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发展的特点——情绪的分化
知识点3 情绪的理论
知识点3 情绪的理论一、情绪的早期理论(一)詹姆斯——兰格理论詹姆斯根据情绪发生时引起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机体变化提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
兰格与詹姆斯在情绪产生的具体描述上虽有不同,但他们的基本观点是相同的,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二)坎农——巴德学说坎农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如血压增高、心跳加速、瞳孔放大、内分泌增多和肌肉紧张等等,使个体生理上进入应激状态。
因此,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
坎农的情绪学说得到巴德(Bard,1934,1950)的支持和发展,故后人称坎农的情绪理论为坎农——巴德情绪学说。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一)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她提出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上送至丘脑,在更换神经元后,再送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上刺激情景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如恐惧及逃避、愤怒及攻击等)。
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血管或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获得感觉。
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这就是“评定——兴奋”学说。
(二)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和辛格(J.Singer)提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
学前⼉童情绪的发展——幼⼉情绪情感发展的⼀般特点学前⼉童情绪的发展之幼⼉情绪情感发展的⼀般特点这⼀考点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是考试中经常会涉及的问题。
这⼀部分的知识内容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识记。
这部分的内容⼀般不仅会以选择题、判断题等客观题的形式考察⼤家,还会出现材料题等主观题。
今天我们为⼤家准备了与此相关的知识内容,希望⼤家能够灵活备考。
考情分析:常考考点,选择题、判断题、材料题等形式考察。
知识点框架:知识点详解:幼⼉期,幼⼉的情绪和情感变化带有⼀定的规律性,呈现出其发展的⼀般特点:(⼀)从幼⼉情绪和情感的进⾏过程看从幼⼉情绪和情感的进⾏过程看,幼⼉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具有三个主要特点:1.情绪和情感的不稳定:幼⼉情绪和情感的稳定性经常变化和不稳定的,甚⾄喜怒、哀乐两种对⽴的情绪也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互相转换。
如,“破涕为笑”。
2.情感⽐较外露:如,孩⼦往往“开⼼就笑,不开⼼就哭”。
或者幼⼉⼩时候受⼀点委屈就在⽗母⾯前⼤哭,企图寻求⽗母的安慰,但是长⼤后,⽆论在⼯作中遇到什么问题,受多⼤委屈,对于⽗母都是报喜不报忧;在⼯作中为了不让⾃⼰时⽽的负能量感染同事,有时候强装微笑等。
3.情绪极易冲动:情绪的易冲动性在幼⼉初期表现特别明显,他们常常处于激动状态,⽽且来势强烈,不能⾃制。
例如,⼩班幼⼉想要⼀个玩具⽽得不到时,就会⼤哭⼤闹,短时间内不能平静下来。
成⼈这时要求他“不要哭”或“不要闹”,往往⽆济于事,他甚⾄⼀句话也听不进去。
情绪冲动性还常常表现在幼⼉会⽤过激⾏为表现⾃⼰的情绪。
例如,幼⼉看到故事当中的“坏⼈”,常常会把它抠掉,即⽤动作把“坏⼈”去掉。
(⼆)从情绪和情感所指向的事物看从情绪和情感所指向的事物看,幼⼉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1.情感所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情感不断丰富:如,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童情感的分化逐渐精细、准确。
以笑为例,⼤班⼉童除去微笑、⼤笑外,还会羞涩的笑、偷笑、嘲笑、苦笑等。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以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论述情绪的性 质和功能,核心观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情绪和人格系统 人格系统由体内平衡系统、内驱力系统、情绪系 统、知觉系统、认知系统和动作系统六个子系统组成。 其中,情绪系统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情绪具 有动力性,它组织并驱动认知和行为。
(二)情绪系统及其功能 情绪包含神经生理、表情行为和情感体验三个子 系统,它们相互作用,并与情绪系统以外的认知和 行为等人格子系统相联系,实现情绪和其他系统的 相互作用。 情绪产生涉及广泛神经结构,丘脑,杏仁核,脑 干,松果体,新皮层等。另外,神经-内分泌、躯体 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都参与情绪活动。 表情包括神经肌肉活动和感觉反馈,表情活动由 大脑皮层中古老皮层调节,对生物进化有适应意义。 情感体验由躯体和脸部的活动模式的反馈信号进 入意识状态而形成。情感体验可以进入认知系统,并 和其他系统相互作用。
的系统。汤姆金斯和伊扎德都认为情绪具有重 要的动机性和适应性的功能。
主要思想: 汤姆金斯直接把情绪看作是动机,强调情 绪的主观体验是起动机作用的心理结构,是 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
评价:回答了情绪的性质,即情绪是什么的
问题。
伊扎德的动机论则容纳了更复杂的内涵: 继承方面:进一步指出,情绪的主观成 分,即体验就是起动机作用的心理机构,各 种情绪体验是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 量。 主要思想: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 是人格系统的动力核心。情绪系统与认知、 行为等人格子系统建立联系,实现情绪与其 他系统的相互作用。
(三)情绪激活与调节 伊扎德提出,情绪的激活与调节有四种基本过程: 1、生物遗传—神经内分泌:可直接激活情感体 验,并影响其他三个情绪激活过程。如产妇在产后, 由于内分泌物质的改变,负情绪逐渐减少。 2、感觉反馈:表情肌肉活动引起的反馈信息进 入边缘皮层区,使情绪达到意识水平,产生情绪体验。 3、情感激活过程:一种情绪可以引起另一种情 绪,如极度疲劳引起痛苦。 4、认知激活过程:如评价、比较等认知活动可 激活情绪。如图所示:
【2020幼儿教师资格证】情绪与情感的发展重点笔记
【2020幼儿教师资格证】情绪与情感的发展重点笔记第二节幼儿情绪与情感的发展一、幼儿情绪的发生和分化★★★(一)原始的情绪反应1.本能的情绪反应观察和研究普遍表明,儿童出生后就有情绪。
初生的婴儿即可有情绪反应,如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舞动等,可以称为原始的情绪反应。
经过多年的研究,现在人们普遍倾向认为,原始的、基本的情绪是进化来的,是不学就会的,天生的。
儿童先天就有情绪反应。
这种情绪反应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
2.原始情绪的种类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根据对医院500多名婴儿的观察,提出了新生儿有三种主要情绪,即怕、怒和爱。
华生还详细描述了这些情绪的原因和表现。
(1)怕华生认为新生婴儿的怕是由于大声和失持引起的。
当婴儿安静地躺着时,在其头部附近敲击钢条,会立即引起他的惊跳,肌肉猛缩,继之以哭;当身体突然失去支持,或身体下面的毯子被人猛抖,婴儿会发抖、大哭、呼吸急促、双手乱抓。
(2)怒怒是由于限制儿童运动引起的。
例如,用毯子把孩子紧紧地裹住,不准其活动,婴儿会发怒,他会把身体挺直,或手脚乱蹬。
(3)爱爱由抚摸、轻拍或触及身体敏感区域产生。
例如,抚摸孩子的皮肤,或是柔和地轻拍他,会使婴儿安静,产生一种广泛的松弛反应,或是展开手指、脚趾。
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原始的情绪反应是笼统的,还没有分化。
有些人认为新生儿的原始情绪只能区分为愉快和不愉快,所谓愉快,仅是“不是不愉快”的表现而已。
(二)情绪的分化婴儿情绪的发展表现为情绪的逐渐分化,初生婴儿的情绪是笼统的:不分化的,1岁后逐渐分化,两岁左右已出现各种情绪。
1.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是最有代表性的理论。
他认为:初生婴儿只有未分化的一般性的激动,表现为皱眉和哭的反应;3个月时分化为快乐、痛苦两种情绪;6个月时,痛苦又进一步分化为愤怒、厌恶、害怕三种情绪;12个月时,快乐情绪又分化出高兴和喜爱;l8个月时,分化出喜悦与妒忌。
伊扎德动机分化情绪理论述评
(5)情绪的局限性。情绪 也被许多因素 所限制。生物节律性活动对它有一定的约束 力;由于个体差异以及生理状况,情绪受神 经激活水平的限制;个人经验、记忆储存、 认知加工的方式,也在一定程 度上制约着 情绪;社会交往中,情绪受对方投入的情绪 性质和程度的限制和言语交际的 社会规范 的制约。
1. 基本情绪和情绪系统
情绪分化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为,情绪在生命活 动中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对生命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分化理论把情绪规定为具有生理的,表情的和体验的 三成分,把情绪分为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每种情绪
的原始形式都在进化中有其发生的渊源和适应价值, 都有特定的意识体验品性和各自的适应功能。伊扎德 提出 , 人类基本情绪约有8~11 种。它们是兴趣、惊 奇、痛苦、厌恶、愉快、愤怒、恐惧和悲伤以及害羞、 轻蔑和自罪感。基本情绪特有的规定性为:(1)有特定 的神经基础,它们在个体发展中的出现不是习得的, 而且生理成熟的自然显露;(2) 有特定的面部肌肉运 动模式特征;(3) 有可区分的主观体验。
·知觉、认知、动作和情绪这四个子系统在人格结 构的相互作用构成人类所特有 的个体社会行为。它 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旦发生不协调时,就可导致失 调行为。如失望或无助情绪得不到释放而被压抑, 可能导致隔离行为或冷漠感情。青少年的认识、愿 望与情绪之间发生的矛盾 , 是引起偏离或攻击行为的 心理原因 , 还可能形成怪癖性格 (Izard,1979)o
网状结构提供情绪的神经激活,是情绪兴奋的 直接能量来源。汤姆金斯提出,情绪 可用单一的神 经激活变量来标志。他称这一神经激活变量为 “ 神经刺激密度 ” 。他把神 经刺激密度确定为 “ 单位时间内神经放电量 ” 。用神经刺激密度不 但可以度量情绪强度 或激活程度 , 而且可以度量 某些具体情绪。这个理论假定情绪激活有三个分开 来的等 级,每一等级都可以放大激活它们的来源。 这三个等级是:(1) 刺激放电水平的增加;(2) 刺 激放电水平维持恒定不变 ;(3) 刺激放电水平下降。 这三种放电模式同一些具 体情绪的发生和维持相联 系 ( 图) 。
人的情绪发展趋势
人的情绪发展趋势人的情绪发展趋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个体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影响。
在人的一生中,情绪可能经历多个阶段和变化,从婴幼儿期、青春期、成年期到老年期,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情绪特征和发展趋势。
在婴幼儿期,人的情绪表达主要由基本情绪(如喜怒哀乐)组成。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情绪经历由高度依赖和被照顾的状态逐渐向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发展。
他们逐渐学会通过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在这个阶段,关键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和情感连接,对于婴幼儿来说,稳定、亲密和温暖的关系是构建积极情绪出发点的基础。
在青春期,人的情绪开始面临更多个体化和复杂性。
这个阶段,青少年在身体和心理上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他们的情绪会有更多的波动和矛盾。
他们可能会面临自尊心的挑战、自我认同的探索以及社交关系的改变等问题,这些因素会对他们的情绪产生较大的影响。
此时,青少年需要学会处理情绪,建立自我认同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以适应身心发展的需要。
进入成年期后,人们的情绪也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
在这个阶段,个体中的责任感、自我控制和自主决策能力逐渐增强,情绪表达也更加成熟和理性。
成年期的情绪发展与社会角色和责任的变化密切相关,例如工作、婚姻、生育等生活事件会对个体的情绪产生重要的影响。
成年期人们的情绪通常更加稳定和成熟,但仍然会面临各种挑战,如工作压力、家庭问题和个人目标的追求等。
在这个阶段,人们需要学会情绪管理和调节,以维持积极的情绪状态。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进入老年期,情绪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老年期人们会面临身体功能的下降、行动能力的减退以及社会角色和身份的转变等问题,这些因素可能引起情绪上的不稳定和负面情绪的增加。
然而,老年期也是生活经验丰富、智慧和心理成熟的阶段,一些研究表明老年人在情绪经验上可能更加积极和满意。
在这个阶段,老年人需要学会接受和适应生活的变化,寻找积极的情绪支持和应对策略,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简述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规律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规律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和认知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几个主要规律。
一、情绪的分化在学前阶段,孩子的情绪开始逐渐分化,出现了更多的情绪表达。
起初,他们只会表达基本的情绪,如快乐、悲伤、愤怒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能够表达更为复杂的情绪,如自豪、羞愧、爱等。
这种情绪的分化使得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感受,并与他人进行更复杂的情感交流。
二、情绪的社会化学前儿童的情绪社会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规律。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和情感,并开始理解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他们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此外,孩子也开始学会分享自己的情感,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并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三、情绪的自我调节在学前阶段,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开始发展。
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以便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
例如,当遇到困难时,孩子能够冷静下来,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哭闹或发脾气。
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有助于孩子更好地适应环境,增强心理韧性。
四、情绪的表达与控制在学前阶段,孩子逐渐学会了如何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他们开始能够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仅仅通过行为来表达。
此外,孩子也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表达,以便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相处。
这种情绪的表达和控制能力有助于孩子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情绪的分化、情绪的社会化、自我调节和表达与控制等方面。
了解这些发展规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和行为表现,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引导。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ppt课件
(二)情绪系统及其功能 情绪包含神经生理、表情行为和情感体验三个
子系统,它们相互作用,并与情绪系统以外的认知 和行为等人格子系统相联系,实现情绪和其他系统 的相互作用。
❖ 情绪产生涉及广泛神经结构,丘脑,杏仁核,脑干, 松果体,新皮层等。另外,神经-内分泌、躯体神经 系统、自主神经系统都参与情绪活动。
情
感
精品课件
体
验
实例
一、情绪智力(IE)的培养 ——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
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换句 话,识别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利用这 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节行为的能力。
精品课件
例如在校园中的学生攻击性不断增强的案例,像抢 劫、强奸、杀人的行为。老师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 老师平时应该多识别和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帮助 他们解决问题等。可见情绪的调节对一个人一生的 影响是如此大。培养情绪智力,对于现在高校的管 理有着极大的作用,校园犯罪率也会大大减小。
·代表人物:汤姆金斯(Tomkins)
伊扎德(Izard)
·情绪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是一精个品课件复杂
的系统。汤姆金斯和伊扎德都认为情绪具有重 要的动机性和适应性的功能。
1.汤姆金斯理论
主要思想: 汤姆金斯直接把情绪看作是动机,强调
情绪的主观体验是起动机作用的心理结构, 是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
分析:情绪是动机的源泉之一,在考场上,时 间是有限的,越临近考试结束,同学的情绪就会精品越课件 紧张和焦虑。而适度的紧张和焦虑能促使人思考和 解决问题。这时的恐慌和急迫情绪就会成为动力, 激励行为。
精品课件
谢谢
知、行为等人格子系统建立联系,实现情绪
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
(二)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深刻性是指情绪情感产生的原因所涉及的本 质程度。
一般来说,小学生 的情感表现还是比 较外露、易激动的, 但其情绪体验逐步
深刻。
1、对儿童恐惧的研究证明
学前儿童的恐惧主要涉及个人安全和对动 物的恐惧 。
小学生更多的是来自学校的恐惧,如怕学 业不佳、考试成绩不好,怕受到家长和老 师的批评,怕遭到同学的讥笑等等 。
2、在音乐美感欣赏上,小学儿童对流行音乐很 感兴趣,对民族乐曲接触不多,而且缺乏人生 的体验感受,无法引起内心的共鸣。
三、小学儿童积极情感的培养
(一)扩大知识面,提高认识水平 (二)创造情境,加强情感体验 (三)培养调控情绪的能力 (四)升华学生的社会情感,培养他们的同情
心、羞耻心和自尊心
在他出生的3个月的时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啼哭, 他患有腹绞痛,主要靠的是严格的喂养时间表, 除非必要,没有人来碰他,从来就没有人爱抚 他,或者与他一起做游戏。他母亲常常把他留 在小床或围栏里,父亲则把自己的怨气发泄在他 身上。每晚当他哭闹时就会折磨他。可以说他 的父母对他没有进行一点点的感情投入,只是 训练了他如何上厕所。他不会表达情感。后来 经过3年的心理治疗,才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可见,在早期,他的情绪情感还没有完全发展 起来。
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
案例:曾经有人描述了一个没有感受到爱的儿 童。这个儿童叫乔伊,他们的说法就是他是个 机器般的儿童。他母亲说,“那时我一点也不 知道自己怀孕了。”对他的父亲来说他的出生 同样没有产生影响。他的父亲是陆军文职人员, 到处驻防,无固定场所。他出生后,他母亲宣 称“我不想去看他,也不想去照顾他。”
畴的情感体验有所不同;
4、小学儿童道德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5、自然的、直接的由客观现实引起的情感体验,以及重要意义。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例如在校园中的学生攻击性不断增强的案例,像抢 劫、强奸、杀人的行为。老师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 老师平时应该多识别和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帮助 他们解决问题等。可见情绪的调节对一个人一生的 影响是如此大。培养情绪智力,对于现在高校的管 理有着极大的作用,校园犯罪率也会大大减小。
二、 当我们在成绩上得到些许进步时,若老师或家长 适时给予表扬,会令我们的情绪更加高涨,对学习 充满积极的兴趣,鼓励并驱动我们继续学习并做得 更好。——因为情绪具有动力性,在我们学习有进 步得到表扬时,老师或家长的表扬会令人情绪变得 开心,这样的积极情绪就是一种动力,能组织并驱 动认知与行为,它就为我们以后会继续努力学习, 取得成功的行为提供了线索。
以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论述情绪的性 质和功能,核心观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情绪和人格系统 人格系统由体内平衡系统、内驱力系统、情绪系 统、知觉系统、认知系统和动作系统六个子系统组成。 其中,情绪系统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情绪具 有动力性,它组织并驱动认知和行为。
(二)情绪系统及其功能 情绪包含神经生理、表情行为和情感体验三个子 系统,它们相互作用,并与情绪系统以外的认知和 行为等人格子系统相联系,实现情绪和其他系统的 相互作用。 情绪产生涉及广泛神经结构,丘脑,杏仁核,脑 干,松果体,新皮层等。另外,神经-内分泌、躯体 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都参与情绪活动。 表情包括神经肌肉活动和感觉反馈,表情活动由 大脑皮层中古老皮层调节,对生物进化有适应意义。 情感体验由躯体和脸部的活动模式的反馈信号进 入意识状态而形成。情感体验可以进入认知系统,并 和其他系统相互作用。
谢 谢
当一些事情阻碍人们达到目标时,并记忆起那些与 阻碍他们达到目标有关的信息时,气愤的情绪就被 激活,而当一些事情促使人们觉得幸福时,当他们 回忆起有关快乐信息的整个情景时。快乐的情绪就 被激活, 激活情绪的认知因素包括了记忆,记忆可以激活情 绪的变化
了解幼儿的情绪发展
了解幼儿的情绪发展幼儿时期是情绪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幼儿情绪的了解和引导对他们的成长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教育者的角色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幼儿时期的情绪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表达方式简单:由于幼儿的语言和思维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往往通过表情、行为和身体语言等简单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绪。
2. 情绪反应强烈:幼儿的情绪体验较为强烈,容易出现情绪反应的波动,如高兴、悲伤、愤怒等。
这主要是因为幼儿情绪体验的直接性和活跃性比较高。
3. 情绪变化频繁:由于幼儿的情绪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他们的情绪状态常常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表现出跳跃性和不稳定性。
4. 情绪与认知密切相关:幼儿的情绪和认知发展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通过情感经验的积累和情绪的体验,幼儿可以逐渐认知并理解情绪,从而实现情绪的调节和管理。
二、影响幼儿情绪发展的因素幼儿情绪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差异、家庭环境、社交经验以及教育者等。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因素:1. 个体差异:不同幼儿在情绪发展方面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幼儿更容易情绪激动,而有些则较为内敛。
了解和尊重个体差异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幼儿情绪的发展。
2. 家庭环境:家庭是幼儿情绪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情绪表达方式和教育方式等将对幼儿的情绪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3. 社交经验:幼儿与家庭成员、同伴和其他成人之间的交往体验对于情绪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积极的社交经验有助于幼儿学会情绪交流和情绪管理的基本技巧。
4. 教育者:作为教育者,我们在幼儿的情绪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们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和教育幼儿适当表达情绪、理解情绪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三、教育者的角色教育者在幼儿情绪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是一些教育者应具备的角色和技巧:1. 观察者和了解者:教育者需要通过仔细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表情、行为和身体语言等,来了解他们的情绪状态和情绪需求。
儿童情绪发展特点
站一长素、材幼SC.儿CHI的NAZ情.CO绪M 特点
(三)从幼儿的情感水平看,幼 儿的高级情感开始形成
站长素材
3岁后出现高级情感
高级情感
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
站长素材
站台前工作人员追打 老人 道德感:由(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而引起 的情感。 幼儿3岁后出现道德感。
站长素材
2. 美感
• 幼儿初期主要是对颜色鲜明的东西,新的衣 服鞋袜等等产生美感.
• 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幼儿逐渐形成了审 美的标准.
• 同时,他们也能够从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 和美术作品中体验到美.
站长素材
3. 理智感
• 5岁左右,理智感以明显地发展起来,突出 表现在幼儿很喜欢提问题,并由于提问和 得到满意的回答而感到愉快。
• 6岁幼儿喜爱进行各种智力游戏。
思考:为什么教站长师素材要SC.特CHIN别AZ.C注OM 意自己
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
3岁后幼儿情绪产生原因:社 会性需要是否满足
(1)小班儿童喜欢身体接触 ,希望老师摸一摸、亲一 亲、牵着手。
(2)大中班的幼儿希望老师 重视、注意、表扬。
幼儿最高兴的:老师表扬、喜欢
幼儿最难过的:老师批评、不喜 欢
站长素材
站长素材
站一长素、材幼SC.儿CHI的NAZ情.CO绪M 特点
(一)情绪和情感的进行过程 2.易外露
站长素材
站一长素、材幼SC.儿CHI的NAZ情.CO绪M 特点
(一)情绪和情感的进行过程 3. 易冲动
站长素材
• 3岁前幼儿情绪产生主 要原因:生理需要是 否满足
3岁后幼儿情绪产生原因:社 会性需要是否满足
站长素材
幼儿情绪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儿童情绪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1)情绪的社会化。
儿童最初出现的情绪反应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
以后,情绪逐渐分化和发展,与脑的成熟和肌肉运动的分化有密切关系。
同时与社会性需要和社会性适应有关系。
首先,情绪中的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例如,非社会性的微笑逐渐减少,而社交微笑则大为增加。
其次,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最后,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情绪表达方式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手势和动作)以及言语表情。
(2)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
从情绪所指向的事物来看,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丰富和深刻。
(3)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从情绪情感的进行过程看,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受自我意识的支配。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情绪情感过程的自我调节越来越加强。
主要表现在:首先,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其次,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最后,情绪从外露到内隐。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特点与教育
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婴幼儿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短暂的。随着年龄的 增长,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但是,总的来说,幼 儿的情绪仍然是不稳定、易变化的。
婴幼儿的情绪不稳定,与其情绪情感具有情境性有关。 婴幼儿情绪的不稳定还与情绪的受感染性有关。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幼儿晚期,情绪从外露到内隐,具有内隐性。
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幼小儿童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随着幼儿脑的 发育及语言的发展,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幼儿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起初是被动的,即在成人 要求下,由于服从成人的指示而控制自己的情绪。 到幼儿晚期,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才逐渐发展。
理智感:起源于人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和其他动 物的本能行为。
美感:是人看到美的事物后产生的愉悦的体验。
3岁后出现高级情感
一、道德感
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 3岁后.在集体生活中,随着儿童掌握了各种行为
规范,道德感也发展起来. 小班幼儿的道德感主要是指向个别行为的,往往
是由成人的评价而引起.
Thank You
代表性的理论。他认为: 初生婴儿只有未分化的一般性的激动,表现为皱
眉和哭的反应; 3个月时分化为快乐、痛苦两种情绪; 6个月时,痛苦又进一步分化为愤怒、厌恶、害怕
三种情绪; 12个月时,快乐情绪又分化出高兴和喜爱; 18个月时,分化出喜悦与妒忌。
(二)林传鼎的研究
初生婴儿的情绪已经分化。 新生儿已具有两种完全可以分清的情绪反应:一
种是愉快情绪反应,一种是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第一个月的后半月----第三个月末,相继出现6种情
绪:欲求、喜悦、厌恶、忿急、烦闷、惊骇。 4-6个月出现由社会性需要引起的情感。 3岁到入学前,陆续产生了20多种情感。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例子(1)
当我们对一件事情很感兴趣的时候,我们将 会很乐意、很有动力地去做,因为当我们对 这件事产生了兴趣后,情绪的动力性就开始 发挥它的作用,这个时候,它就会组织并驱 动认知与行为,为认知与行为提供活动线索。
(二)情绪系统及其功能
依扎德认为,情绪包含着神经生理、神经肌 肉的表情行为和感情体验三个子系统。
三: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罗平 胡洁韵 赵金凤 曾宛雯 梁嘉欣 黎嘉敏
继承关系
该理论谈及:情绪包含着神经生理,继承了 情绪的早期理论。
伊扎德认为,情绪和认知都是人格系统的组 成部分,认知也都是情绪产生的一个重要原 因,这个可能继承了前面的情绪认知理论。
网上资料
动机—分化情绪理论是以神经解剖学为基础, 提出面部反馈的神经通路, 既继承了情绪有 生物成分和进化价值的观点, 又重视社会文 化环境, 个体经验和人格结构等对情绪的制 约作用, 强调受主体认知功能的调节, 对我 们今后的研究有借鉴和启发作用。
认知是情绪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认知不 等于情绪,也不是产生情绪的唯一原因,而 只是参与情绪激活与调节过程。
例子(3)
一个人做一份很喜欢的工作,当他做错了什 么事情,遭到了上司的批评的后,他首先就 会感到心情低落,甚至对这份工作的厌恶, 但是,出于他本身对这份工作的喜爱,他的 兴趣很快就会再一次激活他对这份工作的热 情。
有些情绪心理学家主张情绪具有动机的性 质。例如弗洛伊德、利珀、汤姆金斯和依 扎德等。
其中汤姆金斯和依扎德为代表,建立了情 绪的动机—分化理论。该理论是以情绪为 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论述情绪的性 质与功能。
也就是说: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解释了 情绪的性质与功能。
(一)情绪与人格系统 (二)情绪系统及其功能 (三)情绪激活与调节
伊扎德动机分化情绪理论述评
内驱力 : 内驱刀活动随机体组织的需要得不到或得到 满足而趋于的提升或下 降。它们的发生常常是周期 性的 , 并与体内平衡系统的作用直接联系着。同时 , 它的发 生又同情绪的作用密切相关。情绪是动机系 统的重要组成成分 , 具有一种在个体主观 土发生体 验的作用。各种情绪体验则是驱策有机体采取行动 的动机。
1、动机——分化理论同认知——评价理论相对立, 明 确提出情绪的作用问题, 向情绪者的副现象论提出了 挑战。它发挥了关于情绪适应职能的论点, 提出情绪 是基本动机的醒目命题。
2、继承和发展了达尔文关于表情的学说, 认真对待表 情,特别是面部表情的通讯作用和面部反馈对情绪发生 的机制问题。
情绪激活器的假设图解(自 Tomkins,K.,1970 )
伊扎德为情绪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 包容情绪成分、情绪的动机性质、情绪的分类和 功能、情绪的过程和面部反馈假说。尤其是,他 的面部反馈理论和体验学说对 情绪的进一步研 究有很大的影响。
从以上对结构论和功能论的描述看 , 到 20 世纪末 , 结构论与功能论二者虽各有重 点,但 又表现了很大的融合。这就是我在前面所说的 “ 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 ” 。有学者认为,把 功能论和结构论结合起来去认识情绪,对掌握情 绪的性质和开展研究是有益的,也是重要的。
(2)多数情绪有明显的极性关系。
例如 , 快乐 -悲伤 , 愤怒 -恐惧 , 兴趣 -厌 恶 , 害羞 -轻蔑 等从性质上处于对立的 两极。这种对立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 的 , 也不是非此即彼 , 而是 有时甚至是 可以相互结合的 , 如 " 高兴得流泪 " 。
小学生情绪的发展及其特点
第一节小学生情绪的发展及其特点一、情绪与情感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情绪和情感是不同的。
人类的情感现象,即广义上的情感,是人对事物的一种不同与认识过程的反映形式,是指通过体验,对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和事物与主观预期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具有过程、状态、内容、性质等不同的侧面,可分为情绪、情感和情操。
情绪是最基本的情感现象,它代表着感情性反映的过程。
它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所以是不学就会的,并常具有高度的紧张性。
当有机体的某种需要获得满足时,则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愉快、喜悦等;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焦虑、愤怒等。
情绪是人类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反映形式,具有外显性和即时性,常随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情绪有许多种类,人类最原始的四种情绪就是愉快、愤怒、恐惧和悲哀。
情感是广义情感中的一种,是较高级的情感现象,它侧重于情感现象的内容方面。
情感与人的基本社会性需要相联系,所以并不是与生俱有的。
情感也是多种类的,但具体可分为两类: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感,如害羞、骄傲、谦虚等;与他人有关的情感,如爱、恨等。
相较于情绪而言,情感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和稳定性。
情操是最高级的情感现象,它与人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如与人交往中产生的友谊感、与遵守法规法则有关的道德感、与精神文化需要相联系的美感及理智感。
情操发生得较晚,为人类所特有,是个体发展到社会化进程的一定阶段才产生的。
情操比情感具有更稳定和含蓄的特点,它是情绪概括化的结果。
然而,以上情绪、情感与情操的划分只是相对的,实际上它们是统一的整体,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的不同侧面。
在个体心理活动过程中,情绪与情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情绪与情感对个体的行为既有促进作用,也会产生干扰作用。
一定的情绪、情感往往是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的动力因素之一。
如果一个人缺乏热情,表现冷漠,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所从事的活动中去,也难以取得好成绩。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1、参照国内外现行的年龄阶段划分方式,我们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1)新生儿期,(2)乳儿期,(3)婴儿期,(4)童年早期或幼儿期,(5)童年中期,(6)童年晚期或少年期,(7)青年早期。
2、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信息加工经历这几个阶段:感觉登录、注意、知觉、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3、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对抗性条件作用、系统脱敏法、模特塑造法、认知疗法。
4、在有关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论阐释中,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自我是伊底和超我的奴仆;埃里克森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相信超我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
5、按照进行的目的性分类,幼儿的游戏分为:(1)创造性游戏,(2)建筑性游戏,(3)教学游戏,(4)活动性游戏等几类。
6、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通过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观察与模仿范性获得的。
7、儿童获得道德认识上的发展必须摆脱自我中心和实在论,理解到别人有着与自己不同的看法,从而发展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自我概念。
二、选择:1、我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是儿童心理学家(2)。
(1)肖孝嵘(2)陈鹤琴(3)黄翼2、(3)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最小单位,是储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1)染色体(2)DNA (3)基因3、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3—7岁儿童处于(3)阶段。
(1)口唇期(2)肛门期(3)性器期(4)潜伏期(5)生殖器4、(1)是儿童个性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1)家庭(2)幼儿园(3)儿童游乐场所5、(3)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冲动与攻击性行为,还有助利他行为的实践。
(1)观点或角色的采择(2)交往技能的训练(3)角色扮演三、判断:(√)1、儿童的先天素质不是单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儿童的先天素质是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2、儿童大脑各区的成熟程序是由前往后分别进行的,其程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
出生时 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模式(1932年)
(1)新生儿只有弥散性的兴奋与激动、未分化
新生儿的情绪只是引起弥散性的兴奋与激动,是一种 杂乱无章的未分化的反应,它包括一些不协调的内脏与肌 肉反应,为一些强烈的刺激所引起的。
(2)头两年内情绪不断分化,2岁时已很丰富
愉快、兴趣、惊奇、轻蔑
悲伤、愤怒、厌恶、惧怕、痛苦
பைடு நூலகம்
1978、1979年埃克曼和伊扎德的 面部编码
额眉部 眼鼻部
三大部位
口唇部
二、我国学者的研究
1.林传鼎——两种分得清的情绪反应 1947-1948观察了500个新生儿,说明他们有两类情绪反 应,就是愉快与不愉快,都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连
2.孟昭兰——情绪分化的理论 (新生儿具有兴趣、痛苦、厌恶、微笑)
三、情绪与面部表情研究
.
人类的九种基本情绪,都有对应的 经典的面部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