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语文九上娄山中学竞选州长教学设计
竞选州长(详案)
(2)学生根据分析“伪证罪”的学习思路,小组讨论对其他引文的理解,注重把引文和独白结合起来。
预设:偷窃罪
“我”在蒙大拿偷窃并遭刑罚。原来没参加竞选前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名声好”的人,现在不止一份报纸言之凿凿地污蔑“我”,并且还有当年的伙伴作证,此时的我“提心吊胆”。(文中有句很形象的话描述了我的心情:正如同你想睡觉时拿起一床毯子,可总是不放心,生怕那里面有条蛇似的。)
②“我”看到消息后心里是怎样的?
明确:从文中找到独白中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讲到的罪名貌似铁证,有34名证人,“我”成了一个藐视法律的人了。但是事实我从来就没有,从来没听说过,也不知道什么香蕉种植地,这仅仅是一种造谣污蔑。我从未有过的“惊慌失措”、“惊愕不已”、“简直要发疯了”,这则消息让我心情受到打击。
(3)这些引文里的罪行,能否删去一些?
这些罪责在引文的逐步展开的过程中是逐渐加深的,并且是从生活上、个人品格上、工作上多角度地把“我”的名声是彻底毁了。
(4)从中看出我是怎样的人?
(憨厚、老实、清白、不会反击他人等)
3.作者通过引文这条明线和“我”的情感变化过程这条暗线交叉推进了小说的发展过程,最终反映了怎样的主旨?
其实初中阶段有些文本也在事情推进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了人物情感发展的过程。如《滹沱河和我》、《小巷深处》两篇。可以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尝试把事情发展和人物的情感过程融合在一起。
2.学生读课文圈划,概括引文内容:
伪证罪;偷窃罪;诽谤罪;酒疯子;贿赂罪;讹诈罪。
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在教师的引领下,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字背后的阴谋。学生圈划句子体会小说讽刺性的语言。
【学习过程】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竞选州长》课件
(短篇小说)
(当移动光标变为手指样时请点击鼠标左侧) 文学知识 字词学习 导读思考 分析理解 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 写作训练
1、这篇小说的人物有?
2、小说写“我”参加竞选州长,一开始时觉得 自己胜过另外两位候选人的显著长处是什么?心情 怎样?
3、在情节发展、高潮中,强加于“我”的十条 莫须有的罪名是什么?实际情况如何?“我”受诬 时心情怎样?(请速读课文并尽快完成课后的填表练习)
“我”(全篇通过其自我独白来完成),
自拟为马克·吐温,更具真实感; 伍德福和霍 夫曼(均未出场_——在暗处),只有姓名 , 其他描写几乎全无。
巧妙构思突出表现在什么方面?
既无竞选过程,也无竞选活动。情节由新闻片断组
成,冲突也靠新闻片断推动。ຫໍສະໝຸດ 艺术表现最具特色的是什么?
通篇巧妙用对比和漫画化的表现
法, 极具讽刺力;语言上运用夸张并 表现为含蓄和嘲弄,使一些极平常的 叙述包含有极其深刻的讽刺含义。
返回 上页 下页
4、小说的结局怎样?说明了什么?
返回 上页 下页
(学习你重能点)在分这些析课理文解内容前
标示出小说的情节要素吗?
赶
开端参加竞选—— 声望还好(暗自得意)
快 看
发展
遭受污蔑——
(被强加六条
伪证犯(没见过,也没听过。诧异) 看
小偷 (一辈子没到过。提心吊胆) 盗尸犯(从未听说和提到他。可发誓)
你 课 文
吗 ?
返回 上页 下页
请认真体会主题思想!
竞选州长
挤入竞选
马克·吐温
独立党候选人
声望还好 生平未干 可羞之事 暗自得意
声名 狼藉
十大罪状
伍德福
九年级语文:竞选州长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九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竞选州长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经典案例】[教学目标]1.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政治腐败的社会现实和所谓“民主政治”、“自由竞选”的真相。
2.学习运用大量引文推动情节发展的写法,掌握引文书写的格式。
3.领会本文夸张、含蓄、富于讽刺性的语言特色。
4.了解马克·吐温和他的代表作品。
[难点、重点分析]1.课文的情节是如何安排的?分析:这篇课文可分三部分。
从开头到“和他们公开竞选”为第一部分,写“我”被提名为州长候选人后的矛盾心情。
这一部分是故事的开端。
这一开端揭示了矛盾,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准备。
从“我也正是这么想呀”到“叫我爸爸”为第二部分,写“我”在竞选中遭到一系列的诬陷、攻击,得了“一大串晦气的头衔”,失去了“还好”的声望。
这一部分是情节的发展和高潮,是这篇小说的重点。
从“我放弃了竞选”到结尾为第三部分,写“我”满怀懊恼地退出了竞选。
这一部分是故事的结局。
这部分内容意味深长,引入深思,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2.这篇课文在情节安排和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分析:这篇课文没有一般小说所具有的那种故事情节和出场人物,通篇是“我”——独立党候选人的自我独白。
小说的情节就是“我”叙述自己参加竞选的经过。
在安排上,作者反复摘引了大量报纸、信件上的材料,层层加深地推动情节发展。
这些引文,既是构成事件发展的基本内容,也是故事情节的基本线索,它与作者的叙述、描写融为一体,构成了全篇完整的情节。
引文之后,往往有所议论,或说明事情真相,或点明事情的严重后果,或表明“我”的心情,这样,不仅能看出情节发展的脉络,而且可品味出主题的深刻含义。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5课《竞选州长》教案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5课《竞选州长》教案竞选州长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情节结构2、分析“我”最终放弃竞选的原因。
3、初步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文学作品里,比之诗歌、戏剧、散文,同学们更喜爱小说。
为什么呢?因为小说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具体的环境、具体的人物形象。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欣赏一篇外国小说——《竞选州长》,作者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
介绍作者。
二、教师范读课文,对学生提出要求:1、注意字词的读音。
2、思考:⑴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⑵若将题目改为“一次……的竞选”,其中省略的地方根据课文的内容,可填什么词语?三、读完课文后正音,讨论上述问题。
①小说主要描写一个独立党人——“我”参加竞选州长活动而遭到种种指控、诬蔑和恐吓,以致最后退出竞选的过程。
主要人物是“我”。
②根据课文内容,为“一次……的竞选”中省略的部分填写恰当的词语。
如生答“虚伪”、“所谓的‘民主’”等即可达到初读课文的要求。
(只要是反映对课文的基本理解即可,这是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思考的一种方法或手段)③列出应掌握的字、词,学生根据自己找的进行整理,对照落实。
缄默、隐衷、谰言、玷污、大事渲染、鼎沸、声名狼藉、偃旗息鼓、甘拜下风动辄、相提并论、不知所措、居心险恶、悲恸、讹诈四、学生默读课文,然后二人一组讨论“我”为什么“放弃竞选”。
教师可设计一些小题目帮助学生思考:1、小说的参加竞选的人物都有谁?2、概括课文内容,找出对方给我定的莫须有的罪名实际情况(投影)a 伪证罪无中生有,纯属诬蔑b 偷窃罪“我”没到过蒙大拿c 盗尸罪没有诽谤过霍夫曼的祖父d 酒疯症“我”已整整三年没有喝酒e 贿赂罪硬栽到“我”头上f 讹诈罪准备“答复”指控和谣言g 纵火罪恶意中伤h谋财害命i 以权谋私准备“答复”的念头动摇j 九儿寻父无耻的迫害对罪状分析,教师可就前两条罪状详加讲解、剖析,做示范,余下指导学生分析完成。
《竞选州长》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2012初中语文优质课市赛课)
《竞选州长》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学会抓住文本重点,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2、赏析课文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
3、认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教学难点:赏析课文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教学模式:板块式教学教学过程:一、了解一位大师师: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阅读了一篇外国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大家还记得这篇名著的作者是谁啊?生:马克吐温。
师:(板书:马克吐温)你了解这位作家吗?谁能介绍一下?生: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
师:出来国籍还了解其他内容吗?生沉默师:看来大家对马克吐温先生还了解不深,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
(投影:了解一位大师)你能从这段介绍中提炼出哪些重要的信息?生:这段文字介绍了他的代表作。
师:哪些作品?生:《竞选州长》《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师:除了他的代表作还介绍了什么呢?生:他的作品特点,幽默讽刺。
师:是的,还有他幽默讽刺的作品风格。
大家是不是应该把这些关键词记下来呢?我们要养成随时记笔记的好习惯。
来,老师和你们一起记。
(板书:幽默讽刺)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短篇小说《竞选州长》。
(板书课题)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开展三个活动。
(投影学习活动)二、讲述一则故事师:课前同学们已经对课文作了充分的预习,但老师对课文还不太熟悉,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老师听吗?当然如果大家在复述过程中能用上一两个这样的词语就更好了。
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准备一下。
(生积极交流)生1:“我”被谰言玷污了。
师:很简洁。
选用了两个词语。
但似乎也简单了点。
生2:“我”被谰言玷污,放弃了竞选。
师:为什么要加上“放弃了竞选”一句。
生2:表明了事情的结局。
师:再具体一点呢?生3:对手用莫须有的罪名玷污“我”,使我声名狼藉,放弃竞选。
师:大家觉得他复述得怎样?生4:他选用了“声名狼藉”一词,概括了事件的基本过程和结局。
师:你能多用几个词进行复述吗?生4:“我”和伍德福、霍夫曼参加竞选,他们用谰言玷污我,使“我”声名狼藉,甘拜下风。
2016-2017学年[沪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竞选州长》课件(67张PPT)
情景导入
在文学作品里,比之诗歌、戏剧、散文,同 学们更喜爱小说。为什么呢?因为小说有 具体的故事情节、具体的环境、具体的人 物形象。有不少同学读过中国的古典小说、 现代小说,但初中学生接触外国小说较少。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欣一篇外国小 说——《竞选州长》,作者是美国批判现 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
缄默、隐衷、谰言、玷污、大事渲染、鼎沸、 声名狼藉、偃旗息鼓、甘拜下风、声望、 动辄、相提并论、不知所措、以释群疑、 改过自新、居心险恶、正人君子、悲恸、 讹诈、下款
分析小说开始部分
(1)故事是怎样开始的?答:“我”被提名为 州长候选人,斯图阿特•伍德福和约翰•霍夫 曼二位先生也被提名为州长候选人。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 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作家。出生于密 苏里州的佛罗里达,原名为塞莫尔• 朗荷恩•克莱门斯。父亲是地方法官, 收入微薄。12岁时父亲去世,不得不 出外谋生。先后当过印刷所的学徒、 排字工人,内华达银矿工人,密西西 比河的领航员和报社的新闻记者。他 体验过各种各样的生活,积累了众多 的文学素材,第一部出名的短篇小说 集在1867年出版, 从此以后就以马 克•吐温作笔名。(“马克•吐温”, Mark•Twain,原意是“两得”,领 航员术语,即水深两得,航船可以顺 利通过。)
二、说说加线词的含义。 德高望重: 名望。 不知所措: 安排、处置。 偃旗息鼓: 放倒。 声名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难以置信:相信(多用于否定)。 甘拜下风: 甘愿、乐意。 穷形尽相: 指描写刻画细致生动本文指丑态毕露。 以释群疑: 表示目的,相当于“用来”。
研析课文自主探究
1.在老师的指导下,归纳明确:①小说主要 描写一个独立党人——“我”参加竞选州长 活动而遭到种种指控、诬蔑和恐吓,以致 最后退出竞选的过程。②主要人物是 “我”。③教师挂出小黑板,列出应掌握 的字、词,学生根据自己找的进行整理, 对照落实。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5课《竞选州长》课件
当时心情 诧异)
提心吊胆) 可发誓) 难以置信)
可怕) 深怀耻辱)
高潮 落入圈套——
(四大罪状,骇人听闻)
纵火犯 杀人犯 滥用职权者 淫棍
(…...恐慌) (…...吓得要发疯) (……开始动摇)
(…...甘拜下风)
结局 退出竞选—— 声名狼藉(懊恼)
竞选州长
挤入竞选
马克·吐温
独立党候选人
声望还好 生平未干 可羞之事 暗自得意
作用
引文,既是构成事件发展的基本内容,也是故事情 节发展的基本线索,它与作者的叙述、描写融为一体, 构成了全篇完整的情节。引文之后,往往有所议论,或 说明事情真相,或点明事情严重后果,或表明“我”的 心情,这样不仅能看出情节发展的脉络,而且可品位出 引文的深刻含义和别有用心。
三读课文,说说与以前读过
事?
2、文中“我”所遭到的种种指控、污蔑和 攻击,是不是像伍福特、霍夫曼他们这些政 治老手用来排挤“我”这位政治新手所独有 的手段?
1、参加竞选初,“我”觉得自己 ________,颇感 _______。
2、圈划在竞选过程中,“我” 被定下的十宗罪、实际情况、 当时心情。
的小艺说术有表什现么最不具一特样色的的是地什方么??
通篇巧妙用对比和漫画化的表现法, 极具讽刺力;语言上运用夸张并表现为 含蓄和嘲弄,使一些极平常的叙述包含 有极其深刻的讽刺含义。
作用
夸张、含蓄、富有讽刺性的语 言的运用,比起金刚怒目的言辞斥 责来,具有更大的批判作用。
马克·吐温一生创作了许多 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以及 政论、杂文、游记等,主要作品 如《百万英镑》、《镀金时代》、 《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 贝利·费恩历险记》等。鲁迅指 出,马克·吐温“成了幽默家, 是为了生活,而在幽默中又含着 哀怨,含着讽刺,则是不甘于这 样的生活的缘故了”,若有兴趣, 请在课外找马克·吐温的作品读 一读。
竞选州长优秀教案
竞选州长【教课目的】1.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政治腐败的社会现实和所谓“民主政治”、“自由竞选”的实情。
2.学习运用大批引文推动情节发展的写法,掌握引文书写的格式。
3.领悟本文夸张、委婉、富于嘲讽性的语言特点。
4.认识马克 ?吐平和他的代表作品。
【教课重难点】1.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政治腐败的社会现实和所谓“民主政治”、“自由竞选”的实情。
2.学习运用大批引文推动情节发展的写法,掌握引文书写的格式。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文学作品里,比之诗歌、戏剧、散文,同学们更喜欢小说。
为何呢?由于小说有详细的故事情节、详细的环境、详细的人物形象。
有许多同学读过中国的古典小说、现代小说,但初中学生接触外国小说较少。
今日,我们共同来学习赏识一篇外国小说——《竞选州长》,作者是美国批评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
二、研析课文。
1.迅速默读,要求认识放事的主要内容,认识主要人物,找出自己认为较生疏的字、词。
2.在老师的指导下,归纳明确:①小说主要描绘一个独立党人——“我”参加竞选州长活动而受到各种指控、诽谤和恫吓,致使最退后出竞选的过程。
②主要人物是“我” 。
③教师挂出小黑板,列出应掌握的字、词,学生依据自己找的进行整理,比较落实。
默然、隐衷、谰言、玷辱、大事衬着、鼎沸、臭名昭著、消声匿迹、心悦诚服、名誉、动辄、相提并论、手足无措、以释群疑、悔过自新、存心邪恶、正人君子、悲哀、敲诈、下款3.解析小说开始部分。
(以下采纳问答式)(1)故事是如何开始的?答:“我”被提名为州长候选人,斯图阿特?伍德福和约翰 ?霍夫曼二位先生也被提名为州长候选人。
(2)“我”对竞选的态度及心理感觉如何?答:有以下几个方面表现,①“我”暗地“喜悦” ,认为自己“名誉还好” ,赛过那两位先生。
②“我”的心理愈来愈烦乱,感觉自己与那两位“对各式各种可耻的罪状都屡见不鲜”的政客竞选,有损于自己的名誉和自尊,不希望让自己的名字与他们“相提并论地各处流传” 。
竞选州长_九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竞选州长_九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竞选州长【经典案例】[教学目标]1.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政治腐败的社会现实和所谓“民主政治”、“自由竞选”的真相。
2.学习运用大量引文推动情节发展的写法,掌握引.文书写的格式。
3.领会本文夸张、含蓄、富于讽刺性的语言特色。
4.了解马克·吐温和他的代表作品。
[难点、重点分析]1.课文的情节是如何安排的?分析:这篇课文可分三部分。
从开头到“和他们公开竞选”为第一部分,写“我”被提名为州长候选人后的矛盾心情。
这一部分是故事的开端。
这一开端揭示了矛盾,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准备。
从“我也正是这么想呀”到“叫我爸爸”为第二部分,写“我”在竞选中遭到一系列的诬陷、攻击,得了“一大串晦气的头衔”,失去了“还好”的声望。
这一部分是情节的发展和高潮,是这篇小说的重点。
从“我放弃了竞选”到结尾为第三部分,写“我”满怀懊恼地退出了竞选。
这一部分是故事的结局。
这部分内容意味深长,引入深思,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2.这篇课文在情节安排和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分析:这篇课文没有一般小说所具有的那种故事情节和出场人物,通篇是“我”——独立党候选人的自我独白。
小说的情节就是“我”叙述自己参加竞选的经过。
在安排上,作者反复摘引了大量报纸、信件上的材料,层层加深地推动情节发展。
这些引文,既是构成事件发展的基本内容,也是故事情节的基本线索,它与作者的叙述、描写融为一体,构成了全篇完整的情节。
引文之后,往往有所议论,或说明事情真相,或点明事情的严重后果,或表明“我”的心情,这样,不仅能看出情节发展的脉络,而且可品味出主题的深刻含义。
3.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分析:“我”是作者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
“我”对竞选一无所知,对竞选中对方的诬蔑、攻击毫无思想准备,束手无策。
“我”的老实正直与对方的狡诈阴险形成对比,使幽默和讽刺的作用更加强烈。
4.课文的思想意义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分析:这篇小说揭露了美国“民主政治”的虚伪。
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世间百态第25课竞选州长教案1
竞选州长1教学目标1、通过圈划、朗读体会本文富于讽刺性的语言特色,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2、通过比较阅读,学会从语言上去欣赏文学作品。
2学情分析作为初三的学生,已经多次接触小说,所以对小说的人物、情节的把握有一定的基础。
但本文也是一篇著名的讽刺小说,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它内容深刻,表现形式又不同于一般的小说,语言的讽刺性很强。
学生对这样的语言形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在指导下,反复品味,去体会马克·吐温独特的语言特点。
不少同学会觉得经典的文学作品很难读,读不懂,所以望而生畏。
希望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了解一些欣赏经典的文学作品的方法,在以后能尝试多读经典,提升文化素养。
3重点难点重点:体会本文富于讽刺性的语言特色。
难点:学会从语言上去欣赏文学作品。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以马克吐温生活中的小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到新课——品味《竞选州长》富于讽刺性的语言特色。
活动2【活动】比较阅读初步感知展示两组句子,比较表达效果,体会小说所具有的夸张和幽默含蓄的语言特色。
反复朗读两组句子,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活动3【活动】再读课文 圈划品读默读圈划文中夸张、幽默含蓄的语句,深入品味文章语言特点。
全班交流,以各种方式反复朗读,加深感受。
活动4【讲授】总结马克·吐温在小说中,以讽刺的语言,对美国社会中虚伪的“民主”“自由”等丑恶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给我们提供了认识资本主义的生动形象的教材。
活动5【测试】比较阅读 加深理解与鲁迅的《论雷锋塔的倒掉》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讽刺性的语言的特点活动6【作业】布置作业续写故事(尝试用讽刺的语言,200字左右。
)课外阅读《百万富翁》,加深对马克·吐温作品语言特点的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竞选州长
娄山中学鲁琼
教学目标
1、认识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政治腐败的社会现实和“民主政治”“自由竞选”的真相。
2、领会本文夸张、含蓄、富于讽刺性的语言特色和运用大量引文推动情节发展的写法。
说明:
《竞选州长》的写作年代离现在较远。
学生对当时的美国社会现实背景了解不够,这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因此设定了这第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了解当时的美国现实以及他们的民主竞选真相。
马克·吐温是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也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他开创了一代文风,福克纳称之为“美国文学之父”。
他的作品语言幽默、诙谐和滑稽,但很含蓄。
特别是文中作者未直接斥责竞选对手是劣迹昭著的恶棍,而是揶揄挖苦,把憎恶、轻蔑之情渗透在字里行间。
通过反复朗读,领会文章的语言特色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2、难点:小说两条线索的使用。
说明:
这篇课文没有一般小说所具有的那种故事情节和出场人物,通篇是“我”——独立党候选人的自我独白。
可本文也是一篇著名的讽刺小说,语言的讽刺性很强。
首先,文中运用多种多样的幽默手段达到讽刺效果。
其次,还运用夸张手法描写一些离奇事件。
同时语言含蓄中不失幽默。
因此,课堂的重点是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语言的魅力。
小说的情节就是“我”叙述自己参加竞选的经过。
在安排上,作者反复摘引了大量报纸、信件上的材料,层层加深地推动情节发展。
这两条线索构成了文章的脉络。
这种深层次的研读是需要教师充分重视的。
思路点拨
本文是一篇结构和语言都有鲜明特点的小说。
因此,教学本小说时,还可以从结构入手,引导学生比较引文的六条罪状与后文四大罪状的写法特点:①前面六条罪状已将“我”全面定罪了,而这后四条罪状又欲置“我”于死地,因为这四条是触犯刑律的。
②“我”对这一大串晦气头衔深感羞辱,虽认识到是一堆无稽的指控和下流恶毒的谣言攻击,但还是幻想用正常的手段来作答复,表现了“我”的老实乃至迂腐,这就注定了“我”在政治上肯定垮台的命运。
③“九儿寻父”是迫害
“我”到了极点,摧毁了“我”心理的最后一道防线——自尊。
其次,在指导学生朗读中,反复体会文章的含蓄、幽默、讽刺特点。
同时,借助本篇小说的教学,能够激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练习举隅
1、推荐阅读马克·吐温的另一篇小说《百万英镑》,欣赏《百万英镑》的电影,体会马克·吐温的作品语言特色。
2、读姚雪垠的《谈文学语言问题的一封信》,较深入了解文学语言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