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溶栓方案治疗静脉窦血栓形成

合集下载

改良溶栓方案治疗静脉窦血栓形成

改良溶栓方案治疗静脉窦血栓形成
2 例 脑 l
血栓 形 成 的疗 效 和 安 全 性 。 法 方
个 月 1例 ) 行 机 械性 破 栓 、 脉 窦 内 留 置 微 导 管 行 最 低 量 尿 激 酶 1 进 静 0万 u 2 脉 窦 直 接 泵 点 滴 4 /4h静 8—
9 疗 。 后 积 极 治 疗 原 发 病 , 凝 治 疗 6个 月 。术 后 随访 6~ 1 月 , 均 l 6h治 术 抗 2个 平 0个 月 。结 果
t e t ame to e e r lsn s t r mb ss T e n w s h me a o t u r mi i g p mp i f so fmir d s h r t n fc r b a i u h o o i. h e c e d p s n e t n u n u i n o c o o e e t
c n u t d i 1 p t n swi e e rl s u h o o i . Me h n c ld su t n o e t rmb s w s a p i d o d ce n 2 a e t t c r b a i st r mb ss i h n c a ia ir p i ft o u a p l o h h e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 0 9年 3月 第 l 8卷 第 3期
JI t v n a i 0 9, o . N . ne e t do 2 0 V 1 8, o3 r R l 1
— 17 — — 6


神经介人
N uo t vni ・ eri e et n nr o
改 良溶栓方案治疗静脉窦血栓形成
Z Li HA0 n,
S IJ nceg L U Z n-i, L i- n , WA h—o g WA i-ag Z U C nh . H i —hn , I egpn a ILn ag f NG Z i n , h NG T gn , HO u—e e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介入溶栓治疗的护理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介入溶栓治疗的护理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介入溶栓治疗的护理天津市环湖医院十四病区邮编300060王淑元摘要: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占全部脑血管病的3.5%,死亡率达10%-20%。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传统治疗方法有全身抗凝或静脉内给予尿激酶等溶栓药物。

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溶解血栓,使闭塞的静脉窦再通,恢复正常的脑循环,从而达到改善症状或治愈的目地。

将微导管置于血栓内行接触性溶栓,显著提高血栓内尿激酶的浓度,提高静脉窦再通率;另外静脉窦内可有不同时期的血栓,尿激酶对新形成的血栓起效快疗效好,但对陈旧性血栓效果差,单次溶栓常不能再通,此时可将微导管留置于血栓远端,进行缓慢分次溶栓治疗,亦增加了静脉窦再通率。

治疗结果:经溶栓治疗后症状均明显好转,其中8例术后即刻头痛症状消失,经5-7天不等的治疗后,复查DSA或MRV,闭塞的静脉窦血流情况明显改善;动静脉循环时间较术前对照有明显缩短;腰穿测压显示脑脊液压力低于250mmH2O。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溶栓护理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占全部脑血管病的3.5%,死亡率达10%-20%。

常由妊娠、感染、创伤、口服避孕药和凝血性疾病等引起。

若不早期确诊治疗,可导致脑水肿、颅内高压、癫痫及出血性梗死等[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传统治疗方法有全身抗凝或静脉内给予尿激酶等溶栓药物。

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溶解血栓,使闭塞的静脉窦再通,恢复正常的脑循环,从而达到改善症状或治愈的目地。

本病区自2005年9月至2008年7月成功地为30例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实施了介入动、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满意。

现将围术期的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0例,男9例,女21例;年龄19~56岁,平均34.52岁。

全部患者经头颅CT扫描、MRI或MRV、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检查,诊断为上矢状窦闭塞。

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治疗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治疗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3 参 考 文 献
[ ] 李 瑞 宗 .良 性 成 软 骨 细 胞 瘤 : 3 1 附 O例 病 理 分 析 『 中 华 骨 科 杂 J ]

志 , 9 2, ( : 1 . 1 8 2 4) 2 8
要充 分 , 刺激 骨 愈合 。 可 病灶 小 者 取 自体髂 骨 . 灶 大 病 取 自体骨 困难 可移 植 异体 骨 。术后 以植 骨 愈合 . 节 关
维普资讯
3 4 72
实 用医学 杂志 20 0 7年 第 2 3卷 第 2 3期

而 延迟 治疗 , 则可 导 致 病 变侵 犯骺 板甚 至 穿 透骺 板 否 扩 展 到干骺 端 。 献 中 尚无 软骨母 细胞 瘤可 自行 愈合 文 的报 道【。 分 显露 病 灶 , 底清 除 , 减少 复 发 。 骨 充 彻 可 植
[ ] 陈 同 珏 , 晓 璞 . 骨 母 细 胞 瘤 的 良恶 性 问 题 『 . 床 与 实 验 病 5 袁 软 J 临 ]
理 学 杂 志 ,9 9. ( ) 19 12 19 6 2 :3 — 4 .
[ ] S r e ,C p n a R h r n o i , t 1 C o d o ls m . 6 pi n l D S a a n ,G el z n F e a. h n rb at a d i o
[ 2] 徐 万 鹏 , 传 汉 .骨 科 肿 瘤 学 【 . 京 : 民 军 医 出 版 社 冯 M] 北 人
3 2. 3

20 : 01
1 Ra p a A 3J ma p J,L e F Y e

Ta g P,e 1 h n rbatma o o e n ta.C o do lso fb n

静脉溶栓技术介绍

静脉溶栓技术介绍

静脉溶栓技术介绍静脉溶栓技术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介入治疗技术,主要用于治疗因血栓形成而导致的血管阻塞。

本文将介绍静脉溶栓技术的原理、适应症、操作方法、并发症及发展趋势等方面,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技术。

一、静脉溶栓技术的原理静脉溶栓技术基本原理是通过药物溶解血栓,从而恢复血管通畅。

目前常用的溶栓药物主要包括尿激酶(urokinase)、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链激酶等。

这些药物能够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酶原转化为纤溶酶,进而促使纤维蛋白的溶解,达到血栓溶解的效果。

二、静脉溶栓技术的适应症静脉溶栓技术适用于多种血管阻塞性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血栓栓塞、脑血栓栓塞和周围血管阻塞等。

这些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溶栓治疗,很容易导致重要脏器缺血缺氧,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

三、静脉溶栓技术的操作方法1. 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根据患者情况和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溶栓药物和剂量。

2. 静脉导管置入:通过静脉穿刺,将导管置入血管内,以便输注溶栓药物。

3. 溶栓药物输注:根据医嘱将选择的溶栓药物通过导管缓慢输注入体内,帮助溶解血栓。

4. 监测并观察:在溶栓治疗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栓溶解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静脉溶栓技术的并发症静脉溶栓技术作为一种介入治疗技术,其并发症包括出血、过敏反应、出血性脑卒中等。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证,以及严格把握药物使用的适量和时间等,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五、静脉溶栓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静脉溶栓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在溶栓药物的选择方面,一些新型溶栓药物的应用正在逐渐增多,这些新药物在溶栓效果和安全性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突破。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导管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疾病可以通过静脉溶栓技术得到有效治疗。

总结:静脉溶栓技术是一种重要的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对多种血管阻塞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应用静脉溶栓技术时,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精准选择溶栓药物、严格掌握操作方法,从而保障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附6例临床分析)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附6例临床分析)
1 临 床 资 料
无抽搐及意 识障碍 ,无言语及肢体活动障碍 ,有酗酒史,无外 伤 史及病 毒感染 史。查体 :B 10 8 m g神经 系统 未见明显 P 2 / 0m H 异常。头颅 c T示右侧 乙状窦被条形高低密度影充填,上矢状 窦 明显阳性体征,考虑 乙状窦 ,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给予甘露 醇静点后头痛可略减轻 。 行全脑血管造影示右 乙状 窦, 上状窦
维普资讯

临床 研 究 ・
2 0 年 5 第 5 第 5期 08 月 卷
Wol H a h g s r el et d t Di
心 电图和床旁胸片等检 查后 ,我们对其 中的 4 4例实行 了急诊
手 术 ,余 4例 采用 非 手 术 治 疗 度 过 急 性 期 后 行 择 期 手 术 。 2结 果 4 8例 中治 愈 4 7例 , 1 因 术 后 多 器 官 功 能 衰 竭 家 属 放 弃 例 治疗 死 亡 。死 亡 率 2 0 % .8 。
脓 性胆 管 炎 (O C 。 其 起 病 急 ,病 情 发 展 快 ,病 死 率 高 , AS )
在病 人情 况允许的条件 下一期行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减压, 解除梗阻,“ ”管引流 ,在切除胆囊前均行胆囊 内抽液减压, T
适 当 降低 胆 管 内 压 力 。术 后 除 2例 有 残 余 结 石 、1例 因病 情 重 发 生 多 器 官 功 能 衰 竭死 亡 外 ,余 病 人 顺 利 康 复 。
中 图分 类 号 : R 4 . 2 733
文 献 标 识码 :B

文 章 编 号 : 1 7- 0 5 (0 8 - 1 0 0 2 5 8 2 0 )50 - 3 6 7
颅 内静脉窦血栓是特殊类型 的脑血管病 , 因其临床表现复 杂多样 ,无特异性 ,容易贻误诊断 ,作者于 2 0 0 5年医大进修 期间及我院近 3年搜集 6例颅 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人 , 现加 以 分析, 目的是 总结经验 ,提 高临床诊 断水平 ,降低 病死率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治疗进展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治疗进展
[1]Deveber
417. G,Andrew M,Adams C,et a1.N Engl
机械取栓多用于溶栓效果不理想或溶栓导致出血危
险较高时。Soleau等‘2¨对31例IVST患者研究发现,溶栓对 静脉窦开放性重建很有效,60%的患者临床恢复良好,但ICH 发生率高达30%;而行机械取栓的患者ICH的发生率较低, 且88%临床恢复良好。与单纯溶栓相比,机械取栓后联合溶 栓既可减少溶栓药的用量,从而降低ICH的危险,也使重建后 的血管不易再形成血栓与狭窄,故临床上机械取栓常与溶栓 联合应用。 球囊扩张术是针对急性或亚急性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常 用的机械碎栓方法之一。术中通常联合导丝碎栓,将球囊送 至血栓形成部位扩张球囊以达到静脉窦碎栓、血流重建。临 床上多联合静脉窦内直接溶栓进行治疗。小样本的研究怛2’ 表明其具有效性及可行性,但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Rheolytic导管取栓术采用通过高速生理盐水喷头的伯努 利效应产生的负压区域来碎栓并吸到体外。1999年Christo— pher等拉纠首次采用rheolytic导管成功救治1例IVST患者。 Stam等Ⅲ1收集了20例重症IVST患者,大多数使用rheolytic 导管联合Fogarty导管取栓,然后经颈内静脉将导管送至上矢 状窦注入尿激酶进行溶栓。结果12例恢复,2例留有后遗症, 6例死亡。死亡患者中5例在溶栓前合并大面积脑梗死且即 将形成脑疝,5例溶栓后出现ICH及再出血。所以目前认为 rheolytic导管用于IVST取栓是可行的,但联合溶栓治疗可导 致ICH增加而使患者病情恶化。 Merci取栓装置也用于去除脑静脉系统血栓。此技术需 要将导管直接送到静脉窦,将小螺旋形装置送出导管头端,并 送进血栓内,然后缓慢地将附着的血栓一起拉回到导管内。 为了避免损伤静脉窦壁或窦内小梁,可以先用此装置行部分 再通,随后再进行溶栓。此技术也仅有小样本研究‘2“。 Penumbra取栓装置是新一代神经系统血栓清除装置,由 一个分离器和再灌注导管两部分组成,分离器沿导丝前行到 达血栓位置,破碎血凝块,再灌注导管抽吸破碎的血栓。Ar- men等Ⅲ1采用该装置成功完成4例患者阻塞静脉窦的血流 重建,证实了其有效性。且该系统可替代其他取栓装置,因为 其未联合溶栓治疗,对于ICH风险较大或已有ICH的患者尤 为适用。 5.2支架血管成形术 多用于静脉窦溶栓或取栓术后残余

介入溶栓治疗脑静脉窦血栓5例

介入溶栓治疗脑静脉窦血栓5例

(u e B s nc nf L )辅助 把微 导 管送 到病 变部 Lg , ot Si ti t o e ic d
均有不 同程度 头痛 、 呕吐 、 癫痫发 作 、 颈项强 及视 乳 位 近 端 。对 于有 部 分 引流 的 C S V T患 者小 心转 动 导 头水 肿 。 伴视 物不 清 2例 、 昏迷 1 、 例 合并癫痫 丝 , 有 例 1 在血 栓 内探 出一 条隧道 , 可 能把微 导管送 到病 尽
脉 插 管 D A检查 的 同时 将 5 S F单弯 导 管 置于 皮质 静
选取 台州 医院 20 ~20 0 4 0 6年 收治 脉 显影 差或 动静 脉循 环时 间显 著延 长侧 的颈 内动脉
的尿激 酶 ,每 2 小 时检 测凝 血功 能 1 。 3例静 ~3 次
1 1 一 般 资料 .
行 头磁共 振成 像 ( R ) M I及磁 共振血 管造影 ( V 检 鞘 , MR ) 继续给予抗凝 治疗 ( 低分子 肝素 04 g 2 . m /1 h皮下
查 ,1 右顶 叶皮层 区短 T 长 T 例 1 2信号 ,1 头 M I 例 R
注射 , 治疗 3 d后改 为 口服华 法令 , 维持抗凝半年 ) 。 5例 数 字 减 影 血 管 造 影 (i t orco n d i l bat na— ga s i
并行 溶 栓治疗 的 C S V T患者 5 , 中男 性 2 , 例 其 例 女 或 椎动 脉颅底 段 , 1 0 / i 率持续 泵人 稀释 以 0 mn速 0 U 性 3例 ,年 龄 2 ~4 6 0岁 ,平 均年龄 (4 0 土6 1 ) 3 .0 .2 岁。有分娩 史 2 、 例 合并 M ym y 病 ( oa oa 脑底 异常血 管 脉 窦接 触溶栓 : 7F导 引管送 至颈 静脉 口处 , 把 在路

介入微导管窦内溶栓治疗产后重症静脉窦血栓

介入微导管窦内溶栓治疗产后重症静脉窦血栓
a u t h o r s ’h o s p i t a 1 . P e r c u t a n e o u s i n t r a - s i n u s t h o mb r o l y s i s b y u s i n g u r o k i n a s e p e r f u s i o n v i a a mi c r o c a t h e t e r t h a t
有肢体 功能障碍。 结论
疗手段 。
应用血管 内静脉微导管溶栓治疗重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是一种安全 、 有 效 的 治
【 关键词 】 静脉窦血栓 ;介入 治疗 ; 溶栓 ;产后
中图 分 类 号 : R 7 4 3 . 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7 9 4 X ( 2 0 1 3 ) 一 0 4 . 0 2 7 1 — 0 3
Z h e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5 2,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i n g a u t h o r :GU AN S h e n, E- ma i l : g s r a d i o @1 6 3 . c o n
b i n ,尉 Ⅳ Y i — m u ,G U A N S h e n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 R a d i o l o g y ,t h e F i r s t A il f i a t e d Ho s p i t d o f
b y u s i n g u r o k i n a s e p e r f u s i o n v i a a mi c r o c a t h e t e r i n t r e a t i n g s e v e r e i n t r a c r a n i l a d u r a l s i n u s t h r o mb o s i s t h a t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

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治的多中心专家共识组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andsinusthrombosis,CVST)最初于1825年由Ribes描述,当时及以后相当一段时间文献报道多为尸检结果。

对其治疗也仅局限于降颅压、抗癫痫等对症治疗,轻型病例有效,重症患者病死率高。

1942年,Lyons描述系统性抗凝治疗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抗凝可阻止病情恶化或改善病情,但不能溶解已形成的血栓。

1971年,VmeS等对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进行系统性溶栓治疗,溶栓剂可溶解已形成的血栓,使被阻塞的静脉窦开放,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极大改善。

随后溶栓方式得到进一步发展,1988年,Scott利用经颅钻孔进行接触性溶栓。

1991年,Bamwell利用血管介入技术经颈静脉及股静脉进行静脉窦接触性溶栓,从而丰富了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治疗手段。

目前,抗凝治疗是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首选的治疗,随机对照研究证实,抗凝治疗对于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安全的,不仅能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并且即使对于合并颅内出血的患者,也不会增加再次颅内出血的风险。

大量文献报道,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血管再通率较高,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抗凝治疗后,病情仍继续恶化或尽管采用其他处理措施,但颅内压仍然较高者,则应考虑溶栓治疗。

但目前的证据仅来自系列病例研究报道,缺乏循证医学研究证明溶栓与抗凝治疗的优劣性以及不同溶栓治疗方法的疗效。

在我国,尽管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临床少见,但因其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各异,常被误诊或漏诊,具有较高的病残率和病死率,同时由于对其发病原因尚未有明确的认识,现有临床治疗手段及评价方法缺乏统一的标准。

基于此现状,本专家组联合制定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治疗的共识,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认识,确定统一的治疗手段及评价方法。

选择性静脉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5例临床护理

选择性静脉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5例临床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 2 0 1 3 年第 1 9 卷第 1 O 期
症状 , 未达预期效果 。 3 . 3 放托后护理 子宫托最好 由患者 自我护理 , 我们根据 对 出血等表 现。我们 在 患者放 子宫 托 时告 知可 能 出现 的并 发
症, 并交代患者 及其 家属 如果 出现 并发 症 , 可 随 时到 医 院复
例 患者 出现鼻腔 出血 。结论 : 对颅 内静脉 窦血栓形成行血管 内治疗的患者 , 术后 在严 密监测凝 血功能指导 下应 用溶栓及 抗凝 药
物, 并严密观察 患者的反 应 , T … P R B P 、 出血倾 向及意识等变化 , 从而可提 高手术成 功率、 减少并发症 的发 生。
结束后再放人。
[ 1 ] 乐杰. 妇产科 学[ M] . 7版. 北京 :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2 0 0 8 :
3 4 4—3 4 6 .
[ 2 ] 韩劲松 , 朱馥 丽, 姚颖 , 等. 硅胶 子 宫托 治疗 盆腔脏器 脱 垂 临床观察[ J ] . 实用妇科 与产科杂志 , 2 0 1 1 , 2 7 ( 6 ) : 4 4 3
治疗 中的应用 [ J ] . 中国实用妇科 与产 科杂志 , 2 0 0 8 , 2 4
( 8 ) : 6 2 7— 6 2 9 .
3 . 4 健康教育 使 用子 宫托最 常见 的并 发症是 低雌 激素 水
平 的阴道黏膜的刺激 症状 , 可 以有 分泌 物增 多、 异味、 溃疡 及
本文编辑 : 刘珊珊
保持弧形边 向上 , 沿 阴道 后壁将 其轻 轻置入 , 并 调整 好位 置 ,
让 自己感觉舒适 ; 取 出子宫托 的要求 和姿势与放 置相 同, 取 出
随着人们 寿命 的延长 , 盆腔器 官脱 垂患者逐 渐增多 , 应用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3例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3例

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 h e a d a c h e i n 1 2 e a s e s( 9 2 . 3 %) ,e p i l e p t i c s e i z u r e 8 e a s e s( 6 1 . 5 %) .1 1 c a s e s o f l u m b a r p u n c t u r e
s h o w e ( { t h a t c e r e b r a l v e n o n s s i n u s a n o ma l y 7 / 1 3 c a s e s( 5 3 . 8 %) : MRV s h o we d t h a t c e r e b r a l v e n o u s s i n n s a n o ma l y i n 1 2
( e r e b r o s p i n t a t l u i d p r e s s l l r e d i s p 1 a v . S k u l l C T s h o w e d t h a t c e r e b r a l v e  ̄ o i i s s i u u s a n o m a l y 5 / I 3 e a s e s( 3 8 . 5 %) ;MR I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v e n o u s s i n u s t h r o mb o s i s 1 3 C a S E
SHA t )Ch“ x i a n g.De pa r t me n 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Ne u r ol o gy,t h e Co k i n g Co n l Gr o u p Ce n t r a l Ho s pi t a l ,He n an 45 4 0 0 0, Ch i na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治疗与预防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它是一组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其特征是脑静脉回流受阻和脑脊液吸收障碍,由多种原因引起。

发病率不足所有中风1%。

通常在儿童和中青年中很常见,而在儿童患者中,由感染引起的侧窦和海绵窦很常见。

化脓性中耳炎和乳突炎患者容易形成横窦和乙状窦,统称为侧窦血栓形成。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致病因素分别为:炎性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继发于感染病变,最常发生在海绵窦和乙状窦,常见病变有:1.化脓性病变,如面部病变,特别是在危险三角形,很容易通过眼静脉进入海绵窦。

2.中耳炎或乳突炎等耳部病变可引起乙状窦血栓形成。

3、蝶窦或筛窦炎症,通过筛静脉或破坏蝶窦壁进入海绵窦。

4.横窦岩窦海绵窦可沿翼静脉丛或侵入颈静脉,累及颈深或扁桃体周围脓肿、上颌骨髓炎等。

5.上矢状窦可通过皮质静脉累积脑膜炎和脑脓肿。

全身性感染,如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

在非炎性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中,有各种疾病或综合征导致高凝血。

全身衰竭、脱水、慢性消耗性疾病。

2娠及产褥期。

三、脑外伤。

4.血液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机制障碍(抗凝酶Ⅲ缺乏蛋白C、蛋白S缺乏、凝血因子Vleiden突变及活性蛋白C抵抗等)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Bechet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溃疡性结肠炎、抗磷脂抗体(包括狼疮抗凝抗体和抗心脂抗体)综合征。

6.手术。

心脏病,包括先天性或获得性。

长期口服避孕药。

9、仍有20-25%病人无病因或危险因素。

一般来说,静脉血栓形成有以下三个因素,但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不同。

1.静脉血流滞缓。

2.静脉壁损伤。

3.改变血液成分。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不同,急性疾病,也可在几周后缓慢发病。

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癫痫发作意识障碍视盘水肿等。

27例患者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27例患者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D S A 可 明确 诊断 ,早期 抗 凝 、溶栓 治疗 可 改善预 后 。
【 关 键 词】 脑静 脉 窦;血 栓 形成 ;诊 断 中图分 类号 :R 7 4 3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4 )0 5 — 0 1 4 7 — 0 2
1 例 ,。 肾 病 综合 征 1 例 ;另外 7 例患者 病 因不明确 。主要 临床症状 表现
为 :3 N 患者存 在意 识障碍 ,6 例偏 瘫 ;8 例 患者 存在轻 重程度 不一 的 发热症状 ;1 6 例 患者存在 恶心 、呕 吐症状 ;均存 在轻重程度 不一 的头 疼症 状 ;其 中7 例 伴 随癫 痫 ,9 例伴 随脑膜刺 激征 阳性 ,2 例存 在精神
国匪|臣曩嚣同
2 0 1 4年 2月第 1 2卷 第 5期

临床研究 ・ 1 4 7
2 7 例 患者脑静 脉及静脉窦血栓 形成 的临床分析
祁 秀 丽 郝 新 彬
( 辽阳市 中心医院神经 内4 科 ,辽 宁 辽阳 1 1 1 0 0 0 )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脑静脉 窦血 栓 形成 ( C VS T )的 临床特 点 。方法 对 2 7例 C VS T 患者进 行 回顾性 分析 。结果 C V S T是 一种 特殊 类型 的 脑 血 管疾病 ,通 常 以儿童和 青壮 年 多 见 ,分 为炎 症型和 非 炎症 型 两类 ,临床 表 现 复杂 ,容 易误 诊 。结论 C VS T临床 表现 缺 乏特异 性 MR V 或
容 易发生误诊 ;尤其是颅 内压 异常增高 ,主要 以意识 障碍 为临床表 现 的亚急性脑病 患者 ,或者存在 或不存在 神经系统局 灶性体 征者 ] ,都

血栓溶栓方案

血栓溶栓方案

血栓溶栓方案1. 引言血栓溶栓是一种治疗血栓形成的方法,在多种疾病中被广泛应用。

血栓溶解药物通过促使血栓溶解,恢复血液流动,减少相关疾病的风险。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血栓溶栓方案的定义、适应症、药物选择、使用方法及风险评估等内容,以帮助临床医生进行科学的治疗决策。

2. 血栓溶栓方案的定义血栓溶栓方案是指使用药物来溶解血管内形成的血栓,恢复血液流动。

溶栓药物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血栓的主要成分纤溶酶原,或者通过促进纤溶过程中的血栓溶酶系统来实现。

3. 血栓溶栓方案的适应症血栓溶栓方案适用于下列情况:•动脉或静脉血栓•心肌梗死、脑卒中等血栓性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冠心病但需注意,血栓溶栓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病例,部分状况需谨慎使用,如近期手术、出血倾向等。

4. 血栓溶栓药物选择常用的血栓溶栓药物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尿激酶(UK)•链激酶样纤溶酶原激活剂(SK)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应根据病情及风险评估选择合适的药物。

5. 血栓溶栓方案的使用方法血栓溶栓方案的使用方法依赖于药物的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通常情况下,血栓溶栓药物需要通过静脉注射给药。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1.静脉给药:根据药物说明书和身体质量计算剂量,然后通过静脉注射给药。

2.副反应监测:在给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出血情况和血栓溶解程度。

3.治疗评估:在溶栓治疗结束后,通过相关检测评估溶栓的效果。

6. 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血栓溶栓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包括出血、过敏反应等。

因此,在选用血栓溶栓方案前,医生应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判定患者的出血风险•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定期评估溶栓治疗效果7. 结论血栓溶栓方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血栓疾病的方法。

临床医生在使用血栓溶栓药物进行治疗时,需要根据病情和风险评估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密切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通过科学的方案选择和严密的监测,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疗。

改良溶栓方案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改良溶栓方案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改良溶栓方案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疗效观察赵 林 王志红 刘增品 王铁刚 李林芳 石建成 摘 要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途径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48小时微量溶栓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22例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

其中9例采用经典方法治疗,13例患者(9例随机分配患者及4例经典方法禁忌的患者)采用改良方法(静脉窦内留置微导管持续48h 微量溶栓术)治疗。

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抗凝治疗6个月。

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2.1月。

结果:经典方法组:9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静脉窦均获得再通,其中1例植入支架1枚,2例并发脑出血(1例在右侧顶叶,1例在左侧小脑),并发脑出血的1例患者遗留面瘫,N I HSS 评分1分,其余8例0分,预后良好。

改良方法组:13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其中含相对禁忌证病例1例,禁忌证病例3例),脑静脉窦均获得再通,无一例并发或加重脑出血,病程超过3个月的1例患者术后1个月残留语言功能障碍N I HSS 评分1分,其余12例0分,预后良好。

结论:经典方法可以有效治疗脑静脉窦狭窄及血栓形成,但并发脑出血的风险较大,改良方法“脑静脉窦48h 微量溶栓术”有效规避了大量应用溶栓药物的问题,在达到同样疗效情况下更为安全,拓展了血管内途径治疗范围。

关键词 脑静脉窦 血栓形成 溶栓 血管内治疗 改良方法中图分类号:R74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1X (2008)06-0670-03A new thr o m bol ysis schem e for cer ebr a l si n us thr o m bosis 2un r e m itti ng i n jec ti on withm i cr odosis i n 48hour s i n si nus ven osu s ZHAO L in,WANG Z hi 2hong,L I U Zeng 2pin,et a lDepa rt ment of Radi ology ,T he Second Ho s pital of Hebe iM edica lU nive rsity ,Shijiazhuang 050000,ChinaAb stra ct O bject i ve:T o discuss the curativ e effec t and the risk of unre m ittingm icrodosis injecti on in 48h ours in si nus ven o 2s us for ce rebral sinus thr omb o sis .M ethods:22cases with multi path endovascul a r treat ment,9casesw ith classics scheme and 13ca 2s e s with i mp r oved scheme (unre m itting injec ti on with m icrod osis in 48h ours in sinus venos us ).Re sults:In classics scheme group:All of the 9cases were underwent transvenors thr ombol ysis.Mean while ,one of t he cases was treated with stenting ,2ca s e s co mpli 2cati ng cerebra l hemorrhag e.In i m prov ed sche m e gr oup:all of 13cases (1rela tive contraindica tion and 3abs olut e contra indica ti on among t he tota l )were obta i n recanali zation .C onc l u si on:C l a ssic end ov a s cular trea t m ent is an effective m ea s ure m ent for cerebral sinus thro m b osis and stenosis,but it ha s more risk of he morrhage .On equal cura tive effec t,the i mproved sche m e were more safe and extend the indicati on of the endovascul a r trea t ment .Key wor d s ce rebra l sinus t hro m bosis endovascular trea t m ent new sheeme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厅指导性计划课题(5665)作者单位5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医学影像科(赵林、刘增品、王铁刚、李林芳、石建成),神经内科(王志红) 脑静脉窦狭窄及血栓形成是神经科难治性疾病之一。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该怎么治疗?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该怎么治疗?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该怎么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脑血管疾病,常由外伤、感染、肿瘤、凝血机制异常等因素引起。

血栓阻塞静脉窦造成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可使颅内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压力增加,继而导致脑水肿、颅内高压、癫痫和脑出血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据文献报道,颅内静脉窦血栓发生率约为0.5%~2%,因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以往较难作出临床诊断,同时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磁共振成像和脑血管造影等神经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进步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帮助。

在治疗方面,目前临床上主要有抗凝和溶栓治疗。

同时,有学者针对病情较重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探索了以脑血管介入技术实施局部溶栓和机械碎栓、取栓等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 单纯抗凝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可能是由静脉狭窄、血流改变或血液高凝状态等多种原因所致。

抗凝治疗适用于血栓形成时间较短、阻塞程度较轻、血栓无明显机化、全身状况良好的患者。

可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2次/d),或同时加用阿司匹林0.1~0.3g(1次/d)抗血小板聚集,连续使用2~3周至病情稳定后,改用华法林口服,由初始剂量1.25mg(1次/d)逐渐加量,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0~2.5。

密切监测并控制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正常值范围,连续治疗至少6个月。

单个静脉窦血栓形成经抗凝治疗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预防血栓扩展,建立侧支循环,从而加强血液回流代偿,为纤维蛋白自行溶解提供时间,最终使闭塞的静脉窦部分或完全再通。

抗凝治疗的缺点是对于病情复杂如多个静脉窦血栓形成、创伤后需要手术干预的患者,行单纯抗凝治疗未必能获得满意的疗效,甚至存在血栓复发的风险;抗凝时间窗的把握目前仍无定论。

有研究推荐,存在暂时性危险因素的患者可服用华法林3~6个月,有轻度慢性病的患者治疗可以长达1年。

在安全性方面,对于已经存在颅脑外伤或颅内出血的患者,国内外少有因为使用抗凝剂治疗而造成继发性出血的病例。

静脉血栓的溶栓方法

静脉血栓的溶栓方法

静脉血栓的溶栓方法
1、在PICC维护过程中,使用三通,利用负压原理,使尿激酶凭借负压缓慢
进入导管而溶解血栓。

尿激酶可以将纤维酶原激活转为纤维酶,使堵塞导管的血栓溶解,起到溶血作用使PICC导管再通。

2、将病人手臂放在低于心脏水平,取下正压接头,将三通的一侧直臂与PICC管连接使三通处于关闭的状态,消毒三通的侧接口,连接一支20mL注射器。

消毒三通另一直臂接口,连接抽好5∞0U∕ML尿激酶药液的注射器,将三通置于关闭抽好药剂的注射器方向,使20mL注射器的三通开口开放,回吸20mL注射器,使导管内形成负压;将连接20mL注射器的三通口旋至关闭,同时打开连接尿激酶注射器的三通口,导管自动吸入注射器内的尿激酶液,使尿激酶充入管腔,关闭尿激酶端,药液在导管内保留2h。

3、回抽遇阻力,仅见少量血性液体,加大尿激酶药液浓度至IOoOoU/mL,重复上述方法,药液在导管内保留4h;回抽出少量较粘稠血性液体,换5000U∕mL尿激酶药液,使尿激酶充分与血栓接触,药液在导管内保留24h。

可回抽出血性液体(>3mL/3s),根据Cynthia介绍的再通有效的评价方法,导
管再通。

0.9%NS脉冲方式冲洗导管保持导管通畅,10U/mL的肝素盆水正压封管。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发表时间:2013-04-16T11:43:07.8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朱可蓥李珏卉郭建文[导读]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通常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

朱可蓥1 李珏卉2 郭建文2(1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510405;2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内科 510000)【中图分类号】R74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302-011.资料:患者,男,18岁,头晕头痛、呕吐2周,加重伴视物模糊4天于2012年8月3日入院。

患者2日前出现视物模糊,眼球右视重影,头晕沉感加重,时有头胀痛,呕吐较前频繁,起床后四肢无力。

既往史:有乙肝大三阳病史5年余,否认高血压、结核病等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出血史及家族遗传病病史。

体格检查:视物模糊,眼底检查见视乳头轻度水肿及充血,双侧视野手试法未见缺损。

右眼外展受限伴有复试,颈项稍紧,无抵抗,Brudzinski`s sign(-),双侧Kernig`s sign(-)。

左侧膝盖反射、跟腱反射(+++)。

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7.84×109/L,NEUT%: 77.3%,LYM%: 16.6%,RBC: 5.92×1012/L,PLT: 181×109/L,急诊生化正常,心酶4项:CK: 190U/L,余项正常。

肝功六项、血糖正常,血脂六项:Apo-A1: 0.99g/L,HDL-C: 1.05mmol/L,输血4项均阴性。

CPR:20mg/L。

磷脂综合症正常。

凝血INR为1.19,APTT为84.7s。

蛋白C测定:48.4%,蛋白S测定正常。

头颅CT结果提示:上矢状窦、双侧大脑内静脉、大脑大静脉、直窦及窦汇密度稍增高,颅内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

头颅MR、MRV:1、颅脑MRV示窦汇、上矢状窦未见显影,右侧横窦不规则狭窄,结合增强所见上述静脉窦内充盈缺损,考虑上矢状窦、窦汇及右侧横窦血栓形成;双侧大脑内静脉TWI呈稍高信号。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发布时间:2022-10-28T05:15:10.277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17期作者:李智刘雪芳[导读] 回顾分析1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血管介入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李智刘雪芳北京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100049摘要:回顾分析1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血管介入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患者病情变化快、带入ICU鞘管复杂、并发症多、ICU护士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对潜在并发症做好预判,以便配合临床医生及时处理,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介入、护理静脉静脉和静脉窦血栓(CVST)是一组由于多种原因所致的脑静脉闭塞引起的静脉回流受阻及脑脊液吸收障碍疾病。

占全部脑卒中的0.5%-1%。

尽管病因复杂、临床少见,但其发病形式多样、发病部位多变、严重程度各异,常被漏诊或误诊,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

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提高,血管介入治疗技术成为CVST有效的治疗手段。

我科自2017年10月至2021年8月成功救治10例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实施了介入动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17-51岁,平均年龄32.15岁。

均经CT扫描、MRI或DSA等检查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1.2治疗方法 10例患者接受了静脉窦接触性溶栓、经颈动脉穿刺溶栓、机械开通取栓等多种途径联合血管内治疗技术。

所有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均给予口服华法林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

1.2.1静脉窦接触性溶栓:在全麻下经股静脉穿刺,将微导管通过股静脉入路置于血栓远端,并带入鞘管返回监护室,鞘管是由三根微导管组成,其中导引导管直达上矢状窦进行间断的尿激酶溶栓治疗,尿激酶 50万单位溶于5毫升氯化钠中泵入1小时,每日4次,2-4天;微导管给予持续的肝素盐水以5ml/h速度滴入防止堵管,2-4天。

静脉窦血栓形成诊疗规范(最新版)

静脉窦血栓形成诊疗规范(最新版)

静脉窦血栓形成诊疗规范(最新版)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疾病,其病因学特点包括局部原因,如头外伤和局部感染,以及全身原因,如内分泌和内在的血栓形成倾向。

经常使用避孕药的年轻妇女是最常见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临床特征包括急性起病、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癫痫等症状和局部神经功能体征。

辅助检查包括CT、MRI/MRV、DSA等。

治疗方面,对症治疗和内科系统抗凝治疗是主要方法。

血管内治疗适用于临床症状呈明显改善趋势且有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

机械碎栓和药物局部接触溶栓是常用的操作方法。

抗凝治疗终点时间为6-12个月,而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需终生抗凝治疗。

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一般使用局部麻醉,若患者不能配合或有意识障碍,可以用全身麻醉。

常规经皮股动脉和股静脉入路。

首先行全脑血管造影,观察动静脉循环时间,确定闭塞静脉窦段位置、形态,了解有无静脉窦的狭窄和侧支循环状况等。

使用6F导引导管,0.89 mm(0.035 inch)软头泥鳅导丝导引下,小心置入颈内静脉,尽量靠近闭塞段,然后使用微导管技术,将导丝导引的微导管置入闭塞段静脉窦内。

若有可能,尽量测量闭塞段压力梯度(穿过闭塞段置于闭塞的远端测量静脉窦内压力,然后拉回闭塞近端测压,两者之差为压力梯度),以作溶栓再通后对照。

然后将微导管置入闭塞静脉窦内行溶栓治疗,技术与动脉内溶栓相似,可以酌情应用机械性操作。

如导丝头端塑成螺旋状或不规则形状,也可使用拉栓装置将血栓拉出。

静脉窦内给予溶栓药物的同时,可以在动脉内适当给药(尿激酶50万一80万U),促使微静脉栓子溶解。

若因为流出血管狭窄,造成静脉窦血栓形成,即血栓远端静脉窦狭窄所致,可以在狭窄段置入支架,方法同颈动脉支架术,但不使用保护装置。

年龄<15岁,或临床症状逐渐好转者应该谨慎使用,尽量内科抗凝治疗,可以保留微导管在静脉窦内,持续给予尿激酶(2万一4万U/h),总量<400万U。

术后处理包括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或)行抗凝治疗,以防止血栓再次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年3月第18卷第3期JInten,朗tmIdiol2009,№U81世塑
行性、顽固性头痛。

所有患者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超过250mmH20,眼底视乳头明显水肿。

NIHSS评分4—25分。

术前所有患者均同时行MRI及(或)MRV检查确诊。

其中合并出血性梗死5例。

1.2手术方法
常规局麻下股动脉及股静脉下插管,(阱FMPA造影管行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造影,测量脑循环时间,观察静脉窦及双侧颈内静脉充盈情况,明确诊断同时判断手术成功率。

②沿股静脉置入4FMPA造影管通过右侧或左侧颈内静脉至与乙状窦交界处,根据动脉期颈内静脉充盈情况,如双侧均充盈良好,则一般选择右侧颈内静脉进管,如一侧闭塞或血栓形成,一般试选血栓侧进管,如进管困难则可选健侧进管,利用O.035英寸超滑导丝对患侧及上矢状窦进行机械性开通(前后抽拉导丝行机械性破栓),如颈动脉造影时双侧颈内静脉均未见明确显影,则手术置管成功可能性较小。

③沿4FMPA造影置入3FSP微导管沿乙状窦在正侧位结合下将微导管置人上矢状窦前中1/3,行静脉窦内造影,进一步确诊血栓或狭窄。

④静脉窦内留置微导管(图1),持续性泵点尿激酶10万u/24h,48h后造影复查,如静脉窦通畅或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则拔管,继续进行抗凝治疗,如静脉窦梗阻依然明显,症状无明显好转,对无出血性改变患者持续性泵点尿激酶增量至25万u/24h,而对于合并出血性改变患者维持原量不变,每24h或48h静脉窦造影复查,最长持续1周后拔管。

泵点及抗凝期间控制患者的凝血时间(TT)和激活的部分凝血激活酶时间(APl盯)小于2倍延长的范围内。

患者出院后在检测凝血时间的情况下改用华法令继续抗凝治疗。

定期依据’rr和激活APTT检测结果调整华法令剂量。

出院后每半年随访1次,包括腰穿、眼底检查和MRV或DSA检查。

2结果
2l例脑CVT患者,其中合并出血性梗死5例,病程超过1个月2例,病程超过3个月的1例,脑静脉窦均获得再通或部分再通(图2),14例患者痊愈,7例症状明显好转,无一例并发或加重脑出血。

12例患者应用尿激酶10万u/24h持续泵点效果良好,9例患者48h后尿激酶增量至25万u/24h。

3讨论
颅内CVT并不少见,该病临床表现复朵,病死
图1静脉窦血栓溶栓破栓过程
图2显示导丝开通溶栓结果
改良溶栓方案治疗静脉窦血栓形成
作者:赵林, 石建成, 刘增品, 李林芳, 王志红, 王铁刚, 周存和, ZHAO Lin, SHI Jian-cheng, LIU Zeng-pin, LI Lin-fang, WANG Zhi-hong, WANG Tie-gang, ZHOU
Cun-he
作者单位:赵林,石建成,刘增品,李林芳,王铁刚,周存和,ZHAO Lin,SHI Jian-cheng,LIU Zeng-pin,LI Lin-fang,WANG Tie-gang,ZHOU Cun-he(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医学影像科,050000)
, 王志红,WANG Zhi-hong(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医学神经内科,050000)
刊名:
介入放射学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年,卷(期):2009,18(3)
被引用次数:5次
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介入神经放射诊断治疗规范(修订稿)[期刊论文]-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5(10)
2.李宝民;李生出血性脑静脉窦血栓的血管内治疗 2004
3.吉训明;凌峰;缪中荣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治疗[期刊论文]-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4(3)
4.张昱;卢明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5(5)
5.Bousser MG Cerberal venors thrombosis,nothing heparin,or local thrombolysis[外文期刊] 1999(3)
6.de Bruijin SF;Stam J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anticoagulant treatment with low-molecular-wight heparin for cerebral sinus thrombsis 1999
7.卢明鸥;吴江;张昱上矢状窦血栓的病理与临床研究[期刊论文]-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4(4)
8.赵林;王志红;刘增品改良溶栓方案在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应用研究 2008
9.凌峰;缪中荣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学 2003
1.徐铁民.刘家明.张继先小剂量尿激酶连续静脉延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期刊论文]-山东医药2008,48(29)
2.薛彦忠.郝培来.蔡自强.郭仕峰.庞守良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疗效观察[期刊论文]-山东医药2008,48(22)
3.许南燕.邓宇平.赖崇金.钟柳兴.罗伟良.XU Nan-yan.DENG I Chong-jin.ZHONG Liu-xing.LUO Wei-liang肝素预防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后再瘫痪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8,7(7)
4.王建祯.凌锋.吉训明.何心.李社会老年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26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9)
5.蔡永.吴宁生.孙学庆静注常用量甘露醇诱发急性肾衰21例分析[期刊论文]-西北药学杂志2001,16(1)
6.卢天喜.高伟业.陈永群.刘国权冰毯降温与甘露醇联合治疗脑水肿致急性肾衰11例报告[期刊论文]-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1,4(1)
7.蔡可胜重度颅脑损伤脑疝病人术后再次脑疝58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14(7)
8.孙海荣.王晶.SUN Hai-rong.WANG Jin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溶栓抗凝治疗[期刊论文]-中国卒中杂志2006,1(9)
9.赵林.李林芳.刘增品.秦会敏.王铁刚.周存河.ZHAO Lin.LI Lin-fang.LIU Zeng-pin.QIN Hui-min.WANG Tie-gang.ZHOU Gun-he改良溶栓方案治疗解剖变异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期刊论文]-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3)
10.杨冰.赵庆华.赵渝溶栓抗凝联合治疗大鼠急性血栓后对局部管壁的影响[期刊论文]-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1.赵林.李林芳.刘增品.秦会敏.王铁刚.周存河改良溶栓方案治疗解剖变异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期刊论文]-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0(3)
2.武国德.张振昶.李鑫.张廷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期刊论文]-实用医学杂志 2012(6)
3.赵林.李林芳.张楠.刘增品.王铁钢.周存河"开关征"-椎动脉压迫致颈内静脉狭窄二例DSA分析[期刊论文]-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3)
4.武国德.张振昶.李鑫.李健雄.曹骅.张廷华.藤庆兰.石正洪.罗福明血管内介入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2(7)
5.张强.刘增品.刘怀军.高毅静脉窦血栓的比较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期刊论文]-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0(11)
引用本文格式:赵林.石建成.刘增品.李林芳.王志红.王铁刚.周存和.ZHAO Lin.SHI Jian-cheng.LIU Zeng-pin. LI Lin-fang.WANG Zhi-hong.WANG Tie-gang.ZHOU Cun-he改良溶栓方案治疗静脉窦血栓形成[期刊论文]-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