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民书法隶书 宋 陆游 沈园二首其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照民书法隶书宋陆游沈园二首其一
沈园二首其一宋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基本信息
《沈园二首》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两首悼亡诗。
这是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对发生在四十多年前的一场爱情悲剧的惨痛回味。
诗人旧地重游,感怀往事,和泪命笔,寄托哀思。
作品译文
城墙上的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亭台池阁。
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这里我曾经见到她美丽的侧影惊鸿一现。
作品鉴赏
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在今浙江绍兴)写下的悼亡诗。
作者三十一岁时曾在沈园与被专制家长拆散的原妻唐琬偶尔相遇,作《钗头凤·红酥手》题壁以记其苦思深恨,岂料这一面竟成永诀。
晚年陆游多次到沈园悼亡,这两首是他的悼亡诗中最为深婉动人者。
诗的开头以斜阳和彩绘的管乐器画角,把人带进了一种悲哀的世界情调中。
他到沈园去寻找曾经留有芳踪的旧池台,但是连池台都不可辨认,要唤起对芳踪的回忆或幻觉,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
桥是伤心的桥,只有看到桥下绿水,才多少感到这次来的时节也是春天。
因为这桥下水,曾经照见像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的凌波仙子的倩影。
可以说这番沈园游的潜意识,是寻找青春幻觉,寻找到的是美的瞬间性。
梁启超读陆游那些悲壮激昂的爱国诗章时,曾称他为“亘古男儿一放翁”,岂料沈园诗篇又展示了这位亘古男儿也知儿女情长之趣,他甚至在被摧折的初婚情爱中、在有缺陷的人生遭遇中,年复一年地体验生命的青春,并且至老不渝。
如果说《钗头凤》词在吟味稍纵即逝的相遇时,还未忘昔日山盟海誓,还有珍藏心头的锦书,隐约地发散着生命的热力的话,那么这里在体验惊鸿照影的虚无飘渺时,已感受到香消为土、柳老无绵的生命极限了。
在生命限处,爱在申辩自己的永恒价值,这是《沈园二首》留给后人的思考。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公元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曾任镇江隆兴通判。
公元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
第三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
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网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