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图形的变换教案2[人教版]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包括平移、旋转和翻转,并能熟练地进行相关的操作。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图形变换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图形变换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
2. 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操作方法
3. 图形变换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变换现象,如时钟的指针转动、电梯的上下移动等,引入图形变换的概念。
2. 新知讲授:首先解释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然后分别讲解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操作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用实物模型或者多媒体动画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图形变换的操作,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图形变换的规律和特点,提升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图形变换的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
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积极性和问题解决能力。
2. 结果性评价:通过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图形变换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关于“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一、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整体表现良好,但仍有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需要加强培养。
同时,个别学生研究惯较差,需要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提高研究成绩。
二、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观察物体、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减法、图形的运动、统计、数学广角和总复。
教学目标包括掌握小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运算定律、三角形的特性、统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改写后的文章格式正确,段落清晰,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本文介绍了初中数学教材的教学内容、编写特点和课时安排。
其中,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观察物体、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以及三角形等重点和难点内容。
编写特点则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数感,培养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课时安排则按照教学内容分为六个部分,分别安排相应的课时。
3.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3课时)本课程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加法运算中。
学生已经掌握了从左到右计算两步式题和括号的作用,现在需要研究含有两级运算和小括号的运算顺序。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和独立思考的研究惯。
七)图形的运动(二)(2课时)本课程将深入探讨图形的运动,包括平移、旋转和翻折。
学生需要研究如何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如何使用坐标系来表示图形的位置。
通过实际练,学生将掌握如何进行图形的变换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八)统计(3课时)本课程将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需要研究如何计算平均数和如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此外,本课程还将介绍营养午餐的相关统计数据,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健康饮食。
九)数学广角——鸡兔同笼(2课时)本课程将介绍“鸡兔同笼”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练二十四来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數學教案設計
一、教案主题: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
二、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图形平移、旋转和镜像等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图形变换的特点和规律。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图形的平移
2. 图形的旋转
3. 图形的镜像
4. 综合运用图形的变换
四、教学步骤:
1. 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图形变换动画或者实例,引起学生对图形变换的兴趣。
2. 新知讲解:
(1) 图形的平移:首先,定义平移的概念,然后给出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感受平移的过程和特点。
(2) 图形的旋转:同样,先定义旋转的概念,然后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最后让学生自己尝试,体验旋转的过程和规律。
(3) 图形的镜像:首先,介绍镜像的概念,然后通过实物或模型演示镜像的形成过程,最后让学生自己实践,了解镜像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3. 练习巩固:
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形变换的知识。
4. 总结回顾: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图形变换的重要性和应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和发现图形变换的例子。
五、作业布置:
设计一些与图形变换相关的家庭作业,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学生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图形变换的知识。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教学框架,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希望这个框架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图形的变换9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的变换9篇图形的变换 1一、教学内容概述本课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单元的一节练习课。
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深化对轴对称以及旋转变换特征和性质的理解,并引出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可以通过有意义的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观察和实践,为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丰富的现实情景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
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画出较复杂的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认真观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2.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举出符合对称特征的图形。
3.培养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和理解。
情感与态度目标:1.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的丰富的文化价值。
2.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增强美感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学生能够结合典型实例进行辨别,有一些对轴对称图形和旋转变换的初步感知。
但对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没有细致而深刻的认识,对旋转变换更是停留在感知的层面。
学生在本单元前面的新课中已经对这两种变换有了一定的认识,基本能够正确进行对称与旋转变换。
但在变换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依赖直观感受,凭感觉画图的现象还很普遍,缺少有效的画图方法,对“点可以确定线,线可以围成图”的关系及策略还不甚了解。
此外,由于对称、旋转都是分别出现在学生面前的,还没有机会将它们放在一起对比和运用,对平移的感受更是停留在二年级的教学内容上。
学生对这些图形变换方式的了解还仅限于变换本身,对图形变换的价值则感受甚少。
这些也都成为了本节课力图实现的目标。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先让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然后,让学生动手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的知识。
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
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第一章:图形的初步认识1.1 平面图形学习目标:1. 了解和掌握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名称,如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等。
2. 学会用语言描述图形的位置和大小。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识别各种平面图形。
2. 讲解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3. 练习用语言描述图形的位置和大小。
1.2 立体图形学习目标:1. 了解和掌握常见立体图形的特征及名称,如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等。
2. 学会用语言描述立体图形的位置和大小。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识别各种立体图形。
2. 讲解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3. 练习用语言描述立体图形的位置和大小。
第二章:图形的运动2.1 平移学习目标:1. 了解和掌握平移的性质和规律。
2. 学会用语言描述图形的平移。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图形的平移。
2. 讲解平移的性质和规律。
3. 练习用语言描述图形的平移。
2.2 旋转学习目标:1. 了解和掌握旋转的性质和规律。
2. 学会用语言描述图形的旋转。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图形的旋转。
2. 讲解旋转的性质和规律。
3. 练习用语言描述图形的旋转。
第三章:图形的缩放3.1 缩小学习目标:1. 了解和掌握缩小的性质和规律。
2. 学会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缩小。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图形的缩小。
2. 讲解缩小的性质和规律。
3. 练习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缩小。
3.2 放大学习目标:1. 了解和掌握放大的性质和规律。
2. 学会用语言描述图形的放大。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图形的放大。
2. 讲解放大的性质和规律。
3. 练习用语言描述图形的放大。
第四章:图形的剪切4.1 直线剪切学习目标:1. 了解和掌握直线剪切的性质和规律。
2. 学会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直线剪切。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图形的直线剪切。
2. 讲解直线剪切的性质和规律。
3. 练习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直线剪切。
4.2 曲线剪切学习目标:1. 了解和掌握曲线剪切的性质和规律。
《图形和变换》数学教案
《图形和变换》数学教案
标题:《图形和变换》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学生能够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包括平移、旋转和反射。
3.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点、线、面的概念
- 常见的二维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和三维图形(如球体、立方体等)
2. 图形的变换
- 平移:定义、特点和操作方法
- 旋转:定义、特点和操作方法
- 反射:定义、特点和操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或者图片展示各种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我们可以怎样将它们进行分类?”以此引入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新知讲解:在讲解图形变换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一个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反射后的变化,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每种变换的特点和操作方法。
3. 实践操作: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让学生用纸片制作一个简单的图形,然后尝试对其进行平移、旋转和反射。
4.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通过解答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评价:
1. 过程评价: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图形变换的理解程度。
2. 结果评价: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
1.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反馈进行分析,找出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 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教案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坐标系的概念,掌握坐标系的建立方法。
学习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缩放等基本变换。
能够运用坐标表示和计算图形的变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学会使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坐标系的概念和建立方法学习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和建立方法。
理解坐标轴和坐标点的含义。
2. 图形的平移变换学习图形的平移概念和规律。
掌握图形平移的坐标表示和计算方法。
3. 图形的旋转变换学习图形的旋转概念和规律。
掌握图形旋转的坐标表示和计算方法。
4. 图形的缩放变换学习图形的缩放概念和规律。
掌握图形缩放的坐标表示和计算方法。
5. 实际问题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运用坐标系和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坐标纸和绘图工具。
3. 实际问题案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入坐标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结合课件和教学素材,讲解坐标系的概念和建立方法,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缩放变换的规律和计算方法。
3.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4. 实际问题应用:给出实际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坐标系和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际问题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解决情况,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学生互评和自评:鼓励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提高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通过一个简单的图形变换游戏,让学生感受图形变换的乐趣,引发学生对图形变换的好奇心。
2. 主体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发现图形变换的规律,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自己的发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1. 认识更大的数(1)了解万、亿等更大的数实际有多大,知道亿以内数位顺序,掌握用“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体会并认识“亿”级。
(2)会根据需要用正负数表示或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量。
(3)会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2. 乘除法(1)结合现实情境,进一步感知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能进行简单的整数混合运算。
(2)探索在乘除混合运算中,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会使用小括号。
(3)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乘除法算式的过程,会写乘除法算式;能对简单的乘除计算结果进行估计。
3. 生活中的负数结合实例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4. 线与角(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和比较等,认识线段,能用字母正确地表示;会画线段;了解两点间所有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2)能直观描述线段的基本性质——直;能描述直线的基本性质——直且无端点。
理解射线的基本性质——端点、直、长度有限。
通过直观感知体会并能描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线段相交成四个角中的对顶角。
5. 图形的变换(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需要对称地描画图形。
(2)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6. 方向与位置(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看懂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2)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等方向的基础上,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指定为“东”或“西”),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并能用这些词语设计简单的行走路线。
7. 数据的收集整理初步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示。
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
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
标题:图形变换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图形平移、旋转、对称、放缩等基本变换方法。
3. 能够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
2. 难点:灵活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通过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者动画展示图形变换的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图形变换。
2. 讲授新课:
(1)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解释什么是图形变换,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2)图形变换的基本类型:讲解平移、旋转、对称、放缩等基本图形变换,并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3)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详细讲解如何进行各种图形变换,包括步骤和注意事项。
3. 练习与实践: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图形变换,检查他们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图形变换的方法。
4. 拓展与提高:
介绍一些复杂的图形变换,比如复合变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多个基本变换组合起来进行更复杂的变换。
5. 小结与作业: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练习图形变换。
四、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反馈,了解学生对图形变换的理解程度和操作能力,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和优化后续的教学。
《图形的变换》课堂实录数学教案
《图形的变换》课堂实录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图形变换的方法,包括平移、旋转和镜像对称。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
难点:理解和运用图形变换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变换现象(如摩天轮的旋转、电梯的上下移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
2. 讲授新知
(1) 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解释什么是图形变换,它是如何改变图形的位置和形状的。
(2) 平移:介绍平移的定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平移的过程和结果。
(3) 旋转:讲解旋转的概念,以及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对图形的影响。
(4) 镜像对称:解释镜像对称的含义,让学生明白镜像对称是关于一条直线或一个平面的对称操作。
3. 实践活动
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图形变换,例如画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镜像对称后的样子。
4. 知识应用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例如,如果一个物体在做某种图形变换,如何描述它的运动路径?
5. 总结回顾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
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于提高教学效果。
《图形的变换》教案【精选6篇】
《图形的变换》教案【精选6篇】《图形的变换》教案篇一《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四稿【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是继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节课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呈现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丽图案,使学生运用变换的知识分析、欣赏、发现美,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为后面设计简单图案做好铺垫,也为后续学习“图形的变换”奠定基础。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本节课所展示的正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教材从“欣赏图案”入手,让学生观察这些图案的特点,然后将图案进行分解,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教材编排注重以下两点:1、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3、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在教学时,我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作为重点来突破,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想一想”,试图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分析】学生特点: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
知识基础:1、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在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旋转与角”中已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旋转要围绕一个点旋转,体会了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
生活经验:通过“转纸风车”、“看风扇转动”、“螺旋桨转动”等已初步感受到变换现象的特征。
数学图形的变换教案设计
设计一份关于数学图形变换的教案,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规律,提高学习成绩。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本的平移、旋转和翻转变换规律。
2. 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算法,解决简单的数学变换题目。
3. 能够利用各种变换进行不同图形的组合构建,并能自己进行创造性变换设计。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变换规律;2. 基本变换的应用:正方形、直线、矩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变换;3. 利用多种变换进行图形构建、设计。
三、教学过程1. 引入可利用多种形式引入数学变换规律的概念。
如通过网络上流行的各种炫酷变革的视频引入,或者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图形变换等进行引入。
最好是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变换的概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如引言:生活中总是不同形状的物品,可以用数学变换来描述它们,比如桥,楼房,汽车,火车等等。
)2. 概念知识讲解重点讲解平移、旋转和翻转变换的概念及图形特征。
讲解过程中要通过生动具体的图形示例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变换的概念及其特征。
3. 课堂练习应用平移、旋转和翻转变换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图形变换练习。
通过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算法,并掌握基本方法。
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不同图形,或者使用PPT或电子白板等软件,在屏幕上展示,让学生进行变换操作,以提高他们的操作技巧。
4. 自主发现由学生自己发现图形变换规律,可以通过学生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研究所得到的图形规律,从而对图形变换有更深刻的理解。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构造图形问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并解决问题。
5.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增强学生的巩固效果。
可以在练习中根据学生的难易程度,设置不同的难度等级,以及给予不同程度的建议。
四、教学成果1. 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规律有更深刻地理解;2. 学生掌握了变换的方法和算法;3. 学生能够巧妙地应用各种变换进行图形设计和应用,达到良好的成果。
五、教学策略1. 能够把数学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 精品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教学目标:1. 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 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单元教学建议:1. 在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图形变化的特点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以操作为主,通过学生的动手活动,逐步认识图形的变化特点。
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P53),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案经过旋转而得到的。
因此,让学生能自己进行操作,这对他们认识图形的变化是十分有利的。
当然,在具体的处理上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在计算机多媒体中设计一个图形变化的过程,逐步展示每一步变化的过程。
二是,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
第二种操作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让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图案)。
在旋转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观察,是沿着哪一点旋转的(这一点称为中心点),因为沿着不同的中心点旋转所得到图案是不同的。
同样,在三角形的旋转中(教材P54第1题),也要让学生明白是围绕哪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就有操作的机会。
练习中的一些问题最好都是在学生的操作后再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 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一个图形经过变化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同样得到新的图形,则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如“图形的变换”活动中(教材P56),4个三角形经过平移与旋转,得到了不同的图形,但每个人操作方法可以是不同的。
因此,这一活动可以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再全班来说一说。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出现教师摆,学生看的现象,这样不容易出现学生具有个性的操作方法。
3. 在欣赏的过程中,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周长画下来,那么就会出现一个美丽的图案。
《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
《图形的变换》數學教案設計主题:《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图形变换概念,包括平移、旋转和对称。
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操作。
3.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2. 平移、旋转和对称的定义与特点3. 实践活动: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经过变换后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是如何变化的。
然后引出今天的主题——图形的变换。
2. 新课讲解:(1) 基本概念:教师讲解什么是图形的变换,以及变换的三种基本形式:平移、旋转和对称。
(2) 平移、旋转和对称:分别讲解这三种变换的特点和方法,并通过实例来说明。
3. 实践活动:教师分发给学生一些图形,让他们尝试进行平移、旋转和对称的操作,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
4.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图形变换的概念和方法。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图形变换的方法。
2. 结果评价: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小测试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图形变换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同时,也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以便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家庭作业:布置一些图形变换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进行复习和巩固。
七、扩展阅读:推荐一些关于图形变换的课外读物或网络资源,供学生自学和深入研究。
《图形与变换》说课稿_说课稿范文
《图形与变换》说课稿_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图形与变换》,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图形与变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基本知识和变换的概念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图形变换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数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图形变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认识图形变换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常见图形变换的方法。
②能力目标:在图形变换的应用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图形变换的学习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的教法主要是引导探究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理解图形变换的概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学法主要是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操作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具和各种图形变换的实际操作材料,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通过展示一些图形变换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是如何变换的。
引导学生思考图形变换的意义和应用场景,从而引入今天的课题:图形与变换。
环节二、复习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我设计了一些思维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思考和解答。
例如,给学生展示一个图形变换前后的对比图,让他们观察和分析变换前后的关系,从而引导他们理解图形变换的概念和方法。
环节三、探究新知,突破难点。
《图形的变换》第三稿数学教案设计
《图形的变换》第三稿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图形的变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和镜像变换的基本概念。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增强空间想象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
难点:理解和运用图形的旋转和镜像变换。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图形变换的例子,如建筑物的平面图与实景照片,或者动物的正面和侧面图片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然后引出图形变换的概念。
(二)新课讲授1. 平移变换:教师通过移动实物模型或在黑板上画图的方式,演示如何进行图形的平移,并解释平移的定义和特点。
2. 旋转变换:同样地,教师通过旋转实物模型或在黑板上画图的方式,演示如何进行图形的旋转,并解释旋转的定义和特点。
3. 镜像变换:最后,教师通过镜子或在黑板上画图的方式,演示如何进行图形的镜像变换,并解释镜像变换的定义和特点。
(三)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利用纸片或几何图形,尝试进行各种图形变换,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变换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图形变换的三种基本形式和平移、旋转、镜像变换的特点。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图形变换的例子,以加深对图形变换的理解。
四、作业布置:请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图形,然后进行平移、旋转和镜像变换,将结果画出来,并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可以通过实物演示、画图示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
《图形的变换》數學教案設計主题:《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平移、旋转和镜像三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方法,能够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图形的变换操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移、旋转和镜像三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图形变换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变换实例,如建筑物的设计图、动画片的角色动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是如何实现的,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图形的变换。
(二)讲授新课1. 平移:首先,教师可以用实物或模型演示平移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移的概念。
然后,讲解平移的规则,即物体在移动过程中形状、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
2. 旋转:同样,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或模型演示旋转的过程,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
然后,讲解旋转的规则,即物体在旋转过程中形状、大小不变,只是方向和位置发生了改变。
3. 镜像:教师可以通过镜子或者投影仪演示镜像的过程,让学生理解镜像的概念。
然后,讲解镜像的规则,即物体在镜像过程中形状不变,但左右方向发生了改变。
(三)课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题目,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以此检验他们是否真正理解并掌握了这三种图形变换方法。
(四)总结提升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图形变换的规则和方法,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图形变换实例,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四、作业布置设计一些包含平移、旋转和镜像的图形变换题目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和巩固。
以上就是关于《图形的变换》的数学教案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一章:认识更大的数1.1 数一数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进一步体验和理解整数的数法。
2. 培养学生用数描述生活中事物的数量。
教学内容:1. 数一数生活中的事物,如:桌子上的书本、教室里的人数等。
2. 学会从个位开始一位一位地数,并能正确地数出几十、几百等。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书本等,并数一数它们的数量。
2. 老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按照顺序一位一位地数出来。
1.2 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使用比较符号(>、<、=)来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
2. 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比较大小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学会使用比较符号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
2. 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比较大小的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1. 老师出示两组整数,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使用比较符号表示出来。
2.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一些生活中比较大小的实际问题,如:比较两块巧克力的重量、比较两本书的厚度等。
第二章:混合运算2.1 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
2. 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教学内容:1. 学习整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如:3 + 2 1、4 + 5 + 6等。
2. 学会使用运算顺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1. 老师出示一些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加减法问题,如:购物时找零、计算人数等。
2.2 乘除法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的乘除法混合运算。
2. 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除法问题。
教学内容:1. 学习整数的乘除法混合运算,如:3 ×2 ÷1、4 ÷2 + 1等。
2. 学会使用运算顺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1. 老师出示一些乘除法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乘除法问题,如:计算面积、计算速度等。
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一章:认识更大的数教学目标:1. 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2. 能够认识和写更大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1. 数数:1000以内的数;2. 数的组成:千位、百位、十位、个位;3.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
教学步骤:1. 数数练习:让学生从1数到1000,注意数数时的顺序和准确性;2. 数的组成:让学生观察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的数位顺序,理解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3. 进率练习:让学生练习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例如: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
第二章: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 能够识别和比较角的大小;2. 能够用直角、锐角、钝角等词语描述角。
教学内容:1. 角的定义: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2. 角的大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3. 角的分类:直角、锐角、钝角。
教学步骤:1. 角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实物或图形,理解角的定义;2. 角的大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比较不同角的大小;3. 角的分类:让学生识别和比较直角、锐角、钝角,并用这些词语描述角。
第三章:表内乘法(一)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的意义;2. 能够进行1~9的乘法口算。
教学内容:1. 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2. 乘法口诀:1~9的乘法口诀。
教学步骤:1. 乘法的意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乘法的意义;2. 乘法口诀:让学生记忆并熟练掌握1~9的乘法口诀,可以通过口诀比赛等形式进行巩固。
第四章:认识时间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时钟的时、分、秒;2. 能够正确读写时间。
教学内容:1. 时钟的组成:时、分、秒;2. 时间的读写:整时、半时、几时几分、几时几秒。
教学步骤:1. 时钟的组成:让学生观察时钟,理解时、分、秒的含义;2. 时间的读写:让学生练习读写不同的时间,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时钟进行练习。
第五章:减法的运算教学目标:1. 理解减法的意义;2. 能够进行100以内的减法计算。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一、单元教学目标1、能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探索图形平移的特征和性质,能利用图形的平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变换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4、经历运用轴对称或平移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轴对称和平移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并运用图形的平移解决数学问题。
5、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并学会欣赏数学美。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能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知道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知道图形平移的特征和性质,能利用图形的平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第1课时轴对称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尺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欣赏。
师:这些图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特征?师生交流后明确: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你们知道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吗?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学生动手在教材上分别画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画出对称轴后,课件演示画出对称轴的过程,明确沿着对称轴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
3、对于轴对称图形,大家在之前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深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
板书课题:轴对称。
(二)探索发现1、教学例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图形的变换教案2[人教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一、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二、单元教学建议:1、在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图形变化的特点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以操作为主,通过学生的动手活动,逐步认识图形的变化特点。
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P53),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案经过旋转而得到的。
因此,让学生能自己进行操作,这对他们认识图形的变化是十分有利的。
当然,在具体的处理上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在计算机多媒体中设计一个图形变化的过程,逐步展示每一步变化的过程。
二是,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
第二种操作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让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图案)。
在旋转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观察,是沿着哪一点旋转的(这一点称为中心点),因为沿着不同的中心点旋转所得到图案是不同的。
同样,在三角形的旋转中(教材P54第1题),也要让学生明白是围绕哪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就有操作的机会。
练习中的一些问题最好都是在学生的操作后再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一个图形经过变化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同样得到新的图形,则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如“图形的变换”活动中(教材P56),4个三角形经过平移与旋转,得到了不同的图形,但每个人操作方法可以是不同的。
因此,这一活动可以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再全班来说一说。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出现教师摆,学生看的现象,这样不容易出现学生具有个性的操作方法。
3、在欣赏的过程中,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周长画下来,那么就会出现一个美丽的图案。
这一内容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欣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行了制作。
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展,可以是任意的简单图形。
在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然后,每个小朋友用硬纸剪一个任意的简单图形,接着进行制作。
对学生制作的图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师就应肯定。
对一些设计特别优秀的学生,也可以当场再演示一遍,以带动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三、单元课时:三课时(机动课时2课时,加强训练。
)第一课时图形的旋转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活动过程:一、活动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出示幻灯片):这些图案漂亮吗你想知道它们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2)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师(演示幻灯片):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获得的。
请你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3) 小组交流、巡视反馈。
师:现在请同桌同学就刚才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
(教师走进孩子的中间,与他们进行初步的交流)师:哪一个小组来汇报呢(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整理。
)①图形B可以看着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②图形C可以看着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③图形D可以看着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4) 观察感悟,发现规律。
师:从图形A旋转到图形B,图形B旋转到图形C,图形C旋转到图形D 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大小不变、点O是固定的,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图案都是这样旋转得来的,你们能根据这个方法或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设计一些图案吗?(设计意图: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一个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获得。
在旋转的过程中,这个简单的图形总是围绕一个点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转的。
)二、活动二:动手实践,亲身体验。
1、在白纸上旋转。
(1) 请同学们打开1号信封,从里面取出一张白纸和一个三角形ABC(生完成后),请你沿着三角形的边把手上的三角形先描绘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最后在小组里面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哪一点旋转的。
(2) 学生操作后小组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3) 请三个学生上台演示,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2、在方格纸上旋转。
(1) 请同学们打开2号信封,从里面取出一张方格纸和一个三角形(生完成后),请你先把手中的三角形与方格纸上的三角形重合起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O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是90度),最后在小组里面说一说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2) 学生操作后小组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3) 请个别学生上台演示,引发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3、完成P52“说一说”的第1、2题,把你的答案填在书上。
完成后进行反馈。
4、数学万花筒。
请同学们自己剪一个任意的三角形,接着一边旋转,一边把旋转后所得的图形描绘下来,让孩子们自己去创造,老师作适当的指导。
5、归纳总结。
(1) 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有哪些体验,把你想法与同学说一说。
(2) 班上交流,引发更多的同学进行反思。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感受图形旋转的一些方法与规律后,让学生大胆地实践,经历动手设计的过程,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活动三:拓展练习,延伸应用1、P53“试一试”的第2题练习时,让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学生比较熟练后,再请他们按要求画出旋转或平移后的图形。
2、P53“试一试”的第3题练习时,请学生自己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涂颜色。
3、开放性练习。
请你在课后自己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可以应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进行设计,相信你能成功的!【参考教案】图形的旋转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活动过程: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1)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获得。
本活动所介绍的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2)活动的导入阶段,可以出示一组图案让学生欣赏。
然后将这些图案按一定的形状进行分解,并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方格子上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当然,每一次的旋转,都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学生也可以用学具自己操作,以便学生体验旋转的过程。
活动二:实践练习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第1题本题的练习主要认识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旋转的问题,所以,这个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再讨论旋转的中心点的问题。
活动时,每个学生都可以准备一些白纸和三角形。
为让学生体会到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先可以请学生沿着三角形的边把手上的三角形描绘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最后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哪一点旋转的。
第2题同样,本题也可以先请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把每次旋转过程中所得图形描绘下来。
接着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数学万花筒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能把本题旋转的过程用多媒体演示。
如果学生有兴趣,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剪一个任意的三角形,接着一边旋转,一边把旋转后所得的图形描绘下来,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制作一个美丽的图案。
第2题在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学生比较熟练后,再请他们按要求画出旋转的图形。
第3题同样,本题的练习也最好请学生自己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涂颜色。
第二课时图形的变换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难点: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1)图形的变换是对平移和旋转知识的综合运用练习,也是今后学生开展图形设计的重要基础,通过学生大量的操作活动,对提高学生空间的想象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2)本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操作,通过他们的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
在图形的变化中,同样得到图形的变换,但不同的思考角度,常常会引出不同的操作过程。
因此,无论是变换到(1)、(2),还是变换到(3)、(4),都有各种不同的操作方法。
所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再进行交流。
二、活动二:实践练习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练一练(1)七巧板的变换是多样的,图中所展示的仅是其中的一种。
在开展这一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七巧板中的部分图形进行变换。
在学生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再操作一些比较复杂图形的变换。
(2)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都应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便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
三、《作业本》教师在学生解题时进行指导。
第三课时数学欣赏教学目标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上设计图案。
教学重难点:能用语言描述自己设计图案的过程。
活动过程:一、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课件演示)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选择一部分有意义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是很有帮助的。
本活动的特点不仅要让学生欣赏图案,还要求学生能制作美丽的图案,后者是重点。
(1)欣赏美丽的图案。
教师可以展示教材中的图案(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图案),让学生议一议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
可以在黑板上与学生共同画一个图案。
(2)制作美丽的图案。
在制作时,先把制作的要求交待清楚,为了防止图形的变形,也可以让学生把旋转的中心点用图钉固定下来,然后边旋转边描绘。
如果学生有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任意剪一个简单的图形,随后再进行描绘。
二、活动二:实践练习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第1、2、3题(1) 本练习的三道题目都是操作题,教材中的要求是画一画,但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只有学生十分熟悉了摆的过程,才有可能画得好图形的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