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

合集下载

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学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学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学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学诊断综述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简称CNS)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大脑、脊髓和与之相连的神经根。

影像学诊断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手段,通过不同的成像技术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有助于判断异常情况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一:头部CT扫描头部CT扫描主要通过X射线成像技术,横断面的影像图像,用于评估头部疾病和损伤。

常见的应用包括头部外伤、脑出血、脑肿瘤等的检查和诊断。

1.1 颅骨头部CT扫描可以显示颅骨的形态、结构和密度,评估是否存在颅骨骨折、颅骨畸形等病变。

1.2 脑部头部CT扫描可以显示脑部的形态、位置、大小和密度,评估脑出血、脑肿瘤、脑梗死等病变。

1.3 脑室和脑池头部CT扫描可以显示脑室和脑池的形态和大小,评估脑积水、脑脓肿等病变。

二:脑部MRI扫描脑部MRI扫描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脑部的高分辨率影像,可以评估脑部结构、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1 T1加权影像T1加权影像对脑灰白质的结构和解剖学特征显示较好,可以评估脑结构的正常情况和异常情况。

2.2 T2加权影像T2加权影像对脑白质的结构和病变显示较好,可以评估脑白质病变、脑水肿等情况。

2.3 弥散加权影像弥散加权影像可以评估脑部水分的分布情况,对评估脑水肿和缺血性病变有重要意义。

2.4 功能性MRI功能性MRI可以评估脑部的功能活动,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研究有重要意义。

三:脊柱MRI扫描脊柱MRI扫描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脊柱的高分辨率影像,可以评估脊柱的结构、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1 脊柱骨骼脊柱MRI扫描可以评估脊柱骨骼的结构和畸形情况,对脊柱骨折、椎体滑脱等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2 神经根和脊髓脊柱MRI扫描可以评估神经根和脊髓的结构,对脊髓脊神经根病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3 椎间盘脊柱MRI扫描可以评估椎间盘的结构和病变,对椎间盘突出、椎间盘退变等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解剖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解剖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 )
皮质脊髓束走行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
谢 谢!
功能:是锥体外系的中继核。与大脑皮层 和小脑协同调节随意运动、肌张力和姿态 反射。
基底核结构
1胼胝体膝 2尾状核头 3内囊膝 4壳 5苍白球 6丘脑 7内囊后肢 8胼胝体压部 9尾状核尾 10 内囊前肢 11 屏状核 12外囊
1 胼胝体 2 尾状核头 3 透明隔 4 内囊前肢 5 外囊 6 壳 8 穹隆 9 10 苍白球 11 前连合 12 屏状核 13 最外囊
1 动眼神经 2 滑车神经 3 三叉神经眼支 4 三叉神经上颌支 5 展神经 6 颈内动脉 7 垂体 8 视交叉
海绵窦结构
脑膜解剖
脑有三层被膜:从外到里即硬脑膜、蛛网膜和软 脑膜
1 硬脑膜:分为两层,内层衬于颅骨表面,既骨 膜,外层深入大脑表面,形成大脑镰、小脑幕。 两层硬膜之间可形成静脉窦系统。硬脑膜与蛛网 膜之间为硬膜下腔
扣带沟缘支 顶枕沟
距状沟 中央沟 扣带沟缘支 顶枕沟
端脑内侧面脑沟
(二)脑部常规MRI扫描
traT1WI
traT2WI
FLAIR
sagT1WI
(三)脑MRI影像学表现
二 间脑
间脑:为中线结构,位于大脑与中脑之间。 包括:
丘脑 (背侧丘脑) 上丘脑 (后连合、松果体) 下丘脑 (视交叉、乳头体 、灰结节、漏斗
状窦、颈内静脉
一 大脑
大脑(端脑):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大脑半球由浅到深分为:皮质、髓质和基
底核 大脑半球分界的沟: (1)中央沟 (2)外侧沟 (3)顶枕沟和枕前切迹的连线和 (4)此线中点与外侧沟的连线
(一)大脑半球外侧面分界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和异常的影像改变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和异常的影像改变
Willis环的变异
常见变异:第五、第六脑室
透明隔间腔 Vagae间腔
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基本病变:X 线平片
溶栓 Coil(螺圈)闭塞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等 术前栓塞富血管性肿瘤如脑膜瘤 其他
Neuro CT---- CT在CNS的应用
CT平扫
怀疑急性颅内出血的首选检查手段 若CT已有梗塞征象,则不应系统溶栓
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
识认血管
Cervical Petrous Laceral Cavernous Superclinoid
Clinoidal Ophthalmic Communicabral injection
Caldwell
Townes
Lateral view of vertebral injection
脑池的概念
脑脊液循环
侧脑室 室间孔 第三脑室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上矢状窦 (硬脑膜窦)
正中孔 外侧孔
蛛网膜颗粒
蛛网膜下隙
常见变异
脑室系统
第五脑室:透明隔间腔 第六脑室:第五脑室向后延伸至穹隆柱之间
大枕大池、蛛网膜囊肿及脉络膜裂囊肿 生理性钙化
松果体、脉络丛、苍白球、大脑镰等钙化
Frontal view of venous phase
Lateral view of venous phase
CTA
脑血管
颈内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
椎动脉
大脑后动脉
MRA
MRA
解剖基础
脑室系统
侧脑室
前角 后角 下角
第三脑室 中脑导水管 第四脑室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诊断学)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诊断学)
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绝对禁忌对体内带有铁磁性物质或异物的病人亦有严格限制检查时间长,重症患者不适合对皮质骨、钙化的显示不如CT
禁忌症及缺点
各种金属性物体严禁进入MRI检查室!
T1WI
T2WI
平扫
01
MRA
DSA检查
02
各种检查方法的优选(一)外伤颅脑外伤一般直接行CT检查。脊柱外伤一般先行平片检查,再对骨折节段进行CT检查,对于脊髓压迫情况的判断需要用MRI检查。(二)肿瘤颅内肿瘤选用CT或MRI检查。MRI特殊检查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对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椎管内肿瘤应首先选用MRI检查。(三)血管性疾病对于出血的急性期,CT检查敏感。出血的亚急性期和慢性期,MRI检查价值优于CT。脑梗死首选MRI检查,可以发现早期脑梗死。对于动脉瘤、血管畸形,可以选用CT或MRI,但MRI优于CT。CTA、MRA可显示大部分病变的血管改变。(四)炎症及脱髓鞘性病变炎症及脱髓鞘性病变,直接选用CT或MRI检查。(五)先天畸形颅脑和脊柱先天畸形,应首选MRI检查。
脑静脉
上矢状窦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正常CT表现(平扫)
颅骨及含气空腔脑实质皮质的CT值32~40HU,髓质的CT值28~32HU含脑脊液的间隙:脑室、脑池、脑沟呈水样低密度非病理性钙化:发现率较X线平片高
正常CT表现(增强)
脑实质轻度强化,灰质较白质明显脑血管明显强化其他:大脑镰、脉络丛、垂体、松果体明显强化
正常表现(MRI冠状1)
冠状位 T1WI
正常表现(MRI冠状2)
冠状位 T2WI
正常表现(MRI矢状1)
矢状位 T1WI
正常表现(MRI矢状2)
矢状位 T2WI
平扫
增强扫描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与异常影像学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与异常影像学表现)

脑静脉与静脉窦
脑静脉造影
正常颅脑CT
Chinese gooseberry
颅脑CT的正常解剖
• 颅骨 • 硬脑膜 • 脑实质:大脑额、颞、顶、枕
叶及小脑、脑干 • 大脑深部灰质核团:尾状核、
豆状核、屏状核等 • 脑室系统:双侧侧脑室、三脑
室、四脑室 • 蛛网膜下腔:脑池、脑沟、脑
裂。脑池是蛛网膜下腔的局部 膨大:鞍上池、环池、桥小脑 角池、枕大池、外侧裂池和大 脑纵裂池及小脑上池等 • 血管系统
1、椎动脉 2、基底动脉 3、小脑上动脉 4、大脑后动脉
椎-基底动脉造影正位
椎动脉造影(侧位)
4 3 2 1
1、椎动脉 2、基底动脉 3、小脑上动脉 4、大脑后动脉
椎-基底动脉造影侧位
2、静脉与静脉窦期 (1)浅静脉:为分布于大脑表面的皮质 静脉。
(2)深静脉:分布于大脑深部的静脉。 (3)静脉窦
头颅正位
头颅侧位
正常颅缝
矢状缝 冠状缝 人字缝
头颅正位片 显示的颅缝
侧位片上的冠状缝和人字缝
颅压增高时显示颅缝增宽
颅底片显示冠状缝和矢状缝
脑膜中动 脉压迹
脑膜中动脉压迹
板障静脉 压迹
蛛网膜颗粒压迹
蛛网膜颗粒是一种正常的 解剖结构,是蛛网膜突入 到硬脑膜静脉窦内形成的 绒毛状或颗粒状突起,脑 脊液经此吸收循环。
第一节 正常影像表现
头颅X线平片
• 常规位置:头颅正侧位片 • 特殊位置: (1)颅底位 (2)汤氏位 (3)视神经孔位 (4)斯氏位 (5)卡氏位 (6)蝶鞍点片 (7)头颅切线位片
X线平片
1、头颅大小、形状; 2、颅板:内板、外板和板障; 3、颅缝; 4、颅板压迹:脑回压迹、脑膜中动脉压迹、 板障静脉压迹、蛛网膜颗粒压迹。 5、蝶鞍(侧位); 6、内耳道(正位) ; 7、生理性钙化:松果体钙化、大脑镰钙化、 床突间韧带钙化、脑室脉络丛钙化。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及基本病变(277页)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及基本病变(277页)

额叶 vs 颞叶
Moeller TB, Reif E. Sectional Anatomy, Thieme
横轴位各脑叶的分布
基底节区 vs 具体核团
脑室的正常变异
颅脑大血管的影像
表现
DSA影像
后前位左侧颈内动脉系统造影
侧位椎基底动脉系统造影
CTA
矢状位重建影像
脑组织的信号异常
强化方式的差异
脑水肿-血管源性水肿
• 脑水肿是由于脑组织中液体过多贮积而形成的
脑水肿-细胞毒性水肿
T2WI
DWI
ADC图
脑水肿-间质性脑水肿
与脑脊液渗透压力有关
脑积水-非交通性
脑室内通路阻塞引起的脑积水
脑积水-正常颅压性
Evan指数大于0.3
脑积水 vs 老年性脑改变
CNS的影像学方法
• X线摄影时代(1895~)
诊断信息少,检查有创
• CT的时代(1971~)
对CNS疾病的诊断具有里程碑意义
• MRI的时代(1985~)
没有离子辐射,最佳软组织对比 划时代意义
• 超声
囟门未闭的小儿
经颅多普勒检查
• 核医学
SPECT:灌注 PET:代谢
鞍区占位病变
垂体微小病灶的检出
鞍区增强表现
视N III IV V2 海绵窦 蝶窦 VI
颈内A
V1
Anne G. Osborn, Brain, 2004
MRI对脑神经的显示
额叶 vs 顶叶
Moeller TB, Reif E. Sectional Anatomy, Thieme
脑叶/脑回的分界
颅骨的溶骨破坏
转移瘤所导致的骨质破坏

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影像诊断学(1)

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影像诊断学(1)

mental calculation
Right-handed group
left-handed group
right-handed group: left hemisphere dominant left-handed group: right hemisphere dominant
Musical scale:left amygdaline activated Scary music:bilateral amygdalines activated
★ 脑脊液腔隙,T1低,T2高信号 ★ 颅神经,Ⅱ、Ⅴ 、Ⅶ、Ⅷ、Ⅸ ★ 脑血管流空信号 ★ 颅骨与软组织
整理ppt
32
正常表现(MRI冠状1)
冠状位 T1WI
正常表现(MRI冠状2)
冠状位 T2WI
正常表现(MRI矢状1)
矢状位 T1WI
正常表现(MRI矢状2)
矢状位 T2WI
MRI新技术
显强化
整理ppt
25
正常表现(CT轴位1)
正常表现(CT轴位2)
正常表现(CT轴位3)
正常表现(CT轴位4)
正常表现(CT轴位5)
正常表现(CT轴位6)
四、正常MRI 表现 第一节
★ 脑实质 ◆ T1灰质信号低于白质;T2灰质信号高于 白质 ◆ 苍白球、红核、黑质及齿状核等因铁质 沉积,T2WI低信号
Amygdaline responsible for emotion
Acupuncture language points (Tongli and Shangqiu: Aphasia treatment)
Non-points Sensory area: postcentral gyrus

07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07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圆形或不规则形高密度影。
④脑挫裂伤(cerebral contusion)
出血与水肿并存,呈高低混杂密度影。
3、MR表现
①慢性硬膜外血肿
内板下局限性梭形高信号影。
②慢性硬膜下血肿
内板下广泛性弯月形高信号影。
③慢性脑内血肿
血肿呈不规则高信号影,有铁环征。
(三)脑血管病变
1、脑动脉瘤(aneurysm)
DSA:大小不等,边缘光滑与载瘤动脉相连 的圆形高密度影。
M R:T1与T2均为边缘光滑的圆形流空信号。 C T:平扫为等密度,增强后呈圆形致密影。
2、脑血管畸形(A、V、M)
DSA:静脉早显,畸形血管团,供应动脉变
细,引流静脉增粗。
MRA:畸形血管团呈族状流空信号,供应动
脉变细,引流静脉增粗。
其内有小点状头节,周围有水肿。
脊髓影像
一、检查方法:MR>CT>脊髓造影>X线平片 二、正常表现:椎管前后径11mm,横径16mm,
脊髓呈圆柱状,边缘光滑,信号均匀。
三、髓内肿瘤(intra medullary tumor)以 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多见,约占90%。
M R 诊断要点: 1、脊髓增粗,病变范围大。 2、脊髓周围蛛网膜下腔变窄或闭塞。 3、继发脊髓空洞。 4、T1稍低信号,T2稍高信号,有强化。
C T:平扫呈等密度,不易发现,增强后可
见高密度畸形血管。
3、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
MR:缺血性脑梗塞呈长T1长T2信号,多为扇
形或不整形,较大者有占位征象,<1cm 者称为腔梗。
CT:呈扇形或不整形低密度影,边界模糊,<
1cm的腔梗CT不易显示。
பைடு நூலகம்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⒈头颅CT(计算机断层扫描)⑴皮层和白质结构正常,无明显异常密度改变。

⑵脑室及脑沟正常,无扩张或变窄。

⑶基底节结构正常,无明显异常密度改变。

⑷颅骨及软组织结构正常,无颅内出血或肿块。

⒉头颅MRI(磁共振成像)⑴ T1加权图像:脑组织呈灰白对比度,无明显信号异常。

⑵ T2加权图像:脑组织呈高信号,无明显异常信号改变。

⑶弥散加权图像:无明显弥散限制。

⑷各序列扫描显示神经结构清晰,无明显异常。

⒊脊髓MRI⑴ T1加权图像:脊髓呈灰白对比度,无明显信号异常。

⑵ T2加权图像:脊髓呈高信号,无明显异常信号改变。

⑶弥散加权图像:无明显弥散限制。

⑷各序列扫描显示脊髓结构清晰,无明显异常。

⒋脑血管造影(CTA/MRA)⑴大脑动脉及颈内动脉分支正常无明显狭窄、扩张或血管畸形。

⑵脑静脉、静脉窦及静脉分支无明显异常充盈。

⑶原发性脑血管供血动脉正常。

⒌脑电图(EEG)⑴脑电图波形规整,频谱正常。

⑵无明显脑电图异常放电或过度放电。

附件:⒈头颅CT扫描图像(包括三维重建图像):文件名⒉头颅MRI序列图像(T1、T2、弥散加权图像):文件名⒊脊髓MRI序列图像(T1、T2、弥散加权图像):文件名⒋脑血管造影图像(CTA/MRA):文件名⒌脑电图波形图:文件名法律名词及注释:⒈资料——关于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的文件、图像等信息。

⒉附件——与文档相关的材料、图像等文件。

⒊法律名词——相关法律法规中定义的术语或名词。

⒋注释——对法律名词的解释或详细说明。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

囊变,坏死,出血,钙化或纤维分隔,MRI信号常不均匀;
瘤周水肿;
MRI:
脑膜瘤--影像学表现
脑膜瘤
少见征象:
脑膜瘤--影像学表现
宽基底与硬膜相连;
肿瘤邻近颅骨的改变;
肿瘤周围脑皮质受压变形,移位,相邻白质扭曲变形;
脑白质受压塌陷征;
脑膜尾征。
注意脑内外肿瘤的鉴别,脑膜瘤的脑外肿瘤征象
02
MRI基本病变
囊 肿
水 肿
肿 块
出血 急性血肿 亚急性期血肿 慢性期血肿
梗死
1
脑出血
2
脑梗塞
3
动脉瘤
4
血管畸形
二、血管性疾病
01
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
03
肿瘤
02
外伤
04
血管畸形
(一)脑出血原因
病理基础
01
解剖学特点,豆纹动脉垂直从大脑中动脉分出 脑动脉壁较薄 中膜和外膜较薄弱 无外弹力层 肌纤维少 动脉硬化使动脉壁弹性减低
01
正常垂体上缘平凹,高度:男性<7mm,女性<9mm,(女性生育期最高,随着年龄增大而下降),正常垂体柄直径<4mm,90%左右的人比基底动脉细,位置居中,下端可偏移1.5±1.2°。正常垂体前叶信号与脑灰质近似,垂体后叶90%在T1WI呈高信号(可能为含有脂类物质,分泌含脂类激素)。
02
垂体瘤
垂体微腺瘤
坏死囊变:CT平扫混杂密度,MRI T1WI稍低混杂信号,T2WI等高混杂信号;
转移瘤--转移途径
01
增强扫描呈结节状,环状强化,环壁不规则增厚;
02
转移灶完全囊变:囊性转移;
03
瘤周水肿严重,CT呈低密度区,MRI T2WI呈大片状高信号;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一、脑1、大脑(1) 脑皮层:表面光滑,对称,灰白质分界清晰。

(2) 侧脑室:大小对称,形态正常。

(3) 脑室周围白质:信号均匀,无异常高信号或低信号区域。

(4) 大脑基底神经节:对称,无明显异常。

(5) 大脑半球间沟回:正常走行,无异常扩张或闭塞。

(6) 大脑脑池:大小正常,形态规则。

(7) 脑脚:无移位或异常变形。

2、小脑(1) 小脑半球:对称,形态规则。

(2) 小脑蚓部:位置居中,无移位或异常变形。

(3) 小脑脑池:大小正常,形态规则。

(4) 腮下裂:未扩张。

3、脑干(1) 中脑、脑桥、延髓:形态正常,无明显异常。

4、脑脊液系统(1) 脑脊液循环通畅。

(2) 蛛网膜下腔、脑室:大小正常,形态规则。

5、血液供应(1) 硬膜外间隙:无异常血肿或积液。

(2) 大脑中动脉及分支:形态正常,无狭窄或闭塞。

(3) 大脑旁脑池:形态正常,无异常。

二、脊髓1、脊髓形态:连续、对称,形态规则。

2、脊髓髓中:信号均匀,无异常高信号或低信号区域。

3、脊髓腔:通畅,无异常。

附件:1、脑部MRI扫描影像。

2、脊髓MRI扫描影像。

法律名词及注释:1、大脑皮层:大脑表面的光滑灰质层,负责感知、认知和运动控制。

2、侧脑室:大脑内部含有脑室系统,侧脑室位于大脑的中央,负责产生和储存脑脊液。

3、脑室周围白质:脑室周围的白质区域,包含神经纤维束和轴突。

4、大脑基底神经节:位于大脑深部的神经结构,包括伏核、尾状核等,参与运动控制和情绪调节等功能。

5、大脑半球间沟回:位于大脑半球表面的褶皱结构,增加大脑表面积,与学习和认知能力相关。

6、大脑脑池:大脑表面与脑脊液相连的空隙,有利于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

7、小脑蚓部:小脑中央的结构,负责平衡和协调运动。

8、小脑脑池:小脑表面与脑脊液相连的空隙,有利于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

9、腮下裂:一种颅内正常解剖结构,位于脑下部。

10、中脑、脑桥、延髓:脑干的不同部分,负责调节呼吸、心跳和其他自主神经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表现

一、检查技术●颅骨平片●脑血管造影(:●脑(平扫,增强,,灌注成像●脑:平扫,增强,,功能性(扩散成像,灌注成像,波谱分析,脑功能成像)●脑:少用。

成人。

颅骨侧位片正常颅骨后前位和侧位颅骨后前位片正常颅脑DSA图像(二)脑CT: 正常表现颅骨及空腔:颅骨呈高密度,鼻窦及乳突内呈低密度。

(参照物?)脑实质:分大脑额、颞、顶、枕叶、基底节区及小脑、脑干。

脑室系统:双侧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

蛛网膜下腔:包括脑沟,脑池和脑裂,呈均匀水样低密度。

增强扫描:正常脑实质无强化。

(Why ?)病灶密度的高低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急性血肿呈高密度脑梗死呈低密度颅脑CT横断面图像•(三)MRI• 正常脑MRI上,脑白质比灰质氢质子数目少,其T1 和T2值较短,故T1WI上脑白质信号稍高于脑皮质,T2WI上则稍低于脑皮质。

• 脑脊液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 脂肪组织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

•骨皮质、钙化和脑膜组织的含水量及氢质子很少,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

• 流动的血液因其流空效应,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当血流缓慢或异时,其信号增高且不均匀。

正常颅脑弥散加权像(DWI)横断面冠断面矢断面MRI上都能显示各组颅神经t(二)CT检查平扫密度改变:高密度、等密度、低密度及混合密度病灶增强扫描特征:均匀性、非均匀性、环形强化及无强化脑结构改变:占位效应、脑萎缩、脑积水颅骨改变:颅骨病变,颅内病变累及颅骨病灶强化方式有助于疾病的定性诊断。

额部脑膜瘤呈显著均匀强化右侧顶叶转移瘤呈环形强化•(三)MRI检查• 肿块:一般性肿块呈长T1长T2信号;脂肪类肿瘤呈短T1长T2信号;含顺磁性物质肿块呈短T1短T2信号;钙化和骨化性肿块呈长T1短T2信号。

• 囊肿:长T1长T2信号或短T1长T2信号。

•水肿:长T1长T2信号。

•出血:因血肿期龄而异。

亚急性和慢性T1WI和T2WI 均呈高信号,周围低信号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正常X线表现 (血管造影4)

第一节
椎—基底动脉系统

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桥脑下缘汇合成
基底动脉。汇合前发出小脑后下动脉

基底动脉:在桥脑腹侧上行,发出动脉

大脑后动脉:分出颞支和枕支
正常脑血管造影(图)
一、正常X线表现 (血管造影5)


第一节
正常表现(MRI冠状1)
冠状位 T1WI
正常表现(MRI冠状2)
冠状位 T2WI
正常表现(MRI矢状1)
矢状位 T1WI
正常表现(MRI矢状2)
矢状位 T2WI
MRI新技术

第一节
磁 共 振 波 谱 ( magnetic
MRS )
resonance spectroscopy ,

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 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 ) 功能性MRI(functional MRI,fMRI )
脑静脉
浅静脉:大脑上、中、下静脉 深静脉:纹丘静脉和透明隔静脉汇成大脑内 静脉,两侧的大脑内静脉及基底静脉汇成大 脑大静脉,与下矢状窦相连终于直窦


静脉窦
二、正常声像图表现

第一节
前囟检查

轴平面检查
正常颅脑结构声像图的一般特点 颅脑彩色超声多普勒显像


三、正常CT表现(平扫)


第一节
颅骨及含气空腔
Amygdaline responsible for emotion
Acupuncture language points (Tongli and Shangqiu: Aphasia treatment)
Non-points Sensory area: postcentral gyrus Right language points Left language:Wernicke`s Left language points Right language :Wernicke`s
3-D shape recognition
Bilateral inferior parietal lobules and occipital lobes activated
pure tones stimulus
healthy subjects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subjects Bilateral temporal lobes were lesser activated in hearing loss subjects but bilateral occipital lobes were more activated — functional reorgnization in hearing loss subjects Oral presentation in RSNA 2005
脑实质

皮 质 的CT 值 32 ~ 40HU , 髓 质 的 CT 值
28~32HU


含脑脊液的间隙:脑室、脑池、脑沟
非病理性钙化:发现率较X线平片高
三、正常CT表现(增强)

第一节
脑实质轻度强化,灰质较白质明显 脑血管明显强化 其他:大脑镰、脉络丛、垂体、松果体明


显强化
正常表现(CT轴位1)


MRS(1)


第一节




原理 化学位移、自旋耦合 化学位移 原子共振频率:外磁场强度、原子核物理性 质、化学环境 屏蔽效应:化合物中各原子核周围电子云在外 磁场作用下形成环电流,产生磁场,使外磁场 对原子核的作用减少 同一原子核处在不同化合物中,共振频率不同
MRS(2)

第一节
1H波谱
一、正常X线表现(平片5)第一节

颅内非病理性钙化

松果体钙化,10岁前少见,成人40%显影 大脑镰钙化 床突间韧带钙化(桥形蝶鞍) 侧脑室脉络丛钙化 其他:基底节区、小脑齿状核、岩床韧带




正常头颅平片(正位)
正常头颅平片(侧位)
正常蝶鞍(图)
蝶鞍测量
AB:8-16 mm(11.5) CD: 7-14 mm (9.5)

NAA:神经元标记物 肌酸(Cr)、胆碱(Cho):细胞增殖


乳酸(Lac):无氧酵解
31P波谱

右额叶急性期脑梗死
DWI

第一节
观察活体组织中水分子扩散运动的一种成像 方法,对水分子扩散运动敏感的成像技术,
目 前 已 扩 展 到 弥 散 张 量 成 像 ( diffusion
imagimg,DTI )
left-handed group
right-handed group: left hemisphere dominant left-handed group: right hemisphere dominant
Musical scale:left amygdaline activated
Scary music:bilateral amygdalines activated
Bilingual semantic judgement
Chinese words: Bilateral Broca`s areas
English words: Bilateral cigulated gyrus
Presented in RSNA 2004
mental calculation
Right-handed group


tensor
SE序列1800脉冲两侧施加双极脉冲
表 观 弥 散 系 数 (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
ADC )和 DWI图
右侧大脑半球梗塞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病例1
男性,53岁,右侧肢体麻木、头晕1天
病例1 DTT
两个梗死灶均未累 及皮质脊髓束,病 人肌力正常
一、正常X线表现(平片3)第一节

颅壁压迹 ◆ 脑回压迹 ◆ 脑膜中动脉压迹 ◆ 蛛网膜颗粒压迹:额顶骨矢状窦的两旁、 距中线2~3cm的范围内,大小变异很大 ◆ 板障静脉压迹:10岁以前少见 ◆ 导静脉压迹
一、正常X线表现(平片4)第一节

颅底 前、中、后颅凹 蝶鞍 形状 大小 岩骨与内耳道
◆ ◆ ◆
正常表现(CT轴位2)
正常表现(CT轴位3)
正常表现(CT轴位4)
正常表现(CT轴位5)
正常表现(CT轴位6)
四、正常MRI 表现

第一节

★ ★ ★
脑实质 ◆ T1灰质信号低于白质;T2灰质信号高于 白质 ◆ 苍白球、红核、黑质及齿状核等因铁质 沉积,T2WI低信号 脑脊液腔隙,T1低,T2高信号 颅神经,Ⅱ、Ⅴ 、Ⅶ、Ⅷ、Ⅸ 脑血管流空信号 颅骨与软组织

侧位,眶额动脉、额极动脉和胼缘动脉
前后,水平段和上行段之间向对侧发出前

交通动脉,连接两侧的大脑前动脉
一、正常X线表现 (血管造影3)

第一节
大脑中动脉

水平段、回转段、侧裂段、分叉段和终段

侧位,侧裂段分出额顶升支(前中央动
脉、中央动脉和顶前动脉)

前后,分支重叠
正常脑血管造影(线图)
正常脑血管造影(图)
一、正常X线表现 (血管造影1)

第一节
颈内动脉

颅内有数个弯曲总称虹吸部 岩段、海绵窦段、前膝段、床突上段和终 段 前膝段先向前发出眼动脉,继而分出脉络 膜前动脉及后交通支向后走行,最终分为


大脑前、中动脉
一、正常X线表现 (血管造影2)

第一节
大脑前动脉

水平段、上行段、膝段、胼周段和终段
第一节
2.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平片、CT、 MRI)
一、正常X线表现(平片1)第一节

头颅大小与形状 颅骨骨质、密度与结构


颅内板、外板、板障(静脉)

6岁以前常不能区分内外板
顶骨孔(导静脉)

一、正常X线表现(平片2)

第一节
颅缝与囟门

新生儿六个囟门 颅缝


缝间骨 后囟和人字缝之间
病例2
女性,72岁,突发左侧肢体无力1天,肌力Ⅱ级
病例2 DTT
病灶累及右侧皮质脊 髓束,病人肌力下降
病例3
男性,65岁,右侧肢体无力1天,右侧肢体肌力Ⅲ级
病例3 DTT
右侧皮质脊髓束受压无中断,治疗后6天复查,压迫缓解
PWI

第一节


反映组织微循环和血流灌注,评价组 织活力 快速团注顺磁性对比剂,使组织T2时 间缩短,信号下降,根据时间-信号曲 线计算灌注参数 rCBF=rCBV/MTT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
检查技术

第一节
普通X线摄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计算机体层摄影(CT)
磁共振成像技术(MRI)

第一节 正常影像学表现
学习要点
本节应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
1. 2. 3.
第一节
熟悉正常X线表现 了解正常声像图表现 掌握正常CT表现 掌握正常MRI表现
4.
学习难点
本节学习中的难点: 1.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检查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