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表教案

合集下载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以及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本节是学好元素性质的基础,也是学好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2、能力目标: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情感目标:学会合作学习三、重点和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四、学情分析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周期表的大致结构,并会用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信息,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及元素周期表的具体结构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讨论、讲解、练习相结合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初步理解周期、族的概念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导学案,课内探究导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教学环境设计和布置,合理给学生进行分组。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提问〕1、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样的关系?2、周期表中前18元素有哪些?3、表格是按什么原则编排的?注:编排三原则(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由上而下排列成纵行。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大家看本节的目标、重点、难点。

然后看第一个探究问题,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课前预习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吧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点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教师:大家的问题提得都很棒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中有很多横行和纵行,我们该如何认识这张表呢?现在同学们分组讨论5分钟,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基础知识:一、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②周期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其期称为长周期,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个副族,一个族,一个族。

a、主族:由元素和元素共同构成的族,用A表示:Ⅰ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表示:Ⅰ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第Ⅷ族:三个纵行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③族的别称ⅠA称为元素ⅡA称为元素ⅦA称为元素零族称为元素自主探究:(06广东高考)同主族两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差值可能为()A、6B、12C、26D、30还有哪些可能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自我测试:1.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A.HFB.H3O+C.NaHD.H2O22.短周期元素X和Y可以形成XY4型化合物,若X的原子序数为m,Y的原子序数为n,则m和n的相互关系为()A.m–13=nB.n+5=mC.m+8=nD.n–11=m3.已知a为ⅡA族元素,b为ⅢA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且a、b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错误的是()A.n=m+1B.n=m+11C.n=m+25D.n=m+104、元素周期表中前七周期的元素种数如下:()周期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元素种数28818183232请分析周期数与元素种数的关系,然后预言第八周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种数为A.18B.32C.50D.645、某元素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在周期表中位于()A.第二周期B.第三周期C.ⅣA族D.ⅥA族6、有短周期元素A、B、C,其中A、B同周期,B、C同主族,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核电荷数之和为31,则A、B、C为()A.C、N、SiB.N、P、OC.N、O、SD.C、Si、S7、A、B两元素,A的原子序数为x,A和B所在周期包含元素种类数目分别为m和n。

高中化学必修一元素周期表教学案例

高中化学必修一元素周期表教学案例

高中化学必修一元素周期表教学案例教学案例:高中化学必修一元素周期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基本概念,能够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称,能够判断元素的种类和位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基本概念。

2. 元素符号的书写和名称的读法。

3. 元素的种类和位置的判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基本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名称的读法。

难点:元素的种类和位置的判断。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和粉笔。

2. 投影仪和PPT课件。

3. 元素周期表卡片。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和讨论,回顾初中化学中关于元素的知识。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 学生活动:观察元素周期表卡片,讨论元素的种类和位置。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化学中关于元素的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元素周期表。

2. 讲授新课:首先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基本概念,然后讲解元素符号的书写和名称的读法,最后介绍元素的种类和位置的判断方法。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尝试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并判断它们的种类和位置。

同时,通过PPT展示一些案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

4. 归纳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内容。

同时,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5.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与本节课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完成并提交。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课堂小测验和作业评价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元素周期表的教案

元素周期表的教案

元素周期表的教案【篇一:新课标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使学生理解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释。

3、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现元素周期表,使学生对元素周期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系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引导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实践。

2、使学生了解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难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设计思路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并会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知识,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因此,本节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金属性、非金属性等)的关系。

为了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设计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材中关于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主要是通过探究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性质得出同一主族元素得失电子的能力、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的趋势,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教案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教案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3)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2)形成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3)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4)通过交流讨论,养成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3)通过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元素子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3、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教学难点:元素子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三、教学方法(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2)分析图表、巧得规律。

(3)精心设疑、实验探究。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展示一张元素周期表,播放有关门捷列夫的录像,提出问题。

门捷列夫的伟大成就是什么?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原则来排列元素的?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哪种依据更科学?(2)元素周期表。

[过渡]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1~18号元素原子结构)[过渡]下面我们再来讨论这张元素周期表。

[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横行、纵行?[教师]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18个纵行,除了8、9、10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族。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课时教案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课时教案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投影】收集具有代表性的由学生所编制的周期表。

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

请大家讨论一下以上两种周期表的编排,哪一种更为合理呢?观察。

论、交流。

归虽然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与Be和Mg相同,但He原子的最外层已经排满了,达到
归①周期序数=电子层数②第一周期只包括氢和氦,第二~六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最
内容。





【投影】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对照答案纠错。

问【再次投影】元素周期表观察、。

初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初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初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及发展过程;2.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分类;3.理解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4.掌握使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元素的分类及化合物的组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成及分类;2.难点: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三、教学过程:1.概述(1)典型金属元素:钠(Na)、铜(Cu)、铁(Fe)、铝(Al);非金属元素:氧(O)、氯(Cl)、硫(S)、氢(H)。

(2)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可以方便地进行分类和记忆。

2.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发展(1)1869年,德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的最早版本。

(2)20世纪初,英国化学家门德里夫提出了现代元素周期表,并用电子层模型解释了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3.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分类(1)元素周期表是由行和列组成的。

(2)同一行中的元素具有相同的外层电子结构,被称为同位素。

(3)同一列中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被称为同族元素。

(4)元素周期表还包括质子数、中子数、电子层数等信息。

4.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1)原子半径:同一周期中,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减小;同一族中,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电子数目的增加而增大。

(2)电离能:同一周期中,元素的电离能随原子半径的减小而增加;同一族中,元素的电离能随着电子数目的增加而减小。

(3)电负性:同一周期中,元素的电负性随着原子半径的减小而增加;同一族中,元素的电负性随着电子数目的增加而减小。

(4)金属特性: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左侧和中间位置,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5)非金属特性: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右侧位置,具有不良的导电性和热导性,特别是卤素族和气体族。

5.使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元素的分类及化合物的组成(1)使用元素周期表可以方便地用元素的化学符号进行元素的分类。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组成可以确定化合物的化学公式。

《元素周期表》全套教案

《元素周期表》全套教案

《元素周期表》全套教案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全套教案1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初步掌握碱金属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掌握卤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了解核素、同位素、质量数等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周期表的结构。

2.自主探究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2.通过探究、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教学难点】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教学方法】第一课时:多媒体教学、讨论总结;第二课时:问题式教学;第三课时:讲授、阅读。

【教学用品】坩埚、三脚架、泥三角、坩埚钳、酒精灯、培养皿、试管、胶头滴管、钾、氯水、NaBr溶液、KI溶液、溴水、四氯化碳、投影仪、元素周期表挂图【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课前预习〗分小组查找关于元素周期表发展史的相关资料,制成幻灯片或资料卡片等,课堂上进行分组汇报。

〖教学流程〗查找资料(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实践活动汇报→讲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学生设计不同类型的元素周期表→小结。

(导入)正如我们外出旅游离不开交通图、外出探险离不开指南针一样,我们学习化学离不开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工具。

〖板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实践活动汇报)元素周期表发展史: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将元素依次排列,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

直到20世纪原子结构理论有了发展之后,元素排列的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核电荷数,元素周期表才发展成课本后的形式。

(阅读)P4了解原子序数的概念。

〖板书〗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投影并讲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采用Flash动画形式,每一板块点击出现)〖板书〗一、元素周期表(一)编排原则:(横七竖十八)将元素:①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成横行;②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思想和周期表的组成,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同时也能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思想和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

2. 教学难点:周期表对元素性质的预测和周期律的历史背景。

三、教学过程【导入】1. 通过图片展示和简单的活动,学生们了解有哪些元素以及它们分别的性质,引发学生们对于元素性质变化的思考,为引入元素周期律做铺垫。

2. 色码表的制作,让学生自行收集不同颜色的小球,为下一环节的分类打下基础。

【展开】1. 通过对于普朗克、门捷列夫、柯西和门德里夫提出的元素周期律做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理解周期律的基本思想和周期表的组成。

2. 解释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方式,回顾周期表中元素分类的基本方式和命名规律,让学生们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

3. 进一步讲解元素周期律中元素性质的预测,让学生了解周期表的应用和实用价值。

4. 分组或自由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分析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变化以及不同元素之间的联系,探究元素周期律的更深层次的规律。

同时以简单易懂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规律。

【总结】1. 回顾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梳理课程内容,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对元素周期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做简单介绍。

四、教学反思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重点强调了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以及周期表的组成,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了元素性质的预测和周期律的历史背景。

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类活动和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并且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元素周期律所涉及的知识点。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注重教学重难点与生活联系的整合以及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保障学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11篇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11篇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11篇元素周期律的教案【篇1】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资料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科学抽象方法。

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放映钟表,时间的周期性变化,的flash.四季的轮回,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些描述时间的词语,都体现了时间变化的一个典型的特点――周期性,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来研究元素性质的变化特点,总结其规律。

为了更方便的研究元素的性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引入原子序数的概念按照核电荷数有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做原子序数。

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请同学们对照,自己写得对不对。

今天要讲的是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我问什么要大家写原子结构是意图呢?这二者有什么关系呢?结构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所以要研究性质必须先研究结构。

很好,说得全面。

就构决定性质!那么,现在为了研究元素的性质,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元素的结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有什么变化。

请同学们观察你们手中的原子结构够示意图,总结其变化规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数每隔一定数目就增加一层,最外层电子数则呈周期性变化。

【指导阅读】元素的性质随核电荷数的递增有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表5-3关于原子半径的数据,参考书上130页底端的小字注解,归纳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原子半径为什么呈周期性变化呢?从原子结构角度来讲,半径受哪些因素影响呢?请同学们分析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大家说的三种因素都起作用,但有主次关系。

通常,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当电子层数相同时,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在后两种影响结果相反的因素当中,核吸引电子的影响是主要的,因此,当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半径减小。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篇一: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必修2 第一章物质构造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根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根底知识。

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根本的物质构造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根底。

在本章中,这些知识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好。

通过《物质构造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关于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展综合、归纳。

同时,作为理论指导,学生能更好的把无机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在物质构造的根底上,将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结合起来,将学生在初中和必修I中所学习的氧化复原反响和许多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连汇贯穿。

在第三节,通过化学键的学习,可以为今后有志深化学习化学的同学打下一定的根底。

总之,本章内容既是必修的重要理论内容,也是为选修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底。

二、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明白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掌握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才能目的:提高学生们归纳整理的才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学会总结,学会概括,体会构造决定性质的理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难点:明白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四、学情分析: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根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根底知识。

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根本的物质构造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根底。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六、课前预备:学生学习预备:导学案- 1 -教师教学预备:投影设备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不明白点(主要以学生课前板书答案展示的方式)(二)、情景导入,展示目的:教师:原子构造大家在初中就已经理解了,刚刚通过同学们对导学案的展示已经对原子构造理解的不成征询题了,那么核外电子详细如何样排布?有什么规律特点,以及元素周期表可以表达出哪些构造规律,与元素性质规律有什么联络,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内容。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己动手排布简单的元素周期表,体会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树立事物由量变到质 变及事物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排布依据的历史演变分析和对周期表全排满的预测,树立发展的眼光 看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的概念难点:元素结构与位置的关系来自《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给左元素的分类活动和对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分析,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对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观察,揭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观察分析 讨论
思考问题
模拟元素周 期表排布的 过程,主动追 求真理,在活 动中重视对 科学本质的 理解
培养总结和 表达能力; 了解周期表 排布依据的 发展:
学习科学家 的勇于创新 精神;
引导学生由 性质思考本 质:
了解重复性 的含义,为建 立周期概念 打基础
初步建立周 期、族的概念
X、'
aw
«(O)
j丿
M(F)
蟲》
«(Ne)
人、'、
WNi)
®$;
WM«)
乂、\\
<B(A1)

2打)
WSO

«(n
IKS)
•Ken
Wat)
投影: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提岀问题:①同一行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 建立周期概念
2同一列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建立族槪念

教学设计5:1.1.1 元素周期表

教学设计5:1.1.1 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周期表的结构。

2.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周期表的结构。

2.自主探究:探究ⅠA族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2.使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唯物主义观点要点提示教学重点1.周期表的结构。

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镊子、小刀、滤纸、火柴、玻璃片、蓝色钴玻璃、小烧杯、酚酞试液、Na、K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门捷列夫事迹介绍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门捷列夫吗?他的伟大成就是什么?生(齐声):知道!他是俄国伟大的化学家,他的伟大成就在于绘出了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师:非常正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

推进新课板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师:结合刚才我们观看的门捷列夫事迹介绍,请同学们看书,并思考。

1.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原则来排列元素的?2.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3.哪种依据更科学呢?生:(看书、讨论)生1:一开始,门捷列夫对元素排列的依据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生2:现在编排的依据是核电荷数。

生3:以核电荷数为依据更科学些。

师:关于第3个问题,学习完本节内容之后,我们就会得出答案。

(多媒体播放:元素周期表)(多媒体播放:Na 99.2211 各数字的含义)(播放:原子组成示意图)师:初中我们已知道原子的组成。

知道原子是不显电性的,现在又出现了“原子序数”,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关系怎样?师: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数一下Na 、C 、O 三种原子中的质子数、电子数。

生:它们之间有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板书: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师:(指幻灯片——元素周期表):请同学们认真分析、研究这张表看看:(1)它有什么排列规律?有什么特点?(2)有多少横行,多少纵行?(3)每横行、纵行所含的元素种类是否相同?生:(讨论)师:(巡视)倾听同学们的意见。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伟大成就是什么?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原则来排列元素的?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哪种依据更科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周期表的结构。

2、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周期表的结构。

2、自主探究: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图1—1门捷列夫1、通过化学史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2、使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观点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知道门捷列夫吗?他的伟大成就是什么?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原则来排列元素的?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哪种依据更科学?二、元素周期表绘制出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图1—2元素周期表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着关系:原子序数═ 核电核数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问题: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横行、纵行?即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18个纵行,除了8、9、10三个纵行称为第Ⅷ族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族,故共有16族。

每一横行中各有多少种元素?(1).周期(2)、族:a.主族和副族对比;主族 副族 定义 长短周期共同组成仅由长周期组成 表示IA IIA…… IB IIB…… 个数 7个 7个还有一个第0族和一个Ⅷ族。

(3)、过渡元素: 周期表中从ⅡA 至ⅢA 族之间的10个纵列(7个副族加Ⅷ族)统称过渡元素 。

※元素周期表结构记忆方法:横行叫周期(现有一至七):三短四长。

纵列称作族(18纵行16族):7主、7副Ⅷ和“0”;Ⅷ族最贪婪(8、9、10列占);ⅡA 、ⅢA 夹10列(7副加Ⅷ称过渡);镧锕各十五,均属ⅢB 族.(4)、周期表中有些族的特别的名称。

1_元素周期表_教学设计_教案

1_元素周期表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的概念。

2、使学生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3、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4、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重要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信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5、使学生对核素和同位素有常识性的认识。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元素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教学难点:1、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2、核素、同位素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介绍门捷列夫在1869年门捷列夫在继承和分析了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了订正、分析和概括,成功地对元素进行了科学分类。

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他还预言了一些未知元素的性质都得到了证实。

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门捷列夫揭示的元素内在联系的规律还是初步的,他未能认识到形成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原子序数: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编号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根据元素周期律,把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中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这样得到的一个表,叫做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周期表族: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列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行1、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原则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又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系列元素。

(行)族:具有相似内层结构和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并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系列元素。

(列)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的分类三个长周期,三个短周期,一个不完全周期(2)主族与副族的对比长周期元素和短周期元素共同构成主族,只有长周期元素构成副族.周期分类及各周期元素种数3.本节的基本规律: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各周期的元素数目:2,8,8,18,18,32,32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2,10,18,36,54,86.记住1~20号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课堂小结①关于周期表、周期、族的概念;②周期与电子层数,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
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能说出周期、族等概念。

教学重点: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底边递变规律。

教学难点:
1)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底边递变规律。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867年,俄国圣彼得堡大学来了一个年轻的化学教授,他就是门捷列夫。

他手里总是捏着一副纸牌颠来倒去。

两年后的一天,俄国化学会专门邀请专家进行一次学术研讨,学者们有的带论文、有的拿着样品,只有门捷列夫拿着一副纸牌,主持人躬身道:“门捷列夫先生,不知可有什么高见?门捷列夫一会儿工夫就在桌子上列成一个牌阵:竖看就是红、橙、黄、绿、青、蓝、紫各一列,横看那七种颜色的纸牌就像画出的光谱段,有规律的每隔七张就重复一次,然后门捷列夫就念念有词的讲着每一种元素的性质,滚瓜烂熟,如数家珍,他的牌阵就是历史上最初的元素周期表。

那么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元素周期表吧。

二、推进新课:
教学环节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了解)
1、时间---------1869年
2、绘制者-------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3、绘制依据-----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
4、结构特点-----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
5、意义---------揭示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环节二:现行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1、绘制依据-----将元素按照核电荷数由小到大依次排列
2、原子序数
1) 含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
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结构间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编排原则: 横行: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递增。

纵行: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递增。

教学环节三:元素周期表结构(重点)1、个周期
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
原子序数递增;
2)
第一周期:
1H-----
2
He 2种元素
Ne 8种元素
种元素
长周期第五周期:
37Rb----
54
Xe 18种元素
种元素(镧系共15种元素)
第七周期(不完全周期):
87Fr----
112
Cn(理论118号)
【特别提醒】除第一周期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活泼金属元素开始,逐渐过渡到活泼非金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2
相同,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递增;
2
(A):族序数后标A,包括第IA族---第VIIA族(共7个主族)
IB族---第VIIB族(共7个副族)
族:稀有气体元素(第18列)
8、9、10)
族(除氢):碱金属元素第IVA族:碳族元素
VIA族:氧族元素第VIIA族:卤族元素
族:稀有气体元素
3、周期表中族与周期的位置
1)最外层电子数与族的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为1—2的元素:第IA族、第IIA族、副族、0族(He);
最外层电子数在3—7之间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0族(除He)。

2)同周期第IIA族与第I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
第二、三周期(短周期)相差1,如
4Be与
5
B;
第三、五周期相差11(因增加了10种过渡元素),如
20Ca与
31
Ga;
第六、七周期相差25(因增加了镧系或锕系,故增加了14种元素),如
56Ba与
81
Tl。

3)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
可能为2(如H、Li)、8(如Li 、Na)、18(如K、Rb)、32(如Cs、Fr).
思考:
1、最外层电子数是2的元素一定在第IIA族吗?
不一定,如He 0族; Fe第VIA族。

2、短周期元素中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的元素有哪些?
第一周期,第IA族 ---- H 第二周期,第IIA族 ---- Be
第三周期,第IIIA族 ---- Al
拓展: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位置的方法
0族元素原子序数(He---Rn:2、10、18、36、54、86)
1、比大小定周期:与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比
2、求差值定族数:
1)比相应0族元素多1或2,则该元素在0族元素所在周期的下一周期的第IA族或第IIA族。

2)若比相应0族元素少1—5时,则应处在同周期的VIIA--IIIA族。

3)若差值为其它数,则由相应差数找相应族。

Eg: 53号元素, 36<53<54 则在第五周期第VIIA族;
88号元素, 86<88<118 则在第七周期第IIA族。

注:
1、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性”
1)残缺性,即第一至第三周期缺少过渡元素。

2)隐含性,即第六、七周期第IIIB族中分别隐含镧系元素与锕系元素,这两系中各含15种元素;第VIII族包括8、9、10三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