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与赞美诗》中的词义修辞格探析
《警察和赞美诗》(整理版) (1)分析
欧·亨利
警察: 维护生活秩序的社会安定的国家机器。 赞美诗: 宗教音乐 净化心灵 升华境界。 警察+赞美诗=
明确:一个国家在生活方面拥有维护正常秩序和社会
安定的警察队伍,而在精神方面拥有净化人的灵魂的
宗教音乐。从逻辑上讲,应很完美,甚至是“人间天
堂”。
欧· 亨利(1862—1910)是美国最杰出的短篇小 说家,他的作品曾被誉为“美国的生活的幽默的百科 全书”。 他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与法国的 莫泊桑、俄国的契诃(hē)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
苏贝的行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愿望或打算
结果
第六次
苏贝的行为
第一次
愿望或打算
结果
进上等餐馆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砸橱窗
进低档饭馆 调戏女子 大吵大闹
让别人交给警 被推到人行道上 察 、 直接被警察抓 连个旁证都不算 住 被“叉”在人行道上 女子缠住他 让他只管闹去
第六次
偷绸伞
故事高潮(39-47)苏贝良心发现,突然被捕。
故事结局(48)苏贝被判监禁三个月。
课堂学习
分析第一部分(1-6)
苏贝躺在麦迪逊广场的长凳上,辗转反侧。当夜晚雁群引吭高 鸣,当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对她们的丈夫亲热起来,或者当苏贝
躺在广场的长凳上辗转反侧的时候,你就知道冬季已经逼近了。
一片枯叶飘落到苏贝的膝头。那是杰克·弗洛斯特的名片。杰 克对麦迪逊广场的老房客倒是体贴入微的,每年要来之前,总是预 先通知。他在十字街头把他的名片交给 “北风” ——“幕天席地 别墅”的门房——这样露天的居民就可以有所准备。
忿忿不平( 憎恶 (
读书心得——探究《警察与赞美诗》中的反讽
读书心得——探究《警察与赞美诗》中的反讽一、引言欧·亨利曾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他的作品有趣而又意味深长,反映了美国的社会现实。
《警察与赞美诗》就是以描写下层人民的生活来揭示美国在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上取得巨大进展的同时,两极分化明显,社会阶层的矛盾加剧的现象。
为了展现强烈的反差,欧·亨利在小说中多次使用反讽的修辞深化小说的主旨,这就需要读者更深入的剖析作品,进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参透他的言外之意了。
反讽是西方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中的重要范畴之一。
反讽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具有和比喻完全相反的性质。
其他修辞格是通过寻找相似来连接两个符号,而反讽则是通过制造冲突来连接两个符号;其他修辞格是重在言下之意,而反讽则是重在言外之意;其他修辞格是希望文本能够为人们所相信,而反讽则是希望人们不要相信文本。
反讽所具有的独特形式,使得它具备有其他修辞格所难以具备的张力,而它能够表达的意蕴也更加丰富和多样。
人们一方面可以利用反讽这种修辞表达出其他语言难以表达的想法,另一方面,反讽带来的张力又往往会让人印象更加深刻,具有很好的修辞效果。
反讽的来源甚早,早在古典时期就已经出现苏格拉底式反讽和罗马式反讽。
之后到了19世纪上半叶,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对反讽的概念进行了改造,使其从修辞学概念扩展为一种文学创作原则。
德国文论家弗.施莱格里就宣称,作为一种创作原则,反讽是“认识到一个事实:世界本质上是诡论式的,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才能抓住世界的矛盾整体性”以及“幻想被故意抛到高空,是故意把它们重新抛到现实的地面”。
到了20世纪反讽在原来的基础上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得到了进一步的阐发。
布鲁克斯对反讽作了比较详备的解释,他把反讽定义为“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
例如“多么美丽的一条项链啊”,这句话在一定的语境下可以与它的字面意义相反,使之更具讽刺意味。
反讽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就拿《警察与赞美诗》来说,欧·亨利不论是在主题上还是语言的运用与情节上都体现了反讽,本文也将从这三个方面深入探讨其中的反讽意味。
最新《警察和赞美诗》赏析
《警察和赞美诗》赏析作者:《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的代表作品之一。
欧·亨利的作品曾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
幽默风趣、辛辣讽刺、构思奇特情节曲折多变,是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小说描写一个穷因失业、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为进监狱得以安身而故意犯罪,几次惹事生非都没有达到目的,后来想改邪归正,警察却逮捕了他。
欧·亨利的幽默举世公认。
在《警察和赞美诗》一文中,许多描写都体现出了这一风格。
但无论是在选词造句、塑造人物性格或是情节构思方面,他的幽默都紧紧抓住了托恢谐寄意这一要旨。
纵观全文.欧·亨利幽默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其中之一就是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合理性”。
苏比曾几次惹事生非,想进监狱得以安身,可他总是“背运”。
当苏比受到赞美诗的感化,欲改邪归正时,警察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投入了监狱。
主人公的反常心理,跌宕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令人捧腹之余又辛酸不已,警察该抓他的时候不抓,不该抓的时候偏抓。
这一系列与情理相悖的现象无不使人哑然失笑。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合理性”常被人们巧妙地利用来表现幽默,而欧·亨利就很好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并借此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
,这就是黑色幽默的效果。
“黑色幽默”是美国当代文学中的一股潮流。
美国作家弗里德曼认为,“黑色幽默”是一种在思想感情上黑色的东西与幽默的东西的结合:它是幽默的,但包含着阴沉的东西;它是绝望的,但从中又会令人发笑。
有一次,苏比想通过“调戏”一女子来达到进监狱的目的。
但这貌似“文雅娴静”的女子却反过来勾搭起了苏比。
又有一次苏比拿走了一位“衣冠楚楚”的顾客的伞,可这伞原本“来路不正”。
“简朴而颇讨人喜欢”的女子、“衣冠楚楚”的顾客都给人以品格端庄的感觉,却做了暗娼和小偷,这似乎不合理。
可是纵想一下,在那个社会,所谓高尚的上流社会成员岂不更衣冠楚楚、文雅高贵?事实上,他们只是把卑鄙的行径掩藏在美丽的面纱下而已。
读书心得——从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视角分析《警察与赞美诗》
读书心得——从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视角分析《警察与赞美诗》1 研究成果综述历代学者的研究多数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对《警察与赞美诗》进行分析,包括对其的社会、宗教、法律等主题意义的探索,如张乃奇(1990)《调侃法律赞美宗教——试论<警察与赞美诗>的主题兼及其它》;也包括对其创作风格、艺术特色、翻译技巧以及文学作品对比研究等方面的探究,如马军(2005)的《论欧·亨利的创作风格——以<警察与赞美诗>为例》,顾剑峰(2009)的《<警察与赞美诗>的幽默艺术》和钟青芬(2013)的《欧·亨利作品<警察与赞美诗>的英语翻译技巧与分析》。
人们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由来己久,但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的研究较少,对《警察与赞美诗》的分析也是一样。
现阶段,文体分析是分析文学作品的重要方法。
近十几年来,学者们开始尝试运用合作原则、语义功能、前景化、文体学、评价视角、语料库检索分析文、会话含义、语用学、功能语法等语言学理论对《警察与赞美诗》进行分析,如徐丽娟(2001)的《简析英语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修辞格的语义功能》,杨建玫(2002)的《<警察与赞美诗>的语料库检索分析》以及王霞(2005)的《<警察与赞美诗>的功能语言学分析》。
本文将从功能文体学的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角度对《警察与赞美诗》进行分析,探究其主题意义的表达,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小说。
2 理论概述韩礼德区分了语言的三种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人际功能主要是指人们用语言通过与社会其他成员进行言语角色的交换从而与他们建立或维持人际关系,来影响他人的行为。
人际功能主要体现在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上。
语气的表达包括陈述句,祈使句和疑问句。
通过不同的语气研究可以表达出人物所使用言语的不同功能,从而更好地了解人的内心世界。
情态能够表达个人愿望,要求他人承担义务。
语篇功能即组织语篇的功能。
从语篇功能的角度,作品的语境体现在文本中的主位结构、信息结构以及句子之间的衔接。
简析英语小说_警察与赞美诗_修辞格的语义功能_徐丽娟
作者简介:徐丽娟(1966—),讲师,研究方向:文体学收稿日期:2001-05-16(第3修改稿)2001年第9期总第149期外语与外语教学Fo reign Languages and T heir T eaching2001,№9Serial №149简析英语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修辞格的语义功能徐丽娟(燕山大学外语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4)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1)09-0061-03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小说的语言也属于一种“话语”(dis -course ),但它有自身的特点:首先,小说的语言属于文学语言,它必须是形象化的语言,艺术的语言;其次,从话语产生的背景与条件来看,小说语言也不同于一般的话语。
日常生活中,在发话人和受话人传递信息时,交际双方对交际的时间、地点,彼此的身份和关系等非语言因素有着共同的认识和了解,因此容易实现交际目的。
而作家创作小说的目的虽然也是向读者传递信息,把读者引进一个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上的虚构世界,但作家本人对读者(受话人)的了解甚少。
正因为如此,著名哲学家伽德默尔认为,一部作品的含义远远超出了作者的意旨,不同时代的人们在时间的推移中必然在同一作品中获得不同的启示。
这是作者本人无法预计的。
修辞学作为语言学中的一个独立学科,与语音学、词汇学、语用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是语言的载体,也有一定的语义表达功能,承载一定的社会文化信息,能给读者提供丰富的、广阔的背景涵义,扩充句子的信息含量,收到言简意赅的语用效果。
而词语的选择是修辞的基础和土壤,关于择语的标准,语言学家们说法不一,但准确、鲜明、生动、优美四条原则是公认的。
笔者在研读欧·亨利的短篇名著《警察与赞美诗》中发现了大量的修辞实例,并按照择语四原则分类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得出:修辞格除有一定的信息载体功能外,还有助于阐释文学作品的内涵。
美国杰出的短篇小说大师欧·亨利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旨在抚慰受伤的小人物,人称“含泪的微笑”,又可谓是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
警察与赞美诗
《The Cop and the Anthem》修辞手法赏析外语系084班张文(22号)《警察与赞美诗》修辞手法赏析这是一个令人觉得可笑的故事。
主人公Soapy在冬天即将到来的时候,开始为进入他的“冬季寓所”——布莱克韦尔监狱作出努力,使尽各种办法想让警察逮捕他,可是都没有成功。
正当他受到教堂中赞美诗的音乐的感化,决定放弃过去的生活,重新开始的时候,却被警察抓了起来,"如愿"地被送到了监狱里。
作者用一种轻松幽默的笔调描写了Soapy这个流浪汉为达到自己可笑的目的而作出各种可笑的尝试,例如到餐厅骗吃骗喝,砸商店的橱窗,调戏少妇,扰乱治安,行窃。
更为可笑的是警察先生们对这些违法的举动并没有予以惩罚反而显示出了一种"宽容"。
当Soapy放弃了自己原先的想法时,"宽容"的警察却逮捕了什么也没干的他,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由此,可笑变成了可怜、可气、可叹……本文的作者欧·亨利(1862~1910),是美国短篇小说作家,著名作家。
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小镇。
15岁在叔父的药房当学徒,后又去了一牧场放牧。
1884年后做过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和银行出纳员。
1896年,银行发现少了一小笔款子,他因涉嫌被传讯,他却取道新奥尔良去美洲避难。
1897年,回国探望妻子,因而被捕,判处五年徒刑。
在狱中以欧·亨利为笔名开始创作短篇小说。
1901年因“行为良好”提前释放,来到纽约专事创作。
他和他的短篇小说被誉为“曼哈顿的桂冠诗人”和“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
《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的代表作品之一。
幽默风趣、辛辣讽刺、构思奇特且情节曲折多变是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小说在描写一个穷因失业、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为进监狱得以安身而故意犯罪,几次惹事生非都没有达到目的,后来想改邪归正,警察却逮捕了他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的修辞手法,让我们不禁感叹欧·亨利对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浅析_警察与赞美诗_中的_欧_亨利手法_
102 2010 . 2
名作 欣赏
外国文学
欧·亨利能对这一艺术形象幽默生动的描述并 能引起读者对人物凄惨命运的共鸣,与他坎坷不幸的 人生经历以及对人性深刻广泛的了解有很大关系。 欧·亨利三岁丧母,童年曾寄人篱下,当过牧童、学徒, 以后又做过办事员、制图员、会计、出纳等,还被监禁 过三年,他本人就是个“小人物”,饱受歧视,遍尝艰 辛. 他一生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小人物并与之同甘共 苦,所以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以强烈的感情,深厚的同 情心去描写他们,在微笑的泪水中写出他们的不幸, 揭露罪恶的社会本质。
(2)巧妙地利用次情节(Sub- plot)
欧·亨利的小说,文字简练、情节干脆,巧妙运用一 切信息,为主题服务。本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一个流浪 汉如何作奸犯科,想方设法被捕入狱,一直未能如愿, 最后决定悔过自新时又毫无道理地被捕了。而小说当 中几个看似无关紧要的次情节,对构成偶合、增强戏剧 性效果,揭示小说主题有很大帮助。如:①借Soapy 的 口吻,对美国的慈善事业和法律进行调侃和讥讽“:他 瞧不起那些以慈善为名替这个城市的寄食者准备的 布施,在 Soapy 看来“,法律比慈善更为仁慈”。“因此, 还是做法律的客人来得痛快,法律虽然铁面无私,照 章办事,究竟不去过分干涉一位大爷的私事”。这里虽 然否定了“慈善”,但绝对没有赞美美国司法制度之意 味。② 警察不去抓真正的坏人而去追一个跑去赶车 的人:警察丢下偷伞的两个小偷不管却赶去搀扶一个 穿晚礼服,高身材的金发女郎,陪她穿过街道“,以免 一辆还在两个街口以外的车子碰上她”.这里把警察头 脑简单,自以为是;奴颜卑膝,趋炎附势的可笑可恶的 嘴脸勾画得淋漓尽致。③ 被 Soapy 偷了伞的原来也 是个小偷;被 Soapy 调戏的“衣着朴实,外表娴静文雅” 的少妇,竟然是一个比 Soapy 好不了多少的妓女…… 深刻地暗示出一个盗贼横行、娼妓遍地的丑恶社会。
《警察与赞美诗》幽默诙谐的语言特色
浅析《警察与赞美诗》幽默诙谐的语言特色摘要《警察与赞美诗》最大的语言特色便是幽默诙谐,欧·亨利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特色,通过拟人、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构建了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情节和出人意料的结局,塑造了让人“含泪微笑”的索比,含蓄地揭露并批判了美国残酷的社会现实。
关键词:幽默诙谐语言运用修辞构成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欧·亨利(1862-1910),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曾被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
他的作品多描写美国社会底层百姓的生活,构思独特新颖,语言幽默诙谐,结局往往出人意外,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欧·亨利的代表作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等。
《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该小说最大的特点便是幽默诙谐,本文重点研究了该作品幽默诙谐语言特色的运用及其修辞构成。
一幽默诙谐语言特色的运用欧·亨利在创作文学作品时,通常会运用幽默的语言让读者会心微笑,在《警察与赞美诗》中,他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构建了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情节,塑造了让人“含泪微笑”的索比,含蓄地揭露并评判了美国残酷的社会现实。
1 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构建让人忍俊不禁的故事情节《警察与赞美诗》中的主人公索比是一个流浪汉,在严冬来临之际,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到监狱里面过着衣可蔽体、食可果腹的“幸福”生活,从而度过最寒冷的三个月。
为了实现这个普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理想,索比竟坦然地走向违法之路。
好吃懒做的索比首先想到的便是到豪华餐厅吃一顿“霸王餐”,结果还没进门就被服务员推了出来,让读者对索比的异想天开不禁莞尔一笑,此时欧·亨利还用幽默的笔调,轻松调侃索比“拯救了那只险遭毒手的野鸭的可怜命运”,这幽默一语更是让人会心一笑。
“霸王餐”计划失败后,索比只得另打主意,他打破了玻璃橱窗,然后“两手插在裤袋里”,悠闲地等着警察来抓他,但是他的坦然却让警察断定他不可能是干坏事的人,看到这里,读者不禁对索比的行径嫣然一笑。
读书心得——英语小说《警察与赞美诗》的修辞解读
读书心得——英语小说《警察与赞美诗》的修辞解读小说语言具有鲜明特征,可以生动形象的表达出人物想法。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在沟通交流过程中,要对对话时间、对话地点、对话对象等许多因素产生一定了解认识,达到形成人际交往关系的目的。
作家在创作小说过程中,在向读者传递小说内容信息同时,还要引导读者全身心的投入到小说内容的虚拟世界中。
由于作家不可能照顾每个读者的理解阅读感受,所以,不同读者会对小说作品产生不同的理解感受。
修辞作为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发音、词汇运用、语境选择等方面具有密切联系。
作为语言表达的载体,具有一定表达作用,可以为读者理解掌握相关小说内容创造有利条件,延伸语句所包含的信息量,起到言简意赅效果,具有生动准确性艺术性。
1 《警察与赞美诗》的简要介绍欧·亨利生于1862年,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
由于欧·亨利曾经当过学徒、会计、银行职员等等,所以其作品中大部分是描写底层人物的辛酸,其语言生动幽默,设置的结尾往往是出乎意料。
《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优秀代表作品之一,充分体现出了欧•亨利的写作特点。
主要内容大概讲述流浪汉苏比为了可以在布莱克威尔岛的监狱中度过冬天,所以采用不同方式触犯法律,比如吃霸王餐、砸玻璃等等,但是警察却不管不问。
当苏比在教堂听到赞美诗时,下定决心要改邪归正,没想到警察却逮捕了他。
这部小说作品充分引起了翻译家的关注,体现出欧·亨利的语言艺术性,给读者呈现最完美的艺术享受。
2 《警察与赞美诗》的修辞解读2.1 明喻明喻,主要是使用as、like等单词将没有实质关联的单词进行连接,使其产生某种联系,将其运用在文章内容中可以有效使两个无关的概念内容产生必要联系。
在《警察与赞美诗》中有一段内容是说:恺撒有他的布鲁图,每一张薄纱床都有它的痛苦,每一块面包都有它私人和私人宗教裁判的补偿。
这句话中,通过恺撒大帝被罗马政治家布鲁图谋杀事件来说,生动形象的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表达出苏比对市政府以及举办的救济活所产生的实质性认识。
《警察与赞美诗》中的词义修辞格探析
技 巧 、 富 的修 辞 手段 和 强 烈 的 幽默 效 果 使 他 的作 丰 品脍 炙人 口 , 久不 衰 , 为 文学界 的一 朵奇 葩 。其 经 成 中, 更是 以他 的短篇 小说 《 察 与 赞 美诗 》 警 为首 。这 篇小 说 以苏 比作 为 典 型 的人 物 形 象 , 实 反 映 了在 如 1 9世纪 8 代 , 国资 本 主义 在 工 业 化 和城 市化 O年 美
1 种词 义修辞手段 , 1 探讨这些修 辞在小说语境 中的语用意义 , 而欣赏 欧 ・ 从 亨利作为语 言大师娴熟 的驾驭语言 的能力 。 关键词 : 修辞学 ; 词义修辞 ; 察与赞美诗 警
中图 分 类 号 : 5 Ho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2—5 7 (0 6 0 —0 4 0 17 3 9 20 ) 3 19— 5
Vo. No 3 I4. .
Sp.06 e t2 0
《 警察与赞 美诗 》 中的词义修辞格探析
.
王庆光
40 6 ) 0 0 5
( 重庆 邮 电大学 外语 学 院 , 重庆 南岸
摘
要: 从语 义修辞格角度出发 , 比较详细分析 了欧 ・亨利 《 警察 与赞美涛》 中的明喻 、 暗喻 、 借代 、 拟人 、 委婉 , 反讽 、 移就 、 异叙 等
上 是美 国生 活 的 “ 默 的 百科 全 书 ” 幽 。高 超 的 写作
学》 是 被 推 崇 为经 典 著 作。修 辞 格 ( gr f 更 i e fu so sec ) peh 是修 辞学 中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 通 常被 分 为 它
4大类 : 词义 修 辞格 , 明 喻 、 语 、 婉 语 等 ; 构 如 反 委 结 修 辞格 , 如平 行 结 构 、 照 、 进 、 装 、 复 等 ;音 对 层 倒 反 韵修 辞 格 ,如 头韵 法 、 声 、 韵 等 ;其 他修 辞格 , 拟 元 如顿 呼 、 圣经 语 等 。修辞 学 作 为 语 言学 中 的一 个 仿
读书心得——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修辞艺术分析
读书心得——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修辞艺术分析1.修辞学理论概述英语修辞学深受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古典修辞学所影响,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中,成为了语言学中重要的独立学科。
在修辞学中,修辞格主要分为词义修辞格、结构修辞格、音韵修辞格及其他修辞格四大类别,这些修辞格与语音、语用、词汇、语法有着密切关联,共同构成文学语言的主体。
修辞不仅能够美化文学语言,而且还能够延伸语义表达功能,引导读者研究分析语言背后的深邃涵义,使读者获取更加丰富的信息量。
同时,在文学作品中运用修辞艺术,还可达到精炼语言,赋予语言生命力、说服力、感染力和艺术张力的效果。
在英语修辞学理论中,将修辞定义为“有效地说话或写作的艺术”,这充分表明修辞是一种语言表达的艺术,能够使语言文字更加意蕴优美、鲜活生动,提升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
《警察与赞美诗》这部悲喜剧小说由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创作,首发于1904年,当时美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产生了日益明显的贫富两极差距。
这部短篇小说用幽默讽刺的语言,借助苏比悲惨的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残酷,体现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生活状态的关怀。
小说主要讲述流浪汉苏比为了进监狱躲避严冬,做出了一系列违法的行为,只是这些行为都没有让他如愿以偿,但当他重新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时候却被警察关进监狱的故事。
欧·亨利善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讽刺社会的残酷,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这篇小说是欧·亨利的代表之作,其运用了丰富的修辞艺术手法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2.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修辞艺术的运用2.1 异叙异叙是指用动词、形容词或介词同时与两个及其以上的词进行搭配使用的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方法可使语言表达更加简洁精炼,并且赋予语言更加深刻的含义。
从实质上来看,异叙充分利用了词语多义性的特点,用一个词修饰多个词,可引发读者对文学语言内涵的深入思考。
在《警察与赞美诗》中,作者对异叙修辞艺术的运用娴熟到位,如作者使用“the lightest”这一形容词最高级,同时对“streets”、“hearts”、“vows”、“librettos”这四个名词进行修饰,使这四个名词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读书心得——《警察与赞美诗》语言艺术手法解读
读书心得——《警察与赞美诗》语言艺术手法解读欧·亨利被誉为“美国短篇小说之父”,作为20世纪的短篇小说大师,其作品以对现实的讽刺批判和极具幽默感的写作手法而被人们所熟知。
欧·亨利运用不同于其他文学家的风格结合丰富的阅历和幽默的性格特点,通过独特的描写手法,向世人展现了一代写作大师的文学魅力,也因此被称为曼哈顿最优秀的诗人。
欧·亨利的作品多以黑色幽默来讽刺和批判他所痛恨的社会现实,所以,读者在阅读其作品时,不仅要欣赏其幽默,更要读懂幽默背后的辛酸,以及现实社会的残酷,甚至能更透彻地理解现实中的喜怒哀乐。
一、《警察与赞美诗》内容及创作背景味,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发人深省,有些情节也让人啼笑皆非。
作者通过一种令人轻松的方式,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下的道德沦丧、黑白颠倒,社会底层之人艰难地生活在如此的社会中。
欧·亨利所描述的人虽然都是社会底层毫不起眼的小人物,却能展现出人性的光辉,虽日常生活中有自私粗鲁的行为,但其淳朴真诚在细节中体现出来。
欧·亨利对小说中的人物刻画没有过多的雕刻,几乎都是对人性的真实描写,其作品取材于生活,却通过艺术的加工使作品高于生活,真真实实地诠释了生活的真谛。
二、夸张与丰富的幽默语言风格1.《警察与赞美诗》内容《警察与赞美诗》一经出版便在全世界范围内备受好评,得到读者的广泛认可。
该作品以当时的纽约街头作为故事发生地点,流浪汉苏比身上发生的故事作为小说情节发展的主线,以欧·亨利独特的黑色幽默结合对现实的批判,将20世纪初美国民主制度下不为人知的一面生动形象地向读者展现出来。
因为作品取材于生活,赋予《警察与赞美诗》丰富的社会内涵,深入分析了底层人民的无助,同时向世人揭示了20世纪初美国社会黑白颠倒的现实情况。
小说故事的发展给读者以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觉。
小偷犯法无人问津仍然逍遥法外不断蚕食着社会,安分守法的人却惨遭陷害饱受牢狱之灾。
读书心得——《警察和赞美诗》的语言特色分析
读书心得——《警察和赞美诗》的语言特色分析欧·亨利的小说《警察和赞美诗》是一部众人皆知的文学作品。
在这部小说作品里,作者不仅为各国的读者精心地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而且还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丰富意蕴再现了作品深刻的生活主题。
因此,以《警察和赞美诗》为探究个案无疑能够解决诸多的文学问题。
众所周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通过对其语言特色的分析,既能提升广大读者的赏析水平,又能引导读者发现小说的文学价值。
1 《警察和赞美诗》与其语言研究的局限性分析《警察和赞美诗》及其语言的局限性,应该首先简单回顾一下小说《警察和赞美诗》和其相关的语言研究。
对于前者的回顾,有利于读者发现其小说语言的特色;对于后者,即是对其传统语言研究中局限性的说明,又利于读者明确本次研究的意义。
1.1 《警察和赞美诗》《警察和赞美诗》是最能体现其作者欧·亨利创作风格的作品之一。
对小说的故事梗概,有研究者进行过这样的说明:《警察与赞美诗》描写的是一位流浪汉苏比,在寒风到来之际、为了免受寒风和饥饿的折磨,计划到监狱里寻求安慰。
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先后六次惹是生非,但事与愿违,无疾而终,而正当他听到教堂的赞美诗、灵魂受到感化后,决心改邪归正、重新生活的时候,却被警察以“莫须有”的罪名投进了监狱。
[1]在这样的故事情节之中,小说的创作还体现出如下的特点:首先,小说具有欧·亨利特有的结尾方式。
即,故事的结局既在人的预料之中又出乎人的意料。
因而,它体现出了故事独有的幽默,体现出了小说主题特有的讽刺。
其次,小说语言与众不同。
在小说各种语言描写中,作者不仅通过巧妙的修辞增强了文学语言的意蕴性,还且通过对时弊的针砭产生了“含泪的微笑”。
1.2 语言分析的局限性作为欧·亨利代表作品之一的《警察和赞美诗》早已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
无论是小说的人物形象还是小说的作品主题,就连对其语言特色也早都有研究者进行过分析。
可惜的是,在其语言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中,却存在着以下诸多的局限性:在传统的文学语言研究实践里,语言一般都只被简单的分成两大类,即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
《警察与赞美诗》中的词义修辞格研究
yuwenjianshe001@91《警察与赞美诗》中的词义修辞格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陈琪摘要:欧・亨利在其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中使用了大量修辞格,使作品富有极强的语言魅力。
本文从介绍词义修辞格的含义及作品主要内容入手,分析了小说中出现的明喻、反语、委婉以及异叙等词义修辞手段,进而对欧・亨利作品的语言及文风进行赏析。
关键词:《警察与赞美诗》 修辞学词义修辞格引言修辞格是修辞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常被分为四大类:词义修辞格,如明喻、反语、委婉语等;结构辞格,如平行结构、对照、层进、倒装、反复等;音韵修辞格,如头韵法、拟声、元韵等;其他修辞格,如顿呼、仿圣经语等。
其中,词义修辞格,主要是借助语义的联想和语言的变化等特点创造出来的修辞手法。
修辞不仅是语言的本体,承载一定的社会文化信息与丰富的背景涵义,同时,更能赋予语言生命力。
通过词义修辞格的运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文字背后的鲜活意象被唤醒,艺术性的表达效果得以加强。
《警察与赞美诗》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部悲喜剧短篇小说。
其中大量的明喻、反语、委婉语等词义修辞格运用使得作品的幽默与讽刺效果大大加强,富于生活情趣,脍炙人口,成为文学界的一朵奇葩。
小说主要讲述了饥寒交迫的流浪汉苏比,因为想去监狱过冬,便屡次以身试法,结果却屡试屡败,在内心重新充满希望和动力时,却偏偏被警察送进监狱的故事。
小说有些幽默语言看似轻松,实则沉重。
通过幽默而讽刺的语言以及多样的修辞手段,欧・亨利揭露了垄断资产阶级残酷的本性,反映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控诉了统治者对底层人民的迫害。
二、《警察与赞美诗》中的词义修辞格分析(一)明喻与汉语的明喻基本相同,在英语词义修辞格中,明喻主要也是以两种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对比,表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关系。
在《警察与赞美诗》中,明喻修辞格出现了多处。
例如,“一张枯叶飘落在苏比的膝头。
这是霜冻老人杰克・弗洛斯特的名片。
杰克对麦迪逊广场的老住户很客气,每年光临之前,总要先打个招呼。
解读英语小说《警察与赞美诗》的修辞艺术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解读英语小说《警察与赞美诗》的修辞艺术董文娟 天津理工大学大学外语部摘 要:《警察与赞美诗》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集作品之一。
它主要从一个流浪汉的角度入手,描写了在当时新工业革命下民众真实的生活现状,批判、揭露了当时的黑暗社会,极大讽刺了当时的统治者。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这篇小说的修辞艺术,接下来将从写作背景、语言艺术、修辞手法等几个角度入手展开研究。
关键词:《警察与赞美诗》;修辞艺术作者简介:董文娟(1970.7-),女,汉,河北省丰南人,天津理工大学大学外语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文学、翻译[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110-01在当时现实社会背景下,涌现出了一大批的优秀作家,欧•亨利就是其中之一。
他的短篇小说作品《警察与赞美诗》具有很强的讽刺意义。
作品主要描述了一个穷困潦倒、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苏比,为了生存想要进监狱生活。
他在饭店吃霸王餐、偷别人的伞、当着警察的面调戏良家妇女,警察不但熟视无睹,反而嘲笑他。
在作品的最后,苏比在经过一家教堂听到赞美诗之后,打算重新做人,好好生活。
结果这个时候警察出现,把苏比带走了。
作者采用荒诞的艺术手法勾勒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引人深思,引发读者的共鸣。
一、《警察与赞美诗》的写作背景随着新工业革命的开展,南北战争的冲击,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开始逐渐兴起和发展,它打破了西欧批判现实主义不断衰落的局面,在美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时资本主义不断腐朽,逐渐由自由资本主义逐渐转变为帝国主义,社会中下阶层的人民过着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的生活。
上层阶级及领导者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
故此,在当时这种社会大环境之下,涌现出来一大批优秀作家及作品。
主要以描写现实生活的疾苦为主,批判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
二、《警察与赞美诗》的修辞艺术(一)生动诙谐的“黑色幽默”小说描写了苏比想要挨过寒冬荒诞可笑的做法,作品前面描写苏比故意在警察面前调戏妇女,想要被抓进监狱。
《警察和赞美诗》(整理版) (1)分析
苏贝的行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愿望或打算
结果
第六次
苏贝的行为
第一次
愿望或打算
结果
进上等餐馆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砸橱窗
进低档饭馆 调戏女子 大吵大闹
让别人交给警 被推到人行道上 察 、 直接被警察抓 连个旁证都不算 住 被“叉”在人行道上 女子缠住他 让他只管闹去
第六次
偷绸伞
前,想方设法到监狱过冬,他 六次犯事,为非作歹,可是却 没有如愿,正当他听到教堂赞 美诗,决定重新做人时,却被
莫名其妙逮捕了。
为非作歹竟无人过问,
有心从善却关进牢门。
4. 根据故事情节将小说分为哪四部分?
故事开端(1-6)苏贝为逃脱严冬的威胁,策划着 冬居的计划。 故事发展(7-38)苏贝屡次惹是生非,都没有达到 被捕入狱的目的。
品味语言
这篇小说语言最大的特点是“幽默”,幽默
是一种语调轻松但却包含深刻意义的讽刺,它表
现了作者对人物的情感倾向和事件的态度。小说
中通过夸张、比喻、拟人、反语等修辞手法,来
使语言达到幽默的艺术效果。有些幽默语言看似 轻松,实则沉重。
1.小说的语言的特点是幽默的。找出几个体现语言幽默的句 子来分析? ①比喻:如二段:“一片枯叶飘落到苏贝的膝头,那是杰克
被认为是伞的主人
思考
1、苏贝作恶的对象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心术不正的人,如女子,捡雨伞的人,这个 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风气日下。
2、两家饭店对苏贝的态度说明了什么问题?
反映资本主义社会弱肉强食,强势至上,没 有严格的法律可言。
3.砸玻璃、大吵大闹都让警察看到了,但是都宽容了他, 说明了什么? 说明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本质。 4.随着情节的发展,苏贝的品行越来越恶劣,说明了 什么? 苏贝的自尊一次又一次丧失,品行越来越恶劣。小说让 我们看到社会是如何将一个原本有自尊、很自傲的青年
从文体学角度看_警察与赞美诗_用词特点
亨利的名篇佳作,故事的主人公,无家可归、露宿街头
cop 和 anthem 这 样 两 个 风 格 迥 然 相 异 的 词 汇 并 用 在 一
的流浪汉苏比,为了应对即将来临的严冬,千方百计地
起,并作为这一作品的题目,把它放在极为显眼极为重
想犯法被捕,以求达到他的企图:去监狱度过寒冷的冬
要的地位, 其目的首先就是用这种文体风格上强烈的
(archaism), 新 词 (neologism), 专 业 术 语 (technical
从文体学角度看《警察
words),行 话 (jargon),隐 语 (cant) 和 外 来 词 (loanwords) 等。 在《警察与赞美诗》这部小说中,主要涉及到口语用
与赞美诗》用词特点
词、书面用语和俚语,其中,书面用语往往是比较正式 的,而口语用词和俚语则是不正式的。
语, 这个单词无论其词义还是语用场合都是非常正式
一 、欧·亨 利 与 《警 察 与 赞 美 诗 》
庄严肃穆的。 如此看来,cop 和 anthem 两个单词风格相
欧·亨利 (O Henry), 是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
去甚远,那么 欧·亨 利 为 什 么 把 这 样 两 个 词 并 列 放 在 一
家, 被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
1、 正对: 凡出句和对句从不同的角度表示相同或 相近意义的对偶,便叫做正对。 例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 — 王 维 :《山 居 秋 暝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 — 杜 甫 :《登 高 》 2、 反对: 凡出句和对句表示相对或相反意义的对 偶,便叫做反对。 如: 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读书心得——浅谈《警察与赞美诗》中的幽默艺术
读书心得——浅谈《警察与赞美诗》中的幽默艺术一、作者介绍欧·亨利,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
一生颠沛流离,从事过多种职业,还曾入狱三年,但也正是颠沛的岁月、监狱的禁闭以及和各种各样人物的接触,给了他丰富的创作题材。
此外,他善于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而又富于哲理的戏剧性场景,用漫画般的笔触勾勒出人物的特性和心理,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但他的幽默之处又与众不同,充满了辛酸的笑声,在夸张、嘲讽、风趣、诙谐、机智的幽默之中,含有抑郁、凄楚的情绪。
代表作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带家具出租的房间》、《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等。
二、《警察与赞美诗》中的幽默艺术小说描写了苏比一个流浪汉为达到自己可笑的目的而作出的可笑的尝试,如调戏少妇,扰乱治安,行窃等,但警察对这些违法的举动并没有予以惩罚反而显示出了一种“宽容”。
然而当苏比放弃了自己原先的想法时,“宽容”的警察却逮捕了什么也没干的他,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由此,可笑变成了可怜、可气、可叹。
本文主要从小说题目、结构和语言三个方面来讨论其中的幽默艺术。
(一)幽默的题目《警察与赞美诗》,乍看好像警察与赞美有关,然而小说中警察并不是赞美的对象。
警察是统治阶级的工具,赞美诗(即宗教)是麻痹人民群众的鸦片,两者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但两者的功效却又有所不同。
作者一方面极力渲染宗教的感化作用,让苏比在赞美诗的熏陶下战胜自己,成为一个要自力更生的人;另一方面却又让宗教在警察面前大大地碰了一次壁,改过自新的苏比不得不进入监狱去改造他的生活。
他以这样的幽默巧妙地向我们展示了宗教的感化力量在统治阶级的面前是那么的软弱无力,由此可以看出题《警察与赞美诗》所含的幽默讽刺的力量。
(二)幽默的结构小说主要按照主人公苏比为追求被捕而犯科却终不被追究的线索展开情节,行文波澜迭起,曲折有致。
为了躲避寒冬侵袭实现自己进监狱过冬的计划,他进行了六次冒险,演出了一出出令人捧腹大笑的犯罪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