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三专题之蝶恋花》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虞美人蝶恋花导学案苏教版必修4 学案
虞美人蝶恋花一、学习目标1.了解词以及作者的相关知识。
2.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从诗歌中悟人生的诗意情怀。
4.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二、学习重难点:1.从意象入手鉴赏诗歌。
2.体会衬托手法的运用。
3、掌握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
【知识积累】〖关于词〗1、词是韵文文体之一,萌芽于隋唐,兴于晚唐五代,极盛于宋。
2、词本来是为配乐歌唱而写的诗,所以又被称为曲词、曲子词、乐府、歌曲、乐章、琴趣等;后逐渐与音乐分离路,成为诗的别体,所以又被称作诗余;因其句式长短不齐,故也称长短句。
3、由于词是配乐歌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有或至少曾经有过一个乐谱,属于某种词调。
每种词调有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就叫词牌。
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
常见的词牌名有:满江红、摸鱼儿、西江月、卜算子、水调歌头、扬州慢、声声慢、浣溪沙、苏幕遮、菩萨蛮、念奴娇、虞美人、浪淘沙、如梦令、雨霖铃、永遇乐、沁园春……4、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小令在58字以内,中调在59-90字,长调在91字以上。
词调中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学术语为“片”或“阕”。
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5、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东坡为之绝倒。
)6、关于李煜失败的君王: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
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尤以词著名,词尤为五代之冠,后世称其为李后主。
宋兵破金陵,李煜出降,被囚汴京,“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他在被俘两年后写了《虞美人》一词,相传他作此词后命歌伎在七夕之夜反复吟唱,宋太宗知此事后,立即赐酒将他毒死。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三专题之雨霖铃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4
雨霖铃【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感受词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重点)2、仔细品味词的语言。
(重点)3、学习分析词的表现手法。
(难点)【相关链接】1、简介作者柳永,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曾以词诣宰相晏殊,却不为晏殊所喜,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宋仁宗闻而使之落榜,曰:“何要浮名,且去填词。
”由是自称“奉旨填词”以白衣卿相自居。
改名后方中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他是北宋时代大量制作慢词的第一个词人,通晓音律又善于运用民间生动活泼的语言和铺叙手法,使慢词发展成为与小令双峰并峙的成熟的文学样式。
著有《乐章集》,时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2、词调简介“雨霖铃”一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到斜口,霖雨连日,他经过栈道耳闻铃声勾起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
大家可以想见这一词调悲怆低回、凄楚欲绝的情味。
3、写作背景当时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郁闷,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于是与恋人痛别。
本词正是他当时心境的体现。
【合作探究】一、鉴赏语言(仔细品味,咬文嚼字)鉴赏1: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鉴赏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二、体会本词的表现手法。
【巩固与拓展】阅读《雨霖铃》(节选),完成6~8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答: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表现了人物何种心态?答:3.“念”字在全词中起何作用?答:【课外延读】赏析《雨霖铃》手心上亘古的月光,千古的诗轴中隐藏着千古的味道,手上的狼毫,画下了亘古不变的容貌。
古老的长亭遗留着古老的味道,闪电无声地划过,像一部音箱出了故障的无音电影,很久以前的一切都在老地方重演。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奉命填词的吊脚七终还是躲不过爱情离别相思的尘埃。
《蝶恋花》导学案活动单(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蝶恋花》导学案活动单(苏教版高一必修四)【学习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晏殊的生平及创作。
2.通过反复诵读文章,品味词中主人公因“离别”而愁苦的情感。
3.分析作者表达情感的手法,学习古诗文赏析的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1.通过反复诵读文章,品味词中主人公因“离别”而愁苦的情感,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掌握词中借景抒情、反衬、烘托等艺术手法,积累鉴赏的经验。
【教法学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活动过程】一、自学质疑1、结合书下注释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有关词的文学常识和本文作者及相关背景。
2、朗读本词,借助工具书以及书下注释初步了解词作的主要内容,概括上下阕大意。
 我的疑问与思考二、预习成果展示(知人论世)1、作者作品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集政权、军权于一身,兼文武二职的宰相,进入了人生的巅峰阶段),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
词作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吟弄风月,风流蕴藉,温润秀洁,亦颇有意味深长者。
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有《珠玉词》。
2、文题解读蝶恋花,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
《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
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三、整体感知(反复诵读,通情达意)(一)初读文本,辨清字音、明确句读。
初步感受全词的情感基调,找出词眼。
(二)再读文本,感受形象,体会情感。
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本词中写了哪些意象?2、主人公为了舒缓自己苦闷的心情做了哪两件事?结果如何?(三)富有感情地朗读本词,深入体会主人公的情感。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三专题之蝶恋花》教案 苏教版必修4
《蝶恋花》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富有感情地朗读本词,初步体会词中的情感。
二、作者介绍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卒谥元献。
晏殊的词,主要承袭晚唐、五代的遗风,多为遣兴娱宾而作,内容比较狭窄,大多是反映士大夫宴游嘉会的生活以及对良时易逝、欢事无多的感慨。
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的作品,是晏殊词另一主要内容。
晏殊词的主要成就还是在艺术。
他常用委婉手法,巧妙地运用景物暗示的能力去表现作品的主题。
造语工妙,是晏殊词的一大特色。
作品集:《珠玉词》。
三、诗词赏析1、熟读全词,找出文章的词眼。
离别苦2、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上片: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人的感情,点出离别苦。
下片:通过高楼独望,欲寄彩笺兼尺素写出对远方人的思念。
3、请同学们找一找,词的上片选取了哪些意象?菊兰燕子明月4、思考:这些景物蕴含了作者怎么的感情?(1)“愁烟”、“泣露”将兰和菊人格化,烘托人物的哀愁(2)“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3)“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月亮无情反衬人有情,月圆人不圆。
5、在词的下片中,主人公用哪两种方法来排遣离愁别恨?有效果吗?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孤独、迷茫、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
6、下片中,哪些字词点染出主人公的情感?(1)“凋”,点出孤寂凄苦;(2)独),点出孤独无依;四、总结全词。
作者工于词语,炼字精巧,将主人公的主观感情寄托于景物之中,深婉而含蓄地表现了临秋怀人那种执著而真挚的感情,深刻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五、晏殊轶事有一次,晏殊路过扬州,在城里走累了,就进大明寺里休息。
晏殊进了庙里,看见墙上写了好些题诗。
他挺感兴趣,就找了把椅子坐下。
然后,让随从给他念墙上的诗,可不许念出题诗人的名字和身份。
蝶恋花-苏教版必修四教案
蝶恋花-苏教版必修四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宋代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文化现象2.理解蝶恋花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3.能够运用文学理论分析蝶恋花的艺术特征和创作手法4.能够进行团队合作,创作出与蝶恋花相关的文艺作品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蝶恋花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2.学生能够通过文学理论分析蝶恋花的艺术特征和创作手法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团队合作,创作出与蝶恋花相关的文艺作品教学难点1.如何运用文学理论分析蝶恋花的艺术特征和创作手法2.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创作出与蝶恋花相关的文艺作品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蝶恋花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让学生对其有初步了解2.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交流归纳出蝶恋花的艺术特征和创作手法3.团队合作创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制定创作计划,创作与蝶恋花相关的文艺作品教学内容第一部分:蝶恋花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1. 宋代文化的特点随着唐朝的灭亡,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的时期,直到北宋建立,才开始了百年的繁华时代。
宋代的文化比较注重理性和文学创作,尤其是文人雅士的文学创作更为精湛。
同时,宋代的科技和商业也日渐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民族之一。
2. 蝶恋花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蝶恋花》是北宋周邦彦所创作的一篇《花间集》词,以赵佶(宋哲宗)的情史为背景,通过对赵佶爱情的描写,展现出北宋的文人雅士对爱情的追求和表现。
这篇词以其高超的技艺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为优美和深刻的爱情诗篇之一。
第二部分:蝶恋花的艺术特征和创作手法1. 艺术特征《蝶恋花》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词调优美:《蝶恋花》采用了朗朗上口、轻灵活泼的词调,使得整篇词的节奏和韵律非常流畅,灵动性十足。
•意境深远:《蝶恋花》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构建出深刻的意境,表现出对生命、爱情和离别的思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手法巧妙:《蝶恋花》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意象,如比喻、借景、对仗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三专题之雨霖铃4》教案 苏教必修4苏教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三专题之雨霖铃4》教案苏教必修4苏教《雨霖铃》教学实录一.导入: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可这苦痛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
我们透过这些诗行,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涯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我们可以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外一篇抒写离别之情的名作,来自北宋柳永的《雨霖铃》。
二.学习诗歌,很讲究诵读。
况且《雨霖铃》又是一首词作。
我们知道,词是一种极具音乐性的诗体。
那么好,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这首词。
学生齐读〔第一次朗读,感情投入不够,学生大多读得直白,缺少感染力,这将和后面学生能比拟有感情地朗诵本词形成鲜明的对照〕。
三.大家不要以为我们只能通过逐字逐句的推敲分析才能深刻地体会得到一篇文学作品的精妙之处。
我一直在考虑,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判我们是否真正地把握了一篇文学作品。
我觉得大家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在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我的心是不是和作者的心以同一个频率在跳动,我是否被感动了。
如果你感动了,你又不妨用声音把它表达出来。
实际上,在很多时候我们不防用我们的声音来表达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情思,那个时候,你将会惊喜地发现,你获得了一种另辟蹊径的愉悦和享受。
基于这种考虑,我想这样来确定我们这堂课的主题:声请并茂地品读《雨霖铃》。
下面,我就想来试一下,我想用我的声音来诠释我所理解的《雨霖铃》。
可是我又不知道应该选用什么样的背景音乐。
今天,我带来了三段音乐,请同学们帮我选择一个和《雨霖铃》的意境相匹配的配乐。
教师范读。
〔在教师范读的感染下,学生初步体味到本词的意境,教师见学生听得颇有感触,趁机提出让他们利用他们此时此刻对本词的感悟来朗诵本词〕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学生个读。
四、诵读不是比谁的肺壮气长,不是看谁更适合练狮吼功。
诵读有一定的艺术性要求。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蝶恋花》最新同步教案3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蝶恋花》最新同步教案《蝶恋花》教案3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
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
课时:一教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看《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作者是谁?晏殊。
介绍:中国北宋重臣,词人。
字同叔。
谥元献,世称晏元献。
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下。
他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
他善于捕捉事物特征,熔铸佳句,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千古传诵。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他另一首颇负盛名的词作――《蝶恋花》。
二.文本研习:1.听课文录音,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绪。
……这是一首写离别相思之情的词,通过对昨夜到今朝所见景物的描写,抒写了离别及别后的伤痛。
2.这是一首婉约诗的代表作品,所谓婉约,指作者的情感不是直露而是通过富有情感的意象来表达的。
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的上阕哪些意象写出了诗人的这种离愁。
……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
室内罗幕连清寒都不御,燕子已双双飞去。
明月呀,你怎么不理解人的离愁别恨,却彻夜将清辉洒进朱门?(1)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2)燕子在这里也赋予了作者的愁绪。
一是借燕子的飞去写出了女子敏感的心理;二是借燕子双飞反衬了女子的孤单寂寞。
(3)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彻夜洒光,原很自然,但作者却埋怨它。
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这与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相类。
这样,诗人的离愁就借助了兰菊、燕子和明月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3.再看下阕,诗人进一步通过意象抒写了这样的离情。
我们再来找找哪些词与上面照应。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蝶恋花》word教案
蝶恋花雨霖铃总体设计教材概述《蝶恋花》《雨霖铃》——是本版块“词别是一家”部分的第二、三篇阅读材料。
作者分别是晏殊、柳永。
两位都是北宋初年的词人,见证着词由发展走向成熟,在中国词史上占有各自的地位。
两首词,都是描述分离之事,却是一雅一俗,正好代表了当时词发展的两种不同倾向。
因为风格不同,所采用的表现手法也完全不同。
《蝶恋花》含蓄,寄托比兴,融情于景;《雨霖铃》直接,白描铺陈,情景交融。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对比教学的手法,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这两种同一时期的不同词风,了解词的发展脉络,欣赏不同的创作手法,同时也透过字句领悟词中缱绻的情感,获得知识的积累和审美的体验。
思路方法两首词的教学重在让学生关注在表达离情别绪时这两首词不同的表现手法,以及词中所展现的曲折内心世界。
使学生在写作上得到启示,在情感上得到熏陶。
本节课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例如,《雨霖铃》是一首极富韵律的词,听一听配乐朗诵,更有助于其音乐性的表现。
总之,教师讲授;师生对话;媒体呈现(音乐、幻灯片、语言材料);反复朗读;充分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课前可以让学生预习准备:1.熟读两首词。
2.初步了解晏殊与柳永。
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1.了解词人晏殊与柳永的基本信息。
理解情与景的不同关系,品味两首词对情与景的不同处理方式。
欣赏两首词的不同语言艺术,感受词的多姿风格。
2.欣赏词作上下片景与情的起承转合。
体会两首词不同的情感表达,一个收,一个放的不同形式。
3.通过两首词的学习,受到人类普遍性情感的感染,体会到一些深广的内涵。
透过字句感受不同词家的不同人生,对人生况味有更深入的体会。
教学设计导语设计情景导入关于离别与思念,相信我们已接触太多太多,古诗有“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王维有“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正因为有了别离的痛苦,于是才产生了这么多令人怦然心动的优秀作品。
今天我们来学习晏殊与柳永的词,看看他们又是怎样表达自己心中的离愁别绪。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 《蝶恋花》学案(学生版)
《蝶恋花》学案
学生版
【学习目标】
1、认识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意境。
2、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3、通过吟咏,了解古诗文赏析的一般方法和术语。
【课时安排】
1课时
二、诵读全词
1. 对照注释,注音
2. 听读录音
3. 齐读
三、炼字析文,感悟意象
1. 读完这首词,说说词人想通过这首词传达什么情感?
2. 古诗词中常将绵长的情感溶于景色中,请同学们找一找,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
3. 这些景物蕴涵了词人什么情感?又是怎么体现的?
4. 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用哪两种方法来排遣离愁别恨?有效果吗?
5. 这阕中用哪些字、词语点染出愁苦?(注意与词中前语的对应关系)
6. 前人说这首词上阕“情致深婉”,下阕“寥廓高远”,通过我们的分析,说说你的看法。
四、延伸作业:试赏析
苏轼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总被无情恼。
参考答案:
三、
1.明确:提示抓关键词“离别苦”写与友人(恋人)远别之苦。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虞美人》《蝶恋花》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虞美人》《蝶恋花》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学习重点】1.反复诵读,把握诗词的思想情感。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3.培养学生从诗歌中感悟人生的诗意情怀。
一、诵记描绘“愁”的名句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⒊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⒋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⒎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横塘路》⒏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⒐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⒑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⒒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晏殊《蝶恋花》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⒔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⒕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李煜《浪淘沙》二、了解文学常识(一)走进作者李煜,能诗文、善书画、通音律,尤以词闻名。
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男女恋情,风格柔靡。
后期则描写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表现出浓厚的感伤情绪,在题材与意境上突破了晚唐五代以写艳为主的窠臼。
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酒毒死,所以本词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集政权、军权于一身,兼文武二职的宰相,进入了人生的巅峰阶段),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蝶恋花》最新同步教案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蝶恋花》最新同步教案《蝶恋花》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苏轼作品清新婉丽的风格。
2、理解本词借此表达的人生哲理。
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课前活动:导入:以豪放派著称的苏轼,也常有清新婉丽之作,这首《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就是这么一首杰作。
“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残红褪尽,青杏初生,这本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但让人感到几分悲凉。
睹暮春景色,而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但东坡却从中超脱了。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作者把视线离开枝头,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轩敝。
燕子飞舞,绿水环抱着村上人家。
春意盎然,一扫起句的悲凉。
用别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伤春与旷达两种对立的心境化而为一,恐怕只有东坡可以从容为之。
一、自学指导1、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二、合作探究这首词写初夏时节发生于一墙之隔的一次极为平常的遭遇,在略表惆怅与嘲讽之余,却引出妙理,发人深省。
上片为时令背景。
尽管柳绵将尽,春事无多。
然而燕子低昂,绿水环绕,芳草从生,透露出夏日初临的大自然的生机。
下片是在如此明丽的环境中一个“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小小插曲。
墙里墙外的两种人本不相涉。
但一方无情,一方多情,导致了一场感情风波。
《诗人玉屑》卷二一引《古今词话》说此词写行人多情与佳人无情,“极有理趣”。
因为苏轼借此表达了某种人生哲理,行人与佳人的遭遇固属偶然。
“多情却被无情恼”却有普遍性与必然性,在人与物、主观与客观的两者关系中是经常发生的。
人们或许有过多次类似经验,由于不了解“物自无情而人自多情”,许多烦恼由是而起。
然而无情是物的本性,多情是人的本性。
它们始终是难以统一的。
苏轼说自已作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能出”。
这固然因为他天份高,同时也由于他学养湛深,所以能随处触发,皆成妙谛。
《蝶恋花》导学案(教师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学习目标】1. 认识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意境。
2. 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3. 通过吟咏,了解古诗文赏析的一般方法和术语。
一、自学质疑【作者介绍】晏殊,字同叔,北宋临川县文港乡(今属进贤县)人,著名词人。
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五十三岁时,官居宰相位。
第二年罢相,六十四岁病逝,宋仁宗亲临丧事,死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
晏殊知人善任,当世名人范仲淹、孔道辅都出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宋祁等人均被重用。
晏殊善长诗词尤工小令,他的词,承袭南唐风格,追宗“西昆体”,以情致胜。
文词典丽,雍容华贵,妙语天成,韵味独特,又不失清新雅淡,含蓄委婉,温润圆融,意趣横生的艺术风格。
有“导宋词之先路”,“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和“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等佳句,为千古传颂。
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传世。
【词牌简介】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
其词牌始于宋。
双片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
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二、合作探究,文本研习1、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2、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先说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虞美人》《蝶恋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虞美人》、《蝶恋花》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4《虞美人》、《蝶恋花》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理解这两首词所表现的内容(意象),同时理解个别词义等。
2、能力目标: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同时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理解和体会这两首词中作者各自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同时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师继续进行学法指导,让他们抓住重点进行分析感悟和鉴赏,以此上升为一种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关于李煜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
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中药马钱子的提取物)将他毒死。
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
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二、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隔句相承,三度对比的特点,进行诵读。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比。
问答对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永恒有常)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短暂难测)几多愁江水不言之言(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三、具体研习重要的文句1、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
苏教版必修四《蝶恋花》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必修四《蝶恋花》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并熟练朗读《蝶恋花》一文。
2.能理解并掌握其中的文学技巧、修辞手法及句法。
3.能准确理解文章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与结构。
4.能理解文化背景,探讨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5.能就文章主题、人物形象、写作技巧等方面展开讨论。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文章情节分析:全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风物长宜放眼量”,第二部分为“妒女心态显娇痴”。
2.修辞手法体验: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排比等等。
3.句子结构分析:教学中需要关注句子长度、语义连贯性及字形音形等方面的分析。
2.难点:1.插叙技巧:全文中有许多插叙技巧,需要注意其位置与作用。
2.神性的处理:教学中可以对作者“忧民之常”的思想进行剖析,看看其对于当时的政治局势的看法。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图片与音视频展示1.导入教师介绍《蝶恋花》的背景,简要讲解清朝中期的社会背景,以及蟾宫仙女的传说。
2.重点教学第一步,诗词赏析教师要求学生背诵清朝诗人袁枚《蝶恋花·满庭芳》一诗,并对其进行赏析。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及文学作品应该具有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第二步,文章分析教师处理文章情节及写作技巧,分析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句子结构,从中探讨文学作品的丰富性。
第三步,人物分析教师讲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以及其中的反面教材,让学生理解作品中所传达的价值观。
3.课堂讨论教师主持开展讨论,旨在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并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讨论的主题可以包括人物描写,全文情节结构,以及诗词的意义。
4.教学归纳教师对清朝中期文学,作品意义和价值情况等方面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并在讲解中巩固归纳所学内容。
此次教学以《蝶恋花》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了解清朝中期的文学风貌和文化内涵。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感悟和分析当时的文学艺术和文化思想,并获取一定的阅读技巧。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第三专题3.2【教学设计】《蝶恋花》
《蝶恋花》《蝶恋花》是北宋仁宗朝丞相晏殊的一首名词,这首词,经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把其中的句子“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列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境界”的第一境界之后,更是人尽皆知宋词中的佼佼者!【知识与能力目标】1.反复朗诵,读出词作的情感特征并掌握朗诵技巧;2.学会从意象入手,品读主人公情感;3.了解词作多元化的主题;4.把握古典诗词中菊、兰、燕子等传统意象的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个别学生朗诵,教师范读,学生对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朗诵词作,体味主人公情感,掌握朗诵技巧;2.提取意象,分析意象,品味情感;3.在分组讨论中,了解词作的多元化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诵读中体味词作情感,与词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2.在学习中,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熏陶。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体味词作情感,与词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难点】学会从意象入手,品读主人公情感。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晏殊的资料。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北宋有一位词人,他仕途显达,官至宰相。
他爱好文艺,乐于引荐人才。
他家常常终日宴饮,宴饮时必定歌乐相伴,按我们今天的话来讲,他家其实就是一个文艺沙龙。
他曾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名句。
他就是—晏殊。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另一名篇:《蝶恋花》。
二、作者简介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
字同叔。
抚州临川(今南昌进贤)人。
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宛丽,有《珠玉词》。
亦工诗善文,现存不多,大都以典雅华丽见长。
二、诵读,整体感知1.请一学生诵读,其余同学仔细听读,后做点评。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蝶恋花》最新同步教案1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蝶恋花》最新同步教案《蝶恋花》教案1教学目标:1.体会大量使用偶句的所谓赋体笔法的特点。
2.理解“春愁”的含义,理解“伫倚危楼”、“对酒当歌”的抒情涵义。
教学重难点:1.春愁的表达方式。
2.曲婉而深挚的抒情。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蝶恋花》。
教学流程:第一教学板块――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柳永,字耆卿,初号三变。
因排行七,又称柳七。
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有《乐章集》。
第二教学板块――解词释句,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对照注解,理解文本大意。
2.强调以下词语的含义:⑴伫:久立。
⑵危楼:高楼。
⑶黯黯:因离别而伤心的样子。
⑷疏狂:生活放纵散漫,不受礼法约束。
⑸强乐还无味:又。
⑹消得:值得。
第三教学板块――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草色烟光残照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提示:“草色烟光残照里”以细风、草色、烟光、残阳几个关合着相思离愁的意象,组成一幅凄美、感伤的黄昏春望图,借景抒情,表现了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提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本词的画龙点睛之笔,一语道破春愁难遣,为春愁憔悴无悔的隐秘:为了她的坚贞情爱,我亦值得憔悴、瘦损,以生命相托!语直情切,荡气回肠,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
3.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提示:独倚危楼,时已黄昏却久久不忍离去,借酒浇愁,对酒当歌,却无法排遣无边的春愁,孤单凄凉,相思满怀。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第14课《蝶恋花》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4(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4课《蝶恋花》同步练习苏教版必修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4课《蝶恋花》同步练习苏教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4课《蝶恋花》同步练习苏教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蝶恋花》一、基础攻坚。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年国产动画片产量猛增,但是与国外优秀动画片相比,我们仍存在着技术水平落后,故事内容以及内涵更是相差甚远。
B.据土耳其媒体报道,来自叙利亚境内的数枚迫击炮炮弹落入了其东南部阿克恰卡莱边境地区,造成了大量房屋和人员伤亡。
C.蝶恋花,是中国词牌的名称,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
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
D.印度航母试航失败,其军方归咎于是航母锅炉中来自中国的耐火砖破裂的原因.但中国否认曾向印度出口过舰船用的耐火砖。
答案:A解析:A项,缺宾语,“我们仍存在着技术水平落后”后加“的问题"。
B项,“房屋”和“伤亡”搭配不当.D项,“其军方归咎于是航母锅炉中来自中国的耐火砖破裂的原因”句式杂糅。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2009年端午小假“迷醉”食色江南,江苏旅游市场不断扩大,以长三角为主的短程自驾游客不绝如缕....。
B.巴金老先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说真话”,敢言他人之所不敢言或不愿言。
他的品格、节操山.高水长...,值得后人景仰.C.舞蹈《蝶恋花》靓丽的造型、惊艳的舞姿、梦幻的特效以及破茧而出的蝴蝶,给观众似梦似真的感觉,让人目不暇接....。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第14课《蝶恋花》(二)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4(2021年整理)
江苏省铜山县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4课《蝶恋花》(二)教学案苏教版必修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铜山县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4课《蝶恋花》(二)教学案苏教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铜山县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4课《蝶恋花》(二)教学案苏教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课题:《蝶恋花》(二)使用人: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教学目标:1. 认识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意境。
2。
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教学重难点:1。
认识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意境。
2。
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教学过程集体备课部分个性备课4、看第四、五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问:⑴词句中哪些词与上面照应?⑵“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凋”字如何理解?⑶“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上文有何关系?5、最后一句与上句有怎样的内在情感的联系?四、艺术特色.1、这首词运用了移情于景、烘托、反衬等手法,试结合词句分别进行阐释.集体备课部分个性备课装订线五、知识积累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层境界是谈立志,即“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为做学问成大事者首先应该登高望远,鸟瞰路径,了解概貌。
第二层境界是谈执著,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意为必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的过程,要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层境界谈成功的欣喜,即“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意为经过反复追寻、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蝶恋花》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富有感情地朗读本词,初步体会词中的情感。
二、作者介绍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卒谥元献。
晏殊的词,主要承袭晚唐、五代的遗风,多为遣兴娱宾而作,内容比较狭窄,大多是反映士大夫宴游嘉会的生活以及对良时易逝、欢事无多的感慨。
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的作品,是晏殊词另一主要内容。
晏殊词的主要成就还是在艺术。
他常用委婉手法,巧妙地运用景物暗示的能力去表现作品的主题。
造语工妙,是晏殊词的一大特色。
作品集:《珠玉词》。
三、诗词赏析
1、熟读全词,找出文章的词眼。
2、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上片:
下片:
3、请同学们找一找,词的上片选取了哪些意象?
4、思考:这些景物蕴含了作者怎么的感情?
5、在词的下片中,主人公用哪两种方法来排遣离愁别恨?有效果吗?
6、下片中,哪些字词点染出主人公的情感?
四、总结全词。
作者工于词语,炼字精巧,将主人公的主观感情寄托于景物之中,深婉而含蓄地表现了临秋怀人那种
执著而真挚的感情,深刻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五、晏殊轶事
有一次,晏殊路过扬州,在城里走累了,就进大明寺里休息。
晏殊进了庙里,看见墙上写了好些题诗。
他挺感兴趣,就找了把椅子坐下。
然后,让随从给他念墙上的诗,可不许念出题诗人的名字和身份。
晏殊听了会儿,觉得有一首诗写得挺不错,就问:“哪位写的?”随从回答说:“写诗的人叫王琪。
”晏殊就叫人去找这个王琪。
王琪被找来了,拜见了晏殊。
晏殊跟他一聊,挺谈得来,就高兴地请他吃饭。
两人吃完饭,一块到后花园去散步。
这会儿正是晚春时候,满地都是落花。
一阵小风吹过,花瓣一团团地随风飘舞,好看极了。
晏殊看了,猛地触动了自己的心事,不由得对王琪说:“王先生,我每想出个好句子,就写在墙上,再琢磨个下句。
可有个句子,我想了好几年,也没琢磨出个好下句。
”
王琪连忙问:“请大人说说是个什么句子?”
晏殊就念了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
王琪听了,马上就说:“您干吗不对个——‘似曾相识燕归来?’”
下句的意思是说,天气转暖,燕子又从南方飞回来了,这些燕子好像去年见过面。
晏殊一听,拍手叫好,连声说:“妙,妙,太妙了!”
王琪的下句对得确实好,跟上句一样,说的都是春天的景色。
拿“燕归来”对“花落去”,又工整又巧妙。
用“似曾相识”对“无可奈何”也恰到好处。
这两句的音调正好平仄相对,念起来非常和谐好听。
晏殊对这两句非常喜欢,他写过一首词《浣溪沙》,里边就用上了这副联语: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