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单元测试卷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D)(2分)
A.宠辱偕.忘(jiē) 一碧万顷.(qǐng) 忧谗.畏讥(chán) 颓.然其间(tuí)
B.伛偻提携.(xié) 日星隐曜.(yào) 浩浩汤汤.(shāng) 春和.景明(hé)
C.雾凇沆.砀(dàng) 迁客骚.人(sāo) 朝晖.夕阴(huī) 琼.楼玉宇(qióng)
D.山肴野蔌.(sù) 晦.明变化(huì) 樯倾楫.摧(jí) 薄.暮冥冥(báo)
【点拨】D.“薄”应b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2分)
A.谪守诗赋百废具兴把酒凌风
B.潇湘波澜雾凇沆砀虎啸猿啼
C.迁客骚人静影沉壁山肴野蔌
D.皓月沙欧岸芷汀兰喜气洋洋
【点拨】A.“把酒凌风”应为“把酒临风”;B.“静影沉壁”应为“静影沉璧”;D.“沙欧”应为“沙鸥”
3.请从下面句子括号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
(1)滂沱的大雨横扫地面,闪电像火蛇在空中翻腾,在咆哮(呐喊咆哮喧嚣)的风声之上迸发出震耳的雷声。
(2)隔天绝地的终南山,山岭高耸,莽莽苍苍;烟云迷蒙,四季漂浮。
置身其中,让人心神荡漾,浮想联翩(触目伤怀浮想联翩浮光掠影),能够让人们浮躁的心沉静下来。
4.经典诗文默写。
(6分)
(1)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3)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温庭筠《商山早行》)
(5)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3分)
①有人问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我觉得这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出来的。
②所谓的民族价值观一定不能有“钱”,一个只为钱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民族必须有精神。
③就像一个人一样,使一个人富裕起来是容易的,给一个人一百万就富裕起来了。
④但是(或:可是),使一个人有文化、有气质是很难的。
(1)第①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
有人问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我觉得……(或:有人问,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我觉得……)
(2)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
所谓的民族价值观一定不能有“钱”这个字,一个只为钱的民族……
(3)第④句的横线处需补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请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2分)
冬天的池沼
——给WI
冬天的池沼,
寂寞得像老人的心——
饱历了人世的辛酸的心;
冬天的池沼,
枯干得像老人的眼——
被劳苦磨失了光辉的眼;
冬天的池沼,
荒芜得像老人的发——
像霜草般稀疏而又灰白的发;
冬天的池沼,
阴郁得像一个悲哀的老人——
佝偻在阴郁的天幕下的老人。
7.通读全诗,说说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1分)
深沉悲凉
8.此诗实写“冬天的池沼”,实际虚写诗人心中的意象“老人”。
说说这首诗刻画的老人形象。
(1分)
一位在阴暗天幕下,脊背佝偻弯曲,荒芜的头发稀疏灰白,枯干的两眼磨失了光辉,悲哀的心更显寂寞的老人。
8.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6分)
①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③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④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⑤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目前,学生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交流和娱乐,针对这一现象,九(1)班进行了一次关于网络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活动一:走近网络】互联网海纳百川的信息存储功能,独特的链接方式,以及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与便利化,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思考方式,也在改变千百年来形成的印刷文化的阅读思维方式。
请把“网络改变世界”这几个字用楷书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
(1分)
【活动二:营造氛围】为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根据本次活动主题拟写一条标语。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分)
示例一:净化网络空间,杜绝网络谣言。
示例二:守护网络安全,呵护精神家园。
示例三:同心共筑中国梦想,合力共建网络强国。
【活动三:追踪热点】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国家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至此,“互联网+”已升至国家层面。
实际上“互联网+”早已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请你根据下图内容解释“互联网+”的含义。
(2分)
示例:将互联网技术和传统行业结合起来(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传统行业中)形成新的行业(经营)模式。
(意思对即可)
【活动四:百家争鸣】对于使用网络,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大家看法不一。
作为中学生,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说理由。
(2分)
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弊大于利。
我们中学生是特殊的群体,我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望极其强烈,但我们在生理、心理上还未成熟,对待新事物缺乏辩别是非的能力,自制力差,易受网络上一些不健康信息的影响。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12分)
荆州古城的攻防智慧
①《隆中对》中记载了诸葛亮的一段话:“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也。
”可见荆州战略地位有多么重要!然地处江汉平原的荆州几乎无险可守,筑城便成为首选的防御手段。
荆州城始建于楚成王时期,在当年渚宫基础上修建而成,现存的荆州城为明、清两代建筑,由土城垣和砖城墙组成。
城墙全长11. 28公里,呈不规则长方形。
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②荆州城城墙外侧为砖城,厚约0.6米,高8至9米。
用特制的城砖垒砌,砖与砖之间用石灰混合糯米浆焊缝,间或掺有铁屑,坚固耐久。
在砖墙内侧,紧傍砖城夯筑土城垣。
土垣土质粘性极强,每15至20厘米为一层,分层用石夯务实。
砖城土垣浑然一体,互为依托,使整个城墙更加牢固。
砖城陡峭对外,宜于防守外敌;土城缓坡向内,易于守军在城墙的任何地方增援或换防。
城垣外围,有护城河环绕,护城河宽15至350米不等,深3米,长约18公里。
护城河上有吊桥,平时放落吊桥行车走人,战时吊起桥面就成了敌军面前难以逾越的鸿沟。
如此,荆州城就形成了土城、砖城、水城三重壁垒。
③荆州城原有东、南、西、北门及公安门、小北门6座城门。
每座城门上均建有城楼,既可观察敌情,又可做前敌指挥中心。
从城门的城墙两侧向前延伸合围形成瓮城,于瓮城右前端再设一城门,两座城门之上建有箭楼,整个瓮城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辅城。
当疑敌到来,先开瓮城城门,验明身份后才放行进城;如发现是敌人,可封闭瓮城城门,形成瓮中捉鳖之势。
同时,瓮城也是战前集结与动员的场地,便于冲出城门之前做战前准备。
④在6个城门中,公安门是水门,这在其他城防中极为罕见,其水路延伸至城内,向南通长江,向东经长湖连汉水,利于来自长江的小型船舶和江汉平原的战略物资直接运进城内。
⑤在城垣上端,原有城垛5100个,两垛间有宽0.4米的垛口,每垛中心处有方形小孔,称为箭孔。
垛口与箭孔居高临下,既可嘹望敌情,又可以刀枪弓箭射杀来犯之敌,同时有效保护自身安全。
全城现存垛口1567个,看到每个城垛历经岁月风雨侵蚀和战争后的遗痕,便能想到那些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
⑥城上原建有敌楼、战屋1000余间,炮台24座,藏兵洞4个。
敌楼、战屋主要用于嘹望敌情、指挥作战,或驻扎守军,储藏粮食。
炮台建于凸出城墙的“马面”之上,上置重型武器。
马面周围的城垛、箭孔可更大范围侦察城墙下的死角,随时射杀隐蔽在死角的来犯之敌。
藏兵洞其实就是射击掩体。
如北城垣的一个藏兵洞,洞内分上下两层,上层三面墙体各筑2个砖砌门洞状掩体,每个掩体可容2人,下层东西两端各筑砖砌台阶与上层相连,另设5个门洞状掩体,每个门洞均设有可供射击与嘹望的射孔,上层射孔均直线向外,下层射孔则斜开,这样利于射击城墙与藏兵洞交接处形成的死角的敌人,又可避免受到城外火力的直线射击。
⑦在南城垣距西端不远处,设有一座“马面”,俗称“白马井”,结构、功能与藏兵洞类似,但在马面西侧底部开有一座可以启闭通向城外的小门,一旦城池遇急,城内便派出信使由此处出城,飞驰告急,求搬救兵,“白马井”也因此得名。
这是一套极为隐秘的军事通道,既可用于通风报信,也可用于突出重围,安全撤离。
此外,城内两条用于排灌的下水道,战时也可作为秘密出城通道,发动反包围和反冲锋。
⑧在冷兵器时代,荆州城这套立体防御系统,兼顾到土下左右,四面八方,陆路水路,使来犯之敌均在其一定的杀伤范围之内,而且若明若暗,可守可攻,运筹帷幄于城内,决胜拒敌于城外。
它那科学的设计、浩繁的工程、合理的布局、精巧的施工,无不展现出荆州人民的智慧!
(选自《荆州文化》,有删改)8.文章第①段引用诸葛亮的话有何作用?(3分)
诸葛亮的话凸显荆州古城的重要战略地位和筑城的必要性。
9.研读第③段,用三句话简要概括“瓮城”的作用。
(3分)
①检验疑敌;②射杀来敌;③战前准备
10.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分)
列数字、举例子、引资料
11.研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3分)
砖城土垣浑然一体,互为依托,使整个城墙更加
..牢固。
(“更加”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更加”表示强调,用在这儿更突出了城墙的牢固,体现荆州古城的防御功能强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18分)
大地的恩典
杜怀超
①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
②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
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漫漶过来:竹林深似海。
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猜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
③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
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耳鬓厮磨的,磨得光亮的半月型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的生活。
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
当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
④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迷信和虔诚。
在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
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
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图腾和吉祥。
⑤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致多多年来,我一直在书桌前,挺直身子,坚守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
父亲呢,在门前的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
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
⑥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
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间的刻刀里留下他们刀砍火烧的背影。
父亲不懂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懂的。
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
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划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
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当我们给予它生命,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在竹简深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诸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比如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
⑦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
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生活的漩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
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
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
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秋收正午,只要有了它,疲惫与艰辛就会逃得无影无踪。
累了就和衣而睡,醒来则投入劳作。
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
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
在一起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
⑧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暖温。
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支竹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
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
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还有一丝轻蔑。
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是的,一段文字的力量怎么能比得了一件竹器的重量,也没有春笋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
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
⑨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
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
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
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
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身只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
花期就是死期。
对着老家的方向,我泪眼婆娑。
⑩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一是他会心疼我花钱,二是他的喜好我也不甚清楚。
后来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一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竟甚是欢喜。
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体吧。
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
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和你一同呼吸呢!
11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随即竹涛涌来……
○
12.文题解读。
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
(3分)
写出大地孕育出竹子,竹子给予我们生活的帮助、精神的影响;表现了父亲像竹子一样坚毅顽强,他也像大地一般养活了一家人,并给予我教诲和引导;表达出我对竹子以及父亲的感激和赞美。
13.人物形象。
析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不少于3点)(3分)
示例:勤劳能干;有家庭责任感;对文化感到渺茫;对文字的向往、对文化的虔诚(敬重);注重对“我”的教诲和引导;挺拔、坚强(隐忍);对生命有深刻的理解(悲悯的情怀)。
14.质疑探究。
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⑩段中“我”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制作的衣物的原因。
(4分)
因为父亲一生爱竹,在我心中父亲与竹子是融为一体的,通过为父亲买礼物,寄托我对父亲的理解与感念。
15.语言品析。
读第③段,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4分)
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
示例:运用拟人修辞,体现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亲密),表现出父亲劳作的艰辛,表达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感动与赞美!
16.拓展延伸。
依据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的心里描写出来。
(40字以内)(4分)
【点拨】可表达对父亲的牵挂思念、对父亲年老的心疼(担忧)、对父亲的感念(感恩)、对之前不理解父亲感到愧疚。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12分)
与顾章书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⑦。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注释】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薜萝,都是植物名,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②梅溪:山名。
③限日:遮挡阳光。
④幽岫:幽深的山穴。
⑤重:向往。
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
(1)深溪蓄.翠(包含)
(2)既素.重幽居(向来,一向)
(3)幸富.菊花(多,充裕)
(4)偏饶.竹实(丰富)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C)(2分)
A.梅溪之.西山水之.乐
B.于.斯已办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C.遂.葺宇其上遂.迷,不复得路
D.有石门山者.马之千里者.
【点拨】A.的;B.在;C.就/竟;D.代词
19.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怎么能随便说。
20.这篇山水小品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抒发了作者喜爱美好的大自然和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
(意近即可)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
(4分)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1.诗的第二句中,“惊”这个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2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2分)
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四、作文(50分)
23.十三、四岁,正值花季。
我们率真、自信,我们积极进取、充满希望。
在与亲人、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在获取知识、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也有忧伤。
我们学会了理解和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担当,坚定了意志和信念,充满了向往和追求……在这个年龄,我们正精彩地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
请以“我正十三岁 (十四岁……)”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记叙文。
【点拨】这是一道命题作文。
首先要认真审题。
很显然,“我们率真、自信,我们积极进取、充满希望”一句限定了文章的主题;“与亲人、同学、老师的交往”一语限定了选材范围。
其次,文题明确规定写记叙文。
因此,这篇文章应选取“我”与亲人、同学或老师的交往中某一件或几件事,表现十三、四岁我率真、自信、积极进取、充满希望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