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的答案
高中地理 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必修2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考试要求城市化①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②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城市起源条件:发展、社会分工、出现等。
2、世界城市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产业革命以前:数量,规模,功能产业革命以后:数量,规模,功能二战以后:城市迅速发展,出现了和,还出现了等专业化城市。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1、城市化一般指人口转变为人口,地区转变为地区,活动转变为活动的过程。
2、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增加、上升和扩大。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3、当代城市化新特点:①城市化进程;②大城市数量,出现;世界六大城市带包括中国的城市带、日本的城市带、英国的城市带、欧洲城市带、美国的城市带和城市带。
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已;出现了城市化和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城市化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导致大城市规模、城市数量。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使环境向着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但过快的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会产生不利的影响:(1)产生生态环境问题:大量土地被占用,导致面积减少;城市及其周围地区资源短缺;过量开采地下水,出现地面,或海水而导致地下水等。
(2)产生社会环境问题:污染严重、拥挤、紧张、困难、混乱等问题。
练习巩固1.城市起源的基本前提是()A.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B.农业生产中出现剩余产品C.商业生产的加快和商品交换 D.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完善2.下列因素与城市起源关联不大的是()A.生产力发展 B.社会分工 C.社会组织的出现 D.人口数量的增加3.“科学城”、“旅游城”等专业化城市出现在()A.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 B.19世纪70年代以后 C.二战以前D.二战以后4.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城市出现在()A.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下游、恒河流域和黄河流域B.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尼罗河下游和中美洲C.刚果河流域、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D.尼罗河下游、亚马孙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密西西比河流域5.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B.城市占地面积的大小C.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 D.特大城市、大城市带的出现6.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A.绿化面积不断减少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7.世界城市化发展的新特点是()A.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也比发达国家多B.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普遍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相差很大C.当前,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一般在70%以上,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大城市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明显8. 世界上最主要的城市群或城市带分布的地区有()①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②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③日本太平洋沿岸④印度恒河沿岸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9.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⑤水旱灾害频繁;⑥水土流失加重;⑦社会秩序混乱;⑧人口老龄化加快。
高中地理必修2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例题解析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例题解析例1:关于城市起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乡村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城市B.工业革命是城市出现的基本条件C.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制约城市起源的根本因素D.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数出现于河流中下游平原解析:选项A混淆了乡村和城市两个概念。
一般说来,城市由乡村发展而来,但不管乡村规模如何大,仍主要以农业活动为主,仍是乡村。
城市形成有三个条件:(1)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使农业生产有了一定剩余产品,这是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
(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并产生了集市,集市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城市。
(3)有各种社会组织结构。
由此可见,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就出现了城市,到工业革命时,世界已有一定数量的城市,故B项错误。
C项也是不正确的,因为优越的自然条件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可带来大量剩余产品,为城市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
但自然条件不是制约因素,只有出现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后才会出现城市。
世界第一批城市出现于河流中下游平原上,不仅因为这里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还因为这里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生产力水平较先进,较早出现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故D项正确。
答案:D点评:本题考查了城市形成的条件,说明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城市的起源与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以及社会组织的出现等密切相关。
例2:下图为“某大城市1947年和1981年的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比较两图回答问题。
从图中可见,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
具体表现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学案及测试卷含答案
其次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考纲要求:1、驾驭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区位因素。
2、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说明其形成的缘由。
3、理解不同等级城市功能的差异。
一、学问梳理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分区,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而各功能区之间(有或无)明确界线,即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_____________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它占城市空间的40%-50%。
,可分化为和。
4、商业区主要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多位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主要为____状或____状分布。
5、工业区是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形成的。
因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运输需求,这就确定了工业企业须要寻求靠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6、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地域结构,其模式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影响地租凹凸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8、依据课本23页画出书图2.7“各类土地利用付租实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并在图中标出OA、AB和BC分别为哪一类功能区?9、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主要是住宅区与区的关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鲁教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鲁教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第一节城市开展与城市化【课标要求】1、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2、解释城市化对天文环境的影响【学习目的】1.说出与城市来源相关的基本条件,知道世界城市开展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2.了解城市化概念及其主要表现,看法它的新特点。
3.举出实例说明城市化对天文环境的影响。
4.学会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城市化含义及其权衡目的、城市化的地域差异性,提高图表剖析、绘制才干。
5.经过学习城市化对天文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开展观,创立谐和社会。
【导学进程】一、城市的来源与开展[自主学习]阅读课本〝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域图〞,说说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主要散布在哪些地域?这些地域在自然环境上有什么共同特点?(1)影响城市来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2)世界城市开展历史大致阅历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特点有什么不同?二、城市化及其特点1、概念:城市化普通是指人口转化为人口,地域转化为地域,活动转化为活动的进程。
2、城市化主要表现①城市添加。
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上升。
③城市扩展。
④城市添加,出现城市群〔带〕等。
3、权衡一个国度或地域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4、当代世界城市化表现出许多新特点:兴旺国度开展中国度起步时间所处阶段城市化水平目前速度现象及缘由〖即时训练〗1.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标志是〔〕A.大城市数目的多少 B.各城市的人口多少C.城市规模的大小 D.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读图10,完成2~3题。
2.图示国度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3.从图中可以看出〔〕A.中国和印度城市人口数量相反B.巴西和美国城市化速度相反C.开展中国度间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D.兴旺国度城市化水平均高于开展中国度三、城市化对天文环境的影响[自主学习]1以教材为学习资料,归结城市化对天文环境的影响[探求活动]1阅读课本知识窗〝城市热岛〞,完成以下效果:(1)依据课本〝城市热岛效应表示图〞,郊区与郊区的气温有什么差异?发生的缘由是什么?(2) 依据郊区与郊区的气温散布,画出郊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图。
高中地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4 鲁教版必修2.doc
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城市的起源及城市的发展历程(2)理解城市化的标志,分析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3)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能力目标:通过对教材图表信息的分析,初步学习运用地理图表来获取和表达地理知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等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2)通过“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和分析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如:实事求是、辨证法、理论联系实际等)(3)坚持人地关系理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学习重点:城市化及其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难点:城市化及其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过程:(新课导入)俗话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自从自然孕育了我们人类以来,人类就有一个共同的特性:人们总喜欢群居在一起,直到现在,这一特性仍未改变。
人类聚居的地方,无外乎两种,要不就在农村(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村庄),要不就在城市。
我想了解一下,我们班的同学是农村的多,还是城市同学的多呢?那么,那么到底是居住在农村好呢,还是在城市好呢?(讨论后,点人教版教材图片T2,小结:这就是城乡人口迁移方向的原因。
)(过渡)除了以上优点以外,与村庄相比,城市还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呢?请看世界著名大城市的图片:两幅纽约照片,得出结论:与农村相比,城市规模较大,高楼大厦很多;两幅上海图片,直接结论:人口集中,商业发达。
下面就让我们进一步来认识我们大多数同学都向往的——城市一、城市的起源和发展阅读:“城市的起源和发展”部分的内容思考:1.城市怎样形成(或者说形成的条件)?2.纵观历史,城市的发展大体经历那几个阶段?各有何特点?回答:1.城市的起源(1)条件: a.生产力的发展:_________的出现b.社会分工:________和农业分离,______出现c.社会组织机构出现(2)起源地:(图2-1-2)2.城市的发展二、城市化及其特点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回答:什么叫城市化?城市化的标志?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评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许多农民买户口的现象?梳理知识体系:1. 城市化:a.概念:b.标志:(图2-1-1)c.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的必然结果,二者必须相适应学生交流:阅读图(2-1-4、2-1-5、2-1-6)同桌分享:你从图中获取了那些有关城市化特点的信息点拨:2. 城市化的特点:a.进程:b.数量和规模:c.差异: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阅读:“活动”要求探究|:城市化过程中所带来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你的看法和建议,让大家共同参谋参谋.(多鼓励)点拨: (1)对乡村:耕地、水资源等(2)对城市:交通、住房、就业、社会秩序等拓展:看着学校前面这轰轰烈烈的场景,你有什么感想【总结与思想启迪】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合理有序的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国家实施节约用地.合理用地.保护耕地的有效措施.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一定要积极投身到引导和推动合理有序的城市化.促进祖国繁荣昌盛的大潮中去!【课堂巩固】1.城市形成的基本条件是(A,D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人口数量的增加C.人类居住环境的变化D.劳动分工促进城市的出现2.如果你是一个大城市的市长,那么你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 )A.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转移部分人口,吸纳高素质人才B.建立立体交通道路系统,增加私人汽车数量C.将对环境有污染的工厂一律清除出本市区以外,加强园林绿地建设D.控制人口增长,规划建设大量高档次住宅,建设高大稠密的住宅楼3.某城镇最小风频风向为西南,计划在这里建一座化工厂,从减少烟尘废气污染角度考虑,比较合理的布局是()A.建在城镇的西北郊B.建在城镇的东北郊C.建在城镇的西南郊D.建在城内4.读“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周报”解答:(1) 在经济特区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___________,直辖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是__________.(2) 北方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是__________,其首要污染物产生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南方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是__________,其首要污染物产生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3) 与其他直辖市相比,表中数据表明上海空气质量良好,为进一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可采取的相应措施有( )(不定项)A.植树种草,大力发展城市绿化B.优化道路设计,保持车辆通畅C.整治苏州河,减少污水排放D.实行垃圾分类,化废为宝综合利用E.市区禁止汽车鸣号,控制噪音F.使用无铅汽油,逐步淘汰燃油助动车G..市郊农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H.加强环境管理,公布空气质量日报。
高中地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2 鲁教版必修2
2.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解析:这两幅图反映出:城市建设后,【演练提升】一、单项选择题下图是北京城郊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1—3题1.北京前门与通州相比,年平均气温的差值T最大可达()A.3.1℃<T<3.9℃B.2.5℃<T<3.5℃C.1.7℃<T<2.O℃D.2.9℃<T<3.0℃2.城区气温比郊区气温高,主要原因有()①人口集中②工业发达③汽车数量多④建筑物密集A.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在夏季A、B、C、D四个地点降水量可能稍多的是()A.A点B.B点 C.C点D.D点2004年7月中旬,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遭遇暴雨侵袭,给城市交通及公共管理带来了一次“突发性考验”。
据此回答下列4-5题。
4.一般而言,城市降水的强度和频率高于郊区,这是由于()A.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高压区B.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低压区_C.城市建筑物使暖湿气流长期滞留 D.城市大多位于沿海低地5.暴雨对城市的“突发性考验”,将“城市病”暴露无遗,“城市病”主要表现在()①环境质量②交通堵塞③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④排水不畅⑤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⑤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完成6——8题。
6.图中反映的城市化与人均GDP的关系是()A.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B.某阶段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C.城市化发展是提高人均GDP水平的主要动力D.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越快7.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图中四个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方面最快的是…()A.印度B.中国C.日本D.德国8.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A.发展水平较高B.应加快发展C.发展速度最快D.应限制发展9.热岛温度为城区与郊区气温之差,其值高低反映了热岛强度的大小。
地理鲁教版2课后训练:第二单元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含答案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练习读“美国城市化进程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最后阶段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减缓的原因是( )。
A.能源短缺,导致工业发展迟缓,影响了城市化的发展速度B.原有城市化程度已经非常高,可加速发展的空间不大C.工业基础弱,延缓了城市化速度D.政府采取政策进行宏观调控2.美国城市化在甲阶段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城市人口总量增长缓慢B.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C.许多城市出现劳动力过剩问题D.形成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3.浙江温州在改革开放30年中,私营企业大发展。
“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和“走过一镇又一镇,镇镇像乡村”是对温州30年间城市化的写照。
温州城市化过程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A.单个城市规模迅速扩大B.郊区城市化C.中小城市迅速发展D.逆城市化现象明显4.(2011·浙江高考文综)下表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
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
A .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B .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C .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D .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2011年入汛以来,北京、武汉、南昌、杭州、长沙等多座城市,都在强降雨中变身“水城”,网友纷纷转帖“到某城市去看海".内涝成灾,导致交通阻断,财产受损,各种各样的“城市病凸显”.结合“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 .地下水位上升B .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C .蒸发量增加D .汛期洪峰流量加大6.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活用水量增加B .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D.城市热岛效应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城市化进程图。
材料二:下图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图”.(1)上表说明( )。
地理鲁教版2成长训练:第二单元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含答案
主动成长夯基达标1.从城市出现的社会文化角度看,城市的出现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 )①农业生产的发展②社会分工的促进③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④农村人口的增长A.①②B。
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城市的出现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能够从事非农业劳动,这是城市起源的基本前提;二是社会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
答案:A2.下面的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图例:●乡镇○城市→城市发展)解析: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应是: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多,各个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
近些年来,在许多国家还出现了规模巨大的城市群和城市带,以及在大城市周围出现了一些卫星城等等.图示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应如图A所示。
答案:A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
读图,完成下列3~4问题。
3.30年间该地区( )A.乡村人口增长了2 000万人B。
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4。
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A。
大幅提高B。
略有提高C。
没有变化 D.略有下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题的答案主要从图中计算得出,从图可知,30年间乡村人口增长了1 000万人,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总人口和乡村人口增长到两倍,而不是增长了两倍.第(2)小题,应明确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从图中可看出,30年来虽然城市人口数在上升,但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一直是30%,因此答案应为C。
答案:3。
B 4。
C5.世界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是( )A.产业革命以前B.产业革命—-20世纪初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城市发展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世界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件:6.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含答案)
主干知识 自主排查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2018·河北省质检)下图示意安徽省 1990~2030 年城市化 水平统计及预测。读图,完成 1~2 题。
主干知识 自主排查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1.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表现有( ) A.2000~2010 年已进入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 B.2020~2030 年城市化速度最快 C.2010~2012 年城市化速度减缓 D.1990~1995 年城市化速度最慢 2.目前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 ) A.水平较低,发展较快 B.水平较高,发展快 C.水平低,发展慢 D.水平高,发展慢
主干知识 自主排查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比较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
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城市化
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
国家类型 比较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 (1)概念:农业人口 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 地区, 农业活动 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表现:城市人口 增加 ,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上 升,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 扩大 。 (3)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推动: 社会经济 的发展。
乱等。
主干知识 自主排查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二2.3 城市化(学案)含 答案
第三节城市化【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世界城市化进程。
2.理解世界城市化的时间、地区差异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综合分析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知识结构】【自主学习】一、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标志:一般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
3.动力机制: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表现为推力和拉力作用。
4.意义(1)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镇乡村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世界城市化过程在不同阶段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思考】逆城市化是否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在逐渐降低?为什么?答案:否。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表现,这一阶段许多城市人口到乡村居住,但并非从事农业活动,仅是居住地的改变,其并不代表经济发展水平降低。
较低初期后期慢市区高停滞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发达发展中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比较 表现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起步 时间 早晚 早原因 工业化早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 速度快慢快原因 城市化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二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 城市化水平高低高低,且发展不平衡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亚非国家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南美洲国家城市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存在问题问题出现_______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交通条件改善,乡村和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知识拓展1: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的表现、成因与联系晚 趋缓甚至停滞 逆城市化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3.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地理鲁教版2学案:第二单元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含解析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城市的起源(1)影响因素:城市的起源与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以及社会组织的出现等密切相关。
(2)基本前提: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使一部分人能够从事非农业劳动.(3)促进因素:社会分工,特别是手工业同农业的分工以及商业的出现。
2.城市的发展填一填:在下表中填出世界城市发展三个阶段的特点及原因。
预习交流城市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提示:(1)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这是城市产生的基本前提。
(2)社会分工,特别是手工业同农业的分工以及商业的出现,促进了集市的形成和发展。
(3)各种社会组织机构的出现,促使城市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1.城市化(1)概念: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表现: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结果:包括物质形态上的变化、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2.当代城市化的特点(1)世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数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总数。
(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见下表:预习交流“经济较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一定比经济落后国家的高。
"这种说法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提示:不对.这种观点只是一般规律,而不是绝对规律。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就不遵循这种规律。
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南美洲国家这种状况最为突出。
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如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积极影响积极引导和推动合理有序的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国家实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以及保护耕地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2部分第6单元第1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含答案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知识点一| 城市化进程及地区差异1.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起源①基本前提: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
②促进因素:社会分工,特别是手工业同农业的分工以及商业的出现。
[特别提醒]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中美洲。
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气候适宜、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
(2)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2.(1)城市化①概念: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②城市化的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③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④推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
(2)当代城市化的特点①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②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a.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城市化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
[易误点拨]1.城市化水平≠城市化速度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
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2.郊区城市化不是城市郊区化郊区城市化指城市的郊区形成城市,是一个人口、产业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城市规模膨胀,处在加速城市化的进程当中;城市郊区化指人口、产业向郊区或卫星城迁移,是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产业由集聚发展到扩散的一个新阶段,是逆城市化的表现。
考法1以统计图为切入点考查城市化的含义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A.20%~30% B.30%~40%C.40%~50% D.60%~70%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A.工业化程度提高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思路点拨]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明确城镇化率含义的前提下从图文中提取有效信息。
地理鲁教版2教案:第二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1课时含答案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单元规划城市是人类的聚落形式之一,也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
目前全世界大约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
随着当前全球性的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规模大小不等的城市中,城市将成为地球上主要的人文景观.城市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研究城市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城市可以从多角度进行研究,其中城市的空间发展规律和城市环境问题是当前地理学研究的两个热点问题.这些问题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单元从四个部分对城市与地理环境进行阐述。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介绍了城市起源和城市发展,重点探讨了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是相互促进的,但城市化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主要讲述了城市区位因素、城市体系的概念和形成原因,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城市体系中不同等级的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不同作用。
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
从微观上剖析了城市的内部结构,分析了城市的三种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并介绍了各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区位要求。
然后深入探讨了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在本单元的最后,安排了单元活动“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学生通过活动能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原理和工作流程及应用,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让学生初步了解GIS技术在当今城市管理、灾害监测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课时安排:(共7课时)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从容说课本节从城市的起源入手,阐述了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重点论述了城市化、当代城市化的新特点以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首先通过展示不同时期北京城市用地的扩展示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城市发展的感性认识,引发学生思考城市用地规模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第一部分城市的起源与发展,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一是城市的起源,主要讲了城市产生的基本条件;二是城市的发展,介绍了世界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在教学中应多利用图表了解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城市大多位于什么样的地区,为下一节讲城市的区位因素作铺垫。
学案2.3.1城市化1 答案版
【课题】 第二章 第三节 城市化(课时1)【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分析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过程及原因。
2、通过读图,理解并掌握世界城市化进程和特点,并能认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重点、难点】城市化进程特点及地区差异【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请根据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和人口增长特点推测其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二、学习新知识:(一)自主学习:认真自学课文P31~35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知识结构1、含义: 人口 向城市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 扩大 , 乡村 变为城镇的过程。
2、标志:(1)城市人口_增加_;(2)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 上升 (最主要标志).......。
(3)城市用地规模_扩大__。
其中,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标志是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市化的动力机制——读图2.17(1)推力因素:①农村人口增长 快 ,对土地压力 大。
②农村收入低 , 社会服务短缺。
③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2)拉力因素:①城市就业机会多。
②城市社会福利 保障程度高。
③文化设施齐全。
④城市交通便捷。
4、城市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城市是区域发展的 经济中心,城市化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5、城市化进程特点及差异:(读图2.18和图2.19)(1) 世界城市化进程分_初_期、中期、后 期三个阶段。
出现郊区城市化.....的是 中期阶段,逆城市化....的是 后 期阶段。
(2)世界城市化进程差异: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处于 初期 阶段或 中期加速 阶段,速度快 ;发达国家:起步 早、水平高 ,处于后期成熟 阶段,速度 慢 ;【基础检测1】1.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 ( )A.城市人口数量 B.城市的用地规模 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D.特大城市数量 2.城市化的意义有( )A 、使城市乡差别逐渐扩大B 、有利于改善产业结构C 、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D 、有利于世界和平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人口增长迅速B 、世界城市化水平在不断下降C 、一般来说,城市化水平体现了其经济发展水平D 、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多于发展中国家 右图是某地区人口结构图,读图分析: 4.该图说明该地区 ( )A .人口密度大B .约10%的人口在郊外C .城市人口为2500万D .城市化程度高 5.此人口结构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 ) A .英国 B .印度 C .巴西 D .俄罗斯经济水平 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特点 人口问题 推测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 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 高 低 慢 人口老龄化 城市少于农村 高 发展中国家低高快人口增长过快城市多于农村低(二)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 图甲是我国某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图乙是两城市人口变化图,读图分析:(1)分析甲图,1950年至2000年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具有哪些征?城市数目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对象 影响结果
耕地资源 面积减少,污染加重 水资源 短缺,水质恶化 -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城市化问题产生的原因
2.你认为应该如何协调城市化 2.你认为应该如何协调城市化 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
挖掘城市存量土地的潜力;不断 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并严格依法实 施;城市建设尽量少占好地等
了解家乡,建设家乡 了解家乡, 曲阜市的形成与发展 注意:改一个地方:2010年城镇人 注意:改一个地方:2010年城镇人 20万 城镇地区22万平方千米 口20万,城镇地区22万平方千米 1由材料可知,曲阜城市化的主 要表现是: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要表现是: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在这一过 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 是不断增加。 不断增加。 3.1990年后曲阜市城市化速度快 3.1990年后曲阜市城市化速度快 的主要原因是 经济快速发展。 经济快速发展。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1.一般来说,发达国家比发展中 1.一般来说,发达国家比发展中 国家城市化水平 高 ,由此可以 看出,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可 以反映其 经济发展 水平,二者 的关系是: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 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经济发 展 2.为什么当代人口城市化的发 展主流是发展中国家?
二、综合题 7.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城市的“空心”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 城市中心区人口持续外迁,郊区人 口也迁往更外围的小城镇和乡村, 整个都市中心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 在发达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为 发达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为 逆城市化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答案
课前探究:.读课本 P32图2-1-2, P32图 课前探究: 说一说,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主 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些地区有什 么共同特点?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多数在河 流的中下游平原上。如中国的黄 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 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等。 这些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灌溉便利,农业发达,能为城市 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
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经济活动过 度频繁,以及城市建设和人类活 动不注重保护环境等
合作探究: 1.解决城市化问题的主要措施 1.解决城市化问题的主要措施
发展经济;政策调控;合理规划; 完善法律法规。等措施。(如分 散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和卫星城; 加强环保投入,严格环保执法; 搬迁或改造污染企业;增加城市 绿地;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城市 “三废”;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 调整产业结构;提倡节俭、节能 的生活方式等。)
(3)试分析该现象给大城市、 小城镇和乡村分别带来的有利影 响 对大城市:缓解交通拥挤、住房 紧张等问题,有利于城市环境的 改善 对小城镇和乡村:促进基础设施 的完善,带动经济发展
合作探究: 城市兴起必须具备 合作探究: 哪些条件?
出现剩余产品,第二次社会大分 工(手工业同农业的分工以及商 业的出现)
课前探究: 课前探究: 1.读图2-1-3,描述1950年以来世 1.读图2 ,描述1950年以来世 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原因 1950年以来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1950年以来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原因:发达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 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和经济的快 速发展,大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4.曲阜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 4.曲阜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 哪些环境问题? 占用耕地,使耕地减少;大量开采地 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城市污水排放 造成水污染、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 乱等 5.要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 5.要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 发展目标,曲阜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 应采取哪些积极的措施? 加强环保投入,严格环保执法;搬迁 或改造污染企业;增加城市绿地;采 取有效措施,治理城市“三废”;对 城市进行合理规划;提倡节俭、节能 的生活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