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03《论语十则》精品
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论语》十则 课件(20张)
![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论语》十则 课件(20张)](https://img.taocdn.com/s3/m/f62f3b3419e8b8f67d1cb98c.png)
-12-
1 《论语》十则
首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1.文脉图解
《论语》十则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2.主旨归纳 《<论语>十则》通过孔子与弟子的谈话,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思想品德修养、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礼”)等问题作了形象 而生动的说明,体现了孔子思想的博大与深邃,对我们今天加强个 人修养,很有启迪意义。
-3-
1 《论语》十则
首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春秋时期,天下争战不断,动荡不安。春秋后期,诸侯国的数量已 大大减少,只剩下十几个。而诸侯国内部的矛盾又凸显出来,不少 诸侯国的国政被国内公族、卿大夫掌握,公族、卿大夫和国君之间 矛盾尖锐,甚至出现了国君被逼出逃、臣子弑君篡国的事情。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古汉语判断句的类型 1.“……者,……也。” 这种格式的判断句,在主语后用语气助词“者”表示提顿,在谓语后 用语气助词“也”煞句以表示肯定语气。如“诸葛孔明者,卧龙 也”(《隆中对》),主语“诸葛孔明”后用“者”表示提顿,谓语“卧龙”后 用“也”煞句,翻译时“者”和“也”都略去不译,添上判断词“是”。全句 译为:“诸葛孔明是隐居的俊杰。” 2.“……,……也。” 这种格式的判断句,在主语后不用语气助词“者”字,只在谓语后面 用语气助词“也”字煞句,以表示肯定语气。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 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在主语“和氏璧”后没有“者”提顿,在谓 语“天下所共传宝”后有语气助词“也”煞句。
-13-
1 《论语》十则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人教版 高中语文 选修系列》《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论语》十则ppt(84张)
![人教版 高中语文 选修系列》《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论语》十则ppt(84张)](https://img.taocdn.com/s3/m/52f07198a8114431b80dd87a.png)
(1)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要苛求生活条件的好坏,即“君 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2)学习要谨慎,要深入思考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即 “敏于事而慎于言”。
(3)要善于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修 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即“就有道而正焉”。
(4)在学习的问题上要有谦虚求实的品格,“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要有恒定的志向,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体味其中的快乐。
5.如何理解“克己复礼”?“礼”和“仁”是什么关 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孔子的基本思想是“仁”,就是为人类生 活所确立的最基本的和最高的道德原则,也就是以仁爱的精 神协调人际关系,并由此解决社会问题。能做到“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那么,男女老少,每个人平等相处, 安分守己,这是孔子所主张的最高的理想境界。
(2)子路、颜渊、孔子各自的志向不同,道德修养的境界 也有高低之异:
暂 举一 例:羁 鸟恋 旧林, 池鱼 思故 渊。 (《归 园田 居》)“羁”字看其字形,为马被辔头罩住,可理解为“束缚” 之意。类似带有“罒”的字均有“网罗、束缚”的意思,如 “罗、罩、罹、罟”等。
2.邻字帮助法 在文言文阅读中,实词以单音节为主,即一个字往往就 是一个词。而以两个或几个词义相同或相近的实词合起来表 示一个共同的意义的现象也经常出现。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相 邻的字来推断其意义。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03《论语十则》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03《论语十则》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9dcc49be1e650e52ea99ac.png)
第六则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知者:知,同“智”。
乐:乐,喜爱。
第六则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先生说:“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 山;智者活跃,仁者沉静;智者快乐, 仁者长寿。”
第六则 【赏析】这则好像是用山水的比拟对仁者和智者作一 个比较。他认为智者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 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仁者仁慈宽容而不容易冲动, 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乐山乐水”不一定只是 就性情而言,或许它更体现了一种人生价值观或者是 生活态度。智者乐水,因为他们如水通过自身的流动 滋润万物,且海纳百川;仁者乐山,因为他们如山, 山虽不语却以自身的厚重令人高山仰止。 【感悟】“知者善行若水,海纳百川;仁者厚德如山, 容载万物。”
《论语》里多次提到“君子”品性,如“君子 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坦荡荡”“君子成 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病无能焉,不病 人之不己知也”,等等。请将有关语录整理出 来,联系日常的为人处世,讨论孔子所说的 “君子”人格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意义。
明确:《论语》里的“君子”一般是指道德修养达到 完善境界的人,即具备了“仁”的人。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说话要慎重,做 事须勤勉; “君子坦荡荡”,指君子因为依循于道,内心无私, 所以精神上很放松自在,小人则相反,内心充满杂虑, 所以总是忧愁不安;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要帮助人成就好 的品德,而不是去助长别人的恶,这其实也是“己欲 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强调个人应 该以修身求学为重,而不应在意能否出名。
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 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女:同“汝”,你。 知:通“智”。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 课件(64张)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 课件(64张)](https://img.taocdn.com/s3/m/2ca38af3ed630b1c58eeb522.png)
三、词类活用 1.饭.疏食、饮水 _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吃_________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_动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安__逸__,__使__…___念__
3.就有道而正.焉 _形___容__词__作__动__词__,__修__正__(自__己__的__道__德__行__为__)______
◎国学链接 [文学常识]
语录体经典——《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 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的儒家学 派经典著作。 《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叙事体为 辅,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 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 庸》《孟子》并称“四书”。
4.知者乐水,____仁__者__乐__山______;知者动,_仁__者__静___;知 者乐,_仁__者__寿___。
5.不义而富且贵,___于__我__如__浮__云_____。 6.___君__子__坦__荡__荡_____,小人长戚戚。
节选的《 论语 十则》,通过孔子与弟子的谈话,对学习的
谨就食有之道,而时正而焉.献焉_助.__词___,代____表词____陈,____述相____语当____气于___“__之__”__ 且 则牛 焉.置 羊土 何石 择焉.__助__兼__词__词__,__,__表__于__疑__何__问__,__语__在__气__哪___里_____ 8.焉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_助__词__,__用__于__句__中__表__语__气__舒__缓__、__停__顿___ 于 _相__乱_当_石_于_间_“_择_然_其_”_一_,_二_…_扣…_的_之_样_,_子_硿__硿焉. _助__词__,__形__容__词__词__尾__,_ 青 _“__麻在__头这__伏里__焉、.__在___那兼____里词____”,____“____于__此__、__于__之__”__,__意__思__是____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 课件(37张)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 课件(37张)](https://img.taocdn.com/s3/m/6b353fb725c52cc58ad6be22.png)
பைடு நூலகம்
语文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18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语 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 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 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9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课前预练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10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1.作家作品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文本常识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11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第12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2.背景资料 孔子所处的社会,是动荡的社会;所处的时代,是变革的时代。春秋时期,周王室日 益衰微,各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连年不断,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在客观上也 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此时为了变革社会现实,挽救统治者灭亡的命运, 孔子建立了宽宏博大的思想体系,其核心就是“仁”(爱人),而“仁”的核心就是推己及 人的忠恕之道。孔子从“仁”的主张出发,政治上要求实行德政,重视教化;经济上惠民, 使民“足食”。为了把德政变为现实,孔子信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道德修养 和政治有机结合起来。在孔子看来,言行中的道德是最尖锐、最重要的问题了。因此,在 整部《论语》中,几乎每一篇都有关于修养身心、提高自身道德水平的论述。这些论述, 尽管有一定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对于今天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仍然有 极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精品课件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297e751711cc7931b7164e.png)
参考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 求知的正确态度吧!对待知识, 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 说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 的啊!”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 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怎样用一句话概括孔子在这句话中 要表达的意思?
学习要有谦虚的态度
4、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 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 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季路:颜回、子路 侍:陪侍 盍:何不 裘:本指皮衣 共:共同享用 憾:抱怨 敝之(把车马、衣裘)用破,用坏。 伐善:夸耀长处 施:表白 安之,信之,怀之:
6、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 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参考译文: 孔子说,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 山;智者活跃,仁者沉静;智者快乐, 仁者长寿。
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饭:吃,作动词 疏食:粗粮 饮水:喝水 肱: gōng胳膊。曲肱,弯着胳膊 而:连词,修饰 而:却,转折连词
孔子说:“君子总是心胸宽广,小 人常是忧愁悲伤。” 【评析】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 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物,不 计较个人厉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 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 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9、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 勿视,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 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复礼:使言行回复到周礼上。 克己:克制自己。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学习目标:1、理解各则语录;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_课件1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_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c472bd57561252d380eb6edd.png)
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___形__容__词__的__意__动__用__法__,__以__…__…__为__乐___ 6.不义而富且贵____形__容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得__到__富__贵______________ 7.戒之在得____动__词__活__用__作__名__词__,__泛__指__一__切__贪__欲____________ 8.请事斯语矣____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施__行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文翻译
子曰:“君子 食 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 而 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做事 勤劳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修正自己的德 行,这样可以说是喜欢学习了。” (以上“学而”篇)
无:副词,不,不要。安:安逸,舒适。敏:敏捷,勤快。 ①而:连词,表并列。②而:连词,表顺承,可不译。 就:靠近。有道:有道德的人。 正: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已:同“矣”,句末语气助词。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起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 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浮 云一样。”
孔子说:“君子心胸开朗而宽广,小人经常局促忧愁。”
饭:动词,吃。疏食:粗粮。饮:( yìn )喝。肱( gōng): 由肩膀到胳膊肘这一块,泛指胳膊。
动词,称许,赞许 动词,女子出嫁
动词,使……返回,回去 动词,带回
动词,归附,归属
(8)焉
就有道而正焉
助词,表陈述语气
谨食之,时而献焉
代词,相当于“之”
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则牛羊何择焉
《论语》十则(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论语》十则(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https://img.taocdn.com/s3/m/933b170bfc4ffe473368ab60.png)
返回
一、多维探究 激活你的思维 1 .《〈论语〉十则》的前面几则,是孔子关于学习的 看法。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关于学习有哪些主张? 提示:从节选的这三则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待学习 有如下主张: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要苛求生活条件的好坏,即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学习要谨慎,要深入思考后再 提出自己的见解,即“敏于事而慎于言”;要善于向有道德的 人学习,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即“就 有道而正焉”;在学习的问题上,要有恒定的志向,才可以有 一定的作为,要谦虚、诚实,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 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以记 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 箴言。“论语”即是论纂( 先师孔子的 )语言。《论语》成于 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 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 “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 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 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 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 《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 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 论》。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依据,参考《齐论语》 《古
慎于言 ①敏于事而 . 枕之 ②曲肱而 . 知之 ①知之为 . ②为 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
A.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两个加点的“为” 字,用法不同。 B.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两个加点的“为” 字,用法相同。
返回
C.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两个加点的“为”
返回
《论语》还善于通过对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 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
《论语十则》高中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PPT
![《论语十则》高中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397f861fdd88d0d232d46a25.png)
【评析】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 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 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 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 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 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 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 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中, 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终身学习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 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怎样用一句话概括孔子在这句话中要 表达的意思?
学习要有谦虚的态度
4、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 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 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
这一则,孔子论述“仁”,强调克制
私欲,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侧重强 调了个人的修身。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从这则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对老师所学的信 服,也可以看出师生关系的和谐。应该说, 讲究自我表现约束,用一定的社会规范来调 适自己的行为与语言,提高个人修养,使人 与人的关系和谐,这种思想是值得提倡的。
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 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山东曲阜“三孔”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林 孔子墓地
孔林:孔子墓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及其
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 。有语录体(也叫格言
体)、对话体、叙事体三种体式。是研究孔子 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 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讲义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bd16809d2e3f5727a5e962f4.png)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 得主曾在巴黎宣称: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 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 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 语十则》讲义
孔子,名 ,字
,家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
主张
,鼓励人们 入世 ,即“出
来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
弟子
人,身通六艺者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 语十则》讲义
第三则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 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 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女:同“汝”,你。 知:通“智”。
语十则》讲义
第二则
【赏析】这一则写出了孔子的早立志与 好学。孔子十五岁立下了学习的志向, 并且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想,然后坚持 不懈地努力,终有所成。正是通过刻苦 的学习,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成 为了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
【感悟】“终身学习,便成天才”。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 语十则》讲义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 语十则》讲义
孔子是一位旷世奇才,虽然一生颠 沛游离,命运坎坷,但他所创建的儒家 思想,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他在 政治思想上大力宣扬“仁”的学说,提 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实 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最高境界。 所宣扬的“忠孝礼仪”的儒家思想,在 漫长的封建王朝中起着主导地位,成为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被历代 封建统治者推崇为“圣人”。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 语十则》讲义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 语十则》讲义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 语十则》讲义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 语十则》讲义
语文:《〈论语〉十则》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论语〉十则》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https://img.taocdn.com/s3/m/7c67c82387c24028915fc3fe.png)
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 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部《论语》治天下”。
返回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悦‛ 按时 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了解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 但 怨恨,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12、人不知而不愠
14、是知也
15、知之不如好知者
1、人不知而不愠
2、温故而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
5、默 而识之
4、敏而好学
6、 择其善者而从之
一、把单音字变成双音字: 学---学习 习—复习 请你再举几个例子? 二、古今意思不同: 不知而不愠---了 解 三、通假字: 不亦说乎----悦 敏----聪明 请你再举出相应的例子? 还有没有这样的字?
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用来 好处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亲身实践胜于呆坐空想.
返回
1、学而时习之
2、诲女知之乎
3、知之为知之
5、是以谓之文也 9、可以为师矣
4、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6、默而识之 10、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13、知之为知之
7、择其善者而从之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1、是以谓之文也 12、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返回
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于之 虚数,几个人 走 在其中 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们的优点 顺从 好的方面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下一则 返回
8. 子曰:‚
知 之 者
不如
(对待任何学问和事业) 懂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https://img.taocdn.com/s3/m/ca8848de76a20029bd642d10.png)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同“又”。 立:站得住的意思。 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 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 逾,越过;矩,规矩。
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稳定 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 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仁爱之人则和 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 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群 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 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 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
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孔林 孔子墓地
山东曲阜“三孔”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林:孔子墓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及其 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 。有语录体(也叫格言 体)、对话体、叙事体三种体式。是研究孔子
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
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返回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 下”。“宋代有名的宰相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 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 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 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 而《论语》更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 《论语》治天下”,就是这个意思。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 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 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 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 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 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这里, 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 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孔子正是这一 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 味,”即为明证。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论语十则》研读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论语十则》研读](https://img.taocdn.com/s3/m/4349c26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47.png)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论语十那么》研读《论语十那么》是中国的经典,下面一起去研读一下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论语十那么》吧!第一到第九那么为语录体,第十那么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那么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wǎng),思而不学那么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课件上课用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课件上课用](https://img.taocdn.com/s3/m/e51f181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e.png)
05
总结与思考
如何将《论语》的思想应用于现代生活?
仁爱与尊重
将《论语》中强调的仁爱和尊重他人的思想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道德修养
通过学习《论语》中的道德规范,可以帮助现代人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个人修养。
自我管理
借鉴《论语》中的自我管理思想,可以帮助现代人更好地管理自己 的情绪和行为,提高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
学思结合
《论语十则》强调学思结合,有 助于培养人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
能力。
勤奋好学
通过学习《论语十则》,人们可 以培养出勤奋好学的品质,不断 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教育理念
《论语十则》所蕴含的教育理念, 有助于推动现代教育的发展,提
高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
04
《论语》与其他儒家经典的 关联
《论语》与《大学》的关联
详细描述:《论语》和《孟子》都是儒家经典,它们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论语》中提出的仁、义 、礼、智、信等道德原则,在《孟子》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阐述。《孟子》强调了人性本善,提 倡仁政,主张君王应以德治国,这些思想都与《论语》中的思想相呼应。
《论语》与《中庸》的关联
总结词:哲学思考
详细描述:《论语》和《中庸》都是儒家经 典,它们都涉及到哲学思考。《中庸》强调 的是中庸之道,主张在处理人际关系和政治 关系时要保持平衡和谐,这与《论语》中提 出的仁爱、正义等原则是相通的。两者都强 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对于社会稳定和
总结词
实践与应用
03
总结词
快乐与满足
05
04
详细描述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践和应用,只有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 真正地掌握它。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PPT49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PPT49页](https://img.taocdn.com/s3/m/b65268a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d6.png)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02 《论语》十则-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精品课件(人教版)
![02 《论语》十则-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精品课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f3a8bd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63.png)
“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②怎样达到“仁”的境界?
“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③ 在《论语》中,还有哪些句子体现了这种思想?你 认为孔子的这些“仁”的思想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贯通理解 难点突破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志向
孔子的基本思想就是“仁”,就是为人类生活所 确立的最基本的和最高的道德原则,也就是以仁爱的 精神协调人际关系,并由此解决社会问题。男女老少, 每个人平等相处,安分守己,这是孔子所主张的最高 的理想境界。
贯通理解 难点突破
3“克己复礼”,理解“仁”的内涵
“实事求是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
第四则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
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
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 盍:兼词,何不。(诸、焉、叵) 敝:破、坏。 伐:夸耀。 施劳:施,表白。劳,功劳。 少者怀之:让少者得到关怀。
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 长期追随孔子。
女:同“汝”,你。
知:通“智”。
“由(即子路)!我教诲你的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 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啊!”
赏析3
孔子实事求是的精神。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其实是很简单的一 个道理,其实做到还是很难。
饭疏食:饭,动词,吃。疏食即粗粮。 曲肱:肱,由肩至肘的部位,泛指胳膊。曲肱,即弯着胳膊。