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钙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 5 ] 张淑华 , 刘鸿彬. 干扰素 治疗 乙型肝炎不 良反应 的护理 C J 7 . 现
代医药卫生 , 2 0 1 0 , 2 6 ( 1 1 ) : 1 7 3 0 — 1 7 3 1 .
[ 6 ] 杨丽君 , 邓楠. 干扰 素不 良反应 文献分 析C J 3 . 中国药房 , 2 0 0 7 ,
二
隧 理 论与 簸黢
2 0 1 3 年第 2 6 卷第 1 5 期
Vo 1 . 2 6 , No . 1 5 , A - u g 2 0 1 3 J Me d T h e or 歇P r ac 曛 2 0 3 3
[ 8 ] 田 原. 我国中药 注射制剂 发展现状及前景述评 C J ] . 中国现 代 中
2 . 1 两组 患儿 治疗后 2 4 h尿蛋 白定量 、 血浆 白蛋 白、 血浆胆 固醇指标均 明显好 于治疗前 , 差 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O . 0 5 , 而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好转 幅度大于对照组 , 差异显著 , P <0 . 0 5 , 有统计学意 义。见表 1 。
1 . 4 疗效评 定标 准 完全缓 解 : 患者 临床症状 及体 征完 全 消失 , 2 4 h尿蛋 白定量 、 血浆 白蛋 白、 血浆胆 固醇等各 项指标
儿 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 。由于高血脂 可增加血 液黏稠度 , 从 而引起 高凝 状态 , 促进血栓形成 , 加重 了肾小球 的损伤 , 严重 影 响治疗效果 与预后 情况 。低分 子肝素 可 明显改 善原 发性 肾病综合征 的高凝状态 , 降低 患儿尿 蛋 白排泄 , 从 而保 护 肾
1 8 ( 3 2 ): 2 5 3 6 - 2 5 3 7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中国医疗前沿China Healthcare InnovationM arch ,2008Vo l ,3No.62008年3月第3卷第6期作者简介:景照峰(1973-),女,主治医师,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
肾病综合征存在高凝状态,尤其是随着利尿剂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使高凝状态进一步加重[1],目前临床上采用抗凝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0例患者均为我科住院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16—65岁,病程5--9月;对照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18—67岁,病程4--10月。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均无显著差异。
1.2方法:1.2.1治疗方法:(1)对照组20例行常规治疗:口服强的松1mg/kg.d(不超过60mg ),潘生丁50mg ,3次/日,辛伐他汀20mg,1次/日,(2)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u,,皮下注射,1次/日。
1.2.2观察指标: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分别观察血、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 LB)、血肌酐(S cr )、总胆固醇(Tc h)、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 T )、纤维蛋白原(FiB),并观察血压、有无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
1.3统计学方法采用组间及治疗前后均采用t 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
22.结果:两组患者症状如水肿、胸水、腹水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前后测定结果比较见表1,对照组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下降、血浆白蛋白上升、总胆固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下降、血浆白蛋白上升、总胆固醇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纤维蛋白原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两组血肌酐、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无明显改变,无1例有出血倾向。
低分子肝素钙与依那普利治疗肾病综合征
低分子肝素钙与依那普利治疗肾病综合征【摘要】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与依那普利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9例确诊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采用强的松、潘生丁及其他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钙与依那普利。
结果经4周治疗,两组患者均出现尿蛋白下降,血浆白蛋白上升,血脂下降,但治疗组变化更明显,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低分子肝素钙与依那普利联用有利于尿蛋白的减少,血浆白蛋白的提升,血脂的控制,有利于肾病综合征的早期缓解。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低分子肝素钙;低那普利;疗效肾病综合征常伴有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大量蛋白尿可以作为一个参与肾脏病变的独立致病因素,长期存在可引起肾小球结构和功能损害,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功能不全。
低分子肝素可以防止血管内凝血及肾小球内凝血,出血危险性小,个体差异小;ACEI能减少蛋白尿,抑制肾脏组织细胞炎症反应和硬化过程,延缓肾功能减退,因此,抗凝治疗与ACEI的运用在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
自1999年1月~2005年1月笔者对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在激素与潘生丁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与依那普利,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49例均为在我院住院确诊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其中男30例,女19例,平均年龄30.5岁,病程1~25个月。
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4例。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因、临床表现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1)对照组:强的松1mg/(kg·d)(不超过60mg/d),清晨顿服,潘生丁50~100mg,口服3次/d,同时对症选用利尿、降压等药物;(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IU,皮下注射,每日1次,依那普利5~10mg,口服,每日1次。
1.3 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与治疗4周时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周血小板计数、PT、APTT,并观察临床症状以及有无出血倾向。
低分子肝素钙的药理作用
3.1 腹部皮下注射腹部皮下脂肪多, 毛细血管相对少皮下注射面积大, 温度 恒定, 药物吸收快, 不受运动的影响便于操作, 特别适宜需卧床休息的患者。 故可作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首选部位。 3.2 脐旁两侧与脐周上下传统的腹壁皮下注射范围为距脐周5cm的环形区 域, 两次注射间距2cm。 脐旁两侧距脐注射较脐周上下距脐10cm注射能明显 减少淤血、减轻疼痛。腹壁脐旁两侧5cm注射, 可以提起腹部皮肤, 使之形 成一皮肤皱褶, 针头垂直刺人提起的皮肤皱褶内, 回抽无回血, 药液注人脂 肪层, 不易误人肌层, 减少出血机会。腹壁脐周上下注射时, 对较胖的 人, 难以提起腹壁皮肤形成一皱褶, 深浅难以掌握, 过深易损伤腹直肌, 过 浅易注人皮内。
二、低分子肝素钙的注射流程及注意事项 1.准备用物,药物。(与注射本医嘱严格查对床号、姓名,以及药物使用剂 量,有效期等,半支剂量的药物特别注意,并标示。如发现不相符应及时查 找原因(有药无医嘱…),与上一班负责人班核查;如果注射时发现患者不 在应及时与患者取得联系,尽量不耽误治疗用药,若病人回家拒不返回,应 在注射本注明原因,并与下一班做好交接,及时通知医生。)
低分子肝素钙的规范注射
心内科 刘宁
一、了解低分子肝素钙的药理作用 二、掌握低分子肝素钙的注射流程及注意事项 三、掌握减少低分子肝素钙注射疼痛与出血的技巧
一、低分子肝素钙的药理作用
低分子量肝素(LMWHS)钙是一种新型的抗凝血酶Ⅲ(ATⅢ)依赖性抗血栓形成 药,是有效的抑制血栓形成的新型药物,临床应用不需要连续实验监测,12次/d皮下给药即可完全发挥抗凝作用,与普通肝素相比,生物利用度高, 抗栓作用强、出血不良反应少,半衰期长,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 率低。 适应症:主要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 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和心肌 梗死, 还用于体外循环和血液透析等 禁忌症:(1) 对本品过敏者(过敏反应症状与普通肝素钠相同)禁用; (2) 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禁用; (3) 血小板减少症,在有本品时体外凝集反应阳性者禁用。 用法:只用于皮下注射,不能用于肌肉注射,肌注可导致局部血肿。护士取 回药物→与注射本医嘱核对填写信息→冷藏保存
低分子肝素钙的临床应用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普通肝素是由葡萄糖胺和葡萄糖醛酸交联而成的粘多糖酯,分子量0.5~3万之间。
低分子量肝素占1/3,有较强的抗凝作用,而高分子量肝素易导致出血、血小板减少、骨质疏松、脂质代谢异常等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受限。
低分子肝素:肝素经化学或酶解聚后生成平均分子量在4000~6500之间的肝素片段。
临床常应用的有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钠。
因其分子量较小,不易被凝血因子IV中和,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形成复合物后,使凝血酶和活化X因子失活,发挥抗凝和纤溶作用;其生物利用度高达98%;量效关系明确,定剂量时抗凝效果易于预测,皮下注射使用方便、作用稳定而持久、无需做凝血机制监测;血浆半衰期较普通肝素长2~3倍,不易透过胎盘屏障,所以在临床抗凝治疗中应用广泛。
临床治疗适应症:1、心血管疾病:如联合阿托伐他汀、降纤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及预防中,可降低再梗死率及死亡率、心脏冠脉支架介入术中及术后血管再狭窄中的应用。
2、外周闭塞性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
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2次/d,连续7-14天。
3、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病48小时内给予低分子肝素 7500IU IH BID*7天。
4、休克衰竭期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不仅改善机体的高凝血状态,还能纠正和改善抗凝与促凝的活性失衡状态。
5、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病人,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低分子肝素能降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改善了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紊乱,而且对减少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起到有益的预防作用。
6、心脏病人妊娠期抗凝,可预防血栓栓塞的发生。
7、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肾病综合症及慢性肾功能衰竭,低分子肝素 8U/kg q12h;泼尼松龙 0.5mg/kg.d加入生理盐水 100ml中静滴 2周一疗程,能有效改善肾功能及临床症状。
8、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高凝和血栓前状态的首选药物:低分子肝素4 000U皮下注射,2次/d,连续10天。
crrt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标准
crrt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CRRT治疗是一种常见的重症监护治疗方法,用于急性肾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危重症患者。
在CRRT治疗中,低分子肝素是常用的抗凝剂之一,用于防止血管内管道的凝血和防止血栓形成。
在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剂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一、CRRT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CRRT治疗适用于急性肾损伤、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危重症患者。
禁忌症包括出血倾向、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广泛性血管内凝血等情况。
在确定使用CRRT治疗时,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血液凝血功能状态,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二、低分子肝素抗凝剂的作用机制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抗凝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防止血液凝固。
在CRRT治疗中,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阻止血管内管道的凝血和防止血栓形成。
低分子肝素还可减少血栓栓塞、循环系统的血栓形成,有助于维持病患的血管通畅。
1.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和凝血功能状态等因素,确定低分子肝素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一般而言,CRRT治疗开始时需进行一次性大剂量的肝素给药,以建立有效的抗凝状态;继而采用维持剂量,适时调整剂量以维持治疗效果。
2.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APTT、PT、INR等,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低分子肝素的剂量,避免发生过度抗凝或凝血状态。
3.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4.严格遵循护理规范,确保CRRT治疗过程中低分子肝素抗凝剂的安全有效使用,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和凝血异常。
四、低分子肝素抗凝剂的常见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1.出血:出现出血的患者应停止低分子肝素的使用,采取积极止血措施,包括输注凝血因子、血浆等,并及时调整低分子肝素的剂量。
2.过度抗凝:如出现APTT、PT、INR过长等迹象,应及时停用低分子肝素,输注抗凝酶等解抗凝药物,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
crrt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crrt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近年来,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已成为危重患者肾脏功能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
在CRRT治疗过程中,低分子肝素被广泛应用作为抗凝剂,以避免在血液循环中发生凝血事件。
然而,低分子肝素的使用需要严格控制剂量,以确保患者能够达到良好的抗凝效果,同时又不会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
本文旨在探讨CRRT治疗中低分子肝素抗凝标准的制定及实施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相关参考和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低分子肝素的抗凝原理和应用标准,我们希望能够为提高CRRT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帮助。
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质量。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CRRT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的概念进行概述,并明确本文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首先介绍CRRT治疗的概述,包括定义、适应症、治疗原理等内容;其次阐述低分子肝素抗凝的原理,探讨其在CRRT治疗中的重要性;最后详细讨论低分子肝素抗凝的标准,包括给药途径、剂量调整、监测方法等方面。
在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探讨低分子肝素抗凝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并展望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整篇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旨在全面阐述CRRT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标准的相关内容。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主要在于探讨CRRT治疗中低分子肝素抗凝的标准。
通过对低分子肝素抗凝的原理及标准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治疗指导,确保患者在接受CRRT治疗过程中获得最佳的抗凝效果和疗效。
同时,通过本文的研究,也可以为今后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促进临床实践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2.正文2.1 CRRT治疗概述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一种用于重症患者进行血液净化的技术。
它主要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患有急性肾损伤(AKI)或其他严重的肾脏功能障碍的患者。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选 择原发
【 摘要 】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肾病综合 征的临床疗效及相 关肾功 能指标 的变 化。方法
性 肾病综合征患者 7 例 , O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 5例。对照组常规应用 泼尼松及其他 药物 , 治疗组在 对照组
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 (5 0I 皮下注射。观察 比较两组 的I床疗效及相关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 20 U)
糖 尿 病 是 由 多 种 原 因 引 起 的 以 慢 性 高 血 糖 为 特 征 的 代
1 22 健 康 教 育 ..
谢紊乱 。糖尿病 的患患者数 随着 人 民生活水 平 的提 高 , 生活 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 。重视糖 尿病患者 的健康教 育 , 使 患者能掌握科学 的 自我管理 的方 法 。笔 者所 在科 室对 糖 尿 病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 , 效果 满意 , 报告 如下 。
疗的保证 。向患 者解 释 降 糖药 的应 用 , 药 方法 和注 意 事 服
选 取 20 0 9年 8月 ~ 0 0年 2月 符 合 D 诊 21 M 项 ; 胰 岛 素 治 疗 的 患 者 , 解 胰 岛 素 的作 用 , 范 胰 岛 素 注 对 讲 示 射 的 方 法 。 ( ) 食 指 导 : 据 患 者 每 日饮 食 所 需 的热 量 , 3饮 根 制 定 合 理 的 膳 食 搭 配 。 定 时 定 量 进 餐 , 物 以 粗 粮 为 主 , 量 食 适
3 患 者 由 于凝血 因子 Ⅸ 、 下 降 , 维蛋 白 Ⅺ 纤 原。 B一血栓球蛋 白和血小板水平增加 , 血小 板的粘 附和凝 聚
力 增 加 , 凝 血酶 Ⅲ和 抗 纤 溶 酶 活 力 降 低 , 尿 剂 使 血 液 浓 抗 利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临床新进展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临床新进展刘玲低分子肝素钙(LMWH) 是一种新型抗凝药,是肝素降解得到的低分子量片段[1]。
低分子肝素钙具有快速和持续抗血栓形成作用,由于其对血小板影响较小,故出血几率低。
因此,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时无须实验室检测,该药为抗凝血酶,它可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 t-PA) , 从而可促进纤溶系统的活性[ 2、3]。
其分子量小,皮下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接近100%,具有抗栓作用强、副作用小的优点[4],适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及血栓形成, 对于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显著疗效[5]。
注射部位淤斑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观察中发现出血面积可高达8 cm~10 cm, 此外, 还会出现皮下血肿和疼痛、注射部位发红、皮肤瘙痒等, 严重时会出现硬结和坏死, 给病人心理上造成紧张, 引起误解, 不利病人的康复[6]。
为了提高注射满意度,减少疼痛及皮下出血的发生,护理同仁在注射部位、注射方法、按压时间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现综述如下:1.注射部位改进传统皮下注射法常用部位为: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大腿外侧方[7]。
焦旸等人提出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宜选择腹壁前外侧,位置在脐上下5cm、左右10 cm 范围内( 除外脐周1 cm)[8];开月梅等人提出注射部位为脐部U 状区域, 轮换注射部位在脐上下5 cm、左右5 cm( 脐周1 cm 以外) 范围内, 将腹部分为4个象限, 4 个象限轮换进行注射, 这样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又可以使药液充分吸收, 防止发生累积[9];吕云霞等人则提出注射部位为髂脊上方腹部、脐部左右两侧5cm~10 cm 处, 前后两次注射部位相距2 cm,这样可以避开腹直肌[10],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
2.注射方法改进2.1 留置气泡技术传统皮下注射法注射前要求排尽注射器内空气[7]。
在临床工作中, 注射小剂量药物时, 针头处常遗留一定的药液,从而使药物不能完全进入体内,不仅造成使用剂量不准确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因药物的浪费和经济上的损失,造成病人和家属的不安心理[11]。
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肾病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L; ③水肿 ; 血脂 升 高 。其 中① ② 为 诊 断 所必 须 l 。 无症状 的患者 于治疗 1 天后 常规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 ④ 1 ] 5 肾病综合征 NS常存 在高凝状 态 , 其常见而严重 的并发 检查 。 症之一是并发各种 深静脉 血栓 , 肺梗 塞 、 如 肾静 脉或下 14 统计学处理 : . 所有数 据采 用 S sl . 软件统 p s2 0 肢静脉血栓形成 。轻 者增 加治疗 难度 , 重者 危及 生命 。 计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 的 比较采用 X 检验 , <O 0 率 P .5
E3 尚德 俊 , 玉芬 , 2 侯 陈柏 楠. 围静 脉 疾 病 学 [ . 京 : 民 周 M] 北 人
军 医 出版 社 ,0 1:5 6 2 0 2 —2
作用强于相 同剂量普通肝素 。另外 , 低分子肝 素也能 改
E3 张 文 , 3 陈楠 等. 肾病 综 合 征 合 并 深 静 脉 血 栓 和 肺 栓 塞 的诊
12 给 药 方 法 : 据 临 床 症 状 、 征 及 辅 助 检 查 , 缩 从 而 加 重 高 凝 状 态 。 随着 糖 皮 质 激 素 及 强 利 尿 剂 的 . 根 体
一
经 诊 断 明确 , 即 给予 足 量 强 的松 治疗 。 治 疗 组 予 丹 使用 , 立 这种并发症显然有所增多 。其不仅增加了治疗难
发生 D P, 组 比较有 显著性 差异 ( d0 0 ) V 2 P . 5 。结论 : 丹红注射液联合低 分子 肝素钙 能够显著减 少 肾病综合征 下
肢 深静 脉 血栓 的发 生 率 。
【 键 词 】 红 注射 液 ; 分子 肝 素 钙 ; 发 性 肾病 综 合 征 ; 关 丹 低 原 下肢 深 静 脉 血 栓 【 图分 类 号 1 5 9 中 R 4 【 献标 识码】 文 A 【 章 编 号] 62 0 5 2 1 )1 0 1 -0 文 1 7 —3 1 (0 10 - 0 9 2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肾病综合征下肢静脉血栓20例临床观察
临床上常用 的抗凝剂 为肝 素 , 在体 内、 体外 肝索均有强大抗
凝作用 。肝素 的抗凝 作用 主要 依赖 于抗 凝 血酶 m( T—I ) A I 。 1 A T一Ⅲ是凝血酶及 因子Ⅻa Ⅺa ]a Xa 、 、 、 等含 丝氨酸残 基蛋 白 X 酶 的抑制剂 。普通肝索 可分离抗 血栓 活性和抗 血凝 活性 , 血浆 中凝血酶 ( 即因子 Ⅱa 活性与血凝关 系密切 , ) 因子 Xa 活性 与血 栓形成关 系较 密切 。肝 素 的活 性与其 不 同组 分分 子量 大小 有
血 活酶 时 间 ( e r 、 维蛋 白原 ( I ) 血 浆黏 稠 度 , A r )纤 FB 、 治疗 前 后 下 肢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情 况 。③ 结果 观 察 组 患 者 治 疗后 P T和 A T 延 长 , 维 纤 蛋 白原 降低 , 浆 黏 稠 度 减低 , 对 照组 无 明显 变化 。 观 察 组 无 双 下肢 静 脉 血栓 形成 , 照组 下 肢 静 脉 血 栓 形成 4例 。 两组 相 比 差 异有 统计 血 而 对
统计 学 意 义 (P < . 5 。 见 表 1 00 ) 。
1 2 治疗方法 .
两组患者均 给予泼尼松 1 s ( g・ ) 双 嘧哒 m/k d 、 表 1 治疗 前后 两组患者 的凝血指标及血浆黏稠度变化 ( x±S)
莫 5m , 0 g 3次/日、 洛汀新 1mg 1 日口服 , 0 , 次/ 降血脂 药物 治疗 。
关 , 分 子 肝 素抗 凝 血 因子 Xa活 性 / 凝 血 活 性 比 值 为 15— 低 抗 .
[ ] 诸葛亚. 2 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预 防及 治疗探讨 [ ] 中 J.
低分子肝素钙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注 :治疗 前后 积 分差 值= 治疗 前 总积 分一 治疗2 周后 总积 分 ,两 组病
例 积分差 值 不符 合正 态性 ,采用Ma n n — Wh i t n e yU检 验 。
均为 I 、I I 度损 伤 ,对 于 该治疗 方法 对于 Ⅲ度 踝 关节韧 带损 伤的疗 效则 有待进 一步证 实 。本试验仅 针对治疗 期 间 ( 2 周 )的临床 疗效观
[ 2 】 Ka n n u s P , Re n s t r o m P . Cu r r e n t c o n c e p t s r e v i e w: T r e a t me n t f o r
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 P <O . 0 5 );治疗 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
2 0 1 3年 4月第 1 1 卷 第1 0期
2 . 4统计处理
・
临床研究 ・ 6 1 5
表2 两组2 周 后 临床 疗 效 的 比 较
全部数据均采用s p s s l 3 . 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 用卡方
检验 ,等级资料两样本 比较用秩和检验 , 计量资料采用 土s 表示均数和 标准差 ,两样本均数 比较若符合正态性及方差齐性用成组舛 佥 验、不符合 用秩和检验 ,检验水准取 o 【 = 0 . 0 5 , P ≤0 . 0 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 5两 组治疗前后评分 比较
治疗 的基础 上加 用低 分 子肝 素钙 5 0 0 0 I U,每 日 2 次 ,皮 下注 射 ,总 疗程 2 周 。在 治疗 前和 治疗 2 0 d 后分 别 收集血 标本 测定 F 1 + 2 、F b g 、 V 测尿素 氮 、血 肌酐 、血 浆蛋 白、血脂变化 。 1 . 3统计学方法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灯盏花素预防肾病综合征患者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
[14]许戎. 血肌酐与胱抑素C 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 的临床价值[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6):415419.
[] , , , 6 Au TH Bruckner A Mohiuddin SM et al. The prevention of con [] , , ( ): trastinduced nephropathy J . Ann Pharmacother 2014 48 10
13321342.
A
1002266X 2018 42006003
肾病综合征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因白蛋 综合征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以 白大量丢失,脂蛋白合成代谢增加和分解代谢减少, 及肺静脉血栓,二者也可相互影响。有研究证 凝血、抗凝、纤溶因子系统失衡,使患者存在血液高 实[1],约50%的深静脉血栓伴随有或无症状的肺栓 凝状态。在肾病综合征治疗过程中,大量利尿剂、糖 塞,而80%的肺栓塞都伴有深静脉血栓,严重影响 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使用导致患者血液浓缩及黏滞性 患者生存质量、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另外,血液高凝 增加,进而加重高凝状态。静脉血栓栓塞症是肾病 状态还会加重肾脏负荷、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蛋白
血栓形成。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灯盏花素;肾病综合征;静脉血栓;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24 h
尿蛋白
: doi 10. 3969 / j. issn. 1002266X. 2018. 42. 018
: (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探析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外科术后静脉血栓的作用
探析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外科术后静脉血栓的作用发布时间:2022-11-25T08:38:18.266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17期作者:周丹丹[导读] 目的:探析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外科术后静脉血栓的作用周丹丹重庆红岭医院重庆市 400010【摘要】目的:探析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外科术后静脉血栓的作用。
方法:选择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期间在我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均分为参照组(n=40,术前不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和研究组(n=40,术前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两个组别。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2.50%)相比较参照组的发生率(15.00%)更低,且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也要低于参照组(20.00%),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低分子肝素钙应用于外科手术中,能够有效的预防患者术后发生静脉血栓的几率,同时能够降低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外科手术;静脉血栓;预防作用静脉血栓是临床外科手术后较为多见的并发症[1]。
针对此类情况,临床中主要采用药物干预的方式,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化,从而实现溶解血栓的目的[2]。
低分子肝素钙能够促进纤溶酶的产生,加快溶栓速度,对于预防及溶解术后静脉血栓具有重要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期间在我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均分为参照组(n=40)和研究组(n=40)两个组别。
80例患者中男、女性患者的列数分别为46例、3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28±5.12)岁。
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参照组患者在术前不予以抗凝干预;而研究组则在术前1h-2h间,对患者实施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国药准字H20000706;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4ml:4000IU)干预,单次注射剂量为0.4ml,每天注射1次,连续干预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