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1

合集下载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比较线段的长短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线段的概念,能够比较不同线段的长短。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使用尺子或直尺比较线段的长短,并能够准确地描述线段的长短关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比较线段的长短。

三、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比较线段的长短。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比较线段的长短,并能够准确地用语言描述线段的长短关系。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直线、纸牌或其他可以被划分为等长线段的材料、尺子或直尺等。

2.学生准备: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尺子或直尺。

七、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1.教师出示一段直线,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描述直线的特点。

2.引导学生认识直线两端的点,介绍直线的两端点为线段的端点。

3.再引导学生认识线段的概念,即由两个端点与它们之间的连线所形成的图形。

Step 2:线段比较的实际操作1.教师出示两个线段,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长短。

学生可以使用尺子或直尺进行测量。

2.学生完成测量后,教师让学生描述比较结果,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Step 3:引导归纳总结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线段比较的规律。

如:如果一个线段比另一个线段长,我们可以说:“线段A长于线段B”。

2.引导学生思考线段比较所应用的基本方法,即比较线段的长度大小。

Step 4:练习巩固1.学生进行线段比较的练习,可以采用教师提供的练习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出题。

2.学生进行比较和描述线段长短的练习后,可以相互交流和验证答案。

Step 5:拓展延伸1.教师提供更多不同长度的线段,让学生进行比较,并用学过的知识来描述线段的长短关系。

2.学生可以将线段按照长度的大小进行排序,并用语言描述排序结果。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的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比较线段的长短,并能够准确地用语言描述线段的长短关系。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北师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北师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实际生活经验的小视频引入引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东知道中间的路线最短,教师要提出疑问,你能用数学道理来解释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引出下一个问题)二、探究学习如右图,从A地到C地有四条道路,那条路最近?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结论: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学以致用:刚才的视频说明的数学道理你知道了么?请同学回答。

三、合作学习:活动一:请两位学生比身高,让学生说明理由。

教师引入你能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吗?动动手,小组合作:各小组拿着你们手中的绳子与其他同学的进行比较,看看谁的长,谁的短?并且思考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学生思考并回答结论:1.把其中的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去,将其中的一个端点重合在一起加以比较,这种方法叫做叠合法。

2.用刻度尺量出它们的长度,再进行比较,这种方法叫做度量法。

3.说明:如果两条线段相差很大,直接视察就可以进行比较了。

学以致用:怎样比较下面两棵树的高矮?怎样比较两根铅笔的长短?怎样比较窗框相邻两边的长?( ) ( ) ( )活动二:1.什么是尺规作图?2.小组合作交流,试一试用尺规做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直线。

尺规作图 :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画图称为尺规作图教师引导学生: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如图,已知线段AB,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B.作图规律如下:(1)作射线A′C′(如图所示);(2)用圆规在射线A ′C ′上截取A ′B ′=AB.线段A ′B ′就是所求作的线段.活动三:想一想,折一折,怎样找到你手上绳子的中点位置?点M 把线段AB 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 与BM, 点M 叫做线段AB 的中点.表达式:如果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 那么AM=BM= ( 21) AB. 或者AB=2AM=2BM 练习:如图示:点C 为AB 的中点,AC=3cm ,则BC=() cm ,AB=()cm 。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定义及基本属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线段的定义及基本属性。

2. 比较线段的长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线段的定义及基本属性,线段的比较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快速地比较线段的长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线段的定义及基本属性。

2. 采用比较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线段模型、直尺、画图工具。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套线段模型、直尺、画图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线段的长短比较。

2. 讲解线段的定义及基本属性:线段的定义,线段的长度、起点和终点。

3. 演示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线段长短比较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线段长短比较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线段的长短比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生活实例,加深对线段长短比较知识的理解。

九、课堂小结2. 强调线段长短比较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十、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线段长短比较的知识。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运用线段长短比较的知识。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线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测量物品长度、规划路线等。

2. 分享成果: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七、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线段长短比较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电路布线等。

2. 学生分析案例中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和原理。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线段的长短比较》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线段的长短比较》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线段的长短比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线段的长短比较》是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线段的长度比较方法。

本章节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学生后续学习几何图形和其他复杂数学概念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形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线段长度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掌握了初步的数学知识,包括实数运算、图形认知等。

但他们对线段的认知仍较为基础,对线段长度比较的方法和技巧尚不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线段长度比较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线段长度比较的方法,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线段长度比较的方法及其应用。

2.难点:对线段长度比较方法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分享,提高学生交流和合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形和实例,用于课堂演示和练习。

2.准备课件,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比较两条线段的长度。

例如,教室的长度为10米,宽度为8米,请问哪条线段更长?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线段,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比较它们的长度。

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发现线段长度比较的方法。

同时,讲解线段长度比较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比较线段的长短》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几何图形》中的一个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线段的比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线段的认识还停留在直观层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理解和掌握线段的比较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2.难点: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线段的比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线段的特点,发现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3.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线段比较方法的理解。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线段比较的方法和实际应用。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导入和巩固环节。

3.学具:为学生准备尺子、直线等工具,便于操作和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线段,如尺子、书桌、道路等,引导学生关注线段。

然后提出问题:“如何比较这些线段的长短?”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线段,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比较它们的长短。

引导学生发现,可以通过观察线段的形状、位置和度量工具来比较长短。

同时,介绍线段的度量方法,如用尺子量、用直角三角板比较等。

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长短的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长短的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线段长短比较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线段的定义,掌握线段的性质,识别并画出线段。
重难点:线段定义的理解,线段性质的掌握,线段的识别与画法。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小组讨论和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3.强调线段长短比较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巩固所学。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线段长短比较的理解和应用,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课本第15页的练习题1、2、3,要求学生通过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的方法,准确判断给定线段的长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引导学生认识到线段长短比较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
2.线段的性质:线段有固定的长度,可以测量;线段上的点有限且可以数清。
3.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
a.直接比较:将两个线段放在一起,直接观察哪个线段更长行比较。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1.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线段的相关知识,提高线段长短比较的能力。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线段的长短比较》说课稿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线段的长短比较》说课稿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线段的长短比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线段的长短比较》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线段的定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以及了解线段的大小关系。

教材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索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知识,对线段的定义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比较线段长短时,可能会仅仅依靠直观感受,缺乏科学的比较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比较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能够准确地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线段的定义和性质,引出比较线段长短的问题。

2.探索比较方法:让学生尝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度,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3.总结比较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并给出数学依据。

4.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比较线段长短。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线段长短比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和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线段长短比较1.观察法:直接观察线段的长度,判断长短。

2.度量法:用尺子或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比较大小。

七年级数学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线段的概念,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这是本章节的核心知识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重难点突破设想:通过生动的实物举例,如比较两根铅笔的长度,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线段的概念。接着,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法、计算法等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逐步突破这一重难点。
七年级数学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线段的概念,理解线段的两个端点以及线段的长度。
2.学会使用直尺、圆规等工具准确地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
3.能够通过直观观察、比较、计算等方法判断线段的长短,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物体的长度。
5.思考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在作业本上简要回答:
a.在比较线段长短时,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我们的判断出现误差?
b.如何避免这些误差,提高线段长短比较的准确性?
c.除了今天学到的比较方法,你还能想到其他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吗?
作业要求:
1.作业需按时完成,字迹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2.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应及时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寻求帮助。
3.家长应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克服困难。
2.提高拓展题:完成课本第26页的练习题4、5,引导学生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如三角形的边长关系,解决问题。此部分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空间观念。
3.实际应用题:请学生观察生活中存在的线段长短比较问题,如家庭成员的身高、家中物品的长度等,并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比较,将比较结果和过程记录在作业本上。
4.小组合作题:分组完成一份关于比较线段长短的研究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实际应用案例、小组讨论心得等。此部分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最新北师大课标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1(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课标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1(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2、使学生学会线段的两种比较方法及表示法.3、通过本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对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一、复习线段的概念,引出线段的长度的度量和表示.1、学生动手画出(1)直线AB.(2)射线OA.(3)线段CD.2、提出问题:能否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如果有学生将直线、射线也量出了长度,借此复习直线和射线的概念.)3、提出数与形的问题: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表示.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4、线段的两种度量方法:(1)直接用刻度尺.(2)圆规和刻度尺结合使用.(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寻找这两种方法)5、教师再讲表示法:线段AB=7cm.二、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教师设计以下过程由学生完成.1、怎样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提出为什么要站在一起,脚底要在一个平面上?2、怎样比较两座大山的高低?只要量出它们的高度.由此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比较的两种比较方法:重叠比较法将两条线段的各一个端点对齐,看另一个端点的位置.教师为学生演示,步骤有三:(1)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2)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3)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AB=CD.若端点B落在D上,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教师讲授此部分时,应用几个木条表示线段AB和线段C D,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和形象.也可以用圆规截取线段的方法进行.数量比较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将长度进行比较.可以用推理的写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写法如下:因为量得AB=××cm,CD=××cm,所以AB=CD(或AB<CD或AB>CD.)总结:现在我们学会了比较线段的大小,还会比较什么?学生可以回答出,可以比较数的大小,进而再问:数的大小如何比较?(数轴)再问:比较线段的大小与比较数的大小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得到:比较线段的大小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三、应用实例,变式练习:完成课本111页的做一做及112页的随堂练习,同学进行交流,老师给予相应的指导.课堂小结1、教师提问:怎样表示线段的长度?怎样比较线段的大小?通过本节课你对图形与数之间的关系有什么了解?2、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重点总结数与形的结合以及比较线段大小的两种方法.。

七年级数学《线段长短的比较》教案

七年级数学《线段长短的比较》教案

七年级数学《线段长短的比较》教案教学重点: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教学难点:尺规作图。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图形的认识第2节线段、射线、直线。

2.学习目标1、掌握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

2、运用线段公理说明实际生活问题。

3、学会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和、差,并初步学会用几何术语表述作图方法。

二、学生自学前的指导怎样才能达到这些目标呢?主要靠大家自学。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指导(手指投影屏幕)自学。

自学指导自学P119-P121练习以上的内容后,思考并回答:1.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2.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一条什么基本事实?3.什么叫做两点间的距离?4.什么是尺规作图?5.什么是一条线段的中点?6.如何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的两条线段的和或差?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人人紧张看书。

四、检验学生自学情况。

根据自学指导检验学生自学情况。

五、引导更正,指导运用1.学生训练。

(1)布置任务:看完了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举手)好!下面请XX做P121的练习。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把数学练习中的典型错误写在黑板上(同一题下)。

观察板演,找错误。

请大家看黑板,找错误。

找到的请举手。

2.学生更正。

3.学生讨论,评判。

(1)先看第一位同学做的(再看第二位同学做的……)[若对,则师:认为对的举手,师判“√”][若有错,则引导学生错误的原因及更正的道理][估计出现的错误](2)第1题中,不知道该如何截取。

(3)第2题中,不会灵活运用中点的含义。

引导学生说出错因,并更正。

六、当堂训练:作业:p122 A组3、4课堂评价:。

比较线段的长短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优质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优质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第四章《比较线段的长短》,具体内容包括:理解线段的概念,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能够运用工具测量线段长度,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线段的概念,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能够准确测量线段的长度。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教学重点:线段的概念及测量线段长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直尺、三角板、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图片:比较两条跑道长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两条线段的长度。

(2)组织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判断线段长短的方法。

2. 知识讲解(1)讲解线段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线段的特征。

(2)介绍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直接观察法、工具测量法、叠合法。

3. 例题讲解(1)题目:比较两条线段AB和CD的长短。

解答:先观察,无法直接判断时,使用直尺测量线段长度,然后进行比较。

(2)题目:在三角形ABC中,比较AB、BC、AC三条边的大小。

解答:使用叠合法,将三条边相互重叠,观察重叠部分,判断大小关系。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测量课本、铅笔等物品的长度,巩固测量方法。

(2)分组讨论:比较教室内的线段长短,如黑板的长度、桌子的宽度等。

(2)拓展:探讨如何比较弯曲的线段长短,引出后续课程内容。

六、板书设计1. 线段的概念2. 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直接观察法工具测量法叠合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在三角形DEF中,比较DE、EF、DF三条边的大小。

2. 答案:(1)AB > BC > CD > DE(2)DE > EF > DF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线段概念和比较方法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线段的长短教案

线段的长短教案

线段的长短教案教案标题:线段的长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线段的概念,能够准确地测量线段的长度。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测量和比较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测量和比较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线段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难点:线段的测量精度和比较方法。

三、教学内容1. 线段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线段是由两个端点和它们之间的所有点组成的。

2. 线段的测量:教授学生使用尺子或其他测量工具测量线段的长度,并引导学生掌握测量的准确方法。

3. 线段的比较:教授学生如何比较不同线段的长度,包括使用尺子或直接比较法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线段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线段长度的好奇和思考。

2. 概念讲解:向学生介绍线段的概念,并讲解线段的测量方法和比较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使用尺子或其他测量工具,测量几组线段的长度,并进行比较。

4.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的长度、比较不同学生步长的长短等。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线段的测量和比较方法,以及实际应用中的体会和收获。

五、教学手段1. 图片或实物展示2. 尺子或其他测量工具3. 教学PPT4. 课堂练习题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测量和比较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线段概念和测量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实际应用:观察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是否能够准确地测量和比较线段的长度。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线段的概念理解较为容易,但在测量和比较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强实践操作和拓展应用的训练。

下节课我将设计更多的实际应用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与反思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与反思
远?你是怎样 比较的? (2)你 如何 比较 两 根 细 绳 的长 短 ? (学 生 课 前 准
备 两 根 细 绳 ) (3)两名同学如何 比个子 的高矮? 继 续 探 究 : (4)你能用圆规作 一条线段等于 已知线段吗?
三步骤 :1.画出射线 ;2.度量 已知线段 ;3.移到 射 线 上 。
(作者单位 :山东省济南 中学)
教 材探 析 72
《比较线段 的长 短》教学设计 与反思
■ 周 妍 林 燕
一 、 教材 分析 (一)内容 、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七 年级下册 第 四章《平面 图 形及其位置关系》的第二节 ,是平 面图形重要的基础 知识 。学生在前 面学习过《丰 富的 图形 世界 》,了解 了一些立体的 、平面 的几何 图形 ,在上一节课也学习 了《线段 、射线 、直线》,了解 了线段的形象 、描述性定 义和表示方法 ,这一 节将进一 步研究线 段 的基本性 质和 比较方法 。本节课 的内容对学生几何意识 的起 步 、动 手 能力 的培 养 、几 何 语 言 的 训 练 、认 识 空 间 与 图形 ,乃 至 以后 几 何 图形 的学 பைடு நூலகம்都 具 有 重 要 的 作 用 。 (二 )教 学 目标 1.知 识 与技 能 (1)借 助于 具体 情景 ,了解 “两 点之 间 ,线 段最 短 ”的性 质 ; (2)能用 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 (3)能借 助 于尺 、规等 工具 比较 两 条线 段 的长 短 。 2.过 程 与方 法 通过思考想象 、合作交流 、动手操作等数学探究 过程 ,了解线段长短 比较 的方法策略 ,学 习使用几何 工 具 ,发 展几 何 图形 意 识 和 探 究 意 识 。 3.情感 态度 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 验动手操作 、合作交流 、 探究解决 的学习过程 ,激发学 生解决 问题 的积极性 和 主动 性 。 (三)教学重 、难点分析 重点 :了解线段 的性质及线段 的比较方法 ,两点 之 间 的距 离 的概 念 和 线 段 中点 的 概 念 。 难 点 :比较 线 段 的 长短 的方 法 。 二 、教 法 、学 法 分 析 依 据 教 材 特 点 及 初 一 学 生 的 认 知 水 平 ,指 导 学 生通过动手 、动 口、动脑 等 活动 ,主 动探 索 ,发 现 问 题 ;互动合作 ,解决 问题 ;归纳 概括 ,形成 能力 ;增强 数学应用意识 、合作意识 ,养 成及 时归纳 总结 的良好 学 习 习惯 。 三 、教 学 过 程 分析 (一)创设情境 ,导人新课

最新2019-2020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的长短比较》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最新2019-2020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的长短比较》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4.3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学目标】1.会用叠合与度量等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能说出线段长短比较的结果,从“数”和“形”两个方面理解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2.根据具体情景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并学会运用它解释一些实际现象.3.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和几何语言表示.【教学重难点】1.线段基本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理解与应用.2.线段的和差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屏幕依次出现姚明和麦迪的照片,学生非常兴奋,此时请学生比较谁高、谁矮?然后抽象出代表姚明和麦迪身高的线段,从而把比较二者身高问题演变成比较线段长短问题.表示二者身高的线段可以通过目测的办法比较长短,但是有些线段不容易用目测的办法比较它们的长短,这样的线段如何比较它们的长短呢?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线段的长短比较.(板书课题)二、推进新课1.比较线段的长短活动一:a.比较两位同学的身高.b.拿出两根筷子请学生比较长短.(学生采用的办法是:筷子的一端对齐,另外一端在外的筷子长.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如何用叠合法比较线段的长短.) 活动二:比较两条线段的方法:a.度量法.b.叠合法.具体方法如下:(教师一边讲一边画图比较)(1)将线段AB的点A与CD的点C重合.(2)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线段AB与线段CD叠合.若点B与点D重合,就说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若点D在线段AB外部,就说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若点D在线段AB内部,就说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如图.2.线段的中点活动三:a.如下图.(1)量出线段AB,BC的长度,并比较长短.(2)计算AC的长度.(3)填空:________+________=AC,AC-________=BC,AC-________=AB. b.如下图.(1)量出线段AC、BC的长度并比较大小.(2)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教师总结:点C在线段AB上且使线段AC,CB相等,这样的点C叫做线段AB的中点,符号表示:AC=CB=12AB或AB=2AC=2CB.活动四:操作题a.拿出一根无弹性的细绳子,让学生找到绳子的中点.b.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一条线段,请学生用折纸的方法找出线段的中点.教师总结:线段的中点应满足的两个条件:①点在线段上;②分成的两条线段相等.3.线段的基本性质活动五:a.学生先完成课本练习b.如图,甲、乙两地间有曲线、折线、直线段等4条路线可走,其中哪一条路线最短?c.如图,人们修建公路遇到大山阻碍时,为什么经常打通一条穿越大山的直的隧道?教师总结: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线段的基本性质)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重点强调:两点间的距离是长度即是一个数量,而不是线段图形本身.4.例题分析【例题】 如图,AB =16 cm ,C 是AB 上的一点,且AC =10 cm ,D 是AC 的中点,E 是BC 的中点,求线段DE 的长.分析:可以运用中点的定义先求出线段DC 和CE 的长,再求其和;也可以运用中点的定义直接得DE =DC +CE =12AC +12BC =12(AC +BC)=12AB ,再代入数即可. 解:解法一:因为D 是AC 中点,AC =10 cm ,所以DC =12AC =5 cm. 又因为AB =16 cm ,AC =10 cm ,所以BC =AB -AC =16-10=6(cm).又因为E 是BC 的中点,所以CE =12BC =3(cm). 所以DE =DC +CE =5+3=8(cm).解法二:因为D 是AC 的中点,E 是BC 的中点,所以DC =12AC ,CE =12BC , 所以DE =DC +CE =12AC +12BC =12(AC +BC)=12AB =12×16=8(cm). 由上可得DE 的长为8 cm.教学说明:对于求线段的长度问题,解法不唯一,应根据具体的题目,灵活选择简单的计算方法.三、巩固训练1.判断:(1)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2)如果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那么AM =BM =12AB.( ) (3)如果AM =12AB ,那么点M 是AB 的中点.( ) 2.如图,把河道由弯曲改直,根据________说明这样做能缩短航道.3.课本练习四、本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1.线段的长短比较的方法:a.叠合法(形);b.度量法(数).2.线段的中点概念及运用.3.线段的基本性质,以及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概念.4.对照图形会判断线段间的和差关系.五、长度的测量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人们经常要进行长度的测量.测量离不开测量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1米最早是由地球球面上经过巴黎经线的四千万分之一定出的.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等.科研中还经常用到更小和更大的长度单位.现在开始广泛应用的纳米科学,就是在纳米(nm)尺度上研究物质的特性和相互作用的,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人的头发的直径就相当于7万纳米!在天文学上,经常用天文单位和光年计算星体间的距离.1天文单位是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约等于1.5×108千米,1光年是光1年走过的距离,约等于1012千米.除了国际单位制的长度单位外,有时还用到其他一些长度单位.例如,海上航行经常使用的长度单位海里(1海里=1 852米);人们经常提及的“××英寸彩电”使用的是英制长度单位等.。

4.《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4.《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主备人:王艳辉2018.11.28教材分析在学习了《线段、射线、直线》了解了线段的形象、描述性定义和表示方法,这一节将进一步研究线段的重要的基本性质和比较方法。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抽象提炼线段的基本性质,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和、差作图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助于具体情景中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能借助于尺、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思考想象、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数学探究过程,了解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策略,学习开始使用几何工具操作方法,发展几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解决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教学难点】尺规作图。

1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一、引入1复习:.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及特征;线段、射线、直线中____可以度量长度,所以只有____才可以比较长短。

2.问题一:A处有一只蚂蚁,想取位于C处的食物。

你估计蚂蚁会走怎样的路线?问题二:从教室A地到图书馆B,总有少数同学不走人行道而横穿草坪,这是为什么呢?结论: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顺利的引出定义: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可以感知的的情境,极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道理。

21. 怎样比较两棵树的高矮?怎样比较两根铅笔的长短?怎样比较窗框相邻两边的长?教师提示:把两棵树的高度、两根铅笔的长、窗框相邻两边的长看成两条线段,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思考:如果线段不能任意移动,怎么用叠合法比较线段的长短?总结:方法一: 测量法(用刻度尺)方法二:叠合法(用圆规)设计意图:经过师生交流并归纳出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教师用多媒体演示比较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更能加深学生的体会,并顺利引出尺规作图.教师应强调在比较线段长短后如何用数学语言表示。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1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1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2、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会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3、理解线段和、差的概念及画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教学重点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教学难点对线段与数之间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教具准备四支筷子(三红一绿,长短不一)、圆规、直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教师:老师手中有两只筷子(一红一绿)如何比较它们的长短?学生:先移动一根筷子,与另一根筷子一头对齐,两根棒靠紧,观察另一头的位置,多出的较长.教师:比较长短的关键是什么?学生:必有一头对齐.教师: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可以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根筷子的长度,然后比较两个数值.教师:我们可以用类似于比筷子的两种方法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二、新课教学.让学生在本子上画出AB、CD两条线段(长短不一).1、“议一议”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较的过程,然后教师边演示边用规范的几何语言描述.叠合法:把线段AB、CD放在同一直线上比较,步骤有三:①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②将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③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记做:AB=CD(几何语言).若端点B落在D内,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记做:AB<CD.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记做:AB>CD.如图1C D(注:讲此方法时,教师应采用圆规截取线段比较形象,还需向学生讲明从“形”角度去比较线段的长短.)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再将长度进行比较.总结:用度量法比较线段大小,其实就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数”的角度去比较线段的长短)2、教材141页习题第1题.3、想一想.问题一:已知线段a(如图2),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a.a图2: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画,然后教师示范画图并叙述作法,让学生模仿画图.画法:①先作一条射线AC,②用圆规量取已知线段a的长度,③在射线上截取AB=a,线段AB就是所求的线段.(注意:要求学生不必写画法,但最后必须写好结论)问题二:已知线段a、b,画一条线段c,使它的长度等于已知线段的长度的和.同样让学生自己先画,可以请一位学生板演.教师总结,讲规范的步骤,同时指出线段和的感念.(强调:线段的和指的是线段的长度之和.)变式:画一条线段d,使它的长度等于已知线段的长度的差.由学生自己讨论合作完成,教师作评价.课外题:(有时间可选做).做一个三角形纸片,你能用几种方法比较线段AB与线段AC的长短?三、课堂小结:谈谈收获:(由学生总结).①线段长短比较的两种方法,②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③线段的和、差的概念及画法.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概念和线段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学会线段中点的简单应用.3、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间线段最短”这一性质,并学会简单应用.4、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进一步提高观察、分析和抽象的能力.教学重点线段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线段中点的应用.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线段长短比较的两种方法.2、概念分析.(1)线段性质和两点间距离.“想一想”:小狗、小猫为什么都选择直的路?出示课本图片,从上面的两个事例中,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之处?(可让学生稍作讨论后回答)学生:选择直路,路程较短.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要强调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而不是两点间的线段,线段是图形,线段的长度是数值.教师:“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你能否举一些例子? 学生:从A 到B 架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 架设等.(2)线段的中点.请按下面的步骤操作:(学生做)①在一张透明纸上画一条线段AB ,②对折这张纸,使线段AB 的两个端点重合,③把纸展开铺平,标明折痕点C .如图1C 教师:线段AC 和线段BC 相等吗?你可以用是么方法去说明?学生1: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长度,再比较.学生2:用圆规测量比较.教师:象图1这样,点C 把线段AB 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C 与BC ,点C 叫做线段AB 的中点.用几何语言表示:∵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AC =BC =12 AB (或AB =2AC =2BC ).教师:刚才用折纸的方法找出AB 的中点C ,你还能通过什么方法得到中点C 呢? 学生:用刻度尺去量出AB 的长,再除以2,就得到点C (让学生板演).3、巩固练习:(1)填空:如图2D已知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D 是线段AC 的中点,①AB =BC ②BC =AD ③BD =_____AD . P C D4、课堂小结. 谈谈收获:①两点间距离的概念,②线段的性质“两点间线段最短”及应用,③线段的中点的概念及简单的应用.5、布置作业.a(1)教材141页练习第3题.(2)P142习题4.3第1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会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3、理解线段和、差的概念及画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对线段与数之间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
教具准备
四支筷子(三红一绿,长短不一)、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老师手中有两只筷子(一红一绿)如何比较它们的长短?
学生:先移动一根筷子,与另一根筷子一头对齐,两根棒靠紧,观察另一头的位置,多出的较长.
教师:比较长短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必有一头对齐.
教师: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可以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根筷子的长度,然后比较两个数值.
教师:我们可以用类似于比筷子的两种方法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二、新课教学.
让学生在本子上画出AB、CD两条线段(长短不一).
1、“议一议”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较的过程,然后教师边演示边用规范的几何语言描述.
叠合法:把线段AB、CD放在同一直线上比较,步骤有三:
①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
②将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
③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记做:AB=CD(几何语言).
若端点B落在D内,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记做:AB<CD.
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记做:AB>CD.
如图1
C D
(注:讲此方法时,教师应采用圆规截取线段比较形象,还需向学生讲明从“形”角度去比较线段的长短.)
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再将长度进行比较.
总结:用度量法比较线段大小,其实就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数”的角度去比较线段的长短)
2、教材141页习题第1题.
3、想一想.
问题一:已知线段a(如图2),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a.
a
图2:
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画,然后教师示范画图并叙述作法,让学生模仿画图.
画法:①先作一条射线AC,
②用圆规量取已知线段a的长度,
③在射线上截取AB=a,线段AB就是所求的线段.
(注意:要求学生不必写画法,但最后必须写好结论)
问题二:已知线段a、b,画一条线段c,使它的长度等于已知线段的长度的和.
同样让学生自己先画,可以请一位学生板演.教师总结,讲规范的步骤,同时指出线段和的感念.
(强调:线段的和指的是线段的长度之和.)
变式:画一条线段d,使它的长度等于已知线段的长度的差.
由学生自己讨论合作完成,教师作评价.
课外题:(有时间可选做).
做一个三角形纸片,你能用几种方法比较线段AB与线段AC的
长短?
三、课堂小结:
谈谈收获:(由学生总结).
①线段长短比较的两种方法,
②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③线段的和、差的概念及画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概念和线段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学会线段中点的简单应用.
3、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间线段最短”这一性质,并学会简单应用.
4、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进一步提高观察、分析和抽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线段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线段中点的应用.
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线段长短比较的两种方法.
2、概念分析.
(1)线段性质和两点间距离.
“想一想”:小狗、小猫为什么都选择直的路?
出示课本图片,从上面的两个事例中,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之处?(可让学生稍作讨论后回答)
学生:选择直路,路程较短.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线段的性质: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要强调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而不是两点间的线段,线段是图形,线段的长度是数值.
教师:“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你能否举一些例子? 学生:从A 到B 架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 架设等.
(2)线段的中点.
请按下面的步骤操作:(学生做)
①在一张透明纸上画一条线段AB ,
②对折这张纸,使线段AB 的两个端点重合,
③把纸展开铺平,标明折痕点C .
如图1
C 教师:线段AC 和线段BC 相等吗?你可以用是么方法去说明?
学生1: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长度,再比较.
学生2:用圆规测量比较.
教师:象图1这样,点C 把线段AB 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C 与BC ,点C 叫做线段AB 的中点.
用几何语言表示:
∵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AC =BC =12 AB (或AB =2AC =2BC ).
教师:刚才用折纸的方法找出AB 的中点C ,你还能通过什么方法得到中点C 呢? 学生:用刻度尺去量出AB 的长,再除以2,就得到点C (让学生板演).
3、巩固练习:
(1)填空:如图2D
已知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D 是线段AC 的中点,
①AB =BC ②BC =AD ③BD =_____AD . P C D
4、课堂小结. 谈谈收获:①两点间距离的概念,
②线段的性质“两点间线段最短”及应用,
③线段的中点的概念及简单的应用.
5、布置作业.
a
(1)教材141页练习第3题.
(2)P142习题4.3第1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