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赏析
4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汇总 译文+赏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汇总译文+赏析八年级上册必背诗词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这首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
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诗歌首联“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
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从先贤那里寻找慰藉。
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二、赏析1.此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回到现实情境,又仿佛黄鹤从天而降一样,神秘莫测。
唐诗宋词鉴赏精选【译文及注释】
唐诗鉴赏精选《好事近·湓口放船归》【宋】陆游湓口②放船归,薄暮散花洲③宿。
两岸白蘋④红蓼⑤,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译文及注释】:①好事近:《好事近》,词牌名,又名《钓船笛》。
“近”指舞曲前奏,属大曲中的一个曲调。
②湓(pén)口:古城名。
以地当湓水入长江口而得名。
汉初灌婴始筑此城。
故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后改名湓城,唐初改浔阳。
为沿江镇守要地。
③散花洲:古战场。
散花洲古时还有散花滩之名。
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武昌江水中小岛上,武昌人以其地为吴王散花滩。
《舆地纪胜》载:“世传周瑜败曹操于赤壁,吴王迎之至此,酾酒散花以劳军士,故谓之吴王散花洲。
”④白蘋(píng):蕨类植物,现代称为田字草、四叶菜,多年生浅水植物。
《尔雅翼》:蘋似槐叶,而连生浅水中,五月有华白色,故谓之白蘋。
有人认为白蘋是水鳖。
⑤红蓼(liǎo):红蓼是长在岸边比较常见的植物。
⑥沽(gū)酒:从市上买来的酒;买酒。
⑦菱(líng):水生植物。
两角为菱,四角为芰。
芡(qiàn):鸡头。
《说文》按:花似鸡冠,实苞如鸡首,故名。
生于池沼中的一种一年生大水草,体表有刺,叶圆而大,浮于水面,花茎伸长于水面上,顶生一花,紫色,浆果球形,果内胚乳白粉质,可食用。
[1]白话译文从湓口坐船而来,到了黄昏时,就停留在散花洲准备夜宿。
两岸色彩醒目的白苹和红蓼,把小船都映衬得似乎染上了一层新绿。
只要有酒的地方那就是家,反正一年四季吃的东西不用愁。
等夜宿一晚,第二天又乘风顺流,随意飘荡,不管是在江南还是江北。
创作背景公元1175年(淳熙二年),范成大邀陆游入幕僚,为成都路安抚司参议官。
陆与范素有诗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场礼数,以致引起同僚讥讽;又因复国抱负和个人功名长久无法得到伸展的空间,故常有较放纵轻佻的行为,被同僚指责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
于是陆游索性自号“放翁”,并在诗中自我嘲解。
《观书》译文及赏析 于谦《观书》鉴赏
《观书》译文及赏析于谦《观书》鉴赏《观书》是由于谦所创作的,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观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观书》明代: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观书》译文书卷就好像是我的多年老友,无论清晨傍晚还是忧愁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心中再无半点尘世间的世俗杂念。
坚持经常读书,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
勤奋攻读,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
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不相信我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观书》注释故人:老朋友。
此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拟作“故人”。
“相亲”句:晨昏:即早晚,一天到晚.晨:早上。
昏:黄昏。
忧:愁。
每:时常。
亲:近。
三千字。
此为泛指,并非确数。
此句说明作者读书多且快,同时也写出他那种如饥似渴的情态。
胸次:胸中,心里。
尘:杂念。
这句说作者专心读书,胸无杂念,“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其一)诗中:“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逐:挨着次序。
金鞍:饰金的马鞍。
玉勒:饰玉的马笼头。
此泛指马鞍、笼头的贵美。
庐:本指乡村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引申为村房或小屋的通称。
这里指书房。
《观书》赏析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
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
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
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
《夜书所见》译文及赏析
《夜书所见》译文及赏析《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秋夜中诗人所见的景象,抒发了他在异乡的思乡之情。
诗中通过描写秋风吹动梧桐叶的声音和江上的秋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家乡的思念。
尤其是看到篱笆下的灯火,联想到孩子们在夜晚捉蟋蟀的情景,更加深了这种思乡之情。
全诗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是一首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佳作。
夜书所见原文【宋】叶绍翁萧萧⑴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⑵。
知有儿童挑⑶促织⑷,夜深篱落⑸一灯明。
【注释】⑴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⑵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⑶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⑷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⑸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赏析1】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
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促织。
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
’”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赏析2】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
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
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
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古代神话三则-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学习四《古代神话三则》原文译文赏析《夸父逐日》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1、《夸父逐日》夸父与太阳赛跑,赶上了太阳;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向北去喝大泽的水。
还没赶到,就在半路上渴死了。
他丢下的手杖,变成了桃林。
2、《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於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在那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传说这是炎帝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3、《鲧禹治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译文:洪水泛滥,巨浪滔天,鲧便偷窃了天帝的息壤,用它来填塞泛滥的洪水。
因为事先没有得到天帝允许,天帝很生气,就派了火神祝融把鲧杀死在羽山的郊野。
鲧死后,他的肚子里生出了禹。
天帝最终命令禹去分布息壤,平定九州的水患。
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夸父——挑战自然精卫——至死不屈鲧禹——前仆后继〖语言特色〗课文所选的三则古代神话篇幅短小,在朴实简练的叙述语言中包含深刻的意蕴,加之想像夸张的巧妙运用,给人以难以磨灭的教益。
唐诗三百首译文及赏析
唐诗三百首译文及赏析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也是中华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诗三百首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是对唐代文化艺术的最好诠释。
这些诗歌以其深邃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以下是部分唐诗三百首的译文及赏析。
1.《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及赏析:太阳落山山已无,黄河水入大海流。
想要看尽万里情,高登一楼更精神。
这首诗以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沧桑和壮丽的自然景色,通过登楼望远的景象,揭示了人的奋发向上的精神追求。
2.《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及赏析:春天醒来不知天,到处听到鸟哭声。
昨夜风雨吹门外,花儿落下多少情。
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早晨,通过描绘春天的醒来与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内心的思考。
3.《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及赏析:窗前明亮月如光,怀疑地上覆霜霜。
举头望见高悬月,低头怀念故乡乡。
这首诗以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夜晚思乡的心情。
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和冷冽的寒霜,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译文及赏析:花间一壶酒,独自喝,无同伴。
举杯邀明月,与影成三人。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人在花前独自饮酒,借喻着人与自然的交流和思考。
酒、明月和影子成为了作者与自然对话的桥梁。
5.《白日依山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及赏析:太阳落山山已幕,黄河水流进大海。
想看尽万里情况,再爬登一楼更开怀。
这首诗通过描绘日落山幕,河水流入大海的景象,表现了人们对广阔世界的探索和追求的精神。
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这些诗歌不仅是对唐代社会生活、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的反映,更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巅峰之作。
这些诗歌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卓越的艺术价值以及优美的语言形式,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英汉译文赏析
7. He had left a note of welcome for me, as sunny as his face. 译文:他留下一封短信,对我表示欢迎;那信写得 热情洋溢,一如其人。(黄邦杰) 8. The result of this was that believers still believed and doubters remained doubtful. 译文:此事的结果是信者自信之,疑者自疑之。 9. Is it necessary to shout? 译文:说话就说话,非得叫唤不可吗?(吕叔湘)
17. The ignorant old woman who ruled for the entire last half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did more than any other single person to hold back China’s progress. 译文:那个愚蠢无知的老太婆统治了十九世纪后五十年, 使中国不能进步,她可算功劳第一。(张振玉) 18. Let us go into this deserted woodman’s hut, and see how he has passed the long winter nights and the short ans stormy days. 译文:那边有一座樵夫的小屋,樵夫本人不在,但我们也不 妨进去看看。冬夜漫长,冬日苦短而多风雪,这种生活is a dramatic treatment of a threatened stoppage in a factory. 译文:本片用戏剧手法,表现一家工厂面临罢工威 胁的情况。 11. His fury was exaggerated. 译文:他大发雷霆,未免小题大做。 12. You might drop the “sir” in private. 译文:在私下里,你就不要“阁下、阁下”的啦。 13. He sought 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 译文:他想远走高飞,免得心烦。
经典文言文译文及赏析
经典文言文译文及赏析经典文言文译文及赏析《极乐寺纪游》原文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
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
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馀。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
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
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马行绿荫中,若张盖。
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思立亦以为然。
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译文高梁桥下的河水从西山深峡谷中流淌过来,经过此地流入河里。
一千匹白色的带子一般,微风吹过水面就像罗纹纸(一种纸张)。
河堤筑在水中,被两条河夹着。
堤上有四行绿色的杨树,树木古老枝叶繁盛,一棵大树的树荫,可以铺好几张席子,从叶子缝隙中垂下的柳条有一丈多长。
河岸北边寺庙道院非常多,红门大殿,绵延好几十里远。
对面远处的树木,高矮成林,中间几处水田,西山好像人盘着螺旋状的头发,耸立在树林河水之间。
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道路的风景也很好,马在绿荫下前行,就像给马车做的车棚。
佛殿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松树大约有七八围(一人环抱的长度叫做围)粗。
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先生一起来这里游玩。
我的弟弟袁中郎说:“这个地方就像钱塘、苏堤”。
黄思立也认为是。
我于是感慨西湖美景,我梦到很多次了,什么时候能挂起进贤冠(挂进贤冠,意思是辞去官职,挂起官帽,让给贤能的人),充当西湖六桥底下的游客,了却我一段山水情缘?当天每人分别押一个韵,各自做了一首诗,然后道别。
赏析这篇散文小品,简洁清新、活泼灵秀、诗趣盎然。
长桥、流水,堤坝、绿树、寺院,一幅幅画面都洋溢着清新秀美的特色。
作者以高梁桥为起点,一路游来,桥下之水纯净柔和如白练;长堤被水所夹持,仿佛有震动摇荡的感觉;堤上绿杨繁茂幽深,令他神清气爽。
40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
40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1、汉江临泛/ 汉江临眺唐代: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鉴赏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
“三湘”,一说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合称三湘;一说为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
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
“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
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
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
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
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
”说得很中肯。
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17首诗歌总赏析+译文+思想感情
1.《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通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译文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由于大自然的偏爱,给了这儿神奇秀丽的景色,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层层云升腾,心胸荡然,极力张大眼睛把飞鸟归山映入眼帘。
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俯瞰群山会是多么渺小!2.春望[唐]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现代文译文〗国都已经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京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
花都感伤时事而落泪,鸟都怅恨而叫得惊心。
战火长时不息,一封家书都很难得到。
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就梳不成发髻插不住簪。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
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
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爱国之情。
3.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走出来查看情况。
差役吼得多么凶狠啊!老妇人啼哭得多么可怜啊!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刚刚战死。
刘禹锡《秋词》译文及赏析
刘禹锡《秋词》译文及赏析《秋词》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刘禹锡《秋词》译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秋词》原文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译文:自古以来的人们都说秋天是凄凉的,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秋词》赏析: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
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西风颂》四种译文的比较赏析
《西风颂》四种译文的比较赏析一、引言《西风颂》是法国著名诗人阿尔弗雷德·德·缪塞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我国,这首诗有众多优秀的译本,本文将对四种具有代表性的译文进行比较赏析,以期对诗歌翻译艺术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四种《西风颂》译文的概述与比较1.许渊冲译本许渊冲先生的译本在保留原诗韵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汉语的优势,使译文具有很强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例如:“西风啊,你是秋天唯一的歌手,/ 在世界舞台上,你吹奏着永恒的旋律。
”2.冯至译本冯至先生的译本诗意浓郁,充满浪漫气息。
他以诗意的方式传达了原诗的意境,如:“你是秋之生命的呼吸,/ 在落叶飘零的时刻,你吹拂而过。
”3.陈敬容译本陈敬容先生的译本简洁明了,贴近原诗。
她准确地传达了诗人对西风的赞美之情,例如:“你是秋天的呼吸,/ 在大地间吹拂,唤起万物的精神。
”4.飞白译本飞白先生的译本自由奔放,豪放不羁。
他充分发挥了汉语的韵律特点,使译文在保持原诗意境的基础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如:“西风啊,你是秋天的灵魂,/ 在这个世界里,你吹拂着无尽的热情。
”三、译文赏析1.许渊冲译本:韵律美与意境美许渊冲先生的译本在韵律方面非常成功,诗句的押韵与原诗紧密贴合,使译文在朗读时具有优美的韵律感。
同时,他注重意境的传达,如将西风比喻为“歌手”和“永恒的旋律”,既保留了原诗的意象,又赋予新的内涵。
2.冯至译本:诗意与浪漫冯至先生的译本诗意盎然,充满了浪漫气息。
他将西风与“生命的呼吸”相联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
同时,通过诸如“落叶飘零的时刻”等细腻的描绘,传达了原诗的意境。
3.陈敬容译本:简洁明了,贴近原诗陈敬容先生的译本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原诗的主题,如将西风比喻为“秋天的呼吸”,既体现了诗人的赞美之情,又准确地传达了诗的意境。
4.飞白译本:自由与豪放飞白先生的译本在保持原诗意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汉语的韵律特点。
他将西风比喻为“秋天的灵魂”,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
李贺《马诗》译文及赏析
李贺《马诗》译文及赏析李贺《马诗》译文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贺《马诗》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贺《马诗》译文及赏析篇1《马诗》唐代: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戴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马诗》注释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在河北省。
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钩:古代兵器。
何当:何时。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马诗》赏析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得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钩”是一种弯刀,一种武器。
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的意思。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年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荆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乍看是应用赋法,实则启动后两句抒情,又具有兴义。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何时才能受到皇帝的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三、四句借马以抒情。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注释译文和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注释译文和赏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注释译文和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注释译文和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北宋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注释】:①又名《百字令》。
双调,一百字,仄韵,多用入声。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浦圻县,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③千堆雪:流花千叠。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又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④周瑜二十四岁为东吴中郎将,人称周郎。
小乔为乔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为赤壁之战十年前事。
⑤“笑应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
⑥酹:以酒洒地,用以敬月。
【词语注释】(1)大江:长江(古时“江”特指长江,“河”特指黄河)。
(2)淘:冲洗。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4)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5)雪:比喻浪花。
(6)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7)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
唐诗三百首全集赏析(含译文及注释)
唐诗三百首全集赏析五言绝句行宫唐代: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文曾经富丽堂皇的古行宫已是一片荒凉冷落,宫中艳丽的花儿在寂寞寥落中开放。
幸存的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只能谈论着玄宗轶事。
注释寥(liáo)落:寂寞冷落。
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
这里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
宫花:行宫里的花。
白头宫女: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一些宫女天宝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
说:谈论。
玄宗:指唐玄宗。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夕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注释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再。
新嫁娘词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译文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来作羹汤。
不知婆婆什么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
注释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
羹:泛指做成浓的菜肴。
“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
谙:熟悉。
姑食性:婆婆的口味。
遣:让。
小姑:一作“小娘”。
丈夫的妹妹。
也称小姑子。
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注释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
采撷(xié):采摘。
相思:想念。
怨情唐代: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古代八十六句情诗译文及赏析
古代⼋⼗六句情诗译⽂及赏析古代⼋⼗六句情诗译⽂及赏析 (2012-03-24 00:12:55)标签:李⽩巫⼭情诗名句学习课堂分类:学习课堂1、⾐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憔悴。
-柳永《凤栖梧》---我思念她让⾃⼰变得很憔悴,⾐带越来越松(形容越来越瘦)也始终不后悔。
2、死⽣契阔,与⼦成说。
执⼦之⼿,与⼦偕⽼。
-佚名《诗经·邶风·击⿎》---不论⽣死离别,都跟你说定了。
我要牵着你的⼿,和你⼀起⽩头到⽼。
3、两情若是久长时,⼜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只要是真情久长⼼相印,⼜何必朝⼣相聚度此⽣。
4、相思相见知何⽇?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三五七⾔》---想当⽇彼此亲爱相聚,现在分开后何⽇再相聚?在这秋风球⽉的夜⾥,想起来想真是情何以堪。
5、有美⼈兮,见之不忘,⼀⽇不见兮,思之如狂。
-佚名《凤求凰·琴歌》---有位美丽的⼥⼦啊,我见了她的容貌,就此难以忘怀,⼀⽇不见她,⼼中牵念得像是要发狂⼀般。
6、⼊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穷极。
-李⽩《三五七⾔》---进⼊我的相思门,就知道我的相思苦。
相思有多长想你有多长,短的相思⽆穷⽆尽。
7、曾经沧海难为⽔,除却巫⼭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其四》---经历过⼤海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所吸引。
陶醉过巫⼭的云⾬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了。
以极⾄的⽐喻写尽怀念悼亡之情,“沧海”、“巫云”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
8、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上⾼楼》---你似路上的扬尘,妾若混⽔⾥的泥⼟,尘⼟飞扬,泥⼟下沉,不在⼀起。
什么时候才可能会和在⼀起,⽩⾸偕⽼,和谐共处?9、凄凉别後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明中。
纳兰性德《虞美⼈》---分别后的凄凉我们俩⼈是相同的,在明⽉当空的时候最受不了(那份)凄怨情感(地萦绕)。
10、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节妇吟》---现在,我只好把你送给我的明珠再还给你,做出这个决定我已泪⽔涟涟,真恨⾃⼰为什么没在未出嫁时就与你相逢相识呢!11、嗟余只影系⼈间,如何同⽣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感叹只剩下我孤单⼀⼈活在世上,为什么曾经可以同⽣却终究不能共死。
李商隐《日日》全文译文及赏析
李商隐《日日》全文译文及赏析《日日》是由李商隐所创作的,李商隐擅长抒写日常生活中某种微妙的诗意感受,这首诗即写于某年春天,作者因春光引发一种微妙感受而作此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日日》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日日》唐代:李商隐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日日》译文一天天的春光和时光争晖飞快流逝,奔向山城的山路早春的杏花发出芳香。
什么时候心绪能全然没有什么事,能得到如春天的百尺游丝一样的春思呢?《日日》注释日日:意为一天天。
唐王昌龄《万岁楼》诗:“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
春光:泛指春天明媚妍丽、富于生命力的景象。
南朝宋吴孜《春闺怨》诗:“春光太无意,窥窗来见参。
”日光:既指艳阳春日,又兼有时光之意。
汉陆贾《新语·道基》:“润之以风雨,曝之以日光。
”山城:依山而筑的城市。
北周庾信《奉和泛江》:“岸社多乔木,山城足回楼。
”心绪:心思,心情。
隋孙万寿《远戍江南寄京邑亲友》诗:“心绪乱如麻,空怀畴昔时。
”浑无事:即全无事。
浑:犹全。
游丝:指春天时虫类吐在空中而四处飞扬的细丝。
南朝梁沈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游丝映空转,高杨拂地垂。
”《日日》赏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题或作“春光”,或作“春日”,皆非,应是截取开头一句的前两字而成。
在李商隐诗集里有很多诗是属于这种虽曰有题实为无题的,如《流莺》(其首句云“流莺漂荡复参差”)、《相思》(首句云“相思树上合欢枝”)、《人欲》(首句云“人欲天从竟不疑”)等皆其例也。
全诗可分两层:前二句写的是春景,后二句是写由此景而感发的心情、意绪,并以“游丝”绾合前景后意,显得十分自然、缜密。
诗中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家国大事,也看不出什么博大的胸襟和深邃的思想。
但是却从这普普通通的景色抒写中传达了诗人某种幽微而复杂的体验或感受,而这才是此诗感人之所在。
首句“日日春光斗日光”写诗人眼中的春色。
一句之中连用三个“日”字,妙在使人不觉其重。
《金桥感事》鉴赏-《金桥感事》译文及注释赏析
《金桥感事》鉴赏-《金桥感事》译文及注释赏析《金桥感事》是由吴融所创作的,全诗情感激越,悲愤凄怆,诗人的忧思愁绪,在诗中层层推进,千回百折,读来让人荡气回肠,心潮起伏。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金桥感事》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金桥感事》唐代:吴融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
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金桥感事》译文皑皑白雪覆盖着巍巍太行,高耸在万里晴空重峦叠嶂,高耸在晴朗的天空;早春二月的潞州郊野依然是北风狂舞,寒气滚动。
李克用早有饮马黄河自立为王的野心,因此他一定会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打过太行山东。
唐王朝灭亡的日子即将到来,多么希望皇上能采用魏绛的办法,以期收到“五利”之功。
夕阳西沉,长亭遥对,心中悲痛到极点,忽然一曲哀伤的胡笳声又从戍楼的烽烟里传入我的耳中。
《金桥感事》注释金桥:地名。
唐属潞州,在今山西长冶市西南。
事:唐昭宗大顺元年,沙陀藩镇李克用进据河北道南部的邢、洛、磁三州。
朝中大臣们多数反对发兵讨李,而昭宗却采纳张浚的主张草率出兵,结果三战三败。
李军势如破竹,昭宗被迫于大顺二年(891)二月为李克用加官晋爵,罢张浚官。
太行:山名。
即太行山。
朔风:北风。
饮马:让马喝水。
后也有军队进驻之意。
典出《左传》。
《左传》中载,晋楚之战时。
楚军扬言“饮马于河(黄河)而归。
”渭北:渭水以北地区。
诗中指长安。
李克用的军队早已于唐中和三年(883)与黄巢起义军作战时就曾打进过渭北的长安。
射雕:指善于射雕的人。
史载北齐斛律光尝从世宗于洹桥校猎,射落大离,丞相属刑子高叹曰:“此射雕手也。
”诗中是以斛律光喻李克用。
雕:是一种鸷鸟,猛健善飞,不易射中。
山东:太行山以东的地区。
百年徒有伊川叹:用《左传》中典故。
《左传》载,周朝大夫辛有见披发人(古代戎族,有披发的习俗)在野外祭祀而预言“不及百年,此其戎乎!”辛有死后,不过百年,戎人果然迁居于伊水之滨。
柳宗元《江雪》全诗译文及赏析
柳宗元《江雪》全诗译文及赏析这首《江雪》是由唐代诗人柳宗元所创作,作者运用了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译文及注释《江雪》译文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江雪》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独:独自。
《江雪》赏析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ranslation and appreciation
原文:《五柳先生传》 译文3:The Man of Five-Willows 译文4: A Biographical Sketch of the Five-Willow Gentleman
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原文:环睹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 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译文3:Four bare walls enclose his rooms; the wind and sun find free access through the roof and the chinks. His clothes are ragged, his dishes usually empty. But he takes it perfectly at ease. Sometimes he writes to amuse himself, to express what is in his mind. He cares little for worldly gain or loss. It is thus he passes his allotted span on earth. 译文4: The walls of his bare rooms had ceased to shelter him from wind and sun. His clothes of coarse cloth would have ceased to provide his body with a cover, had he not tied together in knots the many gaping holes. His bamboo vessels and gourd ladles were invariably hollow. Yet he was at peace with himself and content. • He took pleasure in writing. His works give a fair account of his interests and purpose in life. Thus he lived to the end of his days.
原文: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而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请去留。 译文3:Tranquil and spare of speech, he covets neither fame nor profit. He takes delight in books, but is not concerned with details. Whenever an idea flashes upon him he becomes so overjoyed as to forget his meals. Drinking is his natural weakness, but, being poor, he cannot afford to buy wine. Knowing it well, his relatives and friends are wont to provide some for him to share. Then he finishes every drop and does not stop till quite drunk. While tipsy, he leaves them without more ado. 译文4: Quiet and sparing of words, he was concerned with neither fame nor gain. Without being pedantic, he had a passion for learning. Whenever a hidden meaning dawned upon him, he would forget his meals in an ecstasy of delight. • A weakness he had for the brimming cup, and would have indulged more freely, had he been less impoverished. Knowing it, kith and kin would ask him over for a drink. Once there, he would drain off whatever amount was to be had, bent on getting himself drunk. As soon as justice had been done to the wine, he would take his leave.
Summary
• 译文3的特点:比较口语化,句式以简单句为主,基本表达了原文 的意思。译文4的特点:行文正式,无论是从句式结构还是用词来 说都是比较正式且严谨的。特别是倒装句、虚拟式的运用,使译文 更为严谨。
• 译文3采用一般现在时,使读者与原作更为接近,特别是在写人时, 一般现在时的使用可以让读者更为接近所刻画的人物;译文4则使 用过去式,一般过去式描写的一般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这就没有 现在时的那种亲近感。
• 译文3无脚注,译文4有脚注。脚注的添加使读者尤其是外文读者充 分了解文本知识背景,从而更好的理解译文。
Thank you
原文: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 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 民欤? • 译文3:Envoy Wise Old Chien-lou once remarked: "Not to be dejected though poor and humble, nor eager for riches and honor." Is this not a fitting epithet for a man like him? He drinks deep, chants his poems and finds happiness in himself. Is he not one of those who have lived in the spacious days of yore? • 译文4:To conclude, Qian Lou's (1) wife had this to say of her husband: "Unperturbed [he was] by poverty; indifferent to wealth and rank." Would this not sever for an accurate appraisal of the Five-Willow Gentleman? With the rim of his wine cup between his lips, poetizing for the sheer joy of it, he appears to be a misplaced ancient ofTian (2).
译文赏析 《五柳先生传》
Contents
Introduction Translation and appreciation
Summary
Introduction
• 《五柳先生传》是东晋 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将自身醉心田园、 超然世外的习性和志趣 以五柳先生的身份抒发 出来,文风恬淡,构思 独特。本文选取翻译家 方重和谭时麟的翻译进 行对比赏析。
译文3: The man cannot be identified. No one knows his name. As there are five willows grown beside his hut, he has come to be known as "Man of Five-Willows." 译文4: Unknown were his origins, his name and the way he styled himself. They called him the Five-Willow Gentleman after the five willows gracing the fringe of his cot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