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密度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老师教案密度

初中物理老师教案密度

初中物理老师教案密度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密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密度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2.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天平、量筒、水、物体。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密度相关的图片,如:冰块浮在水面上、潜水员潜入水底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冰块能浮在水面上?潜水员如何潜入水底?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密度的概念: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2. 讲解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

3. 讲解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天平、量筒、水等实验室用具。

2. 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2)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3)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3. 实验注意事项:(1)确保天平、量筒等实验用具的准确度。

(2)在测量体积时,要确保物体完全浸入水中。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计算一些物体的密度。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2. 强调密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冰块能浮在水面上?2.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实验操作、课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在实验操作环节,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室用具,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课堂小结环节,要强调密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密度教学设计

密度教学设计

密度教学设计密度教学设计(通用5篇)物理学作为严格的、定量的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一直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密度的教学设计,希望你对物理有更深刻的认识,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密度教学设计(通用5篇),希望能帮到大家!密度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节课要说的密度一节属于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包括了后面所有八章的内容,它们形成了经典力学的初步知识。

众所周知,经典力学包括了质量、时间、空间三大基石。

初二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基本具备了绝对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

因而第七章第一节开始就进行绝对质量观的教学,第三节的密度是对质量认识的进一步延伸,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

再从本节的编排看,课本首先从第二节的实验入手,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如何鉴别不同的物质?接着用实验分析、归纳得出密度的概念,最后是密度知识的简单应用。

这种方法,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学习一点研究问题和定义物理量的常用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发现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教学重点根据大纲及学生实际,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由于初二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如何处理实验中的数据进而得到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法本节有关密度的知识都是从实验中分析归纳出来的,因而本节课着重采用实验探究法。

学法学生要想正确的从实验中得到密度的概念,他们必须掌握数学法、分析法、比较法和归纳法教具准备每两人一天平,砝码,体积不等的两个木块和两个铁块,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难点,我还制作了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1、激趣引学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是新大纲规定的物理教学的根本目的。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内容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密度的初步概念、单位、计算公式.2.过程与方法学习以物质本质特征来定义概念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教学用具:投影仪、自制幻灯片、天平、石块、木块、水、量筒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

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二、新课教学1.建立密度的概念(1)实验: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

数据如下:质量(克)体积(厘米3)质量/体积(克/厘米3)木块木块石块石块2(2)分析数据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B.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C.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B.密度公式:ρ=m;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克/厘米3(g)1g=1#kg=103kg(4)例题:一铁块质量是吨,体积是米3,铁块密度多大?已知:m==×103kg;V=求:ρ解:答:铁块的密度是×103kg2.密度物理意义水的密度是×103kg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3千克。

《密度》说课稿(精选10篇)

《密度》说课稿(精选10篇)

《密度》说课稿(精选10篇)《密度》说课稿(精选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密度》说课稿(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密度》说课稿篇1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阳光中学的一名物理教师宁二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密度》。

说的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是将来学习浮力和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

实验探究是本节的重要内容,通过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加深对密度知识的理解。

密度公式是学生在初中接触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应注意强调公式在计算过程中的应用和变形。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密度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应注意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知道可以根据密度鉴别物质,计算质量和体积。

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内容难度较大,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宜过高,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环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重点:(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水的密度和物理含义。

(2)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公式变形和单位换算。

难点:(1)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灵活运用密度计算公式,将密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人教版初中物理密度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密度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引入2. 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3. 密度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2. 难点:密度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体积、质量的概念,然后引入密度概念。

2. 讲解密度概念讲解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

强调密度的物理意义,让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 密度公式的推导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质量、体积和密度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密度公式。

4. 密度计算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密度实例,让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5. 密度在实际中的应用讲解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鉴别物质、测量物体质量等。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密度计算和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掌握了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但在讲解密度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可能部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初中物理 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  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2. 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应用;3. 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1. 密度的概念;2. 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密度计算公式的理解;2. 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天平、砝码、体积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书本、桌子、椅子等,思考这些物体的质量是否一样。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物体的质量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如何比较它们的“密度”呢?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密度的概念: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用符号ρ表示,公式为ρ=m/V。

2. 讲解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是kg/m³,还有g/cm³等。

3. 讲解密度的特性: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但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

4. 讲解如何查找密度表和使用密度表。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天平、砝码和体积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密度。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密度知识。

2. 教师讲解答案,解析难题。

五、生活中的密度应用(10分钟)1. 教师讲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鉴别物质、设计建筑物等。

2. 学生举例说明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特性及实际应用。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练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了密度的基本知识,能够计算不同物体的密度,并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教案:密度

初中物理教案:密度

初中物理教案:密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2. 密度公式:ρ= m/V(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3. 密度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4.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测量物体密度、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密度特性。

2. 难点:密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密度概念。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密度特性。

3. 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块漂浮在水面上,引导学生思考冰和水的密度关系。

2. 探究密度概念: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3. 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的密度实验,如橡皮泥、铁块等,总结密度特性。

4. 案例分析:给出实际问题,如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引导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这五个章节的内容涵盖了密度教学的主要部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我可以继续为你编写后续章节。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密度概念的引入:通过展示不同体积和质量的物体(如篮球、乒乓球、铁块等),引导学生发现物体体积和质量的关系,进而引出密度的概念。

2. 密度公式的学习:在讲解密度公式ρ= m/V时,结合具体实例,如水的密度为1g/cm³,解释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

3. 密度特性的探讨: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的密度,如橡皮泥、铁块、木块等,总结密度特性。

4.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密度在测量物体质量、鉴别物质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密度知识的重要性。

人教版初中物理《密度》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密度》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密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让学生掌握密度公式的运用,能够计算物体的密度。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引入2. 密度公式的推导3. 密度公式的应用4. 密度与生活实例的联系5. 密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的运用,密度与生活实例的联系。

2. 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推导,密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密度的概念和性质。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密度实验过程和结果。

3. 结合实际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漂浮的物体、沉没的物体等,引导学生思考物体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状态。

2. 探究密度概念:提问学生对密度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得出密度的定义。

3. 推导密度公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推导出密度的计算公式。

4. 应用密度公式:让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计算实际问题,如未知物体的密度等。

5. 联系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密度的测量、密度的调控等。

6. 密度实验设计: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密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是否能够正确描述密度的定义。

2. 评价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是否能够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评价学生对密度实验的操作能力,是否能够正确进行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4. 评价学生对密度在生活实例中的应用,是否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解释。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法思想,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质。

三、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木块、铁块、铝块、铜块、一杯水、一杯糖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桌上的木块、铁块、铝块、铜块,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区分它们?学生回答出颜色。

(还有其他答案)继续引导两杯透明液体,哪杯是水?哪杯是糖水?学生回答出味道。

继续提问:除了这些方法,日常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分辨物质的方法?2. 探究密度概念(1)实验一: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体积的木块、铁块、铝块、铜块的质量,记录数据。

引导学生发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实验二: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如木块、铁块、铝块、铜块)的质量,记录数据。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

3. 密度概念的引入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否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引入密度概念: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4. 密度公式、单位及换算(1)密度公式:ρ = m/V(2)密度单位:kg/m³(3)密度换算:1g/cm³ = 10³kg/m³5. 密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等。

初中物理密度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密度》。

具体内容包括: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应用以及密度与物质种类、状态、温度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了解密度与物质种类、状态、温度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科学规律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运用。

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与物质种类、状态、温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密度计、天平、量筒、不同密度的物体(如木块、铁块、铝块等)。

2. 学具:学习资料、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密度的物体(如木块、铁块、铝块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相同体积的物体质量不同?2. 新课内容:(2)密度公式:推导出密度公式ρ = m/V,并解释各符号的意义。

(3)密度单位:介绍密度的国际单位制(kg/m³),并说明常用的密度单位。

(4)密度与物质种类、状态、温度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密度与这些因素的关系。

3.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密度2. 内容:(1)密度概念: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2)密度公式:ρ = m/V(3)密度单位:kg/m³,常用单位:g/cm³、g/L等。

(4)密度与物质种类、状态、温度的关系:实例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已知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求其密度。

(2)选择题:判断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密度与物质种类无关B. 密度与物质状态无关C. 密度与温度无关D. 密度与物质种类、状态、温度有关2. 答案:(1)密度计算题答案: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得出。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的运用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的运用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的运用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的运用教案优秀5篇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课件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

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借鉴。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的运用教案【篇1】教学过程:一由已做实验引入新课1、请学生交流做“热牛奶与冷牛奶哪个先结冻”的实验经过与结果。

2、师:有一个叫“姆潘巴”的男孩也做了同样的实验,但他所得出的结果却一次次遭到否定与讥讽,在这样的情况下,姆潘巴是怎样做的呢?3、引出课题,齐读二、阅读感受(一)整体感知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思考:姆潘巴是个怎样的学生?2、全班交流对姆潘巴的看法。

(二)朗读感受自由读课文,思考:姆潘巴在整个事件中碰到了几个他意想不到的问题?交流(根据学生的讨论,随机组织教学):1、热牛奶比冷牛奶先结冰,让他惊愕不已1)朗读体会,姆潘巴为什么“惊愕不已”?(从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这一反常的现象)2)齐读思考: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善于发现)2、初中、高中的老师对这一问题的否定和讥讽,让他想不通1)默读想象:当老师相继否定和讥讽他的发现时,姆潘巴的表现如何?2)交流3、大学教授虽然回答不出这个问题,但肯定了他的提问,并以实验证实了姆潘巴问题的确存在。

1)朗读,理解什么是“鼓足勇气”?姆潘巴为什么“鼓足勇气”?他在博士提问时会想些什么?2)当证明姆潘巴的现象属实时,他的心情怎样,会怎样想?3)交流师:从一次意想不到的.实验中看出姆潘巴是一个善于发现的人,又从他的问题一次次遭到否定和讥讽时,你又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学生?(勇于提问努力探索)4、最后,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发现这个“姆潘巴问题”还真是个世界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三)复述课文根据姆潘巴在整个事件中碰到的出乎意料的问题,请同学们进行创造性复述。

(四)质疑问难小组选择方式读课文,还有哪些问题你想提出来?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三、拓展延伸1、谈谈生活中“我的发现”和“我知道”2、颁发“小博士”奖章3、学生推荐有关方面的书籍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自主扩大识字,并复习巩固已识的生字。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密度》,内容包括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密度的计算及应用。

重点: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及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密度演示仪、实验器材(量筒、天平、不同物质的样品等)。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比较相同体积的木块和铁块的质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会不同?2. 教学新课(1)密度的定义: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2)密度的计算公式: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为千克/米3(kg/m3),常用单位还有克/厘米3(g/cm3)。

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计算物体的密度,以及如何根据密度公式进行变形求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几个实际物体的密度,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演示演示如何测量物体的密度,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6.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并记录实验数据。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

2. 测量密度的实验步骤。

3. 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给定物体密度。

(2)实验题: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密度公式的正确性。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根据题目给定的质量和体积,代入密度公式计算。

(2)实验题答案:根据实验结果,验证密度公式的正确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测量方法?实验操作是否规范?2. 拓展延伸(1)了解密度的应用,如鉴别物质、计算物体质量等。

(2)探索其他物理量与密度的关系,如压力、浮力等。

初中物体密度教案

初中物体密度教案

初中物体密度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意义。

2. 学会使用天平、量筒等仪器测量物体的密度。

3.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并能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实验操作步骤及数据处理。

教学难点:1. 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

2. 实验误差的分析及减小方法。

教学准备:1. 天平、砝码、量筒、烧杯、金属块、细线、足量的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密度?为什么物体的密度会不同?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

2. 讲解如何使用天平、量筒等仪器测量物体的密度。

3. 讲解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实验(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金属块的密度。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金属块的质量、体积等。

3. 学生计算金属块的密度,并与实际密度进行比较。

四、讨论与分析(15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实验误差的原因及减小方法。

3. 学生举例说明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密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学生评价自己的实验表现及对密度知识的理解。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开展密度相关的科技创新活动,如设计密度计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初中物理《密度》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密度》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密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引入2. 密度计算公式的讲解3.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密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5. 密度知识点的巩固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计算公式的运用。

2. 难点:密度公式的推导,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密度概念。

2. 运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体验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4.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对密度知识点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块浮在水面上,引发学生对密度的思考。

2. 讲解密度概念:介绍密度的定义,解释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 推导密度公式:讲解密度计算公式ρ= m/V,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4.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密度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

5. 应用练习: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估算物体密度。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疑问,收集学生反馈。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计算公式的掌握,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实验报告,课后作业,小组讨论。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测量仪器(如电子秤、量筒等),不同密度的物质样品,实验记录表格。

2. 教学媒体:PPT,视频资料,教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2. 教学环节:导入(10分钟),新课讲解(20分钟),实验操作(25分钟),应用练习(20分钟),总结反馈(15分钟)。

九、教学拓展1. 密度与生活:探讨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浮力原理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密度分层原理在油轮卸油过程中的应用等。

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最新8篇)

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最新8篇)

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最新8篇)密度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本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应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实验应当测量的物理量以及选择的仪器,并进而明确实验的原理。

本节实验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实验设计能力上,因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实验所选择的仪器以及实验要测定的对象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自己设计实验表格,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仪器进行实验设计、进行表格设计、以及动手操作。

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用2课时。

二、学情分析: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会使用天平和量筒;具有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比较习惯老师给什么记什么。

缺乏主动性和探究精神,活性思维和动手能力较差。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悉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

2.会用天平天平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过程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通过对物质密度的测定,学生对间接测量有感性的认识。

4.学生知道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明白实验步骤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

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所拓展。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学生乐于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现象中的规律。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比值定义法的实验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亲自动手、合作获得多种物质的多组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密度的概念。

五、学习情境设计:故事情境引入,问题情境引导思考进入探究、合作学习之中。

六、教学媒体资源的设计: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采用PPT课件;多组实物的天平、量筒、木、铁;实验表格。

初中物理_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密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换算关系。

3.能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换算及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密度概念【评价设计】1、通过板块一的交流展示,检查学生目标一的达成情况。

2、通过板块二的自学提问、课堂小测,检查学生目标二的达成情况。

3、通过板块二的5、课堂小测,检查学生目标三的达成情况。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木块、铝块、橡皮快若干,水、糖水、啤酒、酒精各一杯。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导入 1.考考学生的鉴别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桌上的盛水、糖水、啤酒、酒精的四个杯子,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鉴别区分它们?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人们可以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

2.老师在集市上花了100元买了一个金戒指,我想鉴别一下它是不是纯金的,用刚才的物质的这些特性进行鉴别,能行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种物质新的特性,利用这种特性来鉴别物质的种类。

目标通过探究知道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教学内容1、提出问题:(1)(大屏幕出示)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和铁块,它们的1.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同种物质,在一定的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的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________。

2. 一块冰全化成水后,水的质量,体积密度。

3、一杯盐水,用掉一半,剩下的半杯盐水()A.其密度减半,质量减半 B.其质量减半,密度不变C.其体积减半,密度也减半 D.其质量、体积、密度均减半4、由密度公式ρ= m/v可知 ( )A、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B、物质的密度与其体积成反比C、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D、以上都不对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C.铜的密度是8.9×103kg/m3,表示1m3铜的质量为8.9×103kg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课堂小结】学生自主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有关初中物理密度教案5篇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清晰地规划教学内容、目标和步骤,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密度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2.理解密度公式的物理意义,明确ρ、m、V三者之间的关系,会用密度公式进行求密度的计算。

3.知道密度的单位的'意义和读法,会进行g和kg之间的换算。

4.让学生体会物理研究中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抽象概括出物理概念的方法。

5.培养学生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导出和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

2.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密度表。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完成科学探究的过程。

2.理解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的含义。

实验器材教师:体积为10cm3的铁块、铜块各一块,体积为10mL和20mL的水各一杯,体积为20cm3的铁块、铜块各一块,托盘天__一架,砝码1套,量筒,小黑板(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学生:体积为10cm3的铁块、铜块各一块,体积为10mL和20mL的水各一杯,体积为20cm3的铁块、铜块各一块,托盘天__一架,砝码1套,量筒,坐标纸一张。

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教师: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个反映物质特性的重要的概念。

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将一个有关于阿基米德的故事(教师介绍有关于阿基米德帮助国王鉴定皇冠是否纯金的故事),那么阿基米德是如何帮助国王鉴定这个皇冠是否纯金的呢,学习了今天这节课的内容,同学们就能够找到答案了。

首先请同学们看书第32页图2-16,认识到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

出示实验所用的一组体积为20cm3体积为的铁块、铜块各一块,体积为20mL 的水一杯及实验记录到的数据,如下表:长方铁块质量(g)铜块质量(g)水质量(g)要求学生用天__测出它们的质量(学生实验,教师强调天__的使用规则)引导学生比较,体积相同的铁块、铜块、水,它们的质量不相等。

教案密度初中物理

教案密度初中物理

教案密度初中物理课程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2. 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应用;3.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引入;2. 密度计算公式的讲解;3.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体积和质量的概念;2. 引入密度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密度与体积、质量的关系。

二、讲解密度概念(10分钟)1. 讲解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2. 解释密度的物理意义:反映物质的一种特性;3. 举例说明密度的应用: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等。

三、讲解密度计算公式(10分钟)1. 出示密度计算公式:ρ = m/V;2. 解释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ρ代表密度,m代表质量,V代表体积;3. 示例讲解如何运用公式计算密度。

四、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1. 举例说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浮力、沉淀等;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计算;2.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解答练习题。

六、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 布置作业: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问、讲解、示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注重学生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初中科学教案 密度9篇

初中科学教案 密度9篇

初中科学教案密度9篇密度 1第四节实验:(一)教学目的1.较熟练地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2.学会用量筒(或量杯)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3.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二)教具教师演示用具:量筒、量杯、小黑板(抄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学生实验用具: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玻璃杯、水、盐水、细线.(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2)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3)要求出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量?教师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用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测它们的体积.(板书:四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二、进行新课1.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上用具对照检查.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教师出示:量筒和量杯实物,介绍量筒和量杯.让学生观察桌上量筒的刻度.教师说明,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提问:(1)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刻度(即量程)多大?(2)它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为多少厘米3?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6、图7—7.说出量筒和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的体积?怎样测固体的体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应放平稳;(2)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面相平.)(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3.学生分组实验:测石块的密度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教师强调: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学生实际操作,将实验数据填在课前已画在作业本上的表中.教师请一学生将他的测量结果填在小黑板的表1中.师生共同分析小黑板表1中的数据是否合理,纠正发生的错误.4.学生分组实验:测盐水的密度提问:测盐水的密度步骤是什么?教师指出:(1)该实验测盐水质量的方法与本章第二节测液体质量的方法不一样,采用该实验方法测液体的质量,在测体积时没有残留的液体在杯内,能减小测量的误差.(2)为了计算方便,盐水的体积尽量取整数.学生实际操作,将结果填在作业本上的实验表格中.教师请一学生将测量结果填入小黑板表2内.师生共同分析小黑板表2的数据是否合理,及时纠正错误.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5.讨论课本“想想议议”.三、布置作业:课本上的小实验:“自制量筒”’.注:文中课本指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密度 2第四节实验:(一)教学目的1.较熟练地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2.学会用量筒(或量杯)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3.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二)教具教师演示用具:量筒、量杯、小黑板(抄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学生实验用具: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玻璃杯、水、盐水、细线.(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2)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3)要求出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量?教师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用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测它们的体积.(板书:四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二、进行新课1.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上用具对照检查.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教师出示:量筒和量杯实物,介绍量筒和量杯.让学生观察桌上量筒的刻度.教师说明,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提问:(1)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刻度(即量程)多大?(2)它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为多少厘米3?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6、图7—7.说出量筒和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的体积?怎样测固体的体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应放平稳;(2)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面相平.)(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3.学生分组实验:测石块的密度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教师强调: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学生实际操作,将实验数据填在课前已画在作业本上的表中.教师请一学生将他的测量结果填在小黑板的表1中.师生共同分析小黑板表1中的数据是否合理,纠正发生的错误.4.学生分组实验:测盐水的密度提问:测盐水的密度步骤是什么?教师指出:(1)该实验测盐水质量的方法与本章第二节测液体质量的方法不一样,采用该实验方法测液体的质量,在测体积时没有残留的液体在杯内,能减小测量的误差.(2)为了计算方便,盐水的体积尽量取整数.学生实际操作,将结果填在作业本上的实验表格中.教师请一学生将测量结果填入小黑板表2内.师生共同分析小黑板表2的数据是否合理,及时纠正错误.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5.讨论课本“想想议议”.三、布置作业:课本上的小实验:“自制量筒”’.注:文中课本指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密度 3(作者:曹广键)教学目的1.知道量杯和量筒的用途.会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和固体的体积.2.会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体积.3.注意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学难点读量筒的刻度值.教具教师用:投影仪、量筒、量杯.学生用:量筒、盛有盐水的烧杯、盛有清水的烧杯、细长石块、细线一根、托盘天平、法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密度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特性.书中84页给出了20多种常见的不同状态物质的密度值,它是前人用实验的方法测定出来的.在学习了密度知识的基础上,我们来学习测定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板书课题:四、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提问:1.什么叫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2.要测出某一种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物质的哪些量?(结合测定石块密度和盐水的密度加以说明)设疑:用什么仪器来测定盐水的体积和形状不规则的石块的体积呢?解疑:教师出示量筒和量杯,指出它们都是测液体体积的仪器.板书:1.量筒和量杯用途:测液体的体积.教师利用投影片,介绍量筒和量杯刻度线的区别.量筒的内径粗细均匀,简身上刻度线间的距离是均匀的.量杯的内径粗细不均匀,且上粗下细,所以,杯身上刻度线越靠近杯口间距越小.学生分组利用实验桌上的量筒进行观察:(l)量筒上刻度的单位;量筒的最大刻度是多少?它的每一小格代表多少?(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说明ml是毫升,1毫升=1厘米3)(2)向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清水(不超过最大刻度),观察水面是凹形的还是凸形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明确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板书:使用:(1)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以凹形底部为准.(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教师利用投影片,让学生进行读数练习.(读三四个值即可)板书: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学生看书P83的图7—7.要让学生说出图中Vl,V2,V各是谁的体积.板书:2.学生实验,测石块的密度和盐水的密度.实验前,教师应强调三点:(1)实验要按书中设计的步骤进行.(2)使用天平前应先对天平进行调节.(3)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1和表2中.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检查并指导学生实验、重点检查以下几方面;(1)能否正确地,规范地使用托盘天平.(2)能否正确地使用量筒.注意纠正读值时的错误.(3)能否正确地选择数据表中的数值,计算出石块的密度和盐水的密度.学生实验完毕,请实验做得较好的两个组汇报实验数据.教师将数据填入黑板上事先画好的表播内.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1)两个实验小组,在实验时测出的石块的质量、体积虽然不同,但算出的密度值基本相同,这恰好能说明什么问题?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是相同的.(2)某位同学想出了测盐水密度的另一种方法:先用量筒测出一定体积的盐水、再将盐水倒入烧杯中称出其质量,最后就可以算出盐水的密度.请你从实验时所用器材的多少及实验误差大小这两个方面,将这位同学的做法与我们实验的做法进行对比,看看我们的做法有何优点?(可少用一个烧杯,误差小)(3)讨论书中P83想想议议中的问题.课学小结:(二)布置作业自制一个量筒,制作方法见书P88.【评析】在这个实验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水弄到桌面上,这个习惯的养成对今后做有关液体方面的实验和化学实验是有益的.注:文中涉及课本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相关资源加到收藏夹添加相关资源密度 4教学目的1.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知道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初步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3.使学生初步感知学习物理概念的方法.重点与难点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难点:密度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师:我们周围有各种物质,我们这个世界就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如:空气、水、泥土、石头、铁、铜等等.每种物质又都有自己的特性.如: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泥土是软的,石头是硬的,金属有光泽,非金属无光泽等等.形状、颜色、软硬、气味等这些就是物质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性来鉴别物质.下面就请同学们鉴别一下你们桌上摆放的贴有A、B、……字母标签的是什么物质?根据什么特性鉴别的?生甲:我们桌上放的这瓶液体是酒精.我是根据它的气味鉴别的.生乙:我们桌上放的两块金属,根据它们的颜色及其中一块的锈迹,可以鉴定一块是铜,另一块是铁.生丙:我们桌上放的这两个物体,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无法判断它们各是什么物质.师:由此可知,我们鉴别物质,有很多时候,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是不够的.那么物质是否还有其它特性呢?请丙同学告诉我,你能否判断你桌上的两个物体是不是同种物质?生丙:肯定不是.因为它们大小形状完全一样,可我用手掂了掂它们不一样重.师:大小形状完全一样,表示什么相同?生:体积相同.师:用手掂,你关心的是什么?应该用什么仪器测量?生:关心的是质量.应用天平进行测量.[实验1]A.将涂有同种颜色、同体积的两物体放在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失去平衡.B.取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倒入质量相等的两个空烧杯中,然后分别放到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也失去平衡.师:这两个实验中有什么相同量?什么不同量?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生丁:两物体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水和酒精的体积也相同,但质量不同.生戊:这说明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师:对.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等,这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为此我们引入一个物理量—一密度.[板书1]三、密度1.密度是表示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并不相同这一特性的物理量.师:现在我们只知道了涂有同种颜色的两个物体不是同种物质,还不知道它们各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它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样的关系.2.建立概念(l)学生分组实验(每组一个铁块或一个木块,各组的铁块、木块的体积均不相等).[实验2]用天平称出铁块或木块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其体积,并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将这些数据填入下表(2)分析实验数据(投影片见表1)表1师:由以上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什么?生甲:体积不同的铁块,它们的质量不同.生乙:铁块a的体积是铁块b的两倍,铁块a的质量就是铁块b 的两倍;铁块c的体积是铁块b的4倍,铁块c的质量就是b的4倍.生丙:木块a的体积是木块b的两倍,木块a的质量就是木块b 的两倍;木块c的体积是木块b的四倍,木块c的质量就是木块b的四倍.生丁:对铁块,它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对木块,它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也是个定值.只是这两个比值不相等.师:很好.这就表示,对于同种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即它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对不同物质,这个比值不同.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物理学中就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定义密度.(3)建立概念[板书2]2.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3.密度的公式师:由密度公式可知,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的.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体积的单位是米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米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板书3]4.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师:在一般物理实验中,由于所用物质不多,因此质量的单位常用克,体积的单位常用厘米3,密度的单位就是克/厘米3.”[板书4]常用单位: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103千克/米3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第84页,我们一起来看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师:铜的密度是多大?表示什么意义?用克/厘米3作单位,其数值多大?生甲:铜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这表示体积是1米3的铜其质量是8.9×103千克.用克/厘米3作单位,它的数值是8.9,即8.9克/厘米3.师:铁的密度是多少?铜比铁的密度大,这说明什么?生乙:铁的密度是7.9×103克/米3.铜的密度比铁大,说明1米3体积的铜的质量比1米3体积铁的质量大.师:水的密度是多大?空气的密度是多大?生丙.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空气的密度是l.29千克/米3.师:水的密度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经常要用到,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它.另外还请同学们注意看,在气体的密度表旁边有个条件—0℃,在标准大气压下.其实不仅是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也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实验测出的.师:现在,我们再看密度表,比较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哪种较大?哪种较小?生丁:固体的密度都较大;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师:是否所有的物质都是这样呢?你们查查看,固体中干松木的密度是多大?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还是小?再查查看,水银的密度是多大?水银是固体还是液体?生戊:干松木的密度是0.5×103千克/米3,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水银的密度是13.6×103千克/米3,水银是液体.可它的密度却比一些固体的密度还要大.师;所以说固体的密度较大,只是对一般物体而言.好,若有一种金属,它的密度是2.7×103千克/米3,它是什么金属?生己:由密度表可知,这种金属是铝.师:所以,利用密度还可以鉴别物质.3.实验与讨论师:(拿一个戒指或螺母)请同学们想想,怎样鉴定这枚金戒指的真假?都需要测哪些量?各用什么仪器?生:可以测密度来鉴别,这需要测质量,用天平测;还要测体积,用量筒来测;将数据带入密度公式进行汁算.师:下面我们分成4个大组,每个组完成下面一个实验内容.(1)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内容用投影映出)[实验3]用天平、量筒来测定:A.一杯酒精、半杯酒精的密度;B.大铝块、小铝块的密度;C.同体积的铁和铜的密度;D.涂色的两种物质的密度,鉴定它们是什么物质.(以上实验两人一个小组,六个小组完成一个实验内容,四个实验内容并进).(2)实验记录(见表2用投影片,请同学回答,教师填写).表2(3)思考与讨论师:由以上实验结果,我们一起来讨论几个问题.[板书5]实验与讨论:A.对同种物质,物质的密度ρ与质量m、体积V的关系.B.不同物质,密度ρ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生甲:对同种物质,它的体积变化时,质量也变化,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即m与V的比值不变,也就是密度不变.这说明,同种物质,密度ρ是相同的,ρ与m、V都无关.生乙:不同的物质,密度ρ也不同.这说明: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师:回答得非常好.既然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这说明: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板书6]5.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在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同种物质,密度相同.师:我们再来看第三个讨论题.既然对同种物质,ρ与m、V都无关,那种这个密度公式还有什么意义呢?生丙:用它可以计算未知物质的密度.以此式也叫做密度的计算式.[板书7](写在板书1,密度公式的右边):计算式.4.巩固练习(投影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大铝块的质量是4千克,小铝块的质量是1千克,则大铝块的密度是小铝块密度的4倍B.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C.一杯酒精用掉一半后,剩下一半酒精的密度是原来的一半生:(略)5.本课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密度,通过实验和讨论,知道了密度也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物理量,它表征的是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大小的差别,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那么,如何利用密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呢?这是我们后面学习要讨论的问题.6.布置作业密度 5(作者:曹广键)教学目的1.知道量杯和量筒的用途.会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和固体的体积.2.会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体积.3.注意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学难点读量筒的刻度值.教具教师用:投影仪、量筒、量杯.学生用:量筒、盛有盐水的烧杯、盛有清水的烧杯、细长石块、细线一根、托盘天平、法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密度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特性.书中84页给出了20多种常见的不同状态物质的密度值,它是前人用实验的方法测定出来的.在学习了密度知识的基础上,我们来学习测定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板书课题:四、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提问:1.什么叫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2.要测出某一种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物质的哪些量?(结合测定石块密度和盐水的密度加以说明)设疑:用什么仪器来测定盐水的体积和形状不规则的石块的体积呢?解疑:教师出示量筒和量杯,指出它们都是测液体体积的仪器.板书:1.量筒和量杯用途:测液体的体积.教师利用投影片,介绍量筒和量杯刻度线的区别.量筒的内径粗细均匀,简身上刻度线间的距离是均匀的.量杯的内径粗细不均匀,且上粗下细,所以,杯身上刻度线越靠近杯口间距越小.学生分组利用实验桌上的量筒进行观察:(l)量筒上刻度的单位;量筒的最大刻度是多少?它的每一小格代表多少?(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说明ml是毫升,1毫升=1厘米3)(2)向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清水(不超过最大刻度),观察水面是凹形的还是凸形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明确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板书:使用:(1)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以凹形底部为准.(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教师利用投影片,让学生进行读数练习.(读三四个值即可)板书: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学生看书P83的图7—7.要让学生说出图中Vl,V2,V各是谁的体积.板书:2.学生实验,测石块的密度和盐水的密度.实验前,教师应强调三点:(1)实验要按书中设计的步骤进行.(2)使用天平前应先对天平进行调节.(3)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1和表2中.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检查并指导学生实验、重点检查以下几方面;(1)能否正确地,规范地使用托盘天平.(2)能否正确地使用量筒.注意纠正读值时的错误.(3)能否正确地选择数据表中的数值,计算出石块的密度和盐水的密度.学生实验完毕,请实验做得较好的两个组汇报实验数据.教师将数据填入黑板上事先画好的表播内.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1)两个实验小组,在实验时测出的石块的质量、体积虽然不同,但算出的密度值基本相同,这恰好能说明什么问题?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是相同的.(2)某位同学想出了测盐水密度的另一种方法:先用量筒测出一定体积的盐水、再将盐水倒入烧杯中称出其质量,最后就可以算出盐水的密度.请你从实验时所用器材的多少及实验误差大小这两个方面,将这位同学的做法与我们实验的做法进行对比,看看我们的做法有何优点?(可少用一个烧杯,误差小)(3)讨论书中P83想想议议中的问题.课学小结:(二)布置作业自制一个量筒,制作方法见书P88.【评析】在这个实验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水弄到桌面上,这个习惯的养成对今后做有关液体方面的实验和化学实验是有益的.注:文中涉及课本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相关资源加到收藏夹添加相关资源密度 6(作者:曹广键)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和单位.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教学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教程
一、从鉴别物质说起
我们鉴别物质,有很多时候,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我们发现物质还有其它的特性,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思考:用物体的质量来鉴别物质行吗?
二、实验探究
1、学生实验:调节好天平,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看看它们的质
量相同是否相同?
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同。
A、124g
B、122g
C、118g
D、116g
能力提高
11、一辆油罐车装了30m3的石油,小明想测量石油的密度,从车上取出30mL石油,测得它的质量是24.6g。求:
(1)石油的密度。
(2)这辆运油车所装的石油的质量。
12、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猜想:
实验器材:一盒粉笔,天平,量筒,细沙,水油。
C、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所对的刻度值,算出被测物体的质量
D、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E、整理器材,把物体放回原处
8、一只瓶子能装2kg酒精(ρ=0.8×103kg/m 3),如果用来装满水,那么瓶内水的质量( )
A、小于2kg
B、大于2kg
C、等于2kg
D、无法判断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
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实验步骤:
列表
质量/g
体积/mL
密度(g/cm3)
画图:
以横坐标表示体积V,纵坐标表示质量m。作图。
分析论证:
13、一个质量是40g的容器,装满水后质量变为140g,装满油后质量变为120g。求油的密度。
5、根据实验方案不同实验小组分别用体积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或铁块、松木块)作实验。学生还可以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
由此可以得到结论:(1)同种物质质量增加,其体积也增大;质量减少,体积也会减少。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定。
(2)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三、密度
1、密度定义
从前面的实验探究我们知道:一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定,物质不同,其比值也不同。这种比值不变性反映的正是物质本身所有的特性,它只跟物质的种类有关。是十分有意义的物理量,物理学中就把它定义为密度。
103kg。读作: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每立方米。
3、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例题:课文第115页例题
达标自查
1、一枝粉笔用掉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与原来的相比( )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D、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2、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它的真实含义是( )
A、铁的密度比木头大
密度的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它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组合而成。
单位换算:1g/cm3=1000kg/m3.水的密度1.0×103kg/m3,要求记住。
还要能够记住一些物质密度的大小。例如,金的密度比银大,铜的密度比铁大。
计算题要注重格式,要写必要的公式、公式变换、单位、文字说明。还要有必要的计算过程。
2、出示:100g水和100g酒精体积,看看它们的体积是否相同?
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相等。
3、提问:以上两个实验用不同的物质进行比较,根据实验结果,受到了什么启示?关于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来进行研究?
让学生讨论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什么关系?
4、验证同学们的推测是否正确?请同学们(类比研究同一金属导体两端和电流关系实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实验来验证推测的正确性。
板书: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公式V
m =ρ介绍密度的符号及单位: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 3)
m-----质量------千克(kg)
V------体积------立方米(m 3)
密度的单位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的,像这种单位叫做组合单位。
B、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C、木头比铁轻一些
D、铁的质量和木头的质量实际上是一样的
3、对于密度公式ρ=m/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质量不变的时候,密度与体积成正比
B、当体积不变的时候,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物质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D、密度与体积成正比,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4、一根均匀的铁棒,去掉1 /2,剩下的一半是原来的质量的,剩下的一半体积是原来的,剩下的一半密度与原来的。
9、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块砖,切去一半,对剩下的半块砖,正确说法是( )
A、质量减少一半,密度减少一半
B、质量减少一半,密度不变
C、体积减少一半,密度减少一半
D、以上的说法均不正确
10、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将被称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若天平平衡时,左盘放有100g和20g的砝码各一个,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是4g,则物体的质量为( )
5、铝的密度是2.7×103k一个烧杯质量是50g,装体积是100mL的液体,总质量是130g.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7、下面是调节天平和使用天平的步骤,请把正确的排列序号写在横线上。
A、把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B、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刻度盘的中线处
1g/cm 3=1×103kg/m 3
2、一些物质的密度值
对于同一种物质,如水在不同的状态下,密度不同,物质密度与温度、压强有关;
密度相同的不一定是同一种物质,如冰、蜡、植物油密度都是0.9×103kg/m 3;还有煤
油、酒精密度都是0.8×103kg/m 3;金属固体的密度较大。
要求学生记住水的密度值:1.0×103kg/m 3,表示体积1立方米的水,质量是1.0×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二)学法点拨
由相同物质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大,质量也大。例如,一盒相同的粉笔,两支粉笔的体积是一枝粉笔的2倍,两枝粉笔的质量也是一枝粉笔的质量的2倍。这是物质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探究这种特性用到了图像的方法。注意理解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体会这一方法带来的方便和理解上的便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