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中学生从“苦学”到“乐学”转化对策

合集下载

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对策

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对策

( 作者单位 : 贵 州省毕节市经济开发 区小坝 中心校
5 5 1 7 1 2 )
于那些难 以找到对等语言形式的幽默 , 翻译时可采用一些变通或 补偿 的手段来尽量传递出原文修辞功能所起的幽默作 用。 这也是
忠 实 于 原 文 ,引 起 原 文 读 者 与 译 文 读 者 大 致 相 同感 受 的 一 种 办 法 。例 如 , I k n o w Mr . B r o w n v e r y w e l 1 . H e c a n l e t o v i s i t m e o n l y t o s h e d c r o c o d i l e t e a r s . s h e d c r o c o d i l e t e a r s 这 个 词 语 的 使 用 达 到 了 幽
用。 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 , 不论是一个词语还是一个眼神 , 都会化
( 上接 第 3 3页)万字 ,而我们的学生能主动达到此 目标的寥寥无 几 。因此 , 把课堂 内的探究延伸到课 外 、 延伸 到生 活 , 对提高学生 的语文素养非常有效 。
4 . 个性化写作
形成积极 主动 的自我发现 、 反省 、 激励和教育的 良好习惯 , 单凭所 谓的作文技 巧去指导学生作文 , 又怎么会有情真意切的好文章呢 ?
的心灵结合起来 , 就能收到一篇篇情真词切 的、 充满新 意的文章。 可 以说作文的源头活水就是雕 塑学生的心灵 。试 想 , 教师没有对
去, 要变 语文教学 的单一功 能为知 、 情、 意教育统 一的 多种 功能 , 充分尊重学生 的个 性 , 使 学生在掌握语言规律 、 形 成能力技 巧的
动性和主体性提供时 间和空间 。
三、 改革教学评价 。 体现学 习方式的转变 当前课 堂教学评价呈现静态化特点 , 这既不利 于学生学 习方 发展为本 ” 的发展性课 程评 价体系 ,以学生肯定 、 表扬 、 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信息 , 使每个学 生随时

思想品德课堂中如何让学生乐学

思想品德课堂中如何让学生乐学

思想品德课堂中如何让学生乐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反正是开卷考试,到时翻书就行了。

别的科目都忙不过来呢,思想品德看不看无所谓。

要想改变学生的观念,就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就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中变的乐学。

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教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教育是一种责任,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求我们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身教重于言教,“亲其师,才会信其道”。

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时刻影响着学生,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而学生也正是通过这一点来了解教师的思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注重修养,注意言行,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

教师雷利风行学生也会照着学的;教师的严谨治学是熏陶学生认真求学的良药。

教师对工作总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这同样会给学生以影响和感染,使本一心向善的学生更增添了动力,小树才有机会长成参天大树。

也使我们说课内容更具有说服力。

学生才会在思想品德课中乐学。

二、关注时政,联系实际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政性、针对性很强的学科。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的教师,应把学生放在首位,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每天注意读书看报,了解时政,上课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探究氛围、竞争氛围和合作氛围,并让学生能长时间保持饱满的热情参与教学活动。

初中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因此,讲授时必须牢牢把握这一实际特点,抓住时政热点,以大家都关心的话题作为知识点的突破口,拓展延伸知识,让同学们明确思想品德课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使学生能够将政治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三、结合实践,深化思维教师提出的研究专题或问题应该是日常社会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和问题,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开展开放互动探究性学习时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转变思品课学习方式的做法

转变思品课学习方式的做法

转变思品课学习方式的做法学会学习是一个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它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和民族素质的提高。

学生学会学习,核心就是要转变学习方式。

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呢?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贵善导,学贵主动”,学习过程不是被动接受课本上现成结论,而是主动参与丰富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创新的过程。

所以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学习主动权,引导他们在充分自主的平台上学习。

1.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教学时,尽量选择与学生年龄、学习生活、爱情情趣贴近的素材引导他们思考,让学生知悉情况,有话可说,乐于参与。

例如在教学鲁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时,课本编排第一单元是“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第二单元是“走进新的学习生活”,按照常规,应先学习第一单元,再学习第二单元,便是为了能切合学生初进中学实际,我先上第二单元,在教学中让学生畅谈进入中学的感受,引导他们总结适应中学学习生活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主动性,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1.2质疑思辩。

当学生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自读中的困难,产生疑惑时,我就引导学生大胆围绕内容进行质疑。

但由于个体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水平高低各不相同,而且具有明显的个性倾向。

因此当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后我就组织学生共同疏理,浅显的可由学生直接回答;深奥难答的问题,由教师作恰当的解释;如果学生的问题提不到点子上,就进一步启疑,让学生充分讨论,积极思考,找出课文问题的关键。

这样,学习问题解决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训练和提高。

2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相对于传统的“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我在思品教学中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想方设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让学生有机组合起来研究或共同解决问题,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2.1有效组合。

若使合作有效,首先必须有效组合。

在划分小组时,首先对优、中、差学性进行合理搭配,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利于组间竞争,激发合作冲动。

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把学生“厌学”为“乐学”141

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把学生“厌学”为“乐学”141

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把学生的“厌学”变为“乐学”荷塘中学黎献强我在近几年的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学成绩有了一定的进步,每学期统考教学成绩都在进步中,只要的方法就是转变后进生,后进生成绩好了整体成绩就提高,使后进生“厌学”变为“乐学”,也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思路。

“厌学”顾名思义是不想学习,对学习产生抵触、抗拒的心理。

对后进生来说表现得更为明显。

这些学生虽然每天都依时回校,但是他们的内心却不愿意,甚至怕上学。

迫于家长,老师的威严,不得不回校,有的甚至逃学,上网吧。

这些“厌学”的学生往往让家长老师感到头痛,家长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也不知如何教育,显得无可奈何。

这些学生虽然人在教室,但常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课。

思想开小差,或者打瞌睡、做小动作、说话、作业不交、应付了事等。

如何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是我们老师的一件不容忽视的大事。

我认为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是因为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学习的动力。

陷入了“失败是失败之母”的恶性循环中。

要想让后进生“厌学”变为“乐学”,首先要帮他们找回自信,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如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多相信后进生能成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对学生的影响很深,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自信,老师首先要充满自信,这不是做给学生看而是从心底里充满自信。

要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首先自己要有信心培养好他们,只有自己充满了自信,才能千方百计去找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果自己在上课前就认为这节课上不好,那这节课不用说也上不好了,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也一样,如果开始就认为他们没了药救了,你还会去想办法培养他们的自信吗?你就会把他们当成“弃儿”,听之任之。

这样他们还不厌学吗?所以我认为首先要相信自己能教好他们,能让他们重拾自信,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潜能,都能在各方面获得成功,更能把学习学好。

相信学生能成功不但是老师在工作中自信心的表现,更是老师工作的原动力。

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快乐学习的策略

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快乐学习的策略

早在两千多年前 我国大教育家 孑 L 子就 提 出“ 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 好之 者不 如 乐之 者” 的观 点 。人 只有进 入 到“ 乐学” 这一层次 , 才能在 学 习上做 到 自强不 息 。但是 在现实 中, 繁重 的学业负担 、 超负荷 的精神 压力 , 使 学生 叫苦不迭 , 在这种情况下 , “ 乐学” 问题便愈加 突出了 。 如何变“ 苦学” 为“ 乐学 ” , 这是许 多思想 品德课 教师 苦苦 思索的问题 。俗话说 : “ 书山有路 勤为径 , 学海无 涯 苦作 舟 。 ” 学习本来 就 需要 刻苦 精神 , 不 下苦 功 , 是不 可 能取 得 良好 成绩 的。既然 学 习 自身 的“ 苦” 是 难 以改 变 的, 那 我们 就 该 正 面 事 实 , 引导 学 生 乐 于 吃苦 , 自找 苦
中 学 教 学 参 考 2 0 1 5 年7 月 总 第2 3 5 期
政治 ・ 教法探讨
让 学 生在 思想 品德 课 堂 上快 乐 学 习的策 略
广 西 南宁 市第三 十 四 中学( 5 3 0 0 3 1 ) 卢 凯文
[ 摘 要] 为 了让学 生变“ 苦学” 为“ 乐学” , 使每个 学生都 能够主动地参与到 学 习中来 , 都 能真 正体会到 学习的 乐趣 , 结合 学校 乐学 神驰 快乐学 习卡
个性 的表现 , 绚丽多彩 的着装会 给学校 带来 一道亮 丽 的 风景 。 ” 有 学生说 : “ 统 一着 装有 一种 整 齐 的美 。 ” 有 学 生 说: “ 校服单 调乏 味 。 ” 他 们 的看 法都 无 可厚 非 , 于是 , 笔 者调整他们 看问题 的角度 , 如了解 军队 、 警察 、 医 院等部 门要求统一 着装 的 目的 : 除 了容易 辨别 他们 的身份 外 ,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四个转变.doc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四个转变.doc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四个转变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依据以上的教学目标,通过对《学习、课程与评估》的研习,我认为个人要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使实际教学情况与个人的教学愿景更为接近,必须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努力。

1.转变课程教学理念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只是一味的依靠课本的知识,一直以课本作为唯一的传授知识的渠道。

今后必须努力突破传统的“课程即是教材”“课程即是知识”“教师仅是课程的执行者”等狭隘的课程观,树立建构主义的课程教学意识。

课程不仅包括了知识,而且包括了学习者占有和获取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即课程知识是在充满生机的社会性交往过程中建构生成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它取决于特定情景下的学习历程。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

教师的作用应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和合作者。

应当树立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都不会像在白纸上画画一样,学习总要涉及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学生总是以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

同时,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还应充分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讨论与合作,可以帮助学生看清事物的各个方面。

由于在讨论中学生不断对自己的思考进行反思,对各种观念进行组织,自己的建构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树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课程教学观念。

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科目,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大部分学生都以此为苦,不愿意学习。

而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认识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发展的过程,是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的统一。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就不能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变学生“苦学”为“乐学”,这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关键。

为改变学生“苦学”的现状,近几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大量的探究,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整理出来以求教于各位大方之家。

一、情境导入,激学生乐学讲好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那么怎样设计导入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首先,教师对教材应有十分准确的把握,努力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

可以通过讲与本节课的内容有关的故事、成语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到“我们身边的规则”时,要让学生在黑板上分别徒手画一个圆并用圆规画一个圆,从而引出“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一问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一下子全调动起来了。

其次,教师还要仪表端庄、亲切和蔼、信心十足。

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条理,并联系实际讲好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以情感人,让学生乐学心理学表明,学生总是希望得到人们(主要是教师和家长)的理解。

这种理解常以情感的沟通和谐为满足。

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活动,而且还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

所以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加强师生情感的培养,通过情感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课堂语言的亲切自然、情真意切是沟通师生之间情感的重要基础。

教师可通过充满温情、丰富多彩的语言,营造一种爱意融融的氛围,让学生有一种充满温馨的亲情感受,从而调动师生一起学,一起想,一起爱,一起恨,在思想感情上引起共振,产生共鸣,使学生在亲切有趣的气氛中接受知识,陶冶情操,升华思想,获得理性的美和美的理性的感受。

从“苦学”到“乐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从“苦学”到“乐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巩 固练 习是 课堂 教学的重 要组成 部分 。教 师设计 的练 习就有 “ 与 “ 的要 求。要 既切 中教学重 点 、 点 , 质” 量” 难 又要从 不 同角度组
织练 习 . 题型 上应有选 择 、 断 、 判 问答 等 , 形式 上应有 口头 、 书面 、 操

优化 教学 目标
课堂教 学必须 有 明确 的主攻 方向 ,这个 主攻 方向就 是我 们平 常所 说的教 学 目标 。 学 目标不仅 要符 合大纲 , 教 而且要 从每堂课 的 具体 内容 出发 , 符合 学生 实际 。那 种千 篇一 律“ 用 ” 适 于每 节课 的 目标 不只是 形式地 出现 在教 案上 , 而应 真正成 为一堂 课的 灵魂 。 它 像一 根轴 , 所有 的活 动都 围绕 它转 ; 它似 一把 剑 。 所有 与主题 无 关 的 内容都得 劈去 。思 想 品德课 规定 的教 学 目标恰 似 “ 中楼阁 ” 空
“ 目标” 对教 学是没 有指导意 义的。教 学 目标 的贯彻 始终是 指教 学 务 、 或烧菜 或煮饭 、 或洗衣 或整理 房间 ……从而 让学生增 进与 父母
教学方 法是连 接教 师的教和 学生的 学 , 以完成 教学任 务 , 到 达 教 学 目的 的途 径 与手段的 总称。记 得一 位伟人 曾形 象地 把任务 和 地、 创造性 地完成 教 学任 务 , 必 须注 重教 法的研 究 , 就 在现 实教 学 过程 中 , 教学 不是静 止的 , 是处于 动态 变化 之 中的 , “ 而 在 学生是 知 词 。 在“ 而 学生 是能动 主体 ” 的指导思 想下 。 授法 同时可 以充满启 讲 发式 教学的气 息。此 外 , 师应 为调 动学生 积极思维 、 教 组织 和指导 学生 围绕某~理 论 问题 或实 际问题 。 巧妙地运 用讨论 法。 采用 讨论 法组 织 思想 品德 课 教 学 , 难度 很 大 。 教 师的要 求 对 也很高。 为体 现 启发 式教 学 的精 神 . 9首 先 要根 据 教材 内容 和 教 i f

实施素质教育 变苦学为乐学

实施素质教育  变苦学为乐学
识 , 整 体 上 把 握 教 材 的 知 识 体 系 , 断 进 行 归 纳 总 从 不
结, 形成 知识 网 络 , 使其 能举 一反 三 , 触类旁 通 , 以便 更 好地 学 习新 知识 , 得 新技 能 。 获 三 、重视 实验教 学 实 验 具 有 真 实 、 动 、 象 的 特 点 . 中 学 生 有 根 生 形 对 强 的吸 弓力 。随 着 年 龄 的增 长 , 高 二 、 三 阶 段 . I 到 高 学 生 的 理 解 能 力 和 思 维 能 力 逐 渐 增 强 , 们 对 化 学 知 识 他 的 学 习 不 只 满 足 实 验 现 象 的 简 单 描 述 和 对 反 应 结 果 的
维普资讯
安 育论 徽教 坛
萋曼
曼 笋 魍2

实 施 素 质
减 轻 学 生 负担 , 高 教 学 质 量 , 学 生 变 苦 学 、 提 使 厌 学为 乐学是 当今 教学 改革 中 向素 质 教育 过渡 的一 个 十 分 重 要 的 问 题 : 如 何 培 养 出 德 、 、 、 全 而 发 展 的 智 体 美

二 、 视传 授 知识 和培 养能 力的统 一 重 素 质 观 下 的 化 学 教 学 , 再 是 以 单 纯 的 习 题 , 复 不 重
的演 练 和频 繁 的书本 知 识来 考 查 学 生的 , 学 过 程 中 , 教 要 把 知 识 、 力 、 质 有 机 地 结 台 起 来 , 从 提 高 能 力 能 素 要 出发 , 到 知 识 和 能 力 互 相 促 进 , 相 增 长 的 目 的 。 教 达 互 学 的艺术 性 就 在 于使 学 生 保 持 知识 “ 饥饿 ” 状态 , 导 引 学生 积极 思 维 . 用 已 学 的 知 识 , 活解 答 疑难 问 题 , 应 灵 提 高 分 析 问 题 、 答 问 题 的 能 力 , 学 生 亲 自尝 试 学 习 解 使

如何转变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态度

如何转变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态度

如何转变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态度如何转变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态度?通过本学期继续教育培训的学习,使我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及业务能力等方面受益颇多。

我深切地认识到为了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作,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高标准的师德,也需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做事与人际交往。

通过本次学习也使我认识到在如何转变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态度这个问题中,老师起关键作用,要有一些具体的对策和措施。

具体如下:1、坚持以理服人,把知识点讲“透”虽然中学是常识课,但在教学中不停留在教条条、背条条上,而是着重从教材的逻辑结构上,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上.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层次水平上考虑,尽可能把道理的来龙去脉讲透。

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结合事例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这样,增加了知识的可信度,使学生不仅口服,而且心服,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感情上把政治课真正当成一门科学而严肃认真对待。

在这种情况下,教与学的对立就容易得到统一。

2、尽量做到以情动人,把课堂搞“活”。

教学中,自己要充分投入始终保持高度热情,以此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

同时,除了课本上的实例外,补充一些同学感兴趣的例子,深入浅出的讲清道理,使学生感觉学习既不枯燥,也不神秘。

课堂"活"起来,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情感共鸣就能产生,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就能增强,自己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进行。

3、让“乐”贯穿整个课堂。

配合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促进教学,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

我除了组织同学认真参加学校的每项活动外,还先后组织了社会调查、义务劳动、野炊活动,同时,还组织了辩护论会、演讲会、故事会、诗歌创作朗诵会、歌曲欣赏会、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班歌创作评比等活动,还成立了“求索”课外活动小组。

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对策

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对策
能对学 习产 生浓 厚的兴趣 。 二、 对学 困生尊重 赏识 , 激起 学习兴趣 在我校班集体 中普遍存 在学 困生 的现 象 , 教师要 对 学 困生有正 确 的认识 。“ 金无 足赤 , 人 无完 人 。 ” 一个 人 有 缺点并不 可 怕 , 关 键是能 够正确 对待 自己的缺点 , 将 缺点转为优点 。任何一个学 困生都需 要尊 重赏识 , 因此
努力改 变课 堂教学模 式 , 转 变教育 教学理 念 , 在 思想 品
德 教 学 的 课 堂 上 安 排 一 定 的 时 间 给 予 学 困生 练 习 , 强化
教师要善 于发现他们 的闪光 点 , 以此作 为教育 转化 的突
破 口。如果教师在平时教学 中对学 困生不 尊重 , 冷 眼相 看, 会使 他们 在人格 上有 缺 陷 , 体验不 到 自己的人生价 值, 对 自己感到很失望 , 甚至 产生沉重 的耻辱感 , 这对他 们 的成长是非常不利 的。 尊重学 困生 就要 意识 到他们 同 自己一样 需要 获得 别人的尊重 。每 个学 生都 要通 过其 他 人 的尊重 、 欣赏、 鼓 励来感 受 自尊 。有 一 次 , 在课 堂 上 笔 者提 问一 个学 生, 他 回答 不出来 , 笔者 当场批 评 了他 , 他 很失望 地低下 了头 。后 来他一 直不喜欢听笔 者上课 , 当笔者意识 到伤

笔者 始终相 信 只要 给予 他适 当的指导 , 因材施 教 , 他 的 成绩一定 会 提高 的。于是 , 认 真 培养 他 独立 学 习的 能 力, 对 他只要 求掌握 课本 上最基 础的知识 点 , 做 最简单
的作业 , 使他体会到成功 的喜悦 。接 着笔者 找出他在 知
的关爱 , 让他们真正体会 到来 自教师温 暖的爱 。把爱 洒 在 每个学 生 的心里 , 让他们 从心 底喜欢 自己的老 师 , 才

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作者:张孝新李春玉来源:《新校园·学习(中旬刊)》2012年第12期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科目,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大部分学生都以此为苦,不愿意学习。

而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认识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发展的过程,是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的统一。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就不能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变学生“苦学”为“乐学”,这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关键。

为改变学生“苦学”的现状,近几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大量的探究,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整理出来以求教于各位大方之家。

一、情境导入,激学生乐学讲好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那么怎样设计导入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首先,教师对教材应有十分准确的把握,努力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

可以通过讲与本节课的内容有关的故事、成语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到“我们身边的规则”时,要让学生在黑板上分别徒手画一个圆并用圆规画一个圆,从而引出“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一问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一下子全调动起来了。

其次,教师还要仪表端庄、亲切和蔼、信心十足。

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条理,并联系实际讲好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以情感人,让学生乐学心理学表明,学生总是希望得到人们(主要是教师和家长)的理解。

这種理解常以情感的沟通和谐为满足。

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活动,而且还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

所以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加强师生情感的培养,通过情感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课堂语言的亲切自然、情真意切是沟通师生之间情感的重要基础。

教师可通过充满温情、丰富多彩的语言,营造一种爱意融融的氛围,让学生有一种充满温馨的亲情感受,从而调动师生一起学,一起想,一起爱,一起恨,在思想感情上引起共振,产生共鸣,使学生在亲切有趣的气氛中接受知识,陶冶情操,升华思想,获得理性的美和美的理性的感受。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转化后进生的做法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转化后进生的做法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转化后进生的做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多表扬、多鼓励,树立自信心,增强上进心;要摸准后进生的思想脉搏,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帮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标签: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转化;后进生一、尊重、表扬、鼓励,树立自信心,增强上进心培养自信是带动后进生好好学习的前提。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好坏,还取决于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动力等。

对后进生要尊重其人格,不歧视、不讽刺、不挖苦,培养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要善于观察和尽力寻找,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以多表扬、多鼓励为主。

二、摸准思想脉搏,对症下药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后进生是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或是某一个方面存在差距,他们在某些方面,如进取心、自尊心,同样是值得尊重的,他们同样渴望成功。

作为教师对具体学生要作具体分析,各个突破。

比如,对性格孤僻内向的后进学生,要多与他们谈心,与他们谈理想、生活、兴趣等,使他们主动与老师沟通,及时排除学习上的困扰和问题;对聪明又懒散贪玩的后进生,严格把关毫不放松,给他们制订学习目标并及时检查,用教师的爱心与细心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如上课提问的时候让后进生多回答问题,多调查,多了解后进生的家庭情况、生活习惯、性格秉性、喜好和兴趣。

三、激发学习兴趣,调动主动性是转化后进生的良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是比较枯燥的,同时也是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的课程,因此,教学时要多联系学生的生活,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后进生后进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学习不主动,或者是怕吃苦,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为了让学生反复记忆,我让每个学生将生活中从广播电视、期刊报纸上看到的国内外新闻案例及时运用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

每学完一个单元,就组织后进生搞一次小的知识竞赛,并设一些小奖品,激发调动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转化后进生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转化后进生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转化后进生1.引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塑造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培养良好品德习惯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

然而,初中阶段的转化后进生(以下简称“转难生”)思想、学习、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转化“转难生”,以期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给出一定的启示。

2. 转难生存在的问题转难生是指在初中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其学习成绩、思想品德、习惯等方面明显落后于同龄人的学生。

他们的存在对学校管理和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需要针对他们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转难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2.1 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许多转难生的自信心较低,认为自己学习差,胆怯、怯懦,自卑情绪比较强烈。

他们对学习没有信心,对人缺乏目标和追求。

2.2 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许多转难生学习方法不正确,缺乏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懒散而无所作为。

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敷衍了事,学习成绩较差,总是无法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3 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许多转难生行为举止有些粗鲁、简单、幼稚,缺少了强烈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为人处世方面不够圆滑。

3. 转化“转难生”的策略思想品德课教学是转化“转难生”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尽好这份责任,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学生健康成长。

其中,下面几个方面是教师应该考虑和努力的重点:3.1 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善于调整情绪,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

在个性体验、情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3.2 确立学习目标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各个转难生的学习目标,要让学生认真思考自己作为一个学生应该怎样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目标追求,努力开拓自己的潜力。

3.3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主动、自由、合作、尊重,创设富有竞争的情境,培养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如何让学生“乐学”思想政治课

如何让学生“乐学”思想政治课

如何让学生“乐学”思想政治课口余广文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品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课往往又是不少学生不太感兴趣的一门课程。

一些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枯燥、抽象,老师的教学方式单一、乏味,给人一种“假、大、空”的感觉。

有鉴于此,本文根据笔者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让学生“乐学”思想政治课,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倡导“快乐”学习,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曾说过:“要让大多数学生在每一门学科中都有少量的高峰体验,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都寻求对自己的价值的积极认可。

”也就是说,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才能把学习中的被动变为主动。

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指导学生怎样去发现、拓展自己的才能,培养自尊、自信,引导他们拥有约束自己行为的意志和能力。

笔者曾听过一堂思想政治沙龙课,课程内容涉及党的建设、反腐倡廉。

在这堂课上5位学生分别从腐败的背景、决定因素、党风现状、前车之鉴等方面,通过引用大量历史史实和社会现实,采用辩论、小品、竞赛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并借助电脑、电视机等多媒体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材料及问题的分析过程及成果。

在座的各位听课老师无不为活泼、热烈的课堂气氛及学生主动、高涨的学习热情所感染。

这样一节课,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往往只要讲完全部知识点,而学生只要记住就行了,并且在考试中往往还能得高分。

可是当把这节课交给学生时,学生们要花上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去准备,有人可能会问,这样做值得吗?实践证明,学生们往往对这种主动教学方式乐此不疲。

那种登上讲台的新鲜感,运筹惟幄的自豪感,同学之间合作的愉悦感,使得学生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体验到了一种全新的感觉,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当然,学生在创新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应以宽容之心对待之,对学生要多一点微笑,多一份宽容,多一些鼓励,让学生拥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能够自由地思考,享受快乐的学习。

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让学生乐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让学生乐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让学生乐学“快乐”教学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界正深入探讨的最热门课题。

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调动各方面资源,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预想的学习目的。

一、营造“快乐课堂”的资源准备1.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政治课堂实行快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老师必须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臭架子,不要害怕学生“造反”,来挑战你的权威。

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可以放胆在课堂上发表。

总而言之,师生间平等了,教学才能“快乐”起来。

2.搜集充分的“快乐”素材这是思想品德课“快乐”教学的必备条件。

“快乐”教学离不开“快乐”的素材,不要等到上课时,临时抱佛脚去瞎编几个。

每天都要上课,如何搜集这么多的“快乐”素材呢?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注意多多积累。

搜集素材的途径有很多,只要我们肯用功去做去想。

比如,细心留意身边或社会中的一些活生生的案例;多看一些书籍、杂志和报纸;上网浏览查阅有关资料;电视、广播等媒体上的获知等。

但有一点都必须做,就是要把获取的信息资料及时记录在案,并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或筛选。

二、建构“快乐课堂”的若干方式1.创设“快乐”的教学情景这是进行“快乐”教学的基本方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以七年级政治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的教学为例。

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快乐”的能调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情景。

以下是这堂课教学的简要片段实录:课前,我叫同学们把课桌椅搬至边上,中间空出一块地方设置成一个比赛场地。

上课后,我宣布今天要搞一次公关礼仪大赛,最终将根据各参赛同学的表现评出最佳,并授予“公关小姐”或“公关先生”之称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品德课中学生从“苦学”到“乐学”的转化对策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理论性及思辨性较强的学科,不少的课堂由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欠缺及新课程理念把握的不到位,使学生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从而感到学习该门课是一件“痛苦的事”。

通过归还课堂主动权、减轻作业负担、加强学法指导、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创建和谐课堂等方法来实现学生从“苦学”到“乐学”的转化。

关键词:思想品德;苦学;乐学;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同时强调:应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趣中学、乐中学。

但是,目前很多思想品德教学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紧握课堂主动权不放,依然是满堂灌垄断着整个课堂,而学生仍然是消极被动地进行学习,主动性与能动性没得到很好的调动和培养。

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学习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价值观发生偏差,正确的学习态度无法形成,最终表现为:学习思想品德是一件苦差事,甚至是“谈虎色变”,更不用谈兴趣。

失去兴趣的学习其效果不言而喻。

最终陷入教师越教越“苦”,学生越学越“苦”的困境。

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从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入手,帮助学生走出“苦学”困境,体验“乐学”的乐趣。

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走出教学的困境,品味教育的乐趣。

本文正
出于此意,探讨思想品德课中学生从“苦学”到“乐学”的转化对策。

二、开展“苦学”到“乐学”转化对策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所谓乐学,指的是学习者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等诱因引发的内部动机的驱动,在学习探索活动中主动探究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获得求知的满足感、情绪的愉悦感和学习的成功感,从而养成乐于学习的态度和行为。

从哲学的层面上看苦学和乐学是一对矛盾,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我们提倡乐学,没有违背刻苦治学的原则。

相反,当学习者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时,就会对学习产生主动、积极、热爱的情感倾向,而陶醉于学习之中。

此时,刻苦钻研对学习者来说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件自觉追求的愉快的“乐事”。

教学实践证明,乐学的课堂才是生动的、活泼的、符合人性和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所以只有乐学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三、思想品德课中学生从“苦学”到“乐学”的转化对策
1.归还课堂主动权,让学生体验主动探究知识的快乐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学生的自身素质及其主体功能的发挥程度是推动学习运动发展的决
定力量,因此在教学中只有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改变“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探讨,猎取知识,从中产生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会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既愉快又紧张的求知活动,而不再是一种强制性的枯燥无味的事情,改变
消极被动和无所谓的状态,自觉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变苦为乐。

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九课第一框《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中“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这一目时,在教学中设置了这么一个情景:“农民工由于被欠薪,多次讨要未果而上演跳海珠桥”的事例,然后设计一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1)面对不公平的事情,通过跳桥的方式能真正解决问题吗?(2)外来务工人员遇到讨薪无门不公平待遇的这一社会现象会带来哪些影响?(3)你知道广州市政府有哪些措施来保证外来务工人员平等享受权利的吗?这些措施带来什么样的效果?教师多角
度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从正、反两方面明白“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的道理。

在这一教学活动中,课堂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在学生的手里,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角,学生通过主动思考、探究知识,得出知识的结论,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2.减轻作业负担,让学生享受轻松学习的快乐
要变苦学为乐学,就要讲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在教学中有不少的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课上满堂灌,课后意味加大作业,以多取胜,置学生于书山题海中,学生为完成差事而穷于应付,疲于奔命,哪有乐学可言。

要做到减轻学业负担,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前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目标检测题,在课堂上预留10~15分钟进行检测,并做到当堂评讲,同时根据目标的达成情况
来决定是否布置课外作业。

这样就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有精力去发展个性特长,从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3.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体验学会学习的快乐
思想品德是一门理论性和思辨性较强的学科,学习中必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否则就会不得要领,苦不堪言,因此就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讲是为了用不着讲。

”揭示了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有许多,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强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学会听课的方法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看、听、思、记综合运用的过程,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做到眼、耳、手、脑并用。

眼要看着板书;耳要听老师讲;手要及时做好记录;思维要跟上老师的思路,多动脑筋,积极思考,敢于质疑,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升情感。

(2)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想品德教材,强化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探究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分析时政热点,因此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思想品德课程内容设置了较多的背景材料及相关问题,在教学中用好这部分教学资源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具体可以这样实施:①教会学生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在阅读前,弄清所要回答的问题,找出问题
的“主语”“关键词”“限制性条件”等信息,明确问题的指向性,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材料。

②教会学生分析材料,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是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这一主线来设置的,所以,教学生分析材料时沿着这条主线来分析,对学生读懂材料会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要分析材料说明了什么(例如:说明是什么行为、现象、道理、观点……);其次要分析材料说明的观点的理由,也就是“为什么”(可从原因、意义、作用、重要性、影响等角度来分析);再次,分析材料启示我们怎样做(可从国家、社会、公民等角度来分析)。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能让学生获得新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学会学习的快乐。

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的快乐
初中思想品德理论性强、概念性术语多、涉及的知识面广,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重知识灌输,轻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课本知识,轻生活实践;重结论呈现,轻学习过程。

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思考、体验和探究,必然会使学生置于“苦海”之中,从而出现厌学甚至弃学现象。

因此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中掌握知识,提升情感,就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把枯燥的教学课堂变得妙趣横生,让学生在有真知、有理性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中得到美的享受,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我爱学”的转变。

如,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五课第二框《肖
像和姓名中的权利》时,我选择了游戏法、情景创造法、案例分析法和设疑法等教学方法。

首先在导入环节做了一个“寻人启事”的小游戏,通过这一游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较好地理解了“肖像”和“姓名”这两个概念;在讲授新课阶段设置了三个情景探究,其中一个是这样的:“15岁的小红在一次芭蕾舞比赛中以优美的舞姿获得了冠军。

某杂志社编辑希望为小红专门拍摄一组照片,并将照片登在杂志封面上发售。

”思考:该杂志社怎样才能合法使用小红的照片?这一活动是通过一个同龄人的事例引发学生
对如何合法使用肖像的思考,学生根据个人的经验进行回答,自然就热情高涨、有话可讲,进而轻松了解肖像和肖像权及其相关知识;在课堂小结阶段我采用了设置疑问的方法: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互相交流,归纳知识,找出自己的不足,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体验到参与学习的快乐。

五、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共同学习的快乐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师生能否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决定着教育的成败。

教育实践也证明,凡是教师寄予希望的学生,并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关心、爱护和鼓励,他就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成绩通常也较理想;相反,则在行动上与教师对抗,甚至放弃学习该教师所教的科目,通常成绩很差。

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教学中绝不能压服学生,而应努力营
造一个轻松、民主、舒畅的学习氛围。

比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经常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并多肯定、多表扬,再给予指导;对学生提出的新观点、新见解给予真诚的鼓励和赞美;学生在课堂中犯错误、答错题时,给予足够的关心,做到耐心引导、启发。

这样使学生解除了压抑感,充分感受到教学的愉悦,学习积极性也随之得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取乐学的策略,让学生从“苦学”转化到“乐学”,会大大增强思想品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初中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小蔓.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2.
[2]张斌.愉快教育模式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