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变迁中的家园(教案)

变迁中的家园(教案)

变迁中的家园(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的,激发学生对家园变迁的兴趣。

教学内容:介绍课程背景,讨论家园的概念及其变迁。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分享个人观点。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家园的含义,让学生分享对家园的理解。

2. 向学生介绍课程主题:变迁中的家园,并解释课程目的。

3.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家园变迁的例子,并简要介绍。

4. 各组分享自己的例子,总结家园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章节二:家园的变迁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园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内容:讨论家园变迁的原因,分析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活动: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家园变迁的原因。

2.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家园变迁的案例,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3. 各组分享自己的案例,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

4. 总结家园变迁的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家园变迁。

章节三:家园的保护与传承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园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关方法。

教学内容:讨论家园保护与传承的意义,介绍相关方法和实践。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家园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让学生分享个人观点。

2. 向学生介绍家园保护与传承的方法,如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

3.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家园保护与传承的案例,分析其方法和效果。

4. 各组分享自己的案例,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

5. 总结家园保护与传承的方法和实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自己的家园做出贡献。

章节四:家园的未来教学目标:让学生思考家园的未来,激发学生对家园发展的关注。

教学内容:讨论家园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分享个人观点。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家园的未来,让学生分享对家园发展的看法。

2. 向学生介绍家园未来可能面临的发展挑战,如城市化、环境变化等。

3.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家园未来发展的案例,分析其机遇和挑战。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说课稿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说课稿

四、说活动
(三)、亲身调查,汇报分享
1、教 师设计 调查表 格让学 生课前 进行调 查。
小组合作交流是这 课的高潮部分,学 生积极的探究,营 造出了一种具有感 染性、催人上进的 教育氛围 。
四、说活动
(三)、亲身调查,汇报分享
调查表格突 破了本课的 重,有效地 落实了本课 的教学目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 生说:“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要 培养良好的习惯。”
从农村走出了 的明星王宝强 2008年,王宝 强被中国红十 字基金会正式 聘任为“农民 工援助基金爱 心大使”。
新华社消息: 2008年12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提出:必须采取更加 积极的就业政策 高度重视农民工就业。
3、 对于你身边的进城务工
人员,你有什么话想说?你 想为他们做什么事?
课程基本理念提出“提高德育的 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学法如下: 1、讨论法 2、观察法 3、收集资料,调查法 4、合作展示交流
三、说结构
腾飞的中国 ↙↘ 春天的故事 ↙↘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 1、激情导入,走近城务工人员 2、阅读文本,竞赛合作学习 3、亲身调查,汇报分享 4、树立观念、共鸣平等
四、说活动
(一)、激情导入,走近进城务工人员 。
教材是教师贯彻课程标准,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介, 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源。
本课题的学习内容以虎子和同学们给城里的小伙伴介 绍村里的变化切入,引出农民进城打工这个话题
。课文是虎子和他的同学们采访村长的内容,叙述主 体是村长。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在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广度 和深度。
1、创设情景,学生录制虎子的话。 2、通过学习卡进行阅读的活动方 式,让学生在竞赛合作中学习。 3、了解感悟为什么这么多农 民来到城市打工 !

苏教版七上美术第三课《变迁中的家园》教案设计

苏教版七上美术第三课《变迁中的家园》教案设计

第三课《变迁中的家园》一、教材分析《变迁中的家园》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讲解透视、视角等系统的美术知识,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畅想理想家园。

结合大丰特色,融入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科学幻想画,想象未来家园相结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各学科之间综合渗透搭建了平台。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及美术课的实用性。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以及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1)重点:通过观察、欣赏和感受,表现自己喜欢的家园,体验美术创作的快乐。

(2)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同时,融入科学知识,鼓励学生挖掘作品的更深层次的内涵,引起品画人的感动。

二、学情分析我所教的初二学生,有一股活力,有智慧,有理智,有很强的创造力。

有对家乡的自豪感,但不够强烈,学生的经历、知识面、个性、情感等因素的差异,每个学生对事物的感受都是不同的。

因此应多提供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和时间,创始个性化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之时加入美术专业知识。

学法指导方面: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1)运用联想的学习方法以及抽象思维(2)合作与竞争。

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同时激发他们热爱生活以及丰富的想象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想象的能力,树立家乡自豪感,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感受,识家乡之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2)实践目标:初步掌握基本的透视规律,能表现心中的理想家园。

(3)情感目标: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体悟人生,丰富精神家园。

(4)创新目标:融入各科知识,挑选作品参加省科技创新大赛。

四、教法方法根据本节课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我主要采用:讲授法,图示法,小组新型合作,结合启发性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教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这个既动脑又动手的课堂;适当结合提问,猜测等课堂互动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不但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说课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说课
泥水工
公务员 公司员工 教师 医生 护士 专家 学者
送水工
送餐员
农民本一辈子在农村里种地,工人本一辈子在城里打工,这 两者本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会有任何的交集。然而中国改革开 放后,农村耕地面积不断缩小,农村人口不断增多,这就导致了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另一方面,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农业生 产带来的收入越来越微薄,不足以维持他们的生计。他们为了支 撑他们的家庭,养活他们的父母和小孩,便需要一种新的途径创 造收入。而从城市的角度来说,工业发展以后,新兴的大型公司 需要密集的劳动力完成基础性的工作。这一类的工作不需要劳动 者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劳动报酬也较低。在城市中生活的开销 较大,城市人往往不愿从事这一类的工作,对于农民来说,这样 的报酬却比自己做农活所能得到的收入要多。所以农民往往愿意 应聘。

三、说教学理念
本教学设计坚持以学生社会生活为 基点,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为 核心,通过拓展教材内容,丰富课堂教 学资源,设计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 造性的学习活动,点燃孩子内心的情感 火花,使之形成农民工为城乡建设发展 作出重要贡献的道德认知,强化农民工 与城市人平等的道德情感,落实到尊重 农民工的道德行为实践中。

七、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主题 (二)、走近农民工
(三)、了解农民工
(四)、对待农民工 (五)、赞美农民工 (六)、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一)、情境导入,引出主题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导入得好 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在设 计本课的导入时,我让学生观看《改革 开放广州城市发展变化》视频短片,播 放短片后请学生自由谈感受。教师在小 结时自然引出建设美好家园的主力军--进城打工农民。

(三)、了解农民工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小学品德教案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小学品德教案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人们的生活也在发生改变。

2. 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

3. 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2. 增强学生对家庭、社区的责任感,培养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调查、访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家乡的变化。

2. 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展示家乡的变化。

3.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家乡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二、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家乡变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调查问卷、访问记录等工具。

学生准备:1. 收集家乡变化的资料。

2. 准备介绍家乡变化的演讲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家乡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

2. 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收集到的家乡变化资料。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家乡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 展示:每组学生选择一种形式(如PPT、演讲、表演等),展示家乡的变化。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家乡变化的特点和趋势。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变化的感受和看法。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份关于家乡变化的调查问卷,并向家人或邻居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家乡变化的看法。

2. 课后活动:组织一次“我为家乡献计献策”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提出自己关于家乡发展的建议和想法,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课堂讨论的深度等方面。

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在家庭作业和课后活动中的表现,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

八、评价建议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包括在课堂讨论、家庭作业和课后活动中的表现。

八年级美术《变迁中的家园》第1课时教案简案(推荐五篇)

八年级美术《变迁中的家园》第1课时教案简案(推荐五篇)

八年级美术《变迁中的家园》第1课时教案简案(推荐五篇)第一篇:八年级美术《变迁中的家园》第1课时教案简案八年级美术《变迁中的家园》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身边建筑物的观察和感受,认识建筑之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趣。

2、掌握基本的透视规律,学会运用一定的绘画技能和技巧。

3、通过欣赏和感受,体会生活中的艺术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园。

4、通过观察、欣赏和技法训练,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个性,运用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表达自己对家园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欣赏和感受,运用一定的绘画技巧表现有个性的家园,抒发对家园的热爱,体验美术创作的快乐。

教学难点素描风景画的绘画步骤和技巧教具ppt,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进入活动听一首歌,引出本课主题。

二、发展活动1、与学生交流戴南的“今天”和“昨天”。

2、复习“透视原理”三、拓展活动1、欣赏风景素描画,就其中的一幅重点赏析。

2、学生观看风景速写视频,了解作画步骤和简单的作画技巧。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练习,提出作业要求。

2、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活动五、家庭作业第二篇:八年级美术《变迁中的家园》第1课时教案详案八年级美术《变迁中的家园》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身边建筑物的观察和感受,认识建筑之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趣。

2、掌握基本的透视规律,学会运用一定的绘画技能和技巧。

3、通过欣赏和感受,体会生活中的艺术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园。

4、通过观察、欣赏和技法训练,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个性,运用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表达自己对家园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欣赏和感受,运用一定的绘画技巧表现有个性的家园,抒发对家园的热爱,体验美术创作的快乐。

教学难点素描风景画的绘画步骤和技巧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进入活动1、听费翔的《故乡的云》这首歌,引出本课主题“变迁中的家园”。

2、体验诗中古人对家乡的情感。

二、发展活动1、与学生交流戴南的“今天”和“昨天”。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春天的故事(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教案 北师大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春天的故事(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教案 北师大版

教案编辑专员回应: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春天的故事(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教案北师大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以及人们的生活如何受到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让学生在了解社会发展的提高分析和讨论的能力。

第二章:春天的故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春天的象征意义,以及它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2 教学内容:讲解春天的象征意义,分析春天在诗词、文学、历史等方面的表现。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诗词欣赏、小组讨论等,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提高文化素养。

第三章:变化着的人3.1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导致人们在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

3.2 教学内容:分析社会变化对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影响,以及这些变化的原因。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让学生了解并思考社会变化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第四章:变化中的家园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变化对家园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2 教学内容:讨论社会变化对居住环境、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环保的重要性。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让学生深入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第五章:课堂活动与作业5.1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以及相关的诗词欣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

5.2 作业布置:第六章:案例研究我们的社区6.1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所在的社区,让学生了解社区如何随着时间而变化。

6.2 教学内容:学生将实地考察社区,记录社区的变迁,如新建筑的建立、商店的变化等。

6.3 教学方法:采用实地考察、记录、小组分享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社区的变化。

第七章:小组讨论变化的利与弊7.1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变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可能带来问题。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说课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说课

课前调查表:
农民进城打工,从事了哪些劳动,请列举下来并和同学交 流。 地点 ----------------------------------------------------------------------------------------------------从事的工作 ---------------------------------------------------------------------------------------------------------------------------------------------------------------------------------------------------------
北师大《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说课
广州市协和小学 何燕华
说教材
说学情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是北师大版《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腾飞的中国 ”第一个主题“春天的故事”中的第4课。本单元 的主题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豪感 教育。旨在通过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各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 民族自豪感。这一节课,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 调查采访知道改革开放以后,农民进城后所从事 的劳动。同时,通过探究体验,明白众多农民进 城打工为城市和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并对农民 进城打工形成积极的态度。
(一)创设情境,领略“甜”
1、出示新旧农村的对比图
(一)创设情境,领略“甜”
2、学生交流汇报:农民进城后从 事哪些工作。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小学品德教案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小学品德教案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小学品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们的生活和家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不同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2. 家园的变迁3. 社会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人们的生活和家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不同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生活和家园的变迁。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生活方式和家园变迁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图片,涵盖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生活和家园的变迁,引导学生关注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家园的变迁。

3. 案例分享: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生活方式和家园变迁的看法。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人们生活和家园变迁的调研作业,让学生深入思考。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参观活动,带领学生实地考察不同历史时期的家园遗址,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家园的变迁。

2. 开展一次主题班会,邀请家长分享他们生活的变迁,让学生了解家长的时代背景。

3. 举办一个班级展示活动,让学生通过制作手抄报、PPT等形式,展示自己所了解的生活和家园变迁的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分享和提问中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在参观活动中的观察、思考和总结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以及教学评价是否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小学品德教案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小学品德教案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第一章:认识变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变化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无处不在。

2. 培养学生对变化的接受和适应能力。

教学内容:1. 生活变化举例:科技发展、季节变化、学习进步等。

2. 变化的意义:成长、进步、创新。

教学活动:1. 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变化,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感受。

2.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个变化实例,探讨这个变化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第二章:应对变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变化。

2. 培养学生面对变化时的乐观心态。

教学内容:1. 应对变化的方法:保持积极心态、调整计划、寻求帮助。

2. 乐观心态的重要性:面对变化,保持乐观有助于更好地适应和应对。

教学活动:1. 讨论:让学生分享在面对变化时,他们是怎样应对的,效果如何。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模拟面对不同变化时的应对场景,展示各自的应对策略。

第三章:家庭变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家庭变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家庭变化的适应和应对能力。

教学内容:1. 家庭变化举例:家庭成员变动、家庭环境变化等。

2. 家庭变化的影响:成长、情感、价值观。

教学活动:1.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中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给他们带来的感受和影响。

2.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个家庭变化实例,探讨这个变化对成员的影响。

第四章:家园情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家园情怀的含义,认识到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园、为家园贡献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家园情怀的含义:对家庭、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

2. 家园情怀的表现:关爱家人、关心家乡、为家园发展贡献力量。

教学活动:1.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园的感情,以及他们为家园做过哪些事情。

2.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编写一个关于家园情怀的故事,并进行表演。

第五章:适应变化,关爱家园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适应家庭和家乡的变化。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说课设计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说课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
西关实验小学 麦泳欣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让学生通过调查采访、观察身边社 区变化等,知道改革开放以后, 众多农民进城打工,为城市和
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并对农
民进城打工形成积极的态度。
(二)学情分析
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
朵云,用一棵树去撼动另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改革开
放以后众多农民进城打工
为城市和农村带来的变化。 2、教学难点:对农民工进
城打工这件事形成积极的
态度。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近一点、细一
点、真一点”的原则
2、说学法:讨论、交流、
探究、分享体验
三、说教学过程
1、以生活为依托,
走近农民打工者 ;
2、以交流为载体,
了解农民打工者;
3、以情感为纽带,
珍惜可爱的家园 ;
4、以探究为介质,
感知 分享 感恩
谢谢!
一棵树,用一个灵魂去撞
击另一个灵魂 。
(三)教学目标
1、 知道农民进城打工这一
潮流,能列举出农民进城
所从事的劳动,能够说出
农民进城打工为城市和农 村带来哪些变化。
2、进一步增强对阅读材料
进行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搜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敢于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
意见和看法。 3、对农民工进城打工这件 事形成积极的态度。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教学设计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教学设计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教学设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学生准备:采访家长、邻居或通过网络、资料寻找自己家乡、家庭的变化,形成小档案。

教师准备:1.指导学生开展调查。

2.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3.邀请学生家长和老村主任参加课堂学习交流。

本课题教学目标:1.知道农民进城打工这一潮流,能列举出农民进城所从事的劳动。

2.通过对自己家乡变化的了解,能够说出农民进城打工为城市和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

3.对农民进城打工这件事形成积极的态度。

4.知道是改革开放给家乡和社会带来的变化,初步了解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优越性。

5.培养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结构: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结构整体设计:一、认识农民工:1.照片导入;2.自我介绍。

二、交流:变化的老家1.学生交流2.学生家长交流三、感受变化着的厦门1.汇报厦门的变化2.老村主任的亲身经历四、讴歌美好的生活实施过程:一、认识农民工1.照片导入师: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改革开放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的实现得益于谁呢?今天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请大家认一认他们是谁?(出示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图片)生1:我觉得应该是从农村到城市里打工的人。

师:你们见过他们吗?他们都从事些什么样的劳动?生2:我认为是他们为了生活到城市来寻找工作,为了让家庭生活过得更好。

生3:他们可能是从事些建筑的工作,也可能从事小买卖。

师:还有吗?你们还见过什么样的农民工,他们从事什么样的劳动?生4:他们有的是把自己家乡的手艺带出来,卖包子等。

2.自我介绍师:同学们,根据不完全统计,厦门有50多万农民工。

他们生活在我们社会的各个角落。

咱们班就有许多同学是跟爸爸、妈妈从外地来厦门读书,都有谁?你从哪里来?生1:我来自福建省南平市。

生2:我来自漳州的漳浦县。

生3:我来自安徽省阜城县。

生4:我来自河南省的郑州市。

生5:我来自江西省的南昌市。

生6:我来自福建省龙岩的长汀县。

2019-2020年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春天的故事》(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教案

2019-2020年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春天的故事》(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教案

2019-2020年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春天的故事》(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农民进城打工这一潮流,能列举出农民进城后所从事的劳动。

2.能够说出农民进城打工为城市和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

3.对农民进城打工这件事形成积极的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农民进城打工这一潮流,能列举出农民进城后所从事的劳动。

能够说出农民进城打工为城市和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

教学难点:对农民进城打工这件事形成积极的态度。

教学活动及过程:教学环节教师引导环节预设设计意图一、激情导入观看火车站进进出出的外来打工者的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通过观看图片,从心理上和空间上接近这些形形色色的打工者。

二、阅读交流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快三十年了,中国的巨大发展的确离不开这些农民工们。

今天,我们就跟随着虎子走近这些农民工们。

阅读课本,思考:1.农民进城打工给虎子他们村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2.村里人是如何看待这些变化的?3.村里的外出打工者是如何看待进城打工这件事的?了解农民工对城市的贡献。

三、探究活动1.为什么在改革开放以后会有那么多农民到城市打工呢?2.有那么多的农民进城打工,他们的劳动与你的生活有什么样的联系?结合在课前和平常生活中观察的情况,联系外来打工者所从事的职业、劳动性质、勤劳程度、他们的劳动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来谈谈。

学生播放自己制作的幻灯,展示自己制作的手抄报、图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内心客观地看待农民工,知道他们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画。

四、小小辩论正方: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农民工。

反方:农民工的到来弊大于利。

教育学生客观地看问题,树立一种观念:农村人和城市人是平等的。

五、感恩之路对于你身边的农民工,你有什么话想说?你想为他们做什么事?平等的观念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应该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引发他们内心的爱。

附送:(北师大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2019-2020年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春天的故事》(四大件的变迁)word版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四大件”的变迁感悟改革开放30年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感悟人们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产生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变迁中的家园(教案)

变迁中的家园(教案)

变迁中的家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以及传统文化。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与地理特点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注家乡的情感。

2. 第二课时:家乡的传统文化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意识。

3. 第三课时:家乡的发展与变化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发展和变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4. 第四课时:家乡的特色产业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特色产业。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为家乡产业发展出谋划策的能力。

5. 第五课时:我为家乡做贡献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实际行动为家乡发展做贡献。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问题。

2. 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发展与变化。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特色产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家乡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收集家乡的资料,如自然环境、地理特点、传统文化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家乡发展变化的关注程度以及提出的建议。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

4. 学生实际行动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情况。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对家乡的印象,引出本课主题“变迁中的家园”。

2. 家乡的自然环境与地理特点:引导学生分享收集到的家乡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的资料,教师总结并讲解。

3. 家乡的传统文化:学生展示家乡传统文化的资料,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4. 家乡的发展与变化:学生分享家乡的发展变化情况,教师总结并分析家乡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变迁中的家园(教案)

变迁中的家园(教案)

变迁中的家园(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家园的变迁过程,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人类活动对家园环境的影响,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会从自身做起,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2 教学目标了解家园的变迁过程认识人类活动对家园环境的影响培养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1.4 教学内容家园的定义与变迁人类活动对家园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第二章:家园的变迁2.1 课程背景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家园的变迁过程,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家园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家园的变迁,学会分析人类活动对家园环境的影响。

2.2 教学目标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家园的变迁过程分析人类活动对家园环境的影响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2.4 教学内容不同历史时期家园的变迁过程人类活动对家园环境的影响第三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1 课程背景本节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实践。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学会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3.2 教学目标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学会从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实践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4 教学内容环境保护的定义与意义日常生活中环境保护的实践方法第四章:可持续发展4.1 课程背景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对家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学会从个人和社会层面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4.2 教学目标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对家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小学品德教案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小学品德教案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小学品德教案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小学品德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农民进城打工这一潮流,能列举出农民进城后所从事的劳动。

2、能够说出农民进城打工为城市和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

3、对农民进城打工这件事形成积极的态度。

教学准备
请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进城打工的农民的信息,观察自己生活的社区里是否就有这样的人,了解他们所从事的劳动,以备课上讨论。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农村和城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学习的好伙伴虎子,特别想告诉我们发生在他们农村的新变化。

虎子和他的同学商量来商量去,要向我们介绍农民进城打工这件事,为此他们还采访了村长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整理的'采访内容吧!”
2、阅读交流。

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科书第62~63页上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农民进城打工给虎子他们村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2)村里人是如何看待这些变化的?
(3)村里的外出打工者是如何看待进城打工这件事的?
3、探究活动
(1)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在改革开放以后会有那么多农民到城里打工呢”
(2)学生汇报,教师把学生提到的原因概要地板书。

(3)提问:“有那么多的农民进城打工,他们给城市带来了哪些变化呢他们的劳动与你的生活有怎样的联系”“如果城市没有了他们会变成怎么样”
4、明确:农村人和城市人是平等的。

5、教师总结。

概括本课题重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搜集我国国产汽车品牌,并调查清楚它们的产地。

2019最新苏少版美术八上第三课《变迁中的家园》教案1

2019最新苏少版美术八上第三课《变迁中的家园》教案1
实践探究
尝试用小稿形式勾勒老照片,寻找家乡的变化。
别致的表现,可以让我们感受不同寻常的景色。
讨论分析
我们的理想家园是什么样?
漫画、科幻、设计等表现手法,体现创意“幻”是关键,“画”是基础,而灵感则是汗水的结晶。
学生作业
尝试着用铅笔淡彩工具描绘理想中的家园。理想中的家园会因我们的灵性设计充满个性。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感受和体会速写中建筑风景的艺术表现,了解和体会建筑风景速写中的节奏和配景变化。
技能目标:学习用速写的方式记录和表现家乡,学习建筑速写中虚实、节奏的表现技法。
情感目标:感悟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之美,体会艺术家在时代变迁中对家乡的情绪及其以速写表现与情感、情绪结合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速写的基本表现技法及建筑风景画中建筑的节奏和结构之美。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多样速写语言表达对建筑和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各类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风景图片,各类用不同工具创作的建筑风景速写作品。同一地点,不同时代的建筑变迁和景色变化的图片。各类速写工具,白纸。
教学过程
个性思考
3.建筑风景画的“记录”角度。
绘画中的速写是生活中的视觉日记,记录了建筑风景中的点点滴滴,可以是全景,也可以是一个建筑局部或是一个特殊角度下的建筑场景。任何建筑的信息都可以成为速写的题材。
4.建筑风景速写中,工具的变化和作品的表现。
不同的绘画工具对建筑速写的表现会有各自的特点。这些工具可以是铅笔、钢笔、碳条、毛笔、水彩、油画等。由于速写时间短,以及其是对景观感受的记录和视觉感觉的快速表达,因此,速写的画面总是新鲜而明快的。
教学反思
(1)媒体呈现古城与新城的两张图片,要求学生从色彩、建筑式样、高低错落以及疏密进行比较。

变迁中的家园教案

变迁中的家园教案

变迁中的家园教案教案标题:变迁中的家园教学目标:1. 了解家园的概念,并能够描述家园在不同时期的变迁。

2. 掌握使用不同资源和工具进行研究和资料收集的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家园的定义和概念。

2. 不同时期家园的变迁,包括建筑、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变化。

3. 使用资源和工具进行研究和资料收集,如图书馆、互联网、采访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时期的家园,引发学生对家园变迁的思考和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家园的定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家园的情感认同。

知识探究: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时期的家园进行研究。

2. 指导学生使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关于选择时期家园的资料。

3.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收集到的资料,讨论该时期家园的变迁和原因。

合作学习: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个时期的家园进行模拟建设。

2. 学生使用纸板、彩色纸、建筑模型等材料,根据他们对该时期家园的了解,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型模型。

3. 学生展示他们的模型,并解释他们的设计理念和模型所代表的时期家园。

展示与总结:1. 学生展示他们的模型,并分享他们对家园变迁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家园的变迁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对家园的保护和改善提出自己的想法。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家园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有关家园变迁的小研究报告。

2. 学生可以进行采访,访问老年人或家乡的长辈,了解他们对家园变迁的亲身经历和见证。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2. 评估学生的模型设计和展示,包括模型的准确性、创意性和对时期家园的理解。

3. 评估学生的研究报告或采访记录,包括资料收集的全面性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提供关于家园变迁的书籍、文章和图片等。

2. 建筑模型材料:纸板、彩色纸、剪刀、胶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第十一册第三单元“腾飞的中国”之“春天的故事”这一主题中的一个课题。

课题旨在通过让学生调查采访,知道改革开放以后,众多农民进城打工为城市和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并对农民进城打工这件事形成积极的态度。

学情分析:
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学内容和形式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才是有效的教学。

这个课题的选择,比较适合班上学生的实际。

因为我们班上就有很多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们用勤劳的双手为城市的建设无私地奉献着,并用打工所获得的收入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改变着家乡的面貌,但很多同学对农民进城打工这件事熟视无睹,不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工劳动的辛苦与伟大,不是很清楚他们的劳动给城乡带来了哪些
变化,有的学生甚至为自己是农民工的孩子而感到自卑。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农民进城打工这一潮流,通过调查采访农民工,弄
清改革开放后农民进城打工的原因,明确他们主要从事哪些职
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