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定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第一次抱母亲》(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说课。
把握特点说教材:《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此单元的主题是“人间真情”。本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由此可见,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锤炼语感的好素材。
关注基础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当今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不知不觉的宠爱,已使孩子们对父爱、母爱的认识变得淡化,把握文本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
明晰重点说目标: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主要我初步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轮流、愧疚”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文中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变化,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感恩之情。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师的教学应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在分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结合教材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在教学中将采用朗读感悟、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自读自悟,从而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突破难点说流程
根据本文的教学思路及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三大板块:移情入境,在文字中捕捉感受;精选内容,在品读中领悟表达;课外延伸,在阅读中涵养语文。
(一)歌曲调查,激情激趣
上课伊始,我将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音乐的导入能迅速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同时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然后问: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当学生知道这是歌颂母亲的歌曲后,我顺势引导:在正式学习新课前老师想做一个关于妈妈的调查,看看同学们对自己的妈妈了解多少。通过屏幕展示问题:1、妈妈的鞋码是多少?2、妈妈的生日是什么时候?3、妈妈的体重是多少?4、妈妈有什么兴趣爱好?等这种即兴调查更容易激发学生对母爱真实的思考,为走进文本体会母爱的无私博大奠定基础。。
同桌交流后,我将指名请学生谈谈对自己妈妈的了解。我将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做适当引导、点评。听了同学们对自己妈妈的了解后顺势进入课文:文章中的“我”对母亲了解多少呢?齐读课题《第一次抱母亲》。这样的导入既结合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又唤醒了对文本深入探究的兴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激情激趣。学生初读课文,逐步做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了解本文讲述了一件怎么样的事。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读为本,读中识字,读中感悟、通过读内化语言。正确流利地朗读是做到有感情朗读的基础。
(二)初抱母亲,捕捉感受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抱母亲时的动作是怎样的?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梳理出人物动作的词语:使劲轻轻(板书“使劲”和“轻轻”)
2.“我”第一次抱母亲的情形是怎样,结果又是如何?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词句。
指名读第1自然段。
引导学生通过“我赶紧说”“使劲一抱,没想到……差点仰面摔倒”“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得时候只有89斤。”等语句,体会“我”“没想到”母亲的身体竟然这么轻。汉字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主动思考,读出作者的意外。
(三)走进文本读好人物对话,体会“我”的“难过”和“愧疚”
默读2-3自然段思考:作者抱过母亲之后的心情如何?在分享交流中,着重引导学生关注“难过”和“愧疚”(板书:“难过和愧疚”)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生配合读句子。教师读“我”的话,学生读“护士”的话。读完后,教师问:这段话,你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关注文字背后母亲的博大的情怀。
(2.)男女生合作读句子,感受母亲形象。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听了“我”与“护士”的对话,母亲和护士会有什么反应?a.先引导学生发现语段中的不一样的句式:“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让学生尝试把母亲的话,换一种说法说一说言外之意。
b.再请学生读一读护士的语言和动作,读出护士简单普通的话语和动作里对“母亲”的满心
敬佩。
(2.)同桌配合读课文,在读好重点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读好人物对话。
语文以言语形式的学习为主要内容。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发现形式比较特别的语言,探索这些语言表情达意的作用和运用规律,使学生经历经历真实而有效的语文学习过程。这篇文章人物形象鲜明,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留下深刻印象。
3.在充分阅读理解人物角色之后,我请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我”的心情
“母亲竟然这么轻”,通过“联系上下文”,说说“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分享。我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朗读,读出话中意,弦外音,在结合自己的体会,引用文中的有关语句来表达交流,从而让学生学会有的放矢地探究。至此,文章的教学重点得到解决。
(四)学习五六自然段,感悟字里行间浓浓的母子亲情。
1.配乐阅读第五、六自然段,感受母子情。舒缓的音乐很容易把孩子带入情感的海洋。
2.联系上文描写“我”言行的句子,思考:为什么“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留下来”?
这种开放性的问题,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3.温习“母亲形象”,感受母爱的博大无私。
在给学生奠定了充分的感情铺垫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课文感受母爱的博大无私(板书:博大无畏)最后请学生读全文,在读中感受“我的难过愧疚”之情以及母亲的博大无私。至此,教学难点顺势突破。
读写结合,表达心声
在学生的情感巨浪被充分掀起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实践——倾诉,让学生表白内心,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宣泄,让学生回忆自己的母亲平时所付出的操劳,当堂写几句对妈妈想说的话。
拓展延伸,升华感悟
当整个教室弥漫着浓浓的母爱气息的时候,相机播放熟悉的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将广告中孩子给妈妈洗脚和文中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相比较,广告中母亲最后的微笑和文中母亲的泪水作比较,使母爱的主题奏响至最强音。拓展延伸,升华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深层主题。由课堂走向课外,有点走向阅读的面,最终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最后布置作业,1、让学生找使自己感动的段落,熟读成诵。
2.课下收集歌颂(唱)母亲的诗歌、短文、歌曲,组织诵读或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