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_蛋白多肽类药物

合集下载

蛋白质多肽类药物

蛋白质多肽类药物
重组人抗凝血酶(ATryn)是2006年批准的、第一个由 转基因动物(羊)生产的重组药物。
2021/6/4
11
人骨形成蛋白
是最年轻的一组 第一个产品2001年批准上市
2021/6/4
12
融合蛋白
1)是为数很少的以抑制为作用机理的重组药物,仅有3个 2)1998年批准的Enbrel(Amgen):是TNF受体和IgG的
度增高、周围血管阻力增加等所致。
▪癫痫发作:原因不明,偶见于慢性肾衰病人;
▪其它: 头痛、心动过速、恶心、呕吐、呼吸加快、透析管栓塞等。
运动员长期滥用rHuEPO 将可能导致上述症状的出现,严重者甚至导致 死亡。
2021/6/4
20
rHuEPO的应用 rHuEPO 的作用
▪促使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骨髓内红细胞池扩 大
2021/6/4
7
多肽类激素药
包括: ▪人胰岛素(1982年第一个重组人胰岛素Humulin (Eli Lilly)上市 ▪12种制剂(Novo Nordisk的8个速效、中效和长效重组胰岛素突变
体在此仅计为1个)
▪3个"重磅炸弹": Humulin(野生型胰岛素)、Humalog (Eli Lilly
2021/6/4
13
重组酶
1993年 第一个重组酶Pulmozyme(Genetech)上市
2021/6/4
14
外源重组蛋白
重组水蛭素(hirudin)
1986年 水蛭素的cDNA被克隆出来,获得了建立在多种载体上的重
组水蛭素,包括在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酵母菌及真核细胞等的成功 表达。
1998年 重组水蛭素药物在德国正式上市
▪艾滋病(AIDS)病人伴贫血 ▪肿瘤病人化疗所致贫血 ▪慢性病贫血 ▪造血干细胞疾病的贫血 ▪自体供血输注。

蛋白多肽类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蛋白多肽类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如纳米粒子载体的安全性问题、细胞穿透能力等。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深 入研究蛋白多肽类药物递送系统的机制和优化策略,为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生 物利用度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和治疗方案。
参考内容
蛋白多肽类药物作为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在人体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这些药物的体内过程和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药代动力学分析方法在 蛋白多肽类药物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了解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 排泄等过程。本次演示将重点介绍蛋白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分析方法的研究进 展。
蛋白多肽类药物递送系统的研 究进展
01 摘要
03 研究现状
目录
02 引言 04 研究方法
目录
05 研究成果与不足
07 参考内容
06 结论
摘要
蛋白多肽类药物递送系统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可有效解决蛋 白多肽类药物口服难、稳定性差等问题。本次演示主要对蛋白多肽类药物递送系 统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与不足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 供参考。
3、细胞治疗
细胞治疗是指利用自体或异体细胞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在蛋白多肽类药 物递送系统中,细胞治疗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递药系统,通过细胞的特性和功能 来实现药物的定向输送和释放。
研究成果与不足
1、纳米粒子载体安全性问题
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在提高药物疗效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安全性问题, 如潜在的生物毒性、免疫原性等。因此,纳米粒子的安全性评估仍需进一步深入 研究。
一、背景
蛋白多肽类药物是指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生物活性分子。这类药物 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激素、神经递质、药物载体等。为了更好地了解蛋 白多肽类药物在人体内的动态变化和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分析方法不断地发展 和完善。通过对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半衰期、清除率等参数进行测定,可以为药 物的优化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多肽蛋白药物

多肽蛋白药物

多肽蛋白药物蛋白质药物可分为多肽和基因工程药物、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重组疫苗;与以往的小分子药物相比,蛋白质药物具有高活性、特异性强、低毒性、生物功能明确、有利于临床应用的特点。

由于其成本低、成功率高、安全可靠,已成为医药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2年美国Likky公司首先将重组胰岛素投放市场,标志着第一个重组蛋白质药物的诞生随着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多肽、蛋白质类药物不断涌现。

目前已有35种重要治疗药物上市,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企业的发展也日益全球化。

生物技术药物研究的重点是应用DNA 重组技术开发可应用于临床的多肽、蛋白、酶、激素、疫苗、细胞生长因子及单克隆抗体等。

据Parexl's Pharmaceutical R&D Statistical Source Book报道,目前已有723种生物技术药物正在接受FDA审评(包括Ⅰ~Ⅲ期临床及FDA评估),700种药物处于早期研究阶段(研究与临床前),还有200种以上药物已进入最后批准阶段(Ⅲ期临床与FDA评估)阿胶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胶原蛋白(明胶原、骨胶原)、氨基酸、肽类、硫酸皮肤素、生物酸及27种微量元素,另外含多种微量元素,其占干重的85%。

胶原蛋白是蛋白质的一种。

人体所有蛋白质中约有30%~40%是胶原蛋白,它是一种纤维状蛋白质。

几乎存在于所有器官中,尤其在皮肤、韧带、血管、软骨、骨骼、牙齿、肌肉、指甲和毛发中含量丰富,为人体含量最多的单一蛋白,也是身体不可缺少的物质。

阿胶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及其水解产物。

胶原蛋白具有:a营养性:可以提供给皮肤层所必需的养分,滋润皮肤、延缓老化、美容、除皱、养发;b修复性:胶原蛋白和周围组织的亲合性好,具有修复组织的能力;c保湿性:由于胶原蛋白分子中含有大量的亲水基,具有良好的保湿功效能够保持肌肤润泽;d亲和性:皮肤对胶原蛋白有很好的吸收作用;e补钙胶原蛋白还能使骨骼强壮,预防骨质疏松症;防止肌肤的老化;防止各种眼病的恶化消除黑眼圈、眼袋,改善关节的疼痛预防动脉硬化和高血压;预防癌症,防治白发、脱发。

蛋白质多肽类药物

蛋白质多肽类药物
▪ 20世纪80年代 研究者克隆了人干扰素基因,实现了基因工程
rhuIFN的大规模生产。
▪ 到了20世纪90年代 以提高rhuIFN的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
为主要开发方向,进行了干扰素聚乙二醇(PEG)修饰,研制了长效 干扰素,减少了给药次数,提高了疗效。
▪ 1986年 第一个重组人α干扰素Roferon(Huffman-La Roche)上市,现
复杂的化学降解和物理变化而失活。
实用文档
蛋白多肽类药物的关键问题
提高稳定性的方法: (1)温和的生产条件如对温度、机械搅拌强度和有 机溶剂的选择,对无菌条件的控制,容器的吸附效 应,水分控制,低温冷藏等。 (2)设计正确的处方如PH、缓冲对、电解质;加 入适宜稳定剂、冻干保护剂、阻聚剂如非离子表面 活性剂、糖、甘露醇、山梨醇、PEG、人血清白蛋 白等以及制备包合物等。
实用文档
蛋白多肽类药物的关键问题 蛋白多肽类药物关键问题
▪1)结构特征: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决定其活性;药物的空间结
构即二维、三维结构也同样影响生物活性;另外,多肽及蛋白质的分子 量常为数千至几十万,颗粒大小在l~100nm之间,不能透过半透膜。
▪2)体内外不稳定性:蛋白质药物在体内外环境可能经受多种
实用文档
▪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1985年Wong和克隆出人GM-CSF的cDNA,并实现了表 达,1993年张智清等人在国内首次克隆了人GM-CSFcDNA,并在大肠杆菌里获得表达)
▪其他造血相关因子
实用文档
人细胞因子
▪刺激网织红细胞的早期向血液中释放 EPO 的功效在一
定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但剂量超过太大后并不增加药效。
实用文档
rHuEPO的应用

蛋白多肽类药物

蛋白多肽类药物

临床应用与价值
临床应用
蛋白多肽类药物广泛应用于肿瘤、心血管、神经、内分泌等领域,对一些难治性 疾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
价值
蛋白多肽类药物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物,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02
蛋白多肽类药物的发展历程
早期探索阶段
蛋白多肽类药物的早期探索阶 段主要集中在20世纪初至中期。
分类
根据来源和制备方法,蛋白多肽类药 物可分为重组蛋白药物、细胞因子、 生长因子、激素、免疫调节剂等。
作用机制与特点
作用机制
蛋白多肽类药物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活或抑制信号转导途径,从 而发挥特定的生理或药理作用。
特点
蛋白多肽类药物具有高活性、低毒性、低免疫原性等优点,在临床治疗中具有 重要作用。
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生产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多肽药物,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是通过培养细胞来 生产蛋白多肽药物的一种方法。
细胞培养技术可以模拟生物体内 的生理环境,使细胞在体外生长 繁殖并产生所需的蛋白多肽药物。
细胞培养技术具有生产周期短、 产量高、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蛋白多肽药物的生产。
03
同时,随着免疫疗法和细胞疗法 等新型治疗手段的出现,多肽药
物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
04
03
蛋白多肽类药物的生产与制备
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是利用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内,在细胞内表达产生所 需的蛋白多肽药物。
基因工程技术具有高表达、高纯度、大规模生产的优势,已成为蛋白多肽药物制备 的主要手段之一。
化学合成技术
化学合成技术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蛋 白多肽药物的一种方法。

蛋白多肽类药物医学知识

蛋白多肽类药物医学知识

基因工程药物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激素类及神经递质类药物:人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人胰岛素,人生长激素 细胞因子类药物:人干扰素,人白细胞介素,集落刺 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 酶类及凝血因子类药物:单克隆抗体、疫苗、基因治 疗药物、白介素、生长因子、内啡肽、反义药物、人 生长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干扰素具有广谱的生物效应: • 诱导细胞对病毒攻击的抗性; • 调节多种免疫功能; • 调节许多细胞类型的生长和分化; • 在某些动物种属中支持早期妊娠。
干扰素以基因工程的方法制备。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能使 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物质。肿瘤坏死因 子分为TNF-α和TNF-β两种,前者主要由 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又称恶液毒 素。TNF-β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又 称淋巴毒素。
调节各种各样的生理活动和生化反应; 生物活性高; 分子小,结构易于改造; 许多活性多肽都是由无活性的蛋白质前体经
酶加工剪切转化而来。
二 细胞生长因子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细胞因子是多种细胞所分泌的能调 节细胞生长分化、调节免疫功能、参与 炎症发生和创伤愈合等小分子多肽的统 称。
构成调节分子中细胞因子组群的主要蛋白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自1953年人工合成了第一个有生物活性的多 肽 催产素以后,20世纪50年代都集中于脑 垂体所分泌的各种多肽激素的研究。
60年代,研究的重点转移到控制脑垂体激素 分泌的各种多肽激素的研究。
70年代,神经肽的研究进入高潮。生物胚层 的发育渊源关系表明,很多脑活性肽也存在于肠 胃组织中,从而推动了肠胃激素研究的进展。

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

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

两性物质的等电点会因条件不同(如在不同离子 强度的不同缓冲溶液中,或含有一定的有机溶媒的 溶液中)而改变。当盐存在时,蛋白质若结合了较 多的阳离子,则等电点向较高的pH值偏移。反之, 蛋白质若结合较多的阴离子,则等电点移向较低的 pH值。
用等电点法沉淀蛋白质常需配合盐析操作,而除 去不需要的杂蛋白时,常需配合热变性操作。
肝细胞生长因子是从肝细胞分化最旺盛阶段的胎 儿、胎猪或胎牛肝中获得的。若用成年动物,必须经 过肝脏部分切除手术后,才能获得富含肝细胞生长因 子的原料。
(3)生物状态 动物饱食后宰杀,胰脏中的胰岛素含 量增加,对提取胰岛素有利,但胆囊收缩素的分泌使 胆汁排空,对胆汁的收集不利。严重再生障碍性贫 血症患者尿中的EPO含量增加。
葡聚糖凝胶含有少量的酸性基团,故有较弱的离子 交换作用,此外还有吸附作用。在纯化蛋白质时,可 采用mol/L),或者用与待分离蛋白质相同的标准 蛋白质预先使凝胶柱平衡,以期不损失所分离的蛋白 质。
3、根据蛋白质溶解度的不同来纯化蛋自质
蛋白质的溶解度受溶液的pH、离子强度、溶剂的 电解质性质及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同一特定条 件下,不同蛋白质有不同的溶解度,适当改变外界条 件,可以有选择地控制某一种蛋白质的溶解度,达到 分离的目的。
应用最多的氨基保护剂是苄氧羰酰氯(Cbz-Cl), 可用催化氢化法或钠氨法(用金属钠在液氨中处理) 除去保护基,也可用叔丁氧羰酰氯(BOC-Cl)作保 护剂,用稀盐酸或乙酸在室温除去保护基。
羧基保护剂通常用无水乙醇或甲醇在盐酸存在下 进行酯化,使羧基接上烷基。除去保护基可在常温下 用氢氧化钠皂化法。
等电聚焦电泳除了用于分离蛋白质外,也可用于 测定蛋白质的等电点。
2、根据蛋白质分子形状和大小的不同来纯化蛋白质

蛋白质多肽类药物

蛋白质多肽类药物
段的融合蛋白,含934个氨基酸,适应症为风湿性关节炎
3)1999年上市的免疫毒素Ontak(Ligand):适应症
是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是缺失细胞结合域的白喉毒素与IL-2的 N端133个氨基酸的融合蛋白。
4)2003年上市的Amevive(Biogen Idec):是LEF-3
的CD2与IgG的Fc
精品课件
rHuEPO原理
•rHuEPO是一种酸性糖蛋白 •分子量:29.8士0.3kDa •1985年问世并成为注册药物。 •启动子构建成表达载体→不同的细胞株[有中国仓鼠卵细胞(CH0)、幼仓鼠肾细胞(BHK)及C127
小鼠纤维细3]作为受体进行表达→获取rHuEPO。
• rHuEPO与EPO: 1)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仅糖基部分有微小差别; 2)在结构上的不同是N-端唾液酸含量的差异; 3)作用极为相似,可以明显提高人体的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从
▪ 20世纪80年代 研究者克隆了人干扰素基因,实现了基因工程
rhuIFN的大规模生产。
▪ 到了20世纪90年代 以提高rhuIFN的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
为主要开发方向,进行了干扰素聚乙二醇(PEG)修饰,研制了长效干 扰素,减少了给药次数,提高了疗效。
▪ 1986年 第一个重组人α干扰素Roferon(Huffman-La Roche)上市,
在此仅计为1个)
▪3个"重磅炸弹": Humulin(野生型胰岛素)、Humalog (Eli
Lilly,胰岛素突变体)、Lantus (Anvents,胰岛素突变体)
▪人生长激素(1985年第一个重组人生长激素Protropin(Genetech)
上市)
▪卵泡刺激激素 ▪其他激素

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二.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的制造方法


3.分离纯化
多肽及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是将提取液中的目的蛋 白质与其他非蛋白质杂质及各种不同蛋白质分离 开来的过程. 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有: (1) 根据蛋白质等电点的不同来纯化蛋白质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性质比较稳定,其物理性质如 导电性,溶解度,黏度,渗透压等皆最小,因此可利用 蛋白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小的性质来制备蛋白质.
不十分清楚,从活性肽或细胞生长调节因子的角度去研究 它们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预计可获得成效
主要多肽类药物
1.多肽激素 ① 垂体多肽激素: 促皮质素(ACTH),促黑激素(MSH),催产素(OT) ② 下丘脑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生长素抑制激素(GRIF) ③ 甲状腺激素: 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 ④ 胰岛激素: 胰高血糖素γ,胰解痉多肽γ。 ⑤胃肠胃道激素: 胃泌素,胆囊收缩素一促胰激素(CCK-PZ),缓激肽 ⑥ 胸腺激素: 胸腺素、胸腺肽, 胸腺血清因子
返回目录
(一)蛋白类药物的分类

6.碱性蛋白质
硫酸鱼精蛋白,存在于鱼类成熟的精子中,强碱
性。

7.蛋白酶抑制剂 胰蛋白酶抑制剂,亦称抑肽酶。

8.植物凝集素 PHA、ConA。
返回目录
(二)蛋白类药物作用方式

已从生化药物对机体各系统和细胞生长的调节 扩展到被动免疫、替代疗法、抗凝血剂以及蛋 白酶的抑制物等多种领域
返回目录
(三)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重要的 蛋白类药物

已实现产品工业化的有几十种,并正从微生物 和动物细胞的表达转向基因动植物的表达。
返回目录
(四)蛋白质工程技术的应用

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

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

结业论文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学院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生物工程班级生物11001班目录摘要一、前言二、多肽类药物和蛋白质类药物(一)多肽类药物(二)蛋白质类药物(三)多肽和蛋白类药物的主要生产方法三、重要多肽类药物(一)胸腺激素(二)促皮质素(三)降钙素四、重要蛋白类药物(一)白蛋白(二)干扰素(三)胰岛素(四)生长素(五)免疫球蛋白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摘要随着蛋白组学计划的逐步深入,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逐渐被破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多肽及蛋白质类物质在诊断、治疗或作为疫苗预防各种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主要以20种天然氨基酸为基本结构单元依序连接而得,代谢物氨基酸为人体生长的基本营养成分,可通过农产品发酵而制备,药效高、副作用小、不积累中毒,作为人体内源性物质参与人体新陈代谢的调控,与人体高度契合。

多肽和蛋白类药物是目前医药研发领域中最有前景、进展最快的部分。

关键字:氨基酸多肽蛋白质一、前言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指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多肽和蛋白质类物质生物药物。

多肽是α-氨基酸以肽链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化合物,它也是蛋白质水解的中间产物。

N条多肽链按一定的空间结构缠绕纠结就构成了蛋白质。

大分子蛋白质水解会生成多肽。

多肽和蛋白质类生物药物按药物的结构分类可分为: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药物、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酶和辅酶类药物、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类药物、糖类药物、脂类药物、细胞生长因子和生物制品类药物。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技术活性物质不断面世,已有不少生物技术药物应用于临床,国内外已批准上市的约40多种,1995年开发数为234种,目前正在研究的则成倍增加,在这些品种中,大量的均为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

由于多肽和蛋白质药物的体内外不稳定性,临床主要剂型是溶液型注射剂和冻干粉针。

为解决长期用药的问题,克服注射剂的不便和缺点,发展适宜给药途径的非注射传输系统是药剂学面对的挑战。

二、多肽类药物和蛋白质类药物(一)多肽类药物多肽类药物主要包括多肽疫苗、抗肿瘤多肽、多肽导向药物、细胞因子模拟肽、抗菌性活性肽、诊断用多肽及其它药用小肽等7大类。

蛋白多肽类药物

蛋白多肽类药物

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 子(GDNF) 表皮生长因子(EGF)
血小板生成素(TPO)
大多数细胞因子作用于或产生于构成免 疫与炎症系统的白细胞。 白细胞包括所有的有核血细胞,是免疫 细胞的基本构成。通过灭活或者破坏异源物 质而发挥保护机体的功能。某些白细胞也具 有识别和破坏自身变异细胞的能力。
白细胞
干扰素具有广谱的生物效应: • 诱导细胞对病毒攻击的抗性; • 调节多种免疫功能; • 调节许多细胞类型的生长和分化; • 在某些动物种属中支持早期妊娠。
干扰素以基因工程的方法制备。
肿瘤坏死因子( TNF)是一种能使
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物质。肿瘤坏死因
子分为TNF-α和TNF-β两种,前者主要由
活化的单核 -巨噬细胞产生,又称恶液毒
基因工程药物
激素类及神经递质类药物:人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 子,人胰岛素,人生长激素 细胞因子类药物:人干扰素,人白细胞介素,集落
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
酶类及凝血因子类药物:单克隆抗体、疫苗、基因 治疗药物、白介素、生长因子、内啡肽、反义药物、 人生长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一 多肽类生化药物
干扰素(IFN)是最先发现的细胞因子,因
其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故称干扰素。
根据来源和理化性质,可将干扰素分为α、β和
γ三种类型。IFN-α/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由白细胞、成纤维细
胞和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产生,也称为Ⅰ型干
扰素 / 酸稳定干扰素。 IFN-γ 主要由活化 T 细胞
和NK细胞产生,也称为Ⅱ型干扰素。
多肽类药物(多肽类激素)是机体的特定腺体 合成并释放的一种物质,通过与远程敏感细胞内或 细胞表面的受体相互作用而使靶细胞发生变化。 主要包括垂体多肽激素、下丘脑多肽激素、甲 状腺多肽激素、胰岛多肽激素、肠胃道多肽激素和 胸腺多肽激素等。

生物药物的分类基因重组多肽蛋白类治疗剂基因药物

生物药物的分类基因重组多肽蛋白类治疗剂基因药物

1、生物药物的分类:(1)基因重组多肽、蛋白类治疗剂(2)基因药物(3)天然生物药物(4)合成与部分合成的药物。

DNA重组药物和基因药物的区别:DNA重组药物即应用重组DNA技术(包括基因工程技术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重组多肽、蛋白质类药物和疫苗、单克隆抗体与细胞因子等;基因药物即以基因物质(DNA或RNA)为基础,研究而成的基因治疗剂、基因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

3、DNA重组药物主要有哪几类,举例说明。

DNA重组药物有:(1)细胞因子干扰素类:α-干扰素、β-干扰素、γ-干扰素(2)细胞因子白介素类和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2(IL-2)和突变型白介素-2(Ser125-IL-2)肿瘤坏死因子类主要有TNF-α和TNF-α受体。

(3)造血系统生长因子类: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巨噬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干细胞生长因子(SCF)(4)生长因子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表皮生长因子(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FD)、转化生长因子(TGF-α和TGF- β)、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各种神经营养因子。

(5)重组多肽与蛋白质类激素:重组人胰岛素(rhInsulin)、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促卵胞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重组人白蛋白和重组人血红蛋白(6)心血管病治疗剂与酶制剂:Ⅷ因子、水蛭素、tpA、rtpA、尿激酶、链激酶、葡激酶、天冬酰胺酶、超氧化歧化酶、葡萄糖脑苷酶及DNsae等(7)重组疫苗与单抗制品: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疫苗、乙肝基因疫苗、AIDS疫苗、流感疫苗、痢疾疫苗和肿瘤疫苗。

2 简述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的主要原理:根据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分配率的差别,把它们分配于可用机械方法分离的两个或几个物相中,或者将混合物置于某一相中,外加一定作用力,使多组分分配于不同区域,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蛋白多肽类药物有哪些

蛋白多肽类药物有哪些

蛋白多肽类药物有哪些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和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蛋白质类药物也是不断的增加,目前已经有很多重要的药物都在市场上广泛使用,现在医药学研究的重点是DNA重组技术,应用于蛋白多肽激素等等,多肽类药物目前使用也非常的广泛,蛋白多肽类药物在医学上作用是非常广的,那么,蛋白多肽类药物有哪些呢?据Parexl's Pharmaceutical R&D Statistical Source Book报道,目前已有723种生物技术药物正在接受FDA审评(包括Ⅰ~Ⅲ期临床及FDA评估),700种药物处于早期研究阶段(研究与临床前),还有200种以上药物已进入最后批准阶段(Ⅲ期临床与FDA评估)。

★剂型介绍生物技术药物的基本剂型是冻干剂。

常规制剂尽管其疗效早为临床所证实,但由于半衰期短,需要长期频繁注射给药,从患者的心理与经济负担角度看,这些都是难以接受的问题。

为此,各国学者主要从两方面着手研究开发方便合理的给药途径和新制剂:①埋植剂和缓释注射剂。

②非注射剂型,如呼吸道吸入、直肠给药、鼻腔、口服和透皮给药等。

缓释生物技术药物的注射制剂,是很有应用前景的新剂型,有一些品种如能缓释1至3个月的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类似物微球注射剂已经上市,本文着重介绍这类制剂。

★主要类型多肽、蛋白质药物缓释制剂的主要类型多肽、蛋白质药物缓释制剂的研究与开发,从发展过程及剂型看,主要分埋植剂和微球注射剂两类。

★埋植剂(implant)细棒型埋植剂埋植剂外形为一空心微型细棒,一头封闭,另一头开口,棒材为聚四氟乙烯等非生物降解聚合物。

腔内灌入药物与硅胶(silastic,聚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物。

埋植剂埋入人体皮下,药物通过硅胶基质开口处缓慢释放。

美国内科医生手册(PDR)上收载了商品名为Norplant?的埋植剂,药物为左旋-18乙基炔诺酮,用于计划生育。

该制剂每根直径2.4 mm,长34 mm,医生通过手术将6根细棒状物埋植在患者上臂内侧,药物可在体内按零级模式释药达5年,药物释完后再经手术取出。

多肽类药物

多肽类药物

多肽类药物多肽类药物多肽和蛋白质类生物药物按药物的结构分类可分为: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药物、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酶和辅酶类药物、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类药物、糖类药物、脂类药物、细胞生长因子和生物制品类药物。

结构分析多肽的定性至少应包括氨基酸分析、序列分析及质谱分析。

纯肽的氨基酸分析可提供该多肽的氨基酸组成和数量。

序列分析则提供氨基酸残基的精确排列顺序。

基于多种技术的质谱, 如快原子轰击、电喷雾、激光解吸, 经常用于提供多肽的相对分子量及其序列信息。

肽谱是蛋白质或多肽通过酶解得到的肽片段经分离和分析所得到的“指纹图谱”。

当多肽含有20 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时, 肽谱分析对多肽结构研究和特性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2. 1 氨基酸分析用于氨基酸分析的水解方法主要是酸水解, 同时辅以碱水解。

酸水解中使用最广泛的是盐酸(一般浓度为6mo löL )。

多肽于110 ℃真空或充氮的安瓿瓶内水解10~24 h, 然后除去盐酸。

水解过程中氨基酸遭破坏的程度与保温时间有线性关系, 因此该氨基酸在多肽中的真实含量可通过以不同的保温时间对相应时间的样品中该氨基酸的含量作图, 用外推法求出。

高氨基酸分析仪的使用使氨基酸的分析越来越准确, 如W aters 公司的氨基酸分析系统的检出限已达100 fmo l。

2. 2 序列分析氨基酸测序主要为化学法, 酶法也有一定的意义。

化学法以Edman 降解法最为经典, 它对所有氨基酸残基具有普适性和近乎定量的高产率, 是近50年N 2端顺序分析技术的基础。

Edman 机理的液相(旋转杯) 自动蛋白顺序分析仪在1967 年推出。

近年来不断对其改进, 其灵敏度已达到可以对0. 1pmo l 的样品进行常规分析。

2. 3 质谱(mass spect romet ry,M S)质谱以质量分析为基础, 可提供化合物的分子量以及一些结构信息。

1980 年代以后发展了许多新的“软电离”技术, 使其在蛋白质多肽分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

蛋白质、多肽类药物质量控制

蛋白质、多肽类药物质量控制

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存在差异,需要加强批次间一致性的控制。
03
稳定性差
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容易受到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
稳定性较差,需要加强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的保护措施。
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创新研究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加强创新研究,开发更加精准、 高效的质量控制技术和方法,提高蛋 白质、多肽类药物的质量控制水平。
可以揭示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对于理解蛋白质功能和药物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纯度测定
总结词
纯度测定是评估蛋白质、多肽类药物质量的重要指标,主要通过色谱技术、电泳技术和质谱技术等方法进行。
详细描述
纯度测定是评估蛋白质、多肽类药物中目标成分的纯度和杂质的含量。色谱技术如凝胶电泳、高效液相色谱等可 以根据分子大小、电荷和疏水性等性质将目标成分与杂质分离。电泳技术则根据蛋白质、多肽的电荷和大小进行 分离。质谱技术可以用于鉴定和定量目标成分和杂质,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特点。
蛋白质、多肽类药物 质量控制
目录
CONTENTS
• 蛋白质、多肽类药物概述 • 蛋白质、多肽类药物质量控制标准 • 蛋白质、多肽类药物质量控制方法 • 蛋白质、多肽类药物质量控制现状与挑
战 • 新技术与新方法在蛋白质、多肽类药物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是指通过基 因工程技术或化学合成方法制备 的,具有特定生物学活性的大分 子药物。
04 蛋白质、多肽类药物质量 控制现状与挑战
质量控制现状
蛋白质、多肽类药物质量控制标准不断完善
随着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各国药典和国际组织不断完善相关质量控制标准, 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质量控制技术不断进步

《蛋白多肽类药物》课件

《蛋白多肽类药物》课件

肌肉注射
药物通过肌肉组织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适用于需要较长时间维持血药浓度 的治疗。
皮下注射
药物通过皮下组织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适用于需要缓慢释放的药物。
口服给药
药物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方便患者使用,但易受消化酶和酸碱 环境的影响。
药物稳定性
蛋白多肽类药物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易发生变性 失活,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保持药物的稳定性。
重组人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之一,通过注射给药,能够降低血糖水平,有效控 制糖尿病症状。
治疗效果与副作用
重组人胰岛素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 发生。常见的副作用包括低血糖反应、过敏反应等,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比较其他治疗方式
重组人胰岛素与其他糖尿病治疗方式相比,具有更加稳定和长效的降糖效果,尤其适用于 需要长期控制的糖尿病患者。
治疗和急救。
口服剂型
包括片剂、胶囊剂和口服液体 制剂,方便患者使用,但易受 消化酶和酸碱环境的影响。
吸入剂
适用于呼吸道疾病的局部治疗 ,具有起效快、剂量准确等优 点。
皮肤黏膜给药剂型
如贴剂、喷雾剂和乳膏剂,可 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提高药
物利用度。
给药途径
静脉注射
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起效迅速, 适用于危重病症的治疗。
药物安全性
1 2
不良反应
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免疫原性、肝肾毒性等不良 反应。
禁忌症
对特定人群或特定疾病状态可能存在Fra bibliotek忌。3
药物相互作用
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影 响疗效或增加副作用。
04
蛋白多肽类药物的剂型与给药途径

第五章蛋白多肽类药物

第五章蛋白多肽类药物

趋化性细胞因子是一个蛋白质家族,由十余 种结构有较大同源性、分子量多为8~10kDa的蛋 白组成。
趋化性细胞因子主要由白细胞与造血微环境 中的基质细胞分泌,可结合在内皮细胞的表面, 具有对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 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趋化和激活活性。
淋巴细胞趋化蛋白,对淋巴细胞有趋化作用。
影响提取收率的因素
➢温度 ➢酸碱度 ➢溶剂 ➢离子强度 ➢表面活性剂
蛋白质溶液的浓缩方法
盐析浓缩 有机溶剂沉淀浓缩 葡聚糖凝胶(Sephadex)浓缩 聚乙二醇透析浓缩 超滤浓缩 真空减压浓缩与薄膜浓缩
第三节 多肽药物的制备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由166个或基酸残 基组成的糖蛋白激素。其分子量为21.3KD, 水解并除去27个疏水氨基酸肽段后得到分子 量18.4KD的激素。基因工程生产的hEPO分 子量为23KD,比天然产物大,说明有少量低 聚糖化。
可产生一种或几种相同的细胞因子。
作用特点
多重调节作用(多效性/重叠性)。 主要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造血功能和炎症反应
有关,还具有其他调节功能。 与激素、神经肽、神经递质共同组成细胞间信号分
子系统。
白介素(IL)最初是指 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 发挥作用的细胞因子,后来 发现白细胞介素可由其他细 胞产生,也可作用于其他细 胞。
基因工程药物
激素类及神经递质类药物:人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人胰岛素,人生长激素 细胞因子类药物:人干扰素,人白细胞介素,集落刺 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 酶类及凝血因子类药物:单克隆抗体、疫苗、基因治 疗药物、白介素、生长因子、内啡肽、反义药物、人 生长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一 多肽类生化药物
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NT3,NT-4/5)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 子(GDNF) 表皮生长因子(EGF)
血小板生成素(TPO)
大多数细胞因子作用于或产生于构成免 疫与炎症系统的白细胞。 白细胞包括所有的有核血细胞,是免疫 细胞的基本构成。通过灭活或者破坏异源物 质而发挥保护机体的功能。某些白细胞也具 有识别和破坏自身变异细胞的能力。
白细胞
分子小,结构易于改造;
许多活性多肽都是由无活性的蛋白质前体经 酶加工剪切转化而来。
二 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因子是多种细胞所分泌的能调 节细胞生长分化、调节免疫功能、参与 炎症发生和创伤愈合等小分子多肽的统 称。
构成调节分子中细胞因子组群的主要蛋白
白介素(IL1~15) 干扰素(IFN-α, IFN-β, IFN-γ, IFN-δ, IFN-ω) 集落刺激因子(G-CSF,MCSF,GM-CSF)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TNF-β) 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NT3,NT-4/5)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 红细胞生成素(EPO) 成纤维生长因子(FGF)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α, MIP-1β,MIP-2)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 转化生长因子(TGF-α, TGF-β)
集落刺激因子(CSF)是指能够刺激造血 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干细胞进
行增殖分化,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
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
生长因子(GF)是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 胞因子。多种未以生长因子命名的细胞因子也具有 刺激细胞生长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也是 生长因子,如IL-2是T细胞的生长因子,TNF是成纤 维细胞的生长因子。有些生长因子在一定条件下也 可表现对免疫应答的抑制活性,如TGF-β可抑制细 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成熟及巨噬细胞的激 活。
第五章 多肽、蛋白质类药物
自1953年人工合成了第一个有生物活性的 多肽 催产素以后,20世纪50年代都集中于 脑垂体所分泌的各种多肽激素的研究。
60年代,研究的重点转移到控制脑垂体激素
分泌的各种多肽激素的研究。
70年代,神经肽的研究进入高潮。生物胚层
的发育渊源关系表明,很多脑活性肽也存在于肠
胃组织中,从而推动了肠胃激素研究的进展。
基因工程药物
激素类及神经递质类药物:人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 子,人胰岛素,人生长激素 细胞因子类药物:人干扰素,人白细胞介素,集落
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
酶类及凝血因子类药物:单克隆抗体、疫苗、基因 治疗药物、白介素、生长因子、内啡肽、反义药物、 人生长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一 多肽类生化药物
影响提取收率的因素 温度 酸碱度 溶剂 离子强度 表面活性剂
蛋白质溶液的浓缩方法
盐析浓缩
有机溶剂沉淀浓缩 葡聚糖凝胶(Sephadex)浓缩 聚乙二醇透析浓缩 超滤浓缩 真空减压浓缩与薄膜浓缩
第三节 多肽药物的制备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由166个或基酸残 基组成的糖蛋白激素。其分子量为21.3KD, 水解并除去27个疏水氨基酸肽段后得到分子 量18.4KD的激素。基因工程生产的hEPO分 子量为23KD,比天然产物大,说明有少量低 聚糖化。
干扰素具有广谱的生物效应: • 诱导细胞对病毒攻击的抗性; • 调节多种免疫功能; • 调节许多细胞类型的生长和分化; • 在某些动物种属中支持早期妊娠。
干扰素以基因工程的方法制备。
肿瘤坏死因子( TNF)是一种能使
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物质。肿瘤坏死因
子分为TNF-α和TNF-β两种,前者主要由
活化的单核 -巨噬细胞产生,又称恶液毒
趋化性细胞因子是一个蛋白质家族,由十余 种结构有较大同源性、分子量多为8~10kDa的蛋 白组成。 趋化性细胞因子主要由白细胞与造血微环境 中的基质细胞分泌,可结合在内皮细胞的表面, 具有对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 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趋化和激活活性。 淋巴细胞趋化蛋白,对淋巴细胞有趋化作用。
多肽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 • • • •
抗菌活性 免疫活性 抗氧化作用 结合矿物质 杀虫、抗病毒作用
2
多肽、蛋白类药物的制备
目前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的生产方法有两种:
一是用传统的生化方法和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二是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工程菌(细胞)进行生产。
制备过程: 生物材料的选取与破碎 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 有效成分的提取
多肽类药物(多肽类激素)是机体的特定腺体 合成并释放的一种物质,通过与远程敏感细胞内或 细胞表面的受体相互作用而使靶细胞发生变化。 主要包括垂体多肽激素、下丘脑多肽激素、甲 状腺多肽激素、胰岛多肽激素、肠胃道多肽激素和 胸腺多肽激素等。
多肽类生化药物功能特性
调节各种各样的生理活动和生化反应;
生物活性高;
作用特点
多重调节作用(多效性/重叠性)。 主要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造血功能和炎症反应 有关,还具有其他调节功能。 与激素、神经肽、神经递质共同组成细胞间信号分 子系统。
白介素(IL)最初是指 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 发挥作用的细胞因子,后来 发现白细胞介素可由其他细 胞产生,也可作用于其他细 胞。 主要调节正常细胞和恶 性细胞的生长,免疫应答涉 及的所有方面,炎症的调节。 白介素以重组DNA的方 法制备。
生物材料的选择与前处理
选择原则 材料来源丰富易得; 有效成分含量高; 制备工艺简单,难于分离的杂质少; 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的生物材料或微生物材料为原料。 材料选定后,必须尽量保持新鲜,尽快加工处理, 否则冷冻保存。
组织或细胞的破碎
机械法 工业上常用的有绞肉机,刨胰机,球磨 机、磨粉机。实验室常用的有匀浆机,研钵,高速 组织捣碎机。
穿透血管壁,进入病灶核心部位;
可制备新型抗体;
可采用多种表达形式,大量表达抗体分子,从而降
低生产成本。
目前抗体药物研究方向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逆转;
肿瘤免疫诊断、免疫显像和导向治疗;
哮喘、牛皮癣、红斑狼疮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独特型抗体作为分子瘤苗治疗肿瘤;
多功能抗体。
四 多肽抗生素
素。TNF-β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又
称淋巴毒素。
TNF-α的生物学效应: 激活非特异性和特异的免疫的某些元件,尤 其是在对革兰阴性菌的应答中; 炎症诱导和调节; 对一系列肿瘤细胞选择性的细胞毒活性; 介导各种病理情况,包括败血症休克,恶液 质和厌食。
TNF:治疗方面
利用TNF作为一般抗肿瘤药的兴趣已消失。 • 许多肿瘤对于TNF介导的破坏作用不易感; • 肿瘤细胞坏死并不是TNF的主要生物活性; • 治疗相关剂量下全身给药经常伴随严重副作 用。
物理法
化学法 酶解法
压榨法、高压法和减压法,渗透压法;
用稀酸、稀碱、浓盐、有机溶剂或表面 用外来酶处理生物材料。
超声波法;反复冻融法。 活性剂处理细胞,可破坏细胞结构释放出内容物。
提取 利用制备目的物的溶解特性,将目的物与 细胞的固形物成分或其它结合成分分离,使其 由固相转入液相或从细胞生理状态转入特定溶 液环境的过程。
干扰素(IFN)是最先发现的细胞因子,因
其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故称干扰素。
根据来源和理化性质,可将干扰素分为α、β和
γ三种类型。IFN-α/β主要由白细胞、成纤维细
胞和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产生,也称为Ⅰ型干
扰素 / 酸稳定干扰素。 IFN-γ 主要由活化 T 细胞
和NK细胞产生,也称为Ⅱ型干扰素。
三 抗体药物
抗体是机体在抗原性物质的刺激下所产生的一种免 疫球蛋白,能与细菌、病毒或毒素等异源性物质结合而 发挥预防、治疗疾病作用。 第一代抗体药物 动物多价抗血清 第二代抗体药物 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的 单克隆抗体及其衍生物 第三代抗体药物 基因工程抗体
基因工程抗体特点
可降低甚至消除人体对抗体的排斥反应; 分子量较小,可部分降低抗体的鼠源性,更有利于
作用与用途 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由肾脏分泌,也可由巨 噬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具有刺激活体内增生 红细胞的功能。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1962年从中提取出一种多肽能直接刺激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生 长和角化,故命名为表皮生长因子。
hEGF分子量为6.2KD,等电点 pH4.5 。
作用与用途
EGF能促进细胞的增殖;实验证明EGF对 体外培养的细胞的增殖刺激作用不限于上皮 细胞,其作用是广谱的。
多肽抗生素是指分子量在10kDa以下,具有某 种抗菌活性的多肽类物质。特点: 以物理的方式作用于细菌细胞膜,使细胞膜穿孔, 细胞质外溢而达到杀菌的目的。膜通道的形成能力 对抗菌肽的活性起决定性作用。 只对原核生物细胞产生特异性的溶菌活性,对最低 等的真核生物及某些植物的原生质体、某些肿瘤细 胞等也有一定的杀伤力,而对人体正常的细胞无损 伤作用。
淋巴 细胞
单个核细胞吞噬细胞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粒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 (PMN白细胞) T淋巴细胞 NK细胞
嗜碱性 粒细胞
B淋巴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辅助T淋 巴细胞 细胞毒T淋 巴细胞 抑制性T淋 巴细胞
作用特点
绝大多数细胞因子是低分子量(15~30kDa)的蛋白 或糖蛋白。 高效能作用。 细胞因子可以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的方式发 挥作用。 一种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不同类型的细胞也 可产生一种或几种相同的细胞因子。
1 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的性质与作用
多肽、蛋白质类药物分类 按来源分 生化药物 来源于动植物有机体 基因工程药物 来源于基因工程菌表达生产 的药物 习惯分法 多肽生化药物、细胞生长因子、抗体药物、抗菌 肽、酶类药物
生化药物
多肽类激素、多肽抗生素:消化道多肽、下丘 脑多肽、脑多肽、激肽等;动、植物蛋白。 酶类与辅酶类药物:蛋白水解酶类、凝血酶及 抗栓酶,辅酶Q10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