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体外板排列的一般规则
船体放样----外板板缝排列
2)外板横向接缝线的排列
3)外板排列注意事项:
A充分利用原材料
B使外板构件便于加工
C与纵向构件交角大于等于30O
D便于装配,焊接
E讲究美观
总结提问(5分钟)
学生对本节内容有所了解,需在放样中进一步加深理解。
说
明
一、组织教学(5min)
二、复习导入(10min)
三、讲授新课(65min)
四、归纳小结(5min)
五、布置练习(5min)
审阅签名: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复习、总结
前2节课内容
引入新课题
总结
第二章船体型线放样
第三节纵横结构线放样
1、外板接缝线的排列
广东省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
共4页
科目
船体放样
课题:外板板缝排列
授课日期
2013-3
课时
2
班级
1113A\C\1101B
授课方式
讲授法、演示法
作业题数
1
拟用时间
30min
教学目的
掌握外板接缝线排列规则
选
用
教
具
挂
图
模型、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件
重
点
1、外板接缝线布置原则
难
点
外板纵、横接缝布置
教学回顾
1.分段划分及外板板缝
5)分段的划分应考虑装配和焊接的方便 性,减少变形。 6)分段划分应考虑总组工艺 7)分段的划分应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采用 自动焊和半自动焊
8)分段的划分应充分考虑分段特点,减少和 简化制造分段所需的工艺装备(如胎架, 临时加强等) 9) 分段的接缝位置,应为预舾装创造有利条 件,如充分考虑相邻分段安装件的布置, 分段内舾装件与结构的配合等。
预热及火工要求(CSQS焊工作的顺利进 行,不致因布置不当造成装焊死角。 9)在保证强度和工艺性的前提下,应注 意板缝的整齐美观。 10)当所有板缝布置完毕后,应进行展 开检查,检查其长度和宽度是否超出所 订购的钢材规格。
总结
设计与修改板缝时要掌握的原则
4) 板缝应尽量避免划成尖角,尽量避 免与内部构件焊缝成小角度相交(预先 拼板的情况例外) 5) 主要构件平行焊缝的距离,应不小 于规范规定的尺寸,对接焊缝的平行距 离不小于100mm,对接焊缝与角接焊缝 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0mm。
设计与修改板缝时要掌握的原则
6) 板缝应尽可能与相应的肋骨型线成正交, 使外板展开后的形状近似于矩形,以利充分利 用钢材。图 7)板缝应尽量避免位于线型曲率急剧变化之 处,以便扩大辊轧机床的使用范围,减少热加 工量。对具有双曲度或严重扭曲的外板,可将 其尺度适当减小,以利加工。首尾平板龙骨的 折边宽度不能过大,以免加工困难。
2. 从工艺和施工条件考虑
1) 分段重量,主要考虑分段装配、焊 接车间的起重运输能力,分段施工场地。 2) 分段形状,分为平面分段,曲面分 段,立体分段。一般根据分段形状特点 选择分段大小。
3) 根据钢材规格决定分段大小,主 要因素是钢材长度,减少分段接缝, 提高钢材利用率。 4) 底部、舷侧和甲板分段的端接缝, 应尽可能置于同一横剖面处,形成整 齐的环行接缝,以简化安装工艺,保 证焊接质量。
船体制图一般规定
第二节 标题栏、明细栏及反向图号栏
图样标题栏 ——设于图纸的右下角
简化标题栏
反向图号栏——在图样的左上角 明 细 栏——在标题栏上方
第三节 书写方法
1.文字书写的要求
书写汉字、数字和字母:字体端正,笔划清楚,
排列整齐,间隔均匀。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并 采用国家正式公布使用的简化字。数字一般采用 阿拉伯数字。
与船体制图直接有关的标准主要有:
GB4476-84《金属船体制图》 CB*3243-1995《船舶产品图样管理制度》 CB/T253-1999 《金属船体构件理论线》 CB*14-1995《船舶产品专用图样和技术文件编号》 CB*3182-83《船体结构相贯切口与补板》 CB*3183-83《船体结构型材端部形状》 CB*3184-83《船体结构流水孔、透气孔、通焊孔》 CB/T860-1995《船舶焊缝符号》;GB3894-83《船舶 布置图图形符号》
定的符号表示。
图样中的尺寸,以毫米为单位时,不需标注其计量单位 的符号,如采用其它单位时,则必须注明。
4.数值的写法 (1)图样和技术文件中标明量的数值,一般应采用阿拉 伯数字。10以内的数字,在某种情况下可按习惯用中文书 写,如“做三次试验”。
(2)在表示分数和百分数时,不得将数字与汉字混杂使 用。例如四分之三应写成3/4,不得写成4分之3;百分之 三十五应写成35%,不得写成百分之35。
骨型线图 、外板展开图 、分段结构图 、基座结 构图 等
3.船体舾装图样 —舾装布置图 、舾装结构图 4.船体工艺图样—分段划分图 、构件理论线图 、
胎架结构图、分段装焊程序图 、全船余量布置 图 、船台墩木布置图 等
第一章 船体制图的一般规定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船体结构图文介绍
文案大全3 船体结构(Construction of Ship Hull )船体是由骨材和钢板组合而成的复杂结构体。
由于骨材布置的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船体结构形式。
船体结构各部位的作用不同,各个结构的细节也不相同。
现将船体进行分解,按各个部位给出结构细节的名称。
3.1 船体结构形式船体横向布置的骨材间距较小,纵向布置的骨材间距较大,这种船体结构称为横骨架式结构;船体横向布置的骨材间距较大,纵向布置的骨材间距较小,这种船体结构称为纵骨架式结构。
船体的强力甲板和船底采用纵骨架式结构,而舷侧和下甲板采用横骨架式结构,这种船体结构称为混合骨架式结构。
图3.1.1 单甲板横骨架式船体结构 transverse framing system○12 ○13 ○15 ○16 ○1 ○2 ○9 ○10 ○11○3○4 ○8 ○14 ○7 ○6 ○5 图3.1.1 单甲板横骨架式船体结构of single-deck hull○1甲板板 decked plate○2舷顶列板 top side plate, sheer strake ○3舷侧外板 side plate○4舭列板 bilge strake○5船底板 bottom plate○6龙骨 centerline vertical keel○7平板龙骨 flat keel,plate keel○8旁内龙骨 side keelson○9梁肘板 beam bracket○10甲板纵骨 deck longitudinal○11肋骨 frame○12强肋骨 web frame○13舷侧纵骨 side longitudinal○14肋板 floor○15横梁 beam○16横舱壁板 transverse bulkhead plate○1○2○3○4○5○6○7○9○10○8○11○12○13○14○15○16○17○18○19图3.1.2有二层甲板横骨架式船体结构文案大全图 3.1.2 有二层甲板横骨架式船体结构 transverse framingsystem of two-decked hull ○1 上甲板 upper deck ○2 上甲板舱口围板 hatch coaming on upper deck ○3 甲板间肋骨 tweendeck frame ○4 二甲板 second deck ○5 甲板横梁 deck beam ○6 二甲板舱口围板 hatch coaming on second deck ○7 船侧外板 side plate ○8 舱内肋骨 hold frame ○9 肘板 bracket ○10 横梁 beam ○11 舭肘板 bilge bracket ○12 主肋板 main floor ○13 内底板 inner bottom plate ○14 舭部外板 bilge strake ○15 舭龙骨 bilge keel○16 扶强材 stiffener ○17 旁底桁 bottom side girder ○18 船底板 bottom plate ○1 ○2 ○3○4○5○6 ○7 ○8 ○9 ○10 ○11 ○12○13 ○14 ○15○16 ○17 ○18 ○19 图3.1.3纵骨架式船体结构○19中底桁 bottom central girder图 3.1.3 纵骨架式船体结构 longitudinal framing system of hull○1上甲板 upper deck○2甲板纵桁 deck girder○3甲板纵骨 deck longitudinal○4舷侧外板 top side plating○5强横梁 web beam○6水平扶强材 horizontal stiffener○7强横梁 web beam○8肘板 bracket○9舷侧纵骨 deck longitudinal○10纵舱壁 longitudinal bulkhead○11强肋骨 web frame○12撑材 strut○13肋板 floor○14面板 face plate○15肋板 bottom transverse○16舭龙骨bilge keel○17船底纵骨 bottom longitudinal○18船底纵桁 bottom girder○19船底板 bottom plate图3.1.4 混合骨架式船体结构 combined framing system of hull ○1船底板 bottom plate○2中纵桁 center girder○3旁纵桁 side girder○4内底边板 margin plate○5船底纵骨 bottom longitudinal○6内底板 inner bottom plating○7内底纵骨 inner bottom longitudinal○8肘板 bracket○9主肋板 main floor○10舭龙骨 bilge keel○11舱内肋骨 hold frame○12甲板纵桁 deck girder○13舷侧外板 side plating○14上甲板 upper deck○15甲板纵桁 deck girder○16甲板纵骨 deck longitudinal○17甲板横梁 deck beam○18二层甲板 second deck○19三层甲板 third deck○14○15○16○17○18○13○19○11○12○7○6○4○10○8○9○5○3○2○1图3.1.4混合骨架式船体结构文案大全3.2 船首结构船的首部是指上甲板以下,防撞舱壁以前的船体,这部分船体处于船的最前端。
第二章 船体结构(2板底侧壁)
箱形中底桁: 箱形中底桁:位于船底中心线上的一个代替中底桁
的矩形纵向构件,其内部空间作为管线布置通道。 的矩形纵向构件,其内部空间作为管线布置通道。
其他构件
• 船底塞 • 舭龙骨
第六节 甲板结构
横骨架式甲板结构
横向构件
• 横梁:自甲板一舷侧至另一舷侧的小尺寸横向构件。-横梁:自甲板一舷侧至另一舷侧的小尺寸横向构件。
纵骨架式甲板结构
横向构件
• 强横梁 自一舷延伸至另一舷的大尺寸横向构件。-强横梁:自一舷延伸至另一舷的大尺寸横向构件。
-主要构件 主要构件
• 舱口端梁 位于舱口两端的强横梁。---主要构件 舱口端梁:位于舱口两端的强横梁。 主要构件
纵向构件
• 甲板纵骨 小尺寸纵向构件。---次要构件 甲板纵骨:小尺寸纵向构件。 次要构件 • 甲板纵桁 大尺寸纵向构件。---主要构件 甲板纵桁:大尺寸纵向构件。 主要构件
要构件
• 实肋板:开有减轻孔(人孔)、气孔、油水孔等。 实肋板:开有减轻孔(人孔)、气孔、油水孔等。 )、气孔
---主要构件 主要构件
• 组合肋板:由一些水平的和竖向的小构件组成的肋 组合肋板:
板。 ---次要构件 次要构件
纵向构件
• 中底桁:位于船底中心线上的大型纵向构件,一般 中底桁:位于船底中心线上的大型纵向构件,
----次要构件 次要构件
• 半梁:被舱口截断的那些横梁。----次要构件。 半梁:被舱口截断的那些横梁。 次要构件 次要构件。 • 舱口端梁:位于舱口两端的大尺寸横梁。---主要构件 舱口端梁:位于舱口两端的大尺寸横梁。---主要构件
纵向构件
• 甲板纵桁:大尺寸纵向构件。------主要构件 甲板纵桁:大尺寸纵向构件。 主要构件
第一篇第三章外板和甲板板
二、甲板板的厚度
在各层甲板中,上甲板在保证船体总纵强度中的作 用最大.故较下层甲板为厚: 沿船长方向,上甲板参与船舶总纵弯曲时,中 部受力最大,故在船中0. 4L 区域内的甲板板应厚 些,且保持厚度相同,向首尾两端则逐渐减薄。 沿船宽方向,甲板边板首尾连续,参与总纵弯 曲,且经常积水易受腐蚀,是上甲板中最厚的一列 板。在舱口之间的甲板板,由于被舱口切断,不参 于总纵弯曲,其厚度较薄。
2 - 33
甲板板的布置
此外,甲板板排列时也应注意甲板上下构件的位置 ,避免使甲板板缝与这些构件的焊缝相重合或太接 近,一般要求两者的间距大于50 mm。
2 - 34
四、甲板开口处的加强及 甲板间断处的结构
1. 甲板开口处的加强 2. 甲板间断处的结构
2 - 35
1、甲板开口处的加强
在甲板上通常设有各种大小不同的开口,如机舱口、 货舱口,人孔和梯口等。船舶总纵弯曲时,在开口角 隅处将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因此,在船中0.5L 区域内 应予加强或补偿。 甲板上的人孔开口,应做成圆形或长 轴沿船长方向布置的椭圆形,以缓和应 力集中的程度。 矩形大开口的长边通常沿船长方向布置,大开口的 角隅应做成圆形、椭圆形或抛物线形、圆形角隅处的 甲板板要用加厚4mm的板或复板给予加强, 椭圈形或抛物线形角隅可不必采用加厚板,但 2 - 36 须符合图1-3-8c规定的要求。
2-6
2、列板的名称
1. 平板龙骨 和船底列板 2. 舭列板
3. 舷侧外板 4. 舷顶列板
平板龙骨 又称K列板
2-7
外板的组成
2-8
外板的规定
1、平板龙骨宽度应不小于900+3.5L(mm),但不 必大于1800mm。厚度最大。 2、舭列板厚度应不小于r/165,且应不小于相邻 船底板的厚度。 3、舷顶列板宽度应不小于0.1D
钢质船舶规范法结构设计2外板及内底板
(三)舭列板厚度
1.按船中部船底板厚度增加 0.5mm 2.船底板厚度大于 8mm时,可与船底板相同 3.如舭部为折角型,当用连接型材与船底板及舷侧外 板对接或搭接相连时,型材厚度也应符合上面的规定
4.圆舭的舭列板宽度应至少超过舭部圆弧以外 100mm,并应超过实肋板面板表面以上 150mm。
5.舭板与船底板、舷侧板采用搭接焊接时,舭板应位 于船底板和舷侧板的外层。
型深有限,受力不大 一般均设钢质护舷材,相当于加强了舷侧顶列板,理论上舷
顶列板可减薄 小船碰撞机会多、水线附近又易腐蚀,理论上舷侧外板应加
厚
四、按《内规》规范确定外板尺寸
先计算中部船底板厚度 再确定其他部位各列板板厚【与船底板厚度有关】 (一)船底板
(1)船中部的船底板:
① 考虑总纵强度要求,其厚度t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 所得之值:
横骨架式 0.076
4.5
-0.4
② 按局部强度要求,船底板厚度t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t 4.8s d r
式中:d——吃水,m; s——肋骨或纵骨间距,m; r——半波高,m,按航区确定。
船底板厚度取①②的大者,但无论如何不应小于最小厚度tmin; 【《内规》规定,船底板在任何情况下,厚度不得小于3.0mm】
横荷重——船体骨架发生局部弯曲 3.波浪砰击力:
船在波浪中航行时,升沉和纵摇——首部船底出 水,其重新入水之际,会发生严重的砰击,过高的砰 击压力使首部外板及其骨架破坏,甚至会出现总纵强 度的不足。
4.局部振动力: 如船体尾部——螺旋桨的工作而产生的脉动水压力的 作用。
5.冰块的挤压:
冰区航行的船舶,首部水线附近,外板受冰块挤压力 作用。
图4-2 外板部0.4L区域
水火弯板与外板排板(可编辑)
水火弯板与外板排板第卷第期 . .中国修船年月.水火弯板与外板排板闫金忠,高嵩,韩冰天津中交博迈科海洋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天津摘要:外板加工一直是各修船厂在船舶改装及修理时所面对的难题,文章通过考虑船体外板在排板时,如何与水火弯板相得益彰,从而实现加工的方便性与快捷性,方便船舶的修理并节省坞期。
关键词:船舶;水火弯板;外板排板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 ,., ? :;;主体外板:底部、舭部、舷侧、首部、尾部、球外板分类及水火弯板鼻、球尾、舷墙等。
附体外板:舵、假舵、分水外板分类。
通常船级社规范将外板划分为踵、突出船体的艉轴包板等。
样箱板较多出现在:中部.为船长,首尾部.,和过渡部首尾柱外板、首尾球腰窝处外板、锚穴及锚台外分个区域。
普通双曲度板主要集中在过渡区域,板、侧推喇叭口处外板、尾滚筒处外板。
复杂双曲度板主要在首尾。
除首尾柱板基本上都可对于更换外板的船舶,分为进坞与不进坞两在肋骨线型图上排板,首尾柱板则需在侧面或水线类。
不进坞船舶换新外板都在水线以上,但在船舶面排板。
修理中,有些船舶已无肋骨线型图资料,考虑修理外板分为平板和曲板。
曲板按加工可分为挠的成本、修理周期等原因,放样间不进行全船的线弯、抱弯、挢弯。
肋骨横向弯称为挠弯,船体纵向型放样工作,线型较大时进行局部线型光顺,线型弯称为抱弯,抱弯除用外板加工样子或数据表查看不大基本都可现场做外板。
进坞船舶一般分改装及外,还可用投影法简单地判别,从该板横剖面投影大修两类。
改装船多保留机舱与尾部,从机舱前壁上任意画一直线,,趋势平行于整张板,按肋距新制,或者平行中体处加长。
大修一般针对海损船进行投影,得到的曲线:即为,的实形即该板抱舶,典型的是球鼻首换新,船底板换新,舵板换弯,测量该曲线舷高便知抱弯的大小。
新。
除保证接口处线型精度外,排板时要注意便于扭曲弯称为挢弯,把首肋骨和尾肋骨沿同一轴水火加工。
大型修理时首次进坞确定更换外板范线叠加即可看出挢弯大小。
船体外板放样及展开
船体外板放样及展开第一节船体分段编码及其含义1、船体分段标准代码介绍在船体生产设计中,用编码系统的代码标注图表,不仅可以简化图面,提高设计效率和现场读图效率,而且使用统一的编码系统作为传递结构、工艺和管理等信息的共同语言,对工作管理图表进行标注,把各种工作图和管理表有机地联系起来,把各工序,工位之间的工作管理图表联系起来,成为工序间的衔接,工艺配套生产过程控制等的重要手段。
我公司的船体结构分段代码如下:(1)一般分段的代码:英文字母英文字母数字数字英文字母分段横向位置代码表6—1(2)第一位结构区域代码见表6—2 表6—2(4)第三位分段层次代码见表6—4a、b 表6—4a表6—4b(8)总组分段代码见表6—7顺序号总组代码为“Z”表6—7第二节船体零件编码及其含义一、实行新船体零件编码的目的为适应造船总量的快速增长,原有的船体零件编码在加工配套和分段配套中的弊端越来越来明显,为改变这种现状,更好地做到加工与分段的顺畅交接,新的船体零件编码势在必行。
二、新船体零件编码的形式新船体零件编码采用段式结构,零件编码的完整形式为:〈分段码〉/〈装配码〉〈位置码〉〈零件码〉装配码为字母,代表装配属性或组装件名位置码为先数字后字母,代表该零件所处位置位置码为先数字后字母,代表该零件所处位置该编码形式以字母/数字/字母/数字间隔方式来区分。
下面就详细说明各个字段所表达的意思:1、〈分段码〉〈分段码〉延用《HD船舶产品船体结构分段代码》标准。
2、〈装配码〉〈装配码〉为一个字母表达装配属性或组装件名,见表6—8当零件中不需要中组装或船台散装时,船体零件编码中不出现〈装配码〉。
3、〈位置码〉〈位置码〉由一个整数后继一或二个字母构成。
〈位置码〉体现部件(零件)的船体位置和图面位置。
如果该位置的各零件需部装,则〈位置码〉也就是部装后的部件名。
见表6—9:常用位置码表6—9说明:当同一位置的图面中只有一个部件时,<位置码>中只出现一个字母,当同一位置图面中有多个部件时,在上表的常用位置码后再附加一字母(如A、B、C、D、E……)以区分同一位置的不同部件。
船体结构布置原则
第6 节结构布置原则符号本节未定义的符号,见第4 章第1 节中所定义的表。
bh :货舱开口的宽度,mlb :端肘板的自由边的长度,m1. 适用范围本节要求适用于货舱区域。
对其他区域,应适用第9 章第1 至4 节的要求。
2. 一般原则2.1定义2.1.1 主要骨架间距主要骨架间距,m,是指主要支撑构件间的距离。
2.1.2 次要骨架间距次要骨架间距,mm,是指普通扶强材间的距离。
2.2 结构连续性2.2.1 一般要求自船中部至端部的尺寸应尽可能地逐渐减少。
应注意船体骨架系统改变处,主要支撑构件或普通扶强材的连接处,船首、尾部和机舱端部,以及上层建筑端部的结构的连续性。
2.2.2 纵向构件纵向构件的布置,应确保强度的连续性。
承受船体梁总纵强度的纵向构件应向船舶的端部连续延伸至足够的距离。
特别是,应确保货舱区域内的纵舱壁包括垂直和水平主要支撑构件连续延伸至货舱区域以外。
嵌接肘板是可以接受的方法。
2.2.3 主要支撑构件主要支撑构件的布置,应确保足够的强度连续性。
应避免高度或横剖面的突然变化。
2.2.4 普通扶强材承受船体梁总纵强度的普通扶强材一般应连续穿过主要支撑构件。
2.2.5 板材对承受载荷方向,板厚的变化不得超过较薄板厚的50%。
对接焊预加工应按照第11 章第2 节[2.2]中的要求。
2.2.6 应力集中如应力集中可能发生在结构间断处,则应充分考虑减少应力集中,并应作足够的补偿和加强。
开口应尽量避开高应力区域。
如布置开口,则开口形状的应力集中应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开口应有良好的圆形,且边缘光滑。
焊接接头应适当错开应力可能高度集中的部位。
2.3 与高强度钢的连接第3 章–结构设计原理散货船结构共同规范第51 页2.3.1 与高强度钢的连接如船体结构中使用不同强度的钢材,应适当注意与高强度钢相邻的低强度钢的应力。
如低强度钢的扶强材由高强度钢的主要支撑构件支撑,则应适当注意主要支撑构件的刚度及其尺寸,以避免由于主要支撑构件的变形而造成扶强材的额外应力。
船舶外板和甲板板
局部加强
1、外板厚度沿船长的变化
船体承受总纵弯曲时的弯矩大小的变化 ; 进坞或搁浅时的局部强度及锈蚀、磨损等因素决
定的平板龙骨的宽度和厚度。
一般在船中0.4L区域内外板的厚度较大,离首尾 端0.075L区域内的外板较薄,在两者之间的过渡 区域,板厚也逐渐过渡。
双并板:用加宽列板代替相邻两列板。 齿形并板:相邻列板的端接缝在不同肋距内中断,而
与另一列板形式阶梯形接缝。
§2.2 甲板板(deck plate)
甲板是纵向连续的,而平台甲板(platform deck) 是局部间断的,仅设于部分舱室中。
甲板板由许多钢板并合焊接而成,钢板的长边通 常沿船长方向布置。
列板及不同位置列板的名称 舷顶列板(sheer strake) 平板龙骨(plate keel) 舷侧外板(side plate) 舭列板(bilge strake) 船底板(bottom plate)
一、外板的受力
① 总纵弯曲 :船底板是船梁的下翼板,舷侧外板 是船梁的腹板,承受总纵弯曲应力。
三. 甲板板的布置
长边沿船长方向布置,且平行于甲板中线 首尾端,板列数目减少,也可横向布置 甲板边线沿舷边呈折线形状 端接缝不宜设于大开口四角
四. 舷边连接
舷边角钢(gunwale angle)铆接
(a和b图)
圆弧舷边连接
( C图)
舷边直接焊接
( d和e图)
圆弧舷板(rounded sheer strake)
沿甲板外缘即与舷侧邻接的一列甲板板称为甲板 边板(deck stringer)。
舷弧(cheer)、梁拱(camber):减少上浪与迅 速排除积水。
选择焊接顺序的一般原则
焊接顺序的基本原则在船体建造中,为了减小船体结构的变形和应力,正确选择和严格遵守焊接顺序,是保证船体焊接质量的重要措施。
由于船体结构复杂,各类型的船体结构也不一样,因此焊接顺序也有所不同。
所谓焊接顺序就是减小结构变形,降低焊接残余应力并使其分布合理的按一定次序进行焊接的过程。
船体结构焊接顺序的基本原则是:(1)船体外板、甲板的拼缝,一般应先焊横向焊缝(短焊缝),后焊纵向焊缝(长焊缝),见图14-1,对具有中心线且左右对称的构件,应该左右对称地进行焊接,最好是双数焊工同时进行,避免构件中心线产生移位。
埋弧焊一般为先纵缝后横缝。
(2)构件中如同时存在对接缝和角接缝时,则应先焊对接缝,后焊角接缝。
如同时存在立焊缝和平焊缝,则应先焊立焊缝,后焊平焊缝。
所有焊缝应采取由中向左右,由中向艏艉,由下往上的焊接次序。
(3)凡靠近总段和分段合拢处的板缝和角焊缝应留出200~300毫米暂不焊,以利船台装配对接,待分段、总段合拢后再进行焊接。
(4)手工焊时长度≤1000毫米可采用连续直通焊,≥1000毫米时采用分中逐步退焊法或分段逐步退焊法等方法,参照第十三章焊接应力与变形的图13-35。
(5)在结构中同时存在厚板与薄板构件时,先焊收缩量大的厚板多层焊,后焊薄板单层焊缝。
多层焊时,各层的焊接方向最好要相反,各层焊缝的接头应相互错开。
或采用分段焊法,见图14-2。
焊缝的接头不应处在纵横焊缝的交叉点。
(6)刚性较大的接缝,如立体分段的对接接缝(大接头),焊接过程不应间断,应力求迅速连续完成。
(7)分段接头T形、十字形交叉对接焊缝的焊接顺序:T字形对接焊缝可采用直接先焊好横焊缝(立焊),后焊纵焊缝(横焊),见图14-3(a)。
也可以采用图14-4(b)所示的顺序,在交叉处两边各留出200~300毫米,待以后最后焊接,这可防止在交叉部位由于应力过大而产生裂缝。
同样横缝叉开的T字形交叉对接焊缝的焊接顺序,见图14-3(d)。
十字形对接焊缝的焊接顺序,见图14-3(c)。
1-3 外板和甲板板
第三章 外板和甲板板
• 图1-3-4 外板的边接缝
第三章 外板和甲板板
• (2)外板的排列须充分利用钢板的规格,尽可能减 少钢板的剪裁。在线型平缓的船中或大型船上,采用 较宽的钢板。而在型线曲率较大的首尾端或小型舰船 上,通常采用宽度较小的钢板,以便于加工和装配。
第三章 外板和甲板板
• (3)在水线以上部分的舷侧外板,其边接缝线与甲 板边线或折角线平行,并保持相同的宽度伸至船的两 端,以使外板排列整齐美观。在首尾端,由于肋骨围 长减小,外板板列的数目也要相应地减少,形成并板 结构。并板不宜设在平板龙骨、舭列板和舷顶列板上, 通常布置在满载水线以下的其它外板上。并板 (stealer strake)的形式一般有下列两种:
第三章 外板和甲板板
第三章 外板和甲板板
因考虑锈蚀、磨损等因素,平板 龙骨的宽度和厚度从首至尾保持不变。 此外,在船首底部波浪拍击区,底板 要适当加围长方向的变化 平板龙骨和舷顶列板的位置在船梁的最下端 和最上端,受到较大的总纵弯曲应力,平板 龙骨还承受船舶建造时龙骨墩或坞墩的反力 和磨损,舷顶列板与上甲板相连接,又起着 舷侧与甲板之间力的传递作用,因此平板龙 骨和舷顶列板要比其它外板厚些。其余从船 底列板向上的各个列板,随着水压力减小而 逐渐减薄。
第三章 外板和甲板板
• •
甲板板的作用 甲板板与外板和舱壁板共同组成供各种用途 的舱室。上甲板作为船体的水密顶板,遮蔽 舱室空间,有些船舶的上甲板上也载货。下 甲板和平台甲板分层安置设备及各种装载物。 在长江客货船上,通常设有舷伸甲板 (sponson deck),以扩大甲板的使用面积。
第三章 外板和甲板板
第三章 外板和甲板板
• • •
•
甲板开口处的加强及甲板间断处的结构 1.甲板开口处的加强 为了让人员、机器、及装载物等出入船舱,在甲 板上通常设有各种大小不同的开口,如机舱口、 货舱口、人孔和梯口等。船舶总纵弯曲时,在开 口角隅处将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因此,在船中 0.5L区域内应予加强或补偿。 甲板上的人孔开口,应做成圆形或长轴沿船长方 向布置的椭圆形,以缓和应力集中的程度。
船体主结构板缝划分及型材断缝原则
1设计内容和方法1.典型横剖面图板缝线的布置参考散货船典型横剖面图。
1)对于平行中体的平直板宽度3000mm,长度20000mm 的原材料,排板时考虑到组立焊接补偿量和原材料边缘的平直度一般宽度用到2970mm ~2980mm,长度用到19970mm~19980mm。
2)典型横剖面图排板时一般考虑标准板规宽为:1980mm、2000mm、2500mm、3000mm、3500mm、4000mm,另外,还需考虑分段划分边界,以及分段中组立的划分。
如以上散货船典型横剖面图“双层底管弄组立”外底板、内底板采用宽度3000mm和宽度2400mm 的板比较合理。
“双层底舭部组立”的外板采用宽度2500mm(2张)和宽度3500mm(需加工成园弧)的板比较合理。
3)板缝距纵骨或纵桁的间距应75mm 以上,最小为50mm。
如图2。
图 24)包含舭部转圆板的分段一般先排圆弧板,板缝与圆弧切点的距离最小为75mm,由于其他板规等条件的限制当小于75mm 时,需要与加工部门协商决定。
如图3。
图 32.肋骨框架图板缝线的布置1)肋骨框架板缝的布置需考虑组立施工的方便性,以及材料的利用率。
如图5。
图 52)大型肘板板缝线布置时尽量考虑材料的利用率。
如图6。
图 63)狭长肋骨框架板缝线布置时一般“A”的尺寸为75mm ~100mm,为控制板规在板缝“S101”和“S102”布置时考虑板宽尽量一致。
如图7。
图 74)板缝布置时要考虑组立施工的方便性,尽量使同一厚度和材质的小组立零件和相临的组立零件套在同一张钢板上,便于零件集配。
如图8。
图 85)图9<a>中装补板的切口与板缝的最小距离为50mm,防止补板与板缝重叠。
考虑到材料的利用率板缝也可以如图9<b>布置在切口上。
图 93.船尾和船首的甲板板缝的布置1)如图11 所示分段缝“S104”与船中线的距离“A”在1000mm~2000mm 之间时,那么在右舷设置对称的板缝线“S110”。
大副船舶结构部分总结2解析
1船体的主要支撑构件称为主要构件包括舷侧纵桁与甲板纵桁和强肋骨与强横梁次要构件一般是指板的扶强构件次要构件包括肋骨与纵骨横梁与舱壁扶强材。
2船体强度指船体具有承受和抵抗使其变形诸力的能力。
总纵弯曲强度指船体抵抗总纵弯曲应力和剪切应力作用的能力。
大风浪中航行当船长L等于波长时船体最易出现中拱中垂变形。
引起船体发生总弯曲的主要原因是沿着船长方向每一点上重力和浮力不平衡造成的。
最大剪力发生在距首尾两端1/4L。
弯曲力矩和剪力值向首尾两端接近时将逐渐减少。
为保证船体固有的强度最大限度地减轻中拱、中垂及扭转变形必须注意接舱容比合理配载、控制船速、注意调整纵向摇摆。
船体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强度、定性和刚度。
船体发生扭转变形的时机是船舶斜浪航行时首尾装载对中心线左右不对称时。
3船体需要加强的部位有首部、尾部、上甲板。
4船体骨架形式有横骨架式、纵骨架式、混合骨架式。
5纵骨架式结构是纵向构件排列密而小横向构件排列疏而大。
优点是纵向强度大、船体重量轻。
缺点是舱容利用率低装卸不便。
甲板和船体外板可以做得薄一些。
适用大型船舶。
对于横骨架按纵骨架的对立面对于混合骨架按“较”思考。
6平板龙骨是外板中的“K”列板。
船长范围宽度不变。
7船壳外板简称外板由平板龙骨、船底列板、舭列板、舷侧外板、舷顶列板组成。
外板在船中0.4L范围内厚度最大。
船体外板用若干列板组成的目的是可减少沿船长方向上焊接的数量、可根据船体上下位置的受力情况来调整列板的厚度。
舷顶列板应加厚加厚的主要原因是舷顶列板是承受总纵变矩最大的一列板。
首尾舷侧列板较薄。
外板的排列顺序是自平板龙骨K列板为基准分别向左右将各列板依次编号为A BC D……至舷顶列板为止。
编号为“SF6”表示右舷F列第6块板“SC2”表示右舷C列第2块板PD8表示左舷D列第8块板8甲板板的排列在首尾中心线上的一行为K行。
舱口边至舷边的甲板板钢板的长边沿船长方向布置。
普通货船的强力甲板即主甲板是上层连续甲板强力甲板是指在船中0.5L区域内长度不小于0.15L的上层建筑甲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缝线排列实例 3、实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