀疏,导致旅游资源开发不足,也是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
根据相关数据和信息,我们将各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东部沿海地区的旅游收入和游客数量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这种区域差异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均和市场竞争失衡,不利于全国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
同时,旅游经济区域差异也会对当地产业结构产生影响,制约了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
本文通过空间分析和统计学方法,探讨了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现状、原因和影响。
研究发现,各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与距离核心旅游城市的距离、当地产业结构、政策支持等因素有关。
为促进中国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旅游资源开发,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当地旅游经济的竞争力。
同时,各地区需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整个国家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探讨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政策调控和区域合作等手段缩小区域差异,促进全国旅游经济的均衡发展。
我国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时空差异研究
大旅游 目的地 , 伴随这一旅游 产业 国际转 移过程 而
的是全球旅游 产业竞争更加 激烈 。 因而 , 时地将 适 各地 区旅游产业 发展 潜力转化 为发展 实力 , 加快实 对
现我 国由旅游 大 国向旅游强 国转变也意义深 远 。
坎 勒斯揣 尔 ( a etl 较早 地关 注 了旅 游地 竞 Cnsi) r1 争 力与 发展 潜力 的关 系 , 出旅 游 地 的 承 载力 是 影 指
二 、旅游 产 业发展 潜 力研 究 回顾 相 对 于旅 游产 业 竞 争力 研 究 , 游产 业 潜 力研 旅
也取 得了迅速 的发 展 , 并初步形成 了各 区域既竞 争又
合作的 良好发展 态势 。然而 , 由于资 源禀赋 、 区位 、 社 会 经济 、 交通等 条件 存在 差异 , 各地 区旅游 产 业发 展
然而 , 当前关 于旅 游 产业 发 展潜 力 的定量 研 究 还十分 有 限 。为 数不 多 的研 究或 者 聚焦于 旅游 产业 的某一 方 面 , 资源 、 场 和 就业 潜 力 , 如 市 或者 关 注 某一较 小 的地域 范 围 , 有极 少 数 文 献 研究 了我 只
[ 图分 类 号 ] 5 中 F9 [ 献标 识 码 ] 文 A [ 文章 编 号 ]0 2—50 (0 2 0 0 5 10 06 2 1 )2— 0 2—1 0
局 , 少 省份 旅 游 产 业 发 展 潜 力 没 有 得 到 有 效 发 挥 。 最 后 , 不 文章 归 纳 了加 快 我 国旅 游产 业发 展 的 两点 启 示 。 [ 关键 词 ] 游 产 业 ; 旅 自我 成 长 潜 力 ; 源 支 撑 潜 力 ; 权 主 外 加
成 分 ; OP I 型 T SS模
中国旅游发展模式的区域差异分析
中国旅游发展模式的区域差异分析作者:管文正则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20年第08期本文以我国世界遗产分类、分布情况为基础,以旅游资源分类为条件,将我国世界遗产在旅游发展模式上主要分为自然资源驱动模式、文化资源驱动模式以及混合资源驱动模式。
其中,自然资源驱动模式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文化资源驱动模式主要分布于我国第二、三阶梯上,混合资源驱动模式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
引言旅游发展方式的选择与当地的资源禀赋基础、社会经济条件和气候环境条件具有密切的關系,使许多地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选择不相同的道路,各自形成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总体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
学术界对旅游发展模式的分类认识不尽相同。
美国学者查尔斯认为价值和市场是推动旅游发展的动力,忽略了政府在其中的作用。
郭金海(2009)认为旅游发展模式和经济发展之间是耦合协调的关系,若超过了现有经济社会承载量则为超前型,若旅游发展水平落后于社会发展则为滞后型;汪章飞(2013)根据区域条件差异将旅游景区的低碳发展模式分为了5个区。
世界遗产是学术界公认的旅游资源禀赋认定的重要指标,本文根据我国世界遗产的分类和分布情况,从资源禀赋出发,分析我国旅游发展模式的区域差异。
一、我国世界遗产的分类及分布情况早在1985年底,中国就正式加入了在法国巴黎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组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遗产申报工作。
根据最新数据和UNESCO公报,截至2019年7月,中国已有55项遗产项目列入最近更新的《世界遗产名录》。
根据分类,我国共有C类遗产(文化遗产)共计37项。
其中,包括了CL类别(文化景观类)5项,N类遗产(自然遗产)14项,C-N(双遗产型)遗产4项,具体分情况如表1所示。
在这些世界遗产分类中,首都北京拥有7项遗产项目数,黑龙江、香港及台湾等地没有世界遗产项目,其他省市地区都有世界遗产项目分布。
二、中国世界遗产旅游发展模式的区域差异旅游资源禀赋决定了旅游开发的规模和模式。
对中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差异分析
对中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差异分析作者:陈丽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5年第10期陈丽作者简介:陈丽(1978-),女,汉族,河南省滑县人,讲师,硕士研究生,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大学、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区域经济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旅游业发展得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不断分析与研究旅游产业结构对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因此,本文结合旅游业统计数据,以旅行社、景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的空间差异进行研究,以期对旅游业的调整提供一定参考。
一、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各国间的频繁沟通与交流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
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令世人瞩目的重大新兴产业,旅游产业结构间的协调也已经成为影响和决定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2000年,世界旅游组织研究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将在所难免地遇到旅游产业结构非优化的矛盾”。
如何有效调和矛盾,推进旅游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成为当今人们面临的重大问题。
笔者认为,明确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差异是一大重要前提。
二、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分析(一)区位熵分析区位熵用于衡量某一区域内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用于反映产业部门的集中度及某区域相较于高层次区域的作用及地位。
结合我国多个省份旅行社区位熵数据来看,较高数值的集中在北、上、广、浙、苏等东部省市,在西藏、宁夏、甘肃等西部省市较低。
由此可见,旅行社区位熵的空间分布具有鲜明的区域性:东部最高,中部居中,西部稍低,由东到西呈梯度递减的格局。
笔者引用2000-2009年我国旅行社的区位熵结合分析,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区位熵下降的省份明显多于上升的省份,旅行社总体集中度面临下降的趋势;从区域角度而言,东西部省份大幅变化,中部相较稳定;从总趋势而言,西部省份上升明显,以重庆、四川、湖南增幅最为明显,东部正呈下降趋势,而中部小幅上升。
不过,总的来说,我国旅行社区位熵仍处于均衡化发展状态。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摘要:运用区域差异的测度方法,定量分析了我国旅游业发展中东、中、西三大区域及省际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呈缓慢缩小趋势,省际间和区际间的差异也在不断扩大,但是省际间的差异对全国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呈缩小态势,区际间差异的贡献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区域差异;区际差异;省际差异;旅游业关于我国旅游业的区域差异研究,张凌云运用洛伦兹曲线、首位度指数、变异系数、竞争力指数探讨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旅游业的时空演变趋势。
周云波等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区域非均衡增长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唐留雄分析了1986~2000年中国国际旅游业的旅游收入、接待人数、饭店数的基尼系数,结果表明地域非均衡增长差别正在逐步缩小,并探讨了其缩小的原因。
陆林以大陆31个省市区为例,以入境旅游为重点,分析了1990~2002年中国省际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总体水平及变化的空间特征,阐释了影响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缩小地区差异、协调地区旅游业的对策。
本文运用区域差异的测度方法,对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旅游业发展差异作动态的比较研究,为我国协调各区域旅游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分析方法(一)研究对象1.研究时期。
本文采用1991年以来的连续时间序列数据,原因如下:(1)1991年以来的相关统计数据容易获得;(2)从“八五”至今,是我国旅游业大发展并成长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阶段,其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2.研究区域。
本文采用国内学术界大多选择的“东、中、西三大区域”、省份为区域单元,其中“三大区域”按照国家最新公布的划分标准①,“省份”指大陆的31个省市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②。
3.统计指标及数据来源。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结合国家现有的衡量旅游业发展指标,本文拟采用旅游外汇收入、入境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数等四个指标来研究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③。
中国旅游业发展质量的空间分异与地方模式
中国旅游业发展质量的空间分异与地方模式一、研究背景、意义与价值(一)研究背景1.中国旅游业发展质量区域问题凸显,但在宏观层面的认识不清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旅游业发展受到了全国各地区的普遍重视,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先导产业”(赵浩兴,2003)。
随着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逐步明晰与增强,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将旅游业作为该地区的支柱产业。
但是由于各地区在地区区位、旅游资源、经济条件、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差异,在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上并不一致。
与此同时,中国旅游产业竞争已经逐渐由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城市竞争进入到区域竞争的发展阶段(杨振环,2005),旅游产业的区域竞争格局重塑和改变了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旅游经济利益格局,促进了区域内旅游产业要素的重组和结构变化,也使得部分区域内旅游产业的优势被削弱,竞争力丧失,各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差距逐渐拉大。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问题进一步凸显。
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分异问题?中国区域旅游发展所追求的“高质量”是否就是各地域的均衡发展或同步发展?对于这些问题,目前学术界与产业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不利于分析和指导全国以及各地区旅游业的宏观发展。
2.具有示范效应的地方经验纷纷涌现,但各种模式的内在关系缺乏梳理在各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不少地区通过积极探索,结合自身优势资源,克服一切不利因素,形成地区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甚至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个又一个的地区发展模式纷纷涌现,如“焦作现象”、“栾川模式”、“宁波经验”等等(伍弦、黄远水,2009),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赏;许多地区亦试图通过学习经验,将这些地方的发展模式加以移植引进,但是由于对成功经验背后内在原因缺乏深刻理解,成效甚微。
事实证明,成功的地方发展模式对于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推动、社会文化价值的推广、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等方面具有各种效应,但是各种模式之间有何关联,有哪些共同因素推进地方模式的形成,这些问题尚不清楚。
我国旅游发展的区域化差异及合作探讨
我国旅游发展的区域化差异及合作探讨作者:张元礼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5年第05期摘要:分析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探讨了区域旅游合作对缩小旅游区域差异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旅游业;区域;差异;合作引言当今,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受到区域内旅游资源、市场、产品、人才和信息等因素的限制,旅游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却非常明显。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旅游业相对发达,而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虽然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并具有深厚的民族特色和人文底蕴,但是其旅游业发展却相对较落后。
这种旅游资源的区域分布差异,导致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空间格局错综复杂,使得区域间出现多样化的竞争和利益冲突。
因此,如何实现各个区域间或区域内不同地区间的有效合作,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所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1.旅游业的区域差异衡量一个地区的旅游发展状况的主要指标包括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和旅游支出以及旅游者停留天数等,其中旅游收入可以直观反映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
如图1所示,从1996-2005年间,我国东部地区与中部、西部地区之间的旅游收入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其差异也逐年增大。
图11996-2005年我国东、中、西部旅游总收入的绝对差异我国东部与中西部旅游经济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影响因素非常复杂。
首先来讲,区域的经济基础是旅游业发展的保障。
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经济普遍较发达,而西部地区经济较落后,居民的收入相对较低。
经济水平的落后,很大程度上会限制当地居民的旅游需求和消费水平,因而也很难适应旅游发展的需求变化以及旅游产品的更新。
其次,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其他产业,如交通、商业、餐饮、住宿等的支持,以三星级以上的宾馆为例,江浙沪、广东和北京的占有量分别为全国总数的21%、14%和8%。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其对各种基础设施及旅游设施的投资力度很大,可以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而在西部地区,交通、通信、住宿等基础设施普遍较差,难以满足旅游产业发展的巨大需求。
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
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在旅游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这就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地域非常广的国家,并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很大,受到地理环境、基础设施等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旅游业发展非常不平衡。
本文就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并阐述了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针对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建议,旨在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平衡发展。
关键词: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空间特征引言近年来旅游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城市旅游收入在城市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因此很多省份和地区都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希望提供地区的经济实力。
我国提倡的是不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但是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和地理因素的影响,各个区域的旅游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
我国要想促进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就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不同区域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
1.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我国不同区域的旅游经济空间差异非常大,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主要包括江苏、福建、上海、广东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其他省份相比旅游经济的发展前景非常好,西部地区的西藏、宁夏等省的旅游经济发展则较为落后,这是不同地域的经济空间差异。
另外,对于每一个地区来说其旅游经济发展也普遍比较不稳定,西藏、广东和四川的旅游经济发展较为稳定,而北京和广西等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则有所下降,其他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增长趋势。
从这个层面来看,我国旅游业发展比较快的省份和其他省份的旅游经济发展的差距正在慢慢减小,但是整体上来说我国的旅游经济空间差异依然比较大[1]。
以不同地域的旅游经济外汇收入为标准来衡量旅游经济发展情况,我国全国只有极个别的省份的外汇收入比全国平均旅游外汇收入更高,说明全国的旅游外汇收入主要集中在几个重点旅游地区,并且旅游发达区域的外汇收入所占的比例非常高,占全国旅游经济外汇收入的70%以上,这就充分说明了不同地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浅谈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
浅谈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在不断的提升、其发展规模的在不断的扩大,这使得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当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由于旅游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其不同的经济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对这种空间差异进行分析就十分必要。
对此,本文以旅游行业为立足点,通过对我国旅游经济区存在的总体性空间差异的研究,从而就这种差异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
标签: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空间分析引言:就目前来看,我国学术界对于旅游行业的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就是不同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差异性。
伴随旅游经济在现代社会发展速度的提升和规模的扩大,一方面会帮助部分国家和地区不断的缩短空间性的区域差异;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会导致这种经济空间差异被不断的拉大。
而以上这些情况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了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对相关行业带动作用的影响。
因此,对我国地区旅游经济的区域性差异进行研究,深入探讨旅游经济存在的空间差异进行细致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河南省旅游經济发展的总体性特点通过政府部门的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旅游经济存在的区域性总体差异正在逐渐的缩小。
就河南省来看,石漫滩水库作为该省的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其位于淮河上游洪河支流滚河上,是建国后国家在淮河流域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1975年8月遭遇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水库大坝因大水漫顶而溃决,现在的水库大坝为复建后的全断面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控制流域面积230平方公里。
从水库的初次建成到水库经历的变迁,在整个建设管理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元素,工程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挖掘。
石漫滩水库是河南省离城市最近的大型水库,紧邻舞钢市,山青水秀,景色怡人,形成了山在水中,水在城中,城在林中,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独特风景,有“北国小江南”之美誉。
在石漫滩水库周围,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
应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广泛征求各方面人士的意见,着力赋予水利工程新的文化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石漫滩水库工程文化品牌。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省区差异及变化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省区差异及变化[摘要]科学审视省区旅游业发展的差异,是实现中国旅游业科学发展的基本前提。
文章通过选取国内旅游人数、入境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百分比、旅游业就业人数占社会总就业人数的百分比等表征旅游业发展水平的6大统计指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评估了中国2000年与2010年旅游化指数的省区差异,发现近10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仍然呈现出显著的区域非均衡性,一些中西部后发优势的省区旅游化程度在明显上升。
其中,区位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政策、基础设施、节庆事件等是导致各地旅游化程度差异及其变化的主导因素。
[关键词]区域旅游化;区域旅游化指数;省区差异;变化1 引言中国正加快推进旅游发展方式转型,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各省区积极发挥区位与旅游资源赋存的比较优势,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呈现出典型的非均衡性或区域性。
揭示中国旅游发展的省区分异规律,对促进旅游业区域统筹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于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是旅游地理长期关注的热点命题,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一是集中在一些特定区域范围或省域范围内城市之间的旅游发展水平差异的研究,二是采用单一指标或入境旅游指标,讨论单一年份省区旅游发展差异。
对于采用多指标综合研究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省区差异的文献尚不多见。
实践表明,区域旅游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所发生的又一重要的现代化途径,甚至是一个国家或地方后工业化、后城镇化的重要标志。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省区差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各省区的旅游化程度。
本文通过选取国内旅游人数、入境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百分比、旅游业就业人数占社会总就业人数的百分比等表征旅游业发展水平的6大统计指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评估了中国2000年与2010年旅游业发展水平的省区差异,揭示中国各省区旅游化发育程度及变化,为推进中国区域旅游化进程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
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增强。
旅游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业,对于促进就业、拉动经济增长、改善民生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中国旅游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巨大的变迁,这些变迁对于旅游经济增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国旅游产业结构经历了从传统旅游为主到多元化旅游形态的变迁。
过去,中国旅游业以传统的观光旅游和文化旅游为主导,游客主要是国内的观光游客。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对旅游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近年来,出境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成为中国旅游业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游客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跨国旅游,探索不同国家的文化和风景,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出境旅游消费。
这种变迁不仅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增长,也为旅游业的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契机。
其次,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产生了地区间的差异影响。
在中国旅游产业变迁的过程中,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条件存在差异,导致了旅游业的地区分布不均衡。
一些地区依靠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如北京、上海、西安等,成为了热门旅游目的地。
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旅游资源匮乏或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业的发展相对较慢。
这种地区间的差异影响了旅游经济增长和贫富差距的扩大,需要进一步加强地区之间的旅游资源整合和差异化发展。
再次,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产生了对旅游企业的影响。
过去,中国旅游业主要由国有企业和传统的旅行社组成。
然而,在产业结构变迁的推动下,旅游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新型旅游企业和互联网平台逐渐崛起。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旅游企业拓展渠道、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提供了新的机遇。
新兴的在线旅游平台如携程、去哪儿等通过线上线下的整合,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旅游需求。
同时,旅游企业也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中国旅游经济的区域发展差异
中国旅游经济的区域发展差异1.引言1.1 概述概述中国作为世界旅游业的重要参与者,在旅游经济发展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发展差异。
一方面,一些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和广东等地旅游业蓬勃发展,吸引着大量游客和投资,成为国内外游客热门目的地;另一方面,一些偏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面临着发展的困境。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中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本文的框架,将对全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和引导。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目的和总结。
在概述中,将简要介绍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引出本文的主题。
文章结构部分将对全文的框架进行介绍,方便读者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
目的部分将阐明本文撰写的意图和目的,引导读者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
最后,在总结部分,将对本文进行简要的归纳和总结。
正文部分将详细分析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概况、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以及不同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对比。
在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概况中,将观察和分析中国旅游经济的整体发展态势。
在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部分,将探讨不同地区间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不同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对比将对中国不同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区域发展差异的具体表现。
结论部分将对影响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发展的因素、区域发展差异对旅游经济的影响以及发展建议与展望进行深入探讨。
影响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发展的因素将从政策、地理、资源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区域发展差异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将阐述差异对旅游经济的具体影响与挑战。
最后,发展建议与展望将针对不同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差异,提出合理的发展建议,展望未来中国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文章1.3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中国旅游经济的区域发展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对不同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情况的对比,以及影响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发展的因素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决策部门和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建议,促进中国旅游经济的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差异性及协同性研究
案例研究
选取典型地区进行深入的案 例分析,验证和补充研究成 果。
数据来源
01
02
03
宏观数据
微观数据
地图数据
从国家统计局、旅游局等官方渠 道获取各地区旅游经济及相关指 标的数据。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 旅游企业和游客的数据,补充宏 观数据的不足。
从公开地图数据平台获取各地区 的地理信息数据,用于空间分析 和可视化。
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 领域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未来可以进 一步拓展研究领域,例如加强对旅游 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旅游业与 城市化进程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以 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旅游经 济高质量发展的认识和理解,提出更 加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机制和平台,加强各地区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推动技术创新和智慧旅游建设
利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等手段,提高旅游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增强旅游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 力。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
中国各地区的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旅游经济高质量 发展水平普遍较高,而西部地区则相对较低。同时,不同地区的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是指不同地区之间 的旅游产业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拓 、品牌共创的一种协同发展模式。
02
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 现状
中国各地区之间的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已经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跨地区的 旅游合作、旅游线路的互联互通、旅 游品牌的合作推广等方面。
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旅游业效率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旅游业效率空间分异
及影响因素研究
孙景荣
(南京晓庄学院旅游与社会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1)
摘 要: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的 SBM 模型,从环境约束视角切入,对中国区域旅游 业 效 率 的 空 间 分 异 特 征 及
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1)从区域差异特征来看,环境约束下中国 区 域 旅 游 业 效 率 呈 现 出“东 部
门票开放.通过门票减免等 政 策 吸 引 周 边 游 客 来 黄 山
短途旅游,留 住 山 上 游 客,拉 长 黄 山 市 域 内 旅 游 停 留
时间.
3.
2 旅游模式进行转型
现在的游客越来越注重旅 游 景 区 景 点 的 文 化 内 涵
和人文内涵,更 讲 究 精 神 层 次 的 体 验 和 感 受 注 重 旅 游
地区大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的空 间 格 局;从 分 类 特 征 来 看,低 效 率 类 型 的 省 份 占 全 国 比 重 最 大.
其次是中效率类型和高效率类型;(
2)环境约束下 中 国 区 域 旅 游 业 效 率 受 到 技 术 水 平 影 响 比 较 显 著,经 济 发 展 水
平和服务发展水平对其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环境约束;旅游业效率;空间分异;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
A do
i:
10.
19311/
cnk
i.
1672
G
3198.
2020.
05.
019
j.
域各景点详 细 介 绍、路 线 规 划、交 通 导 览、餐 饮 住 宿 推
荐 务 合 作、旅 游 讲 解 等 功 能 集 聚 的 一 站 式 旅 游 服 务
中国旅游发展模式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中国世界遗产分类分布情况
要分布于秦岭 - 淮河以南地区,其中,以四川、云 和失职,需要在今后的旅游开发过程中挖掘深层次
南等地区分布最多,其他在湖南、湖北、广东、广 的旅游项目,如研学旅游、生态旅游,在创造经济
西等地也有分布。较为特殊的是,我国西北地区的 利益的同时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功能。
新 疆 天 山、 青 海 可 可 西 里 作 为 自 然 遗 产, 获 得 了
发,但旅游开发程度略有不同,笔者试从遗产分类及 旅游开发现已成为全国知名旅游景区供人们参观
资源禀赋条件寻找到其在旅游发展模式中的区域差 游览。
异,分为自然资源驱动型、文化资源驱动型和混合动
目前,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开发项目仍然
力驱动型。其中,自然遗产资源多为自然资源驱动型, 主要停留在观光旅游、休闲健身等浅层次的旅游项
为人们参观游览的圣地,除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和澳 蕴,又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门历史城区外,均是国家 5A 级景区,是文化资源驱 历史文化价值、生态环境价值,所涉及的 9 处景观
动模式的代表。
均得到了比较深入的旅游开发,丰富的文化资源和
目前,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主要以保护性开发为 自然资源共同驱动了当地的旅游发展。
澳门 - 历史城区 河南安阳 - 殷墟 广东江门 - 开平碉楼与村落 龙岩、漳州 - 福建土楼 登封嵩山 -“天地之中”历史古迹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 元上都遗址
京杭大运河 长安 - 天山廊道 - 丝绸之路 湘鄂黔三省交界 - 土司遗址 福建厦门思明区 - 鼓浪屿 :历史国际社区 浙江杭州余杭 - 良渚古城遗址
其次是一些在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省市区。这些历 的重要地理分区线具有密切的关系,基本上均处在
史文化景观或具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或反映当地生 胡焕庸线以东地区,具体如表 4 所示。这些遗产地
我国旅游产业竞争力及其区域差异研究
我国旅游产业竞争力及其区域差异研究
张广海;王佳
【期刊名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旅游产业是区域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竞争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旅游产业竞争力区域差异亦关系到我国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
本文运用空间比较分析的方法,以我国四大经济板块为研究对象,对区域间及区域内各省市的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量化分析,并运用锡尔系数法进一步分析旅游产业竞争力区域差异,从而得出我国各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优劣态势及发展对策,以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页数】8页(P32-39)
【作者】张广海;王佳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山东青岛266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
【相关文献】
1.中原经济区旅游产业竞争力区域差异研究 [J], 程涛;李勇
2.我国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时空差异研究 [J], 丁建军;朱群惠
3.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区域差异研究 [J], 李斌
4.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区域差异研究 [J], 李斌
5.我国旅游产业区域竞争力差异统计研究——基于层次判断矩阵的实证分析 [J], 赵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 年,在世界旅游组织研究报告中指出,发 展中国家将不可避免地遇到旅游产业结构非优化 的矛盾[1]。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发 展中国家,连续不断的分析和研究旅游产业结构明 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相关研究来看,关于产 业结构方面的研究在区域经济领域已相当成熟[2], 区域产业的协调发展在于不同区域的产业分工与 协作,根据各自优势条件选择优势产业加以扶持发
Research on Regional Tourism Industry Structural Difference of China
ZHANG You - yin1,2,GU Jing2,HUANG He - qing2
(1.China Tourism Academy,Beijing 100005,China;2.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State Key Lab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ystem,CAS,Beijing 100101,China)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是由哈盖特(P.Haggett) 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之中。该方法在衡量某 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 集中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 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2]。数学公式如下:
∑ ∑∑∑ LQ
k i
=
Xk i
X N
k
k=1 i
Xn k
ii
n k
展,避免产业结构的趋同性,实现在整体上互补互 利[3]。我国对于旅游产业结构的研究,很早就引起了 专家和学者的重视,师萍曾对旅游产业结构评价进 行了研究,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进行了分 析[4];罗明义提出了旅游产业结构集中度的概念,并 进行了实证分析[5];黄蔚艳在对我国区域旅游产业 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路 径[6]。葛盛荣等运用投入产出特征分析法分析了昆
收稿时间:2011 - 11 - 10;修回时间:2012 - 02 - 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107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105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0zd&051) 作者简介:张佑印(1981—),男,陕西周至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发展与规划。E-mail:yyzhang@。
156
经济地理
第 32 卷
明旅游产业结构特征[7]。张河清等采用区位熵的方 法对广东省的旅游产业集群集聚绩效进行测算,并 对旅游产业集群竞争态势进行了比较分析[8]。邹统 钎等研究了我国高速铁路网的演变对区域旅游产 业发展与布局的影响[9]。从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对区 域旅游产业结构研究的文章还相对较少,实践经验 和理论积淀都有待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文章试图依 托多年旅游行业统计数据,通过引入地理学以及区 域经济学理论方法,以星级饭店业、旅行社业和旅 游景区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我国区域旅游核心产 业结构的变化及差异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旅游产 业结构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补充与完善作用。
DOI:10.15957/ki.jjdl.2012.04.027
第 32 卷第 4 期 2012 年 4 月
经 济 地理 ECONOMIC GEOGRAPHY
Vol.32,No. 4 Apr.,2012
中国区黄河清 2
(1.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 北京 100005;2.中国科学院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 北京 100101)
Xn k
ii
式中:LQik 表示 i 地区 k 行业的区位熵;Xik 表示 i 地 区 k 行业在本地总产出,总体来看,区位熵及表示 i 地区 k 行业在本地总产出中的份额与整个 k 行业占 全国经济总产出的份额之比[13],该指标主要用以反
映区域产业专业化程度。 1.2 产业结构变化指数
产业结构变化指数是反映在某一特定时间段
1 数据来源及指数模型
数据由我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汇 总而来,为了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连续性,在此各 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业发展的相关数据主要 从 2000—2010 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和《中国旅 游统计年鉴(副本)》中获取 。由 [10-11] 于不同旅游企 业存在等级、规模的差异,这些势必影响研究结果 的科学性,为了降低这种影响,文章中选择以主要 行业的旅游收入作为研究的数据基础。 1.1 区位熵
第4期
张佑印,顾 静,黄河清:中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差异分析
157
地区主要以上升为主,其中湖南、山东、重庆、四川 和福建的区位熵值的增长幅度相对最大,而北京、 上海、广东、广西和江苏等 5 个省市的区位熵值下 降幅度相对最大,总体来看,我国旅行社业的区位 熵仍然处在向均衡化发展的一个过程中。
i 在 t - 1 年在旅游产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当两 个时间点所有产业部门无变化,即:si(t) = si(t - 1) 时,指数值为 0;反之,如果 t - 1 年旅游业收入全部 集中于某一部门,t 年集中于另一部门,则指数为 90;其他情况下,指数在 0—90 之间变动;指数值扩 大表示 t 年和 t -1 年之间的差异增加。 1.3 产业集中指数
上区域某产业结构变化的程度[14]。公式如下:
é Q = arccosê
∑isi(t·) si(t - 1)
ù ú
∑ ∑ ëê( isi(t))·2 ( isi(t - 1))2ûú
式中:Q 表示结构变化指数;si(t) 表示行业 i 在 t 年
在旅游产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si(t - 1) 表示行业
(S n
i=1 i
-
-S)2
n-1
式中:α表示产业集中度指数;Si 表示各行业营业收 入所占比例,表示各行业营业收入所占比例的平均 值;n 表示行业个数。
其中α的取值范围为[0,+∞),α得分越趋近于 0,说明区域内各产业收入的水平越是接近,而α得 分越大说明区域各产业收入差异越大。另外,由于 餐饮业、旅游交通业以及旅游娱乐业难以较为科学 的从普通服务业和旅游业间进行剥离,所以此处仅 以旅游住宿业、旅游景区业和旅行社行业三个旅游 业的核心行业作为研究对象。
Abstract: The research introduced 4 theoretical models which include Location Entropy, industry concentration index,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index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s direction, and take 2000 to 2009 statistical data to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and change of regional core tourism indust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ocation Entropy of tourism industry showed a gradient decreasing feature from east to west, and the travel agency showed the most obviou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development trend it showed that the tourism industry is development to regional equalization.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is relatively weak, and the trend of the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index is decreased year by year, that mean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ourism industries were trend to equalization. The industry structure index is relatively flat in recent years, and a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has shown that the South is higher than the North. In recent years, the east and west were change obviously than the central region. From the direc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change it could be seen that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but it still has more consistent.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is the proportion of scenic industry and travel agency is increasing, and hotel industry is declining. Key words: tourism industry structure;structure change index;location entropy;concentration index
产业集中度指数用于反映区域内各行业的集 中程度 。而 [15] 对于旅游业这种综合性产业来说,由 于 6 大行业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和互为补充的关 系,所以如果区域发展过于集中于某个行业是不利 于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为了更好的反映出旅游产 业结构的集中程度,在此采用标准差来判断。其数 学公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