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物理期中试题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物理期中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共26分。
其中1~10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11、12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3分,漏选得2分,错选、多选得0分。
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添在下面的表格中)1.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乒乓球的直径约为10cm B.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10kgC.学生用椅子高80Cm D.辽宁某些地区夏季的气温最高可达35℃左右2. 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一一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3. 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A、人呼出的水蒸气B、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C、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D、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4.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洗完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
水在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C.先凝华后升华 D.先升华后凝华5.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
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固6.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 B.湿裤子晾干C.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 D.钢水浇铸得到钢件7.. 如图所示,将烧杯中的水加热到沸腾后再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水A.一定沸腾 B.一定不沸腾C.下部沸腾,上部不沸腾D.开始不沸腾,过一会儿也沸腾了8.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体积越大,其密度越小B. 物体的质量越大,其密度越大C.根据ρ=m/V可知,ρ与m成正比,ρ与V成反比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与其质量和体积无关9.鸡尾酒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酒调配而成的,经调配后不同颜色是酒界面分明,这是由于不同颜色的酒具有不同的A.质量B.体积C.温度 D密度10.一根质量分布均匀的铅笔芯,用去一半后,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物理量是它的A.质量B.体积C.长度D.密度11.下列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C.用扫帚把积水摊开 D.给盛水的饮料瓶加盖12一瓶矿泉水放在冰箱冷冻室里,过一段时间,水全部结成冰.则水结冰后A.质量变大B.质量不变C.密度变小 D.体积变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13. 摄氏温标是这样规定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_______ 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____ 规定为100摄氏度。
陕西师大附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 小题,每小题只有 1 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2 分,共计40 分)1.关于图中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B.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D.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2.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倒车雷达真空罩中的闹钟3.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打击乐器.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4.为迎接歌咏比赛,音乐教师将班内的学生分为“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进行排练.这里“高”和“低”是指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振幅5.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品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6.如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C.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7.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8.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B.噪声扰民主要是因为其音调太高C.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108m/sD.超声波在空气中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9.5 月13 日,美国摇滚歌手兼歌唱教练杰米温德拉在湖南岳阳大展“狮吼功”,用高达100 分贝以上的咏叹调连续震破三个高脚玻璃杯,并被主办方授予“世界吼王”称号.如图是他“吼”出声音将玻璃杯震碎的情景.下列有关他“吼”出的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传递了能量B.声音只在玻璃杯中传播C.声音是玻璃杯振动产生的D.声音的分贝数越高其频率越大10.请你细心体会,在下列场景内,属于噪音的是()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11.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A.道路两旁载行道树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C.机场员工佩戴耳罩D.建筑工地限时工作12.有四位同学进行“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图中A、B、C、D 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B.C.D.13.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14.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如图,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A.液化放热B.蒸发吸热C.凝固放热D.升华吸热15.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16.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的特征和信息.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物质是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80℃C.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15 分钟的时间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是放热的17.体育课后,汗流浃背的小林同学赶紧打开教室电扇吹吹风,顿时感觉凉快多了,与这一现象有着相同吸放热特点的是()A.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水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C.秋天,早晨树叶上结有露珠D.冬天,屋檐上挂着串串冰柱18.安装在浴室内的某种防雾镜,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镜面()A.汽化B.液化C.熔化D.凝固19.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酒精蒸发时放热B.98℃的水也可沸腾﹣﹣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降低C.寒冷的北方室外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温﹣﹣酒精的凝固点低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水蒸气汽化20.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是()A.B.C.D.二、填空与作图题(本题共10 小题,每空 1 分,共计25 分)21.晚上小明家楼上的孩子正在拉小提琴,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产生的.琴声影响了小明的学习,他关上窗户,这是在控制噪声.22.23.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声波能够传递.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 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24.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图所示),耳朵贴在听音棒上听声说明(选填“气体”“液体” 或“固体”)可以传声,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选填“高”或“大”)些.25.2016 年9 月20 日,西安市获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市区里,大量的树木可以在(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噪声是发声体做(选填“有规律”或“无规律”)振动产生的.26.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的缘故.27.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只有当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28.如图甲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是℃;如图乙所示的体温计的示数是℃.29.盛夏时节天气炎热,小莉从冰箱里拿出根冰棒吃了起来,顿时感觉凉爽了.冰棍在熔化过程中要热量;哥哥从冰箱中取出瓶矿泉水,不久后发现,原本干燥的瓶壁上有了许多水珠,这是发生了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30.如图所示是某小组绘制的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海波的熔点是℃,熔化过程经历了分钟.由此图象发现熔化时间不够长,不易观察熔化过程,请你为此提出改进方法:.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 3 小题,每空 1 分,共计18 分)31.如图所示,在水中摇动小铃铛,能听到铃声,这说明.32.如图所示,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摇晃,这说明.33.如图所示,分别轻敲和重敲鼓面听鼓声,是为了探究响度与的关系.34.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用相同的力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当增加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后,听到刻度尺发声的音调(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35.物理课上,同学们分组做“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亮应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2)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20℃~120℃)、酒精温度计(﹣80℃~60℃)、体温计、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3)“男神组”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这样测出的温度会偏(选填“高”或“低”).(4)“女神组”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根据实验数据,他们描绘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如果操作及实验器材均无问题,可知此时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根据水沸腾时的特点,家里煮鸡蛋时,当水沸腾时可以改用(选填“大”或“小”)火继续煮较好.(5)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丁a、b 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选填“a”或“b”);(6)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选填“A”或“B”).A.寻找普遍规律B.减小实验误差.36.利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中的ABCD 和AEFG 分别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应选用颗粒(选填“较大”或“较小”)的海波做实验.(2)图甲中,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是为了使海波受热.(3)分析图乙中的图象ABCD,在6~7min 时间内,试管内的海波处于态.(4)分析图乙中的两个图象,海波熔化时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5)图乙中的两上图象有所不同,可能的原因是海波的不同.四、综合题(本题包括 2 小题,共计17 分)37.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距离正前方峭壁440m 处鸣笛后继续前进,经过2.5s 听到从峭壁反射回来的鸣笛声,若声速为340m/s,求汽车的行驶速度.38.一名战士用火箭筒射击一辆敌方坦克,发射后经过0.6s 击中坦克,同时看到爆炸的闪光,而在发射后经过2.1s 才听到爆炸声.试问:(1)战士射击时距坦克多远?(2)火箭弹的飞行速度是多少?(声速为340m/s)2016-2017 学年陕西师大附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 小题,每小题只有 1 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2 分,共计40 分)1.关于图中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B.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D.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1)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真空不能传声;(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4)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解答】解:A、小提琴是琴弦振动发出声音的,当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 A 错误;B、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即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 错误;C、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 错误;D、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D 正确.故选D.2.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倒车雷达真空罩中的闹钟【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①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从而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回声;②声音能够传递能量;③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A、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发现目标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不符合题意;B、倒车雷达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不符合题意;C、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不符合题意;D、当逐渐抽掉罩内空气时,闹钟声音减小,由此可以推论,当罩内是真空时,声音将完全消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符合题意.故选D.3.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打击乐器.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2)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解答】解: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钟,编钟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的钟,振动的难易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选A.4.为迎接歌咏比赛,音乐教师将班内的学生分为“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进行排练.这里“高”和“低”是指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振幅【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进行区别,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大的大小;音色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解答】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产生高低不同声音的原因是物体振动快慢不同,发出低沉的声音,是因为物体振动比较慢,所以频率低,音调也低.因此“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这里“高”和“低”是指声音的音调.故选A.5.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品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够传声;(2)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3)音品也就是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4)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解答】解:A、太空中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因此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此选项正确;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中减弱噪声,而不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此选项不正确;C、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品不同的原因,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品来辨别主人的.此选项正确;D、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此选项正确.故选B.6.如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C.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1)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4)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解答】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乙、丙振动的快慢相同,即都是振动了两个波形,故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C 错误;(2)甲、乙、丙的振动的幅度相同,故响度相同,故响度相同,故B 错误;(3)甲、乙、丙的波形不同,故两个物体的音色不相同,故A 正确、D 错误;故选A.7.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有规则振动发出的是乐音,无规则振动发出的是噪音;从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可能是噪音.【解答】解: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发声体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A 错误;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则发声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因此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 错误;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使声音放大,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 错误;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此时对听到的人来说是乐音,故D 正确.故选D.8.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B.噪声扰民主要是因为其音调太高C.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108m/sD.超声波在空气中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考点】声与信息;声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声与能量.【分析】(1)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 超” 等;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2)噪声的分类有两种:①从物理角度考虑:物体做不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是噪声;②从生活角度考虑:凡是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都是噪声;(3)声音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4)在同一介质中超声波和次声波传播的速度相同.【解答】解:A、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播能量;如利用B 超对孕妇做常规检查,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 A 正确;B、噪声扰民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较大,故B 错误;C、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C 错误;D、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相同,故D 错误.故选A.9.5 月13 日,美国摇滚歌手兼歌唱教练杰米温德拉在湖南岳阳大展“狮吼功”,用高达100 分贝以上的咏叹调连续震破三个高脚玻璃杯,并被主办方授予“世界吼王”称号.如图是他“吼”出声音将玻璃杯震碎的情景.下列有关他“吼”出的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传递了能量B.声音只在玻璃杯中传播C.声音是玻璃杯振动产生的D.声音的分贝数越高其频率越大【考点】声与能量.【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 超”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解答】解:美国摇滚歌手杰米温德拉曾用自己的声音击碎了一个酒杯,可见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选A.10.请你细心体会,在下列场景内,属于噪音的是()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考点】噪声及来源.【分析】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从生活的角度考虑,不管声音是优美动听,还是杂乱刺耳的,只要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的,都可以称为噪声.【解答】解: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是球迷们激动之举,不是噪声,此项不符合题意;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由于是震耳欲聋的,这种声音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所以是噪声,此项符合题意;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在歌舞厅里人们愿意去欣赏,不是噪声,此项不符合题意;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是为了方便人们,不是噪声,此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1.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A.道路两旁载行道树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C.机场员工佩戴耳罩D.建筑工地限时工作【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解答】解:A、道路两旁载行道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A 符合题意;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B 不符合题意;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可以在噪声的接受处减弱噪声,故C 不符合题意;D、限制建筑工地的工作时间是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A.12.有四位同学进行“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图中A、B、C、D 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一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二是温度计玻璃泡进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三是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解答】解:A、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故A 错误;B、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故B 错误;C、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C 正确;D、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故D 错误.故选 C13.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考点】温度.【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或环境温度的认识,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解答】解: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考场内的气温感觉舒适,在23℃左右.不符合实际;B、水的凝固点在0℃左右,冰箱内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应该高于0℃,在4℃左右.不符合实际;C、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不可能达到70℃.不符合实际;D、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符合实际.故选D.14.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如图,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A.液化放热B.蒸发吸热C.凝固放热D.升华吸热【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分析】物质由液体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可以子啊任何温度下进行,蒸发吸热,具有致冷的作用.【解答】解:夏天温度高,盆里的水会不断蒸发,蒸发吸热,具有致冷的作用,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篮子里的饭菜就不容易变质.故选:B.15.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分析】根据题意要寻找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从而减慢了水分蒸发的原因,就要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
2015-2016学年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5-2016学年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2分)“请大家安静,现在准备考试!”监考老师要求考生减少声音的()A.频率B.音调C.响度D.音色【解答】解:“请大家安静,现在准备考试!”监考老师要求考生减少声音的响度.故选:C.2.(2分)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放在玻璃罩中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后放在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拉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解答】解: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钟声明显减弱,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不符合题意;B、把正在发音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内,然后放入水中,人们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知在空气和水中传播,不符合题意;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会导致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说明琴弦发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符合题意;故选D.3.(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街道上的噪声监测仪是减弱噪声的专用设备C.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D.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解答】解:A、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B、街道上的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的大小,但是不能减弱噪声,故B错误;C、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的振幅不同,发声的响度会不同,故C错误;D、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故D正确.故选D.4.(2分)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解答】解:吹吸管时发出的声音是靠吸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不断的剪短,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是探究音调和吸管长短的关系.故选C.5.(2分)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B.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解答】解: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传播来减弱噪声.此选项错误;B、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小响度来减弱噪声.此选项错误;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此选项错误;D、蛙声和蝉声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此选项正确.故选D.6.(2分)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能传递能量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解答】解:A、超声波能在空气中传播,故A错误;B、超声波可传递能量,故B正确;C、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故C错误;D、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故答案为:B7.(2分)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如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A.B.C.D.【解答】解: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温度计温度下降;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示数相同时,不再上升;D图象与事实相符合.故选D.8.(2分)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谷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的水温相比()A.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B.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C.两盆一样高D.无法确定【解答】解:无论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还是放在阴凉处,气压相同,都是冰水混合物,温度是相同.故选C.9.(2分)如图所示,属于晶体的熔化图线的是()A. B.C.D.【解答】解:A、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A正确;B、温度呈下降趋势,在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下降,所以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B 错误;C、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C错误;D、温度有下降的趋势,并且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D错误.故选A.10.(2分)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B.先沸腾后凝固C.先液化后汽化D.先蒸发后沸腾【解答】解:海水是液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气态又变为了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所以蒸馏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故答案为:A.11.(2分)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解答】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12.(2分)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D.该物质在EF段放热,温度降低【解答】解:A、如图,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3min=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正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故在t时确.B、在BC段,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C、该物质从12min开始凝固,到15min凝固结束,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min.故C错误.D、该物质在EF段是凝固过程,此放热,温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A.13.(2分)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C.烧开水时在壶口冒出“白气”是水汽化生成的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解答】解:A、当雪熔化时,是由固态的雪变成水,此过程需要向外界吸收热量,从而导致周围的温度比下雪时更冷;故A不符合题意.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C、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外面的温度较低的空气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了“白气”.故C符合题意;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小水珠一种液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4.(2分)如图,对烧杯加热一段时间至水沸腾,然后再将盛有某种液体的试管插入沸水中,结果,一会儿试管中的液体也沸腾了,由此可以判断()A.试管中的液体也是水B.试管中液体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C.试管中的液体可能是水D.试管中液体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解答】解:大烧杯中的水吸收火的热量,能达到沸点,达到沸点后,水继续吸收热量,所以烧杯中的水能沸腾;开始时试管中的液体低于烧杯中的水的温度,能在烧杯中吸收热量,当试管中的液体温度达到沸点后,只有试管中的液体沸点低于水的沸点,试管中的液体才能够继续吸收热量,这样才能够沸腾;故选B.15.(2分)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解答】解: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而成的,不是水凝固形成的,故A错误.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液化现象,不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C、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说法正确,故C正确.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丝升华成为钨蒸汽,然后又凝华而成的,不是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故D错误.故选C.16.(2分)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解答】解: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杯子的外表面;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杯子的内表面.故选D.17.(2分)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象,李红同学根据该图象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帮她找出来()A.海波是晶体B.海波的熔点约为48℃C.海波在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D.海波在第3分钟时是固态【解答】解:由图知,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保持48℃不变,所以海波是晶体,同时可知其熔点为48℃.所以A、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由图知,海波在第3分钟还没有开始熔化,所以海波处于固态,因此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8.(2分)农谚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总结得来的,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下列关于“霜前冷,雪后寒”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霜是小水滴凝固形成,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均需吸热,所以“霜前冷,雪后寒”B.霜和雪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需要吸热,所以“霜前冷,雪后寒”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只有温度足够低时水蒸气才能凝华,所以霜前冷D.雪是小水滴凝固形成,下雪后雪熔化需要吸热,所以雪后寒【解答】解:A、霜是由高温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雪后雪发生熔化,熔化需要吸热,所以“霜前冷,雪后寒”.故A错误;B、霜和雪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凝华需要放热,而雪后发生熔化时,需要吸热,所以“霜前冷,雪后寒”.故B错误;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只有温度足够低时水蒸气才能凝华,所以霜前冷;雪后雪发生熔化需要吸热,所以雪后寒.故C正确;D、雪是小水滴凝华形成,下雪后雪熔化需要吸热,所以雪后寒.故D错误.故选:C.19.(2分)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判断错误的是()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钨铜铝锡固态酒精固态氢熔点/℃﹣3934101080660232﹣117﹣259 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而断B.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所以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C.水银温度计在﹣40℃时已失效,不能使用D.在﹣265℃时,氢气是固态【解答】解:A、灯泡正常工作时的温度大约是2000℃,钨的熔点是3410℃,钨的熔点高于灯泡正常工作的温度,不易熔化,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钢的熔点是1300℃,高于金的熔点,当金掉到钢水中,达到金的熔点,又能继续吸热,因此金会熔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固态的水银的熔点是﹣39℃,﹣40℃低于﹣39℃,因此﹣40℃的水银处于固态,不能使用,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固态氢的熔点是﹣259℃,﹣265℃低于﹣259℃,氢处于固态,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20.(2分)在一保温瓶中装有大量0℃的水,现将少量﹣3℃的冰块放入瓶中,盖好瓶口的软木塞.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少量的冰融化成水B.有少量的水结冰C.冰全部融化D.冰和水的质量都不变【解答】解:因为温度较低的冰块放进温度较高的水中后,要发生热传递,低温的冰块吸热后温度升高,由于0℃的水足够多,故冰块能吸收热量升温到0℃,而0℃的水放热后,温度不变,有一部分水会因放热而凝固成0℃的冰.故选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7分)21.(3分)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解答】解:光的三原色:红、绿、蓝.故答案为:红、绿、蓝.22.(4分)在音响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听到音乐的同时会观察到烛焰在晃动,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老师讲课的声音是声带的振动发出的,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的.【解答】解:在音响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听到音乐的同时会观察到烛焰在晃动,音响的振动产生声音,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老师讲课的声音是声带的振动发出的,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答案为:晃动;振动;声带;空气23.(3分)松香、蜡烛、玻璃、冰、海波、沥青、金属,其中冰、海波、金属、是晶体.【解答】解:根据课本相关内容的描述可知,松香、蜡烛、玻璃、冰、海波、沥青、金属中属于晶体的有:冰、海波、金属;属于非晶体的有:松香、蜡烛、玻璃、沥青.故答案为:冰;海波;金属.24.(5分)红外线能使被照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太阳的热主要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会出现色散现象.这是因为各单色光经过三棱镜偏折的程度不同,偏折最小的是红光、最大是紫光.【解答】解:太阳的热主要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红外线具有很强的热效应,能够使被照物体发热;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会出现色散现象,从而形成彩虹;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红光在最上面,紫光在最下方.故答案为:热效应;红外线;色散;红;紫.25.(5分)每年全市都举行体育运动会,运动会上热闹非凡,给同学们留下许多美好的瞬间.入场式各代表队放开嗓门提高声音的响度,运动员代表发言时,有同学根据声音的音色就能辨别是谁,开发令枪的老师总用一只手堵住耳朵是在人耳处(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当裁判开响发令枪时,某同学看到冒烟后0.3秒听到了枪声,说明该同学到裁判的距离约为102米,啦啦队喊出运动员的姓名助威,让该运动员发挥出最佳水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选填“信息”或“能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解答】解:体育运动会入场式上,各代表队放开嗓门,声音变大,故是高声音的响度;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音色,所以运动员代表发言时,有同学根据声音的音色就能辨别是谁;开发令枪的老师总用一只手堵住耳朵,即防止声音进入耳朵,故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某同学看到冒烟后0.3秒听到了枪声,即说明声音所走的时间是0.3s,故传播的距离是:据v=得:s=vt=340m/s×0.3s=102m;啦啦队喊出运动员的姓名助威,让该运动员发挥出最佳水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答案为:响度;音色;人耳处;102;信息.26.(3分)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其中音调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有资料显示,噪声经过一块100m宽的林带可降低20﹣25dB,道路两侧种植着许多树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解答】解:乐音的三个特征是响度、音色和音调;其中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就越高;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答案为:响度;音调;传播过程中.27.(3分)如图所示,用水壶烧开水,水烧开时,在离壶嘴一定高度处冒出大量“白气”,而在壶嘴处却没有“白气”冒出.这段空白区域的物质是水蒸气,当它上升遇冷温度降低便液化成小水珠,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白气”.那么由甲,乙两房间壶嘴的白气多少可以得知乙屋子里的温度较高.【解答】解:(1)水烧开时,壶嘴就会喷出大量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接近壶嘴的区域温度比较高,水蒸气不容易液化,因此这段空白区域的物质是水蒸气;随着水蒸气的上升,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就会液化,形成“白气”.(2)壶嘴周围的空气温度越低,液化效果越明显,产生的“白气”越多.由此可推断甲房间的温度低于乙房间的温度.故答案为:水蒸气;液化;乙.28.(3分)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液化现象,释放热量,使上层(选填“上”、“中”、“下”)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水汽化吸热,使手不会被烫伤.【解答】解:蒸馒头时,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液化,放出热量,上层蒸格中的温度较高,所以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手沾水后,在遇到高温的馒头时,手上的水要汽化,水汽化时要吸热,这样可以避免手的烫伤.故答案为:液化;上;汽化.29.(3分)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其中B物质是非晶体.晶体的熔点是80℃,在第8min时,这种晶体处于固液共存态.【解答】解:(1)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都是要吸热的,只是在熔化的过程中,晶体温度不变,非晶体一边吸热、一边升温、一边熔化;由图象可知:A物质是达到一定的温度才熔化的,且要吸热,但温度不变,为晶体.物质从一开始加热,温度就不断地升高,是非晶体;(2)图象中变化曲线呈水平方向的线段,就是晶体的熔化过程,它对应的纵坐标的值80℃,就是晶体的熔点,(3)从图中可知,该物质从第5分钟开始熔化,到第10分钟完全熔化完,因此在第8min时,这种晶体处于固液共存态.故答案为:B;80;固液共存.30.(2分)如图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再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汽化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推动活塞,可观察到又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压缩体积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解答】解: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变成了气态,这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分子间的距离拉近,体积变小,又变成了液态,这是液化现象.故答案为:汽化;压缩体积.31.(3分)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苹果呈红色,香蕉呈黑色,瓷盘呈红色.【解答】解:用红光照射白色瓷盘、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①红色的苹果反射红光,故呈现红色;②黄色香蕉,吸收红色的光,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故呈现黑色;③白色瓷盘,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反射什么色光就是什么颜色,故瓷盘呈现红色.故答案为:红色;黑色;红色.三、实验与探究(每空1分,作图2分,共23分)32.(8分)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形成的实验装置,此时为标准大气压.(1)锥形瓶中装有温水,在锥形瓶上放一装有冰块的蒸发皿,由于温水在不停的汽化(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蒸气,在瓶口附近遇冷(填“冷”或“热”)时,水蒸气发生液化.因此在瓶口处可看到大量的白雾类似于云,并慢慢在蒸发皿底部出现小水滴,小水滴聚集多了变形成了降雨.(2)蒸发皿中会出现少量的水,其是冰发生熔化物态变化形成的,此时蒸发皿中的温度是0℃.(3)若把蒸发皿中的冰块换成热水,则在瓶口处不会出现白雾(选“会”或“不会”),由此可见液化是需要放热(填“吸热”或“放热”).【解答】解:(1)锥形瓶中的温水在不停的汽化变成水蒸气,在锥形瓶上放一装有冰块的蒸发皿,瓶口的温度较低,所以水蒸气在瓶口附近遇冷,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因此在瓶口处可看到大量的白雾类似于云,大量的小水珠在蒸发皿底部越积越多出现小水滴,小水滴聚集多了会下落变形成降雨.(2)水蒸气在蒸发皿底部液化时,放出热量,使蒸发皿中的冰熔化,所以在蒸发皿中会出现少量的水,此时蒸发皿中是冰水混合物,温度是0℃.(3)如果在蒸发皿内倒入热水,热水的温度高于瓶内水蒸气的温度,瓶内水蒸气不能放热液化,所以在瓶口处不会出现白雾.故答案为:(1)汽化;冷;液化;白雾(2)水;熔化;0;(3)不会;放热.33.(15分)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表: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092949898989898图1 图2(1)第3min温度计示数如图1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96℃;(2)图2中a、b所示的是观察水沸腾实验中出现的两种情景,其中水沸腾前的情景为b,水沸腾时的情景为a(填“a”或“b”).水的声音在沸腾时较小.(选填“较大”或“较小”)这就是“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的道理.(3)请在图3中的方格纸是画出“温度﹣时间”关系图象.图3 图4(4)该同学根据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如下结论:①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②前4min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③请通过所绘图象总结出一条沸腾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5)水沸腾后如果停止对水加热,则水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下去.结合上面的实验现象可知水沸腾的条件是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6)实验中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1)仅将水的质量增加;(2)仅增加液面气压;(3)既增加水的质量,又减小液面气压.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别对应图中的c、b、d.(选填“a”“b”“c”或“d”)(7)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怎样可以缩短加热时间提高水的初温(一种即可).【解答】解:(1)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示数为94℃;(2)水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不断变大,其中水沸腾时的情景为a;水沸腾时温度等于沸点98℃不变;沸腾前,上层的水温度较低,上升的气泡遇低温液化,气泡减小.当水温接近沸点时,有大量的气泡涌现,接连不断地上升,并迅速地由大变小,使水剧烈振荡,产生“嗡嗡”的较大响声,这就是“响水不开“的。
2015初中物理-八年级上期中试卷和答案
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2.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站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C.站在地球上的人认为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3.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可知,物体的(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以上说法都对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5.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音调一定不同B.响度一定不同C.音色一定不同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6.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 )A. 音调B. 频率C. 响度D. 音调及响度7.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A.冰全部熔化B.冰有少部分熔化C.水有少部分凝固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8.春天河里的冰块会慢慢地变成水,冰变成水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B.汽化C.液化D.升华9.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10.下列做法不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C.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D.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久了的电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D.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这是水蒸发吸热的缘故12. 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之比是2∶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A. 4∶9B. 9∶4C. 1∶1D. 2∶3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3.单位换算:12nm= m 2h15min = s 108km/h= m/s14. 2011年11月3日1时23分,“神舟八号”到达“天宫一号”30米停泊点,开始以0.2m/s的相对速度向“天宫一号”缓缓靠拢对接。
2015-2016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试题(word版)
初二物理期中考试试卷2015年11月选择题答案表: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28分)1.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A.千克B.克C.kg/m3 D.米2. 纳米技术在研制电学材料、光学材料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纳米是下列哪一个物理量的单位A.密度B.体积C.长度D.速度3.音乐课上,老师用录音机播放乐曲,你能分辨出是哪种乐器在演奏,根据的是A.音调不同B.音色不同C.响度不同D.频率不同4.“十一黄金周”放假期间,小丽和妈妈乘坐了航行于运河奥体公园二号码头至甘棠橡胶坝的游艇。
当游艇航行时,若说坐着的小丽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湖水B.湖岸C.游艇D.岸边的树5.下列材料(或环境)不能传播声音的是A.空气B.玻璃C.海水D.真空6.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B.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C.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D.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7.学校运动会上,小兵担任了跳远比赛的助理裁判员,他应选用下面的哪个测量工具最恰当A.塑料尺长20cm,分度值1mm B.钢卷尺长2m,分度值1mm C.木尺长1m,分度值1mm D.皮尺长5m,分度值1cm1班级姓名成绩8.一杯水放入冰箱中,一段时间后,水全部结成冰。
水结冰的过程中A.质量不变B.质量变大C.密度变大D.体积变小9.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B.普通家庭房间门的高度一般大于3mC.教室中使用的普通日光灯管的长度约为2mD.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50s10.当汽车以75km/h的速度行驶时,75km/h的物理意义是A.汽车1h行驶75km/h B.汽车总以75km/h的速度行驶C.汽车1h驶过的路程是75km/h D.汽车1h驶过的路程是75km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玻璃不能传播声音B.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C.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D.在靠近居民区的高架路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减小噪声对居民区的影响12.下表给出了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
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段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段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3分×12=36分)1.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A.响度较大B.音调较高C.音调较低D.响度较小【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解答】解:当拿根铁棒敲打车轮时,则轮胎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即轮胎内空气越充足,敲击时轮胎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因此凭借声音的高低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故选B.【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2.如图所示,是发生日食的情况,月球把太阳遮住了一半,此时透过茂密的树叶,在树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是()A.月牙形的B.圆形的C.树叶形的D.小孔的形状【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1)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挡在屏幕与物体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体的倒立的实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这个现象反映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2)日食是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时,不透明的月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地球上看不到太阳的现象.【解答】解:太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在树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因为树叶的缝隙其实就是一个个小孔,阳光通过小孔后,在地面上形成太阳的像,因为月亮挡住了射向地球的部分光线,所以在地面上产生的光斑形状是月牙形的.故答案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日食的形成原因,知道日偏食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知道发生日食时,太阳、地球、月球间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要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三个试管中分别装甲、乙、丙固体,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甲、乙、丙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丙之间的质量关系,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B.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C.乙的质量大于丙的质量D.乙的质量小于丙的质量【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图析法;图像综合题.【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同时要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2)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解答】解:(1)晶体熔化图象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非晶体图象随时间增加温度不断上升;由图可知,这三种物质都是晶体;熔点相同可能是一种物质,甲乙熔点相同,可能是同种物质;因为乙熔化的时间比甲长,所以乙的质量比甲的质量大.故A错误.B正确.(2)乙丙熔点不同,所以无法从图象中比较二则的质量关系,故CD错误.故选B.【点评】由图象来辨别晶体非晶体,这也是晶体熔化图象中常见的问题,根据图象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4.使装水的试管B浸在烧杯A的水中,下面用酒精灯加热,则()A.烧杯A中的水不能沸腾,试管B中水能沸腾B.烧杯A中的水能沸腾,试管B中水不能沸腾C.烧杯A与试管B中的水都不能沸腾D.烧杯A与试管B中的水一起沸腾【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专题】应用题.【分析】沸腾的条件是: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解答】解:用酒精灯对大烧杯加热时,烧杯中的水由于吸热温度逐渐升高,达到沸点,试管中的水吸收大烧杯中水的热,温度也会升高,达到沸点;烧杯中的水温度达到沸点以后,还在继续吸热,所以会沸腾,不断的有水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由于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所以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时,与外面的温度相同,不能再吸收热量了,所以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但温度很高,蒸发很快,水量也在减小.故选B.【点评】掌握好沸腾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并且会用这一条件分析生活中的现象.5.大雪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其主要原因是()A.大雪后,气温降低,人的听觉变迟钝B.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C.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应用题.【分析】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可归纳为“隔、吸、消”,“吸”就是把声能吸收耗散掉,达到减噪目的;最常用的吸音材料是多孔性材料,它的机理是让声波进入后,在吸音材料的微孔中发生摩擦而将声音的能量消耗掉.【解答】解:大雪蓬松且多孔,声波进入后在微孔中发生摩擦而将声音的能量消耗掉,因此对噪声有吸收作用;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防治噪声的途径的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6.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内能增加,温度很高B.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C.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D.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考点】蒸发及其现象.【专题】应用题.【分析】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答】解:炎热的夏天,被晒得发烫的柏油路温度很高,洒上水后,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的水蒸气再液化,变成水,自然就要放热,热量都被散发到周围的空气里,使周围空气湿度增加,减缓了身体一部分汗液蒸发.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了解和掌握.7.当太阳射向月亮的光被地球挡住时,地球上的人会观察到月食.设想一下:若干年后,我国的航天员成功登月,此时恰好在地球上出现月食现象,那么航天员会()A.观察到月食 B.观察到日食C.同时观察到日食和月食D.观察不到日食和月食【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太阳发出的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月亮,挡住了阳光,地球上的人看不见太阳光,此时形成日食;如果地球把射向月亮的太阳光给挡住了,地球上的人看不到月亮了,此时形成月食.【解答】解:当太阳、地球与月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太阳光照不到月球上,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现象就是月食;如果此时航天员在月球上,地球挡住了阳光,月球上的宇航员看不见太阳光,此时形成日食.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现象,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都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要求我们能够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8.2010年1月2日起,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遭大范围降雪天气袭击.大雪严重影响了民航、铁路和高速工路等交通.在遇到这种天气时,为了尽快清除积雪,常用的办法是撒“融雪盐”,这是因为()A.“融雪盐”与少量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使周围的冰雪熔化B.“融雪盐”产生“保暖层”,使冰雪吸收足够的“地热”而熔化C.使雪形成“含融雪盐的雪”,“含融雪盐的雪”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D.“融雪盐”有利于冰雪对阳光的吸收,从而加快冰雪的熔化【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熔点和凝固点.【专题】应用题.【分析】影响晶体熔点高低的因素:物质的种类、压力的大小、是否有杂质.种类不同,熔点一般不同;压力越大,熔点降低;当有杂质掺入时熔点降低.【解答】解: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即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交通方便.故选C.【点评】明确晶体熔点高低的影响因素是很必要的.9.如图所示,现有一个盛有适量水的透明玻璃杯和一只筷子.小名同学将一支筷子斜插入盛有适量水的透明玻璃杯中,若小名从杯子正面观察,可能观察到筷子和筷子在杯中水下部分的成像情况最可能的是()A. B.C.D.【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图析法.【分析】当将筷子插入水中时,由于光的折射现象,从上面看起来水中的部分会比实际位置高一些,所以就会看起来向上弯折.【解答】解:如图所示:水中的物体反射的光线斜射到水面,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在水面以上看到的物体的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即A点的像在A′点,所以把一根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由于光的折射,看上去筷子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水内的部分看上去向上弯折,而且看到的是筷子在水中变粗的虚像,因此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从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时,都是将物体看“高”了,比如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池底变浅等等.10.如图所示,两平面镜OA、OB夹角为θ,位于镜前P点的某人分别在OA、OB镜内看到自己像的个数为()A.1;1 B.2;1 C.2;0 D.1;0【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图析法.【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作出人在P点时,人在两个平面镜中成的像,当眼睛和像之间没有遮挡时(成像的该平面镜除外),眼睛能看到物体像,否则看不到像.【解答】解:由P向平面镜A作垂线并延长,在距离平面镜等距离的位置作出像点D,眼睛和像点D之间除A平面镜以外没有其他物体遮挡,所以眼睛能看到在平面镜A中成的像.由P向平面镜B作垂线并延长,在距离平面镜等距离的位置作出像点C,眼睛和像点C之间被A平面镜遮挡,所以眼睛不能看到在平面镜B中成的像.故选D.【点评】物体在两个平面镜中都能成像,只是眼睛看到像是有一定范围的,当眼睛和物体的像之间没有物体遮挡时(成像的平面镜除外),是可以看到物体的像的.11.以平面镜MO和NO为两个侧面的一个黑盒子里有一个点光源S,黑盒子的另一侧面EN上开有一个小孔P,如图所示.一位观察者在盒外沿与EN平行的方向走过时,通过P孔能几次被S所发出的光照射到()A.1次B.2次C.3次D.4次【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专题】图析法.【分析】光线从小孔P射出有四种情况:(1)由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直接从小孔P射出;(2)由S发出,经过平面镜MO反射后,直接通过小孔P的光线;(3)由S发出,经过平面镜NO反射后,直接通过小孔P的光线;(4)由S发出,经过平面镜MO反射后再经过平面镜NO反射通过P的光线.【解答】解:S发出的光线,从小孔P射出,有以下四种情况:(1)由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直接从小孔P射出,如下图;(2)由S发出,经过平面镜MO反射后,直接通过小孔P的光线,如下图;(3)由S发出,经过平面镜NO反射后,直接通过小孔P的光线,如下图;(4)由S发出,经过平面镜MO反射后再经过平面镜NO反射通过P的光线,如下图:故选D.【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规律作图,是作图的基本类型.12.以下关于厨房中的物理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化石油气是利用降温的方法使其液化的B.烧热的油锅里掉入几滴水,水迅速汽化,甚至“溅出”,这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高C.烧开的水上方冒“白气”,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D.滚烫的肉汤却不冒“白气”,那是因为厚厚的油层阻碍了水的汽化【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石油气可以采取加压的措施,使其变成液体,装在受压容器内;同一气压下,油的沸点远大于水的沸点,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液化.【解答】解:A、液化气经加压液化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水的密度比油大,水会下沉,而油的沸点较高,沸腾的油锅中温度甚至会超过200摄氏度,此时水迅速气化,体积剧烈膨胀,导致发生物理性爆炸,并将油滴溅出,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水加热时会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故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水的密度比油大,水会下沉,油浮在上面,厚厚的油层阻碍了水的汽化,故不会有白气现象,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液化和汽化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知道水的沸点小于油的沸点.二、填空题(2分×7=14分)13.沪蓉快速铁路是横贯东西的又一铁路大通道,有多趟动车停靠麻城城北站,为了节省列车进出站的时间,有人建议设计移动站台,使动车组不停车,乘客上、下车,则移动站台的要求是与动车组的运动方向相同,并且速度大小一样.【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应用题;参照思想.【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我们平时说的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若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改变,则静止;若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运动.【解答】解:动车组不停车,乘客上、下车,则移动站台与动车组的运动方向必须相同,运动速度的大小必须相等,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才不变,它们彼此才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故答案为:与动车组的运动方向相同,并且速度大小一样.【点评】要正确解答此题,需要求学生对“相对静止”有正确的理解:相对静止的两物体必须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14.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产生的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1)赤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声音在传播时向上(上/下)拐弯了.(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的途径向下(上/下)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考点】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专题】应用题;简答题;信息给予题.【分析】(1)白天的沙漠地区,地表附近空气温度高,高处空气温度低;(2)深夜,地表附近的空气温度低,高处空气温度高.【解答】答:(1)声音传播时会向上拐弯.因为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总爱拣温度低的路径,所以人的说话声会拐向高空,其结果就是相距不太远的人也听不清对方的喊叫声了.(2)深夜空气温度较地表温度高,即寺内温度高而枫桥河畔的温度较低.由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总爱拣温度低的路径,所以寺内的钟声会偏向地表,沿地表传向数里外的枫桥河畔.故答案为:(1)上;(2)下.【点评】这是一道探索性试题,解答此类题时要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试题呈现的问题.探索性试题十分注意对学生探索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的能力,猜想与假设能力,选择研究方法的能力,分析和推理问题的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等.15.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大.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距离s和在某金属管道内传播同样距离所需时间之差为t,且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则声音在该金属管道内的传播速度是v金=.【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声现象.【分析】设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为v金,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分别求出声音在空气中与在金属管道中传播的时间;根据声音在空气与金属管道中传播的时间差列方程,解方程组求出声音在金属管道中的速度.【解答】解:(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距离s需要的时间t空气=…①;(2)设声音在金属管道中的传播速度为v金,声音在金属管道中传播距离s需要的时间t金=…②;(3)由题意知t空气﹣t金=t…③;由①②③得:﹣=t,则=﹣t,整理得,v金=.故答案为:v金=.【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变形公式的应用,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及题意列方程,然后解方程组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6.在野外有一种获取饮用水的方法.用大塑料袋套在树叶浓密的嫩枝上,扎紧袋口.随着植物中水的不断汽化和液化,经过一段时间,塑料袋的内表面上就会出现一层水珠.【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应用题.【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叶子中的水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又液化为水.【解答】解:植物叶子内有很多的水,叶子上有很多的气孔,叶子中的水从气孔蒸发变为水蒸气,这是汽化过程;水蒸气遇冷的塑料袋液化为水,获得饮用水.故答案为:汽化;液化.【点评】掌握六种物态变化,并能用六种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17.为了把太阳光反射到一座洞口朝向正西方向的水平涵洞中去,小明设计安装了一块能自动调节方向的平面镜M,如图所示,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图中表示平面镜方向的那个角度应为α=45°;午后,随着太阳西斜,α应适当减小(选填“增大”或“减小”).【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光的反射.【专题】应用题;作图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要解决此题,关键是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根据数学平面几何知识,找出α与入射角的关系,分析解答本题中的问题.【解答】解:如图,∠1为入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2=∠1,由平面几何知识:∠α=∠3,而∠3=90°﹣∠2,∴∠α=90°﹣∠1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反射光线朝正东的水平方向,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90°,入射角为45°,即∠1=45°,所以α=45°;午后,随着太阳西斜,入射角∠1增大,则∠α=90°﹣∠1减小.故答案为:45°;减小.【点评】在反射现象中,入射是因,反射是果,所以要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决定的平面内;本题中反射光线的方向是不变的,入射光线改变方向,入射角会变化,反射角也跟着变化,找到几何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三、综合运用(6分+4分+4分+4分+10分=28分)18.寒冬时节的早晨,汽车司机上车后常发现在前风挡车窗上出现白色的“哈气”,于是他打开暖风,很快就能除掉“哈气”;夏天,在下大雨后,风挡车窗上也出现“哈气”影响安全驾驶,于是司机打开空调制冷,很快“哈气”也被除掉.为什么同样的现象,司机采取不同的方法却收到了相同的效果?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应用题.【分析】首先要根据生活经验确定题目中提到的白色的“哈气”是什么,然后再针对其形成采取相应的措施.【解答】答:水蒸气遇冷才能凝结成水珠形成“哈气”,司机采取的措施都是从抑制气体液化的条件入手的.在冬季,司机用暖风提高挡风玻璃的温度,使水蒸气不能在挡风玻璃上液化而形成“哈气”;在夏季下大雨时,车外温度较低,关闭车窗后,车内温度较高,挡风玻璃的温度较低,车内水蒸气在挡风玻璃上遇冷可以液化形成“哈气”,此时打开空调制冷,使车内温度低于挡风玻璃的温度,车内水蒸气不能在挡风玻璃上液化,从而起到预防“哈气”产生的作用.【点评】明确题目中所说的哈气是什么,是解决此题的入手点.19.如图所示,水面上方有一发光点A1,水中另有一发光点A2.人在空气中看到A2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1在水中的像A的位置,请画出:(1)A1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2)A2发出的光进入人眼的光路图.【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人在空气中看到A2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1在水中的像的位置,所以找到A1在水中的像的位置是解决本题的第一关键,又因为A1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所以找到此光线的入射点是解决本题的第二关键,这两个问题得到解决,本题也就基本完成了,剩余的就是连接A1、A2点以及人眼与光线的入射点之间的连接问题了,连接时注意连线的虚实和光线的方向问题即可.【解答】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A1关于水面的像点A1′,连接A1′与人眼,交于水面一点O,过O点垂直水面作出法线,A1到O为入射光线,O 到人眼为反射光线,如图;(2)A2到O为入射光线,O到人眼为折射光线,如图:【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的折射规律和光在空气中发生反射的规律的综合应用,要熟记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才能灵活解答本题.20.如图所示,在x轴的原点放一点光源S,距点光源为a处放一不透光的边长为a的正方体物块.若在x轴的上方距x轴为2a处放一平行于x轴且面向物块的长平面镜,则在正方体x轴上被点光源S发出经长平面镜反射而照亮的长度为a.【考点】光的反射.【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一定过电光源的像点,作出点光源的像点,补出第一条的反射光线交不透明物体右侧的地面于点B,第二条的反射光线交右侧地面于点A,则AB区域即为不透明物体右侧被照亮的范围.【解答】解:先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点光源S的像点S′,因为S距离平面镜为2a,则S′距离平面镜也为2a,那么镜中的像S′与点光源S相距2a+2a=4a;连接SA,光反射到D点,连接S′B,光反射到C点。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 八年级(初二)物理答案第1页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八年级(初二)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你能选择出正确答案吗?(共32分, 1-8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3分,把你认为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内;9、10题为多选题,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选对但没选全得2分,不选、错选得0分)1.C2.D3.B4.C5.C6.C7.D8.A9. B D 10. AC二、你能用你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吗?(共21分,每空1分)11.答案合理既可 12.(1)km (2)m (3)s13. 1mm 6.56cm 6.46cm 14.不可逆 无15.虚 14 不变 16.长度 25年前17.振动 音调 18. 0 60 20三、你能正确作图和回答下列问题吗? (共15分,第19题7分,第20、21小题每题4分)19.(1)4分 (2)3分20.答:(1)每个角马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彼此辨认.(2分)(2)公狮吼声的响度大才能传的远.(2分)(合理即可)21.答:不能(1分),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甲只能看见河塘正前方的景物,所以看不见后方的乙.(3分)四、你能完成下面的探究吗?(共26分,其中第22小题7分、23小题6分、24题 5分,第25题8分)22.(1) 1.2 1.40 44 (2) 30s 0.1s 1 11.1s 或11 (以上因为估读答案可不唯一)23.(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到镜面的距离 (3)大小 (4)不能 虚(5)不变24.(1)④ ⑤ (2)③ ⑤(3)3025.直线传播 A 小 C D 小于 两眼视觉范围大(合理即可) B五、计算题(共6分)26.解:雷电发生处的距离:s=vt=340m/s×0.2s -------3分=68m . -----------3分答:略.。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答案
八年级物理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20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对的每小题得2分.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D D A B B B D D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共28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对的每小题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答案ACD A AC BD BD AB AB三、实验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5分)18.(1)答案如图1所示.(2)答案如图2所示.说明:每小题3分,共6分19.(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2)光路是可逆的.说明:每空2分,共4分20.(1)刻度尺;位置;(2)前;等效替代法;(3)虚;(4)不变.说明:每空2分,共12分21.(1)使用初温度较高的水进行加热(或给烧杯加盖、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等);(2)如图所示;(3)99;吸收;保持不变;(4)甲.说明:第2小题3分,其余每空2分,共13分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分)22.(1)22路公交车的平均速度111s v t ==4500m 900s=5m/s …………………(2分) (2)74路公交车行驶速度v 2=36km/h =10m/s ………………………………(1分) 74路公交车行驶时间t 2=22s v =2660m 10m /s=266s ………………………………(2分) 节省时间△t =t 1-t 2=900s -266s =634s ………………………………………(1分)23.(1)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s 1=12vt =12×340m/s ×0.4s =68m ………………………………(2分) (2)由乙图可知,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汽车运动3s 时,通过路程为90m .根据速度公式,可得s v t ==90m 3s=30m/s ,则图象如下图所示.………………(3分)五、科普阅读题(6分)24.(1)声源;列车(或动车);(2)180说明:每空2分,共6分。
人教版 2015-2016年陕西省西北大学附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5-2016年陕西省西北大学附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产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分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响度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C、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但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声音的响度和振动的幅度有关,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进一步推论得: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2.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草地上的露B.瓦片上的霜C.窗玻璃上的冰花D.冰雪消融汇成小河【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需要吸热的现象有:熔化、汽化、升华,然后判断四个选项所给出的现象中符合上述三种情况中的哪一个即可.【解答】解:A、草地上的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所致,属于放热过程,不合题意;B、瓦片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所致,属于放热过程,不合题意;C、由于冬天室内外的温差很大,所以室内的热空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冰花”,属于放热过程,不合题意;D、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吸热液化成水的过程,需要吸热,符合题意;故选D.3.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A.温度B.熔点C.沸点D.凝固点【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分析】结合题目提供的生活实际情况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现象,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常温下汽化现象说明乙烷具有较低的沸点.故选:C.4.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B.湿裤子晾干C.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D.钢水浇铸得到钢件【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分析】熔化、汽化、升华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需要放热,弄清楚四幅图中的物态变化再去判断吸放热情况.【解答】解: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是嘴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B、湿裤子晾干,是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故B符合题意;C、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D、钢水浇铸得到钢件,是钢水变成固态钢件的过程,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音色.【分析】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品质,根据音色可以辨别物体.【解答】解:A、鼓只有在鼓锤的敲击下振动才能发声,并且振幅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符合题意.B、“震耳欲聋”指声音很大,指声音的响度大.不符合题意.C、“闻其声知其人”,通过音色能辨别说话者.符合题意.D、“隔墙有耳”说明墙能传播声音,所以固体能传声.符合题意.故选A、C、D.6.1994年,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裂成二十多块碎片撞向木星,产生了巨大爆炸,但是身处地球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的声响,以下猜想最有科学依据的是()A.这种爆炸不会产生振动B.木星与地球之间存在很长的真空带,没有传声介质C.这种爆炸发出的声音太小D.爆炸声传到地球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太空中是真空,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苏梅尔﹣列维彗星裂成二十多块碎片撞向木星,产生巨大的爆炸,但是身处地球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的声响.故A、C、D错误.故选B.7.2013年CCTV 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O℃,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A.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B.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C.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D.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考点】熔点和凝固点.【分析】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物质处于熔点温度时,可能处于固态、液态或者固液共存状态.【解答】解:(1)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O℃,因此温度低于或者等于1064.6℃时,铱一定处于固态,而黄金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2)温度都等于或高于2443.O℃时,黄金处于液态,铱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3)当温度高于1064.6℃而低于2443.0℃时,黄金全部处于液态,铱处于固态,因此这个温度范围内如果有铱颗粒,说明黄金制品中掺入铱颗粒.故选B.8.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大象的“声音”交流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回声;声与能量.【分析】(1)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大象发出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2)某些动物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这种空间定向的方法,称为回声定位.(3)声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4)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解答】解:A、因为大象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的声音,但是大象却能听见,从而相互交流.此选项不合题意.B、蝙蝠会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此选项符合题意.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是利用了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此选项不合题意.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声音传播出去,遇到周围高大的建筑物又反射回来,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因此我们听到的声音响亮;人的说话声不属于超声波.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9.古筝是一种弦乐器,演奏者一只手不断地变换按弦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弦发声时的()A.振幅B.响度C.音色D.音调【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同种材料的物体振动发声,参与振动的体积越大,音调越低,体积越小,音调越高.【解答】解:不断地变换按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参与振动的弦的长度,参与振动的弦越长,音调越低,越短,音调越高.故选D.10.百花园中,红色的美人蕉分外抢眼.在阳光下我们看到美人蕉的花朵是红色的,是因为()A.花自身能发出红色光B.阳光照在花上,红光被吸收其余色光被反射C.花自身能发出除红光外的其它色光D.阳光照在花上,红光被反射其余色光被吸收【考点】物体的颜色.【分析】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光的颜色来决定的.【解答】解:太阳光照在美人蕉的花朵上,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只有红光被反射,所以呈现红色.故选D.11.小明学习了汽化和液化后,对书本练习的第4题感到疑问,于是他回家动手实验,发现水烧开了可纸杯却没有烧着.关于纸杯没有烧着,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温度B.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C.水的沸点高于火焰温度D.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分析】水的沸点是100℃,而纸的着火点是183℃.当水沸腾时,需要从外界不断吸收热量,使与水接触的纸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00℃,达不到纸的着火点,因此纸杯没有燃烧.【解答】解:纸的燃点大约是180℃左右,而水在100℃时沸腾.当纸杯里面装了水,用火焰加热纸杯底部时,纸杯吸热升温,并迅速把热量传递给水.当纸杯里的水吸热升温至沸点时,水开始沸腾.这时,继续加热纸杯,水温却不再升高.所以,只要纸杯中有水,纸就不能达到燃点而燃烧了.故选D.12.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A.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B.两盆水温度一样高C.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D.无法确定【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分析】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气压相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相同.【解答】解:无论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还是放在阴凉处,气压相同,都是冰水混合物,温度是相同.故选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如果不振动,则不会有声音产生.所以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解答】解: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故答案为:振动;振动停止,发声.14.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解答】解: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声源;人耳.15.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响度,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音调.【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解答】解: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强弱,即指的是响度;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声音的高低,即音调;故答案为:响度;音调.16.真空中声速是0 m/s.夏季雷雨前,经常是电闪雷鸣.小明在一次闪电过后约3s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发生处离小明约1020 m.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学生耳中的,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固体(骨骼)能够传声.【考点】声速;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1)空气中的光速是3×108m/s;(2)声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声.【解答】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真空中声速是0m/s;(2)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闪电传播速度快,雷声比闪电传播的时间慢了3s,也可以说雷声传播了3s,由速度公式v=可知,闪电发生处的距离:s=vt=340m/s×3s=1020m;(3)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学生耳中的;(4)当人们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发出的破裂声是经过头部骨胳直接传到自己的听觉神经的,如果再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说明固体(骨骼)能够传声.故答案为:0;1020;空气;固体(骨骼).17.如图,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然后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压缩体积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物态变化名称).【考点】液化方法及其应用.【分析】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使液化的方法: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解答】解: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分子间的距离拉近,体积变小,又变成了液态,这是液化现象.故答案为:压缩体积;液化.18.根据表所提供的数据(1标准大气压下)可知:(1)80℃的酒精是气态;(2)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50℃,此时应选用酒精(选填“酒精”或“水银”)做温度计的测量液体.【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熔点和凝固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液体的沸点及凝固点,然后根据生活实际以及物理规律,进行对比.【解答】解:(1)查表可知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沸点是78℃,80℃明显超出了它的沸点78℃,因此是气态.(2)判断用什么材料,关键是要看在实际应用测量时,温度计里面的液体会不会汽化或凝固,通过对比表格里面的两种材料,可以看出,若用水银,则会在﹣50℃以前就会凝固,而酒精就完全符合实际要求.故答案为:(1)气;(2)酒精.19.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坐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珠附着在上面,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会变成小水珠,这种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成为液化;(2)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取决于车内外空气温度的高低,当车内温度高附着在内表面,如车外温度高就附着在外表面.【解答】解:(1)夏天,空调车内温度低于外部温度,外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2)冬天,空调车内温度高于外部,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故答案为:外表面;内表面.20.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珠,使云中的小水滴逐渐增大,从而形成降雨(两空选填物态变化的种类).【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时,发生升华现象,同时吸收热量;(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发生凝华时放出热量.【解答】解:人工降雨时喷洒在云层中的干冰(固体二氧化碳)会迅速的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珠,使云中的小水滴逐渐增大,从而形成降雨.故答案为:升华;凝华.2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散成成了各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它们分别是红、绿、蓝.【考点】光的色散;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分析】(1)太阳光是复色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能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2)彩色电视由光的三原色合成各种彩色的光.【解答】解:(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称为光的色散.(2)彩色电视能出现各种各样的色光,各种色光都是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合成的.故答案为:色散;红、绿、蓝.22.超声波能使清洗液产生剧烈振动,具有去污作用,据此人们制成了超声波清洗器,这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则它的频率是300 Hz,人类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考点】声与能量;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分析】(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也能够传递能量.(2)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根据翅膀2s内振动了600次,可以求出频率.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解答】解:(1)超声波有很强的穿透性,能使清洗液产生剧烈振动,传递能量,所以可以利用超声波制成超声波清洗器.(2)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f==300Hz;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200Hz在人类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故答案为:能量;300;能.23.把一只温度计在酒精里蘸一下,再拿出来,发现它的示数下降,这说明蒸发吸热.【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要吸热.【解答】解:把温度计在酒精里蘸一下,酒精在常温下易蒸发,而蒸发从周围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所以温度计示数会降低.故答案为:下降;蒸发吸热.三、实验题(24题每空1分,作图1分,其余每空2分,共计27分)24.请写出图中两种情况下的温度值:甲﹣6.2 ℃,乙38.8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要正确读出温度计的示数,一定要找到0℃的位置来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每一个大格和每一小格的示数是多少,确定好上面的三项内容就可确定正确的示数.【解答】解:(1)如图甲:0℃在左侧,水银柱从右侧逐渐接近0℃,由此断定此时是零下,每一大格是1℃,分度值是0.1℃,一定从绝对值小的开始读,示数为﹣6.2℃;(2)如图乙:0℃在左侧,水银柱从左侧0℃开始逐渐远离0℃,由此断定此时是零上,每一大格是1℃,分度值是0.1℃,一定从绝对值小的开始读,示数为38.8℃;故答案为:﹣6.2;38.8.25.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1)安装该实验装置时,石棉网的作用是为了让水均匀受热.(2)小明读温度的方法如图1所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是:视线未与液体的液面相平.(3)往烧杯上方加一纸盖,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98 ℃,根据表中数据,在上图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4)给半杯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2中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给一整杯水加热,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c (选填“a”“b”“c”“d”);(5)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如图3,其中(1)是水沸腾时的情况.【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分析】(1)试管或烧杯在加热的过程当中发生破裂,主要原因是受热不均匀造成的;(2)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掌握水沸腾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首先根据表格中数据进行描点,然后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4)水的沸点跟气压、是否有杂质、种类有关,跟质量和体积都没有关系,所以从半杯水到整杯水,根据水的沸点不变进行判断.(5)水沸腾前,上层水温比较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遇冷的水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的水温度相同,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水不断汽化成水蒸气,气泡越来越大.【解答】解:(1)烧杯由于底面积比较大,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石棉网,使烧杯和水受热均匀,防止加热时受热不均匀而炸裂.(2)图中在读数时,视线未与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俯视了,这样读数会偏大.(3)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8℃.根据表格中数据进行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如图所示:(4)给半杯水加热到给整杯水加热,水的质量变化,其它条件都不变,沸点不变,根据水的沸点相同可以判断c图象符合题意.(5)图3(1)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图(2)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故答案为:(1)均匀受热;(2)视线未与液体的液面相平;见上图;(3)98;(4)c;(5)(1).26.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凝固过程用了10 分钟,冷却到第5分钟时呈液态(2)凝固点为﹣2 ℃.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考点】熔点和凝固点.【分析】(1)根据图象可知:凝固过程是温度保持不变的那一段,即可确定正确答案;(2)根据晶体凝固的条件可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解答】解:(1)晶体的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在图象中与横轴平行的一段是温度保持不变的,所以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到第20分钟凝固完成,凝固过程用了10分钟;冷却到第5分钟时呈液态;(2)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所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故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故答案为:(1)10;液;(2)﹣2;变多.27.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1)三根管中音调最高的是 1 号.(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答:不能(能/不能);理由: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第2题图第4题图甲 陕西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度八年级物理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1.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下面是小王同学对自己身边的相关物理量的估测,其中合理的是 【 】 A .洗澡水的温度约为60℃ B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 C .教室内的温度约为50℃D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2.《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游戏.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用它独特的声音重复一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汤姆猫说话的声音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 .汤姆猫说话的声音是由手机中喇叭的振动而产生的C .增大手机的音量,可以改变汤姆猫说话声音的音调D .汤姆猫说话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m/s 3.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超声波能在真空中传播B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C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 .声音在一切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4. 甲声音波形如图甲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下列图乙中的哪一幅【 】A. B. C. D.5.伯牙子期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俞伯牙善于演奏古筝,钟子期善于欣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 .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 的响度C .用力拨动古筝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D .拨动不同的古筝弦可以改变古筝的音色第5题图第4题图乙6.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
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
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A.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B.禁止广场舞活动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D.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7.超声波牙刷是继普通牙刷、电动牙刷之后的新型牙刷。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分校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检测(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一支刻度均匀,但标刻数值不准的温度计。
在测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为96℃,在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50℃恰好相等。
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则示数是()A.0℃B.2℃C.4℃D.6℃2.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雪山上的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山间的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树上的露珠﹣﹣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D.草木上的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3.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是我们家庭必备用品,下列关于体温计的说法正确的是()A.体温计不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制成的B.体温计的分度值为1℃C.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D.使用前应先在沸水中消毒4.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
下面能说明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A.B.C.D.5.唐朝一寺庙所藏的罄常常无故自鸣,和尚不知其因而被惊吓以致患病,后经人指点方知与前殿的钟有关,击此应彼,故钟鸣罄响。
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钟鸣罄响”是一种回声现象B.“罄无故自鸣”说明有些物体不振动也可以产生声音C.“钟鸣罄响”说明钟和罄一起在做相同形式的振动D.“钟鸣罄响”说明钟和罄的音色和音调都不同6.弹奏冬不拉时,用大小不同的力动琴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7.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医院中用“B”超诊疾病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B.佩戴耳罩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人们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声纳系统可探知海洋深度D.繁华闹市区设噪声检测器是测定声音音色的8.如图是赛龙舟比赛活动中,某龙舟上的鼓手正在击鼓号令的场景。
关于鼓声,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B.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C.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D.鼓声传进教室,影响听课,所以鼓声是噪音9.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一条平直公路跑步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关于甲、乙两人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人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0~50s内甲、乙运动的平均速度相同C.甲的速度始终大于乙的速度D.乙的速度始终为4m/s10.一乘客坐在一辆以8m/s的速度匀速向东行驶的汽车里,关于他的运动和静止情况有()①以路边的电线杆为参照物,他在向东运动②以座椅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③以他后面的一辆以12m/s向东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他在向西运动④不论以什么为参照物他都在向东运动A.只有①对B.只有①和②对C.只有④对D.①②③都对,④不对11.对于做运动的物体,根据公式=sv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路程一定,速度越大,时间越长B.时间一定,速度越大,路程越小C.在同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运动时间成反比D.在同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定值,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均无关12.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分校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阶段测试(含解析)
一、选择题1.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先用10km/h的速度匀速骑行了前一半路程,接着用15km/h的速度匀速骑行了剩下的一半路程。
小明骑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12km/h B.12.5km/h C.13km/h D.13.5km/h2.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B.在0~20s内,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筝C.两同学在0~15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在0~15s内,乙同学追上甲同学并在100m处相遇3.小强和小明坐在顺水漂流的皮筏中,相对于小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皮筏是运动的B.岸边的树木是静止的C.小明是运动的D.溪水是静止的4.如图所示,白鹭水平掠过平静的湖面,在水中形成了清晰的倒影。
下列关于其相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运动的B.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静止的C.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运动的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上运动5.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作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s刹车。
在限速为110km/h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A.55m B.25m C.15m D.5m6.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为()A .v v >甲乙B .v v <甲乙C . v v =甲乙D .无法确定 7.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乙同学得知消息后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A .两同学在t =15min 时相遇B .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C .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2倍D .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5倍8.小明一次50m 短跑过程训练中,测得从起点到达不同位置所经历的时间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明通过第2个10m 所用的时间为4.00sB .前20m 小明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C .小明通过距离0点20m 处的速度一定为5m/sD .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6.25m/s 9.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A .3:4B .4:3C .1:1D .1:310.甲物体的速度是36km/h ,乙物体的速度是20m/s ,丙物体1min 内通过的路程是900m ,通过比较可知( )A .甲物体运动得最快B .乙物体运动得最快C .丙物体运动得最快D .三个物体运动得一样快 11.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共运动了14s ,它在前2s 的平均速度是6m/s ,后12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则该物体在整个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 .3.4m/sB .3.75m/sC .4m/sD .4.5m/s12.甲、乙、丙三个运动物体,甲运动速度为72km/h,乙运动速度为18m/s,丙物体在1min 内通过900m, 比较可知( )A.甲运动最快B.乙运动最快C.丙运动最快D.三个物体一样快13.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
2015-2016学年陕西省师大附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5-2016学年陕西省师大附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1.(2分)《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游戏.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用它独特的声音重复一遍,非常好玩.则()A.汤姆猫说话的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B.汤姆猫说话的声音是由手机中喇叭的振动而产生的C.增大手机的音量,可以改变汤姆猫说话声音的音色D.汤姆猫说话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m/s【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汤姆猫说话的声音是由手机中喇叭的振动而产生的,故B正确;C、增大手机的音量,改变汤姆猫说话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声音在空气中15℃时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D错误.故选B.2.(2分)物理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做了各种乐器,并用示波器测试了乐器发出的声音的波形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乐器发声的响度不同B.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C.乐器发声的音调不同D.乐器发声都是因为空气振动【解答】解:A、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观察图示可知振幅相同,所以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此选项错误.B、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的各自的乐器音色不同.此选项正确.C、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观察图形,相同时间内,经过的周期越多,频率越大.振动物体往返一次叫一个周期.观察图示可知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此选项错误.D、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但不一定都是空气振动,此选项错误.故选B.3.(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手拨动皮筋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吹横笛时,手指压不同的孔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C.车间里工人戴耳罩是防止噪声入耳D.倒车雷达应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解答】解:A、手拨动皮筋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用手分别按住不同的笛孔,空气柱的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B错误;C、车间里工人戴耳罩是防止噪声入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D、倒车雷达应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故选B.4.(2分)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A.响度较大B.音调较高C.音调较低D.响度较小【解答】解:当拿根铁棒敲打车轮时,则轮胎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即轮胎内空气越充足,敲击时轮胎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因此凭借声音的高低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故选B.5.(2分)如图所示,在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的“海巡01”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C.声波能传递信息D.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解答】解:A、“海巡01”利用声波震慑、驱赶海盗,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B、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高频声波,是人耳能够听到的,因此不是超声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发射高分贝的声波可对不法分子起到震慑作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该选项说法正确;D、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6.(2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留下的许多有名的谚语、俗语,下列是对有关物理本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B.“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低于一般炉火火焰温度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因为声音的反射结果D.“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解答】解:A,露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B、“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的熔点高于一般炉火的温度,故B错误;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声音经过山谷的反射形成回声,故C正确;D、桃花红的原因是反射了红光,它本身并不发光,故D错误.故选C.7.(2分)下列防治噪声的事例中,属于从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A.临街房子的窗户装上双层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城市高架桥道路两旁建隔音墙D.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带有耳罩【解答】解:A、临街房子的窗户装上双层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属于在噪声的产生环节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C、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带有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B.8.(2分)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一个步骤是评估,这一步骤中,往往对已经进行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全部作一系列的评估.下列各项不会在评估中出现的是()A.探究过程是否恰当B.探究得到的结果是否合理C.在进行实验中是否出现新的问题D.重新做一次实验【解答】解:评估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重在对实验过程的反思,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否科学、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没有预料到的新问题及实验方案是否可以进一步优化等,以利于下一次实验进行改进.但不是重新实验.故选D.9.(2分)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是()A.B.C.D.【解答】解: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的,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因为冰是晶体,因此从图中找出晶体的凝固图象即可.A、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B、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熔点为0℃,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冰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C、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D、液体温度降低到0℃时,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冰的凝固特点.符合题意.故选D.10.(2分)夏天打开冰箱,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一股“白气”.下列事例中,物态变化方式与“白气”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把湿衣服挂在阳光下晒干B.用牛奶自制牛奶雪糕C.将丁烷气体贮存在气体打火机里D.在饮料中添加冰块降温【解答】解:夏天打开冰箱,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一股“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里冒出来的温度较低的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A、把湿衣服挂在阳光下晒干,衣服上的水分变成水蒸气,发生了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B、用牛奶自制牛奶雪糕,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了凝固现象,不符合题意;C、将丁烷气体贮存在气体打火机里,是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变成液体的,属于液化,符合题意;D、在饮料中添加冰块降温,利用了冰的熔化吸热,不符合题意.故选C.11.(2分)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A.一定处于固态B.一定处于液态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解答】解:根据题意得:这种“神奇物质”是一种晶体,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温度保持不变,这种晶体能使水温在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这种晶体的熔点为55℃,所以55℃的这种物质可能是固态(达到熔点尚未熔化),可能是液态(刚刚熔化结束),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熔化过程中),所以A、B、C是错误的,D正确.故选D.12.(2分)下列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放热的是()A.用干手器将手烘干B.春天冰雪消融C.“雾凇”的形成D.冰冻的衣服晾干【解答】解:A、湿手变干,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B、冰雪正在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不符合题意;C、“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符合题意;D、冰冻的衣服晾干,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13.(2分)如图,把一块金属块“镓”放在手心,很快就变成了一颗晶莹的液滴,像雨后荷叶上的水珠,在手心滚来滚去.据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金属“镓”在手中发生了液化B.“镓”的沸点低于手的温度C.金属“镓”在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D.可以用金属“镓”来制作餐具【解答】解:A、将一块金属放在手心,金属很快熔化成了一颗液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过程,故A错误;B、晶体熔化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镓”放在手心,能够熔化,说明该物质熔点低于手掌的温度,“镓”液滴并没有沸腾,故B错误;C、金属熔化过程中是需要吸热热量,故C正确;D、该金属熔点太低,不能用来做餐具,故D错误.故选:C.14.(2分)如图所示四幅图中,所涉及到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A.“羊”冰雕作品,在﹣10℃以下点的环境中一天天变小是升华现象B.湖水干涸是凝固现象C.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D.深秋草叶上结出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解答】解:A、“羊”冰雕作品,在﹣10℃以下点的环境中不会熔化,但一天天变小是冰由固态变为气态水蒸气的升华现象.故A正确;B、湖水干涸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蒸气的汽化现象.故B错误;C、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需要吸收大量的热,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D、深秋草叶上结出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冰晶.故D错误.故选A.15.(2分)因为有光,世界才如此绚丽多彩,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和光都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假如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做操时队伍更容易排直C.能够看到周围的物体,是因为眼睛发生的光照射到物体上D.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黄色的花是因为黄花反射了太阳光中的黄色光【解答】解:A、声音和光都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排队时用到了光的直线传播,假如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做操时队伍将不容易排直,故B错误;C、我们能够看到周围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故C错误;D、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黄颜色的花是因为黄花能反射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故D正确.故选D.16.(2分)下列现象是描述一定质量的酒精在不同条件蒸发快慢的情况,其中最能说明蒸发快慢跟它的表面积有关的是()A.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B.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C.温度不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D.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解答】解:要研究酒精蒸发的快慢与表面积的关系,应该控制酒精的温度和酒精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相同,液体的表面积不同;把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口径不同,说明液体的表面积不同.放在同处,观察蒸发快慢不同.故选A.17.(2分)下列光理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日食现象B.光的色散C.小孔成像D.手影游戏【解答】解:A、日食是月亮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地球上的人看到的不是完整的太阳.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B、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分解成七种色光,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B符合题意;C、小孔成像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手影游戏中的影子是由于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阴影部分,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8.(2分)如图所示,常温下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杯口分别盖有玻璃片a、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片表面出现小水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水珠都在a、b的上表面B.小水珠都在a、b的下表面C.小水珠在a的下表面、b的上表面D.小水珠在a的上表面、b的下表面【解答】解:a杯中放的是冰块,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b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故选D.19.(2分)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掩耳盗铃、③低声细语、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A.①②B.②⑤C.③④D.③⑤【解答】解:①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②掩耳盗铃指在人耳处减弱噪声;③低声细语指声音的响度小;④悦耳动听指声音的音色好;⑤震耳欲聋指声音的响度大.故选D.20.(2分)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赛的时间是14.00秒,当时气温15℃,则李明同学跑百米的真实时间是()A.14.29秒 B.14.00秒 C.13.71秒 D.无法确定【解答】解:根据v=,则声音传播100m的时间:t′=≈0.29s,则李明同学跑出百米的真实时间:t=14.00s+t′=14.00s+0.29s=14.29s.故选A.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1分,作图2分)21.(4分)广场舞现代都市人们健身舞,广场舞的音乐声是由音箱中的纸盆振动产生,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向跳舞者传递信息.然而音乐声过大会形成噪声,有关人士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虑关掉音箱,改用蓝牙耳麦接收信号.关掉音箱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解答】解:(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我们听到的音乐是由音箱中的纸盆振动产生的;音乐声是通过介质,即空气传到人耳.(2)音乐声向跳舞者传递信息,人们随音乐翩翩起舞.(3)关掉音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影响人们正常生活.故答案为:振动;空气;信息;声源.22.(2分)有些小区的保安配备有一种高频口哨,当小偷进入小区后,保安会吹响这只特殊的口哨,虽然小偷听不到,但狼狗会扑向小偷,口哨发出的声音是超声波;现在有人设计了一种锁,不需要钥匙,只要主人对着锁孔说话,门就会自动打开,而其他的人则无法打开,这里描述声音的音色.【解答】解:(1)这只特殊的口哨,发出的声音是超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而狼狗会听到,所以保安吹响这只特殊的口哨时,虽然小偷听不到,但狼狗会扑向小偷.(2)这种锁对主人的声音进行分析,存储到存储器里.如同人耳一样,能根据其他的人和主人的音色不同来区分其他的人和主人.所以只要主人对着锁孔说话,门就会自动打开,而其他的人则无法打开.故答案为:超声;音色.23.(2分)一群风华少女用精美绝伦的舞蹈把我国佛文化中的“千手观音”演绎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熏陶,善的启迪.莲花座上,“千手观音身披绚丽霞光,这些是由红、绿、蓝三原色依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舞台上云雾潦绕,宛如天庭,它们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填物态变化)时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填物态变化)而产生的效果.【解答】解: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千手观音身披绚丽霞光,这些是由红、绿、蓝三原色依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舞台上云雾潦绕,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时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产生的效果.故答案为:绿;升华;液化.24.(2分)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3℃.认识了物质的性质,可以更好地利用它.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一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可达﹣88.3℃,分析下表提供的信息(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知道,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酒精作为测温物质.物质名称熔点沸点酒精﹣107℃78℃水银﹣39℃357℃水0℃100℃【解答】解:由图知:①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为﹣3℃.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在﹣88.3℃的情况下,酒精是液态的.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88.3℃的情况下,水银是固态的.水的凝固点是0℃,在﹣88.3℃的情况下,水是固态的.当南极的温度很低时,酒精仍不会凝固,所以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南极的温度.故答案为:﹣3;酒精.25.(3分)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解答】解: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醋的沸点是60℃,所以锅中的液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故答案为:60;不会;60.26.(5分)在探究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大小关系时,小华在地面上铺一张白纸,将刻有边长为3cm等边三角形的纸板正对着太阳,保持纸板与地面距离为1m不变,用另一张卡片覆盖在三角形孔上,遮住孔的一部分,如图所示.让太阳光透过小孔,移动覆盖的卡片,改变通光孔的大小.刚开始时,白纸上光斑大小将变小(“变大”、“不变”或“变小”),光斑亮度不变(“增强”、“不变”或“减弱”);当小孔足够小时,此时光斑形状是圆形,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不变(“变大”、“不变”或“变小”),光斑亮度减弱.(“增强”、“不变”或“减弱”)【解答】解:(1)因为太阳光是平行光,开始时孔较大,所以形成的是和孔面积大小相等的光斑,而且亮度与孔大小无关,光斑亮度不变.(2)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时,小孔越来越小,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此时光斑形状是圆形,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不变,光斑亮度减弱.故答案为:变小;不变;圆;不变;减弱.27.(2分)如图所示,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固体(选填“固”、“液”或“气”)能够传声.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不同介质传声效果不同(选填“相同”、“不同”或者“一样”).如果在用土制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不能(选填“能”、“不能”或“无法断定”)听到对方的讲话.【解答】解:(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这是声音通过细棉线向外传播的,这表明固体能够传声;(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金属丝传声效果比棉线好,不同介质传声效果不同;(3)如果线没有拉直,那么由于线是松软的,振动会被棉线上的空隙吸收,从而无法传递振动,另一方就听不到声音.故答案为:固;不同;不能.28.(4分)(1)图甲为“坐井观天”的示意图,设点E为青蛙的眼睛,请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出它能看到天空的范围(用阴影表示).(2)在图乙中作出点光源S被墙遮挡后再地面的形成的影子,并用L表示出影子长度.【解答】解:(1)图中黑点表示青蛙的位置,将黑点与井口左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将黑点与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用阴影表示,如下图所示.(2)连接S点和墙的坐上边缘A点,并延长至地面,与地面的交点为B,可得墙在地面上的影子L,如图所示:三、探究与实验(本题包括3小题,共计19分)29.(6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所揭示的物理道理:(1)如图甲,在水中摇动铃铛,人能够听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液体能够传声;(2)图乙中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由于金属盘的温度低(选填“高”或“低”),使水蒸气发生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如果想让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在金属盘中放入冰块.(3)如图丙,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我们得到的现象是铃声越来越弱,这一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或真空不能够传声);(4)如图丁,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实验是为了验证空气能够传声(或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这一实验中我们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转换法.【解答】解:(1)在水中摇动铃铛,人能够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水传播的,这个实验说明液体能够传播声音;(2)当用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时,瓶中的水吸热会发生汽化现象,水变成水蒸气,烧瓶中汽化的水蒸气上升遇到温度较低的金属盘就会液化形成小水滴;液化过程要向低温物体放热,如果想让实验现象更明显,必须使金属盘底保持低温,可以在金属盘中放入冰块;(3)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空气越来越少,手机铃声越来越弱;如果将声音完全抽出,则听不到铃声,此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够传声;(4)在图丁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却能发生振劝,所以空气能传声,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说明音叉是振动的,实验将看不见的音叉振动转换为小球的振动,这种实验方法称为转换法.故答案为:(1)液体能够传声;(2)低;液化;在金属盘中放入冰块;(3)铃声越来越弱;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或真空不能够传声);(4)空气能够传声(或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转换法.30.(10分)下面是探究“水的沸腾”和“海波熔化”的实验:图甲。
大学附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6-2017年青海大学大学附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姓名_______________1.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 .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B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C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D .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 2.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 .草地上的露B .瓦片上的霜C .窗玻璃上的冰花D .冰雪消融汇成小河3.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A .温度 B .熔点 C .沸点 D .凝固点4.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A .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 B . 湿裤子晾干 C . 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 D .钢水浇铸得到钢件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D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6.1994年,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裂成二十多块碎片撞向木星,产生了巨大爆炸,但是身处地球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的声响,以下猜想最有科学依据的是( )A .这种爆炸不会产生振动B .木星与地球之间存在很长的真空带,没有传声介质C .这种爆炸发出的声音太小D .爆炸声传到地球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7.2013年CCTV 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O ℃,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 ) A .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B .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C .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D .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8.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A .大象的“声音”交流B .蝙蝠的“回声”定位C .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 .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9.古筝是一种弦乐器,演奏者一只手不断地变换按弦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弦发声时的( ) A .振幅 B .响度 C .音色 D .音调10.百花园中,红色的美人蕉分外抢眼.在阳光下我们看到美人蕉的花朵是红色的,是因为( ) A .花自身能发出红色光 B .阳光照在花上,红光被吸收其余色光被反射 C .花自身能发出除红光外的其它色光 D .阳光照在花上,红光被反射其余色光被吸收11.小明学习了汽化和液化后,对书本练习的第4题感到疑问,于是他回家动手实验,发现水烧开了可纸杯却没有烧着.关于纸杯没有烧着,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 .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温度B .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C .水的沸点高于火焰温度D .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12.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 )A .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B.两盆水温度一样高 C .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D .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停止. 14.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是在_____处控制噪声.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______处控制噪声. 15.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______,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______.16.真空中声速是___________m/s .夏季雷雨前,经常是电闪雷鸣.小明在一次闪电过后约3s 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发生处离小明约___________m .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__________传入学生耳中的,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__________能够传声.17.如图,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然后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__________方法可以使气体__________(物态变化名称).(2)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50℃,此时应选用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做温度计的测量液体. 19.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坐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珠附着在上面,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20.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______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______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珠,使云中的小水滴逐渐增大,从而形成降雨(两空选填物态变化的种类).2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散成成了各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______现象.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它们分别是______.22.超声波能使清洗液产生剧烈振动,具有去污作用,据此人们制成了超声波清洗器,这说明声音具有______.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 内振动了600次,则它的频率是______Hz ,人类______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23.把一只温度计在酒精里蘸一下,再拿出来,发现它的示数______,这说明______.三、实验题(24题每空1分,作图1分,其余每空2分,共计27分) 24.请写出图中两种情况下的温度值:甲______℃,乙______℃.(1)安装该实验装置时,石棉网的作用是为了让水______.(2)小明读温度的方法如图1所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是:______.(3)往烧杯上方加一纸盖,每隔1min 记录温度计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根据表中数据,在上图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4)给半杯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2中a 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给一整杯水加热,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 ”“b ”“c ”“d ”);(5)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如图3,其中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6.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凝固过程用了______分钟,冷却到第5分钟时呈______态(2)凝固点为______℃. 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27.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答:______(能/不能); 理由:______.四、计算题(28题5分、29题6分,共计11分)28.每年到正月十五的时候,海涛家附近总能看到人民公园有很多市民放烟花,在他家,看到烟花后2.5s 听到声音,请问海涛家离人民公园大概多远?29.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装有声呐,如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在考察时发出声音0.8s 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2015-2016年陕西省西北大学附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产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分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响度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C、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但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声音的响度和振动的幅度有关,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进一步推论得: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2.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草地上的露B.瓦片上的霜C.窗玻璃上的冰花D.冰雪消融汇成小河【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需要吸热的现象有:熔化、汽化、升华,然后判断四个选项所给出的现象中符合上述三种情况中的哪一个即可.【解答】解:A、草地上的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所致,属于放热过程,不合题意;B、瓦片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所致,属于放热过程,不合题意;C、由于冬天室内外的温差很大,所以室内的热空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冰花”,属于放热过程,不合题意;D、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吸热液化成水的过程,需要吸热,符合题意;故选D.3.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A.温度 B.熔点 C.沸点 D.凝固点【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分析】结合题目提供的生活实际情况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现象,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常温下汽化现象说明乙烷具有较低的沸点.故选:C.4.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B.湿裤子晾干C.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D.钢水浇铸得到钢件【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分析】熔化、汽化、升华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需要放热,弄清楚四幅图中的物态变化再去判断吸放热情况.【解答】解: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是嘴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 不符合题意;B、湿裤子晾干,是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故B符合题意;C、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D、钢水浇铸得到钢件,是钢水变成固态钢件的过程,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音色.【分析】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品质,根据音色可以辨别物体.【解答】解:A、鼓只有在鼓锤的敲击下振动才能发声,并且振幅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符合题意.B、“震耳欲聋”指声音很大,指声音的响度大.不符合题意.C、“闻其声知其人”,通过音色能辨别说话者.符合题意.D、“隔墙有耳”说明墙能传播声音,所以固体能传声.符合题意.故选A、C、D.6.1994年,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裂成二十多块碎片撞向木星,产生了巨大爆炸,但是身处地球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的声响,以下猜想最有科学依据的是()A.这种爆炸不会产生振动B.木星与地球之间存在很长的真空带,没有传声介质C.这种爆炸发出的声音太小D.爆炸声传到地球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太空中是真空,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苏梅尔﹣列维彗星裂成二十多块碎片撞向木星,产生巨大的爆炸,但是身处地球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的声响.故A、C、D错误.故选B.7.2013年CCTV 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O℃,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A.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B.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C.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D.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考点】熔点和凝固点.【分析】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物质处于熔点温度时,可能处于固态、液态或者固液共存状态.【解答】解:(1)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O℃,因此温度低于或者等于1064.6℃时,铱一定处于固态,而黄金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2)温度都等于或高于2443.O℃时,黄金处于液态,铱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3)当温度高于1064.6℃而低于2443.0℃时,黄金全部处于液态,铱处于固态,因此这个温度范围内如果有铱颗粒,说明黄金制品中掺入铱颗粒.故选B.8.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大象的“声音”交流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回声;声与能量.【分析】(1)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大象发出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2)某些动物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这种空间定向的方法,称为回声定位.(3)声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4)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解答】解:A、因为大象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的声音,但是大象却能听见,从而相互交流.此选项不合题意.B、蝙蝠会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此选项符合题意.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是利用了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此选项不合题意.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声音传播出去,遇到周围高大的建筑物又反射回来,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因此我们听到的声音响亮;人的说话声不属于超声波.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9.古筝是一种弦乐器,演奏者一只手不断地变换按弦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弦发声时的()A.振幅 B.响度 C.音色 D.音调【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同种材料的物体振动发声,参与振动的体积越大,音调越低,体积越小,音调越高.【解答】解:不断地变换按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参与振动的弦的长度,参与振动的弦越长,音调越低,越短,音调越高.故选D.10.百花园中,红色的美人蕉分外抢眼.在阳光下我们看到美人蕉的花朵是红色的,是因为()A.花自身能发出红色光B.阳光照在花上,红光被吸收其余色光被反射C.花自身能发出除红光外的其它色光D.阳光照在花上,红光被反射其余色光被吸收【考点】物体的颜色.【分析】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光的颜色来决定的.【解答】解:太阳光照在美人蕉的花朵上,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只有红光被反射,所以呈现红色.故选D.11.小明学习了汽化和液化后,对书本练习的第4题感到疑问,于是他回家动手实验,发现水烧开了可纸杯却没有烧着.关于纸杯没有烧着,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温度B.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C.水的沸点高于火焰温度 D.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分析】水的沸点是100℃,而纸的着火点是183℃.当水沸腾时,需要从外界不断吸收热量,使与水接触的纸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00℃,达不到纸的着火点,因此纸杯没有燃烧.【解答】解:纸的燃点大约是180℃左右,而水在100℃时沸腾.当纸杯里面装了水,用火焰加热纸杯底部时,纸杯吸热升温,并迅速把热量传递给水.当纸杯里的水吸热升温至沸点时,水开始沸腾.这时,继续加热纸杯,水温却不再升高.所以,只要纸杯中有水,纸就不能达到燃点而燃烧了.故选D.12.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A.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B.两盆水温度一样高C.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D.无法确定【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分析】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气压相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相同.【解答】解:无论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还是放在阴凉处,气压相同,都是冰水混合物,温度是相同.故选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如果不振动,则不会有声音产生.所以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解答】解: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故答案为:振动;振动停止,发声.14.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解答】解: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声源;人耳.15.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响度,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音调.【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解答】解: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强弱,即指的是响度;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声音的高低,即音调;故答案为:响度;音调.16.真空中声速是0m/s.夏季雷雨前,经常是电闪雷鸣.小明在一次闪电过后约3s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发生处离小明约1020m.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学生耳中的,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固体(骨骼)能够传声.【考点】声速;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1)空气中的光速是3×108m/s;(2)声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声.【解答】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真空中声速是0m/s;(2)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闪电传播速度快,雷声比闪电传播的时间慢了3s,也可以说雷声传播了3s,由速度公式v=可知,闪电发生处的距离:s=vt=340m/s×3s=1020m;(3)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学生耳中的;(4)当人们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发出的破裂声是经过头部骨胳直接传到自己的听觉神经的,如果再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说明固体(骨骼)能够传声.故答案为:0;1020;空气;固体(骨骼).17.如图,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然后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压缩体积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物态变化名称).【考点】液化方法及其应用.【分析】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使液化的方法: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解答】解: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分子间的距离拉近,体积变小,又变成了液态,这是液化现象.故答案为:压缩体积;液化.℃的酒精是气态;(2)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50℃,此时应选用酒精(选填“酒精”或“水银”)做温度计的测量液体.【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熔点和凝固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液体的沸点及凝固点,然后根据生活实际以及物理规律,进行对比.【解答】解:(1)查表可知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沸点是78℃,80℃明显超出了它的沸点78℃,因此是气态.(2)判断用什么材料,关键是要看在实际应用测量时,温度计里面的液体会不会汽化或凝固,通过对比表格里面的两种材料,可以看出,若用水银,则会在﹣50℃以前就会凝固,而酒精就完全符合实际要求.故答案为:(1)气;(2)酒精.19.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坐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珠附着在上面,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会变成小水珠,这种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成为液化;(2)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取决于车内外空气温度的高低,当车内温度高附着在内表面,如车外温度高就附着在外表面.【解答】解:(1)夏天,空调车内温度低于外部温度,外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2)冬天,空调车内温度高于外部,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故答案为:外表面;内表面.20.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珠,使云中的小水滴逐渐增大,从而形成降雨(两空选填物态变化的种类).【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时,发生升华现象,同时吸收热量;(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发生凝华时放出热量.【解答】解:人工降雨时喷洒在云层中的干冰(固体二氧化碳)会迅速的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珠,使云中的小水滴逐渐增大,从而形成降雨.故答案为:升华;凝华.2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散成成了各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它们分别是红、绿、蓝.【考点】光的色散;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分析】(1)太阳光是复色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能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2)彩色电视由光的三原色合成各种彩色的光.【解答】解:(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称为光的色散.(2)彩色电视能出现各种各样的色光,各种色光都是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合成的.故答案为:色散;红、绿、蓝.22.超声波能使清洗液产生剧烈振动,具有去污作用,据此人们制成了超声波清洗器,这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则它的频率是300Hz,人类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考点】声与能量;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分析】(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也能够传递能量.(2)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根据翅膀2s内振动了600次,可以求出频率.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解答】解:(1)超声波有很强的穿透性,能使清洗液产生剧烈振动,传递能量,所以可以利用超声波制成超声波清洗器.(2)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f==300Hz;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200Hz在人类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故答案为:能量;300;能.23.把一只温度计在酒精里蘸一下,再拿出来,发现它的示数下降,这说明蒸发吸热.【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要吸热.【解答】解:把温度计在酒精里蘸一下,酒精在常温下易蒸发,而蒸发从周围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所以温度计示数会降低.故答案为:下降;蒸发吸热.三、实验题(24题每空1分,作图1分,其余每空2分,共计27分)24.请写出图中两种情况下的温度值:甲﹣6.2℃,乙38.8℃.【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要正确读出温度计的示数,一定要找到0℃的位置来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每一个大格和每一小格的示数是多少,确定好上面的三项内容就可确定正确的示数.【解答】解:(1)如图甲:0℃在左侧,水银柱从右侧逐渐接近0℃,由此断定此时是零下,每一大格是1℃,分度值是0.1℃,一定从绝对值小的开始读,示数为﹣6.2℃;(2)如图乙:0℃在左侧,水银柱从左侧0℃开始逐渐远离0℃,由此断定此时是零上,每一大格是1℃,分度值是0.1℃,一定从绝对值小的开始读,示数为38.8℃;故答案为:﹣6.2;38.8.(1)安装该实验装置时,石棉网的作用是为了让水均匀受热.(2)小明读温度的方法如图1所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是:视线未与液体的液面相平.(3)往烧杯上方加一纸盖,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98℃,根据表中数据,在上图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4)给半杯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2中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给一整杯水加热,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c(选填“a”“b”“c”“d”);(5)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如图3,其中(1)是水沸腾时的情况.【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分析】(1)试管或烧杯在加热的过程当中发生破裂,主要原因是受热不均匀造成的;(2)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掌握水沸腾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首先根据表格中数据进行描点,然后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4)水的沸点跟气压、是否有杂质、种类有关,跟质量和体积都没有关系,所以从半杯水到整杯水,根据水的沸点不变进行判断.。
师大初二物理期中考试
陕西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物理试题命题人:赵亚峰审题人:赵志鹏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
每小题2分,共计40分)1.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最相符的是()A.物理课本的重力越为10N B.一间教室的空气质量大约为26kgC.人体的密度约为31.0kg/m D.正常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0.8s2.下列关于密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氧气罐在给病人输氧的过程中,氧气的密度保持不变B.33315g/m 1.010g/cm=⨯C.由公式m/Vρ知,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D.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因此可以用密度来鉴别物质3.科学家发现行星“葛利斯581d”较适合地球生命居住,且同一物体在该行星表面所受重力大小是在地球表面的两倍。
设想宇航员从地球携带标有“100g”字样的方便面、天平和弹簧测力计飞至行星“葛利斯581d”,测得方便面的示数是()A.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B.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C.天平示数为2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D.天平示数为2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4.下列关于物质的属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轮船用钢铁制成是因为钢铁的密度小B.纳米铜与普通铜相比具有更好的延展性C.热水壶的手柄通常用酵母制作,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好D.电线的内芯通常用铝或铜制作,是因为铝或铜的强度大、抗拉性5.中国料理最重要的烹调就是炒,那么颠勺这个技能就是很重要的了,但我们平时烹调水平不够好,颠勺技能自然很差,经常会把菜弄到锅外,这款超大弧度炒锅,锅沿很宽,弧度很大,任意翻炒也不会把食材弄到外面,还可以防止热量散失,节约燃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制造锅体的材料和手柄都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B.炒菜时我们能闻到食物的香味,说明只有高温时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食物沿超大弧形边沿翻炒最终掉在锅的过程,其运动状态不断改变D.食物在沿超大弧形边翻炒过程中,达到最高点时不受力的作用6.人们常说“破镜重圆”,但打破的玻璃镜对在一起却不能重新结合起来,其原因是()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间引力太小C.玻璃碎片间只有少数几点接触,大部分断面处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没有作用力D.玻璃镜断面处靠得太近,分子间力的作用主要是斥力7.下列关于粒子与宇宙说法正确的是()A.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中,电子、质子、中子是均匀分布的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C.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小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在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的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陕西省师大附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1.《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游戏.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用它独特的声音重复一遍,非常好玩.则()A.汤姆猫说话的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B.汤姆猫说话的声音是由手机中喇叭的振动而产生的C.增大手机的音量,可以改变汤姆猫说话声音的音色D.汤姆猫说话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m/s2.物理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做了各种乐器,并用示波器测试了乐器发出的声音的波形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乐器发声的响度不同B.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C.乐器发声的音调不同D.乐器发声都是因为空气振动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手拨动皮筋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吹横笛时,手指压不同的孔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C.车间里工人戴耳罩是防止噪声入耳D.倒车雷达应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4.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A.响度较大 B.音调较高 C.音调较低 D.响度较小5.如图所示,在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的“海巡01”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C.声波能传递信息D.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6.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留下的许多有名的谚语、俗语,下列是对有关物理本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B.“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低于一般炉火火焰温度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因为声音的反射结果D.“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7.下列防治噪声的事例中,属于从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A.临街房子的窗户装上双层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城市高架桥道路两旁建隔音墙D.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带有耳罩8.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一个步骤是评估,这一步骤中,往往对已经进行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全部作一系列的评估.下列各项不会在评估中出现的是()A.探究过程是否恰当B.探究得到的结果是否合理C.在进行实验中是否出现新的问题D.重新做一次实验9.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是()A.B.C.D.10.夏天打开冰箱,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一股“白气”.下列事例中,物态变化方式与“白气”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把湿衣服挂在阳光下晒干B.用牛奶自制牛奶雪糕C.将丁烷气体贮存在气体打火机里D.在饮料中添加冰块降温11.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A.一定处于固态 B.一定处于液态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12.下列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放热的是()A.用干手器将手烘干B.春天冰雪消融C.“雾凇”的形成 D.冰冻的衣服晾干13.如图,把一块金属块“镓”放在手心,很快就变成了一颗晶莹的液滴,像雨后荷叶上的水珠,在手心滚来滚去.据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金属“镓”在手中发生了液化B.“镓”的沸点低于手的温度C.金属“镓”在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D.可以用金属“镓”来制作餐具14.如图所示四副图中,所涉及到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A.“羊”冰雕作品,在﹣10℃以下点的环境中一天天变小是升华现象B.湖水干涸是凝固现象C.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D.深秋草叶上结出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15.因为有光,世界才如此绚丽多彩,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和光都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假如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做操时队伍更容易排直C.能够看到周围的物体,是因为眼睛发生的光照射到物体上D.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黄色的花是因为黄花反射了太阳光中的黄色光16.下列现象是描述一定质量的酒精在不同条件蒸发快慢的情况,其中最能说明蒸发快慢跟它的表面积有关的是()A.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B.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C.温度不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D.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17.下列光理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日食现象B.光的色散C.小孔成像D.手影游戏18.如图所示,常温下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杯口分别盖有玻璃片a、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片表面出现小水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水珠都在a、b的上表面B.小水珠都在a、b的下表面C.小水珠在a的下表面、b的上表面D.小水珠在a的上表面、b的下表面19.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掩耳盗铃、③低声细语、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A.①②B.②⑤C.③④D.③⑤20.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赛的时间是14.00秒,当时气温15℃,则李明同学跑百米的真实时间是()A.14.29秒B.14.00秒C.13.71秒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1分,作图2分)21.广场舞现代都市人们健身舞,广场舞的音乐声是由音箱中的纸盆产生,是通过传入人耳.向跳舞者传递.然而音乐声过大会形成噪声,有关人士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虑关掉音箱,改用蓝牙耳麦接收信号.关掉音箱是在处控制噪声.22.有些小区的保安配备有一种高频口哨,当小偷进入小区后,保安会吹响这只特殊的口哨,虽然小偷听不到,但狼狗会扑向小偷,口哨发出的声音是波;现在有人设计了一种锁,不需要钥匙,只要主人对着锁孔说话,门就会自动打开,而其他的人则无法打开,这里描述声音的.23.一群风华少女用精美绝伦的舞蹈把我国佛文化中的“千手观音”演绎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熏陶,善的启迪.莲花座上,“千手观音身披绚丽霞光,这些是由红、、蓝三原色依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舞台上云雾潦绕,宛如天庭,它们是固态二氧化碳(填物态变化)时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而产生的效果.24.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认识了物质的性质,可以更好地利用它.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一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可达﹣88.3℃,分析下表提供的信息(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知道,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25.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26.在探究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大小关系时,小华在地面上铺一张白纸,将刻有边长为3cm 等边三角形的纸板正对着太阳,保持纸板与地面距离为1m不变,用另一张卡片覆盖在三角形孔上,遮住孔的一部分,如图所示.让太阳光透过小孔,移动覆盖的卡片,改变通光孔的大小.刚开始时,白纸上光斑大小将(“变大”、“不变”或“变小”),光斑亮度(“增强”、“不变”或“减弱”);当小孔足够小时,此时光斑形状是形,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变大”、“不变”或“变小”),光斑亮度.(“增强”、“不变”或“减弱”)27.如图所示,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体(选填“固”、“液”或“气”)能够传声.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不同介质传声效果(选填“相同”、“不同”或者“一样”).如果在用土制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不能”或“无法断定”)听到对方的讲话.28.(1)图甲为“坐井观天”的示意图,设点E为青蛙的眼睛,请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出它能看到天空的范围(用阴影表示).(2)在图乙中作出点光源S被墙遮挡后再地面的形成的影子,并用L表示出影子长度.三、探究与实验(本题包括3小题,共计19分)29.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所揭示的物理道理:(1)如图甲,在水中摇动铃铛,人能够听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2)图乙中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由于金属盘的温度(选填“高”或“低”),使水蒸气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如果想让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以采用的方法是:.(3)如图丙,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我们得到的现象是,这一现象说明;(4)如图丁,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实验是为了验证,这一实验中我们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30.下面是探究“水的沸腾”和“海波熔化”的实验:(1)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选用规格完全相同的装置对水加热.①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明应按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或“任意安装”).②读数时小明发现“0”点有一些小水滴影响读数,这些水滴形成原因是(填物态变化名称),小红在烧杯上加方一个带孔的纸板,如图所示,小红加装纸板的作用是:(写出一条即可).③开始实验后,小红按图C的方式读数,这样会导致读得的结果(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④图D示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表明水表面的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小红把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比较长的原因是.根据图象分析,若不计热量损失,小明、小红所选水的质量为m1、m2,则m1m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在做“海波的熔化”的实验时,采用如图乙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从而间接为研究对象(海波)加热,这样做能确保研究对象;实验中,在记录加热时间的同时还需观察记录的现象有,.(3)聪明的小军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直接放入上面实验的沸水中并取走酒精灯,温度计A 和B分别测量海波和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根据两个温度计的示数,绘制出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由图象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选填“继续”或“停止”).31.小刘同学发现一杯热水冬天比夏天冷却快,为了掌握物体保温和快速降温的规律,小刘根据热水冷却快慢的一些现象,做了以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进行猜想】猜想一:热水冷却的快慢与温差(温差=热水温度﹣环境温度)有关:猜想二:热水冷却的快慢与裝水容器的材料有关:猜想三:热水冷却的快慢与热水表面空气的流速有关,【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小刘选用3个玻璃杯、一个塑料杯、一个铝杯(5个杯子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在杯中分别倒入热水放在温度可调可控的房间里做了5次实验.每次实验杯子都装满同质量、同温度的热水.用温度计和秒表记录每次实验热水温度从90℃降至50℃所用时间.只有第2次实验用电风扇对杯中热水吹风.(水不溢出)(l)请你提出一个新的科学猜想:热水冷却快慢还与有关;(2)分析比较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可知热水表面空气流速越快.冷却时间;(3)用序号为3、4、5的三个实验可以验证小刘的第个猜想;(选填序号)(4)在验证热水冷却快慢与温差有关的两次实验中.小刘控制了热水的质量、容器的材料和相同,应该比较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四、综合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计10分)32.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宁夏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25km,全程限速120km/h,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km/h 和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2015-2016学年陕西省师大附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1.《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游戏.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用它独特的声音重复一遍,非常好玩.则()A.汤姆猫说话的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B.汤姆猫说话的声音是由手机中喇叭的振动而产生的C.增大手机的音量,可以改变汤姆猫说话声音的音色D.汤姆猫说话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m/s【考点】声音的产生.【专题】声现象.【分析】A、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D、声音在空气中15℃时的传播速度为340m/s.【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汤姆猫说话的声音是由手机中喇叭的振动而产生的,故B正确;C、增大手机的音量,改变汤姆猫说话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声音在空气中15℃时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时下流行的游戏软件为内容考查声音的相关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考查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2.物理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做了各种乐器,并用示波器测试了乐器发出的声音的波形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乐器发声的响度不同B.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C.乐器发声的音调不同D.乐器发声都是因为空气振动【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音色.【专题】图析法;声现象.【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有关.【解答】解:A、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观察图示可知振幅相同,所以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此选项错误.B、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的各自的乐器音色不同.此选项正确.C、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观察图形,相同时间内,经过的周期越多,频率越大.振动物体往返一次叫一个周期.观察图示可知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此选项错误.D、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但不一定都是空气振动,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三要素及区别,有关这几个概念要注意区分.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手拨动皮筋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吹横笛时,手指压不同的孔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C.车间里工人戴耳罩是防止噪声入耳D.倒车雷达应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考点】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信息.【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顺推法;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3)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解答】解:A、手拨动皮筋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用手分别按住不同的笛孔,空气柱的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B错误;C、车间里工人戴耳罩是防止噪声入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D、倒车雷达应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特征、声音的产生、声音与信息和能量及减弱噪声的途径,知识点较多,属于中等题.4.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A.响度较大 B.音调较高 C.音调较低 D.响度较小【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解答】解:当拿根铁棒敲打车轮时,则轮胎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即轮胎内空气越充足,敲击时轮胎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因此凭借声音的高低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故选B.【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5.如图所示,在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的“海巡01”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C.声波能传递信息D.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2)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其中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高于20000Hz 的声波是超声波;(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另外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解答】解:A、“海巡01”利用声波震慑、驱赶海盗,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B、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高频声波,是人耳能够听到的,因此不是超声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发射高分贝的声波可对不法分子起到震慑作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该选项说法正确;D、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声现象的多个知识点,都较容易理解,也是声学中最常考的一些内容,应熟知.6.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留下的许多有名的谚语、俗语,下列是对有关物理本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B.“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低于一般炉火火焰温度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因为声音的反射结果D.“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熔点和凝固点;回声;物体的颜色.【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1)知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3)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的.(4)判断光源的依据是否发光.【解答】解:A,露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B、“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的熔点高于一般炉火的温度,故B错误;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声音经过山谷的反射形成回声,故C正确;D、桃花红的原因是反射了红光,它本身并不发光,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涉及液化、熔点、回声、光源等方面的基础判断类知识,要求知识点掌握准确.这也体现了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蕴含着物理知识的思想.7.下列防治噪声的事例中,属于从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A.临街房子的窗户装上双层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城市高架桥道路两旁建隔音墙D.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带有耳罩【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临街房子的窗户装上双层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属于在噪声的产生环节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C、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带有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减弱噪声的途径,减弱噪声,一般就是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这三个方面考虑,在分析时要牢牢抓住这三个方面.8.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一个步骤是评估,这一步骤中,往往对已经进行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全部作一系列的评估.下列各项不会在评估中出现的是()A.探究过程是否恰当B.探究得到的结果是否合理C.在进行实验中是否出现新的问题D.重新做一次实验【考点】物理学方法.【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归纳法;其他综合题.【分析】评估,就是对探究反思的过程,讨论科学探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获得的发现和改进建议等方面内容.【解答】解:评估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重在对实验过程的反思,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否科学、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没有预料到的新问题及实验方案是否可以进一步优化等,以利于下一次实验进行改进.但不是重新实验.故选D.【点评】评估有利于发展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在平时我们要注意养成对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结果的评估意识.9.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是()A.B.C.D.【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首先明确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是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凝固形成的,其次要明确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解答】解: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的,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因为冰是晶体,因此从图中找出晶体的凝固图象即可.A、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B、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熔点为0℃,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冰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