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
文言文典型句子翻译训练
【原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1.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时常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3. 通过温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4. 学习但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5. 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原文】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8.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6. 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乐于其中的人。
7. 人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谁能没有疑惑呢?8. 自己想要立足,也要帮助别人立足;自己想要通达,也要帮助别人通达。
9.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0. 不担心财富少,而担心财富分配不均;不担心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
【原文】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11. 前方的道路漫长而又遥远,我将努力上下寻求答案。
12. 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乐于其中的人。
13. 学习了知识并且时常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14.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5. 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篇
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50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
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1。
济阳之贾人,渡河,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
而渔者在焉。
人或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译文:济水北岸的一个商人,渡河,他的船沉没了,漂到了水中一个小岛上,在那里大声呼喊着。
有一个打鱼的人划着船前往去救他,还没到,他急切地呼喊到:“我,是济水边上最有钱的人,如果能救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打鱼的人用船把他送到了岸上,他却只给了十两金子.打鱼的人说:“先前答应给一百两金子,可是现在只给十两金子,恐怕不可以吧?”商人说:“你,一个打鱼的人,一天的收获能有多少?一下子得到十两金子,还是不满足吗?"打鱼的人沮丧地离去了。
又有一天,商人沿着吕梁山向下游去,船撞到了礁石上,又沉没了。
而那个打鱼的人又在那里,有人对他说:“为什么不救他呢?”打鱼的说:“这是答应给酬金却不按数酬付的人。
”于是站在那里观看,商人被水淹没了。
2.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
”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之外,而秦兵不敢东向,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居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服,百姓不信,方此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吾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也。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史记·孙武吴起列传》.译文:魏国设立国相,让田文作国相.吴起不高兴,对田文说:“请允许我跟您论一下功劳,怎么样?”田文说:“可以。
高三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题
高三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题在高三学习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对于提高语言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高三学生提升文言文的翻译水平,以下给出一些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题,希望能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1.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孟子说:“每个人都有同情他人的心。
”
2. “养心莫善于寡欲。
”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没有什么比节约更能养护心灵了。
3.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了解自己的限度后才能稳定,稳定后才能保持宁静,宁静后才能安心,安心后才能考虑问题,考虑问题后才能取得成果。
4. “患得患失,忽若迷离。
”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为了一时的得失而忘乎所以。
5. “巧言令色,鲜矣仁!”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虚伪的言辞和假装友善,那不是真正的仁爱!
通过以上的文言文翻译练习题,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其中一些常用的句子的翻译方法。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解句子的结
构和含义,同时也要注重句子的连贯性和自然流畅性。
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对文言文的翻译水平,相信在高考中能够取得好成绩。
短小文言文翻译训练
古者文辞,简练而意深,今人译之,须揣摩其意,方能达其神韵。
兹以一则短小文言文为例,试作翻译训练。
原文:昔者孔子游于泰山之阳,见一童子方织草为鞋。
孔子问之:“童子,汝织此草鞋,为谁而织?”童子对曰:“为贫者织。
”孔子曰:“贫者何以为报?”童子笑而不答。
译文一:古时孔子游历于泰山之南坡,遇见一童子正在用草编织鞋子。
孔子便问:“童子啊,你编织这些草鞋,是为了给谁做呢?”童子回答道:“是为了贫穷的人编织。
”孔子又问:“贫穷的人该如何回报你呢?”童子只是笑而不答。
译文二:往昔孔子游历泰山之南,遇童子以草编织鞋履。
孔子询问:“童子,此草鞋是为何人而织?”童子答曰:“为贫者。
”孔子复问:“贫者将如何酬谢?”童子微笑不语。
译文三:昔孔子游泰山之南麓,见童子织草为履。
孔子问:“童子,此草鞋织于何人?”童子对:“织贫者之履。
”孔子再问:“贫者将何以报?”童子笑而不答。
评析:三则译文各有千秋,第一译文较为通俗易懂,保留了原文的对话形式;第二译文则更注重文言文的韵味,用词较为古雅;第三译文则力求简练,以寥寥数语传达原文之意。
翻译文言文,需根据语境、语气和表达效果,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以达到忠实原文、传达神韵的目的。
翻译训练如下:原文:子路曰:“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
若夫贫贱,非吾所愿也。
”译文一:子路言:“吾闻君子之学,亲近其亲,此为仁;教诲民众,此为善。
至于贫贱,非吾所愿。
”译文二:子路曰:“闻君子之学,亲近其亲,仁也;教诲民众,善也。
贫贱之事,非吾所愿。
”译文三:子路云:“闻君子之学,亲近其亲,仁矣;教诲民众,善矣。
贫贱非吾愿也。
”通过以上训练,可见翻译文言文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注意词语的准确性和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同时也要注重文言文的韵味和表达效果。
翻译过程中,还需不断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短小文言语段翻译练习及答案
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1、将划线句子断句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2、翻译加粗字词1、为()2、以状闻()3、诏()4、对()5、何不()6、如月之初()7、以()8.应诏()9奇爱之()2、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
植援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1、将划线句子断句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2、翻译加粗字词1.言()2.善属文()3、尝视()4、汝()5、为论()6、顾()7、面试()8、奈何()9、悉将()10、为赋()11、援笔()12、甚异之()3、杨亿巧对寇莱公在中书。
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1、将划线句子断句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2、翻译加粗字词1、戏()2、会()3、适()4、白事()5、因()6、对()7、一坐()4、曹绍夔捉“怪”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成疾。
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
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
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
”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
和尚用来作佛事。
②术士:有法术的人。
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
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1、将划线句子断句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2、翻译加粗字词1、辄()2、以为()3、已()4、善()5、俱以告()6、俄()7、盛馔()8、当为()9、然冀()10、具()11、以()12、讫()13、绝()14、所以()15、应()5、解缙敏对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
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
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1、楚庄王谋事而当①,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
申公巫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君臣莫之若者亡。
今以不谷②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注释:①当,妥当。
②不谷:古代姓自称的谦词。
逮:及,达到。
王:称王。
足:意动用法,以己为足,认为……足够。
莫之若:没有谁比得上他。
几:接近,几乎。
翻译: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群臣没有谁能赶上他,退朝以后,脸上露出忧愁的神色。
申公巫臣进前说道:“您在退朝之后面露忧色,这是为什么呢?”楚王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
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2、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孔子辞(1)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2)而行。
孔子布衣也,万乘②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注释:①廪丘,齐国地名。
②万乘,指万乘大国的君主。
致:招引。
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作为。
辞(1):推辞。
之:代词。
辞(2):告辞。
显:显扬,显耀。
苟:苟且,不严肃,马虎。
翻译:孔子会见齐景公,齐公送给他廪丘作为他的奉养之地,孔子推辞不接受,回去告诉弟子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劳才接受俸禄。
如今我游说齐景公,景公没有实行我的主张就赏赐我廪丘,他也太不了解我了。
”让弟子急忙驾车,告辞后就走了。
孔子是平民,万乘大国的君主很难与他有同等的品行,夏禹、商汤、周王的辅佐大臣也没有他显耀,这是由于他在取舍上不马虎啊!3、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小语段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小语段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杨沛字孔渠,冯翊万年人也。
初平中,为公府令史,以牒除为新郑长。
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如此积得千余斛,藏在小仓。
会太祖为兖州刺史,西迎天子,所将千余人皆无粮。
过新郑,沛谒见,乃皆进干椹。
太祖甚喜。
及太祖辅政,迁沛为长社令。
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选自《三国志》)(1)牒()除()会()将()谒()及()(2)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
(3)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袁公可立字礼卿。
公以英年成进士,理苏郡报最,召入西台,抗疏归。
二十六载,仗钺治登莱军。
及在登莱,方元宵宴客,有传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谋叛者,诸监司怖甚。
公徐命小队阿殿过沈帅,问曰:“李性忠固公所用人,令何状?”沈帅百口保其无他。
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
”于是公之整暇再见之矣。
公既用,久踬复起。
当事者冀其少艾,公自谓老当愈辣。
一日,请权贵祗候乾清门,出声无律,公引咫尺之义折之。
虽无所匡挽,而义形之意再见之矣。
凡公精神著于为司李、御史时,即不跻台辅,其精神亦有以自见。
(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1)抗疏()归()仗钺()治()徐()过()固()百口()祗()折()匡挽()再见()著()跻()见()(2)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
”于是公之整暇再见之矣。
(3)公既用,久踬复起。
当事者冀其少艾,公自谓老当愈辣。
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安丙,字子文,广安人。
开禧二年,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
松夜延丙议。
丙为松言曦必误国,松不省。
盖丙尝为其父客,素知曦。
三年正月甲午,曦僭号建官,称臣于金,以丙为丞相长史、权行都省事。
事既炽,丙不得脱,度徒死无益,阳与而阴图之。
2023届高考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翻译小语段
文段一陈灵公行僻而言失,泄冶曰:“陈其亡矣!吾骤谏君,君不吾听,而愈失威仪。
夫上之化下,犹风靡草,东风则草靡而西,西风则草靡而东,在风所由,而草为之靡。
是故人君之动不可不慎也。
夫树曲木者,恶得直影?人君不直其行、不敬其言者,未有能保帝王之号、垂显令之名者也。
《易》曰:‘夫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于身,加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
言行,君子之枢机。
枢机之发,荣辱之主。
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天地动而万物变化。
《诗》曰:‘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
’此之谓也。
今君不是之慎,而纵恣焉,不亡必弑。
”灵公闻之,以泄冶为妖言而杀之。
后果弑于徵舒。
(节选自《说苑·君道》)恶()敬()显()令()敬()柔嘉()纵恣()文段二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
”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
”对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
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义而攻宜阳。
宜阳不拔,秦王耻之。
臣故曰拔。
”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
不如背秦援宜阳,公进兵。
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
公中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
’”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
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
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节选自《战国策·秦攻宜阳》)拔()羁旅()义()无加()背()遽()效()德()文段三先是,匈奴三千余骑入五原,杀略数千人。
后数万骑南旁塞猎,行攻塞外亭障,略取吏民去。
是时汉边郡烽火候望精明,匈奴为边寇者少利,希复犯塞[2]。
汉复得匈奴降者,言乌桓尝发先单于冢,匈奴怨之,方发二万骑击乌桓。
霍光欲发兵邀击之,以问护军都尉赵充国。
充国以为:“乌桓间数犯塞,今匈奴击之,于汉便。
高中二年级文言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二年级文言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
一、文言文翻译练习题
1. 原文:其人丈首略大,有镇司之威。
2. 原文:叔父鼎沸之庭,姑母迁霜之庭。
3. 原文:与人良辰美景,背人常履夜道。
4. 原文:庖丁解术,以皮之无厚,董之无夫,以力之可任也。
5. 原文:顾予与余友好,与我两相怡。
二、文言文翻译练习答案
1. 译文:他的身材大致高大,有着官员的威严。
2. 译文:叔父的庭院热闹非凡,姑母的庭院却冷冽寂静。
3. 译文:与他人共享美好的早晨和美丽的风景,背着他人常常在夜晚行走。
4. 译文:庖丁熟练掌握技艺,因为牛皮没有厚的部分,刀子没有钝的地方,因为力量可以随意运用。
5. 译文:他对我友好,与我相处愉快。
以上是高中二年级文言文翻译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通过这些练习,可以加强对于古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提高对于文言文的应用水平。
文言文翻译虽然难度较大,但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相信你一定可以取得进步。
加油!。
文言文语段翻译精练
老者见孔子询问,略一停顿,答曰:“吾非求利者,乃为生计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此薪非吾自伐,乃山中之草木,春华秋实,天地自然之赐也。
吾采之,以供家室之需,非为富贵也。
”孔子闻言,深以为然,叹曰:“吾闻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老丈虽居草野,其德行高尚,可谓真君子矣。
吾闻草木之生,必有其时,老丈之行,亦非一日之功。
此行虽艰,然其心无怨,其志坚定,可谓不惧劳苦,勇往直前也。
”老者微笑,曰:“孔子先生过誉矣。
吾之劳苦,固不如先生之勤劳。
先生教诲之恩,吾铭记在心。
然吾亦知,人生在世,各有其命。
吾虽贫贱,亦当自强不息,以报天地之恩。
”孔子点头,曰:“善哉!老丈之言,可谓启迪后学之良言。
吾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老丈虽身居贫贱,其心志不堕,此乃君子之风也。
吾愿与老丈结为忘年之交,共论天地之大道,岂不乐哉?”老者喜出望外,答曰:“孔子先生肯赐教,乃吾平生之幸。
吾虽愚钝,亦愿虚心受教,以期明心见性,不负先生之厚望。
”自此,孔子与老者结伴而行,言谈之间,孔子得益匪浅。
老者虽非显贵,其言行举止,无不彰显君子之风。
孔子乃作《论语》一书,其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之句,即源于此。
夫君子之道,不外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者,修身养性,克己复礼;齐家者,和顺家庭,教化子孙;治国者,以德服人,以仁为本;平天下者,以民为本,以和为贵。
孔子与老者之遇,虽一时之缘,然其道传千古,启迪后人,实为儒家之精义。
今观老者之言行,虽简朴无华,然其中所蕴含之哲理,实为人生之真谛。
孔子曰:“君子不器。
”老者虽非显贵,其德行却堪比君子。
此乃文言文之精练,亦为人生之真谛。
吾辈当以此为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成就一番事业,不负平生所学。
简短文言文翻译练习
郦生说齐王曰:“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授上党之兵,下井陉,诛成安君, 破北魏,举三十二城。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今已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太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后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广以为然,乃听郦生。罢历下兵守战备,与郦生日纵酒。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齐王田广闻汉兵至,以为郦生卖己,乃曰:“汝能止汉军,我活汝。不然,我将烹汝。”郦生曰:“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齐王遂烹郦生,引兵东走。
③这不是国君所应该说的话
②太师您撞谁
①仅仅是他的话没有谁敢于违抗罢了
12.晋平公与群臣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惟其言而莫之违 ②太师谁撞 ③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而公不为若更言
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
汝能止汉军,我活汝
王疾先下汉王
天下后服者先亡矣
大王您(应该)赶紧先向汉王称臣
办大事不顾细枝末节,成就大德不回避(别人的)指摘
天下归顺晚的(恐怕)要覆亡在先了
你(如果)能制止汉军,我就让你活着
你爷爷不会为了你而另换一个说法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宦官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遭谴黜。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 宦官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 乡党以为贬议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 濂惟举其善者对 宋濂只是列举那些与自己交好的臣子回答 间或召见询问大臣们的好坏优劣 确实如此,爱卿没有欺骗孤家
文言小语段翻译练习(附答案)
文言文翻译讲练文言文翻译的要求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指译文要准确无误,要忠实于原文意思。
达:指译文要通顺畅达,要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雅:指译文要优美自然,能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来。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文言文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的方法,大致可总结为“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如: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
“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如上句中的:使─让;其─他们的;管─钥匙。
再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句中的“兵”、“利”、“战”、“善”、“赂”、“秦”等均为单音词,翻译时可分别改换为现代汉语双音词:兵器、锋利、作战、得法、贿赂、秦国。
“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
(《捕蛇者说》)这一句中有几处省略,第一处翻译时不必补出,第二、三处则必须补上“那蛇”“草木”,否则就不连贯,甚至会产生歧义。
有的还要补出相应的关联词,使句意关系更加显豁、畅达。
另如: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
(1998年高考第21题)译文:(如果)您今日顺从了,(那么)明日就可以享受富贵了。
“删”,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为语气助词、或表停顿、或是凑足音节、或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就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可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
上例中的“人”、“我”、“北门”就是这样。
“调”,就是调整语序。
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否则就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文言文翻译训练(一)(精选五篇)
文言文翻译训练(一)(精选五篇)第一篇:文言文翻译训练(一)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
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
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
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
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翻译:太傅谢安隐居东山时候,常和孙兴公等人乘船出游。
一次,刮起大风浪,孙兴公、王羲之等人神色惊恐,高声喊着要回去,谢安兴致正浓,仍是吟诗、长啸,不说一句话,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愉悦,就继续划船向前,一会风势转急,波滔更猛,众人惊恐喧哗,坐不住了,谢安缓缓的说:象这样骚乱,莫非不想回去?众人立刻安静下来,回到原位。
从这件事审查谢安的气量,足够用来安定国家治理人民了。
在谢安盘桓东山,放情山水的时间里,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和孙绰相约泛舟海上,不料后来起了风浪,一时间波涛汹涌,浪卷云翻,同伴都大惊失色,想要马上返回。
只有谢安一个人游兴正浓,吟啸诗文,若无其事。
划船的老头看他相貌安闲,神色愉悦,便继续向远方划去。
直到风急浪猛,小舟像一枚树叶在惊涛骇浪间翻转的时候,其他人惊恐万状,站起来喊叫,谢安却从容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
”大家才平静下来,船得以平安驶回。
也就是从这件事上,大家才认识到他的心胸胆量,足以镇安朝野。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
良尝从容步游于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欧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
短小文言语段翻译练习及答案
短小文言语段翻译练习及答案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1、将划线句子断句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2、翻译加粗字词1、为()2、以状闻()3、诏()4、对()5、何不()6、如月之初()7、以()8.应诏()9奇爱之()2、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
植援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1、将划线句子断句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2、翻译加粗字词1.言()2.善属文()3、尝视()4、汝()5、为论()6、顾()7、面试()8、奈何()9、悉将()10、为赋()11、援笔()12、甚异之()3、杨亿巧对寇莱公在中书。
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1、将划线句子断句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2、翻译加粗字词1、戏()2、会()3、适()4、白事()5、因()6、对()7、一坐()4、曹绍夔捉“怪”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成疾。
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
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
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
”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
和尚用来作佛事。
②术士:有法术的人。
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
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1、将划线句子断句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2、翻译加粗字词1、辄()2、以为()3、已()4、善()5、俱以告()6、俄()7、盛馔()8、当为()9、然冀()10、具()11、以()12、讫()13、绝()14、所以()15、应()5、解缙敏对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
文言文翻译小段训练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曰:孔子曰:“学习之后,按时温习,岂不令人愉快?有朋友从远方来,岂不令人快乐?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训练翻译如下:夫孔子,圣人也,教人学而时习之,此乃学习之道也。
夫习,非一日之功,而需持之以恒,故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言学习之后,按时温习,心悦诚服,其乐融融。
又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此言朋友之情,千里迢迢,相会于斯,心之所向,乐莫大焉。
古人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此之谓也。
至于“人不知而不愠”,此乃君子之风也。
君子之道,不在于显赫一时,而在于坚守正道。
人皆有所不知,若因此而愠怒,则失君子之度。
故孔子曰:“不亦君子乎?”此言君子能容人之短,不因人言而自损,乃真君子也。
今试以文言文之风格,翻译如下:孔子曰:“夫学之道,非一日之功,必学而时习之,其心自悦,此乃说也。
友人自远方来,心之欢畅,此乃乐也。
人有所不知,君子不愠,此乃君子之度也。
”夫学,如种树然,需日积月累,方能成荫。
故学而时习之,如树木之成长,日久天长,自能开花结果。
友人之情,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人心情愉悦。
人不知而不愠,如泰山之稳重,江河之深沉,不动声色,此乃君子之所以为君子也。
夫学,如登山,步步为营,方可登顶。
友人之情,如行舟,顺风顺水,方能远航。
人不知而不愠,如壁立千仞,无欲无求,此乃君子之所以能立足于世也。
故孔子之教,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此三者,皆君子之行也。
吾辈当以此为楷模,努力践行,方不负孔子之教诲。
译曰:孔子言:“学习之道,非一日之功,必学而时习之,其心自悦,此乃愉快也。
友人自远方来,心之欢畅,此乃快乐也。
人有所不知,君子不愠,此乃君子之度量也。
”夫学习,犹如种植树木,需日积月累,方能茁壮成长。
故学习之后,按时温习,如同树木成长,时间久了,自然会开花结果。
友人之情,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万物,使人心情愉悦。
文言文文段翻译练习(共5篇)
文言文文段翻译练习(共5篇)第一篇:文言文文段翻译练习【原文】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计,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拜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文】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
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
”高帝默然。
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
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
”曰:“信知之乎?”曰:“不知。
”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
”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
”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
”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
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
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
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
”高帝以为然。
——《史记·陈丞相世家》【原文】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
文言文语段翻译练习
23、顾荣施炙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之色,因辍己施焉。
同坐嗤之。
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
已向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注释】①行炙人:端送烤肉的仆人。
②遭乱渡江:指晋朝被侵,社会动乱,大批人渡过长江南下。
【启发与借鉴】报答。
顾荣给端送烤肉的人吃了一块烤肉,那人不忘恩情,当他有灾难时常在旁相助,这叫报恩。
中国人是讲情义的,有恩必报。
《史记》上说,韩信年轻时家庭贫困,生活无着落,他在淮阴水边钓鱼时,有个每天来水边漂洗丝绵的大娘见他挨饿,便经常拨出一点饭食省给他吃。
韩信拜将封候后,找到了这位大娘,并以重金报答。
中国有句古语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当然,我们与人为善并不是为了日后的报答,但受恩的人是不该忘记这恩情的。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嗤②经③已2、翻译:①有欲之色②因辍己施焉③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3、“左右相助”中的“相”是指:①他②互相③愿意④适当24、逆旅主人无情京城之俗,多以逆旅为利。
客至,授一室,公可榻,俯而出入。
晓钟响,起为他事,遇夜始归息,舆濯水皆自为,然月租以千数,否必斥骂致讼。
或疾病,辄遣出。
其病危者,虽气息尚属,目未瞑,即弃之,而夺其资财。
妇孕将产者,以为不祥,拒而不舍。
其少恩薄情如此。
非其性固然,地在京城,四方人至者众,其势必然也!【注释】①逆旅:旅店;此指开设旅店。
【文言知识】说“其”。
“其”作为代词,它的解释很灵活。
上文有五个“其”字:①“其病危者”中的“其”,指那些(人);②“夺其资财”中的“其”,指他们(顾客)的;③“夺少恩薄情如此”中的“其”,指“旅店老板”;④“非其性固然”中的“其”,指“旅店老板”;⑤“非其性固然”中的“其”,指“那”,即“形势”。
“其”既可代人,也可代事、代物。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授②他③舆濯④或⑤辄⑥属2、翻译:①然月租以千数②否必斥骂致讼③非其性固然3、理解:①“仅可榻”中的“榻”应理解为;②“俯而出入”是形容(四)诚信25、陆元方卖宅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1.济阳之贾人,渡河,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
而渔者在焉。
人或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译文:济水北岸的一个商人,渡河,他的船沉没了,漂到了水中一个小岛上,在那里大声呼喊着。
有一个打鱼的人划着船前往去救他,还没到,他急切地呼喊到:“我,是济水边上最有钱的人,如果能救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打鱼的人用船把他送到了岸上,他却只给了十两金子。
打鱼的人说:“先前答应给一百两金子,可是现在只给十两金子,恐怕不可以吧?”商人说:“你,一个打鱼的人,一天的收获能有多少?一下子得到十两金子,还是不满足吗?”打鱼的人沮丧地离去了。
又有一天,商人沿着吕梁山向下游去,船撞到了礁石上,又沉没了。
而那个打鱼的人又在那里,有人对他说:“为什么不救他呢?”打鱼的说:“这是答应给酬金却不按数酬付的人。
”于是站在那里观看,商人被水淹没了。
2.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
”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守西河之外,而秦兵不敢东向,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居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服,百姓不信,方此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吾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也。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史记·孙武吴起列传》。
译文:魏国设立国相,让田文作国相。
吴起不高兴,对田文说:“请允许我跟您论一下功劳,怎么样?”田文说:“可以。
”吴起说:“率领三军,使士兵乐于为国效命,敌对的国家不敢谋犯,您跟我比,怎么样呢?”田文说:“我不如您。
”吴起又说:“治理百官,使万民亲近,使府库充实,您跟我比,怎么样呢?”田文说:“我不如您。
”吴起又说:“守卫西河,秦兵不敢向东进犯,韩国和赵国像对待宾客一样顺从,您跟我比,怎么样呢?”田文说:“我不如您。
”吴起接着说:“这三方面,您都处在我的下面,可是位子却在我的上面,为什么?”田文说:“国君年少,国家混乱,大臣们不服从,百姓们不信任,正在这个时候,(国君)把国事嘱托给了您呢?还是嘱托给了我呢?”吴起默然了很久,才说:“(国君)把国事嘱托给了您。
”田文说:“这就是我的位子处在您的上面的原因啊!”吴起这才知道自己不如田文。
3.晋侯复假道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岂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译文:晋国的国君又一次向虞国的国君借道来讨伐虢国。
宫之奇进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屏障,虢国灭亡了,虞国必然跟着灭亡。
晋国的气焰不可助长,对于敌寇不可疏忽。
一次借道已经很严重了,怎么能够第二次借道给他们呢?谚语里所讲的‘腮帮子与牙床子是紧密相连的,嘴唇没有了,牙齿就受冻,’大概说的就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吧?”4.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未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
今天下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老臣、家臣)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人名,魏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住在偏僻地方,出身卑微的人),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求贤令》)译文:自古接受天命以及使国家中兴的国君,何曾不是得到贤人君子跟他们共同治理国家的呢?等到他们得到贤人君子的时候,贤人君子竟然没有走出闾巷,难道是他们有幸遇上贤人君子的吗?(不!是处在上面的人寻求的结果呀!那么现在,是的贤人君子少吗?不,)是处在上面的人不去寻求他们罢了。
现在,天下还没有安定,这正是寻求贤人的紧急时刻。
孟公绰做赵国的老臣就很优秀,却不能做滕国、薛国的大夫,如果一定成为廉士然后才能够重用,那么,齐桓公他凭着什么称霸于世呢?现在天下莫非有披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着美玉在渭水之滨垂钓(而没有被发现的)姜子牙那样的人才吧?现在,天下莫非有欺兄盗嫂接受贿赂却没有遇上像魏无知那样极力举荐(的陈平一样的)人才吧?你们这些人一定要帮助我公开地宣扬那些住在偏僻的地方出身卑微的人才!只举荐有才能的人!我能够重用他们。
6.赵括自少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赵括自从少年时代就学习军事,谈论起军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得了他。
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谈论起军事,赵奢难不住他,但是却不说他好。
赵括的母亲问其中的缘故,赵奢说:“打仗,是要死人的,可是,赵括却轻易地谈论它。
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也就算了,如果让他做将,那么,使赵国失败的一定是赵括。
”等到赵括上任,他的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能让他做将。
”赵王说:“为什么?”赵括的母亲说:“开始,我奉事他的父亲,当时做将,他亲自捧着饭食和水给他们吃喝的人用十来计算,所亲近的人用百来计算,大王以及宗室赏赐的东西全部用来赏赐给军官、士兵们,接受任命之后,从来也不问家事。
现在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面朝着东面来检阅部队,军官和士兵没有敢仰起头来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子和玉帛,回家都藏了起来,并且,每天都看着便宜有利的田地房屋,能买下的就买下来。
大王认为跟他的父亲比,怎么样?父子心思不一样,希望大王不要派遣他!王说:“赵括的母亲你算了吧!我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于是说:“大王最终要派遣他,如果有了不如意的事发生,我该不会受到连坐吧?”7.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曰:“吾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于胥(墙角)。
咸刘其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予一人,是古帝王的自称,这里指殷纣王)。
”译文:周武王打败了殷纣王,叫来太公向他询问道:“我将对他的百姓怎么办呢?”太公回答说:“我听说爱那个人的人,同时爱上他家屋顶上的乌鸦;恨那个人的人,连他们家的屋角也讨厌。
完全杀掉自己的敌人,使他们不要有剩下的,怎么样?”武王说:“不行。
”……周公进来了,武王问:“怎么样对待他们呢?”周公说:“使他们各自住在他们自己的家里,耕种他们自己的田地,不改变旧有的一切。
百姓有过错,都在殷纣王一个人身上。
”8.(宋公)与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即陈(通“阵”)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通“擒”)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碍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黥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
且今之黥者,皆我敌也,虽及胡狗,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左传·子鱼论战》)译文:(宋襄公)跟楚国的军队在泓水边作战。
宋国的军队已经摆好了阵势,楚国的军队还没有完全渡过河来。
司马子鱼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河来,请让我出击他们。
”宋襄公说:“不行。
”等到楚国的军队渡过河来还没有摆好阵势,司马子鱼又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
”楚国的军队摆好了阵势,宋国的军队出击进攻,结果,宋国的军队大败。
宋襄公的大腿受伤,他的侍卫官被杀。
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
宋襄公说:“君子不再一次进攻已经受伤的敌人,不擒捉头发班白的敌人。
古代行军打仗,从不凭借着敌人遇上阻碍。
我虽然是一个亡国之君的后代,也不击鼓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军队。
”司马子鱼说:“你不懂得作战。
强大的敌人,遇上阻碍,没有摆好阵势,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
敌人遇上了阻碍,我们击鼓进攻他们,不是可以的吗?(在这样的情况下,击鼓进攻他们,)还担心不能取胜呢?再说,现在强大的敌国,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遇上了年纪很大的敌人,能够捕获就捕获他们,对头发班白的敌人又有什么不可以擒捉的呢?……”9.郢人有遗燕相书者,夜书,火不明。
因谓持烛者曰:“举烛。
”而误书“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国受书而悦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今之学者多似此类。
(韩非子》)译文:有一个给燕国的国相写信的郢人,在夜里写,灯不亮,于是对举蜡烛的人说:“举烛。
”却错误地在信上写上了“举烛”两个字。
“举烛”,不是写信的意思。
燕国的相国收到信后很高兴,说:“举烛,是崇尚光明啊;崇尚光明,就是举荐贤人并且任用他们呐!”燕国的国相禀告燕王,燕王非常高兴,国家因此治理好了。
治理是治理好了,不是人家写信的意思。
现在的许多治学的人多半像这样。
10.戴进,锻工(锻炼金属制作首饰的工匠)也,为人物花鸟,肖状精奇,直(通“值”)倍常工。
进亦自得,以为人且宝贵传之。
一日,于市见熔金者,观之,即进所造,怃然自失。
归语人曰:“吾瘁吾心力为此,岂徒得糈(粮食)?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
今人铄吾所造亡所爱,此技不足为也。
将安托吾指而后可?”人曰:“子巧托诸金,金饰能为俗习玩爱及儿、妇御(使用)耳。
彼惟煌煌是耽(沉溺),安知工苦?能徙智于缣素,斯必传矣。
”进喜,遂学画,名高一世。
译文:戴进,是一个打造金银首饰的工匠,他打造的金银首饰,模仿人物花鸟,形状非常逼真非常精妙,价钱比一般的工匠贵一倍。
戴进自己也很自得,认为人们会把它们当作宝贝流传下去。
一天,在集市上看见熔化金银首饰,上前观看,,就是戴进所打造的,他怅然若失。
回到家里,对人说:“我竭尽我的心力打造这些东西,哪里只是为了得到粮食?想用这一切使我的名声不朽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