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论文

合集下载

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论文

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论文

浅议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摘要】本文对2010年至2011年创业板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创业板上市公司是否为树立良好企业形象、迎合监管进行盈余管理,并探讨盈余管理动因,最后从制定上市、退市条件和规范信息披露两个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一、引言为帮助中小企业与新兴公司拓宽融资渠道和开发成长空间,我国于2009年10月23日成立创业板并开始交易。

由于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大部分属于高科技行业,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因此大部分上市公司急需要筹集资金进行研究与开发、扩大生产规模。

由于这些上市公司风险相对较高,因此证监会制定的创业板上市条件也较为苛刻,很多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达到上市条件才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融资,即经营者运用会计方法或者安排真实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盈余为基础的合约的行为。

过度的盈余管理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使财务报告丧失真实性和实用性,不利于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要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盈余管理的现象,笔者提出下述问题:创业板上市公司是否为树立良好企业形象进行盈余管理?创业板上市公司是否为迎合监管进行盈余管理?二、数据分析基于对2010年至2011年创业板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的数据分析,笔者提出两个假说。

假说1: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树立“企业营业收入连年上涨”这一企业形象进行盈余管理;假说2:创业板上市公司为达到“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30%”这一上市条件进行盈余管理。

(一)样本数据本文对2010年到2011年12月创业板开板以来的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的盈余管理进行实证研究,由于我国创业板开板时间较短,上市公司相关数据有限,剔除无效数据,共有407个样本数据,因此不分行业不分年度对营业收入增长率进行统计分析。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行业视角》范文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行业视角》范文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行业视角》篇一一、引言在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上市公司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盈余管理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合理有效的盈余管理不仅能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也是资本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和有效性的重要体现。

本文旨在从行业视角出发,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及其实证研究。

二、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1. 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人员通过会计政策选择和真实交易活动的调整来改变财务报告盈余的行为。

其目的在于向外部信息使用者传达有利的会计信息。

2. 盈余管理的方式:通常,盈余管理可以分为两大类:合法的策略,即在不违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和违法的行为,如伪造信息、瞒报或误导信息等。

3. 行业视角的特殊性: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由于其业务特点、经营模式、政策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其盈余管理的方式和策略也存在差异。

三、行业视角下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1. 行业间的盈余管理程度比较:本文以XX家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在不同行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发现,高竞争行业的公司由于面临着较大的盈利压力和不确定性,往往更加注重利用合法合规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

2. 行业特性对盈余管理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行业特性的差异如周期性、成长性等对公司的盈余管理策略有着显著影响。

例如,处于成熟期的行业往往更倾向于采取稳健的会计政策来规避风险;而处于快速成长期的行业则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创新和投资来提高其盈利水平。

3. 行业间盈余管理的效果评估:结合行业数据和市场反应来看,适当的盈余管理可以帮助公司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有效性,有助于提升公司价值和股东权益。

然而,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如过度调整或滥用会计政策可能导致企业出现潜在的财务风险或信誉风险。

四、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建议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 企业应明确合理进行盈余管理的必要性,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其合法合规性。

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在会计报告中对盈利水平进行调节的过程,以获得股东和投资者的关注和信任。

盈余管理包括一系列财务处理,目的是要优化净收益、控制风险和降低成本。

然而,实践中的盈余管理往往被批评为虚假财务报告,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本文将讨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原因、类型、影响和管理策略。

原因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可以分为两类。

一种是来自内部经营和财务决策,包括调整收入和费用的时间、选定会计政策、选择资本结构和决策投资计划等。

这种盈余管理是为了增加公司的股东权益和提高市场评价,也符合管理层对公司运营效率的要求。

此外,这种盈余管理还可以应对不确定因素和风险,避免承担不必要的财务风险。

另一类盈余管理则来源于公司对投资者、股东和金融市场的期望和压力。

这类盈余管理通常被称为“完美主义盈余管理”,其目的是达到拥有最好的业绩报告和最高的股票回报的期望。

这种盈余管理的推动因素包括:股票回报的期望、管理层的绩效奖励机制和股票期权计划等。

完美主义盈余管理可能导致财务报告虚假和失真,违反财务诚实和透明的原则。

这是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所担心的。

类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有多种形式。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类型:1. 操纵收入:包括推迟收益、提前还款和缩短账期等方式,从而调整当期利润;2. 漏洞利用:公司管理层利用会计准则和法规的漏洞,诱导投资者产生虚假的收入和盈利预期;3. 销售资产:通过向同行出售资产来提高现金流和减少负债,从而调整账面收益和资本结构;4. 会计政策:通过选择和变更会计政策和估计而调整利润和资产价值;5. 费用削减:通过减少管理费用、提高资本效率和缩减不必要成本等方式,从而调整利润和股东权益。

影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可以是积极的或消极的。

其中积极的影响包括:1. 提高公司管理层的业绩表现和执行能力,从而获得更多的投资和信任;2. 帮助公司化解财务风险,避免出现破产和宣告无力偿付的情况;3. 提高股价和市值,从而增加公司的股东权益和财富;4. 为公司提供更多展示和发展的机会,以及跨境经营和投资的机会等。

浅议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浅议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利益 , 从而 浪 费 了 社 会 资 源 、 降低 了市 场 的资 本 配 置 效 率 。 二 、 余 管理 手 段 盈 收购 费用 , 形成 巨额 的 秘 密 准 备 。当 未 来 盈 利 不 能实 现 时 , 笔 这 秘 密 准 备 就 会 被 释 放 从 而 成 为公 司 的 收益 ,扭 转 亏 损 的局 势 。
得 以 提 高 。 目前 , 国上 市 公 司 进 行 资 产 重 组 的 方 式 有 债 务 重 还 是 有 限 的 。在 《二 公 司 股 权 激 励 管 理 办 法》 行 之 后 , 多 我 j市 施 很
企 业导 报 2 1 年第 0 期 02 3 4 5
经营管理
如考虑 公司 公司采取 了股权激励 的办法减 小代理成本 。然而 , 在股权激励 在 监管制度 设计 中应 该综合考虑多个方面 的因素 , 剔除 由于短期行 为产 生的 重新进入 中国资本 市场之后 , 不少管理层通 过盈余管理行 为对 盈余状况时应着重观察其 盈利 结构 ,
减值 、 货跌价 的事项 消失后 , 存 企业 可 以在 原计提 的范围 内转
回减 值 准 备 , 入 当 期 损 益 。由于 上 市 公 司 的应 收 账 款 、 他 应 计 其
三、 盈余管理的客观必 然性
() 理成 本 的存 在 。 公 司 制是 现 代 企业 普 遍 采 用 的 一 种 1代
展 。() 3 会计政策 的不完善 。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 而忽视 审计效果 。 有关监管部 门要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 计 编 制会 计报表 时所采用 的具体 原则、 方法和程序 。如果财务报 师 进 行 定 期 和 不 定 期 检 查 和 审 核 , 强 质 量 监 管 , 大 审 计 失 加 加 表能够 以一 种可靠 的方 式如实地 反映公司 的财务状况和经 营 败成本, 提高行业准入 门槛 , 促进有 效的公平 竞争, 剔除不合格 成果 , 则财务报表 的价值将会增 加。由于 企业 所处 的环 境千 差 的会计师事务所 , 高整个行业 的审计水 平 ( 提 曹勇 ,0 7 。 () 2 0 ) 3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营业务对公 司利润 的影响程度 正在逐渐 减弱 ,上 市公 司
业 绩提升与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 入 以及非 经常性损 益 的 贡献 密切相关 。 张雷 (0 9 的《 市公 司盈 余管理行 为 的 20 ) 上 实 证研究》 显示 : 江苏 省机械设备 行业上市 公司普遍 存在 不 同程度 的盈余 管理 现象 ,而且 其盈余管 理的动机 也各 不 相同 。 上述 已有 的研究说 明 , 国不 同行 业 的上市 公司 我 普遍存 在盈余 管理行 为 ,而且盈余 管理 的幅度也 随着时


理, 而且 盈余管理 的程度较 大 。 吴连生 等 (0 7 的研究显 20 )
示 ,9 8 2 0 年 期 间 , 19—04 占亏损 公 司6 .3 07 %的上 市公 司为
( 资本公积 ) 在该金融 资产终止 确认时转 出 , , 计人 当期损 u u 益。 在两权 分离和股权 分散 的情 况下 , 普遍存在 内部人控 制现象 , 造成 严重 的信 息不对称 , 管理 层可 以利用 交易性 金融 资 产 和可 供 出售 的金 融资 产 的选 择 来进 行 盈余 管 理 。持 有交易性 金融资产 和可供 出售 的金融资产 较多 的 上市公 司倾 向于将金融资产划 分为可 供出售金 融资产来
问的推移而逐 步加大 。 二 、 国 上 市 公 司 盈 余 管 理 的 手 段 我
置可供 出售 金融 资产 , 行盈余 管 理 , 进 避免 收益下 滑 , 盈
利情况好 的公 司 .则 倾 向于将 可供 出售金 融资产公 允价
值增值 在“ 资本 公积 ” 中反映 , 将利 润留存 以后 年度实现 。 2利用 资产减 值进行 盈余 管理 。新会 计准 则 明确规 . 定 : 资产减 值 损失 一 经确 认 ,在 以后 会计 期 间 不得 转 “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S IT C F R A IN D V L P E T&E O O Y C- E H I O M TO E E O M N N CNM
文章编号:0 5 6 3 (0 )4 0 3 — 2 10 — 0 3 2 1 1 - 18 0 1
21 年 0 1
第 2 卷 第 l 期 1 4
收稿 日期:0 1O — 2 2 1- I 0 4
浅 析 我 国上 市 公 司盈 余 管理
吴梅 翠
( 中铁 十二局集团有 限公司中南通道 1 标项 目经理部 , 山西临县 ,3 2 2 0 30 )

要 : 业管 理 者 为 了大 股 东利益 、 求政 绩 、 企 业 获 得 银 行 贷 款 、 企 追 使 维护 社 会 形 象
或 增加 内部 积 累等 目的 往 往会 采 取 盈 余 管 理 。 应进 一 步 完善 会 计 准 则和 会 计 制度 。 加 强会 计 人 员的 职 业道 德 教 育 , 遏制 企 业 过度 的盈 余 管理 行 为 。 以 关 键 词 : 余 管 理 ; 市公 司 ; 盈 上 治理 手段 中图 分类 号 :2 66 F7. 文献 标 识 码 : A ‘
1 盈余 管理 的定义
对于盈余管理的理解 , 可谓是百花齐放 , 己见 , 各抒 没有统一
的标准定义。笔者认为 , 盈余管理就是 企业管理者为了自身的利 益或为了使股东财富最大化 , 在会计政策许可的范围内 , 在构造 业务交易和编制财务会计 报告 时做 出职业判断和会计选择 的过
程。 由于一定时期利益总量的一定性 , 盈余管理因而损害了( 中小 )
2 我国上 市公 司盈 余 管理的现 状
目前对财务信息 的要求标 准就是如实反映客观真实的经济

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指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中对盈余的处理和管理。

盈余管理既可能是合法合规的,也可能是不当的甚至是违法的。

盈余管理对于公司股东、投资者、监管机构、以及整个市场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和应对措施。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告时,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处理方法,来调节公司的盈余水平。

盈余管理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进行,如合理运用会计政策选择权以及进行合理的盈余调整;也可以通过不当手段进行,如操纵财务数据来欺骗投资者。

盈余管理涉及到收入确认、费用计提、资产减值和财务报表披露等方面,是财务报告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二、盈余管理的形式1. 收入确认:管理层可以通过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来调节盈余水平。

在销售合同中存在可变现条件的情况下,管理层可以通过调整确认收入的时间点来实现盈余管理。

2. 费用计提:管理层可以通过提前或延迟计提费用来影响盈余水平。

延迟计提预计负债,提高当期盈余。

3. 资产减值:管理层可以通过操纵资产减值准备来影响盈余。

过度提高或减少资产减值准备,从而调节盈余水平。

4. 财务报表披露:管理层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披露方式来影响盈余水平。

选择更为保守的会计政策可以减少盈余波动。

三、盈余管理的影响1. 对公司股东和投资者的影响:盈余管理可能导致公司盈余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决策。

如果盈余管理采用不当手段,可能导致公司股价受到负面影响,损害股东利益。

2. 对监管机构的影响:盈余管理可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损害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因此可能会受到监管机构的处罚和制裁。

3. 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大规模的盈余管理可能导致市场不稳定,影响市场信心和投资者对市场的信任度。

四、应对盈余管理的措施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机制,加强对盈余管理的监督和管控。

2. 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质量:通过加强信息披露要求、规范财务报告编制,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真实性,减少盈余管理的空间。

浅谈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

浅谈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
( 大庆 高新 区管委会 , 黑龙 江 大庆 1 3 1 ) 6 3 6
[ 摘
要] 盈余 管理是指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 围内, 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 经营者 自身利益或企 业市场价值达到 最
大化 的行 为。 从本质上说 , 盈余管理本身是法律 和会计 准则所允许 的, 或者说 , 盈余管理应该是“ 中性” 的。然而在 实践 中,
许 多企业对盈余 管理 的利 用超过 了正 常的 范围, 使得 盈余 管理成 了利润操纵的一种手段 。通过分析上 市公 司盈余 管理存
在 的原 因, 以及 上市公司超越正常盈余 管理 范围进行 利润操纵的常用方法 , 析这种非正常现 象存在的主观能动性和客 剖 观 必然性 , 进而提 出减 少上市公 司不正常盈余管理的四项对策 , 主张通过采取行之有 效的措施 , 上市公司的盈余 管理控 将

5 ・ 9
了解管理人员的盈余管理行为 。即使能够了解 , 也
要 花 费很 大 的成 本 。
但在上市公 司业绩不理想时 ,母公司或调低上市 公司应交纳的费用标准 ,或承担上市公 司的管理
会计作为一 门社会学科 ,其灵活性一直是会 计 实务的一部分。会计准则本身 的制定就是一个 政治过程 , 涉及到不同利益集 团的利益 , 所有这些 团体在对会计 和审计程 序作 出选 择或提 出建议
会计报告 的决策 ,这些 团体或个人都需 了解被选 报告程序对其利益的影响程度 。所以会计准则是 不 同的利益集团斗争折衷的结果 ,必然会考虑到 各种利益集团的利益而留有很大的灵活性。从而 ,
有部分而不是整体进入上市公司 ,许多经营性资 产甚至经营场所往往采用租赁 的方式 ,而租赁数 量 、租赁方式和租赁价格就是上市公 司与母公 司

财务管理类毕业论文——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与治理

财务管理类毕业论文——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与治理

西南财经大学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Economics2008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与治理学生姓名:所在学院:专业:学号:指导教师:成绩:20** 年 4 月西南财经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论文(设计)名称试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和治理对策论文(设计)来源自拟论文(设计)类型应用分析导师学生姓名学号专业财务管理(1)论文题目的研究方向研究方向是中国上市公司中对于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治理,通过对动机地分析,并且通过对一些已有地研究地探讨,系统地得出对它地治理对策。

(2) 说明立题是否新颖,是否重复前人的工作,是否属学科前沿问题,是否属当前热点问题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课题,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者诸多不同意见。

尽管有一些文章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研究,但仅以个例作为论据,并未举出具有概括性的确切结论。

所以从这方面就可以说明这个主题是很有探讨价值,而且这是一直存在着的问题,所以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

(3) 选题的现实意义现在我国的各种投资,证券市场等逐步发展和效率的提高,以及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与利用率的增强,公司盈余信息已经成为投资的一个因素,因为其对股市影响尤为重要,所以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政策、法规和契约都直接或间接地以盈余作为考核依据,这使得会计盈余信息利益攸关,重要性日益突出。

所以对它的研究是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4) 完成该“论文(设计)”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什么由于这个话题是我国投资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很多专家都有自己的观点,而都可以通过书本和网络等手段了解到。

而且本人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曾学过相关的课程如: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投资学等,对它相关知识有基本的了解。

并且现在相关公司的信息披露都可以查到。

浅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

浅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

( 强 化 注册 会 计 师 监 管 三)
上 市 公 司常 借 助 社 会 中介 机 构 f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 介 入 使 如 的 其 盈 余 管理 行 为 合 法 化 。 因此 应 该 强化 注 册 会 计 师 的独 立 性, 以
及 行 业 的 自律 和 监 管 机 制 , 立 和 完 善 质 量 监 督 体 系 , 实监 管 建 充 队伍, 赋 予其 相 应 的 , 立调 查 委 员 会 、 术 鉴定 委 员 会, 高 行 并 建 技 提 业 自律 监 管 的处 罚 权 权 威 性 。监 管 部 门 也 应该 完 善 上 市 公 司 对
f 1 全 公 司 治 理 结 构 二 健
股 价 上 涨后 , 分 在 低位 买进 的投 资 者 ( 括 公 司 管 理 人 员 部 包 在 内的 内幕 交 易 者 ) 就 可 能 通 过股 价 的上 涨 而 获 利 。 而 外 部 投 ,
在 我 国董 事 会 是 代 表 股 东 利 益 的 常设 机 构 .监 事 会 与 董 事 会 是平 行 机 关 , 同时对股东大会负责。 但独立董事既使发现了上市公
( ) 股 价 的 影 响 一 对
少 盈 余 管理 带来 的消 极影 响
f 完善 会 计 准 则体 系 一)
会 计 准 则 的 制定 过 程 是 各 利 益 主 体 多方 博 弈 的过 程 .具 有
固有 的 灵 活性 。 一旦 出现 新 的 会计 问题 , 计 准 则便 会 出现 “ 空 会 真 地 带 ” 企 业 造成 盈 余 管 理 机会 。所 以 应 当完 善 会 计 准则 体 系 给
动 机 做 以下 分 析 。
( ) 票 的 发 行 与 上 市 一 股

首 先 , 盈余 管 理 动 机 的研 究方 面 。目前 国 内学 者 大 多集 中 在 于公 司规 避 监 管 政 策 的盈 余 管理 行 为 研 究 。随 着 中 国改 革 的进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研究》范文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研究》范文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上市公司作为企业的重要组织形式,其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对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者具有重要影响。

内部控制和盈余管理作为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和经营业绩。

因此,研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对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对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探讨。

一般认为,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盈余管理行为,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

而盈余管理作为企业调节利润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内部控制的影响。

然而,现有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结论,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三、研究设计(一)研究假设基于前人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假设: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即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低。

(二)样本与数据本研究选取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XXX年度财务数据和公司治理数据。

样本公司涵盖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三)变量定义与测量1. 内部控制质量:采用内部控制指数进行衡量,该指数综合考虑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性、执行情况等因素。

2. 盈余管理:采用修正的琼斯模型进行衡量,通过计算应计项目和现金流量的差异来反映盈余管理程度。

3. 控制变量:包括公司规模、盈利能力、杠杆比率、股权集中度等,以控制其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四)分析方法采用回归分析方法,以内部控制质量为自变量,盈余管理为因变量,控制其他相关变量,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四、实证分析(一)描述性统计表1显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从中可以看出,样本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差异较大,盈余管理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

表1: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二)相关性分析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关系,初步支持了研究假设。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策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策分析

上 市公 司的盈 余 管 理 行 为 。 国可 建 立 々 门的 信 息 披露 电子 化 系 统 , 我 例如 对 上 市公 司持 续 盈 余 指标 、 营性 现 金 流 量 指 标 、 产 经 营 活动 经
是否 处 于 严 重 的非 正 常 状 态 、是含 存 在 重 大 违 法 行 为 以及 其他 产
包 ” 力 . 它 将 上 市 公 司 的 市 计 聘 请 统 一进 行招 标 , 注 册 会 汁 师 权 南 将
的 利 益 真正 独 立 于 上市 公 司 . 注 册会 计 师保 持 其 应 有 的 独 立性 , 使 进 而 保 持 客 观 、 正 的 立场 公
2 .加大 外 部 审 计 机构 的法 律 风 险
正 性 加 慢 。 阿方 . 册会 计 师 不 客 观 公 正执 业 , 在 注 判断 失 误 , 串通 作 或
该变单 指 标 为 多 指标 体 系 。例 如 . 加公 司 持续 盈 余 指标 、 营 业 务 增 主 利 润 占利 润 总 额 的 比例 、经 营 活 动 现金 净 流 量 占利 润 总 额 的 比例 等
手段 的剖 析 , 提 出 以下 防范 和治 理 对策 : 特
, 三 加强外部审计 ,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效率
1 加 强 注 册 会 计 师 审计 的 独 立 性 .
首 先 . 善 上 市 公 司对 会 计 师 事 务所 的聘 用 制 度 , 格 区分 I 完 严 市
公 司 审计 委 托 人 和被 审 计 人 .法 律 上 要 规 定 严 禁 _ 市公 司 的管 理 当 【 : 局 充 当委托 人 . 考 虑 南独 立 的第 三方 接 管 上 市 公 司审 计 服 务 的 “ 可 发
弊 。 致 公 司及 其 股 东 受 损 . 害 者 可 诉诸 法 律 解 决 招 受 、因此 我 们应 借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及治理建议论文.doc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及治理建议论文.doc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及治理建议论文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及治理建议论文在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研究中,盈余管理问题一直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

盈余管理通常来说是公司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选择性的采用有利于自身规划的财务及非财务手段,改变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已经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趋势。

随着近年来我国监管机构对市公司信息披露工标准性不断增强,以及广阔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使用程度不断提高,使得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根据上市公司所处的不同时期,盈余管理的动机也是不同的。

(一) IPO上市的动机在目前阶段下,公司融资活动偏好于股权性融资,为了满足自身开展所需资金的需要,大多数公司把IPO作为解决资金问题的第一选择。

按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方法》的相关规定,在主板上市的上市公司盈利标准为: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

按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方法》的相关规定,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盈利标准为:最近两年连续盈利,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

中国证监会根据申请在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公司规模及行业性质不同,对盈利性及成长性分别提出了要求。

但无论是在主板还是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能否上市及募集资金规模的大小,获利能力均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企业进行IPO申报时,需要提供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的根本财务资料。

因此,为了获得上市资格,特别是申请在创业板上市的中小型企业,在盈余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

经过粉饰的盈余不仅有助于公司获得股票发行上市的资格,还可以提升企业的股票定价水平,以最大限度从证券市场筹集到资金。

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层通过某些手段和方法来操纵公司的财务数据,以达到控制公司利润和盈余的目的。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普遍存在,它是企业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需求,提高公司股价和市值,减轻公司税负等因素所进行的一种运作。

盈余管理也容易导致企业财务信息的不真实和不可靠,对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盈余管理的定义、原因、形式和影响等方面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是指公司管理层通过合理手段和方法,来调整公司盈余和利润等财务指标的过程。

一般是通过调整财务报表上的各项收入和支出,来达到改变公司盈余数字的目的。

它是一种企业管理行为,也是公司治理的一部分。

盈余管理并不完全等同于财务造假,它区别于违法行为,通常是在合法的框架内进行的。

但盈余管理也可能存在违规和违法的情况,比如故意隐瞒或篡改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等。

因此在实践中,很难一概而论,盈余管理的定义也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和挑战性。

二、盈余管理的原因盈余管理有很多不同的原因,一般可以从公司内部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来分析:1. 公司内部原因(1)激励机制:公司管理层和员工的薪酬与公司盈余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如果公司业绩好,管理层和员工的薪酬一般会相应提高,因此他们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操纵公司业绩,以获取更多的薪酬。

(2)市场压力:投资者和分析师对公司盈余和业绩预期的不断提升,也会促使公司管理层采取一些措施来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推高公司的股价和市值。

2. 外部环境原因(1)监管环境:监管政策对公司盈余和财务报表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和遵守法规,可能会采取一些盈余管理的手段来应对。

(2)税收压力:税收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变化,也会影响到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企业为了减轻税收负担,可能会通过一些合法手段来操纵财务数据。

三、盈余管理的形式盈余管理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收入的操纵:通过虚增收入或者改变收入确认的时间来增加公司的盈余,比如提前确认收入、刻意拖延成本等。

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研究

【 文章摘要】 盈 余管理在我国是伴 随着证券市场 的发展 而产生 的,现 已广泛 存在于我 国 的上 市公 司中。并且逐渐成为理 论界研 究的 热 点 问题 ,对 于我 国上 市 公 司是 否 存在 盈 余 管理 , 么是 盈 余 管理 , 盈 余 什 对 管理持何种态度 , 尚未形成共识, 也没有 形成 系统和 完 整 的理 论 。 实践 中, 市 在 上 公 司的盈 余 管理 也 是 各 利 益 相 关 者 关 注 的焦点。因此, 对我国上市公 司盈余管理 行 为 的深 入研 究是 财 务会 计 理 论研 究和 证券 市 场 规 范 的需 要 。 【 关键词】 盈 余 管 理 ;股 权投 资 ;会 计 时 滞深圳市残联 5 0 0 11 8
对 企 业 上 市 公 司 有 着 严 格 的 规 定 , 如 必
须存近 一年 内连续 盈利 , 能 申请上 市。 才
为 达 到 目 的 , 企 业 便 采 用 盈 余 管 理 , 进 在 理 论 研 究 还 是 在 实 践 中 , 人 们 都 非 常 行 财务包装 , 规合法 地 “ ” 上市 资 合 骗 得 关 系 会 计 数 据 的 信 息 含 量 和 信 号 作 用 , 格 。 同时 ,经 过盈 余粉饰 的 报表还 有助 而盈余 管理 所 瞄准 的正是 这一 方面 。
( )盈余管理会 改变企业实 际盈利在 不 交 易事 项发 生时点 的控 制则 可看 作是盈 流 出 , 业往往尽 量 降低报告净 收益 , 一 企 尽 同的会计期 间的反 映和分布 余 管理 的 时 间 因 素 。需 要 加 以说 明 的 管税 务部 门在 计算 企业应 纳税 额 时 ,是 从 一 个 足 够 长 的 时 段 来 看 ,盈 余 管 是 ,盈余 管 理最终 的对 象还 是会计 数据 采用税 务 会计 的规 定 ,从 而 减小 了企业 理并 不增 加或减 少企 业实 际 的盈 利 ,但 本 身 。人们 所说 的盈余 管理 ;最 终也就 盈余 管理 的空 间 ,但仍有 一 些会计 政 策 会改 变企业 实 际盈利 在不 同 的会计期 问 是 在 会 计 数 据 上 作 文 章 。 是可供 企 业 自行 选择 的 ,如 存货 发 出成 的反 映和分 布 。换句 话说 ,盈余管 理影 本 的计 价方 法是 先进 先 出法还 是后进 先 响的 是会计 数据 尤其 是会计 中的报告 利 二 、上 市 公 司盈 余管 理 动 因分析 出法 的选择 。 在物 价上涨 的情 况下 ,企 润 ,而不 是企业 的实 际利润 。会计方 法 企业 管理 者之 所 以能在 盈余管 理上 业如 果想 减轻税 负 ,往往 采用 后进 先 出 的 选 择 、 会 计 方 法 的 运 用 和 会 计 估 计 的 拥 有 自由发挥 的空 间 ,其根 本原 因在于 法来提 高 存货发 出 的成本 ,降低盈 利水 变 动 、会计 方法 的运 用时点 、交易 事项 委 托一 代理 关系产 生的信 息 不对 称 ,在

浅议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问题

浅议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问题
关 键 词 : 市公 司 ; 余 管 理 ; 理 措 施 上 盈 治
中 图分 类 号 : 2 96 文 献 标 志 码 : 文 章 编 号 : 6 3 2 1 ( 0 7 1 - 0 7 0 F 3. 4 A 17 — 9 X 2 0 ) 10 9 — 2
盈 余 管 理 是 指 企 业 管 理 者 以获 取 一 定 的 私 人 利 益 为 目 的 , 于相 关 利 益 集 团 对 其 盈 利 预 期 的 压 力 , 公 认 会 计 原 迫 在 则 的 约 束 下 选 择 最 有 利 的会 计 政 策 或 控 制 应 计 项 目 , 以使 报
这 意 味 着 如 果 继 续 经 营 不 力 , 要 退 出股 票 市 场 , 是 企 业 将 这 管 理 者 和 投 资 者 都 不 愿 看 到 的 结 局 ,为 了保 住 珍 贵 的 壳 资
免摘 牌 时存 在 大量 的盈 余 管 理 行 为 口 除 此 之 外 , 涉 及 到 其 。 也

要 : 余 管 理 就 是 企 业 管 理 当局 在 遵 循 会 计 准 则 的 基 础 上 , 过 对 企 业 对 外报 告 的 会 计 收 益 信 息进 行 控 制 盈 通
或调整 , 以达 到 主 体 自身 利 益 最 大 化 的 行 为 。 盈 余 管理 被 上 市公 司滥 用 , 造 成 中 国 目前 会 计 信 息 失真 的 重要 原 因 是
态 对 待 它 , 不 能 让 它 放 任 自流 , 不 可 能 找 到 一 个 捷 径 将 既 也
它 完 全 杜 绝 。社 会 要 达 成 这 种 共 识 , 府 、 资 者 等 委 托 人 以 政 投 及 会 计 信 息 的其 他使 用 者 也 要 有 这 种 认 识 。

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研究--万科集团案例研究

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研究--万科集团案例研究

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研究--万科集团案例研究摘要:少部分上市公司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把公司的账目处理得更加好看,以此发挥一些特定的经济效应。

但此举也会带来信任危机和投资者损失等负面影响。

在强化公司治理结构的同时,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和规范公司盈余管理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万科集团为例,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和治理机制,结合万科集团实际运作中的盈余管理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机制、万科集团、对策建议Abstract:A small number of listed companies improve the company's finances by mean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certain economic effects. However, such measures also bring negative effects such as trust crises and investor losses. Improving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standardizing the company’s earnings management have become urgent problems to be addressed while strengthening the company's governance structur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governance mechanism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n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with the case study of Vanke Group, analyzes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problemsin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Vanke Group,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Keywords: listed companies, earnings management, governance mechanism, Vanke Group, policy suggestions1. 引言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的代表,承担着社会责任,必须遵守各种规定和标准,合法合规经营。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讨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讨


不会肆元忌惮地进行盈余管理 。政府可以通 过适 当的宣传 培训 ,提升投 资者对盈余管理 的关注 度,提升识别 风险 的能力 , 不 要盲 目 进 行投资 , 使企业被信息外部使用者监督着运行 。 ( 三)进 一步完 善立法 。我 国关于盈余管 理的法 律 目前还不 是很健 全 ,有关会计信息披露和会计政策等相关制度还有待完善 和实施 ,针对 我 国如今普遍存在的盈余管理现象 ,我国应加 大法律力度 ,努力完善并 实施相关法律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 (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
我 国上 市公 司 盈余 管公 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存在的失真现 象越 来越严重 ,越 采越 多的上 市公 司为 了 自己的利益 ,滥用盈余 管理 笔者针对我 国上市公 司的盈余管理现状进行 了分析 ,并作 出相应的建议。 关 键 词 :上 市 公 司 ;盈 余 管 理 ;公 司治 理
作者简 介 :付永丽 ( 1 9 9 0 -) ,女 ,汉族 ,河南林 州市人 ,会计硕士 ,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 MP A C C专业,研 究方 向:公 司理财。
s 1 . 3 7 ・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 在我国 ,由于筹资资格是有关上市公司的根本利益 的关 键 ,所 以因 为筹 资而进 行盈余管 理 的表现得 最 为明显 。主要 有上 市动 机、配股 动 机、避免停牌、退市动机等。为了避免退市 、提高盈 利 、提升 自己企业 的品牌 ,上市公司开始滥用盈余 管理 ,主要手段主要有 :( 1 )采用会计 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 ,某些企业为了使 自己 的利润 提升 ,或是 使 自己的企业免于退市的风险 ,从而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 更 的方 式进 行盈余管理 ,从 而达到 自己的 目的 。采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 计 的具 体方 法有很 多种 ,譬 如变更会计核算和会计估 计方法 ,通过更改 折 旧策 略 ,计提资产减值 准备 ,实现盈余管理。还可以利用潜亏 的时间差或是 利用收益性支出资本化 ,先行确认收入等等各种方法 ,造成大量 的虚拟 资本 、虚增利润。( 2 )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很多上市公 司事先 采取 了协议 定价的原则 ,进行关联交易 ,定价的高低完全取决 于上市公 司的需要 , 从 而实 现利润在关联 方之间的转移 。由于我国上市公 司多为 国企改 制而来 ,所 以母公 司与子公 司有着 千丝 万缕 的联系 ,利用上 述的 关联交 易方式 可以进 行盈余 管理 ,对 自己有利 。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不良影响 虽 然上市公 司盈余管 理与财务造假 是不同的 , 但 是滥用盈余管 理则 是对 我们公 司乃至国家社会产 生不 良的影响 ,( 1 )盈余管理 的滥用会导 致会计信息失 真,资源 的优化配置受到影 响。公 司披露 的信息是公 司想 要呈现 给观众 的信息 而非真正真实 的信息 ,公 司通过 “ 内部人” 对会计 信息加工装饰 ,这样披露 的信息则一定会失去真实性 ,从 而市场信 息会 遭到扭 曲,投 资者也会被这些信息所误导 ,如此下去 ,不仅损害 了投 资 者 的利益 ,而且将会严重影 响了资本市场 的资源优化配 置。( 2 )损 害上 市公司 的长远利益 。 虽然盈余管 理在短 期 内可能给 公司带 来一 些益处 , 但它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投资者一旦发现企业对其进行着不 利的盈余管 理 ,他们就会对企业 的道德 和能力 失去信任 ,对公 司的决策产 生怀疑 , 影响公 司的声誉 ,给公司今后 的发展带来不 良影 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摘要】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大量盈余管理行为。

本论文以盈余管理为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及动机,提出规范不正当盈余管理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盈余管理;上市公司;资本市场
盈余管理是二十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管理理论。

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为了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作出的会计选择,一般称之为盈余管理行为。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数量的日渐增多,股权的逐步分散,利益分配机制的转换,一方面滋生盈余管理行为的土壤日渐丰厚,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空间也在延伸,因此,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如何正确应用盈余管理理论,有关各方如何对盈余管理行为实施有效监管成为当前迫切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
(一)企业筹措资金
包括:(1)争取股票发行与上市。

争取发行的机会十分难得,《公司法》对企业上市有严格的规定,如必须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才能申请上市。

为了确保新股发行和上市资格,企业不得不进行适当的盈余管理以争取发行资格。

(2)配股。

大多数公司争取上市的目的是为了能方便地向社会筹集资金。

目前,我国对上市公司配股资格审查中,净资产收益率是唯一的盈利方面要求。

为了达到配股及格线,上市公司则积极利用盈余管理调整净资产收益率。

(3)为了
避免股票被摘牌。

按现行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要暂停上市,限期内未消除亏损的,其股票将被摘牌,即终止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因此,许多公司会采取一些盈余管理方式,尽量避免连续三年亏损,以逃避惩罚。

(二)企业管理者的政治动机——为了业绩考核
企业的经营业绩,其考核方法一般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如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投资报酬率等,均是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

经营业绩的考核,不仅涉及到企业总体经营情况的评价,还涉及到企业厂长经理的经营管理业绩的评定。

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由国企改制而成,国企长期存在的平均观念使得管理者不能、也不敢取得较高的报酬。

可见他们的政治动机与国外企业的政治成本有着根本的区别。

(三)企业自身物质利益的驱动——为了获取借贷资金和商业信用
在市场经济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和自我保护的需要,一般不愿意贷款给亏损企业和缺乏资金的企业。

然而,资金又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四要素(产品质量、资金实力、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之一,在我国,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紧缺的局面。

因此,为了获得金融机构的借贷资金或其他供应商信用,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健全的企业,难免要对其会计报表修饰打扮一番。

(四)企业避税方面的动机
公司盈余管理的避税动机是十分明显的。

“合理避税”一方面是
由于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十分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颇多;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管理者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上有较大的灵活性。

(五)企业负责人推卸责任动机
在国有企业进行高级管理人员人事更换时,新任总经理做的第一件事往往是大刀阔斧地清理陈年旧帐,以便轻装上阵。

首先形巨额亏损,以便来年盈利。

二、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善
首先,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善给公司的盈余管理提供了操作的空间。

譬如,权责发生制在会计确认过程不可避免地渗入了许多主观人为的因素;稳健性原则在确认可能的费用、损失、收入、利得时缺乏具体的刚性标准;重要性原则在如何界定重要项目和不重要项目时没有规定一个绝对标准;此外,政府就通用会计准则做出规定,而将剩余的特殊会计政策留给企业自己选择和解决,从而给盈余管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二)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不规范
包括:(1)国有企业中所有者“缺位”,产权中各行为主体存在不同的利益驱动,法人治理结构中相互制衡机制失效。

公司制改造后,国有独资公司和产权主体多元化公司中的国有股权所有者缺位问题依然存在。

各级政府部门、国有控股公司以及各类国有产权代表,从实质上讲并不是真正的所有者,只是国有产权代表外在形式
上的更替。

另外,国有企业的产权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行为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及利己动机。

(2)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择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公司治理结构创新阻力大,权力制约和监督乏力。

(3)公司治理结构中激励与约束机制不配套,为不正当盈余管理提供了滋生土壤和生存空间。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采用的激励方法,包括意识形态激励、行政手段激励以及保障机制激励等与这些激励机制相比,对经理人员的约束手段则显得不够,这造成了会计活动的低效率和不规范。

(三)市场监管制度不完善、手段落后、惩罚力度不大
包括:(1)注册会计师制度危及审计的独立性。

按规定,上市公司选聘注册会计师必须经过股东大会批准,但在“内部人控制”问题普遍存在的情况下,选聘注册会计师的真正权力掌握在管理者手中。

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往往助长一些注册会计师“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心态,不仅降低了其执业敏锐性,而且淡化了其社会责任感。

(2)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不完善。

在我国,流通股在总股本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同时国有股和法人股高度集中。

按照有关规定,国家股和法人股不允许任意买卖,这样,通过在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买卖来取得公司控制权非常困难。

此外,在现有的机制下,缺乏客观评价经营者的市场机制,很多经理人员仍是政府任命,还没有形成一个竞争性的经理人市场,再加上干部能上不能下的传统观念依然影响着我国的干部任免政策,因而,潜在的竞争者对现任经理人员构不成威胁。

这样的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对我国上市
公司的盈余管理必然产生重大影响。

(3)对不正当盈余管理的惩罚力度不够,不足以对不正当盈余管理形成强烈的威慑效应。

三、规范盈余管理的若干对策
(一)完善会计准则与方法
2006年的新会计准则使上市公司原有盈余管理手段的使用受到限制,但同时也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新的盈余管理手段。

这些准则缩小了管理当局会计政策选择的余地,将对抑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发挥重大作用。

但是,新的会计准则仍然不能完全消除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二)建立更适合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
具体措施如下:(1)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负责履行选择、聘用、解聘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与注册会计师讨论审计计划和审计结论等职能。

(2)建立和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管理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挂钩,使股东目标成为管理者目标,消除激励管理者的利益障碍。

(3)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只有机构投资者队伍壮大起来,股权过分集中和流通股过分分散的现象才能得到缓解。

(三)提高公司不正当盈余管理的发现概率和惩罚力度
首先,增强监管人员识破不正当盈余管理的能力。

其次,推行民事赔偿制度。

对严重不正当盈余管理行为处以重罚,并向股东承担赔偿责任,造成恶劣后果的,要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通过行政、经济与法律手段“三管齐下”使不正当盈余管理者无利可
图。

再者,加强执法力度,真正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应遵照有关法规对不正当的盈余管理进行严厉惩处,真正树立起法律权威。

(四)全方位进行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全方位道德建设和诚信教育尤为重要。

当巨大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教育相碰撞时,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道德发挥效能。

市场各参与者都弘扬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道德风范,才能使制度、规范得以落到实处,才能约束企业不正当的盈余管理行为,较好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

作者简介:任亚琴(1975—),女,山西临汾人,临汾供电分公司审计部会计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