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解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解读
• 戴浩一:台湾国立中正大学语言学研究所教授, 是少数专长于认知语言学的华人。
• 王士元:香港中文大学现代语言学系暨中研院院 士,另一少数专长于认知语言学的华人。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概念
• 原型 • 范畴化、基本范畴 • 上下位 • 隐喻模式、转喻模式
孕育,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成熟。1987年,美国
莱考夫《范畴》的出版,标志着认知语言学的形
成;1989年,勒内·德尔文组织的在德国杜伊斯堡
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标志着认知语
言学的正式诞生。90年代中期以后,认知语言学
开始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 认知语言学代表人物
• 乔治·雷可夫 (George P. Lakoff1941年-):认知语言 学的其中一位创立者,提倡比喻(隐喻)是日常语言 活动中的必须认知能力。
• 2.范畴化:
范畴化,也叫做归类,是比较的一个特例。 一个范畴或类别往往有个“原型”,是用以确定 类别的参照标准,需要归类的目标与标准进行比 较,符合标准所有特征的目标例示这一标准,不 完全符合的目标是对标准的扩展。
范畴化,简单地说,就是把不同的事物归为同 一类型的过程。例如:人有各种各样的人,我们把 不同的人统称为“人”,这就是一种范畴化。
认知语言学 Cognitive linguistics
目录
一、什么是认知语言学(定义、 背景、代表人物)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概念 三、思考探究 四、认知语言学的优与缺 五、认知语言学在中国
一、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在
反对主流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的基础上诞生,在
认知语言学
学科发展历程
认知语言学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在美国孕育(朗 奴·兰盖克提出空间语法),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成熟, 其学派地位得以确立,其确立标志为1989年春由勒内·德 尔文(ReneDirven) 组织的在德国杜伊斯堡(Duisbury) 召 开的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此次大会宣布于1990年 发行《认知语言学》杂志, 成立国际认知语言学( ICLA) , 出版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系列专著,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进 入稳步个特例。一个范 畴或类别往往有个“原型”,是用以确定类别的参照标准, 需要归类的目标与标准进行比较,符合标准所有特征的目 标例示(instantiate)这一标准,不完全符合的目标是 对标准的扩展(extension)。
经典范畴理论的如下特征 1 范畴划分由一组充分必 要条件决定 2 特征是二元 3 范畴具有清晰边界 4 范畴 成员之间地位平等。
eg2.钟书能 阮薇. 认知与忠实——汉英上下位词翻译的认知 视角『j』.韶关学院学报
3.上下位:
以基本层次范畴为中心 范畴可以向上发展为上位范畴向 下发展为下位范畴上位范畴依赖于基本层次范畴 且物体 的完形形象和大部分属性都来自基本层次范畴 因此又被 称为寄生范畴(parasiticcategory) 下位范畴也是寄生范 畴它是在基本层次范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细致的切分。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概念
原型 范畴化、基本范畴、上下位 命题模式、意象模式、隐喻模式、转喻模式 意象图示
1.原型(prototype):
是物体范畴最好、最 典型的成员, 所有其他成 员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典 型性。
eg1. 在英语的世界图景中, 鸟的原型为画眉鸟;而对于 母语为俄语的人而言则是 麻雀; 麻雀在中国人的认 知意义中也具有典型意义。
认知识解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_应用认知语言学探索之一_文旭
和具体性。词汇往往就是从图式性到具体性,形成等 语教 学 中,词 汇 或 句 法 结 构 的 选 择 应 观 乎 具 体 性 和
级分布,这是人类对世界进行范畴化的结果。例如: 图式性。
(1)a.thing→creature→insect→fly→fruit fly b.thing→creature→bird→bird of prey→ hawk→red-tailed hawk c.thing→object→tool→hammer→ claw hammer
(7)a.The picture is above the sofa. b.The sofa is below the picture.
这两句的真 值 条 件 是 相 等 的,但 它 们 之 间 存 在
用 抽 象 的 统 称 词 语 则 表 示 说 话 人 对 某 件 东 西 或 话 差别:前者是参照 沙 发 (背 景 )确 定 图 画 (图 形)的 方
(4)a.The light emanated from the beacon. b.The beacon emitted light.
动词emanate需要图 形 做 主 语,而 emit需 要 背 景做主语。因 此,选 择 a 句,说 明 焦 点 是 在 图 形 上, 而选择 b句,焦点则是在背景上。有时,焦点 的 选 择 不仅 涉 及 不 同 的 动 词,而 且 涉 及 同 一 动 词 的 不 同 论 元结构。例如:
题 不 感 兴 趣 。 例 如,如 果 某 人 想 说 Peter昨 天 让 他 位,而后者所表达的关系正好相反。
驾驶 一 辆 新 的 小 轿 车,那 么 他 至 少 可 以 用 间 事 件
表达式:
结构里。例如:
(3)a.Peter let me drive his new Fordyesterday.
公共基础知识认知语言学基础知识概述
《认知语言学基础知识概述》一、引言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强调语言与认知的紧密联系,关注语言在人类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和表现。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我们理解语言的本质、结构和使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文将对认知语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阐述和分析,包括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
二、基本概念1. 认知语言学的定义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与认知之间关系的学科,它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的一部分,语言的结构和使用反映了人类的认知方式和思维过程。
认知语言学强调语言的意义不仅仅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更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
2.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语言的各个层面,如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
同时,认知语言学也关注语言与其他认知领域的关系,如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
3.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认知语言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理论分析、跨学科研究等。
实证研究主要通过语言实验、语料库分析等方法来验证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假设;理论分析则主要通过对语言现象的分析和解释来构建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体系;跨学科研究则主要通过与心理学、哲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合作来拓展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视野。
三、核心理论1. 范畴化理论范畴化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是指将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过程。
在认知语言学中,范畴化理论主要关注语言中的范畴化现象,如词汇的分类、语法结构的分类等。
范畴化理论认为,语言中的范畴化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它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思维过程。
2. 隐喻理论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它是指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的语言表达方式。
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理论主要关注隐喻的本质、功能和认知机制。
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方式和思维过程,它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3. 转喻理论转喻是一种与隐喻相似的语言现象,它是指用一种事物来代替另一种事物的语言表达方式。
识解 认知语言学
识解认知语言学1什么是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指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人类语言产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认知规律。
它提出人类语言能力的本质是一种思维能力,即思考和理解的能力。
在认知语言学中,语言不再是一种外部工具或符号系统,而是与人的思维密切相关的一种认知过程。
2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认知语言学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2.1语言的认知机制在语言的认知机制方面,认知语言学关注的是人怎么使用和处理语言的。
对于人类在口语和书写上的语言表现,认知语言学能够研究和解释语言的结构、句法、语法、词汇等方面的问题。
2.2语言的语用功能在语言的语用功能方面,研究人们是如何通过语言实现社交交往、交流情感、传递信息等目的的。
通过研究我们使用语言的目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语言的使用规律。
2.3语言的心理过程在语言的心理过程方面,认知语言学主要研究人类在语言的产生、理解和使用中的心理机制和认知规律。
它探究的是人类大脑如何处理和理解语言,是一种更深入的研究。
3认知语言学和传统语言学的区别和传统语言学相比,认知语言学更加注重语言的使用和语言背后的思维机制。
传统语言学主要关注语言是如何表达意义的,而认知语言学则注重人怎样使用语言去产生意义的。
在认知语言学中,语言不再是表达思想的一种基础,而是思想产生的一种机制。
4认知语言学的应用认知语言学在教育、翻译、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通过认识到语言的认知本质,我们可以更好地开发教育工具,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提高翻译质量和语音识别能力,让人们更便捷地使用语言和进行人机交互。
5总结总体来说,认知语言学强调了语言和人的思维过程密切相关的认知机制,从而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语言行为、推理和意义生成的本质。
它将语言领域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更加深刻的层次。
认知语言学(沈家煊讲座1)
认知语言学0.“认知语言学”的范围这里所说的“认知语言学”是加引号的,有其特定的含义。
并非所有关心认知的语言研究都是“认知语言学”。
如果像“生成语言学”那样认为语言就是通过一些逻辑规则和客观的语义特征而“生成”的,而这些逻辑规则和客观的语义特征都以一定的心理表征形式储存在人的记忆中,从这一假设出发的语言研究自然也属于一般意义上的认知语言学,但是跟本文将要说明的有特定含义的“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假设却是大相径庭的。
“认知语言学”不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而是代表语言研究近年兴起的一个学派或思潮。
“认知语言学”也不是一种单一的理论,而是语言学内部的一种研究范式,其特点是着重阐释语言和其他认知能力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一研究范式发端于70年代,自80年代中以来,范围已扩展到语言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句法学、语义学、音系学、篇章分析等。
“国际认知语言学学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并出版《认知语言学》杂志。
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有C. Fillmore, G. Lakoff, R. Langacker, G. Fauconnier, L. Talmy, J. Taylor, D. Geeraertgs, E. Sweetser, J. Haiman 等。
这些人各自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对语言所持的基本假设都大同小异,只是在讨论和关注的具体语言现象上有所差别。
有的用“认知框”(frames)来描写词义(见Fillmore 1982),处于“认知框”内的概念成分跟百科知识相联系,但不一定有语词形式;有的着重研究“隐喻”(metaphor)在语义学和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见Lakoff & Johnson 1980);有的集中研究一般认知能力和语言之间的具体联系,如Talmy(1988)的“动力作用”(Force Dynamics)理论;有的全面研究语法范畴所呈现的“典型效应”(Prototype Effects,如Tylor 1989);还有的专门研究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然联系或“象似”关系(iconicity,见Haiman 1985)。
识解 认知语言学
识解认知语言学我们来了解一下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产物,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是基于人类的认知能力。
它研究的是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交叉领域,旨在揭示人类语言能力的认知机制。
在认知语言学中,有几个重要的理论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其中之一是语言的模糊性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人类的语言表达经常是不精确和模糊的,而不是清晰和准确的。
这是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反映,而人类思维往往是模糊和不确定的。
另一个重要的理论是概念隐喻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人类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来理解和表达语言。
例如,我们常常用“时间就是金钱”这个隐喻来描述时间的价值。
这个理论揭示了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人类如何通过隐喻来认知和理解世界。
认知语言学还借鉴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实验和眼动追踪等。
通过这些实验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探究语言的认知过程,并验证相关理论的有效性。
这些研究方法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实证基础。
识解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语言的认知加工、语义理解和语用推理等。
在语言的认知加工方面,研究人员关注人类如何理解和产生语言。
他们研究人类的注意力、记忆和推理等认知过程,以揭示语言的认知基础。
在语义理解方面,研究人员研究人类如何理解和解释语言的意义。
他们关注词义、句法和语篇等语言层面的信息,以及词汇、语法和语用等语言结构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语义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在语用推理方面,研究人员研究人类如何根据语境和目标来推断和理解语言。
他们研究人类的共指理解、指代消解和推理等语用过程,以揭示语言在交际中的作用和功能。
识解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认知过程的学科。
它通过研究语言的认知加工、语义理解和语用推理等方面,揭示了语言是如何被认知、理解和产生的。
通过应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的本质和功能。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在语言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也对认知科学和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认知语言学主要内容
认知语言学主要内容认知语言学主要内容认知语言学为我们讨论语言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全新的方法,近二十几年来进展迅猛,一大批论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认知语言学'这个术语首先出现于1971年,原指真正讨论大脑中语言机制的学科。
〔参见Lamb,1998:381〕时下国内外学者所说的"认知语言学'与Lamb所说的讨论方法和内容并不相同。
目前盛行于欧洲、北美及其他国家的"认知语言学'指的是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月末、80和90年月得到迅猛进展、至本世纪已渐成主流的新兴语言学流派。
一般说来,认知语言学主要有以下3个主要来源,这些领域的重要学者也成为国外认知语言学界的主要代表人物:一、从转换生成学派中分裂出来的生成语义学家,如:Lakoff、Langacker、Fillmore等。
二、从认知和/或功能角度讨论语言的主要学者,如:Taylor、Dirven、Talmy、Geeraerts、Turner、Sweester、Rudzka-Ostyn、Givn、戴浩一、Brugman等,他们主见运用普遍的认知方式来解释语言的形式和功能,深入讨论语言表达背后的认知机制。
这一阵营中还包括讨论语言共性和类型学、或从类型学和认知角度讨论语义演化、语法化、象似性等现象的学者,如Haiman、Heine、Hopper、Traugott、Croft、Hawkins、Hnnemeyer等,也包括认知语用学家Sperber和Wilson等。
三、关注认知讨论的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等,主要有:Johnson、Putnam、Gibbs、Rosch、Piaget、Fauconnier、Labov、Rumulhart、MaClelland、Lamb、Lounsbury、Berlin和Kay。
笔者综合当前知名认知语言学家所讨论的基本内容、方法和观点,并依据自己的理解,权且将其描写定义为:认知语言学是一门坚持体验哲学观,以身体阅历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意义讨论为中心,旨在通过认知方式和学问结构等,对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规律做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
认知语言学主要观点-解释说明
认知语言学主要观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运作和理解的学科。
它的理论基础是关注语言的认知过程,即我们如何通过语言来思考、理解和表达信息。
认知语言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语义(词义和句义)、句法结构(句子的组织方式)、语用(语言的使用和交流目的)、语音(声音和音调的产生和感知)以及语篇分析(文本的组织和解读)。
在过去几十年中,认知语言学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
随着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进步,人们对语言的认知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传统的形式语言学只关注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而认知语言学则更注重人类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密切联系。
它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和知识的重要载体,通过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我们能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世界。
此外,认知语言学还关注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对于表达方式、词汇习惯和语义理解有着差异性。
通过比较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语言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
首先,我们将概述文章的结构和目的,然后依次讨论认知语言学的三个关键要点。
最后,我们将总结这些要点,并对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性进行思考。
同时,我们也将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推动认知语言学的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文章的结构是为了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跟随文章的内容和逻辑思路而设置的。
一个良好的结构能够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主题,有效地提供信息,并使整篇文章具有条理性和连贯性。
本文采用以下结构来呈现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和要点:1. 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认知语言学进行概述,向读者介绍其背景和基本概念。
同时,我们将给出本文的结构和目的,以便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我们的写作意图。
2. 正文:正文是文章的核心部分,我们将围绕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展开讨论。
具体而言,我们将依次介绍三个主要要点,分别阐述它们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
每个要点将以独立的小节来呈现,使读者能够逐步深入了解认知语言学的不同方面。
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认知语言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旨在探讨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在认知语言学中,认知指的是个体的思维过程,包括知觉、思维、学习、记忆等心理活动。
语言则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通过语言我们能够表达思想、感情和意图。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语言的认知结构、语言习得、语言运用等方面。
通过对认知过程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产生和使用机制,揭示语言习得的规律,促进语言教学和语言治疗的发展。
本文将就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进行深入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会概述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分析认知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以及探讨认知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介绍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意义,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这样的结构,希望能够全面深入地探讨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为读者提供更多的认知角度和理解认知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以及认知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我们将探讨认知对语言习得的影响,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人类语言能力的本质。
同时,本文还将总结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探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意义,以及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探讨语言习得与认知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希望让读者对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认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2.正文2.1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习得和使用过程中认知机制的学科。
在认知语言学中,认知指的是指认知过程,即个体对信息的感知、思考、理解和记忆等心理活动。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习得和使用离不开认知过程,语言是认知活动的产物。
认知语言学
知识创造未来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习得、使用和理解的学科。
它探讨语言与人类思维、知觉和记忆之间的关系。
认知语
言学的核心观点是语言是人类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人们
通过语言来组织和表达他们的思想。
这门学科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语言习得、语言产生、语义理解、语音和语法结
构的认知过程等。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证研究,包括实验和观察。
通过实验研究,认知语言学家试图了解语言的认知过程,
例如我们是如何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结构的。
观察研究则致
力于观察和分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语言的方式和策略。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认知语义学,
它关注语义的认知过程和概念的表示。
另一种是认知语言
处理模型,它试图解释语言的认知加工过程,包括语言习得、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和语法分析。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它对教育、
语言治疗、机器翻译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此外,认知语言学还与其他学科,如神经科学、计算机科
学和心理学等有着广泛的交叉研究。
1。
《认知语言学》课件
语篇的认知模型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篇的生成和理解依赖于人们的认知模型 ,如“事件框架”、“信念-愿望模型”等,有助于学生 理解语篇的生成和理解过程。
05
认知语言学的未来发展
认知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人机交互
研究如何让机器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实现更加 自然和高效的人机交互。
信息检索与推荐
探究如何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知识,更加精准地检 索和推荐信息内容。
THANK YOU
比较不同语言的认知模式
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认知结构和表达方式,揭示语言的共 性和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认知语言学
研究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使用背后的认知机制,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 果。
语言与文化认同
探究语言如何塑造和反映文化认同,理解语言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 要角色。
认知语言学的技术应用研究
自然语言处理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自然语言处 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认知语言学与心理学的交叉
01
研究语言与认知心理过程的相互关系,探究语言习得的机制和
过程。
认知语言学与哲学的交叉
02
探讨语言与意义、真理、知识等哲学问题的关系,深化对语言
本质的认识。
认知语言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
03
研究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机器对人类语言的
认知理解和生成。
认知语言学的跨文化研究
语言的动态性
语言的动态性
语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社 会、文化和认知的变化而不断发
展变化。
语言的演变
语言的动态性表现在词汇、语法和 语义等方面的演变,这些演变是由 社会、文化和认知的变化所驱动的 。
请从识解和识解操作的角度讨论语言与认知的关系
请从识解和识解操作的角度讨论语言与认知
的关系
语言与认知密切相关,认知包括对思维活动、发展过程和控制机
制的理解。
语言可以被看作是认知活动的基础,它影响着人的思维和
行为,将人的认知及其行为与外部世界的交互建立起联系。
可以说,
语言与认知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关系。
语言的学习和使用依赖于认知动作,语言的含义取决于认知活动,例如情感和情绪的接受可以通过语言理解。
在传递思想和想法的同时,认知也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因此,认知是表达语言的基础,也是
建构语言的基本原料。
同时,语言也有助于形成认知,语言的背景信息会对识解语言的
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比如如果不了解特定的文化背景,就不能正确理
解某种语言。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需要在学习新语言时结合语言教
学与某种文化教学的原因。
总之,语言与认知是有机融合的,在传播思想和表达情感时,二
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当一种语言被学习和使用时,它被赋予了识
解和操作的能力,使认知得以发展表达。
从意象到识解Langacker认知语法研习札记
内容摘要
引言:法语时态是法语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习法语的人来说,理解 并掌握时态的正确运用是非常关键的。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我们可以运用 “识解”这一概念,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法语时态的形态理据。本次演示将从认知 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如何运用“识解”来理解和解释法语时态的形态理据。
一、时态形态理据的概念及重要 性
标题:对未来的影响:机会与挑战并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首先,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努 力,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以保障就业结构的平稳过渡。例如,可以通过提供培 训和教育,帮助员工提升技能,适应新的就业环境。其次,政策制定者需要技术 的公平分配,避免加剧社会不平等。
标题:对未来的影响:机会与挑战并存
实例分析
例句:她走进房间,感到一股温暖的气息迎面扑来。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子 上,形成了一片光影交错的美景。她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安宁。
实例分析
在这个例子中,作者通过描写房间内的气息、阳光洒在桌子上的景象以及家 的温暖和安宁,呈现了一个温馨舒适的意象。这个意象的呈现方式以及情感色彩, 正是借助了Langacker认知语法所强调的“突显”和“识解单位”等概念。
从意象到识解——Langacker认 知语法研习札记
01 引言
03 意象的解读 05 结论
目录
02 意象的呈现 04 实例分析 06 参考内容
从意象到识解:Langacker认知 语法研习札记
引言
引言
认知语法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强调语言使用者的主观性和认知性。 其中,Langacker的认知语法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见解,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思 路。本次演示将通过探讨Langacker认知语法在写作中的应用,进一步理解其意 义和价值。
请从识解和识解操作的角度讨论语言与认知的关系
请从识解和识解操作的角度讨论语言与认知的关系语言与认知的关系是一直以来心理学和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识解和识解操作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深入探讨语言与认知之间的互动关系。
首先,从识解的角度考察语言与认知的关系。
识解是指对语言或其他符号系统的理解和解释过程。
语言是我们思考、交流和表达的重要工具,通过语言的识解,我们能够获得关于世界的信息和知识。
通过学习语言,我们可以逐渐掌握词汇、句法、语义等语言的组成要素,进而能够理解并解释语言中的各种意义和内涵。
在识解的过程中,语言与认知相互依存。
语言的识解需要依赖于认知的各种能力,如注意力、记忆、思维等。
同时,认知也受到语言的识解的影响。
例如,当我们听到“猫是喵喵叫”的句子时,我们首先要理解“猫”和“喵喵叫”的意思,然后将它们连接起来,才能够从句子中获得信息。
这个过程需要我们运用语言和认知的能力进行识解。
其次,从识解操作的角度考察语言与认知的关系。
识解操作是指通过语言进行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语言的识解操作,我们能够进行概念化、分类、比较等认知活动。
同时,语言也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决策过程。
语言与认知之间的识解操作是相互促进的。
语言的使用能够帮助我们将复杂的思维过程进行分解和表达,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通过语言的识解操作,我们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其更加具体和可理解。
同时,通过语言的运用,我们可以进行逻辑推理和演绎推断,提高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识解操作的发展来分析。
随着语言的发展,识解操作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例如,儿童在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掌握了词汇和句法结构,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识解操作。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他们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识解操作,如多层次的概念化、逻辑推理等。
总之,语言与认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从识解和识解操作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到语言与认知之间的相互依存与促进。
运用“识解”解释语言现象3100字
运用“识解”解释语言现象3100字认知语言学十分重视意义的产生、传输和处理的研究,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并不是客观世界的直接反映,在两者间存在一个中介,即认知。
在语言运用的后面,认知构建包容了各种复杂的情况,语言通过详尽复杂的人类认知构建和识解来间接反映客观现实。
Langacker致力于创建“认知语法”,并提出了“意象”这一术语。
一个词语的意义不仅是这个词语在人脑中的形成的一个情景,而且是这个一情景形成的具体方式,即意象。
人们从不同视角,选择不同辖域、突显不同焦点,或以不同的方法来观察解释同一情景。
这个观点强调了人的主观因素在对语义和语法构造进行理解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为解释概念化,Langacker (1987)提出了“识解”这一表达认知能力的概念。
在《认知语法基础》一书中,他将“识解”定义为“用不同方法理解同一事态的能力”,包括辖域、背景、视角、凸显、详略度等五个方面。
(王寅,2006)/3/view-13032132.htm详略度是指可以对同一情景描写的具体程度或详细程度。
由于观察者的侧重点不同或对同一事体的倾向度不一样,在表达时就用出现不同详略度的差别。
这种差别不仅表现在词语选择的层面上,还出现在句子和篇章的描写上。
如:(1)物体>交通工具>汽车>公共汽车>5路公共汽车(2)a.他打了个人。
b.他打了那个女人。
c.他狠狠地打了那个穿红衣服的女人。
d.他狠狠地打了两拳那个站在巴士旁的那个穿红衣服的向他乞讨的女人。
例(1)是词层面的从较为抽象的到具体,而且前个词与紧靠着它的词有着上下义关系。
例(2)则是从句层面的表现,具体程度从上到下依次递增。
上一句较下一句更抽象,下一句则是将上一句更加具体化。
辖域也可以称认知域或语义域。
它是指被激活的概念内容的配置,至少应包括基体和侧面。
相关认知域的覆盖范围称为基体,基体的某一部分如成为注意的焦点而被突显就成为侧面。
认知语法描写词语意义时,将其视为概念化的过程和结果,认知域是在概念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内在的、连贯的、聚集在一起的范围,它可以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百科性知识系统。
第八讲 认知语言学
❖ 姑姑送一只花猫给小莉。
❖ 姑姑送[给]小莉一只花猫。
❖ 客观情形都是姑姑把一只花猫送给小莉,但由于说 话人观察的方式不同,凸显的部分不同,就形成两 个不同的“意象”,可以图示如下:
❖ (1)一字不识 *一字识 见一个爱一个 *见一个不爱一个
❖ (2)最难的题他也会做 ?最难的题他也不会做 最便宜的他也买不起 ?最便宜的他也买得起
❖ (3)连看电影也不感兴趣 #连看电影也感兴趣 连民办大学也想上 #连民办大学也不想上
❖ 这三种异常其实有一条统一的认知原则贯穿其中, 那就是:否定极小量等于否定全量,肯定极大量等 于肯定全量。 沈家煊《跟副词“还”有关的两个 句式》讨论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副词“还”:
动作而体验到“控制”和“被控制”的概念对立。 人的整个概念系统都植根于知觉、身体运动和人在 物质和社会环境中的体验。“心寓于身”还有一层 意思是概念和概念系统的形成要受人类身体构造的 制约,例如人对各种颜色的分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 体视网膜的生理构造决定的。人对自己身体部位的 认识是最基本的参照点。例如“人心向背”、“门 脸儿”、“报头”、“山脚”、“圆心”这样的词 语表明,前后上下中这样的空间概念是从“脸、背、 头、脚、心”这些身体部位引申出来的。一切都是 从人自身出发,引申到外界事物,再引申到空间、 时间、性质等等。
❖ 4.句法不是一个独立模块
❖ “认知语言学”不仅认为语言不是一个独立模块, 在语言内部,句法也不构成一个独立模块。举两个 例子来说明。沈家煊《正负颠倒和语用等级》说明, 在极性词语(如下面例子中的“一”、“最难的” 等)表达周遍意义时,由肯定句变为否定句或由否 定句变为肯定句(称为“正负颠倒”)后会出现三 种异常:(1)句法不合格(标为 *),(2)语义 上失去周遍义(标为 ?),(3)语用上不合适(标 为 #)。
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什么是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指的是,随着认知科学的兴起,在心理学、哲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学科对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刻反思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个新兴语言学流派。
认知语言学是一个语言学流派,其他还有生成语言学、功能语言学流派等等;它并不是一个语言学分支学科,后者包括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等。
关于认知语言学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标准,但是有一些共同理念。
例如吴为善《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一书中提到的有以下几种:Lakoff:我认为,认知语言学可以由两个共识来定义,称为概括性共识和认知共识。
Taylor:我使用“认知语言学”这一描述性的术语来表示当代语言学领域的一场广泛的运动。
它包括一系列不同的研究取向、方法和侧重点。
然而,他们通过一些共同的假设相互连接在一起。
Dirven:认知语言学可以被定义为分析语言和其他认知域,以及和其他认知机制之间关系的一种语言理论。
Evans: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出现的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的一个流派。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一书将国内外的定义总结为:认知语言学是一个以我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我们感知这个世界并将其概念化的方法、策略作为基础和依据进行语言研究的语言学学派。
那么,我们会问,为什么这个在中国及各国语言学界都有很大影响的学派,怎么连定义都没有确定呢?这就要从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说起了。
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一段时间,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风靡,但是很多研究者也感到了这一理论的缺陷,转而进行其他研究方法的尝试。
例如Paul Kay关于色彩词的实验,Rosch关于范畴理论的研究,Fillmore关于框架语义学的研究等。
1989年春,由R.Dirven组织的第一次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在德国杜伊斯堡举行,成立了国际认知语言学学会。
这是认知语言学成熟的标志。
目前,认知语言学在美国形成了两个学派:一是以Langacker为首的“圣地亚哥学派”;一是以Lakoff、Fillmore、Kay 为首的“伯克利学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解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与认知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了人类思维和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表达工具,并且通过语言的使用和习得来影响和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
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是以认知科学为基础的。
认知科学研究人类思维的本质和机制,而认知语言学则将其应用于语言领域。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它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反映人类思维和认知方式的重要窗口。
通过研究语言结构、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现象,认知语言学试图揭示人类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两种。
实证研究是通过实验、调查和观察等手段收集和分析语言数据,以验证理论假设和提出新的解释。
理论分析则是通过对已有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和反思,提出新的理论模型和观点。
这两种方法相互complement,共同推动了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和进步。
在应用领域上,认知语言学为语言教育、语言治疗、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在语言教育中,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语言习得过程,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材料。
在语言治疗中,认知语言学的方
法可以帮助治疗师诊断和治疗语言障碍患者,提高其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在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改进机器翻译和语音识别等技术,提高其准确性和自然度。
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对于理解人类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它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的发展,为我们深入探索语言和思维的奥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可以促进语言教育和语言技术的发展,提高人们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相信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它将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奥秘,为人类的认知研究和语言应用带来更大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