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探究问题
总复习《图形与测量》(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总复习《图形与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与测量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公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等平面图形及其性质。
2. 测量:长度、面积、体积、角度的测量方法及其单位换算。
3. 图形与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性质、测量方法及其单位换算。
2. 教学难点: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与测量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内容:讲解图形的性质、测量方法及其单位换算,通过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练习: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图形与测量- 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等- 测量:长度、面积、体积、角度的测量方法及其单位换算2. 重点与难点- 重点:图形的性质、测量方法及其单位换算- 难点: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布置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推荐一些趣味性、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测量》教案:认识不规则图形的神奇之处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测量》教案:认识不规则图形的神奇之处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需要练习的学科,而图形与测量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需要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
本文针对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测量》教案中的不规则图形进行介绍,让大家更好地认识不规则图形的神奇之处。
1.认识不规则图形不规则图形是指不符合一定形状的图形,也就是图形的边缘线条不带规则。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云、岛屿、田地、花园等。
这些图形看起来非常有趣,但也让我们很难在几何学的框架内进行分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不规则图形,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实物、图片等多种方式进行展示。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发现不规则图形的特点:图形的边缘线条不规则,没有一定的几何形状,需要按部就班、慢慢描绘;该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无法用固定的公式计算,需要时刻注意求解方法的灵活性等。
2.探究不规则图形的测量方法相对于规则图形,不则图形的测量方法显得更为复杂。
因为我们无法应用固定的公式进行计算,必须借助工具来求得其周长和面积。
通常使用的测量工具有:直尺、计算尺、量角器、乃至小手抖动的长度。
例如,在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时,我们需要将图形分成若干个小部分,测量每个小部分的长度并相加,便可得出总周长。
而对于面积的测量,我们通常将图形放入同样面积的正规图形中,再计算出正规图形的面积,从而推算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在进行不规则图形的测量时,我们还需要谨慎、认真地处理数据,尽可能减少误差的产生。
同时,将测量结果进行整合和比较后,还可以根据图形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和归纳。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不规则图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而且可以为未来数学知识的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不规则图形的应用不规则图形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比如自然界中的云朵、海岸线等,同时也可以应用在住宅建筑、科技发明、空间设计等领域中。
因此,深入了解不规则图形的特点和应用价值,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科学技术发展的新领域,还能够加深他们对生活现象和人类创造的认知。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 整理与复习 第14课时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练习课)》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 整理与复习第14课时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练习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回顾图形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巩固图形的认识。
2.训练学生测量线段和角的能力,提高准确度。
3.练习应用图形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图形的认识和测量。
2.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图形相关知识。
三、教学难点1.辨别不同图形的特征,进行准确的测量。
2.融会贯通,将图形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四、教学过程1. 复习与导入•通过展示几何图形的图片,让学生回顾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请学生说出每个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2. 学习与训练•给学生几个几何图形的示意图,让学生按照尺寸比例在纸上绘制出来。
•针对不同的几何图形,进行测量练习,让学生使用尺子和量角器进行准确的测量。
•提供一些图形面积和周长的算式,要求学生计算出相应的数值。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图形知识解决问题。
3. 拓展与应用•分组讨论,让学生设计一个具体的测量实验,要求使用几何知识进行测量,并展示实验结果。
•课堂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引导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和建议。
五、教学反馈•教师及时对学生的练习和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训练。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练习情况,分析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通过测量和实际问题练习,巩固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知识。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继续练习,将所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掌握好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知识。
感谢大家的注意!。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的测量》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的测量》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复习图形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平面图形常见的面积和周长测量方法。
2.掌握复杂图形的拆分和合并方法,学习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应用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1.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测量方法;2.了解复杂图形的拆分和合并方法;3.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学生对复杂图形的拆分和合并方法理解和掌握;2.通过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针对上节课学习内容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复习,让学生简单回答一些问题,例如:面积和周长的定义?如何计算一个简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为什么要学习如何拆分和合并图形?2.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分析出求解的方法,例如:例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cm,宽是3cm,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自行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为15平方厘米。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长方形的长变成了6cm,面积会变成多少?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明白求面积的方法,并能在同一类型的问题中灵活应用。
3. 学习如何拆分和合并图形(3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讲解复杂图形的拆分和合并方法,并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掌握。
例如:例2:如何判断一个正方形是两个等腰三角形的组合?•教师用图像方式呈现一个正方形,让学生分析看出正方形是由两个等腰三角形组成的。
•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了如何拆分和合并图形的方法。
4. 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30分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
例如:例3:一台距离为5m的梯子,顶端搭在6m高的围墙上,请问梯子底端距墙的距离是多少?•学生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出梯子底端距墙的距离为3m。
5. 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总复习图形与测量(1)-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总复习图形与测量(1)-北师大版引言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扬帆远航的必经之路。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六年级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从学科综合阶段向学科单一阶段过渡的年级。
在这一年级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得到了更加突出的体现。
因此,对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进行总复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非常必要。
本文旨在探讨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图形与测量部分常见难点和重点,以及如何在教学中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进行深入浅出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应试能力。
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1.通过对图形的分类和性质的介绍,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基本概念;2.通过有关测量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长度、重量、容积等的计算方法;3.让学生在复习中掌握解决应用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难点在六年级下册数学中,有以下几个难点:1.图形的分类和性质较多,学生很容易混淆;2.学生对测量的单位和换算不熟悉,擅长于理解而不擅长于应用;3.数据处理能力较弱,不善于从应用的角度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在本教学设计中,有以下几个重点:1.掌握图形的分类和性质,使其能回答有关图形的基本问题;2.理解测量的基本单位,通过举例来加深对换算和计算的理解;3.学习如何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手段1.教学板书:在教学中,要加强板书的使用,让学生通过视觉帮助理解图形和测量内容;2.举例:在教学中,要举最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3.练习: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所需的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内容1. 图形的分类和性质1.点、线、线段和射线之间的关系;2.角度的基本概念;3.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基础图形的分类和特性;4.圆的基础概念。
2. 测量1.分类学习长度、重量、容积等的单位;2.认识分数尺、米尺以及升、毫升、公斤、吨等单位的换算;3.通过有关综合问题的练习,加深计算方法的理解。
最新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之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
六下总复习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使用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并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复习巩固平面图形面积、周长的计算方法及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在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并能熟练御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环节:一.导入出示公园绿化图。
教师谈话:园丁叔叔们正在给公园进行绿化装修。
他们想给亭子刷漆,想给草坪浇水,想给喷泉清淤。
工人需要知道哪些有关图形测量的数据?长度、面积、体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些内容。
二.梳理复习长度、面积、体积的概念及它们的单位。
(一)复习概念及单位。
1、说一说:什么是长度?测量长度的单位有哪些?教师小结:长度是两点间的距离。
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
2、说一说:什么是面积?测量面积的单位有哪些?教师小结:物体的表面—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面积单位有: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说一说:什么是体积?测量体积的单位有哪些?教师小结: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体积。
体积单位有:立方毫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二)复习单位间的进率。
学生填表。
展示、汇报、交流。
(三)练一练1、填一填。
0.03米=()厘米 9平方米=()平方分米0.5公顷=()平方米 5升=()毫升500米=()千米 9平方分米=()平方米5000平方米=()公顷 600毫升=()升2、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怎样进行单位换算?教师小结:大化小,乘进率;小聚大,除以进率。
三.复习周长和面积。
1.出示图片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教师小结:围成平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图形的周长。
2、出示图片说一说:什么是面积?教师小结:物体的表面—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3、复习学过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及它们的关系。
(1)说一说: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总复习4 图形的认识、测量(4)
7 总复习
图形的认识、测量(4)
整体回顾 综合运用
知识梳理 课后作业
图形的认识、测量(4)
整体回顾
平面图形的 周长和面积 公式是什么?
怎样解决关于 平面图形周长 和面积的实际 问题?
返回
图形的认识、测量(4)
知识梳理
名 长方形 正方形 称
图 形
ab
a
周 C=(a+b)C=4a 长 ×2
如果是24根木条,长是12m,宽是6m这时围 成的面积最大。
返回
图形的认识、测量(4)
将一根长100米的绳子绕一棵大树20圈,还差 48cm,这棵大树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先统一单位:48cm=0.48m 再计算大树一圈的周长: (100+0.48)÷20=5.024m 再计算大树横截面半径: 5.024÷3.14÷2=0.8m 最后计算大树横截面积: 3.14×0.8×0.8=2.0096m2 答:大树的横截面积是2.0096平方米。
长/m 14 12 10 8 6 4 2 宽/m 1 2 3 4 5 6 7 面积/m² 14 24 30 32 30 24 14
如果是16根木条,长是 8 m,宽是 m4,围法面 积最大。
返回
图形的认识、测量(4)
如果用24根这样的木条来围,怎样围面积最大?
长/m 22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宽/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面积/m² 22 40 54 64 70 72 70 64 54 40 22
先计算三角形的面积:192÷2=96(平方米) 根据三角的面积公式得出: 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积×2÷底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测量(3)-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测量(3)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形与测量的相关概念、性质和公式,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图形的识别与分类:识别和分类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理解图形的对称性。
2. 图形的测量:认识和运用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掌握相关计算公式。
3. 图形的运动: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等运动方式,掌握其性质和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识别与分类,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
2. 教学难点:图形的对称性,图形的测量方法,图形运动的性质和特点。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形卡片,测量工具,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绘图工具,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图形,引导学生回顾图形与测量的相关知识。
2. 探索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图形的识别、测量和运动的特点。
3.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图形的对称性、测量方法和运动性质,并通过示例进行示范。
4. 练习与巩固: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进行指导和答疑。
板书设计1. 图形的识别与分类: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对称性。
2. 图形的测量:长度、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3. 图形的运动:平移、旋转的性质和特点。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图形的识别、测量和运动的计算题。
2. 提高题:结合实际情境,设计图形测量和运动的实际问题。
3. 拓展题:探索图形的对称性和运动的其他性质。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图形与测量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测量》教案:用三视图解决问题的巧妙技巧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测量》教案:用三视图解决问题的巧妙技巧在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测量》教学中,介绍了用三视图解决问题的巧妙技巧。
这种技能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形状和空间关系,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项技能,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它。
一、什么是三视图三视图指的是,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得到的三幅图。
通常来说,这三个方向包括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正视图是指我们在正视物体时看到的图像;侧视图是指我们在物体的一侧观察它时所看到的图像;俯视图则是我们从物体的顶部观察它时所看到的图像。
这三幅图能够很好地表现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
二、如何用三视图解决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用到三视图来解决问题。
比如说,我们需要建造一个房子,那么就需要先画出房子的三视图,以便更好地理解它的形状和大小,从而制定出正确的建造计划。
又比如说,我们需要修建一个水利工程,那么也需要先做出水利工程的三视图,以便更好地了解其空间位置和流向。
三、用三视图解决问题的巧妙技巧1、将三视图放置在同一张画纸上在学习绘图时,我们可以将三视图放在同一张画纸上,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比较三幅图像之间的区别和相似之处,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形状和空间关系。
2、注重画线的精度在绘制三视图时,我们需要注重画线的精度,尤其是在绘制房屋、机械或其它需要精准尺寸的物体时更应该如此。
只有画出精确的尺寸和比例,才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
3、绘制时从宏观到微观在绘制三视图时,我们应该从宏观到微观地绘制,先画大的轮廓,再逐渐填充细节。
这样不仅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物体的整体结构和空间关系,而且也能够更好地控制绘制的精度。
四、结语用三视图解决问题的巧妙技巧是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测量》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也是实际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只有掌握了这项技能,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并在实际生活中更加准确地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二)》主要包括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比例尺的应用、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等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总复习,旨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数学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周长、面积、体积等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概念和计算方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比例尺的应用,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比例尺的应用。
3.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比例尺的应用,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教材中的重点知识、案例分析等。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尺子、圆规等测量工具,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节复习课旨在巩固学生对《图形与测量》单元的知识掌握,通过复习,学生应能:1. 熟练掌握各种图形的识别、分类及性质。
2. 正确运用测量工具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复习内容包括:1.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角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3.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的识别、分类、性质及周长、面积的计算。
4. 立体图形(立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的识别、分类、性质及体积的计算。
5. 测量单位及换算,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各种图形的识别、分类、性质及测量方法。
难点: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尤其是不规则图形的测量和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量角器、圆规、模型(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多媒体课件。
学具:尺子、量角器、圆规、练习本、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导入,快速回顾图形与测量的基本概念。
3.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例子,展示图形的性质和测量方法的应用。
4. 互动练习:设计一些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
5. 难点突破:针对体积和面积计算,通过动画演示和实物操作,帮助学生理解。
板书设计1. 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2. 测量工具和单位。
3. 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4. 解题步骤和技巧。
作业设计1. 复习课本相关章节。
2. 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
3. 设计一道实际测量的题目,要求学生实际操作并计算。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应反思:1. 学生对图形与测量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
3. 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4. 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此教案设计遵循了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内容丰富,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复习图形与测量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2. 知识梳理在知识梳理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023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专题二图形与几何第2节图形与测量第1课时图形与测量1教案北师大版
(一)看一看,说一说。
单位的产生:在生产与生活中,人们经常要量物体的长度,测量土地的面积,计量物体的体积等,这些量不能直接数出来,必须要用一定的量作单位来计量,然后用数表示出来,因此产生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角度单位等计量单位。
(二)常见的计量单位:长度单位: 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面积单位:平方毫米(mm2)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体积单位:立方毫米(mm3)立方厘米(cm3)立方分米(dm3)立方米(m3)容积单位:升(L)毫升(mL)角的单位:度(°)(三)填一填(四)借助实例说一说1 m,1 dm,1 cm分别有多长;1 m2,1 dm2,1 cm2,1 m3,1 L,1 mL分别有多大。
1 m:如小学生两臂伸长的长度;米尺的长度。
1 dm:如水芯笔的长度;粉笔盒的棱长。
1 cm:如手指甲盖的宽;数学书的厚度。
1 m2:边长是1 m的正方形,面积是1 m2。
如:教室里铺的大理石砖的面积;家用小方桌的面积。
1 dm2:边长是1 dm的正方形,面积是1 dm2。
如:墙壁上灯的开关盒面的面积;吃饭用的碗的碗口的面积。
1 cm2:边长是1 cm的正方形,面积是1 cm2。
1王大爷在自家墙外围成一个养鸡场(如右图),围鸡场的篱笆的总长是30 m,其中一条边是9 m,求养鸡场的面积。
(30-9)×9÷2=94.5(m2)答:养鸡场的面积是94.5平方米。
2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周长25.12 m,高1.5 m,这堆沙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如果每立方米沙子重1.5吨,这堆沙子重多少吨?用载重4吨的汽车几次能运完?沙堆的体积:25.12÷3.14÷2=4(m)1/3×3.14×42×1.5=25.12(m3)沙堆的重量:25.12×1.5=37.68(吨)运的次数:37.68÷4≈10(次)答:这堆沙子的体积是25.12立方米,重37.68吨,用载重4吨的汽车10次能运完。
六数下总复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判断
4、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他们的面积一定相等。( × )
5、底和高都是0.2厘米的三角形的
面积是0.2平方厘米。( × )
填空
1、圆是( 轴对称 )图形,有 ( 无数 )条对称轴。
2、画圆时,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 好两脚间的距离作为( 半径 )。
3、圆是平面上的一种( 曲线 )图 形。圆的两条直径的交点是圆的 ( 圆心 )。
A.2倍 B.4倍 C.8倍
解决问题
1、把一个圆分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 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 10厘米,求圆的面积。
3.14×(10÷2)2 =3.14×52 =3.14×25 =78.5(cm2)
解决问题
2、一块周长为120米的正方形地与一 块三角形地的面积相等,三角形地的 底为60米,求三角形地的高是多少?
4,把一个圆形纸片沿半径平均分成 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则面积(不变),周长( 增加 )。
5、周长相等的圆、正方形和长方形,
( 圆 )的面积最大。
选择 1、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中,
(A)的面积最小。 A、长方形 B、正方形 C、圆 2、把用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 形,比较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B) A、周长和面积都变化 B、面积变化, 周长不变 C、周长变化,面积不变
长方形的宽为:15
2 3
10(m)
圆的半径为:10÷2=5(m)
圆的面积为:52×3.14=78.5(m2)
答:圆的面积是78.5平方米。
4.
5
周长与面积的关系:
面积相等的图形,周 长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图形,面 积不一定相等。
面积相等的图形: 圆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总复习2 图形的认识、测量(2)
①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②直角梯形:有两个角是直角的梯形。
返回
图形的认识、测量(2)
圆
定义: 圆是一种封闭的曲线图形。
圆的各部分的名称:
(1)圆中心的一点叫作圆心。 圆心般用字母0表示。
(2)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点的线段叫作半径。
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4.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5.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6.三角形边的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
第三边。
返回
图形的认识、测量(2)
四边形
四边形的意义:在同一平面内,由四条线段首尾顺
次相接围成的一个封闭的图形。
四边形的分类及其关系: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③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返回
图形的认识、测量(2)
(2)按边分。
①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a.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
60°。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返回
图形的认识、测量(2)
2厘米
2厘米
6厘米
6厘米
答:选2厘米、6厘米、6厘米。
利用三角形任意两边
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
质来选择小棒哦。
返回
图形的认识、测量(2)
在一个边长是9厘米的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这
个圆的半径是多少厘米?
9÷ =4.5(厘米)
在一个边长是9厘米的正
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图形与测量(教案)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图形与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册教材中的图形与测量的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图形与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1. 平面图形:复习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包括图形的对称性、全等形、相似形等。
2. 立体图形:复习立体图形的基本性质,包括图形的表面积、体积、体积单位换算等。
3. 测量:复习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和方法,包括直尺、卷尺、量角器等,以及长度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图形与测量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图形与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实物模型、直尺、卷尺、量角器等。
2. 学具:学习资料、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讲解实例等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授:讲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和测量等。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板书设计1.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图形与测量2. 内容: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测量3. 结构:每个部分的内容和重点难点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让学生进行测量实践,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等。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课后反思,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什么是周长?
A1.周长的意义是什么?
√
√
A2.怎样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B.什么是面积?
B1.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如何推导出来的?
√
√
√
B2.怎样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基本思路是什么?
√
√
√
4.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
A.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学科:小学数学
册数:
六年级下册
单元数:
总复习
知识领域:
图形与几何
内容专题:
图形与测量
探究问题
学习过程
课题
一级探究问题
二级探究问题
首学
互学
群学
共学
1.对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
A.回忆我们学过的基本的几何图形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A1.运用知识网络图呈现所学过的平面和立体图形,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A1.各种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是什么形状
√
√
A2.如何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
√
√
A3.掌握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
√
B.立体图形的体积
B1.如何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的?
√
√
√
B2.容积和体积是什么关系?如何计算容器的容积?
√
√
√
√
√
A2.说一说我们怎样度量线、面和体?
√
√
√
2.长度、面积与体积单位
A.回忆我们知道的长度、面积和体积的单位分别有哪些?
A1.长度单位有哪些?存在怎样的关系?
√
√
A2.面积单位有哪些?存在怎样的关系?
√
√
A3.体积单位(容积单位)有哪些?存在怎样的关系?
√
√
B.长度、面积和体积的单位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