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密度1(新)教案

合集下载

密度教学教案

密度教学教案

密度教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让学生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引入2. 密度公式的讲解3.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密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5. 密度知识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公式的应用。

2. 难点:密度公式的推导,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密度概念。

3. 利用实验演示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密度相关知识资料,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实验器材。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如:“为什么冰块能浮在水面上?”引发学生对密度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新课讲解】1. 密度概念的引入(教师讲解密度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密度公式的讲解(教师讲解密度公式及其推导过程,让学生掌握密度计算方法。

)3.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浮力、密度层等。

)【课堂实践】1. 密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2. 实验结果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密度公式。

)【课堂总结】1. 密度知识梳理(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密度知识。

)2. 密度知识拓展(教师介绍密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作业】1. 密度相关习题(教师布置适量习题,巩固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理解。

)2. 实验报告六、课堂活动与互动1. 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密度的理解和疑问。

2. 开展小组竞赛,设计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并比较结果。

6.1密度(1)

6.1密度(1)

密度(1)--------新竹园中学赵静桅一、教学任务分析从知识体系上看,密度是第六章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与第五章已经学过的比热容概念相类似,也是一个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

密度是学习压强、浮力知识的基础,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完成本节内容需要有质量、体积等知识基础,同时还需要有质量测量和体积测量等实验基础。

作为第一课时,本节课的重点是密度概念及其形成过程和伴随的科学方法。

难点是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

(2)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初步学会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过程,在比较、归纳实验数据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建立密度概念,认识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养成小组合作与交流分享的团队意识(2)通过“真假石块”知识的对冲,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领略科学与生活的不凡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密度的概念。

难点:密度概念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资源学生器材:天平和砝码1套、量筒一个(每组一套)、烧杯一个、水若干(两组各一套)、螺帽若干(两组各一套)、水晶珠若干(两组各一套)、木块若干、刻度尺一把(两组各一套)。

教师器材:天平和砝码1套、量筒一个。

活动卡(学生每人一份)、投影胶片(每小组一份)、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密度概念及其形成过程和伴随的科学方法。

方法是通过选择水、螺帽、水晶珠和木块等物质,研究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得到“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进而形成密度的概念,并了解控制变量方法在研究物理知识中的应用。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密度概念的理解。

方法是通过采集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数据,描绘在透明塑料薄膜的坐标系上,观察坐标点的位置,通过叠加展示,发现坐标点之间存在一点的线性关系,可以画出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帮助学生理解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揭示了物质的特性之一。

初中物理 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  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2. 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应用;3. 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1. 密度的概念;2. 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密度计算公式的理解;2. 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天平、砝码、体积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书本、桌子、椅子等,思考这些物体的质量是否一样。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物体的质量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如何比较它们的“密度”呢?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密度的概念: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用符号ρ表示,公式为ρ=m/V。

2. 讲解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是kg/m³,还有g/cm³等。

3. 讲解密度的特性: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但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

4. 讲解如何查找密度表和使用密度表。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天平、砝码和体积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密度。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密度知识。

2. 教师讲解答案,解析难题。

五、生活中的密度应用(10分钟)1. 教师讲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鉴别物质、设计建筑物等。

2. 学生举例说明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特性及实际应用。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练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了密度的基本知识,能够计算不同物体的密度,并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六章《密度》。

主要内容包括: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涉及章节:6.1密度及其特性;6.2密度的计算;6.3密度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密度的定义,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2. 学会使用密度计算公式进行密度的计算,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3. 掌握密度测量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了解密度的测量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密度公式的运用及单位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如密度计、天平、量筒等)。

学具:笔记本、计算器、直尺、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物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相同体积的物质质量不同,引出密度概念。

2. 新课内容:(1)密度的定义:密度是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用符号ρ表示,计算公式为ρ=m/V。

(2)密度的计算:结合实例,讲解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进行单位换算。

(3)密度的测量:分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

3.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巩固密度计算和单位换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的浮力、物体的浮沉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密度定义、计算公式、单位。

2. 在黑板上展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3. 板书例题及解题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题、应用题、实验报告。

(1)计算题:已知某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求其密度。

(2)应用题:解释生活中与密度相关的现象。

(3)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及结果。

答案:(1)密度计算题答案:ρ=m/V。

(2)应用题答案:如船舶的浮力与密度有关,冰的密度小于水,所以冰能浮在水面上。

(3)实验报告答案:根据实验结果,列出不同物质的密度值。

密度初中教案

密度初中教案

密度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密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密度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2. 密度在不同物质中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天平、量筒、水、不同密度物质(如盐、糖、沙子等)。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密度?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

2. 举例说明密度的应用,如鉴别物质、测量体积等。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讲解答案。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补充。

2. 强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密度概念,避免混淆。

同时,加强对密度在不同物质中变化规律的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初中科学密度教学教案

初中科学密度教学教案

教案:初中科学——密度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影响因素。

2. 学会使用实验工具(如天平、量筒等)测量物体的密度。

3.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

2. 密度公式的应用。

3.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密度的概念及其公式的理解。

2. 实验数据的处理。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各种固体物品。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两个物体哪个更重?2. 学生回答:可以通过比较它们的质量或重量。

3. 教师总结:是的,物体的质量或重量是判断它们重轻的重要依据。

但是,还有一种属性可以用来判断物体,那就是密度。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讲解密度的概念: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用符号ρ表示,国际单位是kg/m³,常用单位是g/cm³。

2. 学生通过PPT或黑板上的公式,了解密度的计算方法。

3. 教师讲解密度的影响因素:密度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的密度。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并记录数据。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数据处理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各种物体的密度。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密度的影响因素。

3. 学生通过PPT或黑板,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五、应用拓展(10分钟)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密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和讨论中的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讨论和应用,让学生深入了解密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初中科学密度教案

初中科学密度教案

初中科学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学会测量物质的密度,并能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密度的概念及其公式。

(2)测量物质的密度。

(3)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密度的概念及其公式的理解。

(2)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提问:这些物体的质量是否相同?体积是否相同?(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质量、体积不同的物体,它们的密度是否相同?2. 探究密度概念(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定义密度?(2)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观察质量、体积与密度之间的关系。

(3)学生实验操作,记录数据。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密度的定义: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3. 密度公式及其应用(1)教师介绍密度公式:ρ = m/V。

(2)学生理解并掌握密度公式。

(3)教师提问:如何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4)学生回答后,教师举例讲解:如已知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如何计算密度?如何判断物体是否漂浮?4. 测量物质的密度(1)教师提出任务:测量一块铁的密度。

(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学生实验操作,测量铁的质量和体积。

(4)学生计算铁的密度,并与教材中的密度数据进行比较。

5.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1)教师提问: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学生回答:如鉴别物质、设计容器、航海等。

密度教案示例之一3篇

密度教案示例之一3篇

密度教案示例之一密度教案示例之一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密度。

2. 帮助学生学会计算和解释密度的概念。

3. 通过实验和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密度对物体浮沉的影响。

适用年级:初中及以上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两个不同形状的相同体积的物体,例如一个金属块和一个化学试管。

2. 提问学生,这两个物体哪个更重?为什么?3. 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概念,即同样体积的物体可以有不同的重量。

知识讲解:1. 讲解密度的定义:密度是表示物体质量分布的性质。

它是物体的质量除以物体的体积。

公式为:密度 = 质量 / 体积。

2. 解释密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因此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3)。

实验活动:1. 提供一些不同密度的物体给学生,例如铁块、木块、泡沫和冰块。

2. 引导学生预测这些物体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预测结果。

3. 让学生将这些物体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4. 分析实验结果,与学生一起讨论物体的密度如何影响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练习和巩固:1.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计算给定物体的密度。

2. 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应用,例如为什么一些物体可以浮在水上而另一些物体会沉没。

展示和总结:1. 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与密度相关的例子,例如船只的浮力、氢气球的飘浮等。

2.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并鼓励学生提出任何问题或疑惑。

拓展活动:1. 提供更多实验和观察机会,例如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物体制作一个漂浮的船只。

2. 探究密度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例如温度、压力等。

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问题的提出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密度的理解程度。

密度教案示例之一精选3篇(二)主题:密度的测量与计算年级:高中一年级目标:- 理解密度的概念和特点;- 学会使用实验方法测量常见物体的密度;- 能够根据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6.1密度(第1课时) 密度概念

6.1密度(第1课时)  密度概念

3.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公式: 公式: ρ =
单位:
m v
千克/米 3 是主单位 读作千克米立方米 克/厘米 3 读作克米立方厘米
1千克/立方米 =
1 克/厘米 3 = 10 -3 克/厘米 3 1000
克/立方厘米 3 = 1000千克/米 3 = 10 3 千克/米 记
课堂学程
一、活动 1: 活动卡第一页活动
我的思考
二、活动 2: 活动卡第一页阅读和理解
三、密度概念: 密度: 通常情况下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确 定的值,这个值表示该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定义 为密度
密度 =
质量 体积
注意: 与质量无关 注意:1.与质量无关 2.与体积无关 与体积无关
练习密度(1) 1.活动卡
课题
学 习 目标
第六章 压力与压强
密度( 课时) 6.1 密度(第 1 课时) 密度概念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会计算物质的质量、体积或密度; 3、会应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老师提示:1、将物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用生活经验帮助我们理解物理知识 自我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基本概念: 1.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度专题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密度专题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密度专题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第一章:密度概念的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1.2 教学内容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密度公式:ρ= m/V(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密度这个物理量。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密度公式的应用。

1.4 教学活动引入密度概念,解释密度的含义及重要性。

讲解密度公式,引导学生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分析实例,让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解决问题。

第二章:密度的测量与计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

让学生能够计算常见物质的密度。

2.2 教学内容密度测量方法:阿基米德原理、浮力法等。

常见物质密度表。

2.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操作,掌握密度测量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依据物质特性计算密度。

2.4 教学活动讲解密度测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依据物质特性,让学生计算常见物质的密度。

第三章:密度的影响因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度的影响因素。

让学生能够分析密度变化的原因。

3.2 教学内容密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密度与物质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的关系。

3.3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解法,让学生理解密度的影响因素。

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密度变化原因。

3.4 教学活动讲解密度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理解密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密度与物质状态的关系。

第四章:密度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密度的应用。

让学生能够运用密度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密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例如建筑设计、材料选择等。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游泳运动员的选拔、航海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采用生活实例教学法,让学生认识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4.4 教学活动讲解密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密度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2)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3)学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4)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法思想,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质。

三、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木块、铁块、铝块、铜块、一杯水、一杯糖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桌上的木块、铁块、铝块、铜块,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区分它们?学生回答出颜色、质地等。

2. 提出问题继续引导两杯透明液体,哪杯是水?哪杯是糖水?学生回答出味道。

3. 实验探究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记录数据。

4. 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体积不同。

5. 概括密度概念引导学生进一步概括出,不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对于不同的物质来说,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从而得出密度的定义。

6. 讲解密度公式讲解密度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例题演示。

7. 密度单位与换算介绍密度的国际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8. 应用密度知识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9.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10.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密度专题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密度专题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密度专题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让学生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能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引入2. 密度公式的推导3.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4. 密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5. 密度知识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难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密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运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密度概念。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漂浮的冰块、沉没的铁块等,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概念。

2. 讲解:介绍密度的定义、单位及特性,讲解密度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3. 演示实验:进行密度实验,如水的密度实验、不同液体混合后的密度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密度现象。

4. 应用练习:让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体积、判断物体是否浮沉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设计密度实验,探讨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提出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密度知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公式的掌握以及密度实验的操作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

3. 评价指标:准确性、逻辑性、创新性、团队合作等。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密度相关章节教材。

2. 实验器材:水、不同液体、物体、量筒、天平等。

3. 多媒体课件:密度概念、密度公式、实验过程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密度知识的文章、视频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密度概念的引入与讲解:1课时2. 密度公式的推导与讲解:1课时3. 密度实验演示与操作:2课时4. 密度应用练习与讲解:1课时5. 小组讨论与总结:1课时6. 密度知识拓展与作业布置:1课时九、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2《密度》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2《密度》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生活场景,如游泳、潜水、漂浮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现象,引发对密度的思考。
2.设计实验,如比较不同体积的铜块和铁块的密度,让学生亲身体验密度变化的直观感受。
3.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冰块能漂浮在水面上?为什么船只能载货?引导学生思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我还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2《密度》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密度》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探究课。本节课主要内容有: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密度的测量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中的密度”为主题,通过设计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密度现象,探究密度规律,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密度的概念和公式的目的。
2.安排小组合作实验,如测量液体密度、观察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密度知识方面的收获和不足。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测,检验学生对密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ρ= m/V的含义及其应用。

6.1密度

6.1密度
物理意义: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ρ表示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或g/cm3);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kg);V表示体积,单位是立方米(m3)。
影响密度的因素:物质的状态(气固液三态)、温度(热胀冷缩)、物质本身的特性。
应用:密度、体积、质量知道任意两个量便可求出第三个量。求密度、体积、质量的应用。
甲图乙图
2.为确定某种未知液体的“身份”,物理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明的实验小组,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多次测量。某次的操作如下:
(1)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
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为g。
(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将烧杯中的液
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V为mL。尽管体积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在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液体的体积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选填“偏大”或“偏小”)。
(3)稻谷的密度为g/crn3,这个粮仓大约能装kg的稻谷。
课堂总结:
6.1密度(Density)讲义
课题
密度(Density)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学会用密度来鉴定一种物质。
学会用查表的方法,了解各种物质的密度。
教学重点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内容
密度(1课时)
课前求证: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定义:表示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密度表示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间隙。如果分子的质量越大,分子的间隙越小,分子排列的越紧密,那么物质的密度就越大。
(3)他们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
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图像,如图所示。

八年级物理上册 6.2《密度》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6.2《密度》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密度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谨慎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2.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乐于探究日常现象中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三、德育目标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教学重点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密度公式.教学难点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密度公式的理解.教学方法1.观察法:使学生从日常生活现象或生活经验上注意密度.2.实验法: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体会描述物质性质的方法.教具准备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投影仪及投影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上节课同学们已学会了使用天平,现在请同学们利用你面前的天平分别测几个物体的质量.[想想做做][师]同学们可先观察面前的铁块、木块和铝块,看看有什么发现.[生]看上去铁块、铝块、木块的大小一样,它们的体积应该相等.[师]能不能具体测量一下,看看体积到底是多少呢?[生]这三种物体都是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它们的长、宽和高就可以算出它们的体积了.[师]请同学们利用刻度尺测量,并进行计算.(学生测量,老师巡视并适当指导)[师]通过测量和计算,同学们的猜测准确吗?[生]通过测量数值后的计算,结果三个物体的体积相同,因此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并且通过测量,我们学会了一种测量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师]同学们接着用天平测量这三种物质的质量,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结束后交流结果)[生]通过测量发现,体积相同的铁块、铝块、木块质量不相同.[生]体积大小一样,但种类不同的物质,质量是不一样的.[师]关于这样的称量结果,你受到了什么启示?有什么疑问吗?[生]体积相同、种类不同的物质质量是不同的,如果是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会怎样呢?[生]同一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有什么关系呢?二、新课教学1.密度的概念[演示实验][师]老师这儿有一部分酒精和水,还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烧杯,我们可以用来比较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的体积.哪位同学可以给老师提一个建议?怎样做?[生]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在已调平衡的天平的两端,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水和酒精.当天平再次平衡后,两杯中酒精和水的质量相同.然后再比较酒精和水的体积的大小.[生]也可以将天平调平衡后,在天平盘上先放上确定的砝码质量,将完全相同的两只烧杯依次放在天平的另一个盘上,分别加酒精和水,当装酒精的烧杯和装水的烧杯都能使天平平衡时,两杯中酒精和水的质量也相等,这时也可以比较相同质量的酒精和水的体积.[师]同学们的办法很好,有人愿意上台演示给大家看吗?(两名同学上台演示,同学们仔细观察,并分析交流)[师]通过观察演示,同学们有什么收获?[生]实验结果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体积是不相同的.[生]通过这样的实验,我还学会了一种测量液体质量的方法.先测出烧杯的质量m0,再2测出装入液体后的总质量m,则被测液体的质量为m-m0.[师]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了解了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类物体的质量不同;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类的物体的体积也不相同,那么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又有什么关系呢?[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师]请同学们自己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学生选择、设计并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活动.然后各组进行交流) 第一组:我们组选择了几个大小不同的规则木块.(1)首先将选择好的木块由小到大编上序号.(2)用刻度尺分别测出每个木块的长、宽和高,并计算木块的体积.将体积值填入教材表格中对应的位置.(3)用天平分别测出几个木块的质量,填入表格中对应的位置.(4)以体积V为横坐标,质量则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作出来的图象是一条直线.(5)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能发现木块体积增大时,质量也增大.从图象上分析比较,同一种木块的质量和体积是一种正比例的关系,不同体积的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个不变的值.[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线性关系,体积越大,质量越大,质量和体积成正比.这个结论和我们的猜想基本一致.第二组:我们组分别选择了两种材料做实验,用大小不同的规则的木块和大小不同的不规则的铝块分别实验.(一)测木块的体积和质量的方法与第一组完全相同.(二)测不规则铝块的体积时我们用了量筒和水.(1)将水放入量简中,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0.(2)将被测铝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简中水面指示的体积V′,则被测铝块的体积就是V=V′-V0.(3)依次测出铝块的体积填入数据表格(如图).(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书上的方格纸上指出木块和铝块对应的点,并将这些点连起来,得到的图象是两条直线(如图).分析: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向一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是成正比例的,即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正比例的关系.[师]其他组有没有不同的做法,可以继续交流.第三组:我们组选择了一组蜡和一组规则的木块,将蜡削成和木块体积相同的几块.测它们的质量,得到的结论和前面两组同学的相同.第四组:我们组选择了木块和水实验,测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与第一组相同.利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了水的体积和质量,得到的结论和前面几组都相同.[师]请同学们注意教材P13,方框中的内容.体积为零时,质量如何?[生]体积为零时,这个物体就不存在,所以其质量也为零,所以在方格纸上作出的图象都会过原点.[想想做做][师]同学们根据在上面的探究中得到的数据分析,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吗?[生]同一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时,其比值不同.[生]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等,不同种类[师]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物理学中就用密度(density)表示这种特性.(板书)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密度的公式、单位[师]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得到密度的公式应该是什么呢?质量[生]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密度=体积4[投影]密度的公式:ρ=m/V符号的意义及单位: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m——质量——千克(kg)V——体积——立方米(m3)说明: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1 g/cm3=1×103kg/m3.教师提醒学生注意:(1)要理解公式中ρ、m、V的物理意义,记住公式.(2)明确ρ、m、V的关系,同一类物质m和V的比值不变即ρ值相同,不同类物质的ρ值一般不同.(3)ρ=m/V是密度的定义式、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某一种物质的ρ(密度)值与m及V 无关.物质的密度由物质的种类(本身特性)决定.[投影]练习1:根据公式ρ=m/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密度和它的质量成正比B.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正比C.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反比D.物质的密度和它的体积成反比练习2:一块铁的质量是1.97 t,体积是0.25 m3,这块铁的密度是多少?学生讨论练习后教师评析:练习1: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某种物质的密度的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对某种物质来说,这一比值是一定的,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A、D是错误的.而同种物体在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的条件下,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B 正确,C错误.练习2:(在学生板演的基础上讲评)已知:m=1.97t=1.97×103kg V=0.25m3求:ρ解:ρ=m/V=1.97×103kg/0.25m3=7.9×103kg/m3=7.9 g/cm3答:这块铁的密度是7.9×103kg/m3.[师]大家说这块铁是不是纯净的铁,含不含其他的杂质?[生]这可以去查密度表,看看铁的密度足多少.如果我们的计算结果和密度表中铁的密度相同,则这块铁不含杂质.[师]现在请同学们查密度表,看看结果如何.[生]从表中杏出铁的密度是7.9×103kg/m3,说明这块铁不含杂质.[师]请同学们从表中查山水和空气的密度值.[生]水的密度是1.0×103kg/m3,空气的密度是1.29 kg/m3.[师]老师这儿有一桶纯净水,它的密度应该是多少?[生]应是1×103kg/m3.[师]现在我倒出一小杯,小杯中的水的密度是多少?[生]还是1×103kg/m3,因为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师]很好.谁还能说说密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呢?[生]密度就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如铝的密度为2.7×103kg/m3,它的意义就是1 m3的铝的质量足2.7×103kg(或说1 cm3铝的质量是2.7 g).[师]同学们在查密度表的时候还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发现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生]密度相同的不一定足同种物质,如煤油和酒精、冰和蜡.[生]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的时候,密度也可能不一样,如水和冰.[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总结得也很好.下面同学们一起来做一个练习,作为我们这节课的结束.[投影]教材P14例题.提醒同学们练习完后对照教材P15的解法,并注意教材中提示注意的问题.三、小结这一节课我们研究了密度的问题,首先我们通过一个实验了解了密度的概念,并且了解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同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密度是个常数.密度表示单位体积下某种物质的质量,而密度公式中密度是由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求出的,而不是由它的质量多少或它的体积大小决定的,因此不能说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跟它的体积成反比.四、动手动脑学物理1.解:a=1.7m b=0.5m c=0.3m查表得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V=abc=1.2 m×0.5 m×0.3 m=0.18 m3由ρ=m/V得m=ρ水 V=1.0×103kg/m3×0.18 m3=180 kg2.略3.解:V=2.5L=2.5×10-3m36查表得ρ水=1×103kg/m3ρ汽油=0.71×103kg/m3由ρ=m/V得:装水时:m水=ρ水=1.0×103kg/m3× 2.5×10-3=m3=2.5 kg装汽油时:m汽油=ρ汽油=0.71×103kg/m3× 2.5×10-3m3=0.71 kg 板书设计密度(density)公式:ρ=m/V单位:kg/m3 g/cm3 1g/cm3=1×10kg/m3。

密度教学设计教案.doc

密度教学设计教案.doc

密度教学设计《密度》一节是物理的重点。

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体验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基本测量工具一刻度尺、量筒和天平。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质的一种属性一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收集及处理数据的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敢于提出问题,乐于探究问题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方案。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过程(见下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教学设计目的一、准备进入问题情境教师准本:1.备课及制作多媒体课件;2.准备实验器材一天平、舷码、刻度尺、水、盐水、水槽、体积不同的石块、铁块、铜块、体积不同的长方体木块、烧杯、泡沫塑料等。

学生准备:1.个人预习本节内容;2.通过预习明确自己所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作好提出问题与讨论探究的有关准备;3.交流与讨论预习的体会引导自学预习,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有学生自己通过预习,才知道碰到的困难和最理想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就学生最理想的问题去教学,学生才会乐学。

二、问题教学(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演示实验:同样的烧杯分别装有体积相同的水和花生油,放在已调平衡的天平上,发现天平不平衡,说明它们质量不同;不同体积的铁块和木块放在天平上,它们平衡,说明它们质量又相同。

根据以上实验,你们能提出一些问题吗?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哪怕是无意义的问题也不限制。

1.动手参与:用手掂一掂体积相同的铁块与泡沫塑料,2观察实验,思考并提出问题:(1)为什么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却不同?(2)体积不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为什么相同?⑶造成以上实验现象的根本原因可能跟物质的什么有关呢?……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能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人教版初中物理《密度》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密度》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6.2《密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识与技能: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 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1.经过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教具和媒体:天平、刻度尺、颜色相同、体积不同的铁块、铝块、塑料,实验卡、图像卡、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1、出示体积较小的苹果。

提问:同学们想要吗?2、出示体积较大的苹果。

提问:同学们想要哪一个?3、提问:为什么想要大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大的体积大、质量大。

二、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三、合作探究、进行实验.实验:探究不同体积相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1、为了验证你的的猜想,应如何选取器材?如何进行实验探究?(独立思考-组内交流-确定组内实验方案。

)2、组织学生对组内确定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估1)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m)2)用刻度尺测出金属块的体积(V)3)分别计算出金属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M/V)。

3、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4、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m-v 的关系图像,组内分析实验数据和图像,得出结论。

5、小组展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

学生实验完成后,组织学生小组代表到讲台,实物投影展示数据和图像,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的图像,讲三个图像卡片在实物投影上合成一个,及时总结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也不同,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

《密度》教案1.doc

《密度》教案1.doc

《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2.能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3.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学会用实验数据列表和绘制图像,进一步认识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2.学会用查表的方法,了解各种物质的密度。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同种物质的密度是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感悟密度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2.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堇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

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密度是表示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可以从物体的颜色、气味、软硬等鉴别,如果从表面无法鉴别时,启发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用科学的方法测出物质的密度。

通过查密度表来鉴别是什么物质。

本节课重点是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列表分析、画图像得出结论。

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用到物理中来,理解比值的物理含义。

通过实验探究,不仅使学生学习到知识,而且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三、教学策略应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

所以,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电功率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大小形状完全 师:用手掂,你关心的是什 么?应该用什么仪器测 量? 一样,表示什么相 同? 生:体积相同. 生:关心的是质 [实验 1] A.将涂有同种颜色、同体 积的两物体放在托盘天平 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失去 平衡. B.取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倒 入质量相等的两个空烧杯 中,然后分别放到天平的两 个盘上,结果天平也失去平 衡. 师:这两个实验中有什么相 同量?什么不同量?这两 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丁:两物体的体 积相同,质量不同; 水和酒精的体积也 相同,但质量不同. 师:对.体积相同的不同物 质,它们的质量不相等,这 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 性.为此我们引入一个物理 量—一密度. 1.密度是表示不同物质, 在体积相同时质量并不相 同这一特性的物理量. 师:现在我们只知道了涂有 同种颜色的两个物体不是 同种物质,还不知道它们各 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进 一步研究:对于同一种物质 来说,它的质量跟体积有什 么样的关系. 生甲:体积不同的 铁块,它们的质量 不同. 生乙:铁块 a 的体 积是铁块 b 的两倍, 铁块 a 的质量就是 铁块 b 的两倍;铁 块 c 的体积是铁块 b 的 4 倍,铁块 c 的 质量就是 b 的 4 倍. 生丙:木块 a 的体 积是木块 b 的两倍, 木块 a 的质量就是 木块 b 的两倍;木 块 c 的体积是木块 b 的四倍,木块 c 的 质量就是木块 b 的 四倍. 生丁:对铁块,它 的质量和体积的比 [板书 1] 三、 密度 象的概念, 教师 密度是一个抽 通过实验操作, 循序渐进的分 析, 自然的过度 到质量和体积 的比值,即密 度。 生戊:这说明不同 物质在体积相同 时,质量是不同的. 量.应用天平进行 测量.
[ 板 书 5]4. 实 验与讨论: A.对同 种物质,物质
教师填写) . (3)思考与讨论 师:由以上实验结果,我们 一起来讨论几个问题. 师:回答得非常好.既然每 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这 说明: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 一. 师:我们再来看第三个讨论 题.既然对同种物质,ρ 与 m、V 都无关,那种这个密 度公式还有什么意义呢? 4.巩固练习 (投影片)判断下列说法是 否正确? A.大铝块的质量是 4 千克,小铝块的质量是 1 千 克,则大铝块的密度是小铝 块密度的 4 倍 B. 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 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 成反比 C.一杯酒精用掉一半 后,剩下一半酒精的密度是 原来的一半
[板书 3]4.密 度的单位:千 克/米 3
[板书 3]4.密
℃,在标准大气压下.其实 不仅是气体,固体和液体的 密度也都是在一定条件下 由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 实验测出的. 师: 现在, 我们再看密度表, 比较固体、液体、气体的密 度,哪种较大?哪种较小? 师:是否所有的物质都是这 样呢?你们查查看,固体中 干松木的密度是多大?它 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还是 小?再查查看,水银的密度 是多大?水银是固体还是 液体? 师;所以说固体的密度较 大,只是对一般物体而 言.好,若有一种金属,它 的密度是 2.7×103 千克/米 3 ,它是什么金属? 师:所以,利用密度还可以 鉴别物质. 3.实验与讨论 师: (拿一个戒指或螺母) 请同学们想想,怎样鉴定这 枚金戒指的真假?都需要 测哪些量?各用什么仪 器? 师: 下面我们分成 4 个大组, 每个组完成下面一个实验 内容. (1)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内容 用投影映出) [实验 3]用天平、量筒来测 定: A.一杯酒精、半杯酒 精的密度; B.大铝块、小铝块的 密度; C.同体积的铁和铜的 密度; D.涂色的两种物质的 密度,鉴定它们是什么物 质. (以上实验两人一个小组, 六个小组完成一个实验内 容,四个实验内容并进) . (2)实验记录 (用投影片,请同学回答,
铁的质量大. 生丙.水的密度是 1.0×103 千克/米 3 ;空气的密度是 l.29 千克/米 3. 生丁:固体的密度 都较大;气体的密 度都比较小. 生戊:干松木的密 度是 0.5×103 千克 /米 3,它的密度比 水的密度小.水银 的密度是 13.6×103 千克/米 3,水银是 液体.可它的密度 却比一些固体的密 度还要大. 生己:由密度表可 知,这种金属是铝. 生:可以测密度来 鉴别,这需要测质 量,用天平测;还 要测体积,用量筒 来测;将数据带入 密度公式进行汁 算.
度的单位:千 克/米 3
生甲:对同种物质, 它的体积变化时, 质量也变化,质量 与体积成正比,即 m 与 V 的比值不变, 也 就 是 密 度 不 变.这说明,同种 物质,密度ρ 是相 同的,ρ 与 m、V 都无关. 生乙:不同的物质, 密度ρ 也不同.这 说明:每种物质都 有自己的密度.
某种物质的密 度与质量、 体积 无关,怎样理 解?教师可通 过例子说明。
己的特性. 空气是气体, 的 这 瓶 液 体 是 酒 如: 水是液体,泥土是软的,石 头是硬的,金属有光泽,非 金属无光泽等等.形状、颜 引入 8 色、软硬、气味等这些就是 物质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 这些特性来鉴别物质.下面 就请同学们鉴别一下你们 桌上摆放的贴有 A、 …… B、 字母标签的是什么物质? 根据什么特性鉴别的? 精.我是根据它的 气味鉴别的. 生乙:我们桌上放 的两块金属,根据 它们的颜色及其中 一块的锈迹,可以 鉴定一块是铜,另 一块是铁. 生丙:我们桌上放 的这两个物体,外 面涂有同样的颜 师:由此可知,我们鉴别物 色,无法判断它们 在回答中学生 可能提出很多 方法, 教师应认 真对待, 仔细分 析,加以肯定, 鼓励学生积极 思考。
的密度ρ 与 质量 m、体积 V 的关系. B.不同物质, 密度ρ 是否 相同,这说明 什么?
[板书 6]5.密 度是物质的 特性,在种物 质都有自己 的密度.同种 物质,密度相 同. [板书 7] 写在 ( 板书 1,密度 公 式 的 右 边) :计算式.
小结 2
5.本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很 重要的概念——密度,通过 实验和讨论,知道了密度也 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物 理量,它表征的是单位体积 的物质质量大小的差别,每 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 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那 么,如何利用密度知识去解 决一些实际问题呢?这是 我们后面学习要讨论的问 题.
风华初级中学教案
课题 教学 目标 6.1 密 度(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知道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初步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初步感知学习物理概念的方法。 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具 学具 预习 要求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内容与 方式 师:我们周围有各种物质, 我们这个世界就是由各种 各样的物质组成的.如:空 气、水、泥土、石头、铁、 铜等等.每种物质又都有自 生甲:我们桌上放 学生活动内容与 方式 教学预见与 对策 以生活中的例 子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以实际 操作调动学生 积极性。 媒体呈现内容 与方式 天平、铁块、木块、量筒、水、绳子 密度概念的建立. 密度概念的理解. 课时 1 授课日期
课后 作业
基础 拓展
预计 完成 时间
教后记:
教学环节根据需要各是什么物质. 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是 不够的.那么物质是否还有 其它特性呢?请丙同学告 诉我,你能否判断你桌上的 两个物体是不是同种物 质? 生丙: 肯定不是. 因 为它们大小形状完 全一样,可我用手 掂了掂它们不一样 重. 在回答出现分 歧时, 多让同学 们自己分析、 讨 论。
值是个定值;对木 块,它的质量和体 积的比值也是个定 值.只是这两个比 值不相等.
2 .密度的 定 义:某种物质 单位体积的 质量叫做这 种物质的密 度. 符号: . ρ 3 .密度的 公 式
让学生自己查 生甲:铜的密度是 8.9×103 千克/米 3 ,这表示体积是 1 米 3 的铜其质量是 8.9×103 千克. 用克 3 /厘米 作单位, 它 的数值是 8.9, 8.9 即 3 克/厘米 . 生乙:铁的密度是 7.9 × 103 克 / 米 3 . 铜的密度比铁大, 说明 1 米 3 体积的铜 的质量比 1 米 3 体积 阅密度表, 回答 问题, 从自己动 手参与中获得 结论。
板书 设计
1. 密度 2.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 3.密度的公式 4. 实验与讨论:
A.对同种物质,物质的密度ρ 与质量 m、体积 V 的关系. B.不同物质,密度ρ 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5.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在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同种物质,密度相同. (写在板书 1,密度公式的右边) :计算式.
新课
30
2.建立概念 (l)学生分组实验 (每组一个铁块或一个木 块,各组的铁块、木块的体 积均不相等) . [实验 2]用天平称出铁块或 木块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 其体积,并计算质量与体积 的比值.将这些数据填入下 表 (2)分析实验数据(投影片) 师:由以上的实验数据,我 们可以看出什么? 师:很好.这就表示,对于 同种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几 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 即它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 正比,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 个定值.对不同物质,这个 比值不同.而质量跟体积的 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物质 的质量.不同种类物质单位 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可见 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 质的特性,物理学中就用单 位体积的质量来定义密度. (3)建立概念 3.密度的公式 师:由密度公式可知,密度 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和体 积单位组成的.在国际单位 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体积的单位是米 3,密度的 单位就是千克/米 3,读作 千克每立方米. 师: 请同学们打开书第 6 页, 我们一起来看一些物质的 密度表. 师:铜的密度是多大?表示 什么意义?用克/厘米 3 作 单位,其数值多大? 师:铁的密度是多少?铜比 铁的密度大,这说明什么? 师:水的密度在后面的学习 中我们经常要用到,所以同 学们一定要记住它.另外还 请同学们注意看,在气体的 密 度 表 旁 边 有 个 条 件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