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高二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归去来兮辞并序(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归去来兮辞并序(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归去来兮辞并序(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篇教学内容为人教版高二必修的《归去来兮辞并序》。
二、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归去来兮辞并序》的基本内容和文学特点;2.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归去来兮辞并序》跳出局限性,思考世界的宏观性和历史的持续性;3.学生能够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体悟到庄子哲学的特点、思想家的特性。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如何讲解《归去来兮辞并序》的哲学内涵,以及在文学特性上的独具特色;2.难点如何让学生从本篇文章中领悟庄子的经典思想和哲学观点。
四、教学方法1.文本解析通过来回解读《归去来兮辞并序》进行文本解析。
2.讨论式教学在学生解读之后,通过老师点燃的问题,不同学生们之间进行讨论式教学。
3.小组竞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小组竞赛,比较各个小组对于文章的理解深度和推理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在进入本篇文章的解析之前先对庄子的一些知识进行了解,为本篇文章的深入理解打下基础。
2.讲解与分析讲解庄子哲学的代表作《归去来兮辞并序》,分析庄子哲学的内涵、文学特性等。
3.观察和讨论通过老师针对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观察和发现庄子的思想和哲学观点。
4.小组竞赛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文本分析,推理和理解深度的竞赛,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本质的深入理解和领悟。
六、教学资源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2.老师展示、纸笔等教学资源七、教学评估1.小组竞赛的成绩单2.个人练习证明3.因材施教八、拓展思路本篇文章在讲解庄子哲学之后,可以放宽主题,进行拓展性的思考。
例如:分享庄子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或者本篇文章与其他哲学或文学作品之间的异同点等本次教学针对庄子的代表作《归去来兮辞并序》,通过文本解析、讨论式教学和小组竞赛等多样化的方式,旨在深入理解庄子哲学的内涵和文学特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深入思考的习惯。
高二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的教案及原文
高二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的教案及原文一、教学内容分析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经过初中阶段及高中语文前四模块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文言修养。
因而摒弃字字落实、句句疏通、讲求语法的传统上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本、引入问题,注重由语言之路径、入文学之堂奥。
三、设计思想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高中新课标有这样的要求: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基于此,我确定了预习在这篇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语文新课标又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以,本文教学拟将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这样,不仅实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且,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挖掘,也改变文言文传统教学中人文性缺失的事实。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赏析《归去来兮辞》的艺术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了解鉴赏古代抒情散文的一般方法,提高鉴赏其艺术特色的能力。
2、通过“陶渊明归隐”这一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综合阅读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理解作者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揣摩古代抒情散文的艺术特色。
难点:《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的归隐的看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课前预习阶段(明确任务):1.个性阅读:阅读课文,自主解决文言字词的难关,通过查找字典和根据课文的注释来进行翻译全文。
解决以下问题:(1)了解作家、作品(2)熟读成诵(早读课落实)(3)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4)在以前所学过的陶渊明诗文的基础上,如《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进一步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露出来的洁身自好、孤芳自赏、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等人格思想。
高二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的教案及原文
高二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的教案及原文《归去来兮辞并序》位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传世名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归去来兮辞并序》的教案范文以及原文,大家一起学习吧。
高二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的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
鉴赏抒情散文是一个用心灵去探寻美的历程,需要用心灵去贴近它,去感受它艺术境界的美妙。
陶渊明是“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身上,充盈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个性价值的信念,激荡着儒、道思想交融的厚重内涵。
他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信条的最彻底的实践者,是文人高洁品行的万世楷模。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传世名篇:文章表达了作者辞官归田的强烈愿望和归途上的心情,叙写了田园生活风貌,以及回归田园后的生活乐趣。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对这篇作品评价甚高:“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读其文,我们若穿越其田园诗清新、淳朴的狭巷,扑面而来的则是一缕中国古代圣洁、飘逸、浪漫、悠游的隐士遗风。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经过初中阶段及高中语文前四模块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文言修养。
因而摒弃字字落实、句句疏通、讲求语法的传统上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本、引入问题,注重由语言之路径、入文学之堂奥。
多数学生喜欢陶渊明,如果诱导得当学生是会积极参与的。
以前也学过许多陶渊明的诗文,对他有一定的了解,基本能把握他诗文的平淡自然的艺术特点。
而对于他在文中所表露出来的洁身自好、孤芳自赏、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等人格思想,则让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把握即可。
但对陶渊明归隐的看法则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既要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又要学会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三、设计思想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高中新课标有这样的要求: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归去来兮辞并序》。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诗文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诗文的结构和韵律。
(2)通过合作讨论,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创作练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精神。
(3)引导学生珍惜当下,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诗文主题和情感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生僻词语的解释。
2. 诗文意境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入理解。
3. 创作练习的指导。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文内容、词语解释、图片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内容和创作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故乡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归去来兮辞并序》的兴趣。
2. 朗读与背诵(10分钟)学生跟读诗文,教师指导发音和节奏。
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教师巡回指导。
3. 词语解释(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诗文中的生僻词语,教师通过PPT给出解释,并进行讲解。
4. 句式分析(10分钟)学生分析诗文中的句式特点,教师通过PPT进行示例讲解。
5. 意境与情感分析(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巡回指导,并进行总结。
6. 创作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诗文主题,进行创作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评价。
7.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8.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完成诗文的背诵和创作练习。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0. 课程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创作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高二归去来兮辞并序原文及翻译
高二归去来兮辞并序原文及翻译1.原文篇一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2.序翻译篇二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
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
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
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
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北京版必修5知识精讲
高二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北京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二、本周学习目标通过讲解《归去来兮辞并序》达到三个教学目标1、体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
2、积累文言虚词与实词,了解文言文的各种语法现象3、积累下面的词语和名句——口腹自役、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三、课文知识分析1、作者介绍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
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
他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仅80多天就辞官回家,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
从此“躬耕自资”,直至63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
2、串讲课文归去来兮辞并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为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馀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归去来兮辞》的背景及作者陶渊明。
2.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及情感。
教学内容:1. 简介陶渊明及其作品《归去来兮辞》。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教学活动:1. 学生自主阅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2. 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
3.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主题及情感。
2.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第二章:词语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理解古文词语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解析诗歌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2. 分析词语在诗歌中的作用。
1. 学生自主查阅词语的含义。
2. 教师讲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及作用。
3. 学生通过例句练习,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 学生能够分析词语在诗歌中的作用。
第三章:句子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中难句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翻译古文句子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解析诗歌中难句的意思。
2. 分析句子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1. 学生自主翻译难句。
2. 教师讲解难句的意思及作用。
3. 学生通过练习,提高翻译古文句子的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难句的含义。
2. 学生能够翻译古文句子。
第四章:主题讨论1. 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诗歌主题的内涵。
2. 讨论诗歌主题的现实意义。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主题。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3.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歌主题的现实意义。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
2. 学生能够探讨诗歌主题的现实意义。
第五章:创作练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模仿《归去来兮辞》的创作风格。
2. 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归去来兮辞》的创作风格。
2. 学生进行模仿创作。
第18课《归去来兮辞并序》高二语文系列
背诵提纲
自责自觉 归途 舟-风-问-恨 抵家 瞻-欣、奔-迎-候
径-松、菊-幼-酒 室中 引-眄-倚-审 园中 园-门-策-观
云-鸟-景-松 自安自乐
交游 巾车-孤舟-寻壑-经丘 木-泉-善-感 乐天安命
合作探究
请分析一下,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 了弃官归隐之乐?
①家中之乐,家人等候迎接作者的归来, 尔后举家欢庆,其乐融融。
②田园之乐,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无尽乐趣 及作者的孤傲坚贞之志。
③交往之乐:“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 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④出游之乐,作者在农事闲暇之余出游。
归家之后
归家后的乡村生活
主旨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创作的抒情 辞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 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 述了他出仕和辞官的原因,以及归田 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作者 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 达了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情操。文章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 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的意境,寄 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② 自 悔 ( “心为形役” )
③自醒(“已往不谏,来者可追”)
④自觉(“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第一段
3.既然“心为形役”,又为 何“惆怅而独悲”?
为衣食所迫而出来做官没有 什么好惆怅悲伤的,但是内心 为形体所役使却是作者不能忍 受的,这是本性使然。
第二段
1.抵家时的欣喜体现在哪些 语句当中?
①“载欣载奔”
•
语文部编版 必修下册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导入
梁实秋曰: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 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 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一、教案简介《归去来兮词并序》是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陶渊明。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本节课将按照“背景介绍、课文解读、重点词句解析、拓展思考、课堂小结”的步骤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背景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品味语言特色,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培养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分析课文结构,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3. 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官场与田园生活的矛盾,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 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背景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归去来兮词并序”。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不懂的字词,并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重点词句解析: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拓展思考: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表现的作者对官场和田园生活的态度,探讨作者的情感变化。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官场和田园生活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比较教学:将《归去来兮词并序》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创作特点。
七、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重点字词、作者生平背景等。
2. 参考资料:准备相关参考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高二语文 归去来兮辞并序 知识讲解
《归去来兮辞并序》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等重点字词的意义。
3.文言特殊句式。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作家作品陶潜,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又称“五柳先生”,曾任职祭酒、参军、彭泽县令,故又称“陶彭泽”。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的咏怀诗;一类是少有先例的田园诗。
前一类以《饮酒二十首》最为有名,其中“结庐在人境”流传最广;后一类中包括《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归园田居五首》等,其中《归园田居五首》是他田园诗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大约在晋宋易代前后,他写下了《桃花源诗并记》这篇流传千古的作品。
在辞赋方面,其代表作有《感士不遇赋》、《闲情赋》和《归去来兮辞》等,寄寓了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
在散文方面,《桃花源记》最为有名。
本文背景陶渊明的祖父和父亲都曾任官,但到渊明时,家境衰落。
29岁那年,开始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
此后又做过几任参军一类的小官,每次任职时间都很短。
十几年中,经济状况每况愈下,39岁那年,不得不亲自参加农业劳动,但“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后来,在亲友的劝告下,再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彭泽令便辞官归田园,躬耕陇亩,不再出仕。
本文作于决意归隐而尚未成行之际,为想象田园生活而得。
(非课文注解所言作于辞官之初)陶渊明为什么不愿意做官?一则是因为他不愿受官场役使。
他任彭泽令时,郡里派了一个督邮来县,县吏叫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他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当天就挂印离职。
二则是因为“质性自然”。
北京版-语文-高二语文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学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士族”非“士卒”2012年11月22日《北京晚报》刊有《走进部长们的大课堂》一文,其中讲到盛唐的经验与教训时有句话说:“当时的唐朝正处在一个社会变迁的转折时期,豪强士卒已经衰落,门阀等级已被打破……”此处“士卒”显系“士族”之误植。
士族,是指东汉以后在官僚地主阶级内部形成的大姓豪族。
他们在政治、经济方面享有许多特权,并世代相传。
如魏晋南北朝时实行九品中正制,选用官员着眼于士族高门,寒门则被排斥。
据学者研究,士族门阀制在唐代开始衰落。
而士卒即士兵,是军中最底层,和豪门、门阀挨不上边。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高道一相关知识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间的一种文体。
因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亦叫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又称骚体。
辞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
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
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
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但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
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
注音求之靡.途()心惮.远役()稔.()敛.裳()轻飏.()载.欣载奔()眄.()西畴.()窈窕..()惆怅..()盈樽.()壶觞.()酌.酒()矫.首()翳.翳()盘桓.()幽壑.()崎.岖()答案:mǐdàn rěn liǎn yáng zài miǎn chóu yǎotiǎochóuchàng zūn shāng zhuójiǎo yìhuán hèqí“酉”是个象形字。
其甲骨文和金文的形体,像酒瓶的样子。
“酉”的本义是酒器。
后来这个本义消失了,被假借为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的第十位。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归去来兮辞并序讲解与例题北京版必修5
陶渊明是中国士医生精神上的一个归宿,很多士医生在宦途上失落以后,或厌烦了官场的时候,常常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找寻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宽慰自己。
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这样。
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医生精神世界的一座碉堡,用以保护自己选择的自由。
而“平庸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崇高的艺术境地。
陶渊明(365— 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
陶渊明身世于败落官僚家庭。
他志向远大,壮志凌云,但性格倔强,居心出仕,但又厌烦政界世俗的约束,总处在出仕与归隐的心理矛盾之中。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此后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
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回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诗》《咏荆轲》等。
有《陶渊明集》。
1.注字音加点字读音矫厉ji ǎo.归欤yú.心惮远役dàn.一稔r ěn.轻飏yáng.熹微xī.壶觞shānɡ.2.识通假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衡”通“横”,横木).3.解多义加点字眄.翳翳遐观.出岫.窈窕..西畴.东皋.读音miǎnyìxiáxiùyǎo tiǎochóuɡāo4.辨活用( 1)策扶老以流.憩(流:动词作状语,随时随处)( 2)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划).5.分古今(1)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古义:不久;今义:找寻,找寻).(3)尝从人事(古义:治人之事;今义:人的离合、境遇、生死等状况,或对于工作..人员的录取、培育、分配、赏罚等工作)(4)景翳翳以将入(古义:太阳;今义:风景,光景等).6.明句式(1)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数复奚疑?(宾语前置句)(4)问征夫从前路(介宾短语后置句)(5)农人告余以春及(介宾短语后置句)(6)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短语后置句)1.回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评论: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对于人生之恍然大悟。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阅读答案附翻译(2)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阅读答案附翻译
(2)
【解析】
1.试题分析:就:接近。
可结合《劝学》金就砺则利一句中就的意思来考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乃瞻衡宇中乃为句中助词,无义。
其余三项都是才的意思。
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为了告诉每个人,明知却偏还要问征夫以前路说法不对。
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考点:评价
1。
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必下
归感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物
人
“聊乘 化”
卒“命章乐”天显志
归情
悲→悟→悦→?
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 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归去来兮辞》给 人的并不是轻松感,而是逍遥背后的忧愁和 无奈,“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 ”让我们感受到了陶渊明定志的痛苦和沉重 。
延伸拓展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桃花 源”,每个人心中都曾住着一个 陶渊明,你心中的他又有着怎样 的形象,请分享你的体悟。
课堂小结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 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 躬耕陇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 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 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陶渊明用性灵, 用良知为中国士大夫在精神世界里建成一座 坚不可摧的堡垒,为我们营造了平淡自然的 艺术境地。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作为古代文 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作为时代尘嚣中用尊 严扛起的一面旗帜。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自由
出岫之云,倦飞之鸟。 归心之切的喜悦
—自在
归家
温馨的家庭是归隐的保证,而一个家庭 中少不了女主人的支撑,你能从文章的描写 中隐见陶潜妻子的身影么?
家室之乐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隆重的仪式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善解人意的盛情
归园
田园之乐 眄、倚、涉、流憩、遐观、盘桓 交往之乐 息交绝游、悦、乐 出游之乐 车、舟、寻壑、经丘、木、泉
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梳理行文思路; 2、跟随陶渊明“归去”的脚步, 依据所见所感,体悟作者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诗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是怎样的? • 从这篇课文的内容可以看出,诗人所追求的是那种远离世 俗、远离官场,回归家庭、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自由的 生活。诗人踏上归途时那种愉快和迫切的心情,就足以证 明诗人对世俗官场的厌恶;诗人看见自己的家而“载欣载 奔”,“携幼入室”,举杯“自酌”,在自家院子里看看 自己栽种的松菊,望望山上的白云和天上的飞鸟,那种闲 适与自得无不透露出诗人对家庭、对自然的热爱;诗人与 亲友说说知心话,弹弹琴,看看书,农人告诉他一些耕种 的事情,有时驾车或者乘小船随处游历,欣赏大自然的美 景,这才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 • • • 特点: (1)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 (2)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 (3)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好用语气词 “兮”(不包括在六字之内),虚词置于腰(第 四五字)上,也可不计在字数之内,每句三拍。
• • • • • •
需要特别注意的字词读音示例: 谏(jiàn) 飏(yánɡ) 熹(xī) 樽(zūn) 觞(shānɡ)眄(miǎn) 遐(xiá) 岫(xiù) 翳(yì ) 桓huán) 畴(chóu) 棹(zhào) 曷(hé) 遑(huánɡ) 皋(ɡāo)
• • • •
序文 作者外出为官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辞官回乡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写作此文时的心情如何?
• 作者外出为官的原因是什么? • 答案示例:陶渊明家境贫寒又缺少谋生 的手段;亲友劝他出去做官,家叔也帮他 推荐;彭泽离家不远又有“公田之利”。 •
• 作者辞官回乡的原因是什么? •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也就是说 自己本性自然,不会扭曲自我,不会强迫 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2,“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忍饥受冻固 然严重,但是违背自我性情会身心“交 病”,那比交冻可能更难以忍受。 3,“程氏妹丧于武昌”,需要去奔丧。
• 自组对联。由学生联缀文中词句而成联。 • 1、引壶觞,眄庭柯,涉园成趣;携稚子, 倚南窗,观日融情。 • 2、登东皋,临清流,赋诗以乐;悦亲戚, 乐琴书,情话消忧。 • 3、僮仆稚子,亲戚农人,此中有人伦乐; 松菊倦鸟,巾车孤舟,其间寄田园之情。 •
• 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 明确: • 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 去呢?) •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还愁苦则独自悲伤呢?) • 复驾言兮焉求(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 • 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 • 胡为乎遑欲何之(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 里去呢?)
• • • •
本文活用的词语有哪些? 请找出来加以解释. 眄庭柯以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的神色) 乐琴书以消忧(名词动用,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船桨,这里用作动词,划)
• • • •
.判断下面三句话的句式特征: A. 寓形宇内复几时? B. 将有事于西畴. C. 复驾言兮焉求?
• A 省略句, “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 B介宾结构后置; • C宾语前置句.反问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还出去干 什么呢?”
• 示例②:踏上归途——回到家中——寄情 山水——感悟生命。 • 示例③:归去——到家——出游——感悟。
• 第三小节: • 本小节写出作者归隐山林后的那些乐趣? • 家庭之乐——亲戚情话,弹琴读书 • 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 山水之乐——窈窕沟壑,崎岖经丘 • 自然之乐——万物得时,生命感悟
• 作者写作此文时的心情如何? • 作者辞官回到家乡,随顺了自己的心愿, 因而心情畅快。
• 小序中有三个词充分体现了作者为官82天 的心路历程: • 脱然、眷然、怅然
• 概括各段大意 • 示例①:第一段写自己误入官场,心情惆怅,于 是毅然辞官,踏上归途。 • 第二段写自己回到家乡,感受到了亲情的珍贵, 也感受到了家园的美好。 • 第三段写自己与亲戚、农人的交往,写田园生活 的自由和美好。 • 第四段写自己的感悟,抒发自己“乐天安命”的 思想情怀。 •
•
陶渊明的归隐意识对今人生活有何启发? 归隐的现代意义
• 之
• • • • • • • • 纵江东父老伶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他们,代江东父老 君将哀而生之乎 我 之子于归 这、此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这样的人,这类人 悦亲戚之情话 定语中心词之间,的 感吾生之行休 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何陋之有 宾语提前标志 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有得,以其求思之深 中心词与 补语间,得 • 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标志 • 怅恨久之 音节助词 无实义
• • • •
策 例句 出处 释义 振长策而御宇内 《过秦论》 竹制的马鞭 策扶老以游憩 《归去来兮辞》 拄着
•
陶渊明被戴上“隐逸之宗”的桂冠,菊花 也被称为“花之隐逸者菊花的品性”,已 经和陶渊明的人格交融为一,而中国古典 诗歌中诗人爱用“菊”为意象。请以“文 人与菊”为话题,谈谈菊的文化内涵
• 梳理文言知识,按:通假字、古今不同义、 词类活用、虚词、句式的顺序整理。
• 把握文意,探究问题。诗人为什么以“归去”为 题?“归去”有何内涵? • “归去”二字看似简单,实则至少蕴含了三层意 思:一是回归故里,即从为官之地彭泽返回自己 的家乡,这是它的字面意思;二是回归田园,即 从世俗的官场返回自己所热爱的大自然,表达的 是诗人的生活归属;三是回归自由,即从“以心 为形役”的“违己交病”状态返回自己所崇尚的 身心自由状态,表达的是诗人的精神归属。
• • • • • • • • •
以 介词 既自以心为形役 让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为 余船以次俱进 按照 连词 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同 “而” ,表修饰 木欣欣以向荣 同 “而” ,表并列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 表目的,来
• • • • • • • • •
而 代词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通“尔”,你的 连 词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表假设,如果 门虽设而常关 表转析 觉今是而昨非 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 表修饰 倦飞而知还 表承接
• • • • • • • • • • • •
4个实词,归纳其一词多义,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 学生逐一明确 教师归纳总结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①行 例句 出处 释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 行走 赵王畏秦,欲毋行 《廉颇蔺相如列传》 走、离开、前往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出师表》 实行,做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归去来兮辞》 将要 琵琶行 古诗一种体裁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 (háng)行列
• 本文主要写作者归去之乐。有人认为这乐 的背后掩藏着心灵深层的悲哀,你是否同 意这样的见解? •
• 从文中可以看出陶渊明怎样的隐士情怀? • 淡泊明志,闲适自在;厌恶官场,固穷守 节;躬耕田园,诗酒琴书;遗世独立、超 脱生死;无可奈何、听天由命
• 上联例:小径松菊,一杯清酒名可越。此联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有酒盈樽”、“引 壶觞以自酌”三句;“名可越”点明作者胸襟。 • 对句例:流云丘壑,数点倦鸟亦舒心。此对句用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既窈窕以 寻壑,亦崎岖而经丘”两句,“亦舒心”点明作 者归田园之心情。 • 又例:稚子亲邻,几言情话忧能消。此对句用 “稚子候门”、“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两句,虽对稚子恐难曰情话,但亦差可对矣。 • 又例:清流皋畴,几首小诗气能清。此对句用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将有事于 西畴”两句,庶见能对。
• • • •
引 例句 出处 释义 引而不发 成语 开弓、拉弓 引壶殇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归去来兮辞》 端 起 • 乃引匕首提秦王 《荆轲刺秦王》 举 •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赤壁之战》 率领、导引 • 李凭箜篌引 诗题 乐府诗体名
• • • • • •
乘 例句 出处 释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左传》 驾、乘车 乘虚而入 成语 利用、凭借 聊乘化以归尽 《归去来兮辞》 顺着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左传》 (shèng)数 词,四
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 陶渊明是个怎样的人?
• 陶渊明是一个好读书爱著文,性嗜酒每喝 必醉,家贫如洗而又不慕荣利、忘怀得失 的人。
• 陶潜(365- 427)东晋大 诗人。一名渊 明,字元亮, 私谥靖节,浔 阳柴桑(今江 西九江)人。
• 解题: • 辞:战国后期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一种新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