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态学基本知识
生态学基本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ecology):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重心是生态系统.2.生态学研究的对象的四个层次:●个体:是有机体对环境的反映。
●种群: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组成的复合体。
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比、性比、种内关系和空间分布结构等。
60年代前是研究主流。
●群落:栖息在同一区域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复合体。
群落的结构、演替、多样性、稳定性。
群落组成和结构的过程。
●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
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3.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分为野外、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野外是首选、并且是第一性的。
如了解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动●实验研究是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补充手段。
优点是条件控制严格,对结果分析比较可靠,重复性强。
--自然条件下试验法,如驱除寄生虫以研究雷鸟种群的动态。
●理论研究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模拟研究。
在种群生态学中,研究种群动态,种群增长和种间竞争。
预测结果还必须通过现实来检验,根据现实通过修改模型参数,使研究结果逐步逼近现实等.第二章个体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2环境:生物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一定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3生境:特定群落的生态因子的总和(无机环境)称为生境(Habitat)。
生境是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对生物具有更实际的意义。
4限制因子:在众多的生态因子中,那些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而限制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关键性因子,叫做限制因子。
5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指生物控制自身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恒定状态。
生态学基础知识

生态学基础知识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涵盖了从微观的分子层面到宏观的生态系统层面的广泛内容。
这门学科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态学中的生物因素。
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种生命形式。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比如捕食与被捕食关系。
老虎捕食鹿,鹿吃草,这就是一个简单的食物链。
而在这个食物链中,每种生物的数量和分布都会影响到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竞争关系也是常见的,比如同一片森林中,不同的树种可能会竞争阳光、水分和土壤中的养分。
此外,共生关系也很有趣,比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根瘤菌能够帮助植物固定氮元素,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生存的场所和营养。
环境因素在生态学中同样至关重要。
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非生物环境包括阳光、温度、水分、土壤、空气等。
阳光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不同的生物对阳光的需求和适应方式各不相同。
比如,向日葵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转动花盘,以获取更多的阳光。
温度对生物的分布和生理活动有着显著影响。
有些生物能够在寒冷的极地生存,是因为它们具备特殊的抗寒机制,如厚厚的皮毛或特殊的血液流动方式。
水分是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质,沙漠中的植物往往有着发达的根系,以吸收稀少的水分。
土壤的质地、肥力和酸碱度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生物环境则指的是周围其他生物对某一生物的影响。
比如,寄生生物会依赖宿主生物生存,同时可能对宿主的健康造成损害。
互利共生的生物相互依存,共同受益。
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层次。
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等。
森林生态系统中,树木是主要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有机物。
各种动物是消费者,它们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
微生物则扮演分解者的角色,将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分解为无机物,重新回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利用。
生态学基础知识重点整理

生态学基础知识重点整理一、生态学概述1.1 生态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生态学的发展历程1.3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二、生态系统2.1 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2.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2.3 生态系统的层级结构2.4 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三、生物多样性3.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分类3.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3.3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和损失3.4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策略四、群落生态学4.1 群落的定义和组成4.2 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和结构4.3 群落的演替和稳定性4.4 群落的相互作用和竞争关系五、种群生态学5.1 种群的定义和特征5.2 种群的数量动态和增长模型5.3 种群的分布格局和生活史特征5.4 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六、生态位和资源利用6.1 生态位的概念和类型6.2 生态位的竞争和分化6.3 资源的利用和分配6.4 生态位的演化和适应性七、生态系统的演替7.1 生态系统演替的概念和类型7.2 生态系统演替的驱动因素7.3 生态系统演替的过程和特征7.4 生态系统演替的影响和重建八、生态学与环境保护8.1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价值8.2 生态学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8.3 生态学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应用8.4 生态学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九、全球变化与生态学9.1 全球变化的概念和影响9.2 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9.3 全球变化对物种适应性和分布的影响9.4 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总结: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它关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适应,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群落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生态位和资源利用、生态系统的演替等内容。
这些知识帮助我们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生态学也需要关注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生态学的基础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二章 生态学基本原理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东亚-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 2010年3月
?
?
氮循环:氧化和还原途径众多
大气是最大的氮库: 79% N2 岩石和沉积中很少 海洋中缺乏 人类活动包括:合成氨和化肥施用 生物学传输机制
最主要的N2还原为氨态氮的途径:固氮菌固氮 氨态氮被生物转化为有机氮:同化 氨态氮氧化成硝态氮:硝化 有机氮分解为氨态氮:氨化 硝态氮还原为气态氮:反硝化
1980’s
Atmospheric increase = Emissions of Fossil fuels + Emissions of land use - Oceanic uptake - Missing carbon sink 3.3(±0.2)= 5.5(±0.5) +1.6(±0.7) - 2.0(±0.8) - 1.8(±1.2)
第二章 生态学基本原理
内容
种群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种群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群落生态学
I: no interaction
II: mutualism
III: predation/parasitism
IV: competition
V: ammensalism
温室效应与全球碳循环:排放出的碳不是都储在大气 圈中
年
1800 2000 差值
大气中CO2 浓度ppm 大气中储C 量 GtC 累积排放量 GtC
备注
工业革命 前 当前包括 其它排放
280 369 89
594 782 188
0 480
292?
Temperate East Asia
2 Missing carbon sink:问题的提出
生态学基本知识点

生态学基本知识点生态学是一门关于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生物圈以及与生物圈的物理和化学环境相吻合的地球上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
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向来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一些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点。
一、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和非生物生物因子组成的系统。
它是包括有机体、环境和能量在内的一个生物集群。
生态系统的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指没有受到人类干扰的生态系统,如天然林、海洋和草原等;人工生态系统主要指人类干预后形成的生态系统,如农业、林业、畜牧和城市等。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运转的一种稳定状态,生态平衡包括能量平衡、物质平衡和群落平衡。
其中,能量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个群落之间的能量流动保持稳定。
物质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原材料的回收和利用保持平衡。
群落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个种群之间的数量保持稳定。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物种、生境、生态因子和生物群落。
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的基本单位,是所有生命的组成部分。
相对来说,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才是自然生态系统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
物种数量多少及其分布大小和范围,都是影响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
生境是物种生活的地方,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生态因子包括气候、土壤、水和光照等自然因素以及机械性、生物性、化学性等生活因素。
有时,生境、生态因子和物种被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中三个基本的组成部分。
生物群落是指生态系统中由许多种不同的生物所组成的一个群落,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高度的互相依存性和自我调节性。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还可能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三、生态问题和生态保护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学科,但由于人类经济、社会和生活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物种灭绝和生态失衡等问题也不断出现。
A63-园林生态学-第二章

(五)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
❖不可替代性:生态因子虽非等价, 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 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
❖但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
由其他因子来补偿。但只能是在一
❖ ②气候指示植物。如椰子的开花是热带气候的 标志,如生长桫椤、莲座蕨的地区表明为热带 或亚热带潮湿气候带 。
❖ ③矿物指示植物。如海洲香薷是铜矿脉的指示 植物,问荆、云杉可用以指示金矿 ,喇叭茶可 指示铀矿等 。
❖ ④环境污染指示植物。如唐菖蒲的叶片边缘和尖 端出现淡黄色片状伤斑,则说明空气中存在HF污 染。许多种地衣和苔藓植物也对大气中SO2敏感, 环保部门已把它们作为检测SO2污染程度的指示植 物。有些水生植物可指示水体有机物污染或重金 属污染的指示植物,如微囊藻、颤藻、眼虫等在 水体中为优势类群时,表明水体有机污染严重。
狭光性(stenophotic)
▪ ……
……
生物对温度的耐受
生
狭温喜冷生物
命
活
狭温喜热生物
动
或
数
广温性生物
量
温度变化梯度 低→高
(五)生物内稳态及耐性限度的调整
❖1、内稳态 生物通过控制体内环境(体温、糖、氧浓 度、体液等),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
维持体内环境稳定能够扩大生物的生态幅 与适应范围,但并不能完全摆脱环境的限 制,它只能扩大自己的生态幅度与适应范 围,成为一个广适应种。
❖ 适应:生物对环境压力的调整过程。
动物的保护色、警戒色与拟态
A 树皮纺织娘(Bark katydid) B 枭蝶(Owl butterfly) C 枯叶蝶
《生态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精选ppt
18
三、种间关系
1.种间竞争
➢ 高斯假说——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由于竞争的结果, 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在进化过程中,由于激烈的 竞争,可能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一个物种完全排斥 另一物种;二是两个物种之间必须出现栖息地、食性、 活动时间或其它特征上的生态位分化。
➢ 生态位是指生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 作用。
精选ppt
21
二、群落的结构
第二章 生态学基础知识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
间相互关系及其机理的科学。环境 科学则是以人类为中心,把人类生 活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作为一个整体 来研究的一门学科。因此,生态学 作为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可以指 导人们研究人类生存、发展与环境 的相互关系。
精选ppt
1
本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 第二节 种群生态学 第三节 群落生态学 第四节 生态系统生态学 第五节 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态平衡
I型——凸型存活曲线。表示种群在达到生理寿命之 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如人类和一些大型哺乳动物。
II型——对角线存活曲线。表示种群各年龄期的死 亡率基本相同,如鸟类、大多数爬行动物和一些小 型哺乳动物。
III型——凹型存活曲线。表示种群幼体的死亡率很 高,只有极少数个体能够活到生理寿命,如大多数 鱼类,两栖类、海洋无脊椎动物等。
0.014
0
0.014
2.0
0
-----
精选ppt
死亡率 qx
0.563 0.452 0.412 0.225 0.290 0.409 0.692 0.000 1.000 -----
Lx
Tx
102
2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态学基础知识

生态学基础知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它涉及到生物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生态学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
生物群落由各种生物物种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而非生物因素包括土壤、水、气候等,它们提供了物质和能量的环境基础。
生物群落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
二、能量流动能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资源。
太阳是能量的主要来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形成有机物质。
其他生物则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的方式从植物中获取能量。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以一定的流动方向传递,高层级的消费者只能获得低层级消费者提供的能量。
三、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在生物群落中的循环和再利用过程。
其中,氮、碳、磷等元素的循环特别重要。
氮在大气中以氮气的形式存在,通过植物和细菌的共生作用转化为可利用的形式。
碳则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继而经过动物的呼吸和分解作用释放出来。
生物体内的磷主要来自土壤中的磷酸盐,通过食物链传递和分解作用再次归还土壤。
四、生态学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生态学的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学家通过对生物群落的调查和研究,能够及时了解生态系统的状况,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比如,通过对湖泊和河流的生物多样性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水体污染问题;通过研究森林的演替过程,可以制定合理的采伐和植树计划,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生态学还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生态农业、节能减排等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建立,都是依靠生态学的理论和实践。
生态学家们还致力于寻找新的可再生能源,推动绿色发展。
总结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
第二章 生态学基本知识

2014-6-19
25
水的循环示意图:
2014-6-19
26
2、碳循环
• 绿色植物在C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被生物利用的唯一途径是绿色植物 的光合作用。 • 人类的那些活动影响到C循环? • 应该采取那些措施呢?
2014-6-19
27
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
• 温室:顶棚和四周的玻璃(或塑料薄膜)能够透进太阳光的短 波辐射,而室内地面反向的长波辐射却很少能穿透玻璃(或塑 料薄膜) ,这样热量就被留在室内,因此温室里的温度比室外 要高出许多。 • 温室气体:能够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 四氯化碳等。(CH4 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是CO2 的21倍。单个 CH4分子的红外辐射吸收能力超过CO2)。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2014-6-19
图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20
地球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
特点:单向,不可逆的
2014-6-19
21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
• (1)生产者即绿色植物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很低, 一般为1%左右。 •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 • (3)流动中能量急剧减少,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 个营养级都有大量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掉。 • (4)各级消费者之间能量的利用率也不高,为10 %左右。 • (5)生态系统中,当其生产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 保持一定的相对平衡时,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才 能保持动态平衡。
2014-6-19 13
• 3、营养级 定义:食物链上的各个环节称为营养级。 生产者---第一营养级 一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 : 注意:一条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会有第六营养级吗? 特点:加长不是无限制的,一般只有4-5个营养 级;营养级的生物不会只有一种,同一层 次的均属于同一营养级;因食物关系的复杂 性,同一生物也可能隶属于不同营养级。
生态学基础知识要点

生态学基础知识要点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关系的科学。
它探究了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反应。
本文将介绍生态学的基础知识要点,帮助读者理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生态单元。
它包括生物群落、所在地区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与该地区相互作用的土壤、水、气候等非生物元素。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在特定地点内生活在一起并相互作用的不同物种的总体。
它由多种生物组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会受到环境、资源利用和种群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3. 种群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是同一物种在相同环境中形成的个体聚集体,即种群。
种群生态学主要关注种群的数量、密度、分布以及种群动态变化的原因。
种群的增长受到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因素的影响。
4. 能量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以食物链的形式流动。
能量通过光合作用由植物转化为化学能,然后被食草动物、肉食动物以及其他消费者所吸收和利用。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重要因素。
5. 物质循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以循环的方式流动。
例如,水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等。
水循环使水从地表蒸发成为水蒸气,再通过降水回到地表。
碳循环涉及到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和能量。
氮循环涉及到大气中的氮气通过生物固氮、植物吸收和动物摄取等过程,最终又返回到大气中。
6. 生态位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的空间和资源。
每个物种有其独特的生态位,用来适应特定的环境和资源利用方式。
生态位的不同可以减少资源竞争,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7.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的重要指标,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8. 共生与相互关系共生是指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
第二章生态学基础知识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凡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 机物的植物种类,包括单细胞藻类,均属于生产者。
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又分为一级消费者(如草食性 动物);二级消费者(如肉食动物);……等等。
分解者:指各种具有分解能力的微生物,也包括一 些微型动物,如鞭毛虫,土壤线虫等。
关于耐性定律的补充说明
1 ) 生物可能对某一因子耐受范围很宽,而对另一生态因子又很 窄。 2)对很多生态因子耐受范围都很广的生物,其分布一般很广。 3)当某一生态因子不是处于最适状态时,对其它因子的适应 性可能随之下降。 4)在自然界生物并不在某一特定生态因子最适合的地方生活, 而往往在很不适合的地方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一定有其它 的生态因子起决定作用。 5)生物的耐受限度因生长发育阶段、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变化。 繁殖期通常是一个临界期,此期间生态因子最可能起限制作 用,因此植物在种子萌发与开花结实阶段,往往对生态因子 的要求比较严格。
3.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s
(1)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s:在诸多 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 制,甚至死亡的因子。 即:对生物正常生存和成功繁殖有限制 作用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任何一个环境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 生物的耐受范围,它就会成为这种生物 的限制因子。
第四节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物种群(Population):一个生物物种在一定
的范围内所有个体的总和。 生物群落(Community):在一定自然区域的 环境条件下,许多不同种的生物相互依存,构 成了有着密切关系的群体。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物群落与其周围非 生物环境的综合体。也即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 在特定空间的组合。
第二章 生态平衡与破坏

Environmentology
生物群落
群落的基本特征
群落的外貌 物种多样性 优势现象 物种的种间关系 群落结构
群落的演替
- 原生演替
在原生裸地上开始进行的群落演替,入侵、定居、竞争
- 次生演替
在由于火灾、干旱、水灾等自然灾害以及人类活动导致 原有群落毁坏的后次生裸地上进行的演替
Environmentology
一、几个基本概念
3.生态系统
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环境所形成 的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是生态学的基本功能单位。
4.生态学
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 间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的科学。 - 1869 德国 Ernst Haeckle
- 研究主体不同,形成多分支的学科
Environmentology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功能
一、生物生产 二、能量流动 三、物质循环 四、信息传递
Environmentology
一、生物生产
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不断吸收环境中的物质能量,转化成新的物 质能量形式,实现物质和能量的积累、保证生命延续和增长的过 程。 初级生产
指光合作用过程,实质是能量转换和物质积累的过程 “生产量”指单位时间(面积、体积)内生产者积累的能量或生产的 物质量。 Pg=Pn + R
Environmentology
一、几个基本概念
1.生态
指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对状态或相互关系。
2.生物层次结构(P26-33)
个体:生物个体是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生物系统。 种群:一定时间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种群
生态学基础知识

生态学基础知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对于我们全面了解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以及环境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生态学的定义、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态位和食物链、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它研究各种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研究生态学,我们可以了解生物的适应性、种群与群落结构、生态位的利用、能量与物质的流动等一系列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的。
生物群落包括所有生活在同一地理区域的各种生物种类,而非生物环境则包括土壤、水、气候等环境要素。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转化为有机物,然后经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
2.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这些循环使得生物体内的物质得以重复利用,保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内存在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三、生态位和食物链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角色和职责。
同一生物群落中的不同物种会占据不同的生态位,从而减少资源的竞争。
食物链是由多个物种按照食物关系连接起来的链条。
食物链的顶端是捕食者,底端是被捕食者。
四、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加剧,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例如,森林砍伐导致了栖息地的破坏和物种灭绝;工业污染对空气和水质造成了严重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等等。
保护生态系统,减缓人类活动的不良影响,是当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结语生态学基础知识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自然界的复杂现象,也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学基本知识点

生态学基本知识点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生物组织、群落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动态变化的规律。
以下是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点:1.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生物和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
生物包括动植物等有机体,环境包括非生物因素如土壤、水、空气等。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和循环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
2.群落:群落是在一个特定地理区域内,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群生物个体。
3.种群:种群是同一物种在一个给定地理区域内的所有个体的总和。
种群之间会发生相互竞争和相互作用。
4.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物种的种类、形态和遗传信息的丰富程度。
生物多样性不仅提供了自然资源,还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7.生态位:生态位是一个物种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职责。
它包括物种对资源利用的偏好、生活方式和适应能力等。
8.生态平衡和稳定性: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之间相对稳定的关系,即物种之间的资源分配和利用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其在面对外部干扰时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的恢复能力。
9.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污染等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破坏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10.生态学应用:生态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
通过生态学研究,可以为保护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等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是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环境保护概论新第二章生态学基础知识

成游离氮,再进入大气,完成氮的循环。
四、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联系
在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及各 组成部分内部,存在着各种形式的信 息联系,用这些信息使生态系统联系 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 中的信息联系主要有: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形式主要有营 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和行为 信息。
四、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联系
地球表层,碳主要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碳的
贮量约为2.7*1016亿T,大气中的碳以二氧化碳的
形式存在,其中碳的贮量约为7*1011亿T。绿色
植物在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大气中二氧化
碳被生物利用的唯一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
用。被绿色植物固定的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供消
费者利用。生产者、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将碳
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者需要能量。能量在流动
过程中也会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在转变
过程中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增加。
在生态系统中,全部的能量最初是来自于太阳。
太阳能被生物所利用,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来实现的。
绿色植物在合成有机物时,将太阳光能转变为
可贮藏于植物体中的化学能。绿色植物体内所贮藏
(二)营养级
食物链中的各个环节叫营养级。生产
者为第一营养级,一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
级,依次为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
低位营养级是高位营养级的营养和能 量供应者,但低级营养级的能量仅有1/10 左右能量为上一营养级所能利用。为了能 保证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通,自然界就形 成了生物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生 产力金字塔。在寄生性食物链上,生物数 量往往呈倒金字塔。
的化学能,通过食物链的形式,依次传给草食动物
生态学复习

生态学复习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的概念: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国内外生态学领域的主要杂志3、生态学研究的途径?三个主要途径:理论的Theoretical、室内的Laboratory、野外的Field这三种途径是相互联系的,相辅相成的。
复杂的生态学问题需要在不同尺度上进行研究,需要结合不同途径,需要来自不同学科的不同生态学家的团结合作。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2、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3、耐受限度:生物必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存活(Survival),生长(Growth)和繁殖(Reproduction)。
物种所能存活的环境因子的上下限即是该物种的耐受限度。
4、驯化:如果一个生物种长期生活在最适生存范围的一侧,将逐渐导致该物种耐性限度的改变,适宜生存范围的上下限会发生移动,并形成一个新的最适点。
5、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是什么?综合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主导因子作用:在诸多环境因子中,有一个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区分直接和间接作用对认识生物的生存和分布非常重要;阶段性作用:生物生长的阶段性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不同,但各具重要性。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照不足,增加二氧化碳来补充。
第三章种群1、种群:特定空内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在生态学中,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
2、年龄金字塔、年龄锥体或年龄结构: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百分比的分布呈金字塔形,这样的年龄分布称为年龄金字塔或年龄锥体。
年龄锥体有三种类型:下降型种群、稳定型种群和增长型种群。
3、内禀增长率:在种群不受限制的条件下,即能够排除不利的天气条件,提供理想的食物条件,排除捕食者和疾病,我们能够观察到种群最大的增长能力(r m),即内禀增长率。
生态学基础知识

生态学基础知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它关注着自然界中生物体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及其管理和保护。
本文将介绍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生态学的定义、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一、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演化关系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包括从微观的个体到宏观的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的生物组织和生物环境。
生态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到生物进化、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多个方面。
二、生态学的基本概念1. 生态系统:指的是由生物群体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如森林、河流、湖泊等。
生态系统有着各种功能,如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
2. 群落:是指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具有相同或相近生态适应特点的各种生物的群体。
群落中存在着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竞争、共生等。
3. 种群:是指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总和。
种群中的个体可以通过繁殖来维持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同时也受到环境因素和其他生物的影响。
4. 生态位:是指一种物种在特定环境中与其他物种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角色。
每个物种都占据着特定的生态位,通过与其他物种的竞争或合作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三、生态学的研究方法1. 观察法:生态学的观察方法可以通过对自然界和人工实验的观察来获取数据和信息。
观察法是生态学基础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可以收集到物种组成、生境特征、行为表现等数据。
2. 实验法:实验法是生态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控制和改变某些环境因素,观察物种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从而研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问题。
3. 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中常用的量化工具,通过建立数学方程来描述和模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数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物种群的动态变化、物质循环等复杂生态过程。
四、生态学的应用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在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生态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生态学的研究,可以提供科学依据和解决方案,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 态 系 统 Ⅱ . 生 物 部 分
2 . 生 产 者 ——绿 色 植 物 、 光 合 细 菌 、 化 能 细 菌 等
食 草 动 物 ——一 级 消 费 者
一 级 食 肉 动 物 ——二 级 消 费 者
3 . 消 费 者 (动 物 ) 二 级 食 肉 动 物 ——三 级 消 费 者
排放762吨CO2; • 减少0.6公顷森林; • 中国又增加了78平方米沙漠。
自然界的空气、水、土壤与生物界的人、动物、植物、微生 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关系,自然界与生物界的这
种状态称为生态。
2020/8/19
2
第二章 生态学基本知识
2-1 概述
1.生态学定义:
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 的科学。
4 .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组成的综合体。
2020/8/19
4
2-2 、 生态系统
一.定义:
•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命系统(动物、植物和微 生物)和环境系统组成的一个整体,(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的环 境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是生态学的基本功能单位。
注意四点:
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 各成员间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具有统一的整体功能; 一个生态系统的划分有人为因素,可大可小。
人工生态系统。
2020/8/19
11
2-3、生态系统的功能: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交换
• 生态系统的特点:
• 主要表现在具有一定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 信息联系。
• 实现这些功能的保证是食物链(网)和营养级。 • 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 是一种动态系统。
2020/8/19
12
一、食物链(网)和营养级
第二章 生态学基础
教学目标:掌握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平衡 等概念;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掌握生态学在环境保护 中应用。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
2020/8/19
1
地球每一秒钟发生的事
• 2.4个新生命出生; • 生产出28.6吨金属,4台电视机,1.3辆汽车;
气 候 ——光 照 、 温 度 、 降 水 、 风 等
Ⅰ.非生物部分
(生 命 支 持 系 统 )
基 质 和 介 质 ——岩 石 、 土 壤 、 水 、 空 气 等 CO2、 H2O、 O2、 N2等
物 质 代 谢 原 料 无 机 盐 (矿 物 质 原 料 ) 腐殖质、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
1、食物链:各种生物以食物为联系建立起来的链索。 分类:(按生物间相互关系划分) 捕食性;腐食性;寄生性 特点:三种食物链几乎同时存在,相互配合,保障 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畅通; 不是固定不变的,往往具有暂时性; 食物关系十分复杂。
2、食物网: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也都是很复杂 的,并且交织在一起,成为网状,成为食物网。
2020/8/19 图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10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类型(形态和营养结构)
食物链、食物网、生物放大、生物浓缩
结构 : 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 • 形态结构(生物种类,种群数量,种的空间配置和时间
变化等) • 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础)
类型 : • 按水体状况:水生生态系统、陆生生态系统、 • 按人为干预的程度:自然生态系统,半 自然生态系统、
2020/8/19
15
2)环境中污染物随食物链富集,危害人类.
与人类有关的两条食物链
陆地: 土壤 农作物 畜禽 人
水体中:水体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鱼类 鸟类 人
美国密执安湖中PCB(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海水
鱼类
鸟类
人
ppm: 0.01~0.000001 0.01~10
2020/8/19
14
说明:
1)消费者之间可以构成食物链,其中各环节 称作营养级,一般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一级消费者 为第二营养级……通常4~5级,各级间能量利用率约 为10%.
一切生物均经光合作用储存能量; 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 食物链长,说明生活富裕:
亚洲:粮食 人 欧洲:粮食 牲畜 人 猪多 肥多 粮食多 是颠倒的食物链.
2020/8/19
13
• 3、营养级
定义:食物链上的各个环节称为营养级。
生产者---第一营养级
一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
:
注意:一条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会有第六营养级吗?
特点:加长不是无限制的,一般只有4-5个营养
级;营养级的生物不会只有一种,同一层
次的均属于同一营养级;因食物关系的复杂
性,同一生物也可能隶属于不同营养级。
生物:动物200多万种,植物30多万种,微生物10多万种
自然环境
环境
社会环境
2020/8/19
3
2 .种群 种群是在特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中生活和
繁殖的同种个体所组成的群体。 自然种群有空间、数量、遗传三个方面特征。
3 .群落
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 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为之。
2020/8/19
பைடு நூலகம்
5
由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组分构 成的统一整体,就是一个系统。
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 生物成分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020/8/19
6
• 生物群落 (生命成分) 生产者:绿色植物 消费者:草食动物、肉食动物 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肉食 分解者:有机异养型微生物 细菌、真菌、腐食性动物,
杂 食 动 物 ——杂 食 消 费 者
腐食消费者、其他消费者
2020/8/19
8 4 . 分 解 者 (还 原 者 )——微 生 物 (细 菌 、 真 菌 等 )
图 生态系统示意图 20(20/Ⅰ8/19.非生物的物质 Ⅱ.生产者 Ⅲ.消费者 Ⅳ.分解者9 )
生产者
消费者
土壤营养库
分解者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
无机环境
(非生命成分)
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生存环境, 为各种生物提供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
能源:太阳辐射
生存环境:水、空气、土壤、岩石
代谢物质:CO2、H2O、O2、无机和有机营养物质
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2020/8/19
7
二.组成:生命成分、非生命成分
1.非生物环境
能 源 ——太 阳 能 、 其 他 能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