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地理梯级演练:区域可持续发展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各种自然地理条件,如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态等因素。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它既是人们生存和活动的基础,也对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产生影响。

首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体现在经济方面。

地形和气候条件不同,决定了不同区域的资源分布和发展方向。

例如,山地地形的区域往往适合发展林业、旅游等业态;沿海地区则更适合发展港口、航运、水产业等。

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如温带地区适合发展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热带地区适合发展稻米、果树等。

此外,地理环境也决定了一些区域是否存在自然资源,如石油、矿产等,这些资源的存在对区域经济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其次,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政治和社会方面。

地理环境的不同会影响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例如,平原地区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易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权形式;而山地地区地势复杂,人口稀少,特权集团的形成相对困难。

此外,地理环境的差异还会影响区域的文化传承和道德观念,如沿海地区容易形成开放进取、海洋意识较强的文化,而内陆地区则更注重团结和守望相助。

再次,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生态方面。

地理环境的不同决定了不同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热带雨林地区由于气候条件湿润,土壤肥沃,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而冰川地区则较为贫瘠,生物种类较少。

地理环境的变化还会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如地震、洪水、干旱等,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和稳定。

最后,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上。

地理环境的不同会塑造出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

例如,山区居民由于地形限制,生活方式通常以农牧业为主,注重家庭观念和传统文化;而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多样,注重个人发展和现代化思维。

此外,地理环境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还会产生习惯性的影响,如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寒冷,人们更注重保暖和节水。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环境对区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环境对区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2014·黄梅模拟)“时空地理特征分析”是地理学科的学习特色之一,根据你的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下列解释正确的有()①“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都较大②“一日须携四季装”——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③“山下百花山上雪”——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④“日愁暴雨夜愁霜”——该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易结霜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关于西部开发的战略部署,要求根据各地区的区域特征,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

以下各地区与其特色农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是()A.北疆地区——苹果园、奶业、茶叶B.湟水谷地——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C.渭河平原——棉花、制糖、番茄、葡萄酒业D.云贵地区——烤烟、花卉、亚麻(2014·上海模拟)我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如下图)。

根据材料回答3、4题。

3.该村落最可能位于()A.青藏高原B.黄海沿岸C.海南岛山区D.东北平原4.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A.高寒缺氧B.潮湿、多虫鼠C.多火山、地震D.干旱缺水(能力挑战题)下图中M为中东某国,该国国土面积约18.5万km2,2012年人口数量约2 253万人,地形以高原为主,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棉花和小麦占出口比重较大。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M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部沿海地区,冬季降水较多B.河网密集,径流量大C.人口密度东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D.石油工业是其最主要的经济支柱6.M国的棉花品质好、等级较高的原因是()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距海近,降水丰富C.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D.受西风影响,多雾天二、非选择题(共26分)7.(能力挑战题)(2014·泉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其次,气候条件对区域的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

气候条件直接影响着
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利用。

一个地区的气候是否适宜农业决定了农产品的丰
收情况。

例如,气候温暖、降雨充足的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而气候寒冷
的地区可能更适宜畜牧业的发展。

此外,气候条件还决定了水资源的丰缺
情况。

气候干旱的地区可能面临水资源短缺,需要采取节约用水和开发其
他水资源的措施。

然后,自然资源对区域的发展影响巨大。

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森
林资源、水资源等。

一个地区是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直接影响了经济
的发展。

例如,拥有丰富矿藏的地区可以进行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从
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此外,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对于发展能源、农业和
工业都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因此,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对区域的经济结
构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最后,人口分布对区域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口分布决定了劳
动力资源的供给和市场规模的大小。

如果一个区域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发展产业。

此外,人口密集的地区往往消费能力
较强,市场规模大,有利于发展商业和服务业。

因此,人口分布对于区域
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理位置、气候
条件、自然资源以及人口分布等方面都会对经济、农业、交通、贸易等方
面产生影响。

因此,了解和科学利用地理环境,可以更好地推动区域的可
持续发展。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各种自然条件,如地貌、气候、水源等,是一个国家、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分别从地貌、气候、水资源和自然灾害几个方面来探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首先,地貌对区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地貌不仅影响着土地的利用方式,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经济活动。

比如,山地地形的地区往往发展农业和旅游业更为适宜,而平原地区则更适合发展工业和城市建设。

而且,地貌也影响着区域之间的交通状况,山地地区交通困难,交通建设成本高,对区域经济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其次,气候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气候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气候寒冷的地区,农作物生长周期较短,粮食产量较低,人们生活方式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而气候炎热多雨的地区,农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例如热带地区的种植业和渔业发展更为有利。

因此,气候的变化和多样性会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

此外,水资源也是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水资源的丰富与否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等重要方面的发展。

一些地区水资源丰富,农业灌溉方便,工业生产成本低,人们生活水平也相对较高。

而一些缺水地区,可能面临着粮食生产困难、工业发展受限等问题,从而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最后,自然灾害也是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等自然灾害经常给区域带来重大的损失,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

例如,地质灾害可能导致房屋倒塌、土地滑坡等问题,而气象灾害则可能造成洪涝灾害、旱灾等,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区域的地理环境对自然灾害的适应能力也直接决定了该地区的发展状况。

总的来说,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地貌、气候、水资源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影响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和可能面临的挑战,从而制定出更为科学的区域发展规划,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指导随堂达标反馈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指导随堂达标反馈 新人教版

区域可持续发展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013·烟台模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区域类型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都是按单一指标来划分的B.区域划分是在地理整体性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C.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客观上并不存在D.由于人们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2.下列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边界B.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相关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但是地理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

据此完成3~5题。

3.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相比,其优越性表现在( )①地理位置②气候条件③土地条件④矿产资源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④4.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不同,主要是什么差异造成的( )A.土壤条件差异B.水热条件差异C.灌溉条件差异D.地形条件差异5.下列关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B.生长季节长,可以一年两熟到三熟C.紫色土分布广泛,主要发展水田耕作业,大面积种植水稻D.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完成下表。

地区优势条件限制性因素甲乙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丙旱涝灾害频繁(2)南方部分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

高考地理梯级演练区域可持续发展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考地理梯级演练区域可持续发展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双基题组】(2013·南京模拟)下图为北纬30°附近部分区域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三地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条河流的汛期在季节上不一致B.三地均受季风的影响C.三条河流的入海口处地势低平,土壤肥沃D.三地的自然带均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关于三地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修建水库是三条河流开发的核心B.农作物都有棉花C.城市化水平均处于世界前列D.都有丰富的水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读华北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回答3~5题。

3.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A.山麓和丘陵地带B.平坦肥沃的平原地带C.矿产资源丰富地带D.沿海海运发达地带4.在农业社会阶段,人类活动的主要方式是()A.采集和狩猎B.栽培作物和驯化家畜C.传统工业和商品贸易D.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5.在工业社会阶段,下列地区可能不会成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区的是()A.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优越的地区B.位于沿海或海岛,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地区C.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自然条件空间紧密结合的地区D.大江大河源头、三角洲,水热条件组合好的地区【高考题组】(2012·海南地理)苗族服饰及其着装习惯深受所生活区域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下图为我国苗族聚居区之一。

该区域苗族男子日常多穿着对襟短衣和裤筒较宽大的长裤,外出时打“绑腿”。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图示区域地形与气候条件对该区域苗族男子着装习惯的影响。

【真题拓展】(2013·上海地理)西欧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地理景观多姿多彩。

读图回答问题。

响。

答案解析【双基题组】1、2.【解析】1选C,2选B。

第1题,这三条河流的汛期都在北半球的夏季,其中尼罗河沿岸不受季风的影响;尼罗河沿岸没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三条河流的入海口处都形成了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的三角洲。

2015年高考地理冲刺之考点感悟与命题预测 专题1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解析)

2015年高考地理冲刺之考点感悟与命题预测 专题1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解析)

2015年高考地理冲刺之考点感悟与命题预测专题1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解析)过知识·基础知识梳理一、区域的特征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①______、形状和②________。

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③__________。

3.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异同比较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不同点地理位置位于④______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大致位于⑤__________,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⑥__________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⑦__________气候,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⑧__,温暖季节短,生长期也较短土地条件以长期耕作改造而形成的⑨______为主,生产力水平较高;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⑩______全国平均水平为肥沃的⑪______、黑钙土,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⑫______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矿产资源⑬______ 有较丰富的⑭______等矿产相同点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2.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区域地理环境耕作业其他部门 土地类型农作物 熟制 长江三角洲 良好的水热条件,河湖面积广⑮____为主⑯____、油菜、棉花 一年两熟至三熟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水热条件有限,西部草原面积广⑰____为主玉米、春小麦、⑱____一年一熟西部发展⑲______3.地理环境对其他生产活动的影响区域优越的地理环境 生产活动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成为我国重要的○22________工业基地依托当地发达的⑳______基础 轻工业发达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21______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23______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资源发展重化工业为我国的○24____工业基地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25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26 。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第一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第一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 例)
缓慢
稠密的水系
破碎
1.同一地区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会属于不同的区域。( √ ) 【分析】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 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 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2.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 )
农业。
区域发展过程图的判读
1.读图分析 本图为某区域不同发展时期示意图,该地区的主要地理事物有 交通线、居民点、水电站、矿产等。 2.信息提取 (1)居民点:20世纪80年代初居民点主要分布于河流和乡村 土路沿线;21世纪初出现了城镇,并且在煤矿、钨矿和温泉附
近出现了居民点,原有一些地区的居民点已不存在了。
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大,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塔里木盆地地
处我国西北内陆,所处纬度高,受来自海洋的水汽影响小,形 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2.珠江三角洲和塔里木盆地农业生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
面?
【提示】珠江三角洲为水田耕作业,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
熟),农作物类型主要为水稻、甘蔗等;塔里木盆地为旱地耕
作业,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农作物类型主要为小麦、棉 花等。
(1)考查区域发展的特点:交通条件明显改善,矿产资源得
到开发,旅游业的兴起等。
(2)考查区域居民点布局的影响因素:20世纪80年代初主要
为河流、交通线,21世纪初主要有交通线、资源、旅游等。
【读图专练】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建成区通常指市区集中连片部分及分散在近郊与城市有密 切联系、具有基本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的城市用地。图1是某 城市主体“岛屿城区扩展过程及海岸线变化图”,图中阴影表 示建成区范围;图2是建成区占该岛各高程土地面积比例变化 图。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什么是区域? 1.内涵
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主观性和客观性 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面积、形状和边界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什么是区域? 可变性 (行政区边界不可变) 2.特点
整体性 (同一区域内部性质相对一致)
差异性 (不同区域之间……) 层次性 (区域大多可分)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大 兴 安 岭
贺 阴山 兰 山 唐古拉山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巴颜喀拉山 唐古拉山 冈底斯山
o℃等温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分界线 1、气温: 1月份0℃等温线 2、日均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3、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4、降水:年降水量800mm年等降水量线 5、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6、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7、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8、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 9、植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10、河流: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有结冰期、含 沙量大 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 含沙量小 11、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12、地形: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 该线以 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 13、区域: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14、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 15、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的分界线
平原和丘陵地区
青藏高原,柴 达木盆地 海拔很高,属地 势的第一级阶梯
地势 海拔较低,属地 特征 势第二、三阶梯
海拔较高,但差别 显著,属地势的第 二级阶梯
热带、亚热带、温 气候 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寒气候
项目

2015高考地理真题分项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含解析)

2015高考地理真题分项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含解析)

(2015•北京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

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

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太白山()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2.如果过度猎狼,将会()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C 2.D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

(一)(2015•上海卷)“一带一路”是经济互补之路,是文化融合之路,是创新圆梦之路。

1、“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②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③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新丝绸之路”横贯亚欧大陆,自东向西依次经过的世界文化圈是东亚文化圈与()A、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B、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C、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D、伊斯兰文化圈、东欧文化圈、西欧文化圈3、上海科研人员将太阳能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巧妙“嫁接”,大幅度降低了海水淡化的成本。

这一成果将惠泽“一带一路”上严重缺水而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区。

这些地区主要是()A、大洋洲、西欧B、东欧、东南亚C、中亚、西亚D、东亚、南亚【答案】1、A 2、D 3、C3、中亚与西亚因深居内陆或常年受副高控制,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短缺。

C正确。

考点:“一带一路”沿线经济文化差异与环境差异。

(2015•福建卷)图1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在我们的高三地理学习中,“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知识点。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地区的差异和特点,还能让我们从更深层次去思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就像是地球给予我们的原始“礼物”,有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要素。

而人文环境呢,则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基于自然环境所创造出来的,像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等。

地形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那可是相当显著。

比如说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大规模的农业耕种和城市建设。

想象一下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那里能够实现大规模的机械化农业生产,为国家提供了丰富的粮食。

而山地和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建设难度高,农业发展也受到一定限制,但却可以发展特色的林业和旅游业。

像我国的西南地区,山高谷深,虽然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但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气候是另一个关键因素。

不同的气候类型决定了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作物种类。

热带地区终年高温多雨,适合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如橡胶、香蕉等。

温带地区四季分明,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适合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

气候还会影响到工业的布局。

比如在气候寒冷的地区,供暖设备的生产和相关产业就会相对发达。

水文条件也不容忽视。

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有利于发展航运和水产养殖。

像长江流域,河运繁忙,带动了沿岸城市的经济发展。

而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则需要更加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

土壤的性质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肥沃的黑土、冲积土适合种植高产的农作物,而贫瘠的土壤则可能需要进行改良或者选择更适合的种植品种。

生物资源的丰富程度也会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

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木材加工业,草原广阔的地区适合发展畜牧业。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水文、气候、土壤等方面,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决定了一些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从而影响了该地区的发展。

首先,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理环境决定了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活动的特点。

比如,山地地区因地势陡峭,土地资源有限,适合发展林业、矿业等资源型产业;而平原地区因土地肥沃、交通便利,适合发展农业、工业等生产型产业。

此外,水资源的丰富与否也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沿海地区、河流流域地区由于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渔业、航运业等与水相关的产业。

而内陆地区由于水资源稀缺,适合发展沙漠化防治、节约用水等相关产业。

因此,地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

其次,地理环境影响着社会发展。

地理环境决定了人类居住的条件和生存方式。

比如,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人类居住的条件艰苦,人们多以畜牧业为主要生计;而低海拔地区气候温暖,人类居住条件较好,人们多以农业为主要生计。

此外,地理环境对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影响。

山地地区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人们的出行和物资流通受到限制;而平原地区由于地势平坦,交通发达,人们的活动和物资流通比较便利。

因此,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

地理环境还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地理环境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和艺术形式。

比如,地中海的温暖气候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孕育了地中海式的文化,蕴涵着独特的民俗、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

而高原地区因为气候干燥,土壤贫瘠,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

此外,地理环境对历史文化的保存和传承也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特殊的地理环境如山区、雪山、水乡等,常常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保护区。

因此,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它通过决定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影响着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为不同的区域带来了不同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下面将从地貌、气候、水资源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来探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首先,地貌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地貌特征决定了区域的资源分布、交通状况以及生产力水平。

例如,山地地貌通常具有秀丽的风景,可以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提供丰富的发展资源。

另一方面,山地地貌也可能导致土地资源紧缺,农业产出低下。

而平原地貌则适宜农田的开垦,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其次,气候也是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气候决定了区域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以及人民生活水平。

例如,温暖湿润的气候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相反,干旱地区常常面临水源短缺和沙漠化等问题,限制了农业和人口的发展。

此外,气候的变化也会对区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如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水资源是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资源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着区域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

区域水资源的稀缺或过度开采都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例如,无论是农业灌溉还是工业生产,都依赖于充足的水源。

地理环境的不同决定了水资源的分布状况,进而影响了区域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自然灾害是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不仅给人民带来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还对区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长期影响。

例如,频繁的地震活动可能导致城市基础设施的破坏,大规模的洪水可能导致农田的淹没和农作物的损失。

因此,地理环境的自然灾害特点需要在区域规划和发展中得到充分的考虑。

总的来说,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通过充分发挥地理环境的优势和避免其劣势,可以促进区域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因此,在区域发展策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地理环境因素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综合考虑。

继地貌、气候、水资源和自然灾害等方面之后,还有其他一些地理环境特征也对区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地理学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规划

地理学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规划

地理学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规划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各种现象、过程和规律的学科,它对区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规划作用。

通过地理学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规划策略,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通过探讨地理学在区域发展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来阐述地理学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规划。

一、地理学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1 自然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自然环境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资源等因素都会对区域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化进程产生直接影响。

在区域发展规划中,必须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因素,合理利用资源,调节产业结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人文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除了自然环境外,地理学还研究人文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人口分布、文化传统、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都会对区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人口密集的地区通常具有较为发达的经济,而落后地区人口稀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因此,在区域发展规划中,必须充分考虑人文环境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来促进人口流动和经济发展。

二、地理学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2.1 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地理学研究土地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对于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利用,可以满足人们对农田、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等各种不同用途土地的需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2.2 区域交通规划交通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地理学通过研究交通网络的布局、交通流量的分布,可以为区域交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2.3 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地理学研究资源的类型、分布和效益,可以指导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

例如,根据能源资源的分布,制定合理的能源开发利用策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2.4 城市规划与建设地理学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发展模式,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高考地理总结:区域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总结:区域可持续发展

四、区域可持续发展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发生原因、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环境污染:污染速度超过环境自净能力1、工业“三废”和有害农药不加处理、不加限制、任意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2、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大量垃圾,造成的固体废弃物污染3、交通、工厂等造成的噪声污染4、各类污染物排放到海洋,造成海洋污染5、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的放射性污染➢生态破坏:索取资源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1、由于滥伐森林造成的森林面积锐减,导致森林环境调节能力下降2、由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剧3、由于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盐碱化4、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氟氯烃的使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和臭氧层的破坏5、由于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资源短缺: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

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运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环境问题的本质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在发展过程中解决。

●具体环境问题分析:●经典案例分析➢土地荒漠化(西北)✓含义: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表现形式: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分布:土地沙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次生盐渍化——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基础条件:干旱的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植被稀疏物质基础: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动力因素:大风日数多,风力大2、人为因素: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危害: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严重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防治措施核心:人与自然协调内容: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3、恢复已经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具体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

高考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四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考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四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2/7/2021
1. C 【解析】 据表中数据,浙江的人均 GDP 最高,但其 水资源压力不是最大,A 项错误;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河南,但 人口对耕地压力最小的是黑龙江,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最小的是青 海,B、D 项错误;根据表中前两列数据可以判断 C 项说法正确。
2. D 【解析】 青海地处西部,不具有科技优势,A 项错 误;河南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最高,B 项错误;浙江人口对耕 地压力指数最高,C 项错误;黑龙江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低, 适合发展商品农业,D 项正确。
12/7/2021
1. A 【解析】 根据四幅图的陆地轮廓、河流分布及经纬 度可知,甲为南亚的恒河平原,乙为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丙 为南美洲的拉普拉塔平原,丁为澳大利亚大陆的中部平原。其农 业地域类型分别为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和混合农业,属于传统农业的是甲。
2. B 【解析】 甲地区降水丰富,水源充足;丙地区光照 充足;丁地区土壤肥沃。
3S技 术的 运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 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 城乡管理中的应用
考情分析
区域自然环境的特点;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 类活动的差异及其成因 分析
区域内各地理要素的发 展变化;区域不同发展 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 产生活的影响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加快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也日益广泛,如GPS汽 车导航、城市多媒体地 理信息系统等,因此地 理信息技术在高考中出 现的频率也将逐年增加 。
12/7/2021
1. B 【解析】 据图可以看出,该地区湿地面积急剧下降, 湖泊数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该地区近年来湿地面积迅速减小 的主要原因是:①大规模的围湖造田;②长江上游地区对森林的 乱砍滥伐和毁林种粮,使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也加 快了图示地区湖泊的消亡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梯级演练·强技提能
【双基题组】
(2013·南京模拟)下图为北纬30°附近部分区域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三地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条河流的汛期在季节上不一致
B.三地均受季风的影响
C.三条河流的入海口处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D.三地的自然带均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关于三地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修建水库是三条河流开发的核心
B.农作物都有棉花
C.城市化水平均处于世界前列
D.都有丰富的水源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读华北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回答
3~5题。

3.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
A.山麓和丘陵地带
B.平坦肥沃的平原地带
C.矿产资源丰富地带
D.沿海海运发达地带
4.在农业社会阶段,人类活动的主要方式是()
A.采集和狩猎
B.栽培作物和驯化家畜
C.传统工业和商品贸易
D.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5.在工业社会阶段,下列地区可能不会成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区的
是()
A.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优越的地区
B.位于沿海或海岛,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地区
C.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自然条件空间紧密结合的地区
D.大江大河源头、三角洲,水热条件组合好的地区
【高考题组】
(2012·海南地理)苗族服饰及其着装习惯深受所生活区域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下图为我国苗族聚居区之一。

该区域苗族男子日常多穿着对襟短衣和裤筒较宽大的长裤,外出时打“绑腿”。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图示区域地形与气候条件对该区域苗族男子着装习惯的影响。

【真题拓展】
(2013·上海地理)西欧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地理景观多姿多彩。

读图回答问题。

据图综合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及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解析
【双基题组】
1、2.【解析】1选C,2选B。

第1题,这三条河流的汛期都在北半球的夏季,其中尼罗河沿岸不受季风的影响;尼罗河沿岸没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三条河流的入海口处都形成了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的三角洲。

第2题,这三个区域的光热条件都能满足棉花的生长,因此这三地的农作物都有棉花;河流开发的核心是综合利用与治理;尼罗河沿岸水资源较为贫乏;尼罗河与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并非处于世界前列。

3~5.【解析】3选A,4选B,5选D。

第3题,先对图中各活动中心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然后得出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的区域是以水源、食物和安全性为主,故选A。

第4题,在农业社会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选择农业区位较优的区域,以栽培作物和驯化家畜为主。

第5题,在工业社会阶段,丰富的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对工业的发展更为重要。

【素材链接】区域阶段
区域发展往往要经历几个明显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明显的发展目标和特征,在阶段转变过程中完成了区域的不断成长壮大。

具体表现如下:
(1)初期阶段:以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逐步形成基础产业部门,产业结构较简单,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最大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

(2)成长阶段:产业结构逐步完整,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已经提高,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强调资源开发和部门规模的扩大。

(3)转型阶段:成长阶段不合理的发展模式和生产方式引发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及社会发展问题,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显现,与世界经济发展要求差距拉大。

为实现经济长远稳定发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发展模式。

(4)再生阶段:完成转型后,形成较新颖的产业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各类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和解决。

【高考题组】
【解析】结合经纬度位置确定图示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植被茂密,蚊虫等生物较多;图示区域等高线密集、数值较大,说明为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地,行走不便。

穿着对襟短衣和裤筒较宽大的长裤,便于散热,减少高温带来的影响;绑腿既方便行走又可以防止虫、蛇叮咬,冬季还可以防寒。

答案:图示区域以山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植被茂密);穿着短衣和宽松长裤便于散热(可减轻酷暑高温带来的不适);打“绑腿”利于在山间及林中
行走;防蚊虫、蛇等叮咬;冬季防寒等。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真题拓展】
【解析】分析气候的形成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纬度位置决定了温度带,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地形的起伏及分布影响气温和降水。

从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分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联系地形分析对降水的影响。

联系人文地理环境的要素,对比各要素的区位条件。

交通条件主要分析内河航运;气候决定了农业地域类型。

答案:纬度和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共同塑造了西欧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西欧大致位于北纬40度到60度之间的温带,西临大西洋,终年受西风带控制,西风使西欧大陆冬暖夏凉,全年降水较为均匀;地势西低东高,平原广阔,山脉大致呈东西向延伸,易于暖湿空气深入内陆;北大西洋暖流沿欧洲西海岸北上,对气候又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这些因素导致形成了西欧终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对河流航运的影响:受气候和地形影响,西欧河网密布,河流流量稳定,水位变化小,航运价值大。

对农业的影响:温和湿润的气候使得这里牧草旺盛、多汁,乳畜产量高且稳定,种植业以小麦为主,地形平坦有利于机械化耕作,粮食产量稳定。

对地域文化的影响:西欧温和湿润的气候、平坦的地形造就的种植业和乳畜业,是形成当地以面包和乳畜产品为主的饮食文化的物质基础。

对人口、城市和工业的影响:由于气候温和湿润,地势平坦,适合人类居住,因此人口分布密度大,城市众多,工业区稠密。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任答三点即可)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