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学习之我见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这次《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修订是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这次新课标的学习,我知道与XX年5月颁布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相比,《思想品德课程标准(XX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稿)主要是从“在初中阶段开设思想品德课程的目的”、“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表述”、“思想品德课程特性的具体表述”、“课程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八个方面去修订。
在认真学习这次课标新修订的具体内容后,我认为《思想品德课程标准(XX年版)》具有以下的几个特点:一、凸现“德”字,突出了德育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初中生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做人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紧紧围绕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教育。
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初中学生的品德教育明显不够,对初中学生现实生活的指导也较为薄弱,为了改变初中学生品德教育薄弱的状况,《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XX年版)》根据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需要,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
其中的一大亮点是在课程标准中有机渗透德育,强调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给课标修订提出了新要求。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XX 年版)》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有关内容明确定在标准中。
由于思想品德课涉及的知识不同于其它学科,本学科的知识学习最终指向的是指导学生过着道德的生活,因此,知识的逻辑体系在生活中情理之中,并且来源于生活。
思想品德课需要触及与学生道德生长密切相关的一些基本知识领域,如法律、道德、心理健康等,在课程设计时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来提取、组织知识模块,很好地突出了与初中生成长密切相关的“经”(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和“纬”(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在课程标准的各个板块之间以及具体内容之间的设计上有较量清晰的逻辑关联。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体会四篇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体会四篇(一)最近我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同时观看了相关专业教授的视频解读,感悟挺多,收益不少。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新”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的优化和“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两个关键概念的提出。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将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发展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立志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认为新课程标准呈现了下列亮点值得关注:一、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新《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强调了课程性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精心引导和培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一体化设计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依据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关系的逻辑,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
三、有机融合多种因素,构建全新德育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合为“道德与法治”,以道德与法治教育为框架,有机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以及信息素养教育、金融素养教育等相关主题,强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
四、增强了操作性指导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学习《义务教育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心得体会在研读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对其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就以下几方面谈谈体会: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的修订思路:1、是巩固改革成果,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坚持改革的基本经验;2、是深入分析并积极回应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3、是按照《教育规划纲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要求,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前瞻的眼光积极应对未来挑战,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地进行课程更新与发展。
二、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从整体上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强化了中国特色、突出了时代特征、体现了国际视野。
思想品德课程则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性。
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原则和重点是:坚持德育为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全面发展,进一步精选对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坚持能力为重,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科技进步的新内容。
四、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内容上和结构上都有较大变化。
在内容上增加了与公民意识及其教育、信息化等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加,是体现当前社会发展的状况,也是适应、体现社会发展的需要。
而与现实社会发展的关联程度有所降低的内容进行了删减,这几种体现在法律部分相关内容的调整上。
修改的内容居多:指导思想的更新、课程立足点的更新、文字表述的更新。
在结构上将“我与集体的关系”部分从第三部分调整到第二部分,将原来“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部分的“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容分拆,将“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作为“我与国家和社会”的第二节,将“成长中的我”中的第三节“学法用法”修改为“心中有法”,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品德”修改为“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在集体中成长”,将“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部分的“积极适应社会进步”修改为“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将该部分的“法律与社会秩序”修改为“法律与秩序”。
2024思想品德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2024思想品德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在最近的一次思想品德新课标培训中,我收获颇丰,不仅对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掌握了更多实用的教学方法。
此次培训旨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奠定基础。
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学习体会。
课程理念更新思想品德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新课标下的思想品德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这意味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学内容优化在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
培训中,我了解到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时代性、基础性、生活性和灵活性的原则。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和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反映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学方法创新在教学方法上,新课标强调创新和实践。
培训让我认识到,教师应积极探索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合作学习等多样化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发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拓展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师角色转变在新课标下,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培训让我意识到,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同时,要加强师生互动和情感交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评价体系改革新课标下的评价体系也发生了变革。
培训让我明白,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和实践能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精选6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精选6篇)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今天我们道德与法治教研组集体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对于如何上好一节合格的道德与法治课,我有了一些更深的理解。
一、及时更新理念新旧课标的改变不仅是内容的变化,而且是理念的转变,德育观的变化。
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用好教材,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切实可行的活动。
活动是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学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涤孩子的心灵。
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积极做教材的使用者、开发者和创造者,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措施,与学生一起成长。
二、营造道德课堂“德育本身必须是道德的,才有可能培养出有德性的学生。
”在课堂上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给学生提供德育教育的信号。
合格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教学任务的达成,还应该表现出卓越的教育伦理品质,让课堂氛围充满尊重和真实,让每位学生得到公正对待,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
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
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
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
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四、激发学习兴趣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进竞争机制。
生活处处皆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快乐学习。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遇到困难,教会学生想办法,愈挫愈勇。
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难免,要正确对待挫折。
《道德与法治》课虽然是小课堂,反映的却是大社会。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课标的指引下,我们探究多样的教学方法,拓展更多的教育资源,一定会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生动活泼,绚丽多彩。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教书和育人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教书是育人的前提,教书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3篇)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思想品德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塑造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门课程中,我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渐提高了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形成了一定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首先,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了道德的重要性。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道德概念和原则,了解了道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道德是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是人与人相互交往的基石。
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同时也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思想品德课程培养了我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伦理道德理论和价值观念,包括儒家思想、孔子文化、法制道德等。
这些理论和观念帮助我理解了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行为,提高了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
通过学习,我逐渐形成了崇尚真、善、美的价值观念,认为真实、善良和美好的事物是应该得到尊重和追求的。
这种正确的价值观念指引我在生活中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再次,思想品德课程提高了我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进行了许多讨论和思考,学习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这些训练使我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和敏捷,能够通过合理的思考和判断解决问题。
同时,课程也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我们提出新的思想和观点,并能够用创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培养对于提高我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思想品德课程促进了我的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的知识,了解了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责任。
通过学习,我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利益,更是为了服务他人和社会。
这种认识激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解决问题的决心,让我有了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感和意识。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对于我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学习新《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新《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心得体会
在研究新《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感悟,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关键一环。
通过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程,学生能够了解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提升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新标准强调了课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道德与法治教育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研究生活。
课程内容要贴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研究,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新标准还提倡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真实的案例和事件,分析案件中的道德和法律纠纷,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研究效果。
此外,新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应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情境中。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法庭、开展模拟法庭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程序和司法实践,提升他们的法治素养和实践能力。
总之,研究新《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让我深刻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到一种更具系统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教学方法。
我将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努力践行新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为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1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设计思路、基本理念、目标以及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改进。
新课标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内容上,着重突出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在编排上,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主线,以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教育、成长中的我、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学法用法、我与他人的关系、交往与沟通、交往的品德、权利与义务、共同理想、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承担社会责任、法律与社会秩序、知我国情、爱我中华为基本构成框架。
此次对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重大改进,不仅使之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又能体现学科建设与时俱进的思想。
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不在按照学科体系的逻辑加以展开,而是在学科知识和方法基础上进行跨学科的整合,内容标准的许多要求是开放的和过程性的。
对教学内容的前后顺序,不做硬性规定,从而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体现并满足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创造了比较好的环境。
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要求以及体现教育的'层次性,在呈现方式上,课程标准也力求适应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贴近现实生活,强调学生自身的观察、感受和体验。
新的思想品德课标还将深刻的理论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体验,通过学生的道德践行和生活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知行统一,有助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新的课程标准还突出对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公民责任等教育,重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和评价。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不仅在改变着学生,也在改变着教师,使教师在教中学,在学中教。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2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强调的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
这些要求的提出,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可以说,传统的以讲授为中心的许多教学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树立新的学生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人文素养。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学习《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深感这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科目,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素养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学习过程中,我意识到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我明确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了解了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积极情感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更需要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知和道德行为。
其次,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
学习《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我发现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这也与我过去学习经验中重视教师授课和学生听讲的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通过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我意识到作为教育者,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成为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公民。
另外,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思想品德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传授道德规范和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通过真实情境、案例分析和社会实践的方式,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社会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气。
这对于一个现代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需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创新能力来解决当前和未来的社会问题。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它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他们正确价值观和积极情感的关键环节。
同时,思想品德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2024年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2024年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引言:作为学生,我对思想品德课程一直抱有很高的期望和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在____年被引入后,我有幸参与学习并积极投入其中。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探讨新的课程标准对我的影响以及我对未来学习的计划。
一、重视道德品格的培养____年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
在课堂上,老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和讨论,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我们学习了各种道德实践的故事和案例,深入分析和讨论,并从中汲取教训和启示。
通过这些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人的品格是我们行为的基础。
一个优秀的品格可以促使我们做出正确和道德的选择,同时还能帮助我们建立正面的社会形象。
这对我们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积极参与各种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培养自己的道德品格。
二、关注全面发展新的课程标准还明确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课程中,老师鼓励我们多元化的学习和探索,提供了许多拓展课程和活动。
我们有机会参加各种艺术、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开阔眼界,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通过这些多元化的学习经历,我发现自己对绘画和舞蹈很有兴趣,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此外,新的课程标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为了帮助我们获得这些能力,课程中引入了项目制学习,鼓励我们从实践中学习并解决问题。
在一个具体的项目中,我和我的队友进行了一次社区服务活动,我们通过分析调研,设计并实施了一次环保宣传活动。
通过这个项目,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也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培养思辨和批判精神在____年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精神被视为一个重要的目标。
课程中,老师鼓励我们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激发我们思考和质疑的能力。
我们学习了不同的思考和分析方法,了解了各种的逻辑推理和辩证思维。
通过这些学习,我渐渐意识到思辨和批判精神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心得体会-学习《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点滴体会 精品
学习《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点滴体会学习《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点滴体会
坚持与时俱进凸显育人为本
作者王爱忠
——学习《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点滴体会
王爱忠
2019年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现已正式公布。
它规定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实施建议,体现了国家意志,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也是思想品德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那么,基于哪些原因修订《课标》?相对现行《课标》,修订后的《课标》有什么明显变化?结合对《课标》的学习研究,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适合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与时俱进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与日俱增,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而我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正在世界上树立起一个和平、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这些都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竞争。
一个人素质的高低,不仅在于他的知识与技能,更在于他的思想品德。
没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能力支撑的思想品德是空洞的,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统帅的人是盲目和危险的。
而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宗旨的《课标》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这就要增加科学发展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其中、完善以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公民教育。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体会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体会暑假期间,我进行了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深入了解《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2022年版)》内容,为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令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一、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意义。
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与党的理论、重大实践应同步推进。
难度大、变化大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特点,有新突破、新亮点,属于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这次的学习令我体会到新课程方案与新课程标准的发布有价值、有意义。
二、不是为生活而生活,是通过生活讲道理。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真正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当我们真的为之努力而展开教学的时候,我们会体悟到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是如此的美好与幸福。
我们是接地气的,是亲近生活、亲近学生的,我相信每一名教师都在为此做着努力,尽管这还需要些许时间,但是这种探索的过程也是价值满满。
三、核心素养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涵体现在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以及责任意识。
这五个方面的体现不应是孤立存在的,而应是一种核心素养间的关联,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核心素养不是分解的动作,而应是一致性、连贯性目录动作“成品”。
另外,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影响个人的一时,而应是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一生影响。
这种影响就是即便学生不能清晰的记得老师所讲的知识是什么,但是依然能够深刻的认同老师所传授的道理。
四、教师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与行为评价作为一线教师,成绩有时作为我们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然而,我认为与笔试的成绩相比,过程性评价与行为评价更为重要。
我常常跟学生说这样一句话;“学习成绩不能代表所有,但是至少代表这一阶段大家的学习态度。
〞是的,态度很重要。
老师不是要求人人考满分,而是希望学生都能积极向上。
这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就是一种过程评价。
同样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希望在学生身上看到一股正能量——乐于助人、坦诚相待、无私奉献。
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心得体会
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心得体会
在研读《新课标》中,我深刻认识到这次新课标的学习对我们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意义。
首先,应在教学思想上有所变化,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注重儿童的生活经验、社会要求和学科体系之间的内在关联,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
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特点要求我们思政教师不仅仅是要做“经师”,还要努力实现“人师”的境界。
其次,明确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制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学任务最终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安排时,要关注课堂活动设计,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情境创设中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问题探讨中,达到核心素养的实现。
最后,关于《新课标》中提及的“议题”,这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首次设计到议题式教学,关于议题,我的理解是为了实现学科核心素养,我们的教学需要活动型课堂,那么活动型课堂的载体就是议题式教学,通过一个话
题寻找出一个议题,这个议题通过若干问题,将课本主题进行说明,最终指向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的研学,最终要落地,那就是要体现在课堂中,如何落地,我们还需继续探索。
2024年道德与法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读书感悟
道德与法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读书感悟本学期开始,在学校的教研安排下,我们认真研读了道德与法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这本书。
通过这次对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学习,给我最切实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学方法要逐渐改革,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和谐互动,共同探讨,交流经验,增加实践。
在学习新课标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这给我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思想上的转变我所任科目是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没有教过这门课程以前,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
而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育人先育心,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不文明、不勤俭的行为很多……以低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上学”开始成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件,相应地,其生活也会发生一些变化。
这一生活方式的转变是缓慢而长期的,是一年级学生生活引导中的重大主题。
道德与法治课程一年级上册的教育主题,就是适应新生活。
例如,《爱新书,爱书包》环节,就是一个活动栏目,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理装书包。
但在这一环节中,教学不能停留在这一个技能的掌握上,还要与本课的教学目标相结合,引导学生带着珍惜学习生活、爱护学习用品的情感与价值观把书包来装整齐,而非看谁装得整齐、装得快。
二、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方式(1)向生活学习道德和做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书本学习,必须是生活中向生活学习。
课本中有很多环节,学生讲述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取有道德价值的内容。
一年级上册最后一单元是新年的礼物,最后一课是新年愿望,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找到自己学习或者生活的意义,做到持续成长。
(2)在活动中领悟低年段学生还没有形成自觉的生活反思意识,教育中的现场体验活动,更多是对学生道德敏感性的培养。
例如,本册教材第一课中的装书包活动,第六课的《神秘指挥》,第9课的《开个玩具交流会》,第16课的《新年愿望》等课中的活动设计,都是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学习之我见
作者:王曙光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3年第03期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修改,充分说明思想品德课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充实、不断完善的,是与时俱进的。
新版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与2003年印发的课程标准有七个方面的重大变化,如: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课程基本理念”的表述、关于“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教学评价”及“课程开发与利用建议”的规定等都有重大的变化。
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一、课程性质的表述更加清晰
新版的课程标准将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性质定位为:“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同时,增加了关于课程特征的阐述: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二、课程内容进行了年段区分
课程内容修改为:“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生活、我们的国家、我们共同的世界”六个领域,适当降低了难度,并且对各年段(中、高)内容做出区分度的说明。
三、增加了体现新时代要求的目标和内容
增加了“崇尚公平与公正”“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了“有荣辱感与知耻心;懂得感恩;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等内容。
四、对实施建议做了详细的、可操作性的补充与完善
教学建议部分对指导教师教学的指向和课程的具体实施要求更明确、清晰、翔实。
提供的教学方法也更丰富、更明确,可选择性更强。
在评价建议部分,对原标准的评价目的与功能进行了结合与完善,评价目的和内容更加明确,评价方式和方法更加具体,易于操作。
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
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这次修改是非常必要的。
1.学科改革发展的需要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学科建设应与社会、时代共同发展。
特别是品德课程,具有综合性、历史性、阶级性、政治性的特点,其课程体系中渗透有历史的、阶级的、政治的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变得落后、陈旧,与时不符,有些东西也无法自圆自说。
如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对思想品德课程体系产生影响。
学科改革与社会发展步调不一致,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将造成较大困难。
因此,学科建设应是一个不断更新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修改课程标准是学科建设的核心部分,因为只有更科学的课程标准,才能编排出更合理的课程体系;只有更科学的课程标准,才能使之更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
新的课程标准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时代要求,科学地确定了品德课程的指导思想、教育理念、结构体系等是学科自身改革发展之必需。
2.学生成长的需要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
课程标准的修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这些都是小学生良好品质形成之必需,学生健康发展之必需。
同时,新修改的课程标准“三个一切”的理念,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把学生摆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要求品德教师既面向全体学生,“一个也不能少”,又必须照顾到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要研究每一位学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及时表现,而不能只顾完成教学任务。
新版的课程标准让“以生为本、学生成长”从指导方针上得到了保障。
3.教师教学的需要
没有科学、完善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品德教师就会失去教学的“双眼”,就会迷失方向,课堂教学就会走向盲区和歧途。
因此,《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就是教师教学的旗帜,就是品德教师教学的指路明灯。
本次对课程标准进行针对性、实效性地修改,就是打正旗帜,让旗帜更红;就是擦亮明灯,让明灯更亮。
建立起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指南,让品德老师有了更具指导作用的教学之纲、育人之据、专业学习之本。
作为一线小学品德教师,要加强对新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学习,认真区别新旧版本的异同,准确把握新标准的核心理念,深刻领悟新标准的精神实质,并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确实贯彻到课堂教学之中,真正发挥新课标的指导作用。
(作者单位湖北省秭归县三峡工程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