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抗凝治疗中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时间对皮下出血的影响

合集下载

注射低分子肝素常见问题与解答

注射低分子肝素常见问题与解答

注射低分子肝素常见问题与解答1、如何选择注射部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应将腹壁作为首选部位,于左右腹壁的前外侧或后外侧皮下组织内交替给药。

以腹部脐上5cm至脐下5cm为上下边界,左右为锁骨中线内外5cm范围(避开脐周5cm),左右交替注射,2次注射点间距不应小于2cm。

2、为什么首选腹壁皮下注射?主要原因是:低分子肝素为抗凝药物,刺破后易形成深部血肿。

而腹部皮下注射面积大,皮下脂肪多,毛细血管相对少;而且皮下温度恒定,药物吸收快,不受运动的影响。

备注:注射时患者取屈膝仰卧位,双腿弯曲,使腹部充分放松。

3、注射前需要排气吗?临床上使用的低分子肝素规格多为预灌针剂。

预装药液注射器可供直接使用,在注射之前勿将注射器内的气泡排出。

操作要点:预灌针剂针筒内有0.1ml的空气,注射时将针头朝下,空气弹至药液上方即可;此时针筒内的空气正好将药液全部注入,既能保证剂量准确,又避免了针尖上的药液对局部的刺激,可减少局部淤血。

4、注射时垂直进针还是斜刺进针?垂直进针对局部皮下组织损伤小,不易引起出血,且患者的痛感明显减轻。

斜刺进针时涉及部位较多,若针头不慎刺入血管,容易使腹壁皮下组织形成淤血、瘀斑。

因此,垂直进针法较斜刺进针法造成皮肤淤血的程度轻。

5、推注药物前要抽回血吗?按照常规的皮下注射法,进针后推注药液前要求抽回血。

抽回血的具体操作步骤是:松开绷紧皮肤的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缓慢注射药液。

但是低分子肝素注射时要求在整个注射过程中,用拇指和食指将皮肤捏起,并将针头全部扎入皮肤皱折内注射。

如果抽回血,势必松开捏皮肤的手,因此实际操作时并不现实。

6、推注药液的速度如何掌握?推注时间10s,注射完毕停留10s,观察10s。

提醒:推注速度不可太快,以防局部药物浓度迅速增高产生疼痛形成硬结;推注速度也不可太慢,针头长时间留在皮下组织,加之药物的刺激作用,反而导致局部疼痛痉挛。

7、注射毕为什么要停留10s?注射完毕停留10s,使药液基本扩散,避免拔针时药液反流而刺激皮肤毛细血管引起出血。

低分子肝素注射后皮下出血循证管理

低分子肝素注射后皮下出血循证管理

低分子肝素注射后皮下出血循证管理相关皮下出血是指血液从血管内渗出到皮下组织,其临床表现包括瘀点(直径<2mm)、紫癜(直径3 - 5mm)、瘀斑(直径>5mm)、血肿(深部出血伴或不伴有皮肤隆起)。

低分子肝素的药理特性与皮下出血关系低分子肝素通过抑制凝血因子 Xa 发挥抗凝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出血风险。

其皮下注射后可能因注射部位、深度、按压方式等因素导致局部出血。

不同研究对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的出血发生率报道不一,部分研究显示在特定人群(如老年、女性、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等)中出血风险更高。

注射技术对皮下出血影响1.注射部位选择: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常见部位有上臂三角肌下缘、大腿外侧和腹部。

目前腹部是推荐的主要注射部位,原因在于其具有注射面积大、皮下组织层较厚以及毛细血管分布相对较少等优势。

Lim 等通过对 11 项不同皮下注射部位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后发现,腹部注射时皮下瘀斑和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上臂和大腿外侧。

为降低不良症状,应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避免在同一处重复注射,且两次注射点间距需在 2cm 以上,这样可显著降低因局部药液浓度过高而引起的出血及注射部位疼痛等不适。

2.进针深度与角度,根据推荐:●左手拇指和食指相距 5~6cm,提捏皮肤形成一凸起皱褶。

进针时要注意避免过深或角度不当,以免损伤深部血管。

●右手持注射器以执笔姿势,在皱褶最高点垂直穿刺进针。

●对于预灌抗凝剂,针头应全部刺入;若为冻干粉剂型,进针深度应为针梗的 1/2~2/3(以 1ml注射器针头为例)。

3.排气与推注方式,推荐如下:●注射前不排气。

将针尖朝下,把针筒内空气轻弹至药液上方。

●推注药液时,左手保持皮肤皱褶高度不变,右手拇指按压活塞,缓慢、匀速推注药液 10 秒。

●药液注射完毕后,左手仍保持皮肤皱褶高度不变,针头停留 10 秒后快速拔针,然后再放松左手。

患者自身因素与皮下出血的关联1.年龄与性别: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往往存在腹壁皮肤松弛、皮下组织薄、血管脆性大、皮下血管丛动脉多而静脉少的情况,增加了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捏起注射部位皮肤形成皱褶以及规范进针的难度,容易导致注射过深误入肌层引起注射后皮下出血或血肿,或进针过浅进入筋膜区导致注射后疼痛,以及患者揉摸疼痛部位而引起皮下出血等。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低分子肝素钙作为一种抗血栓剂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可抑制体内外血栓和动静脉血栓的形成[1],其腹部皮下注射药物作用时间长,但注射局部易出现皮下出血,淤血甚至皮下血肿,引起局部疼痛,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

我们自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对82名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分析低分子肝素钙注射致皮下出血,瘀斑,硬结的原因,并提出对策,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2例,男52例,女30例,年龄45—82岁,脑梗塞26例,心绞痛22例,高血压患14例,冠心病支架植入术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

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共1016次,注射前检查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均正常。

1.2注射方法使用预冲装药液低分子肝素钙进行皮下注射,注射部位为脐周上下7.5CM,左右10CM范围内,按顺时针方向轮流注射,每次间隔大于2CM,注射时常规消毒皮肤,左手拇指、食指捏起皮肤,右手持针在皱褶顶部垂直进针,回抽无回血后,即推药液,推注速度以45秒为宜[2],推注完毕后停留5秒后拔针,用干棉签按压进针部位,住院期间观察皮下出血、瘀斑和硬结。

1.3出血程度判断标准皮下出血直径<0.5CM为无;0.5—1.0CM为轻度出血;1.0—2.0为中度出血;>2.0为重度出血;硬结判断为有或无。

2 结果皮下出血情况:轻度出血120次,占11.8%,中度出血22例,占2.1%,重度出血6例,占0.6%,出现硬结72例,占7.1%。

3 原因分析及对策3.1不同注射部位引起的皮下出血程度不同。

本组发生皮下出血的病例中,脐周上下腹壁明显高于脐周左右腹壁,原因是脐周上下捏起皮肤不易形成皱褶,深浅不易掌握,进针过深易刺伤腹直肌,过浅进入皮内,用力不当又易损伤毛细血管,而脐周左右皮肤敏感性相对低,易捏起形成皱褶,所以选择脐周左右10CM处交替注射,注射时避开皮肤破损处,手术瘢痕,及有痣的地方。

三联抗凝治疗患者低分子肝素脐周皮下注射部位的研究

三联抗凝治疗患者低分子肝素脐周皮下注射部位的研究
作 者单位 :首都 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心内科 (北京 ,100038) 朱 敏 :女 ,大专 :护师 ; 通信作者 收稿 :2011—06—22;修回:2011一O8—10
均 以急性 冠 脉综合 征和 不稳 定型 心绞 痛 收入 院 ,无血 液 病及 血小 板异 常 ,腹部 无瘢 痕 、伤 口、血肿 。应 用低 分 子肝 素 5 000 U(商 品名 法 安 明 ,5 000 u/o.5 ml, 为一次性 单 剂量 预灌装 注 射器 )皮 下注 射 ,12 h 1次 , 共 注射 4 160例 次 。 1.2 方法 1.2.1 注射 方 法 患 者 均 取 仰 卧 屈 膝位 ,操 作 者 左 手 示指 、拇 指捏起 患者 注射部 位相距 5~6 cm 皮 肤及 皮 下组 织 ,右手持 注 射器 垂 直进 针 ,进 针 深 度 为 2/3, 注 射完 毕注 射器停 留 30 s垂 直 拔针 ,左 手 放松 皮 肤 , 不 予按 压 。注射 部 位 :以脐 为 中点 向 腹壁 外 缘 左 、右 各 做一 连线 ,将左 侧 连 线 分 为 3等 份 ,选 择 外 1/3处 上 下 5 cm 范 围进行 注射 ;将右 侧连线 分 为 2等份 ,选 择 1/2处上 下 5 cm 范 围进 行 注 射 。采 用 自身 对 照 法 ,每 日 8:O0注射 在 3/2处 ,2O:O0注射 在 1/3处 ,各 注 射 2 080例次 。 1.2.2 评 价 方 法 于注 射 后 12 h观 察 注射 部 位 皮 下 淤血 面积 ,≥2 cm×2 cm 为有 皮下 出血 。 1.2.3 统 计 学方 法 所 有数 据 输人 SPSS15.0软件 行 Y 检 验 ,检 验水 准 e=0.05。
注 :两 组 比较 ,x : 在 肝 素 制 备 过 程 中通 过 化 学 酶 法 解 聚获 得 的相 对分 子 质量 为 4 000~ 6 000的 有效 成 分 ],因其 抗血 栓 作 用 强 、不 良反 应 少 而 广 泛应 用 于 临床 。它通过 抑 制凝 血 因子 和 凝 血 酶来 发 挥 其 抗 血 栓 形成 的作 用 ,其 有 效 性 和 安 全 性 均优 于普 通 肝 素 , 皮下 注 射后 主要 是 注 射 部 位 的 皮 下 出血 ]。在 临床 上 很少 单独使 用低 分子肝 素抗 凝 治疗 ,大 部分 患 者采 用 三联 抗凝 治疗 ,因此 注射后 皮下 出血 的风 险也 随 之 增 加 。本研究 结果 显示 ,1/3处 皮 下 出血 发 生 率 显著 低 于 1/2处 (P< O.01),说 明在 脐 与 腹壁 外 缘 连 线 的 外 1/3处上下 5 cm 范 围行 低 分 子 肝 素皮 下 注射 ,其 皮 下 出血发 生率显 著 降低 。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方法的改进及护理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方法的改进及护理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方法的改进及护理作者:李玉平王彩娇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122-01【摘要】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抗凝血药,具有抗血栓作用强,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不需要实验监测等优点,主要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凝治疗。

但在注射时病人会出现注射部位淤斑、血肿、硬结及疼痛等并发症发生 ,皮下出血发生率为 34 %左右[1]。

为研究各种减少皮下出血的方法和规律,近年来很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改进;护理1 注射部位的选择近年常选择腹部作为皮下注射的部位,因为腹部面积大,脂肪丰富,且腹部温度恒定 ,药物吸收快,但脐周有丰富的静脉网,操作者应采取多部位、按顺序轮换间隔注射,一般在脐周左右侧 10 cm,上下 5 cm范围内 (避开脐周 1 cm)。

左右交替注射点间距 2 cm以上 ,注射时避开皮肤破损处、瘢痕及有斑或痣的部位。

或者以脐为中点 ,作十字线将腹部分为 4个象限 ,每个象限顺时针方向上下开标上 AB CD 4个不同部位 ,注射时自病人腹壁从左向右自上而下 4个象限轮流注射 ,可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和出血面积[2]。

2 排气方法临床操作中发现 ,当空气完全排出时针尖或针柄外会附着药液 ,注射时药液随针头带入针孔 ,刺激皮肤导致针孔处血管出血。

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的临床试验,得出了注射前不排气,垂直进针,推药前后回抽针栓可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3]。

目前临床使用的低分子肝素钙多为一次性预灌针剂 ,针头细 ,针腔内除了药液还有 0.1 mL的空气。

注射前针头向下 ,把空气弹至药液上方 ,不需要排气 ,注射后 0.1 mL空气正好填充于针乳头及针头内 , ,从而降低浅表皮下组织中的药液浓度而减少皮下出血。

3 注射方法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一致认为选择腹部皮下和垂直皱褶法注射 ,能够减少皮下出血[4]。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不同按压时间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不同按压时间

发生率情况为不按压效果好于按压 3 min 的 A 组和按压 10 min 的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按压时间对引起皮下出血无明显影响。
结论: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局部不按压引起皮下出血率及出血程度最低。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钠; 皮下注射; 皮下出血
doi: 10. 3969 / j. issn. 1672 - 9676. 2012. 18. 007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年第 9 卷第 18 期( 下半月版)
·11·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不同按压时间的研究
侯立君 马彩艳 陶娜娜
摘 要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是否按压与皮下出血的关系并探讨最适按压时间。方法: 58 例 PCI 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据
按压时间随机分为 A,B,C 3 组,A 组按压 3 min,B 组按压 10 min,C 组不按压,观察各组皮下出血情况。结果: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局部出血
作者单位: 730000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 侯立君: 女,本科,护师
1. 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出血面积 < 0. 5 cm × 0. 5 cm 且 无硬结、血肿者为无出血; 面积 0. 5 cm × 0. 5 cm ~ 1. 0 cm × 1. 0 cm 且无硬结、血肿者为轻度出血; 面积 1. 0 cm × 1. 0 cm ~ 2. 0 cm × 2. 0 cm 且无硬结、血肿者为中度出血; 面积 > 2. 0 cm × 2. 0 cm 或有硬结、血肿者为重度出血。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7.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 数资料较采用多样本的 χ2 检验,检验水准 α = 0. 05。 2结果
2. 1 各组局部出血发生率比较( 表 1)

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出血原因及护理对策

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出血原因及护理对策

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出血原因及护理对策【关键词】肝素低分子注射皮下出血原因护理低分子肝素钠具有选择性抗凝血因子Xa活性,与普通肝素相比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副作用少,故临床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及血栓形成。

但是其皮下注射引起的出血仍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的造成皮下血肿硬结,甚至皮肤坏死,造成患者紧张、恐惧,影响治疗效果。

现将2007年12月至2008年7月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住院患者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7年12月至2008年7月住院患者33例,每例患者24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 000 IU)1次。

其中男13例,女20例,年龄37~87岁,平均74.54岁。

急性冠脉综合征4例,心绞痛3例,脑梗死3例,冠心病13例,急性心梗5例,肾病综合征4例,红细胞增高症1例。

患者入院时常规检查凝血酶原正常,腹壁皮肤无瘢痕,颜色正常,同时予以活血化瘀和其他抗凝药物,总共注射274次。

1.2 方法选用低分子肝素钠(达肝素钠5 000 IU)预灌装注射器进行注射。

注射前,不用排气,将针头向下,把空气弹至药液上方,注射部位选择脐周上下5 cm、左右10 cm范围内交替。

注射时局部常规消毒后,捏起腹壁皮肤形成皱褶,垂直进针,缓慢注入药物,拔针后,用干棉签按压穿刺部位3 min。

1.3 出血程度判断注射后观察皮下出血例数及出血面积(散在出血点)。

出血直径<1 cm为轻度,出血直径2~3 cm为中度,>3 cm皮下有硬结为重度。

2 结果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局部出血情况见表1。

表1 局部出血发生率3 讨论与护理3.1 注射部位的选择由于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的生物利用度接近90%,而腹部皮下脂肪较厚,皮下疏松组织对药物的渗透性较好,毛细血管相对较少,所以首选腹部皮下注射[1]。

但是脐周有丰富的静脉网,应避开外脐周1 cm以免引起出血。

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皮下出血的改进方法及护理

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皮下出血的改进方法及护理

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皮下出血的改进方法及护理摘要:目的:研究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皮下出血的改进方法及护理效果。

方法:本研究选取6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样时间为2020年4月—2021年6月,遵循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样本总人数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析并比较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减少皮下出血的方法及相关护理效果。

其中观察组使用垂直皱褶法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则使用传统的脐周法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观察患者注射后的皮下出血症状及相关并发症。

对两组患者实施相同的基础疾病治疗,时间标准为五天判定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出现皮下出血的概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改进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方法后,不仅可以减少出血、皮下淤血的不良反应,也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且护理效果良好,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皮下出血;改进方法;护理效果低分子肝素钙在临床中属于抗凝血药,是由普通的肝素解聚而形成,具有良好的抗血栓作用,其作用强度为普通肝素的2—3倍,且副作用少、出血倾向小。

同时,也可以促进侧支循环、轻度扩张血管,在行皮下注射后可以降低高凝状态,起到抗血栓形成的功效,在临床各种动静脉血栓的疾病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且效果显著[1]。

但是患者在接受皮下注射后,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比如皮下出血。

现将我院心内科2020年4月—2021年6月所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60例纳入研究中,分别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并进行比较,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4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60例心梗病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并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中有男12例,女18例,年龄为34—85岁,平均年龄为(33.7±1.2)岁;对照组中有男14例,女16例,年龄为32—84岁,平均年龄为(34.6±2.2)岁。

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

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

注射部位
推荐意见 1:对非妊娠期成年患者,无论单次注射或长期注射, 抗凝剂注射部位优选腹壁。腹壁注射部位是,上起自 左右肋缘下lcm,下至耻骨联合上1cm,左右至脐周10 cm,避开脐周2cm以内。 2:特殊人群注射部位选择,如对儿童患者,适宜选择 臀部或大腿;对妊娠晚期(妊娠28周至临产前48h)患 者选择腹壁注射时,经B超测定双侧前上侧腹部、前下 侧腹部、中上侧腹部、中下侧腹部8个区域皮下组织厚 薄程度,在确定皮下组织厚度大于注射针头直径后, 予以左右腹部轮换注射。
注射部位轮换
近年来,抗凝剂腹部皮下注射定位卡已在逐步推广应 用。此卡中间大孔为禁止注射区域,其余小孔按数字 自小至大依次选择,每次注射去掉一个小孔,能有效 保证2次注射点间隔2cm以上,并有规律进行轮换。
注射部位轮换
推荐意见 5:非妊娠期成年患者需长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时,推荐注射前使用腹壁定位卡定位。
注射前是否排气
抗凝剂注射前排气易致针尖药液残留,由于其特有 的药理作用,有诱发并加重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可能。 目前,临床上常用抗凝剂多为预灌式注射剂型,针 筒内预留0.1mL空气,可在注射完毕刚好填充于注 射器乳头和针梗内,使得针筒和针梗内无药液残留, 既保证剂量准确,又避免针尖上附着药液对局部皮 肤的刺激,减少局部瘀斑、硬结发生。
推荐意见 9:持续匀速注射10s,注射后停留10s,再快速拔针。
注射后是否按压
✓ 传统皮下注射拔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片刻,但按压 不当(时间过短、时间过长、用力较大等)均易引起毛细 血管破裂出血。
✓ 预灌式注射剂针头较普通1mL注射器短、细,创伤小,通过 预留空气封堵注射器乳头,在防止针芯药液浪费的同时, 可避免组织内药液溢出和拔针时残余药液渗入皮下。有研 究报道,按压3~5 min能明显降低穿刺部位出血风险。另 有文献报道,长时间(>10min)按压后出血发生率呈下降 趋势,但护士对过长时间按压难以贯彻执行,临床上常指 导患者或家属自己按压,然而由于按压力度、时间很难掌 握,易造成相反结果。

抗凝药物的合理使用

抗凝药物的合理使用

02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3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4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病理基础复杂,患者本身亦由于个体的差异性以及疾病状态等因素对治疗药物的反应性有所差别,而抗凝治疗的最大风险在于患者的出血倾向。因此,为了达到临床治疗的最佳效果并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抗凝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疾病
合并心衰的患者可能会对华法林的作用产生一定影响。心衰造成肝脏淤血可能导致肝脏代谢功能紊乱,使得华法林的分解代谢降低,抗凝作用增强。另外,心衰是肾脏灌注不足,排泄功能减退,华法林清除减少,可能导致华法林浓度升高,抗凝作用增强。由于华法林的蛋白结合率很高,血清白蛋白减少时结合型华法林较少,游离型华法林浓度会大大增加,使得华法林抗凝效果增强。
影响肠道菌维生素K吸收和合成:除外食物中直接吸收,维生素K还可以在肠道中自动合成,而且这一来源比从食物中获取到的维生素K量还要多,约占获取总量的50%-60%。维生素K在回肠内吸收,细菌必须在回肠内合成,才能为人体所利用。人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比菲德氏菌(乳酸菌的一种)可在回肠内合成维生素K。有些抗菌药物会抑制这些细菌的生长,改变肠道菌群,减少了维生素K吸收和生成,维生素K的减少会导致大部分维生素K环氧化还原酶与华法林结合,生成无活性的还原型化合物,导致凝血因子II、VII、IX、X合成减少,华法林抗凝作用增强。 改变肠道菌群的药物主要有阿莫西林等广谱抗生素。
依诺肝素钠
那屈肝素钙
是一种新型的抗血栓形成药物,通过解聚从猪肠黏膜中提取的肝素而得,平均分子量为4500道尔顿。体外实验表明,与肝素相比,低分子量肝素钙具有明显的抗Xa活性,而只具有轻微的抗凝活性。出血风险远低于肝素、对血小板几乎无影响,皮下注射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抗栓效果突出。 注意监测血小板计数。

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注意事项

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注意事项

注射低分子的注意事项按压的时间及力度适当延长按压注射部位时间能有效地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促进药液在局部充分吸收。

对无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一般压迫3 min即皮肤下陷1~1.5 cm为宜。

临床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的患者大同时服用其他抗凝药物,通过药物的相互作用,增强抗凝作用,使此类患者比其他人群易发生皮下出血,按压时间可延长5~10 min,注射前患者平躺,尽量放松,注射后勿即刻起床活动,教患者用整指腹按压住注射部位,以防止血管扩张引起的大面积淤血。

禁忌按揉、揉搓、热敷腹部。

轻度淤癍、点会自行消退,勿紧张。

如淤血面积较大出现硬结患者应减少活动高血压患者在冬天的注意事项1.注意防寒保暖,避免严寒刺激,特别是寒潮袭来,气温骤降时,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

2.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每天不多于6克,在饮食上应当多吃一些产热量高和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鸡、鱼、乳类及豆制品,少吃油腻食物,戒烟限酒,并应保持大便通畅。

3.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

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如户外散步、打太极拳、做气功等。

4.适当控制情绪,谨防过度疲劳。

极度愤怒或紧张都可诱发脑卒中,因此,高血压病患者要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切忌狂喜暴怒、忧郁、悲伤、恐惧和受惊。

5.坚持服药,保持血压稳定。

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时不可随意停服,特别是服氯压定、心得安、甲基多巴等降压药时更应注意。

据报道,如果突然停药,约有5%的病人可在40小时左右出现血压大幅度反跳。

因此,高血压病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用相当长时间的维持量,使血压保持在较理想的水平。

.6应该保持一个星期量一至二次血压,血压波动期应每天一量。

冠心病患者在冬天的注意事项①坚持服用常用药物,外出随身携带保食急救盒,定期复查,了解病变动态,注意预防感冒等疾病;②气温习降时要多穿衣服,注意保暖,以防受凉,但也要着装轻便,减轻重量防止心肌耗氧量增加,户外活动时应戴口罩;③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御寒能力,北方地区冬季室外活动看好选择在上午10 一H 时或下午3 时左右,以阳光充足时为宜;④振室应该保持温暖(18 一20 ℃),不要突然离开温暖的居室到室外,落止室内外温差剧变;⑤尽量用冷水洗脸、温水擦身,提高机体御寒食力;⑥冬季注意多吃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不宜过冷饮食.避免饱餐;⑦避免过度饮酒,戒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置管组,这提示腋静脉置管留置时间长,不仅可减少患儿穿刺血 管损伤及扎针痛苦,也可显著减少护理工作量。同时腋静脉置 管留置期间内渗漏发生率也显著降低,这说明腋静脉置管安全 性高,对患儿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少。这主要与腋静脉粗大,靠近 心脏,血流快,可快速降低药液渗透压,从而减轻药液对血管的 高渗性刺激有 关[5]。 总 之,腋 静 脉 置 管 具 有 保 留 时 间 长、并 发 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更为适用于危重患儿治疗与抢救。 3. 2 静脉穿刺作为新生儿监护的重要护理技术,一直是临床护 理的重点与难点。腋静脉穿刺置管能延长留置针保留时间,减 少渗漏等并发症发生率,可作为新生儿首选穿刺置管方法。开 展腋静脉穿刺置管不仅可避免多次、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损 害,而且也可减少护理工作量并降低医疗成本,值得临床应用。
理杂志,2009,8( 6) : 61 ~ 63. 4 雷国顺. 2 种新生儿静脉穿刺法的效果比较[J]. 当代护士
( 学术版) ,2008,1( 7) : 80 ~ 81. 5 马岚.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研究[J]. 中国计划生育
和妇产科,2009,1( 6) : 35 ~ 37. ( 本文编辑: 刘仁立 邹 健)
表 2 2 组留置针留置期间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例)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χ2 值
P例数 74 74来自堵管 3 30. 00 > 0. 05
渗漏 4 25
16. 59 < 0. 01
静脉炎 3 7
1. 72 > 0. 05
脱管 0 1
0. 00 > 0. 05
3 讨论 3. 1 腋静脉置管优点从本研究看,给予腋静脉置管的观察组患 儿留置针留置时间长达( 5. 73 4 ± 1. 73) d,明显长于经头皮静脉
参考文献 1 肖秋英.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J]. 护士进
修杂志,2011,26( 4) : 371 ~ 372. 2 梁信芳,王龙燕. 腋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巧[J]. 护士进修杂
志,2009,24( 23) : 2146 ~ 2147. 3 张丽华. 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中的应用进展[J]. 临床护
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
2 结果 2. 1 2 组留置时间分布情况比较( 见表 1) 。观察组静脉留置 针平均留置时间为( 5. 734 ± 1. 73) d,对照组( 2. 36 ± 1. 06) d,观 察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t = 3. 65) 。
分为 A、B、C、D4 组,每组 245 例次,每组按压时间分别为 3、4、5、10 min,每 12 h 注射一次。比较各组皮下出血情况、出血面积的大
小、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的关系和按压时间与出血面积比较。结果 皮下出血与压迫时间有关,适当增加压迫时间可以有效降低皮
下出血的发生率,且按压时间越长,出血的例数越少。B 组与 C 组、D 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5) ,C 组与 D 组比较无显著性差
异( P > 0. 05) 。结论 局部按压≥5min 可以明显降低皮下出血率及减少出血面积。
关键词:联合抗凝治疗; 低分子肝素; 皮下出血; 压迫时间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 - 6411(2012)11 - 0144 - 03
近年来,应用联合抗凝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预防、治疗心 肌梗死以及血栓形成等方面效果显著,其中最常用的药物是拜 阿司匹林 + 氯吡格雷 + 低分子肝素联合抗凝治疗,然而联合抗 凝治疗势必会增加出血的风险,临床中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至 局部皮下出 血 仍 是 其 常 见 的 不 良 反 应[1][2]。 这 种 皮 下 出 血 可
表 1 2 组留置时间分布情况比较 (例)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χ2 值
P
例数 74 74
< 3d 7 58 71. 35 < 0. 01
3 ~ 5d 29 16 5. 40
< 0. 05
5 ~ 7d 31 0
39. 21 < 0. 01
7 ~ 10d 7 0
5. 40 < 0. 05
2. 2 2 组留置针留置期间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见表 2) 。2 组患 儿不良反应主要有渗漏、静脉炎、堵管等,其中静脉炎、堵管、脱 管发生率无限制差异( P > 0. 05) ,2 组渗漏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 差异( χ2 = 16. 59,P < 0. 01) 。2 组不良反应均给予及时对症处 理后消失。
·144·
TODAY NURSE,November,2012,No. 11
联合抗凝治疗中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时间对皮下出血的影响
唐丽华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抗凝治疗中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时间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
脏病的患者并应用拜阿司匹林 + 氯吡格雷 + 低分子肝素联合抗凝治疗 98 例,同时每例患者接受 10 次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随机
当代护士 2012 年 11 月中旬刊
·145·
射液用量 40mg / 次,每 12 h 一次; ⑤排除血液病及凝血时间延长 的疾病。 1. 2 方法 1. 2. 1 分组 将符合以上条件的每例患者≥10 次的腹壁注射 低分子肝素钠取前 10 次,共 980 次。按局部按压时间的长短分 为 4 组,每组按压时间分别为 3、4、5、10 min。每 12 h 注射一次。 1. 2. 2 研究所需的材料 按压工具为消毒合格的无菌棉签。 计时工具为医用挂表。注射器为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预装的 1 ml 注射器,针头长度 1. 3 cm。 1. 2. 3 注射部位及方法 1. 2. 3. 1 注射部位 采用腹壁皮下注射,位置在脐上下 5 cm, 左右 10 cm( 脐周 1 cm 内除外) 的范围。采用规律轮换间隔注 射法,以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注射。具体做法是建立一张治疗 卡,在卡上设 计 一 个 轮 换 注 射 部 位 图。 以 患 者 脐 部 为 中 点,做 “ + ”,将腹部分为 1、2、3、4 个象限,每个象限按从左向右,自上 而下分为 A、B、C、D4 个点,注射时按顺时针方向轮换注射,每次 注射后护士在治疗卡上标明注射部位、时间、按压时间并签名。 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使一个象限 48 h 才注射 1 次,并且一 个象限中的注射点之间相隔 2 cm 左右,保证在一个疗程中不会 在同一部位重复注射,从而避免了因局部皮下药物浓度过高而 增加出血机会的可能性。 1. 2. 3. 2 注射方法 在注射之前不排出注射器内的空气,将空 气弹至上方,用拇指和食指将皮肤捏起,将针头垂直刺入皮肤皱 折内,刺入 0. 6 ~ 1. 0 cm。注射后以干棉签按压,力度为皮肤下 陷 1 cm 左右[3],A 组 按 压 3 min、B 组 按 压 4 min、C 组 按 压 5 min、D 组按压 10 min。12 h 后观察腹壁皮下出血的例数及出血 面积。 1. 3 效果评价 阴性[4]: 皮下出血直径≤1mm; 阳性: 皮下出血 直径 > 1mm,包括有皮下硬结者。 1. 4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所得的数据采用 SPSS11. 0 统计软件 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 χ2 检验,P < 0. 05 为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各组皮下出血情况比较( 见表 1)
工作单位: 430022 武汉 湖北省武汉市亚洲心脏病医院 CCU 收稿日期: 2012 - 03 - 09
能与注射后按压时间的长短有关,本科对此进行了研究,现将结 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0 年 12 月 ~ 2012 年 2 月入住本院心 血管内科的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患者 98 例。入选病例需 符合以下条件: 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 ②年龄 40 ~ 70 岁; ③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且术前术后每日使 用拜阿司匹林 100 mg,氯吡格雷 75 mg; ④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