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圆形结构分析
《等待戈多》的主题学分析
一
特拉贡就在费力地脱靴子却徒劳无功, 等弗拉基米 尔 上场后 , 又央求后 者帮他 脱 。然 而弗拉基 米尔 他
不愿 帮他 , 反倒 热衷 于 把 自己 的帽 子摘 了又戴 , 又
意识的纯 粹体 现 , 不 是 作 者 实 际 生 活 经 历 的 再 而 现 。所 以 , 批评 家要关 注作 家潜藏 在作 品中 的意识
看又 敲 。稍 后波佐 和幸运 儿上 场之后 , 帽子 又开始 在几 个人之 间扔 来 扔 去 。帽子 和 靴 子是 全 剧 中频
繁出现极为重要的道具 , 贝克特用了大量舞台提示 安排 了这些 无意义 却 有 在 全剧 中不 断重 复多 次 的
动作 , 这就造 成 了喜 剧 的效 果 。
2 马戏 团 .
行为 , 而不应把 注 意力 集 中于作 者 生平 、 史 环境 历
等外在情况。主题和子题是主题批评的一对基本
术语 。主题是抽 象 的 、 者 意识 结构 的形 式单 元 ; 作
两个主要人 物弗拉基米尔和埃斯特拉贡的身 上带有诸多马戏团小丑的特点。如 : 埃斯特拉贡的
《 等待 戈 多》 一个 剧 本 , 它 首 先 是 一 个 文 是 但
本 。然而 , 对其进 行文本分 析却 并非易事 。从 常用 的文本分析 的方 法 和角 度来 看 , 先 , 不适 合 做 首 它
通过笑声召唤 出人们 内心深处深刻的焦虑感。荒 诞派 戏剧 意在让人 们发笑 , 而开始思 考 。他们 能 进 够笑 《 等待 戈 多》中的 这两 个 流 浪 汉 , 就 能 够 笑 也
论《等待戈多》中的循环与荒诞
论《等待戈多》中的循环与荒诞《等待戈多》是法国剧作家萨缪尔•贝克特的一部经典戏剧作品,该剧以其深沉的哲学内涵、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充满荒诞的故事情节而闻名于世。
通过对角色的言行举止、场景的布置、情节的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该剧中存在着循环与荒诞的主题。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展开对《等待戈多》的分析,并探讨其深层含义。
从循环的角度来看,《等待戈多》中的很多元素都呈现出明显的循环特征。
整个剧本采用了循环式结构,故事情节呈现出一种“无尽循环”的状态。
主人公弗拉戈、奎里亚、波索以及他们所遇到的其他角色,似乎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一段对话,同样的一些动作,同样的一些情节,他们就像被困在了一个永无止境的时间循环中。
这种循环的感觉,让人产生了一种无望和绝望的情绪,使得剧中的角色们将整个生活看作是一场毫无意义的游戏。
循环的另一个体现是时间和空间的重复。
在剧中,弗拉戈和奎里亚似乎一直在等待着一个叫做戈多的人,而他们对于戈多的等待永无止境。
而这种无尽的等待,让他们的生活仿佛一直停滞在原地,时间一直在原地打转。
剧中的场景也是相似重复的,整个戏剧似乎只发生在相似的地点和环境中,这种重复的环境又加重了整个剧的循环感。
从荒诞的角度来看,《等待戈多》中的剧情呈现出一种非常荒诞的氛围。
剧中的对话往往毫无逻辑,场景的布置也十分怪异,角色的行为更是充满了极端的荒诞。
他们时而像小丑一样装傻卖乖,时而又显得无比绝望和无奈,整个故事情节几乎是在玩弄着荒诞的元素。
在剧中,弗拉戈和奎里亚经常表现出一种无比的无助和颓废,他们的言谈举止充满了一种对生活的绝望和放弃,他们似乎对一切都失去了信心,对生活充满了怀疑和厌恶。
他们的行为举止又充满了一种荒诞的元素,他们的许多言行举止都超出了现实的常规,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剧中的情节发展也是充满了不合常理和离谱的荒诞。
弗拉戈和奎里亚似乎一直在等待着一个叫做戈多的人,然而他们对于戈多的描述又各不相同,有时候弗拉戈说他是老人,有时候奎里亚又说他是儿童,这种模棱两可的描述给人一种神秘和荒诞的感觉。
《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情境分析2011级戏剧学班张庭山谭先生在《戏剧本体论》总结了一个情境逻辑模式——人(个性)和情境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心理动机,进而产生舞台行动。
谭先生继承了黑格尔的戏剧观念,认为舞台上的角色(人)才是戏剧的主体,所有形式都是为了表现人的生命运动,灵魂多样化的、深沉的运动。
从《论戏剧性》到《戏剧本体论》是一个跨越,理论范式所包含的范围从当初的现实主义戏剧、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存在主义、表现主义、象征主义发展到连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荒诞派都包含在内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因为这个理论范式中不变地是人,变得是情境,情境无时无刻不在发展运动当中。
将这个情境逻辑模式反过来,通过读剧本分析角色的舞台行动,来推测心理动机,进而总结出人物的个性,已达到对剧本更深入的理解。
《等待戈多》这个剧本有一个贯穿的舞台行动就是等待,这个行动是静止的、恒定的,无开端,亦无结尾,形成了一个环形结构。
到剧本的结尾,戈多也没有出现,所以关注点不应该在戈多到底是谁上面,因为等待对象含糊不清,因此揣测意义不大。
我们应该把关注点放在两个角色经历等待的过程上面。
因为这个过程是角色内心变化的历程。
人物分为三组,第一组是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第二组是波卓和幸运儿;第三组是戈多和小孩儿。
首先分析第一组人物,这两个人是两个流浪汉。
他们行动非常的自由,无牵无挂、无亲无友,是两个自由人。
从剧的一开场,爱斯特拉冈就一直在脱靴子,嚷嚷着脚疼,他关注的点永远是身体的疼痛。
与此相反,弗拉基米尔则从一开始就沉浸在自己思想的世界里,在想圣经中的记载是否属实的问题,对现实的世界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
因为在他看来思考才是一件最重要最痛苦的事情,远比身体疼痛要痛苦。
但是弗拉基米尔的思想世界爱斯特拉冈无法理解,也不愿意去倾听。
所以两个人在聊天的时候总是不在一个层面上,这就导致弗拉基米尔感到孤独。
爱斯特拉冈关注的点在色彩、细节上,比如提起圣经,他想起的是那张彩色的宗教划分地图,时不时的就被远处的风景所迷住,忘掉了等待戈多的事情,想奔向远方。
浅析《等待戈多》的艺术特色
最终 都 回归 到起 点 。这样 , 剧 中人 物 的生存 状况 就没 有机 会得 到 改变 , 他们 只能 在这 种荒 谬 的时空 里等 待看
似充 满 希望 实则 虚无 缥缈 的 明天 。 《 等 待戈 多》 以最 简单 的形 式捕 捉人 对 时间 的体验 。狄 狄 和戈 戈在 没 有 生命 活力 的荒 漠上 等 待戈 多 , 可
每一次的结局对他们总是一样的。在等待的过程 中, 为了消磨时间, 他们不问断地制造话题 , 此时的谈话只 意味着可以相对舒服地捱过时间。因为他们一旦停 止谈话 , 就会意识 到时间的存 在 , 等待就会变得难以忍 受。在《 等待戈多》 中, 时间的流逝只是把人带到更深 的等待和虚无的漩 涡中。而且 , 时间失去 了物理时 间
1 不 可 抗 拒 的 时 间
在传统的戏剧作 品中 , 时间总是顺次发展的 , 可是在《 等待戈多》 中, 时间由传统的线性时间变成了封闭
的圆形 时 间 , 它 缓慢 、 苍 白, 但 是 却成 了剧 情发 展 的唯 一推 动力 , 每 时每刻 中充 满 的焦躁令 人 心生恐 惧 。它无
休无止 , 使剧 中的狄狄和戈戈陷入一种没有希望的境地 , 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社会带给人的沮丧情绪 。在这部
没有 做 。他 们 等待 的对 象是 戈 多 , 但 是戈 多是 谁 ?他们 不 知道 , 甚 至没有 见 过 。而对 于戈 多会 不会来 这个 问 题 也只 有 一个模 糊 的答案 , 只知道 戈 多如 果今 天 不来 , 他 明天 准来 。在 等待 的过 程 中 , 两个人 无 事可 做 , 无 话 可说 , 可是 为 了打发 对他 们来 说 过于 充裕 的时 间 , 他 们 只好 无事 找事 做 , 无 话 找话 说 。于是 , 他们 不停 地脱 鞋 子、 戴 帽子 , 他们 不停 地嫌 恶对 方 , 可是 又 彼此 离不 开对 方 。时 间就 在这 样 的 机 械重 复 中缓慢 地 流逝 。这 部 戏剧 最 初在 美 国百 老汇上 演 时并 未取 得成 功 , 后来 , 由于社会 局 势 的动荡 , 人们 逐 渐意 识 到《 等待 戈 多》 正是
等待戈多分析
等待⼽多分析⼀、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的不同:1.传统戏剧有完整的戏剧情节,有丰满突出的⼈物形象,有⼈物间性格或其他⽅⾯的冲突,冲突即戏剧。
⽽荒诞派戏剧没有完整复杂的戏剧情节,没有完整的戏剧程式。
2.戏剧场⾯、舞台形象的不同,荒诞派戏剧不关⼼是否具有现实⽣活的真实,强调象征意义。
3.戏剧语⾔与⼈物表演的不同,荒诞派戏剧采⽤⼀种⽀离破碎的戏剧语⾔,表明对传统戏剧语⾔的反叛。
⼆、《等待⼽多》的主题和核⼼是等待希望。
是⼀出表现⼈类永恒的在⽆望中寻找希望的现代悲剧。
“⼽多”作为⼀个代名词始终是⼀个朦胧虚⽆的幻影。
⼽多虽然没有露⾯,却是决定⼈物命运的⾸要⼈物,成为贯穿全局的中⼼线索。
⼽多似乎会来,⼜⽼是不来。
⼽⼽绳⼦也没有。
但他们还是在执着地希望着、憧憬着。
⽆论⼽多会不会来,也不管希望会不会成真,它毕竟使绝望中的⼈多了⼀层精神寄托。
如果说,⼽⼽和狄狄在荒诞的世界中百⽆聊赖地活着、希望着,具有⼀种幽默滑稽成分的话,那么,他们在⽆望的希望中执着地等待也令⼈感动。
他们既不知道⼽多是谁,也不知道⼽多什么时候来,只是⼀味的苦苦等待。
狄狄说:“咱们不再孤独啦,等待着夜,等待⼽多,等待着,等待着。
”天⿊了,⼽多不来,说明天准来,第⼆天⼜没来。
第⼆幕中,⼀夜之间,枯树长出来了四、五⽚叶⼦,⼽⼽和狄狄的穿着更破烂,⽣存状况更糟糕,波卓成了瞎⼦,幸运⼉成了哑巴。
剧中的两天等待情景,是漫长⼈⽣岁⽉的象征。
真是“⼽多迟迟不来,苦死了等他的⼈”。
《等待⼽多》向我们揭⽰了⼀个残酷的社会现实,也给我们以极⼤的启迪:希望是存在的,但要等待希望的实现是未知的,等待就是意味着幻灭。
《等待⼽多》中对希望的等待,体现了贝克特不愿将痛苦的⼈类推⼊绝望的深渊,于⽆望之中给⼈留下⼀道希望之光的存在主义⼈道主义的思想。
该作品的意义有两点:⼀是揭⽰⼈类在⼀个荒诞宇宙的尴尬处境和幻灭情绪;⼆是展现这种处境中⼈类不屈的意志和⼼底那盏不灭的希望之灯。
正如西⽅的评论者所说的,该剧“弹出了⼀个时代的失望之⾳”,表达了“⼀代⼈的内⼼焦虑”。
论《等待戈多》的环状时间结构
论《等待戈多》的环状时间结构摘要:本文从时间结构着手探讨了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的深刻寓意。
时间在该剧中既推动着剧情的发展,也反映着“二战”后由于终极价值的解体而弥漫西方世界的失落感和迷茫感。
环状时间结构表现了剧中人物毫无希望又毫无出路的痛苦境地,深刻反映出现实社会的荒诞和绝望。
关键词:时间荒诞痛苦塞缪尔·贝克特是二十世纪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
他的作品以荒诞的语言、结构和内容闻名于文坛。
在他的作品中,人与时间的冲突、永无止境的等待是绝望人生处境的写照。
《等待戈多》是其代表作之一,历来被认为是荒诞派的代表剧作,也被视为20世纪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现代主义戏剧作品。
一、《等待戈多》中的环状时间结构在《等待戈多》中时间同时作为流逝和死亡的意象出现。
时间在该剧中既推动着剧情的发展,也反映着二战后由于终极价值的解体而弥漫西方世界的失落感和迷茫感。
它的存在形式揭示了人生的无意义,为了逃避这个可怕的现实,继续活下去,人们不得不选择遗忘,而遗忘的尽头却是精神的死亡。
这部剧巧借时间寓言式地刻画了处于物质的死亡和精神的死亡夹缝之间的西方现代人的生存痛苦。
在《等待戈多》中,时间并非象传统戏剧那样呈线性发展,每幕戏中由昨天、今天和明天构成的时间在剧中是循环的。
环状、重复结构中时间、空间都是僵化不变的,不管如何发展,最终都将回到起始点,因此剧中人物状况不可能得到变化和改善,他们只能在生死两难的境地中徘徊,等待毫无希望的明天。
该剧反映了“二战”后由于终极价值的解体而弥漫西方世界的失落感和迷茫感,刻画了二战后处于物质的死亡和精神的死亡夹缝之间的西方现代人的生存痛苦。
《等待戈多》是以最单纯的形式表达时间的体验。
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在荒野上无所事事,只是等待“戈多”,而对于“戈多”他俩却一无所知,仅仅是日复一日地等待。
该剧的主题不是一种行为或行动,而是被动的等待,而这个等待永远也不会结束。
在等待过程中,他俩不停地进行游戏、讲话,谈话意味着度过时间,把两个流浪汉从无限的时间带回到时间的流动状态中来,让他俩感觉到时间在慢慢地过去。
等待戈多赏析PPT课件
10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11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7
8
艺术特色分析 作为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具有高度的象征性。 爱斯特拉冈、弗拉季米尔以及其他人物,都是性格模 糊、身份不清的人物,他们动作机械,说话语无伦次, 象征着人类的某种生存状态。此外,剧中单调、重复 的场景与情节,则象征着生活的停滞、枯燥、繁琐与 乏味。整部戏就是通过人物、情节、动作、对话与场 景的象征性来强化它的象征性主题。
面。戈多到底是什么呢?剧中说,“戈多是一个救星,是一个希望”,“他要 是来了,咱们就得救了”,“要是不来呢,咱们明天就上吊”。据此可以认 为,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是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寄托,是处于困境中的迷 惑不安的人们对于未来若有若无的期望。戈多似乎能给人以希望,给生活以 意义,但直到戏剧结束他也没有出场。他会来吗?人们的等待会有结果吗?显 然,这只是一种无望且又无可奈何的等待。说它无望,是因为戈多根本就不 存在,它只是人们为了安慰自己编织出来的幻想;说它无可奈何,是因为处 于绝望境地中的人们除了等待,已别无它法来维系他们苟活的生命。等待固 然虚妄,但也惟有等待了。等待已成为他们的生命状态
等待戈多赏析
。贝克特以一种与荒诞内容相一致的荒诞形式,表现了 西方荒诞的社会现实。这种荒诞,实质上是一种理性的 清醒,是一种积极的反抗。因此,有人称他是“与荒诞 生存状态抗争的贝克特”。 贝克特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主要是“他那 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 得到振奋”,并且他的戏剧“具有希腊悲剧的净化作 用”。
二次大战后,西方世界一片残垣断壁,整个 社会正处于重建的过程中,但是,战前和战 争时期遗留下来的许多问题却得不到解 决,人民生活困难,经济凋敝,道德沦丧,一 大批知识分子对于当时的社会感到不满, 但苦于找不到出路,他们只好用一种悲观, 失望的态度去看待整个世界.贝克特就是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等待戈多》,借 此折射出西方世界深刻的精神危机.全剧 于半个世纪前在巴黎上演,受到不同的反 响.据说,在当时的巴黎,有人问站在路边 的人在干什么,那人回答说等待戈多,可见 这部作品的影响.
贝克特《等待戈多》分析
《等待戈多》讲的并不是一个故事,而是探讨一种静态的情境。
“什么也没有发生,谁也没有来,谁也没有去,这实在糟透了。
”在一条乡间的路上,靠近一棵树有两个老流浪汉弗拉基米尔和埃斯特拉冈在等待着什么。
这就是剧中第一幕开头时的情境。
在第一幕结束时,有人告诉他们说,他们认为与之约好了的戈多先生不来了,但他明天一定会来。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等待戈多》并不是荒诞派最早的剧本,但它却使荒诞派戏剧引起了广泛注意。
一九五三年一月,《等待戈多》在巴黎的一个小剧场——巴比伦剧场上演,由于其表现世界荒诞性的思想与迥异于传统戏剧的技法,使观众目瞪口呆,毁誉不一。
观众中间形成了两种力量。
誉之者对此剧持赞赏态度,他们声称,《等待戈多》“标志着法国的戏剧革命”,是“异化的里程碑”。
毁之者则对此剧大加批评。
两种力量在剧场休息室便各执一词,争得不可开交。
事后,女评论家玛丽亚·曼内斯评论该剧时说:“没有比它更糟的了”,“我他妈的一点也不懂”。
然而,人类总有这样一种好奇心理,越是遭到诋毁的东西,便越是引起人们的兴趣。
人们争先恐后地涌进剧场,观看此剧。
《等待戈多》一剧,仅在巴黎就上演了三百多场,引起了巨大轰动。
据说,演出期间,巴黎大街小巷与咖啡馆、酒吧间里,到处有人在议论此剧。
两个熟人见面寒喧,一个问“你在干什么”,另一个就说“我在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改变了早期荒诞派戏剧默默无闻、不为人知的状况。
几十年来,该剧被译成二十几种语言,在世界各国上演。
一九六一年,该剧获得了国际出版奖。
《等待戈多》不仅成为荒诞派的代表作,而且也成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
《等待戈多》是一出两幕剧,剧中有五个人物。
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奴隶主波卓与他的奴隶幸运儿,此处还有一个报信的男孩子。
第一幕黄昏时分,在荒郊野外的一条小路上,有一棵光秃秃的树。
爱斯特拉冈正坐在一个土墩上费力地脱靴子,弗拉季米尔来了。
通过交谈,观众知道他们每天都要来到这个地方,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但他们既不认识戈多,也不知道戈多什么时候来。
有关《等待戈多》的解读
有关《等待戈多》的解读等待戈多剧情介绍内容梗概:五十年来,萨廖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一直是世界剧坛最匪夷所思、最神秘莫测的剧本。
即便是在戏剧观念最保守的地球村的某个角落,仍然有众多的戏剧家对这个潘朵拉匣子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多次尝试着打开这个匣子-用各种感性的、理性的、荒诞的、哲理的诠释来解构贝克特,但不苟言笑的贝克特却一如既往地保持他严峻的沉默,并把沉默带进了天堂。
也许这就是从艺人到大师的一步之遥。
这将是一次新的偿试,由张献、李容、和景国三个皮匠领军,向世界剧坛的节巨匠贝克特先生致敬-也是上海现代人剧社和真汉咖啡剧场联合完成对贝克特的祭奠。
我们承认贝克特自己已对戈多做最好的解释-他说:"我们如果知道戈多是谁,那早就在剧本中写出来了。
"所以我们只有相信戈多是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存在,或者戈多本身就是等待。
就象荒年中的埃及人把戈多看成是粮食,而美国圣昆延监狱的囚犯则痛斥戈多就是"社会"上海戏剧学院的陈加林教授把戈多想象成"四小天鹅",而北京大导林兆华先生则由戈多联想到<三姐妹>--当然想象是无罪的,或者说"无知者无畏";但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谁都不想把这戏排得更好看一些,而我们唯一想做的恰恰是要让这戏更好看。
所谓"2001.女性版"正是为这个群体社会度身定做的,为了迎合和取悦观众,在这出<等待戈多>里充斥着流行和时尚、"戏剧"和"思想",然而我们的原意却是用流行反流行、用时尚反时尚、用戏剧反"戏剧"、用思想反"思想"。
我们相信,贝克特先生一定是个大好人,他创作了<等待戈多>正是为了给世界众多的话剧艺人一个吃饭的机会,所以在世界舞台上才会有形形色色的<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课文精讲
等待戈多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关于《等待戈多》的段落划分,由于该作品是戏剧形式,并没有像小说那样明确的段落划分。
然而,我们可以根据剧情的发展和场景的变化来大致区分不同的部分。
《等待戈多》主要分为两幕,每一幕都有几个场景。
第一幕中,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在乡间小路上等待戈多,期间他们遇到了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
第一幕的结尾,波卓和幸运儿离开了,而戈多仍然没有来。
第二幕的场景变换到了一棵大树下,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继续等待戈多,同时遇到了一个小孩。
最后,剧情以戈多可能不会来的悬念结束。
虽然《等待戈多》的段落划分并不明显,但是通过理解每个场景中的角色互动和剧情发展,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部作品。
二、文章赏析《等待戈多》是萨缪尔·贝克特的一部荒诞派戏剧作品,它通过两个流浪汉苦等“戈多”的情节,深刻地揭示了人生是一场无尽无望的等待,表达了世界荒诞、人生痛苦的存在主义思想。
同时,它也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普遍的空虚绝望的精神状态。
剧本中的两个主角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他们身处一个荒凉的世界,等待着一位身份不明的人物戈多。
然而,戈多始终没有出现,这使得他们的等待变得毫无意义。
这种等待的情境强烈地衬托出人生的荒诞性和无意义。
同时,两个主角在等待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无意义的行为来打发时间,如闲聊、做无聊的动作等,这也进一步突出了人生的无聊和空虚。
《等待戈多》中的背景也充满了象征意义。
剧本中的场景是一片荒原,没有生命的气息,只有一个小土墩和一棵枯树。
这种荒凉的景象不仅渲染了全剧的气氛,还使得人物的等待更加显得无望和荒诞。
同时,剧本中的时间也呈现出一种割裂感,人们的记忆变得支离不全,这使得人物的等待更加漫长和痛苦。
剧本中还充满了许多荒诞的元素,如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的出现、小男孩的突然出现等。
这些元素不仅使得剧情更加荒诞不经,也反映了现实世界中人们的荒谬处境。
同时,剧本中的对话也充满了哲学意味,如“戈多是谁”、“等待是否有意义”等问题的探讨,这使得剧本具有了更深刻的思想内涵。
等待戈多赏析
《等待戈多》(En attendant Godot),又译做《等待果陀》,是爱尔兰现代主义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两幕悲喜剧,1953年首演。
《等待戈多》表现的是一个“什么也没有发生,谁也没有来,谁也没有去’’的悲剧。
作品着重表现人的心态、心理活动过程以及人的心理活动障碍。
作品中的人物没有鲜明的性格,作品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
《等待戈多》是戏剧史上真正的革新,也是第一部演出成功的荒诞派戏剧。
剧幕梗概第一幕,乡间一条路。
一棵树;黄昏。
老流浪汉爱斯特拉冈(昵称戈戈)坐在一个土墩上脱靴子,累得筋疲力尽也没能脱下来。
另一个老流浪汉弗拉季米尔(昵称狄狄)走上来,两个老朋友交谈几句。
狄狄更爱说话,老讲些似乎暗藏哲理的话:“希望迟迟不来,苦死了等的人。
你就是这样一个人,脚出了毛病,反倒责怪靴子。
”因为无事可做,戈戈提议说:咱们走吧。
狄狄回答:咱们不能。
戈戈:干吗不能?狄狄:咱们在等待戈多。
原来这就是他们来到此地的唯一目的,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连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
在等待中,他们没事找事,没话找话,吵架,上吊,啃胡萝卜。
突然传来一阵响声,一个人手拿鞭子,驱赶着另一个被绳子拴住脖子的人,出现在他们面前。
两人一阵惊喜,却马上发现来人并非戈多,而叫做波卓。
波卓手里牵的那个人,叫幸运儿。
戈戈和狄狄眼看着波卓残酷虐待幸运儿,又聆听幸运儿一番胡言乱语地“有声思想”。
之后,波卓赶着幸运儿离去,一个孩子上来报告说,戈多今晚不来了,明天晚上准来。
这时夜幕降临,戈戈再次提议离开,狄狄表示同意,但他们仍然坐着不动。
幕落。
第二幕,次日,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两个老流浪汉再次相遇,模模糊糊地回忆起了昨天发生的事情。
他们把前一天的对话和动作重复一遍,没完没了地说话打发时间。
他们把靴子穿上脱下,又扮演波卓和幸运儿,然后再吵架、再和好。
戈戈像昨天一样,又做了一个噩梦,狄狄也依然不让他说出来。
波卓又牵着幸运儿上场了,不过他已经瞎了眼睛,昨天晚上的威风一扫而空,也根本不记得曾经见过戈戈和狄狄。
从《等待戈多》解析法国荒诞派戏剧
从《等待戈多》解析法国荒诞派戏剧摘要在戏剧越来越大众化的今天,中西方戏剧、新式戏剧与传统戏剧逐渐进入普罗大众的审美视野。
传统的西方戏剧形式完整、叙事明白,而“法国荒诞派戏剧”此类的新式戏剧一般受众则更为陌生。
为此我们便有了了解新戏剧的代表——法国荒诞派戏剧的必要。
在此,本人便借《等待戈多》这部作品,就法国荒诞派戏剧的主题与形式对其进行解析。
以期通过对其了解指导对新式戏剧的审美与创作。
【关键词】:《等待戈多》;法国荒诞派戏剧;解析;主题;形式AbstractAs the drama becomes more and more popular, Chinese and western dramas, new plays and traditional dramas gradually enter the aesthetic vision of the general public. The traditional form of western drama is complete and narrative, while the modern drama of "French theatre of the absurd" is a stranger. So we have a representation of the new drama -- the French theatre of the absurd. In this case, I borrowed "waiting for godot" to resolve the subject and form of the French theatre of the absur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aesthetic and creation of the new drama.Key words: Witting for godot; The French theatre of the Absurd; Analysis; Theme; Form目录摘要1【关键词】1绪论3一、《等待戈多》41. 《等待戈多》简介42. 简析《等待戈多》4二、从《等待戈多》中解析法国荒诞派戏剧111. 从《等待戈多》到法国荒诞派戏剧112. “荒诞的体验”的主题与“人的孤独”的主题123. 解构、非理性的创作手法与独特的戏剧语言的使用144. 痛苦的生与同样痛苦的死——挣扎在生死边缘的人物16结语17谢辞17参考文献181绪论无论是对于“法国荒诞派戏剧”还是现代主义文学,《等待戈多》都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戏剧作品。
简析《等待戈多》循环式结构的特点及意义
简析《等待戈多》循环式结构的特点及意义《等待戈多》是法国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代表作之一,该剧以其特殊的循环式结构而闻名,该结构不仅为剧中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展示方式,同时也突出了剧中主题的深度和重要性。
首先,循环式结构是《等待戈多》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整个剧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由两个人物,弗拉戈和戈多组成。
剧中的四个角色在每个部分中重复着相似的对话和行为,这种重复强调了时间的线性性和无意义性。
这种循环的结构使得观众在观看剧本时感到一种无尽的等待和重复,与剧中人物的生活状态相呼应。
其次,循环式结构传达了剧中主题的深度和重要性。
《等待戈多》主要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生活的无望性。
剧中人物通过等待戈多来填补他们生活中的空虚和寂寞,然而戈多的到来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改变,弗拉戈和戈多的对话和行动一直循环重复,没有任何进展。
这种无尽的重复和等待传达了生活的无望和虚无,加深了观众对人类存在的思考。
最后,循环式结构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反思和自省的空间。
观众通过看到角色的重复行为和对话,不禁会思考自己的生活是否也有类似的循环和重复,是否也存在着一种无尽的等待和无望。
这种反思
和自省引发了观众对生活和存在的深度思考,推动他们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总之,循环式结构是《等待戈多》的重要特点之一,通过重复和无尽的等待,该剧向观众传达了生活的无望和虚无,并引发观众对生活和存在的深度思考。
这种特殊结构为剧中主题的表达提供了独特的方式,使得该剧成为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等待戈多小组阅读总结
文学与新闻学院外国文学课程期末总结题目《等待戈多》小组期末总结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组长张一驄组员王泽明陈小雪聂娜李昂叶思婧梅玲卢雨向丽蓉杨妍年级 2007级指导教师刘亚丁易丹王晓路前言这次作品阅读以小组形式进行,我们小组的选题是《等待戈多》。
第一篇读书笔记属于小组成员分别独立完成,第二篇读书笔记则是在几次讨论之后完成。
其中的几次讨论连同一些其他活动形成了会议记录。
此外,我们还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整个剧改写成了一幕短剧。
我们最后的小组展示则以PPT和戏剧的综合方式展示出来。
综合起来,我们小组这学期的成果包括读书笔记、会议记录、话剧、PPT以及此份总结。
《等待戈多》作为贝克特的代表作,一反传统戏剧的情节、人物、布景和冲突,有时甚至是完全抛弃。
作者自觉地、本能地去描写剧作家自己的心理感受,用来表达其意图,但是在特意安排下,文意却又具有模糊性;所以我们在讨论过程中是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从而得出很多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结论。
当然,这也是《等待戈多》的魅力所在。
而小组讨论到最后的最终意见,就是不统一分歧,将所有不同的观点全部展现出来,也算是我们自己做出的多角度阐释。
《等待戈多》小组的讨论并没有仿效大多数小组“小组之下再分小组”的框架,而是坚持围绕同一个问题共同展开讨论,从而能够在多人的探讨中引起更大规模的争论,希望能够共同对于某一问题达到较为深入的认识。
这种小组组织形式也就决定了小组的研究模式始终处于感性阅读和理性思考之间,在理论和文学思潮方面较少涉及,但关于作品的人物、细节,包括话剧文本本身研究等有较为清晰明确的结论。
同时,小组的具体讨论形式为“小组成员轮流发言,在发言过程中随时打断,展开联想和辩论”,因而在老师集体辅导之前的五次小组讨论,讨论效率普遍较为低下,而涉及内容却是丰富多彩,而小组成员在讨论中,也普遍在倾听和讨论他人意见和观点的同时,完善了自身一些原本不成熟的看法。
我们认为这是我们在讨论中获得的最大收获。
从作品《等待戈多》看荒诞派戏剧的特征
从作品《等待戈多》看荒诞派戏剧的特征学校:沈阳师范大学学院:09级文学院专业:对外汉语5班姓名:***学号:********从作品《等待戈多》看荒诞派戏剧的特征摘要:荒诞派戏剧曾在20世纪的西方舞台风行一时,它揭示了世界、人的处境和人自身生存状态的荒诞性,致力于展现人为了明确人生目的,为了找到自己所进行挣扎的理由。
在荒诞派戏剧作家中,萨缪尔·贝克特是最独特、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位。
他的作品表现了一个由游戏和虚幻所构成的破碎时空的世界里,人生存的尴尬。
他要人们正视活生生的现实,使人从不断的幻想和失望中解脱出来。
本文通过作品《等待戈多》浅析一下荒诞派戏剧的特征。
关键词: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特征20世纪50年代初,西方舞台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戏剧品种,它既没有连贯的情节,有没有明晰的人物形象,甚至人物对话、独白也显得颠三倒四,近乎梦呓。
但它却致力于表现人为了明了人生目的,为了找到自我,抑或是仅仅在这荒诞的世界里为了逃避生活的重负所进行的挣扎。
传统的戏剧手法在这里被肢解、扭曲甚至变形,传统的戏剧评论方法和准则在他们的作品面前失去了效用。
这一新的戏剧品种被称为“荒诞派戏剧”。
在所有荒诞派艺术家中,萨缪尔·贝克特是最独特、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在他的作品里,人的灵魂的孤苦、肉体的衰老和精神世界的虚构是永恒的主题。
他的成名作《等待戈多》中就说明了这几点,本文便从这部作品出发浅析荒诞派戏剧的特征。
一、结构艺术:循环结构一只狗来到厨房,偷走一块面包。
厨子举起杓子,把那只狗打死了。
于是,所有的狗都跑来了,给那只狗掘了一个坟墓,还在墓碑上刻了墓志铭,让未来的狗可以看到。
一只狗来到厨房,偷走一块面包。
……这是《等待戈多》中,弗拉基米尔在第二幕出场后高唱的一支歌,这支歌讲述了一个没有结局的,反复循环的故事。
初看上去,颇感滑稽荒诞,殊不知这是作者有意而为之。
也正是剧作循环结构的暗示。
这种独特的循环结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幕与幕之间的重叠反复,如场景、时间、出入人物等前后如出一辙;二、人物语言和动作的重叠反复。
用结构分析法分析_等待戈多_之存在主义思想_程芳
- 71 -
பைடு நூலகம்
出的选择。”[12]因此,我们可以说整部《戈》剧中的等待都是关 于人在面对必须进行的选择时呈现出的焦虑感,都是爱斯 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在面对不得不进行选择时产生的焦虑 感的放大。他们甚至怀疑一切已确定的事物,比如,弗拉季 米尔怀疑他所等之人的名字,爱斯特拉冈不能确定摆在他 眼前的那双靴子的颜色。最糟糕的是,最客观的时间概念在 他们的头脑中都是一片混乱。这些都表明,他们焦虑不安导 致他们无法分神关注自己周边的客观环境,这也导致了他 们在进行选择时犹豫不决 (比如爱斯特拉冈在第二幕勉强 愿意试穿靴子)。如此他们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由于必 须要选择,他们产生了焦虑感,而焦虑感又使他们对客观环 境疑虑重重,致使他们不敢去选择或在选择时犹豫不决。有 读者可能会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两人在选择共同离开后却 不见行动?他们离开的选择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冲动 (passion),而存在主义者根本不相信冲动的力量。“存在主 义者从来不认为冲动可以使人采取任何明确的行动,因此 冲动只是一种借口,存在主义者认为人应该对自己的冲动 负责”[12]。换言之,对于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离开只是 一时冲动的借口,并不足以让他们放弃承担履行约定的责 任,尽管他们选择继续等待戈多使他们焦虑不安,行为失 常,思绪混乱,但至少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也为这个 世界作出了榜样。
第 32 卷 第 3 期 2011年 3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l. 32 No.3 Mar.2011
用结构分析法分析《等待戈多》之存在主义思想
程芳
(上海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240)
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
2、剧情: 、剧情: 这是一个两幕剧,出场人物共有 个 两个老流浪汉──爱斯特 这是一个两幕剧,出场人物共有5个:两个老流浪汉 爱斯特 拉冈(又称戈戈 和弗拉季米尔(又称狄狄 又称戈戈)和弗拉季米尔 又称狄狄), 拉冈 又称戈戈 和弗拉季米尔 又称狄狄 ,奴隶主波卓和他的 奴隶“幸运儿” 音译为吕克 还有一个报信的小男孩。 音译为吕克), 奴隶“幸运儿”(音译为吕克 ,还有一个报信的小男孩。故事 发生在荒郊野外。 发生在荒郊野外。 第一幕。黄昏时分,两个老流浪汉在荒野路旁相遇。 第一幕。黄昏时分,两个老流浪汉在荒野路旁相遇。他们从何 处来,不知道,惟一清楚的,是他们来这里“等待戈多” 处来,不知道,惟一清楚的,是他们来这里“等待戈多”。至 于戈多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等待他,不知道。在等待中, 于戈多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等待他,不知道。在等待中,他 们无事可做,没事找事,无话可说,没话找话。他们嗅靴子、 们无事可做,没事找事,无话可说,没话找话。他们嗅靴子、 闻帽子、想上吊、啃胡萝卜。波卓的出现,使他们一阵惊喜, 闻帽子、想上吊、啃胡萝卜。波卓的出现,使他们一阵惊喜, 误以为是“戈多”莅临, 误以为是“戈多”莅临,然而波卓主仆做了一番令人目瞪口呆 的表演之后,旋即退场。不久,一个男孩上场报告说, 的表演之后,旋即退场。不久,一个男孩上场报告说,戈多今 晚不来了,明晚准来。第二幕。次日,在同一时间, 晚不来了,明晚准来。第二幕。次日,在同一时间,两个老流 浪汉又来到老地方等待戈多。 浪汉又来到老地方等待戈多。他们模模糊糊地回忆着昨天发生 的事情,突然,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向他们袭来,于是没话找话、 的事情,突然,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向他们袭来,于是没话找话、 同时说话,因为这样就“可以不思想” 可以不听” 同时说话,因为这样就“可以不思想”、“可以不听”。等不 来戈
外国文学------等待戈多赏析
荒诞派艺术在具体作品中的运用-----浅析《等待戈多》年级学院专业学号姓名任课教师完成时间 2011年5月25日成绩荒诞派艺术在具体作品中的运用-----浅析《等待戈多》内容摘要:荒诞派戏剧就是在存在主义,超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体产生在20世纪50年代,最早出现在法国,是二战后西方戏剧界最具影响的流派之一。
1953年,当贝克特运用荒诞的怪异的创作手法打造出的《等待戈多》上映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本文就是通过浅析《等待戈多》来探索荒诞派艺术在具体作品中的运用。
关键词:荒诞派艺术《等待戈多》异化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破了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摧毁了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矛盾重重,使得整整一代人对美好的生活的憧憬,流于幻灭,给人们的心灵划上了难以愈合的伤痕。
人们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出路,感到四周一片黑暗,前途渺茫,因而情绪低落,产生了悲观绝望思想。
在这样的情况下,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在社会上泛滥,文坛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新的现代派文学流派。
荒诞派戏剧就是在存在主义,超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体产生在20世纪50年代,最早出现在法国,是二战后西方戏剧界最具影响的流派之一。
1953年,当贝克特运用荒诞的怪异的创作手法打造出的《等待戈多》上映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法国战后最叫座的一出戏,被译成了20多种文字。
此后荒诞派作品层出不穷,在欧美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而贝克特也成为了荒诞派戏剧的创始人和最有力的代表。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创作的第一部舞台剧,1952年首先以法语出版,1953年在巴黎上演。
《等待戈多》全剧共分2幕,讲的是一条乡间的小路上,流浪汉狄狄和戈戈在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的到来。
可是戈多是谁?他们何时约见?连他们自己都不清楚,但他们任然苦苦的等待。
《等待戈多》与传统戏剧大相径庭,他没有情节,没有人物之间的心理冲突,没有高潮,是一出典型的“反戏剧”。
贝克特说过:“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纯正的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待戈多》圆形结构分析
宋建荣
对于荒诞喜剧的代表作《等待戈多》,我们一般都觉得不大好解读。
如果从传统戏剧的情节、人物、环境三个方面来分析,那更是拳头打在棉花上,无处使力。
但无论分析什么作品,都要从具体的内容着手,所以我们就试着从《等待戈多》的三个圆形结构来剖析,并进而把握这个荒诞戏剧的意义所在。
第一个情节是脱靴子。
为何脱靴子呢?作品中第一次涉及这个话题是爱斯特拉冈说的:“啊,别啰嗦啦,帮我把这混账玩意儿脱下来。
”到底是什么原因要脱靴子,爱斯特拉冈在这里没有说。
再看下文,爱斯特拉冈说:“脚疼!他还要知道我是不是脚疼!”从这里看出来埃斯特拉冈是因为脚疼而要脱靴子的。
那么为什么脚疼呢?文中也没有直接说。
舞台说明是这样描述的:“爱斯特拉冈使尽平生之力,终于把一只靴子脱下。
他往靴内瞧了瞧,伸进手去摸了摸,把靴子口朝下倒了倒,往地上望了望,看看有没有什么东西从靴里掉出来,但什么也没看见,又住靴内摸了摸,两眼出神地朝前面瞪着。
”从这里可以得出,爱斯特拉冈是因为怀疑靴子里有东西,硌了他的脚底所以有点疼,但事实是靴子里什么都没有。
也就是说,爱斯特拉冈没有任何理由脱靴子,脱靴子的整个情节完全是无聊的、多余的。
第二个情节是脱帽子。
《等待戈多》的主人公是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
脱靴子是爱斯特拉冈的情节,作者当然不会忘了弗拉季米尔,所以就设计了弗拉季米尔脱帽子的情节:“他脱下帽子,向帽内窥视,在帽内摸索,抖了抖帽子,重新把帽子戴上。
……他又脱下帽子,向帽内窥视。
……他敲了敲帽顶,像是要敲掉粘在帽上的什么东西似的,再一次向帽内窥视。
”看来是他怀疑帽内粘上了什么东西,但事实是帽内根本就没有任何东西。
也就是说,弗拉季米尔脱帽子的情节和爱斯特拉冈脱靴子的情节一样,都是无聊的,都是无因也无果的。
再来看第三个情节——上吊。
这个情节是他们两个人共同参与的。
自杀总有原因吧。
但文中埃斯特拉冈说:“咱们上吊试试怎么样?”上吊可不能闹着玩的,但我们的主人公却带着玩耍的口吻说:“上吊试试怎么样。
”这不禁让我们读者大
为惊讶。
连这样关系到人的生命的动作,也是没有任何原因的。
只是以玩笑来对待。
我们也知道他们两个上吊没有成功,文中爱斯特拉冈说:“要是它吊得死你,也就吊得死我。
”弗拉季米尔说:“可是我真的比你重吗?”上吊就这样来无影去无踪地化解了,接下去文中就再也没有提及上吊这个词语。
这三个情节具有共同特点,那就是无因也无果,情节的出现和消失呈现为圆形结构。
从结构上来说,似乎把这些情节完全剥离出来也不会影响戏剧的完整性。
但我们知道这些情节在戏剧的内容上肯定是有必要的。
脱靴子、脱帽子、上吊,这三个情节从性质上来说,那代表了人类的痛苦。
那么作者在这里是不是具有这样的意思——这个世界是无聊的,人类一切的痛苦都是无缘也无果的,它的出现是突然的,它的消解也是莫名其妙的,人类如果试着想解脱它,那也是徒劳的。
读到这里,我不禁深深出了一口冷气,萨缪尔·贝克特在剧中冷冷静静地啰里啰嗦地讲的难道真的是这个道理?
发表于《中学语文报》第8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