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宗族研究参考文献名录2
都市化进程中华南宗族的演变动态: 以南景村为例
织被卷入到都市化进程中。宗族虽然被官方列为都市化进程的客体, 但在地方社会中依然具有主体能 动性, 与不断成长的都市现代性互动。广州市郊南景村个案考察表明宗族的能动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宗族与国家认可的村庄正式权力结合; 二是族产的公司化经营管理; 三是努力从祭祖中建构和发掘 适应当代市场社会需要的象征资源, 祭祖观念也开始顺应社会文化的转型。宗族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方 式, 不仅没有把自己跟现代化话语对立起来, 而且通过经济发展提供的良好条件得以再组织和延续。 [关键词]都市化;宗族演变;传统的再组织;华南宗族 [中图分类号]<%9! , #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9""> $ %#!? (!"";) "& $ "9&: $ ">
华南地区的宗族自明清以来在乡村社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但乡村和城市不是完全割裂的, 随 着城乡人口的流动, 一些宗族成员进入城市, 他们把宗族和城市连接起来, 所以, 学者们注意到都市
[9] [!] 语境中的宗族问题 。他们的研究包括移入城市的宗族成员与自己所属的乡下宗族的关系, 联
宗组织在城市中的建构等。一般的看法是, 都市环境会阻碍宗族的发展, 隐含的意思是宗族会随着 都市发展而自然消亡。 @2A60 认为, 在城市中, 宗族成员难以分享共同的族产, 他们的职业分化、 社 会流动和地理流动都非常大, 他们也不再依赖宗族的安全保障, 这些因素导致宗族的分裂和解体,
[1] ( 23 14) 层次之上, 并把他们整合进群体的团结和延续中去的作用。 ”
延续中的变迁——《当代华南的宗族与社会》述评
21 0 2年 3 月 _
广 西 民 族 师范 学 院学 报
J URNALO F GUANG ×l O NORMALUNI VERSl F R TY O NATI NA I O LTI ES
VO1 9 NO . . 2 2
M a . O1 r2 2
级论 坛” ,并 于 当 年 的 5 1 日至 1 月 3 5日成 功 举 办 了 中国首届 人类 学高级论 坛” 。此后 , “ 人类学高 级 论坛 ”成为 了 “ 国人类 学的一个新平 台” 中 。由徐 杰
人类学的主位方法 和追踪研究法 。文化 的主位法研究 要求研究者站在被调查 者对象 的角度 ,要用这个文化 里特有的概念和术语来认识这 一文化 ,用被 调查对象 自己的观点去解 释他们 自己的文化 ,这就是 所谓 “ 从 内部看文化”的研究。 综 族 与社会》 中的文章虽然 所 研究族 群 的 区域不 同 ,如周 大鸣 以潮 州凤 凰村 为 例 ,进行 的宗族制度的变迁与调适研 究 ;高崇以广州 南 景村为例 ,开展宗族组织 与权力结构 的变迁研 究 ; 何 国强对丰顺县汤南镇 罗 氏宗族 的研究 ,对广州 四个 客家村社种族冲突与族群意识 的研究 ,对丰顺县八 乡 契哥习俗 的分析 ;宋德剑以丰顺县 留隍镇溪九河村为
wok ntewh l fc ss nasbet eme o n l w-ps d, d oae e x l aino cl epeadrd csh clo n tt no rs oe ou e u jci t dadf l u u y a v ctsh pa t fo ap o l n u e el a cn oa o f o h o v h oo t t e n o l e t o i
中国宗族研究:从社会人类学到社会历史学的转向
中国宗族研究:从社会人类学到社会历史学的转向3乔素玲 黄国信提要: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中国宗族研究有两种不同的取向。
在革命话语的影响下,宗族被当作落后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组织加以批判;而人类学家弗里德曼则以功能主义为方法总结出以“祀产”为核心的中国宗族运作模式。
历史学家科大卫等结合历史学和社会人类学的研究取径,提出“入住权”的概念和“宗族是一种文化资源和控产机构”等论断,显示出超越功能主义的具有整体历史视野的宗族研究学术路径,是从中国历史发展演变逻辑出发的历史人类学宗族研究的一种成功实践。
关键词:学术史 中国宗族 弗里德曼 科大卫 中国宗族研究是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话题。
1930年代的中国宗族研究较多地受“革命话语”的影响,宗族被作为落后的意识形态及社会组织受到批判。
1950年代以后,国内继续以“革命”观研究中国宗族,希望从根本上消除宗族对基层社会的影响。
西方的中国宗族研究以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弗里德曼(Maurice Freedman)为代表,更多地侧重于回应人类学界从非洲、美洲等非文字社会的研究中提出的问题与理论,影响极其深远。
弗里德曼之后的西方中国宗族研究的众多成果,或同意其理论,或在其框架下进行拓展,或挑战其学说,但不管是赞同还是反对,都不得不把弗氏作为对话对象。
中国学者所发表的宗族研究的代表性作品中也有不少是在同弗里德曼直接或间接的对话中展开自己的观点。
笔者认为,牛津大学科大卫(David Faure)和大陆学者刘志伟对中国宗族的研究,可视为成功地继承并挑战弗里德曼的少数成果之一,他们从历史学角度出发,同时又回应了人类学的问题,堪称中国历史人类学实践的代表性成果之一。
本文拟以弗里德曼、华德英(Barbara E.Ward)、陈其南等人的宗族研究为背景,评述前人学术史论著中注意不多的科大卫、刘志伟等人的中国宗族研3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地域视野中的法制转型”(项目编号09BFX007)的研究成果。
华南研究的历史人类学实践——读《皇帝与祖宗:华南的国家与宗族》
2 1年第5 0 1 期
华南研 究的历史人类学实践
— —
读 《 帝与祖 宗 :华南的 国家与 宗族 》 皇
杨 丽
( 海 大学 人 类 学研 究所 , 上 上海 2 04 ) 0 44
摘
要 :历史民族志既是历史人类学的表述形式也是历史人 类学的方法论。《 皇帝与祖宗》 一书是历史人类学
所 带来 的社会 结构 的 生成 和变迁 过程 。
启发 , 诸如乡土 中国、 宗族 、 区域文化 、 民族性等人 类 学 的重要 研究命 题逐 步与历史勾 连起来 。法 国年鉴学派 以来对底层社会 的关注 , 使得历史学
的人 类 学 转 向得 以 发 生 。 两 门学 科 在 方 法 论 和 思 想 上 的迅 速 靠 近 孕 育 了历 史 人 类 学 , 史 民族 历
的 方 向感 。在 对 实 践 对 象 的研 究 上 , 史 民族 志 历 兼 具 人类 学 对 社 区结 构 的整 体性 解 释 与历 史 学年 鉴 学 派 所 提倡 的 “ 时段 ”和 “ 体史 ” 。张佩 长 整 观 国提 出 “ 地 范 畴 ” 念 , 为一 条 解 释 “ 体 的 在 概 作 整
在华南研 究的整体性实践 , 究方法上体现 了结构与过程、 时性与历时性的统一。不仅呈现 了华南宗族的历史主 研 共
体 性 , 时具 有 区域研 究的价 值 。 同 关 键词 :历 史 民族 志 ;历 史人 类 学 ;华 南研 究 中图分 类 号 :K 6 文献 标识 码 : 02 A 文章 编 号 :10— 10( 0 1 0— 08 0 05 7 1 2 1 ) 5 0 1— 4
规 模 、 到 学界 高度 评价 的当属对 “ 南”的研 究 。 受 华
乡村社会研究的重要文献概述
乡村社会研究中的重要文献一、关于宗族的研究1、克里德曼:《东南亚的宗族组织》,最早建立中国宗族研究框架的代表性著作。
2、郑振满《明清福建的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第一本本土系统研究宗族组织的经典性著作。
3、林耀华《义序的宗族与村庄》;《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三联书店,2000年。
跟踪研究庄孔韶《银翅》。
4、吴仁安《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著姓望族》,上海人民5、族谱:华南汉族的宗族.风水.移居,赖川昌久,上海人民出版社。
6、钱杭、谢维扬:传统与转型:江西泰和农村宗族形态——一项社会人类学研究,上海社科院出版社。
7、徐扬杰,1995,《宋明家族制度史论》,北京:中华书局。
8. 徐扬杰,1999,《家族制度与前期封建社会》,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9、肖唐镖:《村治中的宗族》,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10、张小军,《再造宗族:福建阳村宗族“复兴”的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哲学博士学位论文。
11、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的家族文化》,上海人民,1999年。
二、关于宗教信仰的研究1、杨庆堃:《中国社会中的宗教》,经典之作2、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经典之作3、欧大年《中国民间宗教教派研究》,上海古籍,19934、韩森《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浙江人民,19995、皇帝和祖宗 : 华南的国家与宗族 / 科大卫著.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6、人类学与历史人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仰空间与地域社会发展、社区建构等方面,代表性研究人物有王铭铭、郑振满、刘志伟、科大卫、陈春声等——华南学派7、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三联书店,20028、帝国的隐喩 : 中国民间宗教 / (英)王斯福著 ; 赵旭东译.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9、罗红光,折晓叶、郭于华、阎云祥等人的研究三、经济研究1、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0;《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和乡村发展》,中华书局,20002、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与社会结构》,中华书局,20003、白凯(美)《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土地利用》,主要的价值是对30年代的调查。
华南村治与宗族功能主义的分析
华南村治与宗族功能主义的分析孙秀林提要: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宗族组织在全国各地快速复兴,而且,随着1990年代以后村民自治的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组织与宗族组织之间的互动已成为村庄治理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课题。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试图回答下面三个问题:(1)宗族组织在中国复兴的原因何在?(2)在当代中国的农村社区,宗族组织的存在,如何影响村庄民主的发展?(3)在一个村庄社区内,宗族与民主之间的互动类型,会导致什么样的治理绩效差异?实证分析的结果发现:(1)在华南农村,宗族组织的兴起,是在正式组织功能缺失的情况下,村民对于公共物品需求的一个替代性组织选择。
(2)从表面上看,宗族组织并不会影响民主在形式上的推广;但是,宗族组织一旦发展之后,会限制基层民主的实质内涵。
(3)宗族与民主在公共物品提供方面,并没有本质的差异。
但是只有同时存在宗族与民主的村庄,才具有更高的治理绩效。
关键词:村庄治理;宗族;基层民主;公共品一、问题的提出中国乡土社会是社会学历来异常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
1980年代之后,面对乡村社会的急剧变迁,各学科的研究都面临研究范式陈旧的问题(肖唐镖、陈洪生,2003)。
“治理”的研究范式于1990年代被引入中国之后,首先被应用于中国基层社会的研究,产生了积极的作用(Jessop,1998;Gaudin,1998;de Alcantara,1998;Stoker,1998)。
综合而论,“治理”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一个既定范围内运用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需要,其目的是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和规范行动者,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
治理不再强调集权性的、行政性的、指导性的监督管理,而是强调各种主体之间的自愿性合作。
在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中,合作、协商、共同认同的方式被认为是更有效的权力运作方式。
任何可以促进社区良性运作的组织资源,无论正式还是非正式,无论公共的还是私人的,都可以作为“治理”的权威来源。
二十世纪的中国宗族研究(之一)
二十世纪的中国宗族研究(之一)【正文】20世纪就要过去了,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中国人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民族和国家的现代化,为宗族定位、定性是探求现代化之路必不可少的一环。
事实上,本世纪初国人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自强的探索中,已经把宗族问题置于自己的视野之内。
宗族事关对中国社会整体的认识,中国人对此已经探讨了百年,至今兴趣未减。
它已超出学术和历史的范畴,与政治和现实密切关联。
把本世纪对宗族的探讨作为一份重要的历史遗产加以客观地评述,有助于人们更科学、准确地认识中国的宗族及社会,思考中国的历史和未来(注:本文主要综述中国大陆的宗族研究成果,大陆学者在海外发表的论著以及海外学者在大陆发表的论著,也酌情介绍。
)。
一般来说,宗族是由共同祖先界定出来的父系群体。
这样的概念基本为学界所认同。
与宗族概念相关的另一重要概念为家族,而人们对家族的界定则莫衷一是。
有的以家族为家庭;有的认为家族是小家庭的扩大或组合,是家庭与宗族之间的组织;还有的把家族作为包括低层次家庭和高层次宗族的概念。
本文将有关宗族的家族研究也一并加以综述,至于以探讨家庭为主的家族研究,因主旨非宗族问题,就不在介绍的范围之内了。
一、20世纪上半叶宗族研究的起步(一)宗族的历史定位和现实定性宗族作为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既长期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也是20世纪中国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中国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大变动时期,在民权观念、民族主义的影响下,学习西方、反思传统、寻求自强之路成为时代的强音。
20世纪对宗族问题的认识首先是与给传统社会定性和解决现实社会革命道路的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在几乎整个20世纪中,宗族基本上被当做落后、消极的东西,这样的认识和严复译《社会通诠》很有关系。
英国人E.甄克斯写的这本书出版于1900年,仅隔三年,曾因翻译《天演论》传播西方新思想而享有盛名的翻译家严复就将这部书翻译过来介绍给国人。
甄克斯在这本书中,用历史发展阶段的观点,把历史描绘成从图腾社会向宗法社会、再向军国社会发展的过程。
二十世纪的中国宗族研究(之二).doc
二十世纪的中国宗族研究(之二)-【正文】(四)宋元明清宗族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从内容和观点来看,实际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80年代前期为第一阶段,在该阶段,六七十年代留意族权问题的一些学者整理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形成宗族研究的一个高潮。
研究的基本特征是把宗族制度作为族权看待,多通论宗族制度的主要内容如祠堂、族长、族田、族谱,注重族权同政权的结合,认为族权起着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这时也有研究者看到政权和族权矛盾的一面。
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为第二阶段,宗族研究进入新时期,主要表现在一些学者对已有的宗族研究观点提出商榷,加强了断代、专题、区域和个案宗族研究。
该时期宗族研究的基本特征是,把宗族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看待,在其与政治的关系上更多地注意二者的互动关系,从宗族制度的功能分析转向结构的探讨,宗族研究的视野扩展到旧有宗族几大要素之外,看到了宗族制度与商品经济和谐的一面,注意到宗族制度的历史变迁及对中国社会的适应性和其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
以上两个阶段的大致划分,有助于我们把握不同时期研究者的学术倾向性。
1.宋元明清宗族的整体性探讨从批判宗法思想和宗法制度,批判封建主义家长制的目的出发,邱汉生的《宋明理学与宗法思想》(《历史研究》1979年第11期)探讨了宋明理学家对宗法的论述、族谱家规乡约反映的宗法制度、祠堂读谱及乡校读约等问题,认为宋明理学成为封建社会后期宗法的理论支柱,是封建社会后期的宗法不同于过去宗法的一个特色。
阎爱民《宋明以来庶民始祖之祭与“一本”观念的倡导》(《东洋学研究》第4辑,韩国东洋学研究学会,1998年)指出,宋明理学家们反复重申古已有之的“一本”观念并将其与祭祖问题联系起来,使之成为影响宗族民众化进程最重要的宗法思想。
2.宋元时代宗族研究对宋元时代宗族进行比较全面论述的,是常建华《宋元科举制下宗族制度的发展》(《中国宗族社会》第三章)以及《宗族志》中的有关部分。
历史人类学在中国的论争与实践——以华南研究为例
①2006年5月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May2006第27卷 第3期I N NER MONG OL I A S OC I A L SC I E NCES Vol.27 №.3历史人类学在中国的论争与实践———以华南研究为例周建新(赣南师范学院 客家研究中心,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华南研究可以从地域和概念两个层面去理解,但方法论是华南研究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涉范围,即强调结合人类学的参与观察和地方文献及档案运用与解读的方法。
在这种学术旨趣的指引下,国内外一批地方社会文化学者在华南区域着手进行了历史学和人类学相结合的研究尝试,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2001年,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和运作,使华南研究的影响越来越大,“华南学派”的名称亦逐渐为国内外学术界所熟识。
而随着历史人类学在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华南学派已经不满足于将目光停留在华南一隅。
“超越华南”或“告别华南研究”之所以提出,即在于“希望走出华南,到中国其他地区去,延续他们的问题关怀与方法实验。
[关键词]历史人类学;华南研究;宗族[中图分类号]C9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5281(2006)0320083204一、论争:历史人类学的定性与正名大约近一二十年来,“历史人类学”一词突然火爆起来,历史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亦引起了人类学、历史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相当热烈的讨论和争论。
概而言之,这些讨论和争论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作为学科性质的历史人类学究竟存不存在?也就是说在现代学科体系中,历史人类学有没有它的一席之地,是否有其独立的学术地位和价值?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它是属于历史学还是人类学或者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历史学”作为“人类学”的定语,还是“人类学”是“历史学”的修饰词,学术界曾经对此各执一端。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历史人类学又是什么?第二,历史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这两个问题一直像个幽灵一般纠缠着古老而又年轻的历史人类学,它是一个谜,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又让人迷茫困惑,百思不得其解。
华南宗族型社区治理互动模式探究
华南宗族型社区治理互动模式探究华南地区是中国传统的宗族型社区治理的重要聚集地之一。
在这些地区,宗族型社区治理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社区治理的特色之一。
宗族型社区治理是指以宗族为基础的社区治理模式,其特点是以宗族为单位组织生活和管理事务,宗族成员之间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和互助关系。
华南地区的宗族型社区治理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模式和特点,对社区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华南地区的宗族型社区治理的特点一、宗族组织完善。
在华南地区,宗族组织非常完善,一般分为宗族联谊会、宗族义民会、宗族宗亲会等,这些组织都有着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运作规则,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宗族成员的生活和事务。
二、家族意识浓厚。
在华南地区的宗族型社区中,家族意识非常浓厚,宗族成员之间有着密切的亲情关系,对宗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非常强烈,这种亲情关系和认同感成为了宗族型社区治理的重要基础。
三、以德治宗。
在华南地区,宗族对于言行举止、道德品质非常重视,宗族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帮助,注重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这种“以德治宗”的思想在宗族型社区治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传统习俗维护。
在华南地区的宗族型社区中,传统的宗族习俗得到了很好的维护和传承,宗族成员在生活中遵循着传统的礼仪和习俗,这种传统的习俗对于维护社区的稳定和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华南地区的宗族型社区治理中,存在着一种独特的互动模式,这种互动模式是宗族成员之间在生活中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的模式,体现了宗族型社区治理的特点和优势。
一、亲情关系是基础。
在华南地区的宗族型社区中,宗族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是这种互动模式的基础,宗族成员之间都有着血缘关系和亲情关系,这种亲情关系使得宗族成员之间的互动更加紧密和融洽。
二、互助合作是核心。
在宗族型社区治理中,宗族成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助合作关系,无论是生活中的困难还是事务上的需求,宗族成员都能够得到其他宗族成员的帮助和支持,这种互助合作是宗族型社区治理互动模式的核心。
华南宗族型社区治理互动模式探究
华南宗族型社区治理互动模式探究
华南宗族型社区治理是一种特殊的社区治理模式,在华南地区广泛存在。
它源自于中
国传统的宗族文化和家族观念,在华南地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组织形式。
华南宗族型
社区治理模式是一种基于家族亲属关系和互助共同体的社区组织形式,通过宗族的共同认
同和互动,实现社区治理和资源分配的合理化和公平化。
在华南宗族型社区治理互动模式中,宗族居民通过宗族会议、宗族长老会、宗族管家
等机构来实现社区治理。
宗族会议是宗族居民的最高决策机构,宗族成员通过会议来商讨
和决定一些重大问题,如资源分配、土地使用、纠纷调解等。
宗族长老会则是宗族的智囊
团和行政机构,宗族管家则是宗族的执行机构,负责具体的工作和事务处理。
通过这些机
构的配合和协调,宗族社区能够实现有效的治理和资源分配。
华南宗族型社区治理互动模式的特点是高度的参与性和共识性。
在宗族社区中,每个
成员都有机会参与决策和管理,不论是长辈还是晚辈,每个人的声音都有被听取和尊重的
权利。
决策过程是通过大家的讨论和协商,追求共识和和谐。
这种参与性和共识性的模式,使得宗族社区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和利益,避免了一些可能的不公平和冲突。
华南宗族型社区治理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宗族社区的治理模式可能存在一定
程度的排他性和封闭性,让外部的居民无法参与和融入。
这可能会导致一些资源的浪费和
不公平。
宗族社区的决策机构和权力结构可能不够民主和透明,容易出现权力滥用和不正
当行为。
这需要加强对宗族社区的监督和规范。
华南宗族型社区治理互动模式探究
华南宗族型社区治理互动模式探究华南地区是宗族型社区悠久历史的发源地,宗族型社区是华南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较为特殊的社区治理互动模式。
本文将探究华南地区宗族型社区的治理互动模式,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宗族型社区的定义与特点宗族型社区是指以特定宗族或家族为单位的社区组织形式。
在宗族型社区中,族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紧密的社会网络,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在社区内部形成了独特的治理互动模式。
宗族型社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血缘关系:宗族型社区的成员之间是通过血缘关系相互联系的。
族人之间有明确的亲属关系,血缘关系是社区内部关系的基础。
2. 共同劳动:宗族型社区的成员通常在农耕、养殖等生产活动中共同劳动,共同分担劳动和生活上的困难。
3. 社会支持:宗族型社区内部存在着较为密切的人际互动关系,族人之间相互扶持、互相帮助,形成了稳定的社会支持体系。
华南地区的宗族型社区治理互动模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家族管理与社区共治。
1. 家族管理:家族管理是宗族型社区治理的核心内容,家族管理涵盖了宗族内部的事务管理、纷争解决、家族财产等方面。
在家族管理中,通常由家族族长或家族议事会负责决策和领导。
家族族长通常是享有崇高地位和丰厚权力的长者,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智慧,能够协调和解决族人之间的纷争,维护族群利益,并制定相应的族规族约。
2. 社区共治:宗族型社区的社区共治是指族人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和决策过程,形成了一种自治和共同管理的模式。
社区共治的核心在于社区整体的利益和发展。
在社区共治中,族人通过公开的讨论、协商和决策来解决问题和管理社区事务,每个族人都有参与决策的权利,形成了一种共同管理的机制。
1. 优势:(1)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宗族型社区的治理互动模式是华南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可以传承和发扬华南地区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
(2)社区凝聚力强:宗族型社区的成员之间有着亲属关系,血缘关系是社区内部的纽带,使得社区成员之间具有较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形成了稳定的社会支持体系。
华南研究的历史人类学实践——读《皇帝与祖宗:华南的国家与宗族》
华南研究的历史人类学实践——读《皇帝与祖宗:华南的国
家与宗族》
杨丽
【期刊名称】《东方论坛》
【年(卷),期】2011(000)005
【摘要】历史民族志既是历史人类学的表述形式也是历史人类学的方法论。
《皇帝与祖宗》一书是历史人类学在华南研究的整体性实践,研究方法上体现了结构与过程、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统一。
不仅呈现了华南宗族的历史主体性,同时具有区域研究的价值。
【总页数】5页(P18-21,30)
【作者】杨丽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上海2004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062
【相关文献】
1.历史人类学在中国的论争与实践--以华南研究为例 [J], 周建新
2.大学研究院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实践与建议--以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为例 [J], 陈穗丽
3.一个文化人类学家眼中的宗族现象评濑川昌久的《族潜——华南汉族的宗族·风水·移居》 [J], 李自华
4.《皇帝与祖宗》:科大卫的华南宗族研究 [J], 黄孝东
5.皇帝和祖宗——华南的国家与宗族 [J], 科大卫;卜永坚(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南宗族社会经典书目
华南宗族社会经典书目华南地区是中国传统宗族社会的重要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宗族文化和经典书目。
下面是关于华南宗族社会经典书目的介绍,希望能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1.《南方世族》《南方世族》是华南地区宗族社会的重要著作之一,由南方作家刘心武所著。
该书以小说的形式,描绘了华南地区世族的兴衰沉浮,展现了华南宗族社会的特点和传统价值观。
2.《宗族与社会变迁》《宗族与社会变迁》是华南地区宗族社会研究的经典之作,由著名社会学家陈宝森撰写。
该书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入分析,探讨了华南宗族社会在现代社会变迁中的演变和影响。
3.《华南宗族文化研究》《华南宗族文化研究》是对华南地区宗族文化的全面研究,由南方文化学者韩敬撰写。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华南宗族的起源、发展、传统习俗等内容,深入挖掘了华南宗族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4.《华南世族谱系研究》《华南世族谱系研究》是对华南地区世族谱系的深入研究,由华南历史学家李宗盛撰写。
该书详细记录了华南地区各大宗族的谱系演变和家族历史,为研究华南宗族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5.《华南宗族祭祀与宗教信仰》《华南宗族祭祀与宗教信仰》是对华南地区宗族祭祀和宗教信仰的研究,由华南宗教学家黄文华撰写。
该书深入分析了华南宗族的祭祀仪式、宗教信仰和社会功能,揭示了宗族祭祀在华南地区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6.《华南宗族经济研究》《华南宗族经济研究》是对华南地区宗族经济的详细调查和研究,由华南经济学家杨明撰写。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华南宗族的经济模式、经营方式和经济发展历程,为了解华南宗族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7.《华南宗族法律与治理研究》《华南宗族法律与治理研究》是对华南地区宗族法律制度和治理机制的深入研究,由华南法学家张宏撰写。
该书详细探讨了华南宗族的法律体系、法规和社会治理方式,揭示了宗族社会的法律文化和社会秩序。
8.《华南宗族传承与教育》《华南宗族传承与教育》是对华南地区宗族传承和教育体系的研究,由华南教育学家王晓撰写。
写南方宗族势力强的原因的书
南方宗族势力强的原因引言南方地区的宗族势力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宗族势力指的是一种以宗族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形式,其成员共享同一个血缘关系,并通过这种关系来维护自身利益和权力。
南方宗族势力之所以强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地理环境南方地区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壤,适合农业生产。
这为南方人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也使得他们能够积累财富并建立起强大的宗族势力。
同时,南方地区多山丘、湖泊等自然屏障,使得南方各个地域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社会结构,有利于宗族内部团结和发展。
2. 文化传统南方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尊重家族观念在南方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家族被视为社会基本单位,并且世代相传、延续不断。
家族内部注重亲情、信任和忠诚,这种价值观念在南方人中根深蒂固。
因此,南方人更容易依靠宗族来维护自身利益和权力。
3. 社会经济发展南方地区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早在古代,南方就是中国的农业重镇,拥有丰富的水稻和丝绸资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方地区逐渐形成了繁荣的商业网络和城市化进程。
这为宗族势力提供了更多机会,通过贸易、投资和土地收入等方式积累财富并扩大影响力。
4. 宗族组织结构南方宗族通常采用分支制度,即将整个宗族分为若干分支或派系。
每个分支由一个领袖或家长来管理,并负责组织分支内部事务。
这种组织结构有助于保持宗族内部的稳定和纪律性,并且能够更好地应对外部挑战。
5. 家族教育与社会网络在南方地区,家庭教育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一环。
家族成员通过家庭教育传承宗族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培养出忠诚、勤劳和团结的品质。
同时,南方宗族势力还通过建立广泛的社会网络来扩大其影响力。
这些社会网络包括亲戚、朋友、商业伙伴等,通过这些关系网,宗族能够更好地获取资源和信息,并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发挥影响力。
6. 政治背景南方地区历史上一直是政治权力争夺的热点地区。
各个朝代都需要南方地区的支持来巩固统治地位。
因此,南方宗族势力在政治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并能够通过与政府合作或利用政府资源来维护自身利益。
宗姓氏的研究报告
宗姓氏的研究报告宗姓氏的研究报告导言:姓氏是人们得以区分身份和血缘关系的重要符号。
作为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宗”姓在我国拥有较为广泛的分布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本研究报告将对“宗”姓的起源、分布、进化以及文化意义进行探讨,以期加深对“宗”姓的认识和了解。
一、起源:据史书记载,“宗”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相传远古时期,有一位名叫宗元的贤人,他精通文学、历史和哲学等多种知识,受到众多人士的崇拜和尊敬。
宗元的后代便以宗作为姓氏,以示对祖先的敬仰和纪念。
二、分布:目前,“宗”姓的分布较为广泛,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
其中,广东、福建、江西等省份的宗家较为聚集,且分布密度较高。
此外,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宗姓人口也有一定数量。
总体来说,宗姓人口相对较多,具备一定的社会和历史地位。
三、进化:“宗”姓的进化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和壮大阶段。
在形成阶段,宗姓逐渐为人们所熟知,成为一部分人的姓氏。
在发展阶段,宗姓的人口规模逐渐增加,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开始出现一些有影响力的代表性人物。
在壮大阶段,宗姓的人口规模持续增长,涌现出更多的杰出人才,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四、文化意义:“宗”姓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宗姓是家族和血脉的象征,代表了家族的延续和传承。
其次,宗姓是传承文化传统和家族精神的重要纽带,不仅代表着过去的辉煌,也承载着未来的使命。
此外,宗姓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宗法”、“宗族”等概念都与宗姓有关。
五、结论:通过对“宗”姓的起源、分布、进化和文化意义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宗姓既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具备一定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逐渐淡化姓氏对人们身份认同的影响,但是作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宗姓仍然代表着一种传承和纪念。
我们应该更加珍视和维护宗姓的文化底蕴,传承宗族精神,为社会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1、张三等。
“宗”姓的起源与分布研究。
20年来华南人类学研究.
(一)人類學理論與方法的研究
人類學理論與本土化研究: 如《人類學方法論》、《文化人類學理論方法 研究》、《現代人類學》。 人類學理論本土化已成爲我系重要特色,1999 年9月在南寧舉行“人類學本土化國際會議”, 並出版了中英文的論文集,如moving from Indigenization Toward Globalization(CSA Fall2000),2002年在中山市舉行“人類學理論與 方法學術會議”並出版了專集,引起國內外的 廣泛關注。
20年來華南人類學研究 ——從中山大學談起
周大鳴 中山大學人類學系
一、中山大学人類學的緣起
(一)1924-1949人類學研究的緣起 1927年中山大學历史语言研究所中设立人类学组。 史祿國為負責人,開設人類學的課程和研究 1928-1930年杨成志对滇川彝族进行田野调查。 這是國內人類學傢最早的田野調查 1924-1936年中山大學的民俗學研究逐漸嚮人類 學研究的轉變 1935年校研究院设立人类学部,招收研究生。 1948年杨成志先生创办人类学系。
民族文化傳習和保護研究:通過田野考察,瞭 解民族文化的歷史和現狀,進而透析它的發展 趨勢;通過與當地民族真誠的持續的合作,使 各民族增強對自己文化的信心,提高對其文化 進行自我傳習、保護和發展的能力;通過跨學 科、跨文化的研究,促進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 和合作,使這些文化成爲全社會共用的財富。 這項由鄧啓耀主持的專案經多年經營,已建立 多種傳習和保護基地,出版“民族文化文庫” 之“田野考察叢書”、“文化史論叢書”、 “西部圖志”以及指導學生撰寫“中國民俗文 化叢書”共十餘種。
宗教考古:利用民族考古學進行宗教考古是極 具潛力的研究方向,一來考古發現的材料中可 資利用來研究古代宗教的材料極爲豐富,二來 人類學在宗教研究方面有特別多研究積累,這 爲研究中國古代先民固有的宗教信仰提供了不 可取代的資料和闡釋的理論。在這方面,梁釗 韜早年有對巫術及“氣”範疇起源的卓越論述, 而近十餘年來發表的一系列研究論著,如“道 教考古”、“佛教考古”、“原始宗教考古” 等 。
写南方宗族势力强的原因的书
写南方宗族势力强的原因的书(原创实用版)目录1.南方宗族势力的定义和背景2.南方宗族势力的历史渊源3.南方宗族势力的现状和影响4.南方宗族势力强的原因分析5.南方宗族势力对社会的影响和挑战正文南方宗族势力是指在南方地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若干家庭组成的社会群体。
这些宗族群体在南方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在当前社会中,南方宗族势力依然在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南方宗族势力的背景、历史渊源、现状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原因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和挑战。
南方宗族势力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生存条件相对较差,人们为了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生活困难,往往依靠血缘关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以宗族为单位的社会群体。
这些宗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宗族间的联系也愈发紧密。
南方宗族势力的现状和影响在当今社会依然显著。
一方面,南方宗族势力在经济领域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南方地区,许多企业、商业活动都是由宗族势力主导或参与的。
另一方面,南方宗族势力在政治领域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一些地区,宗族势力参与地方政治,对选举和政策制定产生影响。
南方宗族势力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使得人们更加依赖宗族关系。
其次,南方宗族势力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这些文化和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宗族内部的凝聚力。
再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南方宗族势力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利益,这使得宗族势力更加强大。
南方宗族势力对社会的影响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宗族势力可能对社会公平产生不良影响。
在一些地区,宗族势力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可能会排斥外部人员,影响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其次,宗族势力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在一些地区,宗族势力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可能会进行一些无效的经济活动,这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乔素玲、黄国信:中国宗族研究:从社会人类学到社会历史学的转向
2 常建华;二十世纪的中国宗族研究[J];历史研究;1999年05期
3 科大卫,刘志伟;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J];历史研究;2000年03期
4 刘志伟;地域社会与文化的结构过程——珠江三角洲研究的历史学与人类学对话[J];历史研究;2003年01期
5 钱杭;莫里斯·弗利德曼与《中国宗族与社会:福建和广东》[J];史林;1999年03期
6 钱杭;莫里斯·弗利德曼与《中国东南部的宗族组织》[J];史林;2000年03期
7 林济;弗里德曼模式与中国宗族社会史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02期8 郑振满;;中国家族史研究:历史学与人类学的不同视野[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9 李文治;明代宗族制的体现形式及其基层政权作用——论封建所有制是宗法宗族制发展变化的最终根源[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01期10 科大卫;国家与礼仪:宋至清中叶珠江三角洲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