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智库:现状、问题与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智库:现状、问题与建议
作者:杨发庭
来源:《图书与情报》2017年第01期
摘要:生态文明智库能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生态治理体系、提升生态治理能力提供智力支撑,但我国现有的生态文明智库建设在机构层面、人才层面、成果层面都有不足。

生态文明智库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方向、坚持扎实的成果导向,处理好本土视野与国际视野、基础研究与对策研究、智库的创新型和独立性、智库建设和评价的关系;遵循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决策咨询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加强调查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做好人才培养,促进人才交流;打造决策咨询和成果报送平台、公共服务和信息共享平台、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平台,促进要素优化、结构优化、环境优化,增强生态文明智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生态文明;智库;绿色发展;现状;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490.5;G25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7020
Abstract Think tank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rovides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intensify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perfecting ecologic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promoting ecological management capacity. However, the think tank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have several deficiencies, including institutions, talents and achievements. The think tank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need to insist on correct political direction and academic direction, and solid achievement –oriented. Then they need to deal well the relationships with international and mainland, fundamental research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innovation and independence,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The think tank must act up to the triun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fundamental research,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policy-making consulting, and also reinforce investigate research, promot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complete talents cultivation, promote talents communication. Furthermore, it must construct policy-making consulting and achievements submission platform, public service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and external communic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platform. The purpose is to promoting element optimization, structure optimization,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and enhancing the attraction and influence of the think tank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ink tank; green development; current; problems;suggestions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一届党中央和政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2015年1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1],指出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4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3],提出要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我国生态文明领域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

2016年1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4],该办法规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实行党政同责,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成员生态文明建设一岗双责。

因此,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智库势在必行。

系统分析我国生态文明智库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提出生态文明智库的发展建议,能够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提供智力支撑。

1 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生态文明智库支撑
作为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规律的专业化智库,生态文明智库的发展和壮大,有利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绿色发展,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战略布局,有利于抢占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话语权和制高点。

1.1 生态文明智库是实现绿色发展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得到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忽视生态环境保护,肆意破坏自然环境,疯狂掠夺资源能源,滥砍滥伐,酷捕滥捞,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频发,生物种类减少,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Carson)曾深刻地说:“在人对环境的所有袭击中最令人震惊的是空气、土地、河流以及大海受到了危险的,甚至致命物质的污染。

”[5]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局面,为走出生态危机,走向生态文明,必须走一条绿色发展道路。

“绿色发展道路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实现经济、社会、人口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6]实现绿色发展,离不开理念引导、技术创新、制度推动、文化推广,离不开多学科的知识储备、多层次的人才结构、多元化的分析视角,而这些都需要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生态文明智库具有专业性、多学科、多层次的研究团队,对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长期、深入、专业的分析论证,能够为推动绿色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咨询。

我国“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建设生态文明,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综合影响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迫切需要生态文明智库的智力支撑。

1.2 生态文明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1]的印发,标志着智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其中,“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特”与“新”主要指中国智库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

生态文明智库作为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规律的专业化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文
明智库在建设中应既保持“特”与“新”的一般性特征,又要紧紧围绕“生态”和“绿色”做文章,不断提升战略思维的能力,做把握现实全局或发展趋势的探索和创新。

1.3 生态文明智库是抢占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话语权制高点的重要载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并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方案”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智慧”概念。

生态文明智库应把握国际发展大局,研究世界生态建设走向,深入了解国外生态智库的运行特点,借鉴和吸收国外生态智库发展的经验,揭示国外生态智库建设对我国的重要启示,把启示内化为实践,发挥生态文明智库咨政建言的智力支撑作用。

同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针,积极开展智库外交,通过参加或举办国际论坛、专家宣讲、出版书籍、发表论文等,积极对外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发展模式和建设成就,努力扩大国际影响,使世界更好地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提升中国的对外传播能力和话语体系建设。

2 我国生态文明智库的发展现状
生态文明智库是指通过研究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对生态文明政策的制定和生态文明制度的完善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自主的知识产品,影响决策咨询、公共服务和对外传播的专业化智库,其主要特征为:服务决策是根本宗旨、思想创新是立身之本、适度超前是基本要求。

从我国当前的智库建设现状来看,根据建设主体单位的行政划分、结构功能等不同,生态文明智库主要形成了依托中央和国家部委、科研机构形成的生态文明智库、依托高等院校形成的生态文明智库和依托社会组织形成的生态文明智库。

2.1 我国生态文明智库的主要类型
(1)依托中央和国家部委、科研机构形成的生态文明智库。

这类智库主要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等。

这类生态文明研究智库围绕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求,聚焦经济新常态下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全局性、战略性、紧迫性问题,进行学理层面的战略研究和应用实践分析。

(2)依托高等院校形成的生态文明智库。

这类智库主要有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东北林业大学生态文明宣教中心、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等。

这类智库通常对某一领域进行深入和系统的调查或研究,如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在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方面研究较为深入和系统,年度出版生态文明绿皮书《中国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ECI2010–2015)、《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等。

(3)依托社会组织①形成的生态文明智库。

这类智库主要包括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会、中国林业智库等。

依托社会组织形成的生态文明智库都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弘扬正能量,积极参与决策咨询服务。

如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成立于2011年11月,是中国第一个以生态文明命名的专业性、公益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其宗旨是聚集全国高端人才,协助党和政府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参与和推动生态文明政策法规制度建设,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7]
2.2 我国生态文明智库的实践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颁布之后,我国的生态文明智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国内外形势,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

2.2.1 召开学术论坛和研讨会
生态文明智库通过学术交流,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机制,深化了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能力。

如2016年6月,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举办了“生态文明评价指标研讨会”;2016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举办了“见证历史:南海生态尊严与安全”研讨会;2016年10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举办了“页岩油气勘探开发专家研讨会”;2016年11月,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与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召开了“绿色发展首届论坛”;2017年1月,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召开“生物多样性保护政府管理机制研究”研讨会;2017年1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召开“伊朗合作研讨会”“海岸带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

2.2.2 出版专著和发表文章
近年来,生态文明智库专家学者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内涵进行分析,相继有一批研究成果问世。

如,在著作方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的胡鞍钢教授著《中国:创新绿色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赵建军教授著《如何实现美丽中国梦——生态文明开启新时代)(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年8月);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的严耕教授主编《生态文明绿皮书: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ECI 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的潘家华教授著《中国的环境质量与生态建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出版《中国绿色发展: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丛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12月)等;在论文方面,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严耕教授等发表了《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展与评价》(《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10期);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张孝德教授等发表了《从伦敦到北
京:中英雾霾治理的比较与反思》(《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年3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戴彦德研究员等发表了《“十三五”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与节能》(《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1期);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诸大建教授发表《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文汇报》,2015年11月12日)。

2.2.3 开展国情调研及多层次合作
生态文明智库通过国情调研,与地方政府开展多层次合作,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开展“京津冀天然气协调发展战略研究”课题调研,与江苏省政府研究室合作,共同承担《吴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研究》项目;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赴广东省开展“农村环保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及‘十三五’政策法规人才队伍建设需求”调研;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到四川省广元市调研低碳城市建设;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胡鞍钢教授到青海大学调研,探讨和交流青海大学省情研究等工作。

2.2.4 借助网站、期刊、年鉴等媒介进行智库成果及政策信息的传播
生态文明智库要善于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充分发挥网站、期刊、年鉴等的宣传引导作用。

如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主办“中国生态文明网”,主办期刊《中国生态文明》;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会主办“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会网”,主办期刊《生态文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主办“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网站,编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年鉴2016》,并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上首发,创建智库专报《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专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主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网”,主办期刊《中国能源》。

3 我国生态文明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国生态文明智库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生态文明智库机构层面、人才层面、成果层面都有不足,研究成果的转化机制不通畅,决策咨询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强,政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有待提高,发展瓶颈有待突破,需要引起重视。

3.1 生态文明智库机构:发展不平衡、传播能力较弱
缺乏具有较强对外传播力、政策转化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水平、重量级生态文明智库。

一是生态文明智库发展不平衡。

从区域看,东部地区的生态文明智库比西部地区的多;从城市看,生态文明智库多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从高校看,生态文明智库多集中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大学;二是生态文明智库参与国际生态治理的能力不强,对外传播能力较弱。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巴黎协定》已启动,2015年我国宣布投资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发
展中国家和非洲国家应对气候变化;2016年启动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

生态文明关系“人类一个地球家园”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国际合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但生态文明智库发声较弱、影响力有限,取得成绩与对外传播差距较大。

3.2 生态文明智库人才:缺乏创新型、复合型、专业型的人才
缺乏在决策咨询和对外传播领域,有足够影响力和话语权的生态文明智库领军人物和杰出人才,尤其缺乏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建设政策、法律、文化的创新型、复合型、专业型人才。

智库的最宝贵财富是人才,智库人才是智库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研究的强大保障。

生态文明智库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基本理论功底扎实、熟悉世情国情社情民情、善于开展跨学科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强的智库高端人才。

3.3 生态文明智库成果:整体上基础理论研究较弱
智库专家研究生态文明实践的论文较多,但直接研究“生态文明智库”自身建设和发展规律的成果较少,基础理论研究有待加强。

一是论文数量少。

在中国知网搜索“生态文明智库”结果显示,只有少量论文及一些涉及生态文明智库学术会议的报道文章;二是基础理论研究较弱,主动设置生态文明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在生态文明智库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实践路径,生态文明智库的评价方法、评价程序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拓展生态文明智库国际影响力和评价话语权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智库评价是智库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系统客观地评价生态文明智库,深入分析其发展现状,有助于把握其发展规律,推动其科学发展。

通过智库评价与智库建设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智库强化全球视野,拓展思维空间,提升自身水平。

如何通过加强生态文明智库建设和评价工作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有待推进。

4 我国生态文明智库建设的建议
4.1 加强调查研究,推动理论创新
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决策咨询服务,形成科学决策,推动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智库的基本功能之一,这既离不开深厚的理论洞察力,也离不开基于调研和实践得出的数据支撑。

坚持基础研究和对策研究的统一,处理好深化理论研究与深入实际调研的关系,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盲目转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深化基础理论研究,为应用对策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以应用对策研究为突破口,突出研究方法、传播手段、转化渠道的特点,带动基础理论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生态文明智库要突出专业特色,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提高自选课题的靶向性、时效性和有用性,确定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形成持续跟踪研究的长效机制。

加强政策背景分析研究,推进研究方法、技术创新和跨学科平台建设,增强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能力,努力推出原创性研究成果。

生态文明智库应立足生态文明基础理论,紧密结合各地创新实践,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第一,在生态文明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研究,当代生态文明理论比较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及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与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研究,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等;第二,在生态文明制度研究方面,主要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思想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政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及制度创新研究,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研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研究,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研究,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公民环境道德养成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互动机制研究,社会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等;第三,在生态文明实践研究方面,主要包括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和路径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政府、市场和社会综合治理研究,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手段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与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建设对东、中部地区深度影响研究,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社会矛盾解决机制和政策调整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与农村贫困治理相互促进的政府职能研究,生态文明示范区研究等。

4.2 做好人才培养,促进人才交流
智库的最宝贵财富是人才,应完善生态文明智库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智库人才遴选与评价研究,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利用好“旋转门”机制。

首先,“充分发挥智库内专家学者的‘传帮带’作用,注重提升青年科研人员的科研素质和研究水平。

实施生态文明智库人才跟踪培养计划,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如组织出国访学、参与社会调研等)对青年科研人员进行重点扶持。

”[8]其次,生态文明智库应广泛利用“外脑”,特别是把生态领域的在任和原任党政官员吸纳到智库研究中,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再次,生态文明智库可以将政治素质硬、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推荐到党政机关挂职。

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技术支持和教育培训,建立科学、完整的评估体系。

强化担当意识,敢于探索求新,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功底扎实、熟悉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具有理论创新能力、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善于开展跨学科研究的智库型人才,涌现出一批生态文明智库“学术智囊团”。

4.3 搭建研究平台,服务决策咨询
在构建中国生态文明理论体系、解读中国生态文明实践上,我国生态文明智库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还比较弱,对外传播力量亟需加强。

生态文明智库需要打造决策咨询和成果报送平台、公共服务和信息共享平台、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平台,实现理论性、专业性、实践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增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影响力。

4.3.1 打造决策咨询和成果报送平台
决策咨询、成果报送是智库的重要功能。

首先,决策咨询是智库的首要功能,生态文明智库要积极培育问题意识、前瞻眼光和战略思维,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各地生态文明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